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修改後刑事訴訟法及刑事檢察工作意義

修改後刑事訴訟法及刑事檢察工作意義

發布時間: 2024-08-05 23:15:07

Ⅰ 1996年為什麼要修改《刑事訴訟法

1.修改刑事訴訟法的制定宗旨。現行刑事訴訟法第一條對刑事訴訟法制定宗旨的規定是:「為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懲罰犯罪,保護人民,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秩序,根據憲法,制定本法」。考慮到「人民」在我國是一個政治范疇,在外延上不包括嚴重的刑事犯罪分子,而刑事訴訟法要保護的是包括涉嫌嚴重犯罪的嫌疑人、被告人等一切人的基本權利。同時考慮到司法公正和訴訟效率是刑事訴訟的基本價值目標,《建議稿》將刑事訴訟法的制定宗旨修改為「為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懲罰犯罪,保障人權,實現司法公正,提高訴訟效率,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2.進一步完善程序法定原則。現行刑事訴訟法第三條第二款關於程序法定原則的表述是:「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嚴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根據法治國家的授權原則,並特別考慮到對違反法定程序的行為進行程序性制裁是程序法定原則的重要內容,《建議稿》將程序法定原則獨立作為一條,並分兩款作如下表述:「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嚴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不得超越本法和其他法律所規定的許可權。」「對違反法定程序的訴訟行為,人民法院或人民檢察院應當根據違法的輕重程度及結果情況,決定違法行為是否有效。」 3.將人民法院統一定罪原則改造為無罪推定原則。現行刑事訴訟法第十二條規定:「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這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無罪推定原則。基於無罪推定原則是現代刑事訴訟之基石,《建議稿》第十條第一款根據國際社會的通行表述,將無罪推定原則表述為:「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生效裁判確定有罪之前,任何人應當被推定為無罪。」此外,為了保證無罪推定原則所派生的罪疑作有利於被追訴人處理的精神在實踐中能得到真正的貫徹和落實,該條第二款還規定:「不能認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無罪的,按無罪處理;不能認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重或罪輕的,按罪輕處理。」 4.增加規定比例原則。比例原則是現代公法一項非常重要的原則,被譽為公法的「帝王條款」。在刑事訴訟中,比例原則的確立對於合理劃分國家權力與公民個人權利的界限,防範國家權力濫用,保護公民個人權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為此,《建議稿》增加規定了此原則,並將其表述為:「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實施強制性訴訟行為,應當嚴格限制在必要的范圍內,並與所追究罪行的嚴重性、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社會危險性相適應。」 5.增加規定不得被迫自證其罪原則。基於不得被迫自證其罪原則對於防止刑訊逼供、保護被追訴人合法權利的重要意義,並考慮到《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關於這一原則的規定,《建議稿》第十二條確立了不得被迫自證其罪原則:「不得強迫任何人證明自己有罪或作其他不利於自己的陳述。」至於此原則是否包含沉默權,可結合中國實際加以解讀。 6.增加規定刑事和解原則。考慮到刑事和解制度既體現了中國「和為貴」的傳統和諧文化,又有利於提高訴訟效率和有效地解決刑事犯罪所帶來的各種糾紛和矛盾;以及刑事和解制度、恢復性司法在國際社會的蓬勃發展趨勢,《建議稿》在第二十條將刑事和解作為中國刑事訴訟法的一項原則予以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與被害人及其近親屬達成和解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可以考慮當事人的和解意願,並根據案件情況依法不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責任,對被告人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7.增加規定一事不再理原則。鑒於一事不再理原則(禁止雙重危險規則)在保障人權、維護司法權威和裁判穩定性方面的重要意義,考慮到我國刑事司法實踐中存在的重復追訴之現實,結合國際社會一事不再理原則相對化的發展趨勢,《建議稿》第二十一條確立了相對的一事不再理原則,即:「在人民法院作出生效裁判之後,任何人不得因同一行為再次受到起訴和審判,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8.增加規定國際法優先原則。鑒於我國已經簽署和批準的國際公約都規定了不少與刑事訴訟有關的內容;而我國刑事訴訟制度與這些國際公約的規定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差異。為此,《建議稿》參照國際社會的通行做法,在第二十二條增加規定了國際法優先原則,即:「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與本法及相關法律的規定不同的,適用國際條約的規定,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 9.增加規定未成年人特別保護原則。考慮到未成年人犯罪迅速發展的狀況,以及對未成年人犯罪被追訴人的特別保護對於保障人權以及社會長治久安的重要意義,《建議稿》第二十三條將未成年人特別保護作為一項基本原則予以規定,即:「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時,應當考慮未成年人的身心特點,遵循教育、感化和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充分保護未成年人的權益。」 10.完善辮護人的職責。現行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五條關於辯護人職責的規定存在兩個突出問題:一是在辯護的內涵上對程序性辯護體現不夠;二是過分強調了辯護人有證明被告人無罪的舉證責任。針對這兩個問題,《建議稿》第五十四條將辯護人的職責修改為:「辯護人應當根據事實和法律,收集、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以及維護其訴訟權利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 11.明確偵查階段律師的辯護人地位。根據現行刑事訴訟法第九十六條的規定,犯罪嫌疑人盡管在偵查階段可以獲得律師的幫助,但是沒有明確賦予律師的辯護人地位,從而使得律師在偵查階段的介人名不正、言不順。為此,《建議稿》明確規定偵查階段犯罪嫌疑人聘請的律師的辯護人地位。 12.通過加強保障辯護人閱卷權的方式解決辯護方的知情權。針對現行刑事訴訟法造成的司法實踐中律師閱卷難的突出問題,《建議稿》結合實際,不明確規定證據展示制度,而是一方面提前了辯護人了解案件材料的時間,另一方面擴大了辯護人閱卷的范圍。《建議稿》第五十五條規定:「偵查期間,辯護律師有權向偵查機關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除涉及國家秘密外,可以查閱、摘抄、復制犯罪嫌疑人的陳述筆錄、技術性鑒定材料以及本案的訴訟文書。」「自審查起訴之日起十日後至一審判決前,辯護律師有權到檢察機關查閱、摘抄、復制本案全部材料。其他辯護人經人民檢察院許可,也可以查閱、摘抄、復制上述材料。」「在第二審程序、死刑復核程序、再審程序中,辯護律師有權到人民法院查閱、摘抄、復制本案全部材料。其他辯護人經人民法院許可,也可以查閱、摘抄、復制上述材料。」「偵查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應當為辯護人依法查閱、摘抄、復制案件材料提供條件和便利。」

