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55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55條

發布時間: 2024-08-28 18:49:18

Ⅰ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2017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第二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第三條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對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第四條人民法院依法對行政案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人民法院設行政審判庭,審理行政案件。第五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第六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第七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第八條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的法律地位平等。第九條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行政訴訟的權利。

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區,人民法院應當用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進行審理和發布法律文書。

人民法院應當對不通曉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提供翻譯。第十條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有權進行辯論。第十一條人民檢察院有權對行政訴訟實行法律監督。第二章受案范圍第十二條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下列訴訟:

(一)對行政拘留、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不服的;

(三)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拒絕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行政許可的其他決定不服的;

(四)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於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

(五)對徵收、徵用決定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

(六)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經營自主權或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經營權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

(九)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

(十)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

(十一)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的;

(十二)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

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第十三條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訴訟:

(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二)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三)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四)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行政行為。第三章管轄第十四條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行政案件。第十五條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

(一)對國務院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

(二)海關處理的案件;

(三)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

(四)其他法律規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第十六條高級人民法院管轄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第十七條最高人民法院管轄全國范圍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第十八條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審判工作的實際情況,確定若幹人民法院跨行政區域管轄行政案件。

Ⅱ 行政訴訟法中實體程序錯誤是否可撤消

撤銷判決是指人民法院認定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部分或者全部違法,從而部分或全部撤銷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並可以責令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判決。
撤銷判決可分為三種具體形式:
(1)全部撤銷;
(2)部分撤銷;
(3)判決撤銷並責令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作出撤銷判決的情形有:
(1)主要證據不足;
(2)適用法律、法規錯誤;
(3)違反法定程序;
(4)超越職權;
(5)濫用職權。
適用撤銷判決時,需特別注意的特殊事項有:
(1)《行訴解釋》第53條;
(2)《行訴解釋》第59條;
(3)《行政訴訟法》第55條及《行訴解釋》第54條第2款之例外規定;
(4)《行訴解釋》第60條第1款。
程序錯誤,即裁判不符合法定程序,並且足以使裁判被撤銷,如取證違法、剝奪當事人訴權、司法人員不廉潔、徇情枉法等;

Ⅲ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自什麼時候起施行

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規定的施行日期:

第一百零三條 本法自1990年10月版1日起施行。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誕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於1989年4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由此誕生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並該法在最後一條規定: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

Ⅳ !急!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55條!

《最高抄人民法院關於執行〈襲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已於1999年11月2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088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0年3月10日起施行。
第五十五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得加重對原告的處罰,但利害關系人同為原告的除外。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得對行政機關未予處罰的人直接給予行政處罰。

Ⅳ 經復議機關復議後加重原行政處罰的應該怎麼處理

復議機關不能加重原行政處罰決定。你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撤銷該復議決定。

《行政復議法》第二十八條規定,行政復議機關在作出復議決定時,根據不同情況,可以分別作出維持具體行政行為或撤銷、變更、確認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等決定,並可責令被申請人限期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2000年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十五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得加重對原告的處罰。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2001年9月6日指出:行政復議機關在對被申請人作出的行政處罰或者其他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復議時,作出的行政復議決定不得對該行政處罰或者該具體行政行為增加處罰種類或加重對申請人的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5)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55條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九條 提起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符合本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四條 被告對作出的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
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視為沒有相應證據。但是,被訴行政行為涉及第三人合法權益,第三人提供證據的除外。

Ⅵ 行政訴訟法重點法條精讀(七)

第七章 審理和判決

「重點法條碧敬」

第四十四條訴訟期間,不停止具體行政行悔州慎為的執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

(一)被告認為需要停止執行的;

(二)原告申請停止執行,人民法院認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並且停止執行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裁定停止執行的;

(三)法律、法規規定停止執行的。

「相關法條」《行政復議法》第21條。

「意思分解」

1識記停止具體行政行為執行的3種情形,應注意其中第2種情形應同時具備3個條件:

(1)原告申請;

(2)法院認為執行會造成不可彌補損失;

(3)不損害社會公益。

2比較《行政復議法》第21條,了解二者之異同。

「不要混淆」

第(三)項是「法律、法規」規定停止執行的。

「重點法條」

第四十五條人民法院公開審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相關法條」《行訴解釋》第46條。

「意思分解」

1掌握公開審理原則及其例外的3種情形。

2注意《行訴解釋》第46條關於合並審理的4種情形規定。

「重點法條」

第四十七條當事人認為審判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審判,有權申請審判人員迴避。

審判人員認為自己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應當申請迴避。

前兩款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迴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迴避,由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迴避,由審判長決定。當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

「相關法條」《行訴解釋》第47條。

「意思分解」

1掌握迴避申請提出的期限(《行訴解釋》第47條第1款):案件開始審理時。

2對駁回迴避申請決定不服的權利救濟(《行訴解釋》第47條第4款):向作出決定的法院申請復議一次。

3迴避決定權(第47條第4款)。

4迴避人員范圍(第47條第1、2、3款)。

「不要混淆」

1申請迴避中,人民法院作出迴避決定前,該人員應暫停參與本案工作,除非案件需要採取緊急措施;而復議期間,該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工作。

2本條規定與《民事訴訟法》相同,可結合記憶。

「重點法條」

第四十八條經人民法院兩次合法傳喚,原告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視為申請撤訴;被告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第五十一條人民法院對行政案件宣告判決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請撤訴的,或者被告改變其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原告同意並申請撤訴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

「相關法條」《行訴解釋》第36~37、49~50條。

「意思分解」

1了解撤訴和視為撤訴的幾種情形。

2了解缺席判決的情形。

3重點掌握《行訴解釋》第36條,對撤訴後再行起訴的不同處理。此與《民事訴訟法》是不同的。

4重點掌握《行訴解釋》第50條,被告改變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效力,尤其是第3、4款之規定。

「不要混淆」

1申請撤訴是否准許是由人民法院裁定的,不是必然引起訴訟終結。

2依《行訴解釋》第50條第3款之規定,被告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而原告不撤訴的,人民法院應就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與否作出判決。

「重點法條」

第五十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適用調解。

「相關法條」《行政訴訟法》第67條。

「意思分解」

行政訴訟不同於民事訴訟,不適用調解。

「不要混淆」

行政訴訟不適用調解,但行政賠償訴訟可適用調解。

「重點法條」

第五十二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地方性法規適用於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行政案件。

人民法院審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並以該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為依據。

第五十三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參照國跡胡務院部、委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制定、發布的規章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制定、發布的規章。

人民法院認為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發布的規章與國務院部、委制定、發布的規章不一致的,以及國務院部、委制定、發布的規章之間不一致的,由人民法院送請國務院作出解釋或者裁決。

「相關法條」《行訴解釋》第62條。

「意思分解」

關於人民法院審理行政訴訟案件的法律依據,一直是司法考試熱點、重點,同時也是難點。務求准確掌握:

1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的法律依據包括法律(狹義)、地方性法規、行政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第52條)。

2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可參照地方政府規章和部門規章(第53條第1款)。

3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可援引適用人民法院司法解釋(《行訴解釋》第62條第1款)。

4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可引用規章及其他規范性文件。

「不要混淆」

務必掌握第53條第2款,規章沖突的解決辦法,此系司法考試重點。可與《立法法》對照記憶。

「重點法條」

第五十四條人民法院經過審理,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以下判決:

(一)具體行政行為證據確鑿,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符合法定程序的,判決維持。

(二)具體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1主要證據不足的;

2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

3違反法定程序的;

4超越職權的;

5濫用職權的。

(三)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職責的,判決其在一定期限內履行。

(四)行政處罰顯失公正的,可以判決變更。

「相關法條」《行訴解釋》第53~59條。

「意思分解」

《行政訴訟法》的判決種類,系司法考試必考內容之一,同時也是一大難點。對此,我們詳陳如下:

依上述各條款之規定,第一審判決可為以下幾種情形:

1維持判決

維持判決是指人民法院認定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有效,從而作出否定原告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指控,維持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判決。維持判決之作出必須同時滿足3個條件:

(1)證據確鑿;

(2)適用法律、法規正確;

(3)符合法定程序。

2撤銷判決

撤銷判決是指人民法院認定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部分或者全部違法,從而部分或全部撤銷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並可以責令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判決。

撤銷判決可分為三種具體形式:

(1)全部撤銷;

(2)部分撤銷;

(3)判決撤銷並責令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作出撤銷判決的情形有:

(1)主要證據不足;

(2)適用法律、法規錯誤;

(3)違反法定程序;

(4)超越職權;

(5)濫用職權。

適用撤銷判決時,需特別注意的特殊事項有:

(1)《行訴解釋》第53條;

(2)《行訴解釋》第59條;

(3)《行政訴訟法》第55條及《行訴解釋》第54條第2款之例外規定;

(4)《行訴解釋》第60條第1款。

3履行判決

履行判決是指人民法院認定被告負有法定職責無正當理由而拒不履行或拖延履行的,責令被告限期履行法定職責的判決。

履行判決是針對行政機關的不作為而採用的一種判決形式,主要適用於《行政訴訟法》第11條第(四)、(五)、(六)項三類情形。

適用履行判決,應注意的特殊事項有:

(1)《行訴解釋》第60條第2款;

(2)《行訴解釋》第58條。

4變更判決

變更判決是人民法院認定行政處罰行為顯失公正,運用國家審判權直接改變行政處罰行為的判決。適用條件是:

(1)變更判決只能針對行政處罰行為作出,對於其他具體行政行為,人民法院無權直接變更。

(2)行政處罰行為顯失公正。適用變更判決,應注意的特殊事項是《行訴解釋》第55條之規定,即人民法院對行政處罰行為作出變更判決,原則上只能減輕不能加重(注意例外);不能對行政機關未給予處罰的人直接給予行政處罰。

5駁回原告訴訟請求判決

駁回原告訴訟請求判決是指人民法院認為原告的訴訟請求依法不能成立,但又不適宜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作出其他類型判決的情況下,人民法院直接作出否定原告訴訟請求的一種判決方式,見於《行訴解釋》第56條。該條共規定了四種情形可適用該種判決。

6確認判決

確認判決是指人民法院確認被訴具體行為合法或違法的一種判決形式。依此,確認判決可分為確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判決和確認具體行政行為違法判決,見於《行訴解釋》第57、58條。

「重點法條」

第五十五條人民法院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被告不得以同一的事實和理由作出與原具體行政行為基本相同的具體行政行為。

「相關法條」《行訴解釋》第54條。

「意思分解」

1掌握本條的禁止性規定。該原則意思是:

(1)被告可以同一事實理由作出與原具體行政行為不同的行為;

(2)被告可以不同的事實、理由作出與原具體行政行為基本相同或相同的行為。

(3)被訴具體行政機關因違反法定程序而被撤銷,行政機關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不受此限制。

2行政機關違反該禁止性規定的後果:

(1)判決撤銷或部分撤銷重新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

(2)並按行政機關拒絕履行判決、裁定處理。

「重點法條」

第五十六條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中,認為行政機關的主管人員、直接責任人員違反政紀的,應當將有關材料移送該行政機關或者其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監察、人事機關;認為有犯罪行為的,應當將有關材料移送公安、檢察機關。

「相關法條」《行訴解釋》第61條。

「意思分解」

1了解《行政訴訟法》同其他法律程序之關系:移送。

2重點掌握《行訴解釋》第61條;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之關系,可予一並審理。此即所謂行政附帶民事訴訟。注意兩訴主體是不同的。

「重點法條」

第五十七條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作出第一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要延長的,由人民法院批准。

