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下列哪項是行政法上的授權

下列哪項是行政法上的授權

發布時間: 2024-04-17 04:00:17

1. 下列哪一個主體享有行政法規的制定權

所謂行政主體,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中,以自己的名義履行行政職責(行使行政職權)、承擔行政法律責任的主體。行政機關,是依法設立的國家機關,一般都通過編委制定的該機關「三定」方案(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三定)確定其行政職責,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在其法定職責范圍內是當然的行政主體。
派出機構與派出機關,也是有區別的。派出機關是政府或者政府部門依法設立的具有獨立承擔法律責任能力的,不屬一級政府也不屬一級政府所屬部門的機關,具有法人資格,在其法定職責范圍內是行政主體,如,街道辦事處是區政府的派出機關,由國務院、省級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開發區管理機構一般也認為是其所屬政府的派出機關。曾有段時間有觀點認為開發區管理機構也只是派出機構而非派出機關,但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 第21條,以是否經國務院或者省級政府批准設立為標志,實質上將經國務院或者省級政府批准設立的開發區管理機構認定為派出機關,一些地方立法如《江西省開發區條例》也是類似規定。
派出機構是指行政機關向其所轄某一區域派出的不具有法人資格的機構(不具有獨立承擔法律責任能力)。如,公安派出所是縣區公安局的派出機構,市場監管所是縣區市場監管局的派出機構。派出機構一般以其隸屬的行政機關的名義開展活動,相關法律責任也由其隸屬的行政機關承擔,一般情況下不具備行政主體資格 。但是,當法律、法規或者規章明確授權行政機關的派出機構以自己名義行使行政職權、履行行政職責的,該派出機構在履行相關職責時,屬於行政主體。不過,根據《行政處罰法》第十五條、第十七條的規定,派出機構以自己名義實施行政處罰(成為行政處罰實施主體)的,必須要有法律、法規的明確授權,規章不得授權行政機關之外的組織以自己的名義實施行政處罰(若有,只能視為行政委託)。也就是說,派出機構取得行政主體資格,實質上是基於行政授權而非行政委託。
有意思的是,有相當長一段時期,行政法理論和實務上,是不承認規章成為行政授權執法的依據的,而只承認法律、法規可以授權行政機關之外的組織(如事業組織、行政機關的派出機構)行使行政職權,並在授權范圍內具備行政主體資格。主要體現在1991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8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的派出機構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應以該行政機關為被告。但法律、法規對派出機構有授權的除外。」而到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條第三款規定「法律、法規或者規章授權行使行政職權的行政機關內設機構、派出機構或者其他組織,超出法定授權范圍實施行政行為,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實施該行為的機構或者組織為被告。」也就是說,1999年的該司法解釋,實質上認可了規章可成為行政授權依據,甚至只要是法律、法規或者規章明確授權行使行政職權的組織,當其超出法定授權范圍以自己名義實施行政行為的,也認可其為越權的行政主體身份(列為行政訴訟被告)。當然,規章仍然不得授權其他組織行使行政處罰權,因為《行政處罰法》第十七條明確規定「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可以在法定授權范圍內實施行政處罰。」

2. 行政法關於授權的法律規定

法律主觀:

我國《民事訴訟法》中關於訴訟當事人對激伏被委託人出具授權委託書的相關規定包括明山攜有:訴訟當事人委託他人代為訴訟,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託人簽名或者蓋章的授唯豎權委託書;授權委託書必須記明委託事項和許可權。訴訟代理人代為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進行和解,提起反訴或者上訴,必須有委託人的特別授權。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二條委託他人代為訴訟,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託人簽名或者蓋章的授權委託書。授權委託書必須記明委託事項和許可權。訴訟代理人代為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進行和解,提起反訴或者上訴,必須有委託人的特別授權。僑居在國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從國外寄交或者託交的授權委託書,必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國的使領館證明;沒有使領館的,由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有外交關系的第三國駐該國的使領館證明,再轉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第三國使領館證明,或者由當地的愛國華僑團體證明。

3. 行政法中的授權與委託有何區別

一、性質不同

1、行政授權是上級行政機關或行政首長授予下級行政機關或公務人員管理有關事務的職權。

2、行政委託是行政機關在其職權職責范圍內依法將其行政職權或行政事項委託給有關行政機關、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受委託者以委託機關的名義實施管理行為和行使職權,並由委託機關承擔法律責任。

二、法定依據不同

1、行政授權必須有明確的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依據,如果沒有法定依據的,視為行政委託;

