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勞動法的基本原則的現狀
A. 勞動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我國《勞動法》規定以下基本原則:公民享有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的原則;按勞分配原則;男女平等原則;勞動者民主管理原則。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勞動仲裁的流程
1、勞動保障當事人提出仲裁的,應當從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一年內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
2、仲裁委員會應當自收到申訴之日起五日內作出受理或不受理的決定。受理的,應當由作出決定之日起五日內,將申請書副本送達被申請人,並組成仲裁庭,決定不予受理的,應當書面作出不予受理通知,說明不予受理的理由。被申請人應當自收到申請書副本之日起十日內提交答辯書及相關證據。被訴人沒有按時提交或不提交答辯書的,不影響案件審理。
3、仲裁庭應當於開庭五日前,將開庭時間、地點的書面通知送達當事人。當事人收到書面通知,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對申請人按撤訴處理,被申請人可以缺席裁決。
4、仲裁庭處理勞動爭議案件,應當自組成仲裁庭之日起四十五日內結案,案情復雜確需延期的,經報仲裁委員會批准,可以適當延期,但不得超過十五日。
5、仲裁庭處理勞動爭議應先行調解,調解達成協議的,仲裁庭應當根據協議內容製作調解書,調解書自送達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
6、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自收到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期滿不起訴的,裁決書即發生法律效力。
7、當事人對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和裁決書,應當依照規定的期限履行。一方當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三條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B. 勞動標準的實施現狀
1994年7月5日我國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八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以下簡稱《勞動法》),這部調整勞動關系的基本法的一個制度創新亮點就在於首次對我國勞動基準作了相應規定。應該說,這部《勞動法》順應了當時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時期勞動用工制度改革的需要,為全面施行勞動合同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據,並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該法實施以來的十多年正是我國政治、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和深刻變化的十多年,同時,各種社會深層次矛盾也逐步暴露出來,囿於當時立法者觀念的局限和立法技術的落後, 1994年通過的這部《勞動法》逐步顯現其隱含著的許多計劃經濟舊體制的殘留物。以市場經濟為價值取向的深層次改革日益觸動了以往的固有勞動關系基石,引起了不同利益群體的矛盾沖突,原先實際存在的勞動基準在實踐中顯得捉襟見肘、窮於應對。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入進行,中小企業的蓬勃發展,外資企業的大量進入,我國的勞動關系已經日趨多樣化和復雜化。而現有勞動基準在實施中明顯處於人們普遍不滿的困境,其後果則直接影響了當前勞動關系的和諧發展。 可以先看一下我國勞動基準實施的狀況。我們可以從工資、工時和勞動安全和健康等三個最核心的勞動基準執行情況的統計或報告的數據中窺見一斑:在2005年召開的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何魯麗作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實施情況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據檢查組問卷調查,在近一年中,有7. 8%的員工被拖欠過工資,工資平均被拖欠3·2個月,人均被拖欠金額2184元;問題嚴重的省有16·1%的職工被拖欠過工資。「報告」還顯示,一些國有困難企業拖欠職工工資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建築企業和勞動密集型加工製造、餐飲服務企業拖欠職工工資問題還很突出,有的企業前清後欠,有的企業主甚至把欠薪當作謀利手段,拖欠後惡意逃匿。在工時方面,據上海市松江區勞動局統計,在近5年的勞動監察案件中有40%以上的企業未能遵守勞動法規定的加班時間。據中國財貿輕紡煙草工會對浙江、江蘇、河北等5省紡織產業的一份調查顯示,農民工日工作時間一般都在12小時,月平均工作時間為306小時,超時勞動達139小時,是法律允許加班最高時限36小時的3·86倍。與此同時,我國生產安全事故,特別是工礦災難事故不斷,據《南方周末》報道,我國煤的產量佔世界煤產量的五分之一,但我國煤礦工人的死亡人數佔全世界煤礦工人死亡人數的五分之三……。
C. 勞動法的基本原則
我國《勞動法》規定以下基本原則:公民享有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的原則;按勞分配原則;男女平等原則;勞動者民主管理原則。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勞動法的基本原則有以下特點: [3]
第一,勞動法的基本原則是勞動法律部門中具有指導性、綱領性的法律規范,而不是調整勞動關系運行中的特定事項或勞動關系當事人某一特定行為的具體規定。基本原則一般並不預先設定任何確定而具體的事
實狀態,亦不需規定具體的權利義務實現的方式。因而,基本原則的內容在明確性程度上顯然低於調整勞動關系的具體規定。但是基本原則所覆蓋的事實狀態遠遠地大於具體規定。勞動法的某一具體規定只能對一類行為加以調整,而一條基本原則卻可以調整整個勞動關系運行領域。
第二,不同的法律部門有著不同的基本原則,勞動法的基本原則反映了所調整的勞動關系的特殊性,反映了勞動法律部門的本質和特點。
第三,勞動法的基本原則有著高度的穩定性,只要社會的基本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未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基本原則是不會改變的。勞動法對某一類行為的具體規定或標准可以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變動,如最低工資標准可以改變等,但基本原則則是相對穩定的。
第四,基本原則具有高度的權威性,對各項勞動法律制度均具有約束力。勞動法律制度中的各類具體規定不能與基本原則相抵觸,基本原則適用於所有的勞動關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條
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D. 簡述我國勞動法的基本原則
我國勞動法對其基本原則作了全面具體的規定,主要包括三大基本原則。
