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訴訟法第七十一條的適用

行政訴訟法第七十一條的適用

發布時間: 2024-04-15 19:12:12

1. 《行政法》-----一審判決

 一、關於判決的法律規定

(一)駁回判決 《行政訴訟法》第69條 行政行為證據確鑿,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符合法定程序的,或者原告申請被告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給付義務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二)撤銷判決 《行政訴訟法》第70條 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為∶ (1)主要證據不足的;(2)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3)違反法定程序的;(4)超越職權的;(5)濫用職權的;(6)明顯不當的。 第71條 人民法院判決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為的,被告不得以同一的事實和理由作出與原行政行為基本相同的行政行為。

【關聯法條】《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第 90 條 人民法院判決被告重新作出行政為,被告重新作出的行政行為與原行政行為的結果相同,但主要事實或者主要理由有改變的,不屬於行政訴訟法第七十一條規定的情形。 人民法院以違反法定程序為由,判決撤銷被訴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重新作出行政為不受行政訴訟法第七十一條規定的限制。 行政機關以同-事實和理由重新作出與原行政行為基本相同的行政行為,人民法密8 當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七十條、第七十一條的規定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根據行政據法第九十六條的規定處理。

( 三)履行判決和給付判決 《行政訴訟法》第 72 條 人民法院經過審理,查明被告不履行法定職責的,判決被告在一定期限內履行。 第73 條 人民法院經過審理,查明被告依法負有給付義務的,判決被告履行給付義務

「關聯法條】《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第 91 條 原告請求被告履行法定職責的理由成立,被告違法拒絕履行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不予答復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七十二條的規定,判決被告在一定期限內依法履行原告請求的法定職責;尚需被告調查或者裁量的,應當判決被告針對原告的請求重新作出處理。 第92條 原告申請被告依法履行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等給付義務的理由成立,被告依法負有給付義務而拒絕或者拖延履行義務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七十三條的規定,判決被告在一定期限內履行相應的給付義務。第93 條 原告請求被告履行法定職責或者依法履行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等給付義務,原告未先向行政機關提出申請的,人民法院裁定駁回起訴。 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原告所請求履行的法定職責或者給付義務明顯不屬於行政機關許可權范圍的,可 以裁定駁回起訴。

(四) 確認違法判決 《行政訴訟法》第74 條 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決確認違法,但不撤銷行政行為∶ (一)行政行為依法應當撤銷,但撤銷會給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二)行政行為程序輕微違法,但對原告權利不產生實際影響的。 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不需要撤銷或者判決履行的,人民法院判決確認違法∶(一)行政行為違法,但不具有可撤銷內容的; (二)被告改變原違法行政行為,原告仍要求確認原行政行為違法的;(三)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職責,判決履行沒有意義的。

 【關聯法條】《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第 96 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且對原告依法享有的聽證、陳述、申辯等重要程序性權利不產生實質損害的,屬於行政訴訟法第七十四條第 一款第二項規定的"程序輕微違法"(一)處理期限輕微違法;(二)通知、送達等程序輕微違法;(三)其他程序輕微違法的情形。

(五)確認無效判決 《行政訴訟法》第75 條 行政行為有實施主體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或者沒有依據等重大且明顯違法情形,原告申請確認行政行為無效的,人民法院判決確認無效。「關聯法條】《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第99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行政訴訟法第七十五條規定的"重大且明顯違法"∶ (一)行政行為實施主體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二)減損權利或者增加義務的行政行為沒有法律規范依據;(三)行政行為的內容客觀上不可能實施;(四)其他重大且明顯違法的情形。 第 94 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起訴請求撤銷行政行為,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行政行為無效的,應當作出確認無效的判決。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起訴請求確認行政行為無效,人民法院審查認為行政行為不屬於無效情形,經釋明,原告請求撤銷行政行為的,應當繼續審理並依法作出相應判決;原告請求撤銷行政行為但超過法定起訴期限的,裁定駁回起訴;原告拒絕變更訴訟請求的,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

(六)確認判決的補充判決 《行政訴訟法》第76 條 人民法院判決確認違法或者無效的,可以同時判決責令被告採取補救措施;給原告造成損失的,依法判決被告承擔賠償責任。 【關聯法條】《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第 95 條 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訴行政行為違法或者無效,可能給原告造成損失,經釋明,原告請求一並解決行政賠償爭議的,人民法院可以就賠償事項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一並判決。人民法院也可以告知其就賠償事項另行提起訴訟。 第 97條 原告或者第三人的損失系由其自身過錯和行政機關的違法行政行為共同造成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據各方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有無因果關系以及在損害發生和結果中作用力的大小,確定行政機關相應的賠償責任。 第 98條 因行政機關不履行、拖延履行法定職責,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遭受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判決行政機關承擔行政賠償責任。在確定賠償數額時,應當考慮該不履行、拖延履行法定職責的行為在損害發生過程和結果中所起的作用等因素。

(七)變更判決 《行政訴訟法》第 77條 行政處罰明顯不當,或者其他行政行為涉及對款額的確定、認定確有錯誤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變更。 人民法院判決變更,不得加重原告的義務或者減損原告的權益。但利害關系人同為原告,且訴訟請求相反的除外。

 ( 八)復議決定和判決形式 《行政訴訟法》第 79條 復議機關與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為共同被告的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對復議決定和原行政行為一並作出裁判。

【關聯法條】《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第 136 條 人民法院對原行政行為作出判決的同時,應當對復議決定一並作出相應判決。 人民法院依職權追加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或者復議機關為共同被告的,對原行政行為或者復議決定可以作出相應判決。 人民法院判決撤銷原行政行為和復議決定的,可以判決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重新作出行政行為。 人民法院判決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給付義務的,應當同時判決撤銷復議決定。 原行政行為合法、復議決定違法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撤銷復議決定或者確認復議決定違法,同時判決駁回原告針對原行政行為的訴訟請求。 原行政行為被撤銷、確認違法或者無效,給原告造成損失的,應當由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承擔賠償責任;因復議決定加重損害的,由復議機關對加重部分承擔賠償 責任。 原行政行為不符合復議或者訴訟受案范圍等受理條件,復議機關作出維持決定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一並駁回對原行政行為和復議決定的起訴。 第 89 條 復議決定改變原行政行為錯誤,人民法院判決撤銷復議決定時,可以一並責令復議機關重新作出復議決定或者判決恢復原行政行為的法律效力

(九)信息公開行為判決 《關於審理政府信息公開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9條 被告對依法應當公開的政府信息拒絕或者部分拒絕公開的,人民法院應當撤銷或者部分撤銷被訴不予公開決定,並判決被告在一定期限內公開。尚需被告調查、裁量的,判決其在一定期限內重新答復。被告提供的政府信息不符合申請人要求的內容或者法律、法規規定的適當形式的,人民法院應當判決被告按照申請人要求的內容或者法律、法規規定的適當形式提供。 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不予公開的政府信息內容可以作區分處理的,應當判決被告限期公開可以公開的內容。 被告依法應當更正而不更正與原告相關的政府信息記錄的,人民法院應當判決被告在一定期限內更正。尚需被告調查、裁量的,判決其在一定期限內重新答復。被告無權更正的。判決其轉送有權更正的行政機關處理。 第

