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行政訴訟法的基本原則
『壹』 行政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法律分析】
行政訴訟的基本原則,是指由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反映行政訴訟的基本特點,對行政訴訟具有普遍指導意義,體現並反映著行政訴訟的客觀規律和法律的精神實質的基本規則。行政訴訟法的基本原則包括一般性原則和特有原則。(1)一般性原則:一般性原則是指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在開展行政訴訟、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中都必須遵守的共同性行為准則。審判獨立原則;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原則;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兩審終審原則;人民檢察院有權對行政訴訟實行法律監督原則。(2)特有原則特有原則是行政訴訟特有的不同於民事訴訟、刑事訴訟的特殊原則。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對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第四條 人民法院依法對行政案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人民法院設行政審判庭,審理行政案件。
『貳』 行政訴訟的基本原則
行政訴訟的基本原則是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行政審判權原則,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原則,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原則,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原則,使用民族語言文字原則,當事人有權辯論原則,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原則,人民檢察院實行法律監督原則。
【法律分析】
行政訴訟法的基本原則:行政訴訟法基本原則是指行政訴訟法規定的,貫穿於行政訴訟的主要過程,對行政訴訟活動起支配作用的基本行為准則。行政訴訟法基本原則對行政訴訟活動有拘束力。無論是人民法院還是訴訟當事人、其他訴訟參與人都要遵循。行政訴訟法基本原則主要包括以下具體原則: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原則,人民法院依法對行政案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行政審判權由人民法院統一行使。就具體案件的審判來說,各人民法院的審判權獨立。審判人員獨立。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原則,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以事實為根據要求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作出裁判之前將相關的事實調查清楚。以法律為准繩要求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時,不管是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進行審查、判斷還是作裁定或決定,均應依法進行。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原則,只有在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提出異議時,才能通過行政訴訟的方式解決,而行政機關在法律、法規授予的行政自由裁量權范圍內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理、適當的問題,原則上只能通過行政復議由行政機關自行判斷和處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對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第四條 人民法院依法對行政案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人民法院設行政審判庭,審理行政案件。
第五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第七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第八條 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第九條 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行政訴訟的權利。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區,人民法院應當用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進行審理和發布法律文書。人民法院應當對不通曉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提供翻譯。
第十條 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有權進行辯論。
第十一條 人民檢察院有權對行政訴訟實行法律監督
『叄』 行政訴訟的基本原則有
法律主觀:
行政訴訟的基本原則包括:人民法院獨立審判的原則;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的原則;進行合法性審查的原則;以及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的原則等。
法律客觀:
行政訴訟的基本原則可以分為兩類:即共有原則和特有原則。行政訴訟作為法院主持下的三大訴訟制度之一,其與其他訴訟制度有一些共同的司法原則,主要有:1)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原則;2)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原則;3)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原則;4)兩審終審制原則;5)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6)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原則;7)辯論原則;8)人民檢察院實行法律監督原則。行政訴訟以解決外部行政爭議為對象,而外部行政爭議的最大特徵是雙方當事人的法律地位不平等。這一特殊性決定了行政訴訟具有與其他訴訟不同的原則,主要有:1)當事人選擇復議原則;2)具體行政行為不因訴訟而停止執行原則;3)不適用調解原則;4)審查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原則;5)司法變更權有限原則;6)被告行政機關負舉證責任原則等。本書重點介紹行政訴訟的特有原則。1、當事人選擇復議原則。即對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在法律、法規沒有明確規定必須經過復議的情況下,當事人對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時,既可以先向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法律規定的特定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再向法院起訴,也可以不經復議直接向法院起訴。簡言之,在我國,復議原則上不是進行行政訴訟的必經程序,是否經過復議,由當事人自己選擇。把行政復議作為行政訴訟的必經階段,即行政復議前置原則,是一些國家行政訴訟的一項基本原則。其理論根據是,在進行行政訴訟之前,必須窮盡一切救濟手段;其實踐意義是,由行政機關自我檢查、自我糾正,既可以維護行政機關的威信,也可以減輕法院的負擔,還體現了司法權對行政權的尊重。在我國,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有以下幾種關系:1)必須經過復議才能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2)是否經過復議再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由當事人選擇;3)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由當事人任擇其一;4)法律規定復議決定為終局決定,當事人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5)當事人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或者向國務院申請裁決,或者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其中,由當事人選擇是先向復議機關申請復議,再向法院起訴,還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是處理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關系的最基本的原則。