Ⅱ 96年的刑事訴訟法修正案到底修改了哪些內容

一、增加一條,作為《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願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認指控的犯罪事實願意接受處罰的,可以依法從寬處理。」

二、將《刑事訴訟法》第十八條改為《刑事訴訟法》第十九條,第二款修改為:「人民檢察院在對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中發現的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對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重大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時候,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三、將《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二條改為《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三條,増加一款,作為第三款:「被開除公職和被吊銷律師、公證員執業證書的人,不得擔任辯護人,但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近親屬的除外。

四、増加一條,作為《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六條:「法律援助機構可以在人民法院、看守所等場所派駐值班律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

法律援助機構沒有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的,由值班律師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咨詢、程序選擇建議、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對案件處理提出意見等法律幫助。「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看守所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約見值班律師,並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約見值班律師提供便利。

五、將第《刑事訴訟法》三十七條改為《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九條,第三款修改為:「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案件,在偵查期間辯護律師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應當經偵査機關許可。上述案件,偵查機關應當事先通知看守所。」

六、將《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三條改為《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五條,第一款修改為:「監視居住應當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處執行;無固定住處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

對於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在住處執行可能有礙偵査的,經上一級公安機關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但是,不得在羈押場所、專門的辦案場所執行。

七、將《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九條改為《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一條,増加一款,作為第二款:「批准或者決定逮捕,應當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質、情節,認罪認罰等情況,作為是否可能發生社會危險性的考慮因素。」

八、將《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六條改為《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第一項修改為「(一)「偵查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對於刑事案件,依照法律進行的收集證據、查明案情的工作和有關的強制性措施」。

九、將《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八條改為《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條,第二款修改為偵查人員在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時候,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享有的訴訟權利,如實供述自己罪行可以從寬處理和認罪認罰的法律規定。

十、將《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八條改為《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條,第二款修改為「人民檢察院在立案後,對於利用職權實施的嚴重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重大犯罪案件,根據偵查犯罪的需要,經過嚴格的批准手續,可以採取技術偵査措施,按照規定交有關機關執行。」

十一、將《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條改為《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二條,増加一款,作 為第二款:「犯罪嫌疑人自願認罪的,應當記錄在案,隨案移送並在起訴意見書中寫明有關情況。」

十二、増加一條,作為《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人民檢察院對於監 察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依照本法和監察法的有關規定進行審査。人民檢察院經審査,認為需要補充核實的,應當退回監察機關補充調査,必要時可以自行補充偵查。

對於監察機關移送起訴的已採取留置措施的案件,人民檢察院應當對犯罪嫌疑人先行拘留,留置措施自動解除。人民檢察院應當在拘留後的十日以內作出是否逮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的決定。在特殊情況下,決定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人民檢察院決定採取強制措施的期間不計入審査起訴期限。」

十三、將《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九條改為《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二條,第一款修改為:「人民檢察院對於監察機關、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應當在一個月以內作出決定,重大、復雜的案件,可以延長十五日。

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符合速裁程序適用條件的,應當在十日以內作出決定,對可能判處的有期徒刑超過一年的,可以延長至十五日。

十四、將《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改為《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三條,修改為:「人民檢察院審査案件,應當訊問犯罪嫌疑人,聽取辯護人或者值班律師、被害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的意見,並記錄在案。辯護人或者值班律師、被害人及其訴訟代理人提出書面意見的,應當附卷。

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告知其享有的訴訟權利和認罪認罰的法律規定,聽取犯罪嫌疑人、辯護人或者值班律師、被害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對下列事項的意見,並記錄在案:

(一)涉嫌的犯罪事實、罪名及適用的法律規定;

(二)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等從寬處罰的建議;

(三.)認罪認罰後案件審理適用的程序;

(四)其他需要聽取意見的事項。

人民檢察院依照前兩款規定聽取值班律師意見的,應當提前為值班律師了解案件有關情況提供必要的便利。

十五、增加一條,作為《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四條:「犯罪嫌疑人自願認罪,同意量刑建議和程序適用的,應當在辯護人或者值班律師在場的情況下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

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需要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

犯罪嫌疑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

(二)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代理人、辯護人對未成年人認罪認罰有異議的;

(三.)其他不需要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的情形。」

十六、將《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二條改為《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六條,増加一款作為第二款:「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就主刑、附加刑、是否適用緩刑等提出量刑建議,並隨案移送認罪認罰具結書等材料。」