第五十八條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逾期不提起上訴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判決或者裁定發生法律效力。

第五十九條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認為事實清楚的,可以實行書面審理。

第六十條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之日起二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需要延長的,由人民法院批准。

「相關法條」《行訴解釋》第63~65條及第67、82條。

「意思分解」

1了解並熟悉第57、58、60條有關期間的規定。

2注意《行訴解釋》第64條關於審限的定義。著重注意不算在審限內的時間:鑒定,處理管轄權爭議或異議,中止訴訟的時間。

3重點掌握《行訴解釋》第63條第2款。與民訴法相同。

4重點掌握第59條上訴審為書面審的規定,及《行訴解釋》第67條第2款開庭審的例外規定。

5注意《行訴解釋》第65條上訴人確定的規定。

6《行訴解釋》第82條規定的申請延長期限的報請批准程序。

「重點法條」

第六十一條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的,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原判決認定事實清楚,但是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依法改判;

(三)原判決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或者由於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的,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也可以查清事實後改判。當事人對重審案件的判決、裁定,可以上訴。

「相關法條」《行訴解釋》第68~71條。

「意思分解」

1掌握第61條二審判決的3種類型。

2重點掌握《行訴解釋》第71條對幾種原審漏判的處理:

(1)遺漏必須參加訴訟當事人的,裁定撤銷原判,發回重審。

(2)遺漏訴訟請求的,裁定撤銷原判,發回重審。

(3)遺漏行政賠償請求的,又分兩種情況:

①二審法院認為不應賠償的,駁回賠償請求;

②認為應予賠償的,確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同時,調解行政賠償問題;調解不成,就行政賠償部分發回重審。

(4)當事人在一審未提出行政賠償請求而於二審期間提出的,二審法院可予調解;調解不成,告知當事人另行起訴。

Ⅶ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1989 年 4 月 4 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

