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主體包括法院嗎

行政法主體包括法院嗎

發布時間: 2024-04-16 11:53:39

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不包括

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不包括人民法院。

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介紹:

行政法律關系客體是行政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之一,指行政法律關系的內容即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目標,包括人身、行為和財物。人身是指人的身體和人的身份。國家行政管理包括對人的身體的作用和對人的身份的控制,兩者都可以成為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行為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作為或不作為。

作為行政法律關系客體的行為,既包括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也包括相對人的行為;既包括組織的行為,也包括個人的行為。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不能僅限於人的行為,因為政府的行為和企業的行為同樣受行政法的調整。從行為的方式上看,其客體既包括作為的行為,也包括不作為的行為。

從行為的主體上看,國家行政機關、其他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社會組織、公民、駐華的外國組織和在華的外國人的行為都可以成為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

但從內容和范圍上看,並非上述主體的一切行為都由行政法調整。上述主體的行為要構成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1)必須是法律行為而不是事實行為。

(2)該行為必須與國家行政管理有關。財物是指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物質資料。它可以是貨幣形式,也可以是物質形式;可以是生產資料,也可以是消費資料。



❷ 行政法主體包括哪些

一、行政主體包括:

1、中央機關及其機構。

2、地方機關及其機構。

3、非政府組織及個人。
二、所謂的行政主體是指享有國家行政權力,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做出影響行政相對人權利義務的行政行為,並能獨立承擔由此產生的相應法律責任的社會組織。
三、行政主體的三個關鍵要素即:
(1)行政主體是享有國家行政權力,實施行政活動的組織。其中享有國家行政權力的組織比如國家行政機關,如市政府、縣政府等。
(2)行政主體是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的組織。行政主體能以自己名義行政,代表著其主體地位,而不是普通的內部機構或者是委託機構的情形。
(3)行政主體是能獨立承擔相應法律責任的社會組織。獨立的責任承擔代表著一個組織的獨立性。
1、行政法律關系主體: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方
2、行政主體就是享有行政職權、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職權並獨立承擔責任的組織。比如行政機關
3、行政法主體就是行政法律關系主體,這是同一個概念。即指行政法調整的各種行政關系的參與人,包括組織和個人。
4、行政法主體和行政法律關系主體是同一概念,行政主體是不同概念。

法律依據
《行政訴訟法》第二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憲法》第九十條規定,國務院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負責本部門的工作;召集和主持部務會議或者委員會會議、委務會議,討論決定本部門工作的重大問題。各部、各委員會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內,發布命令、指示和規章

❸ 省高院能否作為行政法律關系主體

可以。
人民法院是可以成為行政法律關系中的行政相對人的。只要在行政法律關系中,與行政機關的另一方當事人,當行政行為對人民法院有影響就可以構成行政相對人了,比如,人民法院向土地管理局申請土地,這就發生了行政關系,而法院在其中就充當了行政相對人的角色。
行政法律關系,是指受行政法律規范調控的因行政活動(權利活動和非權利活動)而形成或產生(引發)的各種權利義務關系。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指參加行政法律關系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當事人。

❹ 我國的行政立法主體包括哪些

我國立法主體包括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二章法律

第一節立法許可權

第七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第八條 下列事項只能制定法律:

(一)國家主權的事項;

(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罰;

(五)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

(六)稅種的設立、稅率的確定和稅收徵收管理等稅收基本制度;

(七)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徵用;

(八)民事基本制度;

(九)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

(十)訴訟和仲裁製度;

(十一)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

第九條 本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但是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除外。

第十條 授權決定應當明確授權的目的、事項、范圍、期限以及被授權機關實施授權決定應當遵循的原則等。

授權的期限不得超過五年,但是授權決定另有規定的除外。

被授權機關應當在授權期限屆滿的六個月以前,向授權機關報告授權決定實施的情況,並提出是否需要制定有關法律的意見;需要繼續授權的,可以提出相關意見,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決定。

第十一條 授權立法事項,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及時制定法律。法律制定後,相應立法事項的授權終止。

第十二條 被授權機關應當嚴格按照授權決定行使被授予的權力。

被授權機關不得將被授予的權力轉授給其他機關。

第十三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根據改革發展的需要,決定就行政管理等領域的特定事項授權在一定期限內在部分地方暫時調整或者暫時停止適用法律的部分規定。


❺ 行政法主體包括哪些

行政法主體包括以下:
1、中央機關及其機構;行使國家行政職權,負責對國家各項行政事務進行組織、管理、監督和指揮的國家機關;
2、行政機構: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因行政管理的需要而設置的,具體處理和承辦各項行政事務的內部組織、派出組織和臨時組織;
3、非政府組織及個人:受委託的組織和個人,以委託行政機關的名義實施行政行為,實施行政行為的後果由委託機關承擔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行政訴訟法》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行政主體有哪些特徵
1、行政主體是享有國家行政權力,實施行政活動的組織。這是行政主體與其他國家機關、組織的區別所在;
2、行政主體是能以自己豎歷的名義行使行政權的組織。這是行政主體與行政機關內部的組成機構和受行政機關委託執行某些行政管理任務的組織的區別;
3、行政主體是簡纖答能夠獨立對外承擔其行為所產生的法律責任的組織。這是行政主體具有獨攔慧立法律人格的具體表現,也是一個組織成為行政主體的必備條件。