十七、將《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三條改為《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七條,第三款修改為:「人民檢察院決定不起訴的案件,應當同時對偵查中査封扣押、凍結的財物解除査封、扣押、凍結。

對被不起訴人需要給予行政處罰、處分或者需要沒收其違法所得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提出檢察意見,移送有關主管機關處理。有關主管機關應當將處理結果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

十八、第二編第三章增加一條,作為《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二條:「犯罪嫌疑人自願如實供述涉嫌犯罪的事實,有重大立功或者案件涉及國家重大利益的,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公安機關可以撤銷案件,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也可以對涉嫌數罪中的一項或者多項不起訴。

根據前款規定不起訴或者撇銷案件的,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及時對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及其孳息作出處理。」

十九、將《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八條改為《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三條,修改為:「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應當由審判員三人或者由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共三人或者七人組成合議庭進行,但是基層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速裁程序的案件可以7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

高級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應當由審判員三人至七人或者由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共三人或者七人組成合議庭進「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應當由審判員三人至七人組成合議庭進行。

人民法院審判上訴和抗訴案件,由審判員三人或者五人組成合議庭進行。

合議庭的成員人數應當是單數。

二十、將《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五條改為《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條,増加一款,作 為第二款:「被告人認罪認罰的,審判長應當告知被告人享有的訴訟權利和認罪認罰的法律規定,審査認罪認罰的自願性和認罪認罰具結書內容的真實性、合法性。

二十一、増加一條,作為《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一條:「對於認罪認罰案 件,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決時,一般應當採納人民檢察院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議,但有下列情形的除外:

(一)被告人的行為不構成犯罪或者不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的;

(二)被告人違背意願認罪認罰的;

(三)被告人否認指控的犯罪事實的

(四)起訴指控的罪名與審理認定的罪名不一致的;

(五)其他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情形。

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量刑建議明顯不當,或者被告人、辯護人對量刑建議提出異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調整量刑建議人民檢察院不調整量刑建議或者調整量刑建議後仍然明顯不當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作出判決。

二十二、第三編第二章増加一節,作為《刑事訴訟法》第四節:

第四節速裁程序

「第二百二十二條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的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案件,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被告人認罪認罰並同意適用速裁程序的,可以適用速裁程序,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

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侯,可以建議人民法院適用速裁程序。」

第二百二十三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適用速裁程序:

「(一)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

(二)被告人是未成年人的;

(三)案件有重大社會影響的;

(四)共同犯罪案件中部分被告人對指控的犯罪事實、罪名、量刑建議或者適用速裁程序有異議的;

(五)被告人與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沒有就附帶民事訴訟賠償等事項達成調解或者和解協議的;

(六)其他不宜適用速裁程序審理的。」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四條適用速裁程序審理案件,不受本章第節規定的送達期限的限制,一般不進行法庭調查、法庭辯論,但在判決宣告前應當聽取辯護人的意見和被告人的最後陳述意見。

適用速裁程序審理案件,應當當庭宣判。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五條適用速裁程序審理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在受理後十日以內審結;對可能判處的有期徒刑超過一年的,可以延長至十五日。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六條人民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發現有被告人的行為不構成犯罪或者不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被告人違背意願認罪認罰、被告人否認指控的犯罪事實或者其他不宜適用速裁程序審理的情形的,應當按照本章第一節或者第三節的規定重新審理。

二十三、將《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條改為《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一條,第二款修 改為:「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罪犯,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死刑緩期執行期滿,應當予以減刑的,由執行機關提出書面意見,報請高級人民法院裁定。

如果故意犯罪,情節惡劣,查證屬實,應當執行死刑的,由高級人民法院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對於故意犯罪未執行死刑的,死刑緩期執行的期間重新計算,並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

二十四、將《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條改為《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七十一條,修改為:被判處罰金的罪犯,期滿不繳納的,人民法院應當強制繳納;如果由於遭遇不能抗拒的災禍等原因繳納確實有困難的,經人民法院裁定,可以延期繳納、酌情減少或者免除。

二十五、第五編增加一章,作為第三章

第三章缺席審判程序

「第二百九十一條對於貪污賄賂犯罪案件,以及需要及時進行審判,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的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犯畢恐怖活動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境外,監察機關公安機關移送起訴,人民檢察院認為犯罪事實已經查清。

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人民法院進行審査後,對於起訴書中有明確的指控犯罪事實,符合缺席審判程序適用條件的,應當決定開庭審判。

前款案件,由犯罪地、被告人離境前居住地或者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級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九十二條人民法院應當通過有關國際條約規定的或者外交途徑提出的司法協助方式,或者被告人所在地法律允許的其他方式,將傳票和人民檢察院的起訴書副本送達被告人。

傳票和起訴書副本送達後,被告人未按要求到案的,人民法院應當開庭審理,依法作出判決,並對違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財產作出處理。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九十三.條人民法院缺席審判案件,被告人有權委託辯護人,被告人的近親屬可以代為委託辯護人。被告人及其近親屬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九十四條人民法院應當將判決書送達被告人及其近親屬、辯護人。被告人或者其近親屬不服判決的,有權向上一級人民法院上訴。辯護人經被告人或者其近親屬同意,可以提出上訴。

人民檢察院認為人民法院的判決確有錯誤的,應當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九十五條在審理過程中,被告人自動投案或者被抓獲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審理。

「罪犯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到案的,人民法院應當將罪犯交付執行刑罰。交付執行刑罰前,人民法院應當告知罪犯有權對判決、裁定提出異議。罪犯對判決、裁定提出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審理。