2、行政委託不強調有明確的法定依據,只要不違背法律精神和目的即可。

三、法定方式不同

1、行政授權的方式有兩大類:

(1)是直接授權;

(2)是間接授權,即法律、法規規定某行政機關可以根據需要或者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將某個特定的行政職權授予某個組織。

2、行政委託的方式較為靈活,由行政主體在行政管理活動中以具體的委託決定來進行

四、法律後果不同

1、行政授權的法律後果,或者是使得具有行政主體資格的組織的職權內容增加,或者使得本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的組織具有行政主體資格。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在授權范圍內能以自己名義行使行政職權,並獨立承擔由此而產生的法律後果。

2、在行政委託,不發生行政職權和職責的轉移,受委託的組織並不因此而取得行政職權,也不因此而取得行政主體資格。受委託組織根據行政委託行使職權必須以委託的行政主體的名義,而不是以受委託組織自己的名義進行,其行為對外的法律責任也不是由其承擔,而是由委託的行政主體承擔。

4. 行政處罰的授權必須由哪個部門行使

法律分析:行政處罰的授權機關是特定的國家機關,是享有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制定權的國家機關,即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國務院、省級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省會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九條 法律可以設定各種行政處罰。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只能由法律設定。

第十條 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處罰。法律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行政處罰規定,行政法規需要作出具體規定的,必須在法律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規定。

第十一條 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銷企業營業執照以外的行政處罰。法律、行政法規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行政處罰規定,地方性法規需要作出具體規定的,必須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規定。

5. 有權制定行政法規的機關是什麼

有權制定和頒布行政法規的國家機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根據第八十九條規內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行使容下列職權: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

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議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六十五條

國務院根據法律,制定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

(二)法律第八十九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

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

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規,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

6. 立法法中關於行政立法中授權立法的規定

授權立法制度

中國最早的授權立法出現於1955年,當時的全國人大通過了關於授權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單行法規的決議,1959年又通過了授權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法律的決議。

1982年憲法的頒布實施,從最高的法律效力上規定了授權立法,根據《憲法》第89條第1款規定,國務院有權「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2000年3月九屆人大第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進一步使授權立法趨於制度化。

授權立法不同於職權立法,行政機關有固定的立法權。行政機關的職權立法是指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職權而進行的立法,其立法權產生於憲法和法律的直接規定。例如《憲法》第90條規定:「國務院的各部、各委員會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內,發布命令、指示和規章」。

《立法法》第56條規定:「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第71條規定:「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又如該法第73條的規定。

中國學術界認為授權立法可分為兩種:一般授權立法和特別授權立法。前者是指立法權來源於授權機關所制定的法律、法規中的法條授權的授權立法。後者是指立法權來源於授權機關專門制定的法律性或法規性的決議或決定的授權立法。

例如根據《著作權法》第54條的規定:本法的實施條例由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准後實施。這就屬於一種一般授權立法的情況。又如199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廈門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和人民政府分別制定法規和規章,在廈門市經濟特區實施。

1996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珠海市人大常委會和人民政府分別制定法規和規章,在珠海經濟特區實施。這就是特別授權。

事實證明,授權立法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和健全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制體系及在立法實踐中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授權立法的理論在我國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可見研究授權立法對我國授權立法水平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6)下列哪項是行政法上的授權擴展閱讀

授權立法制度是國家立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已成為各國政府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自19世紀30年代由英國開始的,自產生後它就伴隨著社會生活的復雜化和政府職能的擴張而逐步發展起來。

(一)提供法律依據,完善授權法 中國許多授權法的形式要件不規范,內容規定不完備,對授權主體和受權主體的資格、授權的條件、時限、行政法規和規章的許可權范圍,及它們與法律和地方性法規許可權的區別和關系等內容規定不足,給授權立法實踐中糾紛的解決帶來許多困難。

所以完備授權法的內容和形式應是立法工作的重心。授權立法作為立法活動中的一項重要的立法制度,《立法法》對此應單獨立章進行詳細的規定。

完善授權立法的內容。應該通過《憲法》和《立法法》的修改完善對授權立法的規定,也可以制定<授權法>對其進行詳細的規定,這些內容應包括以下這些:首先,明確授權立法的主體和許可權。同時應對法律、法規、和規章之間的立法許可權作明確的劃分,應規定法律中的「保留事項」和專屬立法事項不得授權,被授權機關不得再把權力轉授給其他機關。