 10條 被告對原告要求公開或者更正政府信息的申請無正當理由逾期不予答復的 ,人民法院應當判決被告在一定期限內答復。原告一並請求判決被告公開或者更正政府信息且理由成立的,參照第九條的規定處理。

 第 11 條 被告公開政府信息涉及原告商業秘密、個人隱私且不存在公共利益等法定事由的,人民法院應當判決確認公開政府信息的行為違法,並可以責令被告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造成損害的,根據原告請求依法判決被告承擔賠償責任。政府信息尚未公開的,應當判決行政機關不得公開。 訴訟期間,原告申請停止公開涉及其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政府信息,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公開該政府信息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並且停止公開不損害公共利益的,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裁定暫時停止公開。

 第 12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被告已經履行法定告知或者說明理由義務的,人民法院應當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一)不屬於政府信息、政府信息不存在、依法屬於不予公開范圍或者依法不屬於被告公開的;(二)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已經向公眾公開,被告已經告知申請人獲取該政府信息的方式和途徑的;(三)起訴被告逾期不予答復,理由不成立的;(四)以政府信息侵犯其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為由反對公開,理由不成立的;(五)要求被告更正與其自身相關的政府信息記錄,理由不成立的;(六)不能合理說明申請獲取政府信息系根據自身生產、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被告據此不予提供的;(七)無法按照申請人要求的形式提供政府信息,且被告已通過安排申請人查閱相關資料、提供復製件或者其他適當形式提供的;(八)其他應當判決駁回訴訟請求的情形。

(十) 行政許可行為判決形式

關於審理行政許可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 10條 被訴准予行政許可決定違反當時的法律規范但符合新的法律規范的,判決確認該決定違法;准予行政許可決定不損害公共利益和利害關系人合法權益的,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第 11條 人民法院審理不予行政許可決定案件,認為原告請求准予許可的理由成立,且被告沒有裁量餘地的,可以在判決理由寫明,並判決撤銷不予許可決定,責令被告重新作出決定。 第12條 被告無正當理由拒絕原告查閱行政許可決定及有關檔案材料或者監督檢查記錄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被告在法定或者合理期限內准予原告查閱。 復議維持後再起訴的判決形式

2. 吳鵬:《行政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七)

第六十八條下列事實法庭可以直接認定:

(一)眾所周知的事實;

(二)自然規律及定理;

(三)按照法律規定推定的事實;

(四)已經依法證明的事實;

(五)根據日常生活經驗法則推定的事實。

前款(一)、(三)、(四)、(五)項,當事人有相反證據足以*的除外。

第六十九條原告確有證據證明被告持有的證據對原告有利,被告無正當事由拒不提供的,可以推定原告的主張成立。

第七十條生效的人民法院裁判文書或者仲裁機構裁決文書確認的事實,可以作為定案依據。但是如果發現裁判文書或者裁決文書認定的事實有重大問題的,應當中止訴訟,通過法定程序予以糾正後恢復訴訟。

第七十一條下列證據不能單獨作為定案依據:

(一)未成年人所作的與其年齡和智力狀況不相適應的證言;

(二)與一方當事人有親屬關系或者其他密切關系的證人所作的對該當事人有利的證言,或者衡衡與一方當事人有不利關系的證人所作的對該當事人不利的證言;

(三)應當出庭作證而無正當理由不出庭作證的證人證言;

(四)難以識別是否經過修改的視聽資料;

(五)無法與原件、原物核對的復製件或者復製品;

(六)經一方當事人或者他人改動,對方當事人不予認可的證據材料;

(七)其他不能單獨作為定案依據的證據材料。

第七十二條庭審中經過質證的證據,能夠當庭認定的,應當當庭認定;不能當庭認定的,應當在合議庭合議時認定。

人民法院應當在裁判文書中闡明證據是否採納的理由。

第七十三條法庭發現當庭認定的證據有誤,可以按照下列方式糾正:

(一)庭審結束前發現錯誤的,應當重新進行認定;

(二)庭審結束後宣判前發現錯誤的,在裁判文書中予以更正並說明理由,也可以再次開庭予以認定;

(三)有新的緩橘證據材料可能*已認定的證據的,應當再次開庭予以認定。

六、附則

第七十四條證人、鑒定人及其近親屬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受法律保護。

人民法院應當對證人、鑒定人的住址和聯系方式予以保密。

第七十五條證人、鑒定人因出庭作證或者接受詢問而支出的合理費用,由提供證人、鑒定人的一方當事人先行支付,由敗訴咐哪做一方當事人承擔。

第七十六條證人、鑒定人作偽證的,依照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第一款第(二)項的規定追究其法律責任

第七十七條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對審判人員或者證人、鑒定人、勘驗人及其近親屬實施威脅、侮辱、毆打、騷擾或者打擊報復等妨礙行政訴訟行為的,依照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第一款第(三)項、第(五)項或者第(六)項的規定追究其法律責任。

第七十八條對應當協助調取證據的單位和個人,無正當理由拒不履行協助義務的,依照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第一款第(五)項的規定追究其法律責任。

第七十九條本院以前有關行政訴訟的司法解釋與本規定不一致的,以本規定為准。

第八十條本規定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2002年10月1日尚未審結的一審、二審和再審行政案件不適用本規定。

本規定施行前已經審結的行政案件,當事人以違反本規定為由申請再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本規定施行後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行政案件,適用本規定。

3.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國際貿易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一條 下列案件屬於本規定所稱國際貿易行政案件:
(一)有關國際貨物貿易的行政案件;
(二)有關國際服務貿易的行政案件;
(三)與國際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行政案件;
(四)其他國際貿易行政案件。第二條 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依法審理國際貿易行政案件。第三條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具有國家行政職權的機關和組織及其工作人員(以下統稱行政機關)有關國際貿易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依照行政訴訟法以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第四條 當事人的行為發生在新法生效之前,行政機關在新法生效之後對該行為作出行政處理決定的,當事人可以依照新法的規定提起行政訴訟。第五條 第一審國際貿易行政案件由具有管轄權的中級以上人民法院管轄。第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國際貿易行政案件,應當依照行政訴訟法,並根據案件具體情況,從以下方面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審查:
(一)主要證據是否確實、充分;
(二)適用法律、法規是否正確;
(三)是否違反法定程序;
(四)是否超越職權;
(五)是否濫用職權;
(六)行政處罰是否顯失公正;
(七)是否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職責。第七條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二條第一款及立法法第六十三條第一款和第二款規定,人民法院審理國際貿易行政案件,應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地方立法機關在法定立法許可權范圍內制定的有關或者影響國際貿易的地方性法規。地方性法規適用於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國際貿易行政案件。第八條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三條第一款及立法法第七十一條、第七十二條和第七十三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國際貿易行政案件,參照國務院部門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許可權范圍內制定的有關或者影響國際貿易的部門規章,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制定的有關或者影響國際貿易的地方政府規章。第九條 人民法院審理國際貿易行政案件所適用的法律、行政法規的具體條文存在兩種以上的合理解釋,其中有一種解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的有關規定相一致的,應當選擇與國際條約的有關規定相一致的解釋,但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第十條 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組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國際貿易行政訴訟,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組織有同等的訴訟權利和義務,但有行政訴訟法第七十一條第二款規定的情形的,適用對等原則。第十一條 涉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當事人的國際貿易行政案件,參照本規定處理。第十二條 本規定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