2.審查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原則。抽象行政行為和具體行政行為都有可能對公民、法人或者其隱襪雀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構成侵害,但考慮到我國的政治體制和人民法院地位,《行政訴訟法》第2條規定:「好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據此,具體行政行為是行政訴訟中的起訴對象,而抽象行政行為不是行政訴訟的起訴對象。對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的要求應當包括兩個方面,即合法性和合理性。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或者雖然合法但不合理(即不適當),都有可能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構成侵害。《行政訴訟法》考慮到法院的性質和司法權與行政權的關系,在第5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是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因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只能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提出異議時,才能通過行政訴訟的方式解決,而行政機關在法律、法規授予的行政自由裁量權范圍內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理、適當的問題,原則上只能通過行政復議由行政機關自行判斷和處理。3.具體行政行為不因訴訟灶早而停止執行原則。這一原則的基本內涵是,具體行政行為作出以後,當事人即使提起了行政訴訟,仍要按照具體行政行為所規定的內容履行自己的義務,否則,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通過人民法院有權對當事人採取強制措施,迫使當事人履行義務。《行政訴訟法》同時也考慮到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具體行政行為應當停止執行,否則將可能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第44條規定,在以下3種情況下,具體行政行為要停止執行:1)被告認為需要停止執行的;2)原告在提起行政訴訟的同時,申請法院停止執行具體行政行為,法院認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將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並且停止執行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裁定停止執行;3)法律、法規規定停止執行的。4.不適用調解原則。即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既不能把調解作為行政訴訟過程中的一個必經階段,也不能把調解作為結案的一種方式。《行政訴訟法》第67條規定:「賠償訴訟可以適用調解。」這是因為,行政訴訟和行政賠償訴訟是兩種性質的訴訟。行政訴訟的標的是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而行政賠償訴訟無非涉及兩個問題:一是具體行政行為是否造成了實際損害;二是損害的程度如何。相應地,人民法院審理這類案件也是解決兩個問題:一是是否賠償;二是賠償的數額。而這兩個問題均不涉及行政機關的法定職權,僅在於對損害事實的認定及相應的賠償。因此,雙方可以通過協商,本著互諒互讓的原則,解決行政賠償責任問題。5.司法變更權有限原則。即人民法院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經過審理後,認為該具體行政行為違法而改變該具體行政行為的權力。司法變更權涉及司法權與行政權的關系問題。《行政訴訟法》既考慮到最大限度地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的需要及保障司法權行使的有效性,又考慮到法定的權力分配關系,在第54條第4項規定,人民法院認為「行政處罰顯失公正的,可以判決變更」。
『肆』 行政訴訟的基本原則包括哪些
法律解析: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如下: 一、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行政審判權原則; 二、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原則; 三、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原則; 四、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原則; 五、使用民族語言文字原則; 六、當事人有權辯論原則; 七、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原則; 八、人民檢察院實行法律監督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 行政訴訟法 》第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七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八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九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十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十一條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十四條 對國務院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國務院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也可以向國務院申請裁決,國務院依照本法的規定作出最終裁決。
『伍』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基本原則包括:
1、合理行政原則;
2、合法行政原則;
3、程序正當原則;
4、高效便民原則;
5、權責一致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實體性原則如下:
1、依法行政原則;
2、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
3、越權無效原則;
4、信賴保護原則;
5、比例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六十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適用調解。但是,行政賠償、補償以及行政機關行使法律、法規規定的自由裁量權的案件可以調解。
調解應當遵循自願、合法原則,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第九十二條
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九十一條老枝族規定情形之一,或者發現調解違反自願原則或者調解書內容違法,認為需要再審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侍弊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九十一條規定情形之一,搭游或者發現調解違反自願原則或者調解書內容違法的,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陸』 簡述行政訴訟的基本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基本原則具體如下:
1、一般性原則,一般性原則是指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在開展行政訴訟,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中都必須遵守的共同性行為准則;
2、審判獨立原則,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原則;
3、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
4、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兩審終審原則;
5、人民檢察院有權對行政訴訟實行法律監督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二條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第四十四條