目 錄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受案范圍
第三章 官 轄
第四章 訴訟參加人
第五章 證 據
第六章 起訴和受理
第七章 審理和判決
第八章 執 行
第九章 侵權賠償責任
第十章 涉外行政訴訟
第十一章 附 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保證人民法院正確、及時審理行政案件,保護公民、
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
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
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
訴訟。
第三條 人民法院依法對行政案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
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人民法院設行政審判庭,審理行政案件。
第四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第五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
審查。
第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
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第七條 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第八條 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行政訴訟的權
利。
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區,人民法院應當用當
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進行審理和發布法律文書。
人民法院應當對不通曉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
提供翻譯。
第九條 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有權進行辯論。
第十條 人民檢察院有權對行政訴訟實行法律監督。
第二章 受案范圍
第十一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下列具體行政
行為不服提起的訴訟:
(一)對拘留、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
物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
措施不服的;
(三)認為行政機關侵犯法律規定的經營自主權的;
(四)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和執照,行政機
關拒絕頒發或者不予答復的;
(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
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六)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給撫恤金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違法要求履行義務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的。
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
他行政案件。
第十二條 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
提起的訴訟:
(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二)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
的決定、命令;
(三)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四)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
第三章 管 轄
第十三條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行政案件。
第十四條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
(一)確認發明專利權的案件、海關處理的案件;
(二)對國務院各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
體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
(三)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
第十五條 高級人民法院管轄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
案件。
第十六條 最高人民法院管轄全國范圍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
政案件。
第十七條 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
地人民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
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八條 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訴訟,由
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九條 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
管轄。
第二十條 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案件,原告可以選擇
其中一個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
起訴訟的,由最先收到起訴狀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一條 人民法院發現受理的案件不屬於自己管轄時,應當
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不得自行移送。
第二十二條 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由於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轄
權的,由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人民法院對管轄權發生爭議,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
報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第二十三條 上級人民法院有權審判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
審行政案件,也可以把自己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移交下級人民法院
審判。
下級人民法院對其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認為需要由上級人民
法院審判的,可以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決定。
第四章 訴訟參加人
第二十四條 依照本法提起訴訟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是原
告。
有權提起訴訟的公民死亡,其近親屬可以提起訴訟。
有權提起訴訟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者
其他組織可以提起訴訟。
第二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的,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作出原具
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復
議機關是被告。
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作出同一具體行政行為的,共同作出具體行政
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共同被告。
由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該組織是被告。
由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委託的行政機關是被
告。
行政機關被撤銷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第二十六條 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二人以上,因同一具體行政行
為發生的行政案件,或者因同樣的具體行政行為發生的行政案件、人
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的,為共同訴訟。
第二十七條 同提起訴訟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其他公
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作為第三人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
法院通知參加訴訟。
第二十八條 沒有訴訟行為能力的公民,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訴
訟。
法定代理人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為
訴訟。
第二十九條 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代為訴訟。
律師、社會團體、提起訴訟的公民的近親屬或者所在單位推薦的
人,以及經人民法院許可的其他公民,可以受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第三十條 代理訴訟的律師,可以依照規定查閱本案有關材料,
可以向有關組織和公民調查,收集證據。對涉及國家秘密和個人隱私
的材料,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保密。
經人民法院許可,當事人和其他訴訟代理人可以查閱本案庭審材
料,但涉及國家秘密和個人隱私的除外。
第五章 證 據
第三十一條 證據有以下幾種:
(一)書證;
(二)物證;
(三)視聽資料;
(四)證人證言;
(五)當事人的陳述;
(六)鑒定結論;
(七)勘驗筆錄、現場筆錄。
以上證據經法庭審查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第三十二條 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
供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
第三十三條 在訴訟過程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證人收集證
據。
第三十四條 人民法院有權要求當事人提供或者補充證據。
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行政機關以及其他組織、公民調取證據。
第三十五條 在訴訟過程中,人民法院認為對專門性問題需要鑒
定的,應當交由法定鑒定部門鑒定;沒有法定鑒定部門的,由人民法
院指定的鑒定部門鑒定。
第三十六條 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訴訟
參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動採取保全
措施。
第六章 起訴和受理
第三十七條 對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
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先向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機
關申請復議,對復議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
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不服再向人
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三十八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的,
復議機關應當在收到申請書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決定。法律、法規另
有規定的除外。
申請人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
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
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三十九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的,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
定的除外。
第四十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
況耽誤法定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後的十日內,可以申請延長期限,由
人民法院決定。
第四十一條 提起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公民、法人或者
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四十二條 人民法院接到起訴狀,經審查,應當在七日內立案
或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第七章 審理和判決
第四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
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日內向人民法院提交