4. 求《〈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釋義與適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已於1999年11月2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088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0年3月10日起施行。

二000年三月八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1999年11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088次會議通過 法釋〔2000〕8號)

為正確理解和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以下簡稱行政訴訟法),現結合行政審判工作實際,對執行行政訴訟法的若干問題作出如下解釋:

一、受案范圍

第一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具有國家行政職權的機關和組織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不服,依法提起訴訟的,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行為不服提起訴訟的,不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一)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規定的行為;
(二)公安、國家安全等機關依照刑事訴訟法的明確授權實施的行為;
(三)調解行為以及法律規定的仲裁行為;
(四)不具有強制力的行政指導行為;
(五)駁回當事人對行政行為提起申訴的重復處理行為;
(六)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的行為。

第二條 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第(一)項規定的國家行為,是指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國防部、外交部等根據憲法和法律的授權,以國家的名義實施的有關國防和外交事務的行為,以及經憲法和法律授權的國家機關宣布緊急狀態、實施戒嚴和總動員等行為。

第三條 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第(二)項規定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是指行政機關針對不特定對象發布的能反復適用的行政規范性文件。

第四條 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第(三)項規定的「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是指行政機關作出的涉及該行政機關公務員權利義務的決定。

第五條 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第(四)項規定的「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中的「法律」,是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通過的規范性文件。

二、管轄

第六條 各級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審理行政案件和審查行政機關申請執行其具體行政行為的案件。
專門人民法院、人民法庭不審理行政案件,也不審查和執行行政機關申請執行其具體行政行為的案件。

第七條 復議決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行政訴訟法規定的「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
(一)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所認定的主要事實和證據的;
(二)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所適用的規范依據且對定性產生影響的;
(三)撤銷、部分撤銷或者變更原具體行政行為處理結果的。

第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行政訴訟法第十四條第(三)項規定的「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
(一)被告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且基層人民法院不適宜審理的案件;
(二)社會影響重大的共同訴訟、集團訴訟案件;
(三)重大涉外或者涉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的案件;
(四)其他重大、復雜案件。

第九條 行政訴訟法第十八條規定的「原告所在地」,包括原告的戶籍所在地、經常居住地和被限制人身自由地。
行政機關基於同一事實既對人身又對財產實施行政處罰或者採取行政強制措施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公民、被扣押或者沒收財產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上述行為均不服的,既可以向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向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受訴人民法院可一並管轄。

第十條 當事人提出管轄異議,應當在接到人民法院應訴通知之日起10日內以書面形式提出。
對當事人提出的管轄異議,人民法院應當進行審查。異議成立的,裁定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異議不成立的,裁定駁回。

三、訴訟參加人

第十一條 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和其他具有扶養、贍養關系的親屬。
公民因被限制人身自由而不能提起訴訟的,其近親屬可以依其口頭或者書面委託以該公民的名義提起訴訟。

第十二條 與具體行政行為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該行為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第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一)被訴的具體行政行為涉及其相鄰權或者公平競爭權的;
(二)與被訴的行政復議決定有法律上利害關系或者在復議程序中被追加為第三人的;
(三)要求主管行政機關依法追究加害人法律責任的;
(四)與撤銷或者變更具體行政行為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

第十四條 合夥企業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以核准登記的字型大小為原告,由執行合夥企業事務的合夥人作訴訟代表人;其他合夥組織提起訴訟的,合夥人為共同原告。
不具備法人資格的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該組織的主要負責人作訴訟代表人;沒有主要負責人的,可以由推選的負責人作訴訟代表人。
同案原告為5人以上,應當推選1至5名訴訟代表人參加訴訟;在指定期限內未選定的,人民法院可以依職權指定。

第十五條 聯營企業、中外合資或者合作企業的聯營、合資、合作各方,認為聯營、合資、合作企業權益或者自己一方合法權益受具體行政行為侵害的,均可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

第十六條 農村土地承包人等土地使用權人對行政機關處分其使用的農村集體所有土地的行為不服,可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

第十七條 非國有企業被行政機關注銷、撤銷、合並、強令兼並、出售、分立或者改變企業隸屬關系的,該企業或者其法定代表人可以提起訴訟。

第十八條 股份制企業的股東大會、股東代表大會、董事會等認為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企業經營自主權的,可以企業名義提起訴訟。

第十九條 當事人不服經上級行政機關批準的具體行政行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以在對外發生法律效力的文書上署名的機關為被告。

第二十條 行政機關組建並賦予行政管理職能但不具有獨立承擔法律責任能力的機構,以自己的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組建該機構的行政機關為被告。
行政機關的內設機構或者派出機構在沒有法律、法規或者規章授權的情況下,以自己的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該行政機關為被告。
法律、法規或者規章授權行使行政職權的行政機關內設機構、派出機構或者其他組織,超出法定授權范圍實施行政行為,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實施該行為的機構或者組織為被告。

第二十一條 行政機關在沒有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的情況下,授權其內設機構、派出機構或者其他組織行使行政職權的,應當視為委託。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該行政機關為被告。

第二十二條 復議機關在法定期間內不作復議決定,當事人對原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為被告;當事人對復議機關不作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復議機關為被告。

第二十三條 原告所起訴的被告不適格,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原告變更被告;原告不同意變更的,裁定駁回起訴。
應當追加被告而原告不同意追加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以第三人的身份參加訴訟。

第二十四條 行政機關的同一具體行政行為涉及兩個以上利害關系人,其中一部分利害關系人對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當通知沒有起訴的其他利害關系人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
第三人有權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主張,對人民法院的一審判決不服,有權提起上訴。

第二十五條 當事人委託訴訟代理人,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託人簽名或者蓋章的授權委託書。委託書應當載明委託事項和具體許可權。公民在特殊情況下無法書面委託的,也可以口頭委託。口頭委託的,人民法院應當核實並記錄在卷;被訴機關或者其他有義務協助的機關拒絕人民法院向被限制人身自由的公民核實的,視為委託成立。當事人解除或者變更委託的,應當書面報告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通知其他當事人。

四、證據

第二十六條 在行政訴訟中,被告對其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承擔舉證責任。
被告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10日內提交答辯狀,並提供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的證據、依據;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的,應當認定該具體行政行為沒有證據、依據。