對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第六十七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並提出答辯狀。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柒』 行政訴訟法基本原則
行政訴訟法基本原則如下:
行政訴訟法基本原則:
一、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審判原則;
二、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原則;
三、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原則;
四、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
五、使用民族語文文字進行訴訟的原則;
六、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原則;
七、人民檢察院實行法律監督原則。
行政訴訟的特徵如下:
一、行政訴訟所要審理的是行政案件。這是行政訴訟在受理、裁判的案件上與其他訴訟的區別。刑事訴訟解決的是被追訴者刑事責任的問題;民事訴訟解決的是民商事權益糾紛的問題,而行政訴訟解決是行政爭議,即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行政管理過程中發生的爭議;
二、行政訴訟是人民法院通過審判方式進行的一種司法活動。這是行政訴訟與其他解決行政爭議的方式和途徑的區別。在我國,行政爭議的解決途徑不止行政訴訟一種,還有行政復議機關的行政復議等等。而行政訴訟是由人民法院運用訴訟程序解決行政爭議的活動;
三、行政訴訟是通過對被訴行政行為合法性進行審查以解決行政爭議的活動,其中進行審查的行政行為為具體行政行為,審查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不受違法行政行為的侵害。這就決定了行政訴訟與刑事訴訟和民事訴訟在審理形式和裁判形式上有所不同。如行政訴訟案件不得以調解方式結案;證明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舉證責任由被告承擔;行政訴訟的裁判以撤銷、維持判決為主要形式等;
四、行政訴訟是解決特定范圍內行政爭議的活動。行政訴訟並不解決所有類型的行政爭議,有的行政爭議不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而刑事訴訟和民事訴訟均無類似於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的限制。至於,不屬於行政訴訟解決的行政爭議只能通過其他的救濟途徑解決;
五、行政訴訟中的當事人具有恆定性。行政訴訟的原告只能是行政管理中的相對方,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行政訴訟的被告只能是行政管理中的管理方,即作為行政主體的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行政訴訟的當事人雙方的訴訟地位是恆定的,不允許行政主體作為原告起訴行政管理相對方。這個特點與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不同。民事訴訟中訴訟雙方當事人均為平等的民事主體,原被告不具有恆定性,允許被千反訴;而刑事訴訟,也存在著自訴案件中允許被告人作為被害人所訴自訴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一條
【立法目的】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訴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第三條【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對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捌』 行政訴訟法的基本原則
【法律分析】:行政訴訟要遵循的原則有: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行政審判權原則;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行政審判權原則;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原則;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原則;使用民族語言文字原則;當事人有權辯論原則;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原則;人民檢察院實行法律監督原則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四條 人民法院依法對行政案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人民法院設行政審判庭,審理行政案件。
第五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
第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
第八條 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第九條 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行政訴訟的權利。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區,人民法院應當用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進行審理和發布法律文書。人民法院應當對不通曉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提供翻譯。
第十條 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有權進行辯論。
第十一條 人民檢察院有權對行政訴訟實行法律監督。
【溫馨提示】
以上回答,僅為當前信息結合本人對法律的理解做出,請您謹慎進行參考!
如果您對該問題仍有疑問,建議您整理相關信息,同專業人士進行詳細溝通。
『玖』 行政訴訟法的基本原則
【法律分析】:行政訴訟法特有原則:(一)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行政管轄權的原則。(二)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的原則。(三)審查特定行政行為是否合法的原則。(四)當事人平等法律地位的原則。(五)使用民族語言原則。(六)當事各方有權辯論。(七)合議,質疑,公開審判和最終審判這兩項審判的原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十二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下列訴訟:(一)對行政拘留、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不服的;(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不服的;(三)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拒絕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行政許可的其他決定不服的;(四)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於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五)對徵收、徵用決定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六)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七)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經營自主權或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經營權的;(八)認為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九)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十)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十一)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的;(十二)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溫馨提示】
以上回答,僅為當前信息結合本人對法律的理解做出,請您謹慎進行參考!
如果您對該問題仍有疑問,建議您整理相關信息,同專業人士進行詳細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