其次,設定授權立法的標准。特別在授權決定中應規定具體的標准,這一標准包括授權立法的依據、范圍和目的。再次,規定授權立法統一的程序。《立法法》雖然對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的制定程序以作了較詳細的規定,但授權立法不僅僅只局限於行政法規和規章。最後,還應明確授權的有效期限。

(二)加強授權立法程序制度的建設

授權立法程序是規范和控制授權立法權運行的規則,體現了對授權立法權運行的規范和制約。授權立法的出現使得行政機關獲得大量的自由裁量權,而日益復雜的社會現實和不斷涌現的新現象、新問題使得完全依靠實體法的精確預測和詳盡規定來實現制約行政機關立法中自由裁量權的想法變得不現實。

必須藉助程序制度來制約行政機關立法權。國外許多國家法律都規定,被授權機關在行使授權時,要遵守協商、聽證、公布實施等基本程序,我國也應當明確規定授權立法的正式程序,尤其是協商、聽證等具有民主、公正性的科學程序。

例如:規范授權主體與受權主體的資格審查程序、完善批准程序和備案程序、確立授權立法公開程序和公眾參與程序等。使立法律更加公允,容易得到人們的自覺遵守和執行。

(三)授權立法監督機制的完善

任何一項法律制度的有效運作都需要以完善的監督為基礎,就授權立法制度而言,對它的監督應關注以下幾點。

監督主體,對授權立法的監督應盡量由處於中立地位的機關來進行。授權機關對授權立法享有當然的監督權,但是這種監督往往是屬於同一機關內部的隸屬監督,很難保證監督的中立性。即使是人大和常委會的監督,由於立法任務的繁重和缺乏相應的專門審查監督機關,監督力度和實效很低。

監督方式。一般可分為事前監督和事後監督。授權立法的事前監督主要包括批准和備案。我國憲法、法律和法規中都規定地方性法規和行政規章應當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備案,但沒有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具體負責這一工作的部門,這就使得備案工作缺乏組織保障,因此對授權立法的備案應有的具體工作部門來負責。

而批准制度在授權立法中適用的不是很普遍,由於這一制度對於授權立法的監督很有效,授權機關認為被授權機關的立法不符合授權的目的和范圍,可以不予批准。因此應設立授權立法的批准制度。

監督標准。授權立法監督的主體應以不越權為標准,即授權立法的內容不得違背憲法、法律、法規的基本原則和超越授權法規定的授權范圍。授權立法作為與職權立法相輔相成的立法活動之一,必將在世界各國得到廣泛運用和迅速發展。中國應當借鑒西方國家在授權立法方面的先進經驗,來推進和完善授權立法制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授權立法制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授權立法

7. 2020法考背誦點【行政法】行政法規的制定許可權

一、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是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按照有關程序制定發布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行政法規以憲法和法律為依據,其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和有普遍約束力的行政決定、命令。

(一)制定許可權

制定許可權,是關於制定行政法規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可以對什麼事項作出規定的制度。在行政法規的規定事項而言有以下三個方面:

(1)執行具體法律規定事項,即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

(2)實施憲法規定職權事項,即《憲法》第89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這里有兩點需要明確:首先,必須屬於行政管理事項,行政法規不得規定其許可權范圍以外的事項;其次,必須尊重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專屬立法權,行政法規不得將屬於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專屬立法事項納入自己的規定事項。

(3)全國人大授權事項。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國務院可以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先制定行政法規。但是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稿逗襪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不得授權。授權決定應當明確授權的目的和范圍。

對於授權法規,國務院負有幾項重要義務:

(1)應當嚴格按照授權決定行使被授予的權力,不得將被授予的權力轉授給其他機關。

(2)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應當報授權決定規定的機關備案。

(3)應當在授權期限屆滿的6個月以前(授權的期限不得超過5年,授權決定另有規定的除外),向授權機關報告授權決定實施的情況,並提出是否需要制定有關法律的意見。

(4)需要繼續授權的,可以提出相關意見,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決定。

(5)授權立法事項,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由全國人民代指租表大鍵激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法律制定後,相應立法事項的授權終止。