依照生效判決、裁定對罪犯的財產進行的處理確有錯誤的,應當予以返還、賠償。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九十六條因被告人患有嚴重疾病無法出庭,中止審理超過六個月,被告人仍無法出庭,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申請或者同意恢復審理的,人民法院可以在被告人不出庭的情況下缺席審理,依法作出判決。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九十七條被告人死亡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終止審理,但有證據證明被告人無罪,人民法院經缺席審理確認無罪的,應當依法作出判決。

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的案件,被告人死亡的,人民法院可以缺席審理,依法作出判決。」

二十六、將《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九十條改為第三百零八條,修改為:「軍隊保衛部門對軍隊內部發生的刑事案件行使偵查權。

中國海警局履行海上維權執法職責,對海上發生的刑事案件行使偵査權。

對罪犯在監獄內犯罪的案件由監獄進行偵查。

軍隊保衛部門、中國海警局、監獄辦理刑事案件,適用本法的有關規定。

刑事訴訟法的有關章節及條文序號,根據本決定作相應調整。

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重新公布。

Ⅲ 新刑訴法修訂後,檢察院的法律監督權在哪些方面擴大了

新刑訴法從九方面規范強化法律監督:
一、辯護權的強化與檢察職能的延伸
修正後的刑訴法賦予了犯罪嫌疑人偵查期間委託律師辯護的權利,檢察機關辦理自偵案件在第一次訊問或對其採取強制措施時,應當告知其有權委託辯護人。律師偵查期間會見特別重大賄賂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應經檢察機關批准,檢察機關應事先通知看守所。會見時不被監聽。
審查起訴之日起,辯護律師可以查閱、摘抄、復制本案的案卷材料。辯護人認為偵查、審查起訴期間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收集的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或罪輕的直接材料未提交的,可以申請人民檢察院調取。與此同時辯護人收集的有關犯罪嫌疑人不在犯罪現場、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屬於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的證據應當及時告知檢察機關。辦理自偵案件涉嫌律師偽證,應當由辦理辯護人所承辦案件的偵查機關以外的偵查機關辦理,是律師的還要及時通知其所在的律師事務所或者所屬的律師協會。
此次修改擴大了法律援助的范圍,在偵查、起訴期間都涉及檢察機關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二、賦予了檢察機關對偵查監督的投訴處理權
新刑訴法第115條首次建立了對各種違法偵查行為的投訴處理機制,其中規定人民檢察院為申訴或控告的處理機關,以及其他條文規定的檢察機關排除非法證據的環節,這都是對偵查監督程序的進一步賦權與完善。此外還增加規定了人民檢察院對指定居所的監視居住進行監督的職責。
三、細化逮捕條件、完善批捕審查程序、建立羈押定期審查機制
新刑訴法第79條細化且降低了逮捕條件,除明確「社會危險性」條件的具體情形外,增加規定了應當逮捕的情形。同時為進一步體現對剝奪公民自由權的審慎,參照近年來檢察機關的自身實踐探索經驗,完善了審查批准逮捕的程序,即規定了「必須」訊問犯罪嫌疑人的具體情形,包括對逮捕條件有疑問、嫌疑人要求當面陳述、偵查活動可能有重大違法行為的,且規定了聽取律師意見的環節。
此外新刑訴法第93條創設了逮捕後對羈押的必要性進行定期審查機制,雖然何為「定期」、如何審查等具體規定並未在法律中加以明確,但這一新制度已經為檢察機關繼續探索羈押必要性審查機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其中對於不需要繼續羈押的,應當建議予以釋放或者變更強制措施。如何理解這一規定?筆者認為審查中的檢察機關不能直接決定釋放或變更,只能建議逮捕措施的提請機關或決定機關予以釋放或變更,這樣體現了訴訟職能和訴訟監督職能分離,利於辦案部門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作出相應的決定。
四、職務犯罪偵查權的完善