第二十七條 原告對下列事項承擔舉證責任:
(一)證明起訴符合法定條件,但被告認為原告起訴超過起訴期限的除外;
(二)在起訴被告不作為的案件中,證明其提出申請的事實;
(三)在一並提起的行政賠償訴訟中,證明因受被訴行為侵害而造成損失的事實;
(四)其他應當由原告承擔舉證責任的事項。

第二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被告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補充相關的證據:
(一)被告在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已經收集證據,但因不可抗力等正當事由不能提供的;
(二)原告或者第三人在訴訟過程中,提出了其在被告實施行政行為過程中沒有提出的反駁理由或者證據的。

第二十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有權調取證據:
(一)原告或者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提供了證據線索,但無法自行收集而申請人民法院調取的;
(二)當事人應當提供而無法提供原件或者原物的。

第三十條 下列證據不能作為認定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合法的根據:
(一)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在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後自行收集的證據;
(二)被告嚴重違反法定程序收集的其他證據。

第三十一條 未經法庭質證的證據不能作為人民法院裁判的根據。
復議機關在復議過程中收集和補充的證據,不能作為人民法院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根據。
被告在二審過程中向法庭提交在一審過程中沒有提交的證據,不能作為二審法院撤銷或者變更一審裁判的根據。

五、起訴與受理

第三十二條 人民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對原告的起訴進行審查。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7日內立案;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7日內裁定不予受理。
7日內不能決定是否受理的,應當先予受理;受理後經審查不符合起訴條件的,裁定駁回起訴。
受訴人民法院在7日內既不立案,又不作出裁定的,起訴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訴或者起訴。上一級人民法院認為符合受理條件的,應予受理;受理後可以移交或者指定下級人民法院審理,也可以自行審理。
前三款規定的期限,從受訴人民法院收到起訴狀之日起計算;因起訴狀內容欠缺而責令原告補正的,從人民法院收到補正材料之日起計算。

第三十三條 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申請復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未申請復議直接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復議機關不受理復議申請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作出復議決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第三十四條 法律、法規未規定行政復議為提起行政訴訟必經程序,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既提起訴訟又申請行政復議的,由先受理的機關管轄;同時受理的,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選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已經申請行政復議,在法定復議期間內又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三十五條 法律、法規未規定行政復議為提起行政訴訟必經程序,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復議機關申請行政復議後,又經復議機關同意撤回復議申請,在法定起訴期限內對原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第三十六條 人民法院裁定準許原告撤訴後,原告以同一事實和理由重新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准予撤訴的裁定確有錯誤,原告申請再審的,人民法院應當通過審判監督程序撤銷原准予撤訴的裁定,重新對案件進行審理。

第三十七條 原告或者上訴人未按規定的期限預交案件受理費,又不提出緩交、減交、免交申請,或者提出申請未獲批準的,按自動撤訴處理。在按撤訴處理後,原告或者上訴人在法定期限內再次起訴或者上訴,並依法解決訴訟費預交問題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第三十八條 人民法院判決撤銷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重新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第三十九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行政機關在接到申請之日起60日內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對行政機關履行職責的期限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緊急情況下請求行政機關履行保護其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不履行的,起訴期間不受前款規定的限制。

第四十條 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沒有製作或者沒有送達法律文書,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只要能證明具體行政行為存在,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第四十一條 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
復議決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法定起訴期限的,適用前款規定。

第四十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期限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計算。對涉及不動產的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20年、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5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四十三條 由於不屬於起訴人自身的原因超過起訴期限的,被耽誤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間內。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不能提起訴訟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間內。

六、審理與判決

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裁定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
(一)請求事項不屬於行政審判許可權范圍的;
(二)起訴人無原告訴訟主體資格的;
(三)起訴人錯列被告且拒絕變更的;
(四)法律規定必須由法定或者指定代理人、代表人為訴訟行為,未由法定或者指定代理人、代表人為訴訟行為的;
(五)由訴訟代理人代為起訴,其代理不符合法定要求的;
(六)起訴超過法定期限且無正當理由的;
(七)法律、法規規定行政復議為提起訴訟必經程序而未申請復議的;
(八)起訴人重復起訴的;
(九)已撤回起訴,無正當理由再行起訴的;
(十)訴訟標的為生效判決的效力所羈束的;
(十一)起訴不具備其他法定要件的。
前款所列情形可以補正或者更正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期間責令補正或者更正;在指定期間已經補正或者更正的,應當依法受理。

第四十五條 起訴狀副本送達被告後,原告提出新的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許,但有正當理由的除外。

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決定合並審理:
(一)兩個以上行政機關分別依據不同的法律、法規對同一事實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向同一人民法院起訴的;
(二)行政機關就同一事實對若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分別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分別向同一人民法院起訴的;
(三)在訴訟過程中,被告對原告作出新的具體行政行為,原告不服向同一人民法院起訴的;
(四)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條 當事人申請迴避,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迴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後知道的,應當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
被申請迴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迴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採取緊急措施的除外。
對當事人提出的迴避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在3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作出決定。
申請人對駁回迴避申請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決定的人民法院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迴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對申請人的復議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在3日內作出復議決定,並通知復議申請人。

第四十八條 人民法院對於因一方當事人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使具體行政行為或者人民法院生效裁判不能或者難以執行的案件,可以根據對方當事人的申請作出財產保全的裁定;當事人沒有提出申請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時也可以依法採取財產保全措施。
人民法院審理起訴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給撫恤金、社會保險金、最低生活保障費等案件,可以根據原告的申請,依法書面裁定先予執行。
當事人對財產保全或者先予執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復議期間不停止裁定的執行。

第四十九條 原告或者上訴人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訴處理。
原告或者上訴人申請撤訴,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准許的,原告或者上訴人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而中途退庭的,人民法院可以缺席判決。
第三人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不影響案件的審理。

第五十條 被告在一審期間改變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應當書面告知人民法院。
原告或者第三人對改變後的行為不服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就改變後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理。
被告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原告不撤訴,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原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應當作出確認其違法的判決;認為原具體行政行為合法的,應當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原告起訴被告不作為,在訴訟中被告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原告不撤訴的,參照上述規定處理。

第五十一條 在訴訟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訴訟:
(一)原告死亡,須等待其近親屬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
(二)原告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行政機關、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四)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力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
(五)案件涉及法律適用問題,需要送請有權機關作出解釋或者確認的;
(六)案件的審判須以相關民事、刑事或者其他行政案件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相關案件尚未審結的;
(七)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
中止訴訟的原因消除後,恢復訴訟。

第五十二條 在訴訟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終結訴訟:
(一)原告死亡,沒有近親屬或者近親屬放棄訴訟權利的;
(二)作為原告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後,其權利義務的承受人放棄訴訟權利的。
因本解釋第五十一條第一款第(一)、(二)、(三)項原因中止訴訟滿90日仍無人繼續訴訟的,裁定終結訴訟,但有特殊情況的除外。

第五十三條 復議決定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人民法院判決撤銷原具體行政行為,復議決定自然無效。
復議決定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錯誤,人民法院判決撤銷復議決定時,應當責令復議機關重新作出復議決定。

