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財政廳行政法規
⑴ 河南省行政執法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加強行政執法監督,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行政執法及行政執法監督活動,適用本條例。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三條本條例所稱行政執法,是指行政執法機關在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實施行政管理活動中,執行法律、法規、規章的行為。
本條例所稱行政執法機關,是指依法行使行政執法職權的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予行政執法職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
本條例所稱行政執法人員,是指行政執法機關、受委託執法的行政機關或者組織中,依法履行行政執法職責的工作人員。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一領導本行政區域內行政執法和行政執法監督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法制機構在本級人民政府領導下,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行政執法的指導、協調、監督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所屬工作部門指導、監督本系統的行政執法工作。第五條行政執法機關應當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遵循職權法定、公平公正、程序合法、高效便民、權責統一的原則。第六條行政執法機關應當將執法依據、執法許可權、執法程序、執法結果、監督方式等事項依法公開。但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除外。第七條行政執法機關應當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細化、量化行政裁量標准,規范行政裁量權適用的范圍、種類和幅度,並向社會公開。第八條行政執法機關應當樹立服務理念,完善服務機制,創新服務方式,推行服務型行政執法。第九條行政執法機關應當實行行政執法責任制,明確行政執法職權,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加強執法監督和評議考核,嚴格行政執法責任追究。第十條行政執法機關及其行政執法人員依法行使行政執法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預、拒絕或者阻礙。第十一條行政執法經費應當納入財政預算,予以保障。
實行罰繳分離和收支兩條線管理制度,嚴禁收費罰沒收入同部門利益直接或者變相掛鉤。行政執法機關不得下達或者變相下達行政處罰指標,不得損毀、使用、截留、坐支、私分罰沒財物。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行政執法信息化建設,實現信息共享,推進網上執法辦案系統建設,提高執法效率和規范化水平。第二章行政執法機關和行政執法人員第十三條實行行政執法主體公告制度。行政執法機關的行政執法主體資格由本級人民政府依法確認,並向社會公告。省垂直領導的行政執法機關的行政執法主體資格由省人民政府依法確認,並向社會公告。第十四條行政機關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可以委託其他行政機關或者組織行使行政執法權。受委託的行政機關或者組織應當具備履行相應職責的條件,並在委託的范圍內,以委託行政機關的名義行使行政執法權,不得將受委託的行政執法權再委託給其他行政機關、組織或者個人。
委託行政機關應當將受委託的行政機關或者組織和受委託的事項向社會公布,對受委託行政機關或者組織行使行政執法權的行為進行指導、監督,並對該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第十五條根據國務院授權,省人民政府可以決定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權,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權只能由公安機關行使。依法設立的集中行使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應當是本級人民政府直接領導的行政執法機關,具有行政執法主體資格。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的規定行使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可以實施法律、法規規定的與行政處罰權有關的行政強制措施。
經國務院批准,省人民政府可以決定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行政機關的行政許可權。第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行政管理需要,可以組織相關行政執法機關聯合執法。
聯合執法中的行政執法決定,由參加聯合執法的行政執法機關在各自職權范圍內依法作出,並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第十七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執法機關可以書面請求相關行政執法機關協助:
(一)獨立行使行政執法權不能實現行政管理目的的;
(二)不能通過自行調查取得所需資料的;
(三)所需要的文書、資料、信息為其他行政執法機關所掌握,自行收集難以取得的;
(四)可以請求行政執法協助的其他情形。
被請求協助的行政執法機關應當履行協助義務,不得推諉或者拒絕。不能提供協助的,應當以書面形式及時告知請求機關並說明理由。
⑵ 河南省財政監督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財政監督,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維護財政經濟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的財政監督工作。
本省駐外機構和事業單位、企業的財政監督適用本辦法,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第三條本辦法所稱財政監督,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及其派出機構(以下統稱財政部門)依法對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企業以及其他組織和個人(以下統稱被監督對象)涉及的財政、財務、會計等事項所實施的監控、稽核、檢查、評價和處理等活動。第四條財政監督應當貫穿財政政策制定、財政體制設計和財政管理運行的全過程,堅持財政監督與財政管理相結合,建立預算編制、執行和監督相互協調、相互制衡的機制,遵循合法、客觀、公開、公正、效能的原則。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財政監督工作的領導和協調,支持財政部門依法履行財政監督職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配合財政部門依法履行財政監督職責。第六條縣級以上財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財政監督工作,財政部門內設的財政監督專職機構和其他業務機構在規定的職責范圍內共同實施財政監督。