偵查章修改的主要意圖有二:一是完善各項偵查手段、提高打擊犯罪的能力;二是增強偵查訊問程序的規范性,嚴防刑訊逼供。
從前一方面來看,新刑事訴訟法延長了傳喚、拘傳的時間、新設了指定居所的監視居住,增加了詢問證人的地點、增加了強制采樣作為人身檢查的一個子類、擴充了「查凍扣」的對象范圍;特別是授予了檢察機關辦理自偵案件過程中決定採取技偵手段的權力(但無執行權),這些都有助於解決長期以來自偵案件偵查手段受限的實際困難。
從另一方面來看,嚴格規范偵查訊問程序的相關修改也給自偵案件的辦理帶來新的挑戰:拘留或逮捕後應當立即送看守所羈押,至遲不得超過24小時;訊問必須在看守所內進行等,這些規定都對自偵部門偵查訊問的合法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證據制度中的職權變化
新刑訴法第49條規定,公訴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舉證責任由人民檢察院承擔,從而明確了檢察機關公訴案件的舉證責任。
非法證據排除與檢察機關關系亦極為密切。在偵查、審查起訴時發現有應當排除的證據的,應依法排除,不得作為起訴意見、起訴決定的依據。另外賦予了對非法證據的調查核實權。非法證據的庭審調查由檢察機關承擔證據收集合法性的證明責任,證明的手段應結合「兩個證據規定」的內容。
第62條規定了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毒品犯罪四種案件的證人保護,在該條條文之後還有「等」字,對於檢察機關而言,所要予以重點探討的是在查辦職務犯罪中哪些案件、什麼情形需要證人保護,以及如何保護的問題。
六、公訴制度的修改
公訴程序主要有兩點修改,一是把沒有犯罪事實作為法定不起訴的情形之一,兩次補充偵查仍然證據不足,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的決定;二是提起公訴須將案件材料、證據材料移送法院。
七、審判程序的調整對公訴職能的行使提出新挑戰
新刑訴法將簡易程序的適用范圍擴大至基層人民法院審理的案件事實清楚、證據充分、被告人認罪的案件,同時為保持合理的訴訟結構,要求檢察官在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公訴案件中應當一律到庭支持公訴;在一審程序中還增加規定了「與量刑有關的程序」,即「法庭審理過程中,對與定罪、量刑有關的事實、證據都應當進行調查、辯論」。公訴部門應當總結前期量刑程序改革中的相關經驗,做好量刑建議、量刑辯論的相關工作;二審程序明確了「應當開庭」的范圍,特別是對於被告人一方對一審認定的事實、證據提出異議,可能影響定罪量刑的上訴案件,也應開庭審理,這一變動將增加上級人民檢察院出席二審法庭的工作量;對於死刑復核,此次刑事訴訟法修改也強化了最高人民檢察院的監督職責,最高人民檢察院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意見,最高人民法院也應當將死刑復核結果通報最高人民檢察院,這是死刑復核程序提出的新挑戰,最高人民檢察院應當繼續探索有效表達監督意見、強化監督效果的路徑,以更好地履行新法所賦予的職責。此外,新刑事訴訟法還強化了檢察機關對再審案件的參與,規定對於開庭審理的再審案件,人民檢察院應當派員出庭。
八、加強對執行活動的監督
新刑訴法主要強調了對暫予監外執行以及減刑、假釋的監督。就對暫予監外執行的監督而言,以往只有在有關機關作出決定之後,才將暫予監外執行的決定抄送檢察機關,這是一種事後的監督方式。此次刑訴法修改加強了監督的力度,要求監獄、看守所提出暫予監外執行的意見的,應當同時抄送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可以向批准或者決定機關提出書面意見。這就將人民檢察院的監督由事後監督擴展到了事中監督。與檢察機關對暫予監外執行的監督相同,新刑訴法要求檢察機關對減刑、假釋進行事中監督,執行機關提起減刑、假釋的,應當將建議書副本抄送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書面意見。
九、特別程序中增加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新內容
新增特別程序一編是此次刑事訴訟法體例上的重大調整,四項特別程序均與檢察權的行使息息相關,比如未成年人刑事訴訟程序中的附條件不起訴制度,刑事和解制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違法所得的沒收程序,對強制醫療程序的參與與監督等都是新增的賦權規定。檢察機關需要釐清自己在這些特別程序中的角色、定位、職權和職能,特別是沒收程序與強制醫療程序過去實踐中沒有經驗基礎,立法中寫的又比較寬泛,需要檢察機關完善司法解釋、探索實施經驗