第五十四條 人民法院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被告重新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與原具體行政行為的結果相同,但主要事實或者主要理由有改變的,不屬於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的情形。
人民法院以違反法定程序為由,判決撤銷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不受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的限制。
行政機關以同一事實和理由重新作出與原具體行政行為基本相同的具體行政行為,人民法院應當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二)項、第五十五條的規定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根據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五條第三款的規定處理。

第五十五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得加重對原告的處罰,但利害關系人同為原告的除外。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得對行政機關未予處罰的人直接給予行政處罰。

第五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一)起訴被告不作為理由不能成立的;
(二)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合法但存在合理性問題的;
(三)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合法,但因法律、政策變化需要變更或者廢止的;
(四)其他應當判決駁回訴訟請求的情形。

第五十七條 人民法院認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合法,但不適宜判決維持或者駁回訴訟請求的,可以作出確認其合法或者有效的判決。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作出確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或者無效的判決:
(一)被告不履行法定職責,但判決責令其履行法定職責已無實際意義的;
(二)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但不具有可撤銷內容的;
(三)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依法不成立或者無效的。

第五十八條 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但撤銷該具體行政行為將會給國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損失的,人民法院應當作出確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判決,並責令被訴行政機關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造成損害的,依法判決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十九條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二)項規定判決撤銷違法的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將會給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造成損失的,人民法院在判決撤銷的同時,可以分別採取以下方式處理:
(一)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二)責令被訴行政機關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
(三)向被告和有關機關提出司法建議;
(四)發現違法犯罪行為的,建議有權機關依法處理。

第六十條 人民法院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如不及時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將會給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當事人利益造成損失的,可以限定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期限。
人民法院判決被告履行法定職責,應當指定履行的期限,因情況特殊難於確定期限的除外。

第六十一條 被告對平等主體之間民事爭議所作的裁決違法,民事爭議當事人要求人民法院一並解決相關民事爭議的,人民法院可以一並審理。

第六十二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適用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的,應當在裁判文書中援引。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可以在裁判文書中引用合法有效的規章及其他規范性文件。

第六十三條 裁定適用於下列范圍:
(一)不予受理;
(二)駁回起訴;
(三)管轄異議;
(四)終結訴訟;
(五)中止訴訟;
(六)移送或者指定管轄;
(七)訴訟期間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或者駁回停止執行的申請;
(八)財產保全;
(九)先予執行;
(十)准許或者不準許撤訴;
(十一)補正裁判文書中的筆誤;
(十二)中止或者終結執行;
(十三)提審、指令再審或者發回重審;
(十四)准許或者不準許執行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
(十五)其他需要裁定的事項。
對第(一)、(二)、(三)項裁定,當事人可以上訴。

第六十四條 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七條、第六十條規定的審限,是指從立案之日起至裁判宣告之日止的期間。鑒定、處理管轄爭議或者異議以及中止訴訟的時間不計算在內。

第六十五條 第一審人民法院作出判決和裁定後,當事人均提起上訴的,上訴各方均為上訴人。
訴訟當事人中的一部分人提出上訴,沒有提出上訴的對方當事人為被上訴人,其他當事人依原審訴訟地位列明。

第六十六條 當事人提出上訴,應當按照其他當事人或者訴訟代表人的人數提出上訴狀副本。
原審人民法院收到上訴狀,應當在5日內將上訴狀副本送達其他當事人,對方當事人應當在收到上訴狀副本之日起10日內提出答辯狀。
原審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5日內將副本送達當事人。
原審人民法院收到上訴狀、答辯狀,應當在5日內連同全部案卷和證據,報送第二審人民法院。已經預收訴訟費用的,一並報送。

第六十七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對原審人民法院的裁判和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全面審查。
當事人對原審人民法院認定的事實有爭議的,或者第二審人民法院認為原審人民法院認定事實不清楚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開庭審理。

第六十八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原審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或者駁回起訴的裁定確有錯誤,且起訴符合法定條件的,應當裁定撤銷原審人民法院的裁定,指令原審人民法院依法立案受理或者繼續審理。

第六十九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裁定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理的行政案件,原審人民法院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

第七十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需要改變原審判決的,應當同時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作出判決。

第七十一條 原審判決遺漏了必須參加訴訟的當事人或者訴訟請求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裁定撤銷原審判決,發回重審。
原審判決遺漏行政賠償請求,第二審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依法不應當予以賠償的,應當判決駁回行政賠償請求。
原審判決遺漏行政賠償請求,第二審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依法應當予以賠償的,在確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同時,可以就行政賠償問題進

5. 行政訴訟輔導: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的含義和確立方式】

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是指人民法院可以受理的行政行政爭議的種類和許可權。涉及三個因素:基本權利保護和人權保障;職能分工體制;司法政策。

確立方式:概括式,對受案范圍作原則行。概括性的規定。優點是簡單、全面、靈活,缺點是具體解釋困難。列舉式,由法律逐一列舉屬於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或不屬於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或兩者同時列舉。優點是具體、細致、易於掌握,缺點是機械、有時難以列舉全面。混合式,兩種方式混合使用,以相互取長補短,但是存在銜接難題。

我國確立方式屬於混合式,但是有自己的特點:概括式規定與列舉式規定相結合;肯定式定與排除式規定相結合;行政訴訟法的一般規定和單行法規的個別規定相結合。法定受案范圍大於行政訴訟法規定的受案范圍。

【受案范圍的確定標准】

一、行為標准

1、具體行政行為。人民法院只能受理因具體行政行為引起的行政爭議,原則上只審查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只受理外部行政行為引起的行政爭議,有關公務員任免、獎懲等內部行政行為引起的行政爭議,人民法院不受理;對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徵收等具體行政行為引起的爭議,人民法院受理;對國家行為、行政指導、法定最終裁決行為、刑事訴訟行為等引起的爭議,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2、事實行為、公務員管理行為、法定最終裁行為,不屬於一般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但在特定條件下,屬於行政賠償訴訟的受案范圍。

二、權利標准

1、人身權和財產權。行政法上的人身權的范圍比較廣泛,除了包括憲法規定的人身權、民法規定的人身權以外,還包括行政法律法規規定的特殊的人身權。如公務員的人身保障權。財產許可權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財產權,具體來說包括物權、債權、知識產權、經營自主權和物質幫助權。

2、合法權益。行政復議受案范圍的權利標准。包括人身權、財產權、政治全和社會權。政治權是指公民的參政議政權具體包括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批評、控告和野巧檢舉權。出版自由、言論自由和集會**權,社會權是指公民為了謀求個人發展而要求國家提供各種社會保障的權利具體包括勞動權、休息權、受教育權、社會保障權、文化發展權等,就權利標准而言,行政復議法的保護范圍明顯閉行政訴訟法寬。