根據工作需要,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財政部門可以向本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下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及政府投資重點項目派出監督機構或者監督人員。第七條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內部監督制度,對本部門、本單位內部財政、財務會計管理、預算編制執行、制約制度以及直屬單位的財務收支、資產管理和會計信息質量情況進行監督。第八條財政部門應當推進財政監督信息化建設,運用電子信息技術,利用財政、會計管理信息平台實施動態財政監督,提高財政監督效率。第九條財政部門開展財政監督,不得收取費用,所需工作經費由本級財政承擔。第十條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對財政違法行為進行舉報。財政部門應當為舉報單位和個人保守秘密,並對舉報有功人員予以獎勵。財政部門及其監督工作人員依法履行財政監督職責受法律保護。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打擊、報復、陷害舉報人員或者財政監督工作人員。第二章職責和許可權第十一條財政部門依法對下列事項實施財政監督:
(一)財政法律、法規、規章及政策的執行情況;
(二)預算的編制、執行、調整和決算管理情況;
(三)財政收入的收納、劃分、留解、退付等徵收管理情況;
(四)財政專項資金的管理、使用和效益情況;
(五)政府采購及管理情況;
(六)社會保障基金、住房公積金等資金徵收、使用和管理情況;
(七)國有資產收益收支及管理情況;
(八)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情況;
(九)政府債務的舉借、擔保、使用、償還和效益情況;
(十)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援助項目的財務收支情況;
(十一)國庫集中收付情況,預算部門和單位銀行賬戶設立、變更、撤銷和使用、管理情況;
(十二)被監督對象的財務管理與會計信息質量情況;
(十三)地方商業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資產和財務管理情況;
(十四)會計師事務所和資產評估機構的設立、執業、變更、終止情況;
(十五)審計機關、上級財政部門等監督檢查和本部門內部監督檢查查出問題的整改落實情況;
(十六)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監督事項。第十二條財政部門按照財政管理體制和財務隸屬關系實施財政、財務監督,按照行政區域實施會計事項監督。
上級財政部門可以對下級財政部門監督的事項直接實施財政監督,也可以將本級監督的事項委託下級財政部門實施財政監督。
財政部門認為所監督事項重大或者由於特殊原因難以實施監督的,可以報上一級財政部門實施財政監督。第十三條財政部門實施財政監督,可以行使下列職權:
(一)調取、查閱和復制被監督對象的預算編制、預算執行、決算資料和會計賬簿、會計憑證、財務會計報告、審計報告、賬戶開立手續以及其他資料;
(二)向被檢查單位有關人員就監督事項進行調查和詢問;
(三)核查被監督對象的現金、有價證券、實物等資產以及生產經營、業務活動和會計核算情況;
(四)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負責人批准,可以向與被監督對象有經濟業務往來的單位查詢有關情況,向金融機構查詢被調查、檢查單位的存款;
(五)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負責人批准,可以對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有關證據先行登記保存,並在7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
(六)責令被監督對象停止財政違法行為;拒不執行的,可以暫停財政撥款或者停止撥付與財政違法行為直接有關的款項;已經撥付的,責令其暫停使用或者予以收回;
(七)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職權。
⑶ 河南省預算外資金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預算外資金管理,合理運用預算內外綜合財力,有效發揮預算外資金的作用,促進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的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凡在本省行政區域內有預算外資金收支活動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以下簡稱預算外資金收支單位)都必須遵守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預算外資金是指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為履行或代行政府職能,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規章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納入國家預算管理的各種財政性資金。主要包括:
(一)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基金和附加收入;
(二)國務院或省人民政府及省財政、物價主管部門審批的行政事業性收費;
(三)國務院以及財政部審批建立的基金、附加收入;
(四)主管部門從所屬單位集中的上繳資金;
(五)用於鄉(鎮)人民政府開支的鄉(鎮)自籌資金;
(六)其他未納入預算管理的財政性資金。
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不代行政府職能,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領取營業執照和在稅務部門辦理稅務登記的條件下,通過市場取得的經營、服務性收入,不作為預算外資金管理。第四條預算外資金屬國家所有,按照統一領導、分級分類管理、財政專戶、量入為出和資金徵收、管理、使用相對分離的基本原則進行管理。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預算外資金管理工作的領導,負責組織實施有關預算外資金管理的法律、法規。審批本級預算外資金收支計劃和決算。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定期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報告預算外資金收支和管理情況,接受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的監督;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鄉(鎮)人大主席團報告預算外資金收支和管理情況,接受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鄉(鎮)人大主席團的監督。第六條各級財政部門是預算外資金管理的主管部門,其主要職責是:
(一)組織貫徹實施有關預算外資金管理的法律、法規和規章;
(二)依法制定預算外資金管理的具體辦法;
(三)審核、匯總、編報預算外資金收支計劃和決算,匯總公布預算外資金收入項目;
(四)管理和監督檢查預算外資金收支活動;
(五)依法查處違反預算外資金管理規定的行為。
各級財政部門的預算外資金管理人員在履行職責時,應當忠於職守、遵紀守法、秉公辦事、提高效率,做好各項服務工作。第七條各級審計部門對預算外資金收支情況和決算實施審計監督。
各級物價主管部門按照規定職責對行政事業性收費實施管理和監督檢查。
各級監察部門對預算外資金收支管理中的違紀行為實施監督檢查。