Ⅳ 淺析公訴部門如何應對新刑事訴訟法修改後的相關問題

刑訴法增加和修改的條文幾乎佔了現有條文總數的一半。頒布的刑事訴訟法修正案共111條,主要對完善證據制度、強制措施、辯護制度、偵查措施、審判程序、執行規定、特別程序等七個方面進行了修改,其中大部分都涉及公訴工作,這對檢察機關公訴工作提出了許多新挑戰、新任務和新要求,為更好地貫徹落實新刑訴法的規定,積極做好公訴部門的應對工作,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執法理念方面刑訴法的修改最大的亮點是將「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總則,強調在打擊犯罪的時候,更加註重對於人權的保障,這就促使公訴部門幹警要切實更新執法理念,而只有通過加強對新刑訴法的學習才能落實執法理念的更新。因此公訴部門要尤為重視新刑訴法的學習,不斷開展並積極參加各種新刑訴法的學習活動,積極組織公訴人原原本本地學習研讀,深刻領會修改的重大意義、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全面掌握修改內容,准確理解立法原意,做到學懂弄通、熟練掌握。特別是要教育引導公訴人正確處理懲治犯罪與保障人權、公正與效率、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等關系,進一步強化證據意識、程序意識、時效意識、許可權意識、自覺接受監督的意識,真正做到在嚴格公正執法的同時,堅持理性、平和、文明、規范執法。二、機制建設方面(一)加強檢察機關自身量刑建議規范化建設,進一步完善提出量刑建議制度機制。公訴人在辦案當中要強化量刑的意識。公訴人是一個量刑建議制度的執行者,必須要樹立強化量刑意識。但是這種意識在具體訴訟行為當中是要有所表現的。比如說在審查案件時要加強對細節的審查,包括犯罪嫌疑人的一貫表現、身份、作案動機方面。在審查時要加強這些細節的訊問,在審查報告討論筆錄當中,要反映出對如何提出量刑建議以及提出量刑建議幅度的問題。但是如果檢察機關屢次提出司法建議,都得不到司法裁判的支持,這實際上會造成社會對司法公信力的質疑,因此,在辦案過程中,公訴人應當與法官之間建立溝通機制,在進行充分的探討後,在情理法的基礎上,達成較一致的觀點,在此觀點基礎上,由公訴人提出量刑建議。(二)完善非法證據排除制度,強化證人出庭作證和保護制度。新刑訴法對「非法證據排除」作出了明確規定,在審查起訴階段,發現有應當排除的證據的,辦案人員應當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為起訴決定的依據。因此在辦案中,公訴人應當牢固樹立嚴格審查意識,對於不符合規范的,有可能違法的證據予以重點審查。借鑒其他省市的作法和經驗,公檢法移送故意殺人等五類案件時,必須隨案移送全程同步錄音錄像。由此取得的材料,不僅可以固定言詞證據,而且還可以作為視聽資料,獨立證明取證過程的合法性。 證人出庭作證制度不僅明示作證是每一個公民的義務,而且明確了履行出庭作證義務的范圍,應當到庭而不到庭的法律後果,包括強制到庭和拒絕作證的懲罰措施,以及對懲罰措施不服的救濟程序。與此同時,新刑訴法還對證人、被害人因作證面臨的危險,採取了堅決的保護措施,包括因作證而帶來的經濟損失的補償,以及人身安全保護措施等。但是,強制證人出庭及制裁措施的適用不宜操之過急,應當採取穩步推進的方式。國家檢察官學院副教授劉輝提醒,證人出庭率過低,不完全是因為法律滯後,還有著豐富的國情因素。目前公訴部門在證人出庭作證方面多數採取積極勸說、說服的方式,在此方面仍有待改進。當證人出庭作證時,證人的口供可能會隨時發生變化,實踐中,當證人的口供與之前的證言相悖時,以證人當庭的口供為准,這對於公訴工作又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面對這種情況,公訴人必須要加強庭前與證人的溝通,庭中問話技巧的運用及庭後對證人的保護,確保證人及其親屬不受威脅。(三)完善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實踐中,檢察機關往往重視捕前審查,而且在捕前審查中,更加重視審查的是案件證據情況和嫌疑人可能被判處刑罰的情況。公訴部門通常認為捕後變更強制措施使逮捕工作顯得比較隨意,有損司法的嚴肅性、權威性,因此捕後往往忽視了對羈押必要性的繼續審查。新刑訴法第九十三條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後,人民檢察院仍應當對羈押的必要性進行審查。對不需要繼續羈押的,應當建議予以釋放或者變更強制措施。(四)正確認識完善刑事辯護制度的重要意義。新刑訴法規定了審查起訴階段變化律師的閱卷權、會見權和申請調取證據權的保障制度,我們作為公訴工作者,在法庭上處於與辯護人職責相對立的立場上,落實這一規定,首先要消除兩個誤區:一是對立抵觸情緒,即片面地認為完善刑事辯護制度會給公訴工作造成更大的障礙,工作中會出現更多的困難。二是消極等待思想,即不是積極主動適應刑事辯護制度新發展,而是漠視等待。其次,要積極面對,認真貫徹執行,在審查起訴工作中積極聽取辯護人的意見,對待辯護人的合理要求不推脫,不刁難,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合法權益。。(五)力求「三效結合」,健全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工作機制。為了在檢察公訴環節求得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政治效果、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的良好結合和充分體現,建立健全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相關工作機制應當至始至終作為公訴改革工作的重點長抓不懈。結合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有關法律規定和司法解釋,應當重點實施以下幾項制度。一是案件進展情況告知制度和「親情會見」制度。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可以應犯罪嫌疑人家屬、被害人及其家屬的要求,結合案件性質、涉嫌犯罪的事實、主觀惡性、認罪態度和悔罪程度,告知其審查起訴的進展情況,並對有關情況予以說明和解釋,適當情況下可以安排在押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與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等進行會見、通話。二是專門辦理制度,結合受理審查起訴案件「分類督辦」制度,指定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並善於做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的公訴人承辦。三是社會調查制度。在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對未成年人性格特點、家庭情況、社會交往、成長經歷等進行調查,加強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教育的針對性,增強執法效果。四是堅持寬嚴相濟,當寬則寬,以教育挽救為主。