8. 行政法規哪些部門有權制定

行政法規哪些部門有權制定?
行政法規哪些部門有權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五十六條規定:「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也就是說只有國務院有權制定行政法規。
附:第六十三條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
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報請批準的地方性法規,應當對其合法性進行審查,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不抵觸的,應當在四個月內予以批准。
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對報請批準的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進行審查時,發現其同本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的規章相抵觸的,應當作出處理決定。
本法所稱較大的市是指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
第七十一條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
部門規章規定的事項應當屬於執行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事項。
第七十二條涉及兩個以上國務院部門職權范圍的事項,應當提請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或者由國務院有關部門聯合制定規章。
第七十三條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
這幾種法律文件級別不同、效力不同、制定部門也不同,注意區分奧
國家教育行政部門有權制定教育行政法規嗎1、根據立法法規定來講,國家教育行政部門有權制定規章,無權制定行政法規。
2、對於教育類的行政法規,可以由教育行政部門起草,但最後還是由國務院決定、公布。
相關法律規定:
《立法法》第八十條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
部門規章規定的事項應當屬於執行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事項。沒有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依據,部門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不得增加本部門的權力或者減少本部門的法定職責。
第六十七條行政法規由國務院有關部門或者國務院法制機構具體負責起草,重要行政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草案由國務院法制機構組織起草。行政法規在起草過程中,應當廣泛聽取有關機關、組織、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社會公眾的意見。聽取意見可以採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
行政法規草案應當向社會公布,徵求意見,但是經國務院決定不公布的除外。
我國有權制定行政法規的主體是哪個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五十六條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行政法規由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
在行政合同的履行、變更或解除中,行政機關作為公共事業的管理者,享有其行政優益權(或優先權),表現為:具有簽訂合同的原始發動權;有權監督合同的履行
國務院各部委有權制定行政法規嗎?國務院各部委無權指定行政法規,只有國務院才有權制定行政法規,各部委制定的稱為部門規章,效力小於行政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八十九條國務院行使下列職權:(一)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九條本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但是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除外。
我國有權制定行政法規的主體,限於???31.我國有權制定行政法規的主體,限於(A.)。
地方法規行政部門有權制定嗎法律條款只有人大才有權利指定,行政部門只能指定「條例」或者「規定」
有權制定和頒布行政規章的機關和有權制定頒布行政法規的機關是哪裡?行政法規:國務院
行政規章: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的直屬機構
根據上面所述,制定和頒布行政規章的機關是3,行政法規的是2,而全國人大常委會是有關法律的制定和修改。
政府有沒有權利制定行政法規?您可能混淆了一些概念。
我國法律體系的構成為:
1、由人大制定的狹義的法律
2、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
3、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規
4、國務院部委和地方政府制定的部門規章和政府規章
以上四類都屬於廣義上的法律范疇,但只有人大制定的才叫法律,且法律具有最高效力,下面三類都不能違反法律。。
這個憲法學及立法法中有較明確的規定,我摘抄一段給你。。
詳細的你可以去參考我國的立法法
第七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第八條下列事項只能制定法律:
(一)國家主權的事項;
(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罰;
(五)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
(六)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
(七)民事基本制度;
(八)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稅收、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
(九)訴訟和仲裁製度;
(十)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
第九條本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但是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除外。
第五十六條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
(二)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
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規,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
第六十三條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
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報請批準的地方性法規,應當對其合法性進行審查,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不抵觸的,應當在四個月內予以批准。
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對報請批準的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進行審查時,發現其同本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的規章相抵觸的,應當作出處理決定。
本法所稱較大的市是指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
第六十四條地方性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需要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作具體規定的事項;
(二)屬於地方性事務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
除本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外,其他事項國家尚未制定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根據本地方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性法規。在國家制定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生效後,地方性法規同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相抵觸的規定無效,制定機關應當及時予以修改或者廢止。

9.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一)多項選擇題歸納1

多項選擇題

1.關於我國法律解釋說法正確的有:

A:凡屬於地方性法規條文中本身需要進一步明確界限或作補充規定的,由制定法規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常委會解釋或作出規定;

B:不屬於審判和檢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法令如何具體應用的問題,由國務院及主管部門進行解釋;

C:凡屬於法院審判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由人民法院進行解釋;

D:凡關於法律、法令條文本身需要進一步明確界限或作補充規定的,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解釋或用法令加以規定。

2.根據我國現行法律法規授權的情況,被授權的組織大致可歸納為:

A:社會團體;B:行業協會;C:事業組織;D:企業組織;E: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3.在我國,一般公務員的產生方式有:

A:調任;B:考任;C:聘任;

4.在西方國家,國家公務員通常分為:

A:政務類公務員;B:業務類公務員;

5.行政行為相對於民事行為和其他國家機關的行為,主要特徵有:

A:服務性;B:從屬法律性;C:裁量性;D:單方性;E:強制性;

