民事訴訟法鑒定人出庭
❶ 鑒定人出庭作證的規定
一、鑒定人是有出庭作證的義務,沒有強制出庭的規定。
二、(1)民事訴訟法鑒定人出庭擴展閱讀
深圳龍崗區司法局頒布
在訴訟中,當事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的,經人民法院依法通知,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
〔釋義〕本條是關於當事人在訴訟當中對鑒定意見有異議的,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的規定。
本條規定的「當事人」,是指與案件有直接利害關系並以自己的名義參加訴訟,受人民法院裁定、判決約束的人。根據刑事訴訟法第82條規定,刑事訴訟的當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民事訴訟法第49條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進行訴訟,其他組織由其主要負責人進行訴訟。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行政訴訟中的當事人,是指因對具體行政行為發生爭議,以自己的名義到人民法院起訴、應訴和參加訴訟,並受人民法院裁定、判決約束的公民、法人、其他組織和行政機關。主要表現為一方是對行政機關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另一方是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對鑒定意見有異議」,是指訴訟中當事人對作為證據的鑒定意見有不同的意見,如認為鑒定意見有錯誤或鑒定方法不科學、鑒定程序有錯誤等。根據不同情況,當事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有的可能是對一種鑒定意見有異議,有的可能是對一個案件中多份鑒定意見有異議。
在當事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的情況下,經人民法院依法通知,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根據訴訟法律的規定,鑒定結論是證據的一種,是鑒定人憑借其專門知識對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別和判斷後所提出的個人意見。所以,鑒定人實質上是對某個專門性問題提供意見證據的證人,有些國家的法律將其稱為「專家證人」。鑒定人是訴訟參與人,根據鑒定人負責制度,實施鑒定的個人應該對自己的行為和出具的鑒定意見負責。鑒定人出庭作證,在法庭上對自己作出的鑒定意見,從科學依據、鑒定步驟、鑒定方法、可靠程度等方面進行解釋和說明,並在法庭上當面回答質詢和提問,可以使法官能夠更好地審查鑒定意見的可信度,或對幾個不同的鑒定意見進行分析對比,從中採信正確的鑒定意見。如果經過法庭質證,鑒定人不能說服法官確信其鑒定意見的正確性,則法官可以決定重新進行鑒定。這對於使判決建築在科學的基礎之上,是十分必要的,也有利於當事人進一步了解案件真實情況,排除疑慮,服從判決。刑事訴訟法第47條規定,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訊問、質證,法庭聽取各方證人的證言並且經過查實以後,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民事訴訟法第70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目前在司法實踐中,證人,包括鑒定人不出庭作證的問題較為普遍,不利於樹立判決的公正性。特別是在有多種不同的鑒定意見或證人證言的情況下,法官為什麼採信某一種鑒定意見或證人證言,而不採信另外的鑒定意見或證人證言,不經過公開的質證,容易造成暗箱操作,損害判決的公正和權威。因此規定鑒定人出庭作證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訴訟程序制度。本條明確要求鑒定人在當事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的時候,經人民法院依法通知應當出庭作證,使鑒定人出庭作證成為一項法定義務。
法律依據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82條規定,刑事訴訟的當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
《民事訴訟法》第49條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進行訴訟,其他組織由其主要負責人進行訴訟。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行政訴訟中的當事人,是指因對具體行政行為發生爭議,以自己的名義到人民法院起訴、應訴和參加訴訟,並受人民法院裁定、判決約束的公民、法人、其他組織和行政機關。主要表現為一方是對行政機關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另一方是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對鑒定意見有異議」,是指訴訟中當事人對作為證據的鑒定意見有不同的意見,如認為鑒定意見有錯誤或鑒定方法不科學、鑒定程序有錯誤等。根據不同情況,當事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有的可能是對一種鑒定意見有異議,有的可能是對一個案件中多份鑒定意見有異議。
《刑事訴訟法》第47條規定,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訊問、質證,法庭聽取各方證人的證言並且經過查實以後,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民事訴訟法》第70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目前在司法實踐中,證人,包括鑒定人不出庭作證的問題較為普遍,不利於樹立判決的公正性。特別是在有多種不同的鑒定意見或證人證言的情況下,法官為什麼採信某一種鑒定意見或證人證言,而不採信另外的鑒定意見或證人證言,不經過公開的質證,容易造成暗箱操作,損害判決的公正和權威。因此規定鑒定人出庭作證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訴訟程序制度。本條明確要求鑒定人在當事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的時候,經人民法院依法通知應當出庭作證,使鑒定人出庭作證成為一項法定義務。
❷ 鑒定人出庭的法律規定是什麼
法律分析:鑒定結論是法院審查判斷書證、物證等證據常常需要藉助的手段,在訴訟中具有重要意義。鑒定結論是鑒定人就案件中某些專門性問題通過鑒定所進行的判斷,從實質意義上說,其屬於言詞證據。由於言詞證據的可靠性容易受到諸多社會、自然因素的影響,因此,為了確認鑒定結論的可信度,有必要給對方當事人深入質證的機會,如果對方當事人要求鑒定人出庭接受詢問,則法庭應當准許。鑒定人出庭接受詢問有利於充分質證、查明案件事實,因此,從法理上講,鑒定人出庭接受詢問及質證規則的應有之義。
法律依據:《司法鑒定程序通則》 第四十五條 司法鑒定機構應當支持司法鑒定人出庭作證,為司法鑒定人依法出庭提供必要條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七十八條 當事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或者人民法院認為鑒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經人民法院通知,鑒定人拒不出庭作證的,鑒定意見不得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支付鑒定費用的當事人可以要求返還鑒定費用。
《訴訟費用交納辦法》 第六條 當事人應當向人民法院交納的訴訟費用包括: (一)案件受理費; (二)申請費; (三)證人、鑒定人、翻譯人員、理算人員在人民法院指定日期出庭發生的交通費、住宿費、生活費和誤工補貼。
❸ 民事訴訟法鑒定人出庭的法律規定
當事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或者人民法院認為鑒定人有必要出庭作證的,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七十八條當事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或者人民法院認為鑒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經人民法院通知,鑒定人拒不出庭作證的,鑒定意見不得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支付鑒定費用的當事人可以要求返還鑒定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