此外,適用附條件不起訴處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時,應當牢牢把握以下三個適用原則:一是必須堅持自願原則。新刑訴法賦予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檢察機關的附條件不起訴決定的異議權,卻沒有規定檢察機關在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之前,應當先聽取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意見。在處理具體案件時,檢察機關不能強制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接受這種特別制度,而應當由其自願處分。實踐中,我們可以採取兩種解決方式:一是公訴人在認真審查案件材料後,認為符合附條件不起訴條件的,採用書面形式及時告知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以便其自主選擇;二是由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主動向公訴部門提出書面申請,公訴部門經過審查後認為符合條件的,啟動附條件不起訴程序。二是必須符合公共利益原則。按照新刑訴法規定,對涉嫌侵犯人身權利、民主權利、侵犯財產以及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犯罪,可能判處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符合起訴條件,但有悔罪表現的涉罪未成年人可以附條件不起訴,這個限定條件比較寬泛。在辦理具體案件中,首要考慮公共利益因素,如對社會秩序和公眾的危害程度、預防犯罪的實際效果以及訴訟成本等,綜合權衡利弊,嚴格把握適用條件,明確不能或不宜適用附條件不起訴的行為對象,對慣犯以及共同犯罪的主犯等與維護公共利益相悖的,不適用附條件不起訴;對於曾經適用過附條件不起訴的,也不宜重復適用,以確保該制度不被濫用。三是必須堅持監督制約原則。為增強透明度,保證適用的公開、公正,必須加強來自外部和內部的監督制約。三、能力建設方面近年來,基層檢察院公訴部門受理的刑事案件數量逐年呈較大幅度的增長,新罪名案件逐年增多、社會熱點案件、涉眾型案件逐年增加,人民群眾對加強法律監督的要求越來越強烈。而現實中,公訴部門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顯,使得大部分公訴辦案人員疲於應付辦案,放鬆了業務學習。此外,部分公訴人由於客觀環境限制及個人的原因,也忽視了對新知識、新政策的學習。隨著法制建設的不斷深入,證據要求的提高,執法理念的轉變,對公訴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實現公訴人素質的全面提升,才能使公訴部門在應對更重的任務時從容不迫,游刃有餘。要改變公訴人整體素質與新形勢下的執法要求不相適應的現狀,進一步提高公訴人的理論水平、業務能力,特別是推進三項重點工作所需要的化解社會矛盾、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的能力,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全面加強公訴能力建設。(一)建立公訴人教育培訓工作體系和機制,提高公訴人的專業理論水平。全面精深的法律知識,廣博深厚的文化基礎是公訴人出色開展公訴工作的有力支持。具有全面精深的專業理論知識有利於公訴人正確地區分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重罪與輕罪的界限,以及正確酌定犯罪情節、手段、結果諸要素的輕重、性質、因果關系等有關問題。為此,要大力提倡公訴理論研究,通過多種途徑為公訴人提供學習機會。如可以通過開設公訴論壇的方式,邀請司法界、法學界的權威人士召開講座,使公訴人能從優秀法學工作者的身上吸取新的知識和經驗,不斷拓寬視野,啟發思維。(二)深化崗位練兵,提高公訴人的業務能力,培養專家型公訴人。公訴工作是實際操作性很強的工作,承辦案件時的閱卷、製作各種筆錄、報告以及起訴書、公訴意見書等法律文書乃至法庭辯論活動,不僅要求公訴人具有嚴密的邏輯論證能力、較強的分析判斷能力,還要求公訴人具有扎實的文字功底和雄辯、流利的語言表達能力。(三)改進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公訴部門辦理的各類案件是社會矛盾進入司法領域的具體體現,作為新時期的公訴人,不能僅僅滿足於依法辦理案件,還要向修復社會關系延伸職能、深化內涵,堅持把化解矛盾糾紛貫穿於公訴工作始終。要提高公訴人化解矛盾的能力,首先要轉變思想,破除舊的執法理念,不能簡單地把公訴權定位在追訴犯罪這一個方面,要緊緊圍繞深入推進三項重點工作,牢固樹立服務大局的理念,三個效果(法律效果、社會效果、政治效果)相統一的理念,恢復性司法和源頭治理的理念等,使公訴人充分認識公訴工作對於化解社會矛盾、維護和諧穩定的重要意義。其次,克服機械執法、就案辦案,要將化解和調處矛盾糾紛作為執法辦案的有機組成部分,改進辦案方式方法,著力提高公訴人對執法辦案風險的評估能力,提高公訴人開展釋法說理、心理疏導等工作能力,提高公訴人與各部門、各當事人的協調能力。(四)通過拓寬監督思路,創新監督方式,進一步增強訴訟監督的實效。公訴部門除了打擊犯罪之外,還承擔著極其重要的偵查監督、審判監督任務。但現實中,部分公訴人還存在著不重視監督、不敢監督、不願監督、不會監督的問題,導致訴訟監督權的弱化。此外,訴訟監督工作機制的不科學、不完善也是制約監督工作有效開展的一個方面。為此,公訴部門要拓寬監督思路,創新監督機制,綜合運用多種監督手段,加大監督力度,突出監督重點,消除監督盲點,增強監督效果。在偵查監督方面,針對案件質量逐年下降的情況,通過建立案件質量定期通報制度,建立追訴案件情況通報制度,完善引導偵查工作機制等方式,及時、全面、有效地對偵查活動開展監督;通過推進捕訴銜接與信息共享機制建設,堵塞監督漏洞。(五)拓展公訴環節化解社會矛盾的手段和空間,努力實現案結事了。化解社會矛盾是三項重點工作的內容之一,也是考量公訴工作成效的重要標准。在實踐中,由於每個案件的具體情形均不相同,當事人的司法訴求不同,案件當中所涉及的社會矛盾也各有不同,矛盾化解的有效方式也自然不同。四、人員保障方面檢察機關審查起訴責任加重、出庭公訴難度加大等問題使得公訴部門人員數量與工作量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要充分保障公訴部門的人員配備,並且從財力、物力方面加以輔助。新刑訴法實施後,非法證據的排除方面,公訴人需要參加庭前會議,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公訴人也需要出庭公訴等等,這無疑又加大了公訴人的工作難度和強度。因此,對待適用簡易程序出庭的案件,公訴人在保證司法質量的前提下,可以通過簡化庭審方式來節約司法資源。公訴人辦案過程中,對於一些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案件,可以適當簡化審查報告、量刑建議和起訴書等法律文書。從長遠考慮,建議可以從社會上招聘一些有能力、有才乾的人員幫助公訴人從冗雜的文書工作中解脫出來,一心一意辦好案,提高公訴工作整體效率。