預算外資金收支單位的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本部門所屬單位的預算外資金管理,並做好本系統預算外資金監督管理工作。第八條預算外資金收支單位應當加強預算外資金管理,執行國家規定的財務制度,依法組織預算外資金收入,嚴格支出管理。第九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預算外資金的收支管理工作有權提出意見和進行監督,對違反規定的收費、徵收基金等行為有權抵制、申訴或者檢舉。第二章收支管理第十條收取和提取預算外資金依照下列規定執行:
(一)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標准、范圍和程序,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省人民政府規章的規定執行。法律、法規和省人民政府規章未作規定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由省財政部門會同省物價主管部門審批;確定和調整收費標准,由省物價主管部門會同省財政部門審批;重要的收費項目和標準的制定及調整報省人民政府或者國務院批准。
省級以下人民政府及其所屬部門不得自行審批設立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或者制定、調整收費標准。
(二)設立政府性基金、附加,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規定執行。
(三)主管部門從所屬單位集中的上繳資金,以及用於鄉(鎮)人民政府開支的鄉(鎮)自籌資金的設立及其審批許可權,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省人民政府規章的規定執行。第十一條預算外資金收支單位必須依照規定的項目、范圍、標准、程序、辦法取得和使用預算外資金。禁止自立收費項目,擴大收費范圍,提高收費標准。不得擅自緩收、減免應收的預算外資金。
⑷ 河南省行政機關執法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和改善行政執法,保證行政機關依法行政,按法辦事,促進廉政建設,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及國家有關規定,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行政執法機關是指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以及法律、法規、規章授權行使行政執法權的機構。第三條行政執法必須遵循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第四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執法工作受法律保護。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職權范圍內行使行政執法權,不受其他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一領導本行政區域內的行政執法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所屬工作部門監督、指導下級人民政府所屬工作部門的行政執法工作。第六條各級行政機關實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度。
行政執法實行錯案追究制度並按國家有關規定實行賠償制度。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定期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行政執法工作,接受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監督。
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定期向鄉、民族鄉、鎮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報告行政執法工作。第八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
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規范性文件違法,有權向制定該文件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反映。第二章行政機關執法職責第九條行政機關對於應由自身負責貫徹的法律、法規、規章,必須正確、全面組織實施。
行政機關的首長對本機關負責實施的法律、法規以及規章的執行工作負全面責任。第十條行政機關認為確有必要委託其他機關、組織行使行政執法權的,必須符合下列規定:
(一)受委託者必須具有履行相應職責的能力;
(二)受委託者必須以委託機關的名義並在委託的許可權范圍內行使行政執法權;
(三)受委託者不得將委託事項再委託給第三者。
委託行使行政執法權,應辦理書面委託手續,載明委託事項、許可權、期限,並加蓋委託機關的印章。
委託機關應對受委託者的執法工作進行監督、指導,並承擔委託執法的法律責任。第十一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應按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辦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下列申請:
(一)頒發證照;
(二)免除、改變法定義務;
(三)確認權利;
(四)保護人身權、財產權;
(五)其他依法提出的申請。第十二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應當按照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職責許可權,實施拘留、罰款、吊銷證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
罰沒收入必須按照國家和我省有關規定進行管理,並及時、足額上繳財政。第十三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實施監測、抽查、抽驗、檢驗、審驗等行政監督檢查,應當按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第十四條行政機關實施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凍結財物,以及採取其他行政強制措施,必須有法律、法規的依據。第十五條法律、法規規定由行政機關進行仲裁的爭議,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進行仲裁時,應當做到合法、公正。第十六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處理行政違法行為,必須做到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准確,適用法律、法規、規章正確,程序合法,手續完備,處理恰當。第十七條在行政執法工作中,行政機關之間應當緊密配合,互相支持、互相監督。
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同一事項需要兩個以上行政機關協同執法的,有關行政機關應當互相配合,密切協作。
行政機關之間因執法管轄權發生爭議,由同級人民政府法制機構協調或者由同級人民政府指定管轄。第十八條行政機關應當按有關規定對行政執法人員進行培訓,定期考核,經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崗執法。第三章行政機關執法程序第十九條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公務,應當出示表明其身份的證件、標志或者執行此項公務的專用證明。不按規定表明身份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權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