❻ 行政法中的行政主體

法律分析:行政法主體,即行政法律關系主體,指行政法調整的各種行政關系的參加人,包括組織和個人。具體來說,組織包括國家機關、企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個人則包括國家公務員以及作為行政相對人的公民、外國人和無國籍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第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對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❼ 行政立法監督的主體 和形式是什麼

簡要概括: 1、行政法主體中包括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監督行政法律關系主體; 2、行政法律關系主體: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方; 3、行政法主體包括行政主體和相對方外,還包括監督主體。 4、監督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國家有權機關與行政主體以及有關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監督主體:如法院審理行政訴訟案件時,人民法院就是行政法主體。又如行政復議中的上級行政機關等 4、行政主體:行政機關不等於行政主體,除行政機關外,一定的行政機構和其他社會組織,依照法定授權,也可以成為行政主體。公務員並不是行政主體。
權力機關對行政立法的監督形式有兩種:

1、事前監督。指權力機關對行政機關的立法活動在所立之法效力之前所進行的監督。這是最主要的立法監督形式,主要針對授權立法而言的。可以從以卜幾個方面考慮:
(1)行政機關是否具備行政立法主體資格。只有具備行政立法主體資格,才能進行相應的行政立法活動。我國具備行政立法主體資格的有國務院、國務院各部委,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及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2)是否在立法許可權范圍內行使立法權。行政機關行使行政立法權,必須是在授權范圍內進行,不能超越法律所規定的許可權范圍。同時授權應是有嚴格的限制,不能無限制的授權,否則造成行政權力的極度擴張,最終導致行政專橫。
(3)是否遵循相應的立法程序。嚴格的立法程序是正確進行行政立法的有效保障。按照立法程序進行立法,既能防止受領導者個人意志的影響,又可使立法程序規范化。一般而言,如果遵循程序正義,則其結果也是止義的。國務院2001年底頒布的「亍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專門對立法程序問題作了規定。
(4)內容是否違背憲法和法律。行政立法屬授權立法,以憲法和法律為依據,因而其內容不得有與憲法和法律相抵觸之處,否則無效。這是行政立法過程中最易出現問題的地方,特別是地方政府在立法過程中易出現此類情況,一旦出現則屬實質違法,因而無效。
(5)上下級行政機關所立之法是否矛盾和沖突。在我國,地方國家行政所立之法不得與國務院所立之法相抵觸,否則無效。

2、事後監督。事後監督是指對已經生效的行政法規、規章和地方性法規在適用過程中,對其合憲性和合法性產生懷疑而進行審查監督的過程。權力機關對行政立法事後監督的主要

形式是審查行政立法行為,撤銷與憲法、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或規章。

❽ 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就是行政法主體

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就是行政法主體。

行政法主體,即行政法律關系主體,指行政法調整的各種行政關系的參加人,包括組織和個人。

具體來說,組織包括國家機關、企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個人則包括國家公務員以及作為行政相對人的公民、外國人和無國籍人。行政法主體是指在具體的行政法律關系中享受權利、承擔義務的當事人,包括行政主體和行政相關人。

(8)行政法主體包括法院嗎擴展閱讀:

1、主體的恆定性與不可轉化性。即關系中必有一方主體是行政主體,不以行政主體為一方當事人的法律關系不是行政法律關系,而且在我國,原告只能是行政相對人,被告則只能是行政主體,他們之間不能互為原被告(與民訴不同之處)。

2、主體資格的受限制性。在我國,只有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才能成為行政主體。

3、主體地位「平等下的不平等性」。

主體雙方各自權利義務性質不完全相同。主體雙方權利義務的數量不能相等,且一方所具有的權利義務是另一方所不具有的。

特徵:

1、行政主體是組織,而不是個人。

2、行政主體是依法擁有行政職權的組織,是行政權的歸屬者。

3、行政主體有權在法律、法規規定的范圍內代表國家並獨立行使職權。

4、行政主體能以自己的名義單獨參加訴訟。

❾ 行政法主體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區別是什麼

行政法主體是用行政法規范來調整的,而行政法律關系是行政行為過程中回產生的權利義務關系。答

熱點內容
法律法規文本資料庫 發布:2024-11-16 16:53:09 瀏覽:899
道德在利益面前是 發布:2024-11-16 16:43:00 瀏覽:887
大型社會活動安全管理條例 發布:2024-11-16 16:32:45 瀏覽:922
法院等級保護 發布:2024-11-16 16:31:42 瀏覽:378
民法典網賭 發布:2024-11-16 16:24:39 瀏覽:181
經濟法產生的社會條件是 發布:2024-11-16 15:54:15 瀏覽:97
電大合同法第二版考核冊答案 發布:2024-11-16 14:39:20 瀏覽:448
勞動法孕婦發工資的制度 發布:2024-11-16 14:19:20 瀏覽:31
跨國公司規避勞動法 發布:2024-11-16 14:04:02 瀏覽:782
合同法法規定一定要交五險一金 發布:2024-11-16 14:03:19 瀏覽: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