6.行政行為的合法要件包括:

A:主體合法;B:內容合法適當;C:程序合法;D:在行政主體許可權范圍內;

7.當場收繳罰款適用於:

A:依法給予20元以下罰款的;B:不當場收繳事後難以執行的;

C:邊遠、水上、交通不便地區,當事人向指定銀行繳納罰款確有困難,經當事人提出的;

8.根據主持行政裁決的主體不同,行政裁決可以分為:

A:專門行政機關的裁決;B:一般行政機關的裁決;

9.根據實施行政行為時形成法律關系的特點不同,行政程序可以分為:

A:行政立法程序;B:行政執行程序;C:行政司法程序;

10.行政法制監督的特徵主要有:

A:主體十分廣泛;B:對象是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C:是全面性的監督;

D:內容包括對國家行政機關行為和公務員行為的監督; E:監督許可權法定;

1.一般意義的行政指任何組織為實現其目的、任務而行使的執行、管理職能,包括:

A:公行政;B:私行政;

2.行政法治原則的主要要求包括:

A:依法行政;B:控制濫用自由裁量權;

C:保護人權,維護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D:政府對違法、侵權行政承擔法律責任;

3.行政機關根據其許可權的范圍,分為:

A:一般行政機關;B:部門行政機關;

4.國家公職關系的雙方主體分別是:

A:國家公務員;B:國家;

5.行政行為以其啟動是否需要行政相對人先行申請為標准,分為:

A:應請求行政行為;B:依職權行政行為;

6.根據現行行政立法的實踐,行政立法的程序主要包括:

A:立項;B:起草;C:聽取公眾意見;D:審查;E:決定與公布;

7.責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與行政處罰的區別主要有:

A:概念不同;B:性質不同;C:內容不同;D:形式不同;E:角度不同;

8.行政許可申請可以通過「」等方式提出:

A:信函;B:電報;C:電傳;D:傳真;E: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

9.行政徵收具有行圓的特徵包括:

A:強制性;B:無償性;C:法定性;D:先定性;

10.行政強制主要包括:

A:行政強制執行;B:即時強制;C:行政調查;

1.行政法的調整對象是行政關系,行政關系主要包括:

A:行政管理關系;B:行政法制監督關系;C:行政救濟關系;D:內部行政關系;

2.法的規范依其對社會關系調整的確定性和細密度,可分為:

A:規則;B:原則;C:基本原則;

3.在我國,可以設立派出機關的包括:

A:省人民政府;B:區人民政府;C:鎮人民政府;

4.我國國家公務員任用前目前主要有:

A:考任;B:選任;C:聘任;D:調任;

5.行政行為以有無限制條件為標准,分為:

檔擾塌A:附款行政行為;B:無附款行政行為;

6.國務院1985年7月3日發布《國營企業工資調節稅暫行規定》是:

A:中央行政立法;B:授權立法;C:創制性立法;

7.根據法律規范和行政活動的實際情況,行政確認的具體形式李搏主要有:

A:確定;B:認定(認證);C:證明;D:登記;E:鑒證;

8.得設立行政許可的規范性文件包括:

A:法律;B:行政法規;C:地方性法規;D:省級人民政府規章;E:較大市政府規章;

9.目前組成我國行政徵收體制的主要是:

A:稅收;B:各種社會費用徵收;

10.直接強制可分為:

A:人身強制;B:財產強制;

1.當事人可以申請聽證的有:

A:責令停產停業;B:較大數額的罰款;

2.即時強制的特徵有:

A:行政主體是即時強制的惟一主體;B:即時強制不以法定義務的履行為必要條件;

C:即時強制的程序性規范相對而言不很嚴格;

D:即時強制是行政主體在情況緊急時直接基於法律、法的規定而採取的強制措施;

3.國家公務員任用的主要方式有:

A:選任;B:考任;C:委任;D:調任;

4.某甲因行政侵權死亡,有遺產被繼承,其親屬乙在甲死亡前,一直由甲贍養,問誰有權請求賠償:

A:某甲的繼承人;B:某乙;

5.行政訴訟證據規則中正確的是:

A:先取證,後裁決規則;

B:被告應當在收到起訴副本之日起十日內提供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的證據和依據;

C: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的,應當認定該具體行政行為沒有證據和依據;

6.根據行政訴訟法和司法解釋的有關規定,行政訴訟第一審判決可分為:

A:維持判決;B:撤銷判決;C:變更判決;D:履行判決;E:確認判決;

7.行政復議參加人有:

A:行政復議機關;B:行政復議申請人;C:行政復議被申請人;

D:行政復議代理人;E:行政復議第三人;

8.屬於行政管理關系的有:

A:勞動局實施行政處罰行為與被處罰人之間所形成的關系;

B:勞動局登記檢查用工情況與企業之間所形成的關系;

9.行政處罰法定原則要求:

A:處罰設定權法定;B:處罰主體及其職權法定;

C:被處罰行為法定;D:處罰的種類、內容和程序法定;

10.有權制定行政規章的行政機關是:

A:國務院各部委及直屬機構;B: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

C: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各部門;D: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

E: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以及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

1.屬於我國地方政府的派出機關有:

A:地區行署;B:區公所;C:街道辦事處;

2.屬於行政徵收行為的有:

A:機場收取機場建設費;B:環保局收取排污費;C:稅務局收取稅款;

3.行政行為具有如下特徵:

A:從屬法律性;B:服務性;C:裁量性;D:單方性;

4.行政訴訟證據的特徵有:

A:客觀真實性;B:合理性;C:關聯性;

5.工商局吊銷某企業的營業執照是:

A:依職權的行政行為;B:要式的行政行為;

6.行政相對人對縣工商行政管理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申請行政復議的,依法對該復議案件享有復議權的行政機關有:

A:縣人民政府;B:市工商局;

7.行政相對方對行政主體下列「」行為不服的,可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A:非法採取行政強制措施;B:認為行政行為侵犯了本企業的經營自主權;

C:認為行政主體給予自己的行政罰款數額過高;

8.國家承擔賠償責任的方式:

A:金錢賠償;B:返還財產;C:恢復原狀;D:消除影響;E:賠禮道歉;

9.行政獎勵主要有以下形式:

A:通報表揚;B:記功;C:授予榮譽稱號;D:晉級(晉職);E:發給獎金或獎品;

10.現行法律、法規授權行政機關裁決的有關爭議案件主要涉及下述領域中:

A:權屬爭議;B:知識產權爭議;C:民事侵權賠償爭議;D:環境污染爭議;

1.行政公正原則包括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兩個方面的要求;實體公正的要求主要包括:

A:依法辦事,不偏私;B:平等對待相對人,不歧視;C:合理考慮相關因素,不專斷;

2.行政機關根據其管理的客體和內容,分為:

A:職能性行政機關;B:專業性行政機關;

3.導致國家公職關系消滅的法律事實主要有:

A:公務員退休;B:公務員辭職;C:公務員辭退;D:公務員死亡;E:開除;

4.行政行為以有無法定形式要求為標准,分為:

A:要式行政行為;B:不要式行政行為;

5.行政立法自公布之日起30日後施行,但涉及以下「」事項可以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A:國家安全;B:外匯匯率;C:外幣政策的確定;

D:公布後不立即施行將有礙於行政立法施行的;

6.綜合目前我國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規定,行政給付的形式主要有:

A:撫恤金;B:特定人員離退休金;

C:社會救濟、福利金、最低生活保障費;D:自然災害救濟金及救濟物資;

7.行政許可法明確規定可以不設立行政審批的事項包括:

A: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能夠自主決定的事項;

B:行業組織或者中介機構能夠自律管理的事項;C:市場競爭機制能夠有效調節的事項;

D:行政機關採取事後監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夠解決的事項;

8.具有稅收徵收權的主體是:

A:稅務機關;B:海關;

9.代執行的程序,一般為:

A:告誡;B:代執行;C:財產強制;

10.行政事實行為的特徵主要有:

A:行政性;B:不具備法律約束力;C:多樣性。

熱點內容
電大合同法第二版考核冊答案 發布:2024-11-16 14:39:20 瀏覽:448
勞動法孕婦發工資的制度 發布:2024-11-16 14:19:20 瀏覽:31
跨國公司規避勞動法 發布:2024-11-16 14:04:02 瀏覽:782
合同法法規定一定要交五險一金 發布:2024-11-16 14:03:19 瀏覽:446
行政法學課件 發布:2024-11-16 14:03:06 瀏覽:525
雙方簽訂的協議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6 13:00:30 瀏覽:527
快遞單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6 12:22:03 瀏覽:754
黨員權利保障條例ppt 發布:2024-11-16 11:51:48 瀏覽:80
幹部任用條例學習宣傳計劃 發布:2024-11-16 11:39:02 瀏覽:804
鹽法條例 發布:2024-11-16 11:31:32 瀏覽: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