Ⅳ 論述刑事訴訟法的修改對公安工作的影響

一、偵查觀念的調整

此次刑事訴訟法的修改,對公安偵查工作影響較大的莫過於收容審查制度的廢除,庭審方式的改革,以及律師可以介入偵查程序的嶄新規定。

收容審查本是一項行政強制措施,但在司法實踐中,卻被公安機關廣泛用來對付刑事犯罪分子,成了事實上的刑事強制措施。在長期的刑事司法實踐中,公安機關已經很習慣於採用收容審查手段來辦理刑事案件,從而形成了以審代偵、先訊問後取證的辦案模式。由於是在缺乏證據後盾的情況下開展訊問,所以偵查人員較難通過合法手段獲取口供,而只能藉助於刑訊通供、誘供等非法手段來逼取、騙取口供。長此以往,偵查人員的訊問水平、取證能力便萎縮了,偵查素質也下了台階。偵查人員長期遵循先訊問後取證的辦案模式,其偵查水平、偵查能力的日益萎縮與刑事犯罪的日益智能化、集團化的反差愈益明顯。而此次刑事訴訟法修改後,有關機關已明確宣布廢除收容審查制度。對此,公安機關在較長的一段時期內,在辦理刑事案件過程中,必然覺得難以適應。

評價一個國家訴訟制度的優劣,重要標志之一就是看其法庭的審判是否公正。我國原庭審方式由於實行卷宗移送主義,所以在實踐中存在法官先入為主、先判後審的弊端,法庭審判成了「走過場」,在法庭上公訴人不承擔舉證責任,法庭開庭審理,如認為事實不清或證據不足,則退回檢察院補充偵查,辯護人的辯護只不過是例行公事。這種庭審方式顯然難以體現公正。為了充分保證訴訟公正,此次修改刑事訴訟法,確立了「辯論式」的庭審方式,即在法官的主持下,由控、辯雙方交叉詢問並開展辯論、質證,法官在充分聽取了各方意見後,從容決定對證據的取捨和對案情的認定,最後依法作出具有權威性的判決。這就明確了控訴方的舉證責任。如果控訴方所舉證據無法證明指控的犯罪事實,則人民法院有權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這一改革,無疑對控訴方的取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公安偵查工作具有重大的影響。

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規定律師可以介人偵查程序,這標志著我國的訴訟制度又向民主化邁進了一大步。律師介入公安偵查程序,無疑將對公安偵查活動起到有效的監督作用。律師的介入,必將遏制「警察暴力」,同時也能使犯罪嫌疑人的訴訟權利得到較好的保障。律師介人偵查程序後,其有權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有權向犯罪嫌疑人了解案件有關情況,有權向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詢,對偵查人員侵犯犯罪嫌疑人訴訟權利的,律師有權代為控告。由此可見,律師的介入,對公安偵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保障偵查工作的順利進行,偵查人員應當在律師介入之前就突破犯罪嫌疑人的口供,掌握犯罪的主要證據,以掌握進一步偵查的主動權。

Ⅵ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1996)

一、第一編第一章的題目修改為:「任務和基本原則」。二、第一條修改為:「為了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懲罰犯罪,保護人民,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秩序,根據憲法,制定本法。」三、第二條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證准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積極同犯罪行為作斗爭,以維護社會主義法制,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四、第三條第一款修改為:「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檢察、批准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五、第三條後增加二條,作為第四條、第五條:
1、「第四條國家安全機關依照法律規定,辦理危害國家安全的刑事案件,行使與公安機關相同的職權。」
2、「第五條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六、第五條後增加一條,作為第八條:「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七、第八條後增加一條,作為第十二條:「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八、第十一條改為第十五條,其中關於「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宣告無罪」的規定修改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第六項修改為:「(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九、第十二條後增加一條,作為第十七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按照互惠原則,我國司法機關和外國司法機關可以相互請求刑事司法協助。」十、第十三條改為第十八條,修改為:「刑事案件的偵查由公安機關進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貪污賄賂犯罪,國家工作人員的瀆職犯罪,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報復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權利的犯罪,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對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時候,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自訴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十一、第十五條改為第二十條,修改為:「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刑事案件:
「(一)反革命案件、危害國家安全案件;
「(二)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
「(三)外國人犯罪的刑事案件。」十二、第十八條改為第二十三條,刪去關於「也可以把自己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交由下級人民法院審判」的規定。十三、第二十三條後增加一條,作為第二十九條:「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不得接受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的請客送禮,不得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違反前款規定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他們迴避。」十四、第二十四條改為第三十條,第三款修改為:「對駁回申請迴避的決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請復議一次。」十五、第一編第四章的題目修改為:「辯護與代理」。十六、第二十六條改為第三十二條,修改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辯護權以外,還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辯護人。下列的人可以被委託為辯護人:
「(一)律師;
「(二)人民團體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單位推薦的人;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親友。
「正在被執行刑罰或者依法被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得擔任辯護人。」十七、第二十六條後增加一條,作為第三十三條:「公訴案件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自訴案件的被告人有權隨時委託辯護人。
「人民檢察院自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自受理自訴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被告人有權委託辯護人。」

熱點內容
七零九律師 發布:2024-11-16 02:20:19 瀏覽:465
廣東司法親子鑒定 發布:2024-11-16 01:59:43 瀏覽:104
民法典之意 發布:2024-11-16 01:57:40 瀏覽:269
勞動法最近案例 發布:2024-11-16 01:43:34 瀏覽:741
刑法總論ppt 發布:2024-11-16 01:33:36 瀏覽:572
法院的作用與職能 發布:2024-11-16 01:21:15 瀏覽:135
巴南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4-11-16 01:13:28 瀏覽:890
刑事訴訟法關於凍結期間 發布:2024-11-16 01:12:36 瀏覽:195
刑事訴訟法第18條第一款 發布:2024-11-16 00:47:33 瀏覽:527
勞動法資遣費計算 發布:2024-11-16 00:45:33 瀏覽: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