【應予受理的案件】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下列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的訴訟:(一)對拘留、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不服的;(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不服的;(三)認為行政機關侵犯法律規定的經營自主權的;(四)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和執照,行政機關拒絕頒發或者不予答復的;(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六)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給撫恤金的;(七)認為行政機關違法要求履行義務的;(八)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的。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廳世。

【行政處罰案件】

行政處罰是行頌伏鍵政機關依法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懲戒。1、人身罰,以公民人身權的限制或者剝奪為內容的行政處罰,包括警告、通報批評和行政拘留。2、財產罰。即以剝奪或者限制公民的財產權為內容的行政處罰。包括:A罰款。注意區分作為行政強制執行措施的罰款予行政處罰的罰款的區別。「當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採取下列措施:到期不繳納罰款的,每日按罰款數額的百分之三加處罰款;」其中「每日按罰款數額的百分之三加處罰款」雖然也適用了罰款一詞,但是屬於執行罰而不是行政處罰。B沒收非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3、資格罰。即以剝奪或者限制公民從事特定行為的資格為內容的行政處罰。主要形式是小小或者暫扣許可證和執照。凡是行政機關頒發的具有許可性質的文書都應當視為許可證或者執照的范疇。4、行為罰。即責令公民為或者不為一定行為的行政處罰。如責令停產停業,行政機關可以通過附條件或者附期限兩種方式實施責令停產停業的處罰。

【行政強制措施案件】

行政強制措施是行政機關為了實現特定的行政管理目的,直接適用強制力限制公民人身權或者財產權的措施。包括

1.對人身的行政強制。針對行政相對人的人身自由。

2、對行為的行政強制,針對行政相對人的特定的作為、不作為或者容忍的義務。

3、對物品的強制,針對特定的物品。

4、對場所的強制,通常是對有關場所的強制進入、檢查或者搜查。

與行政處罰的區別

行政強制 行政處罰
客體不同 可能危害公共利益或者公民合法權益的事實狀態 行政相對人的違法行為
形式不同 扣押、查封、凍結、拆除違章建築、扣留、盤問、強制搬出 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拘留
程序不同 特別法規定的不同程序 行政處罰法的一般程序、聽證程序和簡易程序
次數不同 針對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行政處罰 對同一個違法狀態,行政機關可以反復適用行政強制措施,直到違法狀態消除為止。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強制違法主要表現為:超越職權採取強制措施;違反法定程序;不按照法律規定的期限和方式妥善包管被扣押的財產;對象錯誤,是指對案外人採取強制措施;不遵守法定的期限。

【侵犯法律規定的經營自主權的行為】

法律作廣義的理解,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

經營自主權的主體,主要是各種企業和經濟組織包括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合資企業、外資企業、私營企業等。在個人從事經營活動時,也享有經營自主權。如個體經營戶、承包經營戶。

經營自主權是指個人或者企業依法對自身的機構、人員、財產、原材料供應、生產、銷售等各方面事務自主經營管理的權利。包括:企業對其經營管理的財產的佔有、使用和依法處分的權利;機構設置、人事管理和勞動用工自主權;生產經營決策權和投資決策權;產品、勞務定價權;產品銷售權;物資采購權;進出口權;留用資金支配權;聯營、兼並權;拒絕攤派權等。

【行政許可案件】

行政許可是行政機關應行政相對人的申請,經審查後決定是否解除法律的一般禁止,並且允許其從事某種行為享有某種權利或者資格的行政行為。包括認可;注冊、等級;證明;批准。行政許可案件的形成條件是:

1、頒發有關證照對行政機關來說是一種依申請的行政行為,從法定程序上講必須是公民先提出申請。

2、行政機關對公民要求頒發有關證照的申請拒絕或者不予答復。拒絕是行政機關對公民的申請明示不予同意或者不予辦理。不予答復是行政機關對公民的申請,不理睬,推諉或者故意拖延不辦等。

【不履行法定職責的案件】

公民認為行政機關拒不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法定指責而引起的行政案件。這種案件的形成條件:

1、公民向行政機關提出保護申請;但是行政機關已經通過其他途徑知道有關情況時,無論當事人是否提出請求保護的申請,都不是案件形成的條件。

2、接到申請的行政機關負有法定職責。

3、行政機關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拒絕或者不予答復。

一般情況下,公民要求行政工作人員在非工作時間履行保護法定職責,屬於保護請求不合法不屬於行政機關不履行職責。但是,下列情況例外:

1、對具有應急職責的行政機關而言,工作人員實際上隨時處於待命上崗狀態,如公安民警等。

2、任何行政工作人員,無論是在工作時間之內或者之外,只要身著標志其身份的國家行政機關致富,其就是代表著國家行政機關並處於在崗狀態,對公民要求履行保護職責的申請予以拒絕或者不予答復的,都屬於職責行為。

【撫恤金案件】

撫恤金應有廣義理解包括傷殘撫恤金和遺屬撫恤金,福利金和救濟金等。

原告和被告具有特定性,原告只能是享受撫恤金等的公民個人;被告只能是依法具有發放撫恤金等專項職責的行政機關。行政機關未依法發放撫恤金的行為通常表現為:不按法定標准發放撫恤金,扣減撫恤金;不按期限發放撫恤金。

【違法要求履行義務的案件】

違法要求履行義務主要是指三亂,亂罰款屬於行政處罰的情形。亂攤派、亂收費屬於行政徵收案件。違法要求履行的義務可能是財產義務,也可能是行為義務。

1、法律、法規沒有設定義務,但行政機關要求公民履行義務。

2、行政機關違反法定程序要求履行義務。如收費不出具法定的收據。

【其他侵犯人身權、財產權的案件】

1、行政裁決案件:人身侵權賠償裁決;徵收補償裁決;土地等自然資源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裁決;商標權和專利權的權屬裁決。

2、行政確認案件:身份確認如身份證姓名確認;法律關系確認,婚姻登記;法律事實確認,文物保護單位的確認;資格確認,如學歷證明,學位證書等。

3、行政檢查案件,行政機關為了督促公民遵紀守法,而了解有關情況的具體行政行為。侵害公民合法權益時,公民可以起訴。

4、行政合同案件。當事人對行政合同中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可以起訴。主要情形有:合同約定行政機關實施特定的具體行政行為;在合同履行過程中行政機關按照合同條款行使監督權、處罰權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行政機關通過具體行政行為的形式變更、終止或者廢除行政合同。

【法律、法規規定可以起訴的案件】

具體而言:法律法規是指除行政訴訟法之外的其他各種法律規范,包括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性條例,還包括司法解釋和WTO等國際條約。其他一詞首先意味著這類案件是行政訴訟法未予以列舉的行政案件,即前述幾種案件以外的行政案件。從權里標准看,其他一詞意味著這些案件不限於公民人身權、財產權,也可以包括其他任何合法權益,如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社會權利、文化權利等。從行為標准來看,其他一詞意味著這類案件不限於具體行政行為,可以是引起行政爭議的任何公共行政活動,例如行政立法、行政指導、行政合同等。這類案件有:

1、侵犯人身權、財產權之外的其他合法權益的行政復議決定,可以起訴。

2、行政行為侵犯公民公平競爭權的案件。行政機關在對具有相互競爭的公民實施行政許可時,他方公民認為自己具有同等或者更的條件卻未能取得成功的,可以以其公平競爭權收到侵害提起行政訴訟。

3、國際貿易行政案件。

4、反傾銷行政案件。

5、反補貼行政案件。

【國際貿易行政案件】

國際貿易行政案件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具有國家行政職權的機關和組織及其工作人員有關國際貿易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提起的訴訟,包括(一)有關國際貨物貿易的行政案件; (二)有關國際服務貿易的行政案件; (三)與國際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行政案件; (四)其他國際貿易行政案件。注意:

(1)第一審國際貿易行政案件由具有管轄權的中級以上人民法院管轄。由行政審判庭審理。

(2)適用中國法律:人民法院審理國際貿易行政案件,應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地方立法機關在法定立法許可權范圍內制定的有關或者影響國際貿易的地方性法規。地方性法規適用於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國際貿易行政案件。

參照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人民法院審理國際貿易行政案件,參照國務院部門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許可權范圍內制定的有關或者影響國際貿易的部門規章,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制定的有關或者影響國際貿易的地方政府規章。

國際條約優先:人民法院審理國際貿易行政案件所適用的法律、、行政法規的具體條文存在兩種以上的合理解釋,其中有一種解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的有關規定相一致的,應當選擇與國際條約的有關規定相一致的解釋,但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

同等和對等原則: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組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國際貿易行政訴訟,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組織有同等的訴訟權利和義務,但有行政訴訟法第七十一條第二款規定的情形的,適用對等原則。

涉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當事人的國際貿易行政案件,參照該規定處理。

【反傾銷行政案件】

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對下列反傾銷行政行為提起的行政訴訟:

(一)有關傾銷及傾銷幅度、損害及損害程度的終裁決定;

(二)有關是否徵收反傾銷稅的決定以及追溯徵收、退稅、對新出口經營者征稅的決定;

(三)有關保留、修改或者取消反傾銷稅以及價格的復審決定;

(四)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可以起訴的其他反傾銷行政行為。

與反傾銷行政行為具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個人或者組織為利害關系人,可以依照行政訴訟法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利害關系人,是指向國務院主管部門提出反傾銷調查書面申請的申請人,有關出口經營者和進口經營者及其他具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反傾銷行政案件的被告,應當是作出相應被訴反傾銷行政行為的國務院主管部門。與被訴反傾銷行政行為具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其他國務院主管部門,可以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

第一審反傾銷行政案件由下列人民法院管轄: 被告所在地高級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級人民法院;被告所在地高級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訴訟法及其他有關反傾銷的法律、行政法規,參照國務院部門規章,對被訴反傾銷行政行為的事實問題和法律問題,進行合法性審查。

被告對其作出的被訴反傾銷行政行為負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反傾銷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 人民法院依據被告的案卷記錄審查被訴反傾銷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被告在作出被訴反傾銷行政行為時沒有記入案卷的事實材料,不能作為認定該行為合法的根據。原告對其主張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經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審查,原告提供的證據具有關聯性、合法性和真實性的,可以作為定案的根據。 被告在反傾銷行政調查程序中依照法定程序要求原告提供證據,原告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供、不如實提供或者以其他方式嚴重妨礙調查,而在訴訟程序中提供的證據,人民法院不予採納。 在反傾銷行政調查程序中,利害關系人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供證據、不如實提供證據或者以其他方式嚴重妨礙調查的,國務院主管部門根據能夠獲得的證據得出的事實結論,可以認定為證據充分。

人民法院審理反傾銷行政案件,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以下判決:

(一)被訴反傾銷行政行為證據確鑿,適用法律、行政法規正確,符合法定程序的,判決維持;

(二)被訴反傾銷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反傾銷行政行為: 主要證據不足的; 適用法律、行政法規錯誤的;違反法定程序的; 超越職權的;濫用職權的。

(三)依照法律或者司法解釋規定作出的其他判決。

人民法院審理反傾銷行政案件,可以參照有關涉外民事訴訟程序的規定。

【反補貼行政案件】

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對下列反傾銷行政行為提起的行政訴訟:

(一)有關補貼及補貼金額、損害及損害程度的終裁決定;

(二)有關是否徵收反補貼稅的決定以及追溯徵收的決定;

(三)有關保留、修改或者取消反補貼稅以及的復審決定;

(四)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可以起訴的其他反補貼行政行為。

與反補貼行政行為具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個人或者組織為利害關系人,可以依照行政訴訟法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利害關系人,是指向國務院主管部門提出反補貼調查書面申請的申請人,有關出口經營者和進口經營者及其他具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反補貼行政案件的被告,應當是作出相應被訴反補貼行政行為的國務院主管部門。與被訴反補貼行政行為具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其他國務院主管部門,可以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

第一審反補貼行政案件由下列人民法院管轄: 被告所在地高級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級人民法院;被告所在地高級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訴訟法及其他有關反補貼的法律、行政法規,參照國務院部門規章,對被訴反補貼行政行為的事實問題和法律問題,進行合法性審查。

被告對其作出的被訴反補貼行政行為負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反補貼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 人民法院依據被告的案卷記錄審查被訴反補貼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被告在作出被訴反補貼行政行為時沒有記入案卷的事實材料,不能作為認定該行為合法的根據。原告對其主張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經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審查,原告提供的證據具有關聯性、合法性和真實性的,可以作為定案的根據。 被告在反補貼行政調查程序中依照法定程序要求原告提供證據,原告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供、不如實提供或者以其他方式嚴重妨礙調查,而在訴訟程序中提供的證據,人民法院不予採納。 在反補貼行政調查程序中,利害關系人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供證據、不如實提供證據或者以其他方式嚴重妨礙調查的,國務院主管部門根據能夠獲得的證據得出的事實結論,可以認定為證據充分。

人民法院審理反補貼行政案件,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以下判決:

(一)被訴反補貼行政行為證據確鑿,適用法律、行政法規正確,符合法定程序的,判決維持;

(二)被訴反補貼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反補貼行政行為: 主要證據不足的; 適用法律、行政法規錯誤的;違反法定程序的; 超越職權的;濫用職權的。

(三)依照法律或者司法解釋規定作出的其他判決。

人民法院審理反補貼行政案件,可以參照有關涉外民事訴訟程序的規定。

【不予受理的案件】

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訴訟:

(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二)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三)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四)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

(五)公安、國家安全等機關依照刑事訴訟法的明確授權實施的行為;

(六)調解行為以及法律規定的仲裁行為;

(七)不具有強制力的行政指導行為。

(八)駁回當事人對行政行為提起申訴的重復處理行為。

(九)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權利義務不產賒購那實際影響的行為。

【國家行為】

國家行為是指國務院、中央軍委、國防部、外交部等根據憲法和法律的授權以國家的名義,實施的有關國防和外交事務的行為以及經憲法和法律授權的國家機關宣布緊急狀態、實施戒嚴和總動員等行為。

