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調整勞動關系的模式
A. 勞動法如何調整勞動關系
1·勞動法的調整對象:是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關系。
⑴勞動關系是指人們在社會勞動過程中彼此之間發生的關系,勞動法調整的勞動關系是指在實現社會勞動過程中,勞動者與所在單位之間的社會關系。
⑵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關系也是勞動法的調整對象,主要包括:①管理勞動力方面的關系;②社會保險方面的關系;③處理勞動爭議所發生的某些關系;④工會組織與單位行政之間的關系;⑤有關國家機關對執行勞動法進行監督檢查而發生的關系。
2·勞動法對人的適用范圍:《勞動法》規定:在中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勞動法。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依照勞動法執行。
B. 勞動合同法調整的勞動關系是一種
法律分析:勞動合同法宗旨開宗明義說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並不是說保護勞資雙方的合法權益,勞動合同法作為一部規范勞動關系的社會法,其立法價值在於追求勞資雙方關系的平衡。實踐中由於用人單位太強勢,而勞動者過於弱勢,如果法律對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進行同等保護,必然導致勞資雙方關系不平衡,背離勞動合同法應有的價值取向。因此,側重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才能取得勞資雙方關系的相對平衡。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一條 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C. 勞動關系調整機制有哪些
勞動關系來的調整機制源應當從勞動關系的立法模式(即法的制定)和勞動關系的協調機制(即法的實施)兩個維度展開。
(一)我國勞動關系立法模式
1、從立法的形式上來看,應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次進行立法。
2、從立法的內容上來看,勞動基準法調整全部勞動關系、集體合同調整集體勞動關系、勞動合同調整個別勞動關系。
(二)我國勞動關系協調機制
勞動關系協調就是勞動權利義務的設定和維護,勞動關系協調的基本目的是既要保障雙方的合法權益又要維持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勞動關系協調不但是和諧勞動關系、維護社會穩定不可取代的平衡儀、減壓器,而且是促進政治、經濟體制改革、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基礎。勞動關系具有層次性、系統性,涉及多方主體,牽扯多方利益,因此構建多層次的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就顯得極為重要。勞動關系協調機制主要可分為內部機制和外部機制。
1、勞動關系協調的內部機制
就內部機制來說,其主要是勞動者、工會和僱主組織之間的互動或者說是博弈。
(二)勞動關系協調的外部機制
外部機制即調解、仲裁、訴訟和監察等等途徑和方式發揮作用。
D. 勞動法調整哪些勞動關系
法律主觀:
勞動法的主要調整對象勞動關系,是指勞動力所有者(勞動者)與勞動力使用者(用人單位)之間,為實現勞動過程而發生的一方有償提供勞動力由另一方用於同其生產資料相結合的生產關系。勞動和社會保障部2005年5月25日頒布的《關於 確定勞動關系 有關事項的通知》第一條對「勞動關系成立」的界定做了比較明確的界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未訂立 書面勞動合同 ,但同時具備下列情形的,勞動關系成立: 1.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 2.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各項勞動規章制度適用於勞動者,勞動者受用人單位的勞動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有報酬的勞動; 3.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是用人單位業務的組成部分。
法律客觀:
《勞動合同法》第二條 中華搏旅陵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鎮毀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基戚同,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