一、勞動既是權利又是義務的原則
(1)勞動是公民的權利
每一個有勞動能力的公民都有從事勞動的同等的權利,主要體現在:
①對公民來說意味有就業權和擇業權在內的勞動權
②有權依法選擇適合自己特點的職業和用工單位
③有權利用國家和社會所提供的各種就業保障條件,以提高就業能力和增加就業機會。
對企業來說意味著平等地錄用符合條件的職工,加強提供失業保險,就業服務,職業培訓等方面的職責。對國家來說,應當為公民實現勞動權提供必要的保障。
(2)勞動是公民的義務
勞動者一旦與用人單位發生勞動關系,就必須履行其應盡的義務,其中最主要的義務就是完成勞動生產任務。這是勞動關系范圍內的法定的義務,同時也是強制性義務。
二、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原則
這項原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偏重保護和優先保護:勞動法在對勞動關系雙方都給予保護的同時,偏重於保護處於弱者的地位的勞動者,適當體現勞動者的權利本位和用人單位的義務本位,勞動法優先保護勞動者利益。
(2)平等保護:全體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都平等地受到勞動法的保護,各類勞動者的平等保護,特殊勞動者群體的特殊保護。
(3)全面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無論它存在於勞動關系的締結前、締結後或是終結後都應納入保護范圍之內。
(4)基本保護:對勞動者的最低限度保護,也就是對勞動者基本權益的保護。
三、勞動力資源合理配置原則
這個原則是指配置是否合理的標準是能否兼顧效率和公平的雙重價值取向,勞動法的任務在於對勞動力資源的宏觀配置和微觀配置進行規范。勞動力資源宏觀配置即指社會勞動力在全社會范圍內各個用人單位之間的配置,而勞動力資源的微觀配置:處理好勞動者利益和勞動效率的關系。
E. 勞動法的基本原則
【法律分析】:勞動法基本原則內容如下:
1.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是我國憲法總綱第六條規定。這一原則體現生產和分配的統一,具有豐富的內涵。
2.保護勞動者原則。「保護勞動者原則」是由勞動關系所具有人身關系的屬性和隸屬關系的特徵所決定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一條 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溫馨提示】
以上回答,僅為當前信息結合本人對法律的理解做出,請您謹慎進行參考!
如果您對該問題仍有疑問,建議您整理相關信息,同專業人士進行詳細溝通。
F. 勞動法的基本原則
勞動法的基本原則包括以下內容:1、勞動既是權利又是義務的原則;
2、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原則;
3、勞動力資源合理配置原則。
4、勞動法的基本原則是結合憲法保護勞動者權益,勞動者勞動自由和政府適當干預相結合的原則,勞動法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要保護公平競爭。
【【法律依據】】
《勞動法》第四條
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
【溫馨提示】
以上回答,僅為當前信息結合本人對法律的理解做出,請您謹慎進行參考!
如果您對該問題仍有疑問,建議您整理相關信息,同專業人士進行詳細溝通。
G. 勞動法的基本原則
我國《勞動法》規定以下基本原則:公民享有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的原則;按勞分配原則;男女平等原則;勞動者民主管理原則。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旁歲動法》第三條
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迅啟局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勞動法的基本原則包括以下內容:
1、勞動既是權利又是義務的原則;
2、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原則;
3、勞動力資源合理配置原則。
4、勞動法的基本原則是結合憲法保護勞動者權益,勞動者勞動自由和政府適當干預相結合的原則,勞動法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要保護公平畝讓競爭。
【法律依據】
《勞動法》第四條
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
H. 什麼是勞動法勞動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合同的基本原則主要是:一、平等原則: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版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二、自權願原則: 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三、公平原則: 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四、誠實信用原則: 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五、權利濫用禁止和公序良俗原則: 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I. 勞動法基本原則的特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基本原則的特點包括:
1、基本原則具有指導性,綱領性;
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基本原則反映了所調整的勞動關系的特殊性;
3、《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有著高度的穩定性;
4、基本原則具數敗有高度的權威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是指集中體現勞動法的本質和基本精神,主導整個勞動法制定全過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調整勞動關系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關系時所應體現的總的指導思想和遵循的基本准則。勞動既是權利又是義務的原則薯正顫,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原則,勞動力資源清租合理配置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七十八條
【勞動者權利救濟途徑】工會依法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對用人單位履行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的情況進行監督。用人單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和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的,工會有權提出意見或者要求糾正;勞動者申請仲裁、提起訴訟的,工會依法給予支持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