對外國家行為是指經國防部、外交部等中央國家機關在國際事務中代表整個國家行使國際法權利和履行國際法義務的國防外交行為。與一般行政行為的區別在於:

國家行為 一般行政行為
名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名義 特定行政機關名義
相對一方 另一個國家國際組織等國際法主體 特定的公民、法人護著其他組織
客體 國際關系事項 國內具體行政事務
依據 憲法、國際慣例、國際條約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行政規章

對內意義上的國家行為主要包括為了防止民族分裂,搶救巨大自然災害等而採取的宣布總動員,戒嚴和其他措施。

【抽象行政行為】

是指行政機關制定行政法規、行政規章和發布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的行為。具體包括: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的行為;國務院各部委制定部門規章的行為;省級人民政府、省會城市人民政府、經濟特區所在市的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地方規章的行為;行政機關發布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的行為,即針對不特定對象發布的能反復適用的行政規范性文件。

【行政機關對其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是指行政機關作出的,涉及公務員權利義務的各類決定的統稱。除獎懲、任免決定外,行政機關的內部人事管理行為還包括行政機關對其工作人員作出的培訓、考核、離退休、工資、休假等方面的決定。沒有列入范圍的原因是,這類行為依據高度經驗性的判斷,不涉及公民的基本權益。

【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對國務院部門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國務院部門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也可以向國務院申請裁決,國務院依照本法作出最終裁決。根據國務院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行政區劃的勘定、調整或者徵用土地的決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行政復議為最終裁決。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受公安機關罰款或拘留處罰的外國人,對處罰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公安機關提起申訴,也可以直接向當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如果選擇向上一級公安機關申訴的,上一級公安機關作出的裁決為最終裁決的決定,不得再向人民法院起訴。

【公安、國家安全機關依照刑事訴訟法的明確授權實施的行為】

1、主體只能是公安、國家安全機關、海關、軍隊保衛部門、監獄具有偵查職能的機關,並且通常由其內部專門負責刑事偵查的機構和工作人員具體實施。

2、時間。必須在刑事立案之後在偵查犯罪行為的過程中實施,在刑事立案之前實施的行為一般應認為是行政行為。

3、依據。必須在刑事訴訟法的明確授權范圍之內。刑法授權不等於行政訴訟法授權,刑法規定「因不滿16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嚴加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政府的收容教養不屬於刑事訴訟法授權的行為,公民不服可以起訴。

4、對象,必須對犯罪嫌疑人等對象實施刑事強制措施。如果對與行為無關的公民採取強制措施的,是具體行政行為,公民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行政機關的調解和仲裁行為】

1、行政調解是指行政機關勸導發生民事爭議的當事人自願達成協議的一種行政活動。沒有公權力的屬性,沒有可訴性。但是行政機關借調解之名,違背當事人的意志作出具有強制性的決定或者行政機關為了實施調解或者在調解過程中實施了行政行為例如採取了強制措施。公民可以針對強制性決定和強制措施起訴。

2、仲裁是法定機構以中立身份按照法定程序對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糾紛作出有法律約束力的裁決的行為。目前主要是勞動爭議仲裁。已經納入民事訴訟法范疇。

【不具有強制力的行政指導行為】

是指行政機關以倡導、示範、建議、咨詢等方式引導公民自願配合而達到行政管理目的的行為。如果行政機關在實施行政指導是,通過利益引誘、反復說服教育甚至威脅等方式強迫行政相對人服從的這種行政指導實際上是行政行為公民可以起訴。

【駁回當事人對行政行為提起申訴的重復處理行為】

是指以行政機關根據公民的申請或者申訴對原有的生效行政行為作出的沒有任何改變的二次決定。條件是當事人對原行者果農行為不服而提出了申訴,是指當事人在超過復議申請期限和起訴期限的情況下,對已經生效的行政行為不服而向有關行政機關提出的申訴。

【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的行為】

是指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行為之前實施的各種准備行為。實際影響是指應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權利、義務發生了重大變化。

6. 行政部門違反了行政訴訟法第71條情況怎麼辦

行政部門違反了行政訴訟法第71條情況可以進行訴訟。根據查渣核知詢相關資料顯示,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七十一條可知,人民法院判決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為的,被告不得以同一的事實和理由作出與原行政行為基本相同的行政行為。有權機關應當依照規定的程序實施處罰。不遵守法定程序的,?政處罰?效。有權機關在作出?政處罰決定之前氏模,不依法向當事?告知給予?政處罰的事實、理由和依據,或者拒絕聽取當事如消?的陳述、申辯,?政處罰決定不能成?。

7. 涉外行政訴訟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行政訴訟法》第九十八條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組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內行政訴訟,適用本法。法容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九十九條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組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行政訴訟,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組織有同等的訴訟權利和義務。
外國法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組織的行政訴訟權利加以限制的,人民法院對該國公民、組織的行政訴訟權利,實行對等原則。
第一百條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組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行政訴訟,委託律師代理訴訟的,應當委託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機構的律師。

8. 行政處罰案件撤案程序

法律主觀:

行政處罰 案件的撤案是指法院對行政處罰爭議進行 立案 後,如果原告不出庭的,可以作撤訴處理。原告申請撤訴的,能否撤案由法院進行裁定。《中華人民共和國 行政訴訟法 》第五十八條,經人民法院傳票 傳喚 ,原告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照撤訴處理;被告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決。第六十二條,人民法院對行政案件宣告判決或橋核者裁定前,原告申請撤訴的,或者被告改變其所作的行政行為,原告同意並申請撤訴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九條 行政行為證據確鑿歲頃,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符合法定程序的,或者原告申請被告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給付義務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七十條 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為: (一乎消陸)主要證據不足的; (二)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 (六)明顯不當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七十一條 人民法院判決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為的,被告不得以同一的事實和理由作出與原行政行為基本相同的行政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七十二條 人民法院經過審理,查明被告不履行法定職責的,判決被告在一定期限內履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七十三條 人民法院經過審理,查明被告依法負有給付義務的,判決被告履行給付義務。

熱點內容
道德與法治老婆 發布:2025-01-01 10:46:04 瀏覽:48
ps公章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01 10:36:13 瀏覽:256
中國勞動法普及率 發布:2025-01-01 10:34:53 瀏覽:722
法律碩士聯考重要法條釋解 發布:2025-01-01 10:12:43 瀏覽:794
誦盈律師事務所怎麼樣 發布:2025-01-01 10:10:12 瀏覽:212
刑事訴訟法開除 發布:2025-01-01 10:03:42 瀏覽:567
廣州鐵路供電段嚴重違法勞動法 發布:2025-01-01 10:03:37 瀏覽:569
模擬法庭劇本經濟法 發布:2025-01-01 09:56:16 瀏覽:73
新刑事訴訟法凍結 發布:2025-01-01 09:56:06 瀏覽:663
法律援助app哪個好用 發布:2025-01-01 09:48:51 瀏覽: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