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有關材料,並提出答辯狀。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
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第四十四條 訴訟期間,不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但有下列
情形之一的,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
(一)被告認為需要停止執行的;
(二)原告申請停止執行,人民法院認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會
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並且停止執行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裁定停止
執行的;
(三)法律、法規規定停止執行的。
第四十五條 人民法院公開審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國家秘密、個
人隱私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或
者由審判員、陪審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成員,應當是三人以上的
單數。
第四十七條 當事人認為審判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
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審判,有權申請審判人員迴避。
審判人員認為自己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應當申請
迴避。
前兩款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迴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迴避,
由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迴避,由審判長決定。當事人對決定不服的,
可以申請復議。
第四十八條 經人民法院兩次合法傳喚,原告無正當理由拒不到
庭的,視為申請撤訴;被告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第四十九條 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
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或者處一千元以下的
罰款、十五日以下的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有義務協助執行的人,對人民法院的協助執行通知書,無故
推拖、拒絕或者妨礙執行的;
(二)偽造、隱藏、毀滅證據的;
(三)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或者威脅、阻止證人作證的;
(四)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的;
(五)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人民法院工作人員執行職務
或者擾亂人民法院工作秩序的;
(六)對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訴訟參與人、協助執行人侮辱、誹謗、
誣陷、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罰款、拘留須經人民法院院長批准。當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
申請復議。
第五十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適用調解。
第五十一條 人民法院對行政案件宣告判決或者裁定前,原告申
請撤訴的,或者被告改變其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原告同意並申請撤
訴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
第五十二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
性法規為依據。地方性法規適用於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行政案件。
人民法院審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並以該民族自治地方的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為依據。
第五十三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參照國務院部、委根據法
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制定、發布的規章以及省、自治
區、直轄市和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
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制定、發布的規章。
人民法院認為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發布的規章與國務院部、委制
定、發布的規章不一致的,以及國務院部、委制定、發布的規章之間
不一致的,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請國務院作出解釋或者裁決。
第五十四條 人民法院經過審理,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以下
判決:
(一)具體行政行為證據確鑿,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符合法定程
序的,判決維持。
(二)具體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
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⒈主要證據不足的;
⒉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
⒊違反法定程序的;
⒋超越職權的;
⒌濫用職權的。
(三)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職責的,判決其在一定期限內
履行。
(四)行政處罰顯失公正的,可以判決變更。
第五十五條 人民法院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被告
不得以同一的事實和理由作出與原具體行政行為基本相同的具體行
政行為。
第五十六條 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中,認為行政機關的主管
人員、直接責任人員違反政紀的,應當將有關材料移送該行政機關或
者其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監察、人事機關;認為有犯罪行為的,應當
將有關材料移送公安、檢察機關。
第五十七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作出第一審
判決。
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
理第一審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第五十八條 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
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人民法
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
提起上訴。逾期不提起上訴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判決或者裁定發生
法律效力。
第五十九條 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認為事實清楚的,可以實行
書面審理。
第六十條 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之日起兩
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
高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第六十一條 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的,判決駁回上
訴,維持原判;
(二)原判決認定事實清楚,但是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依法改
判;
(三)原判決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或者由於違反法定程序可
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的,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也
可以查清事實後改判。當事人對重審案件的判決、裁定,可以上訴。
第六十二條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確
有錯誤的,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訴,但判
決、裁定不停止執行。
第六十三條 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
定,發現違反法律、法規規定認為需要再審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
決定是否再審。
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
發現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第六十四條 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
裁定,發現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有權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
第八章 執 行
第六十五條 當事人必須履行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
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拒絕履行判決、裁定的,行政機關可以
向第一審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或者依法強制執行。
行政機關拒絕履行判決、裁定的,第一審人民法院可以採取以下
措施:
(一)對應當歸還的罰款或者應當給付的賠償金,通知銀行從該行
政機關的帳戶內劃撥;
(二)在規定期限內不執行的,從期滿之日起,對該行政機關按日
處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罰款;
(三)向該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監察、人事機關提出司
法建議。接受司法建議的機關,根據有關規定進行處理,並將處理情
況告知人民法院;
(四)拒不執行判決、裁定,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主管
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
第六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具體行政行為在法定期
間不提起訴訟又不履行的,行政機關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或
者依法強制執行。
第九章 侵權賠償責任
第六十七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受到行政機關
或者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造成損害的,有權請
求賠償。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單獨就損害賠償提出請求,應當先由行
政機關解決。對行政機關的處理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賠償訴訟可以適用調解。
第六十八條 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作出的具體行政
行為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由該行政
機關或者該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所在的行政機關負責賠償。
行政機關賠償損失後,應當責令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行政機關
工作人員承擔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費用。
第六十九條 賠償費用,從各級財政列支。各級人民政府可以責
令有責任的行政機關支付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費用。具體辦法由國務院
規定。
第十章 涉外行政訴訟
第七十條 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組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
行政訴訟,適用本法。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七十一條 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組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
行行政訴訟,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組織有同等的訴訟權利和義務。
外國法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組織的行政訴訟權利加以限制
的,人民法院對該國公民、組織的行政訴訟權利,實行對等原則。
第七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同本法
有不同規定的,適用該國際條約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
條款除外。
第七十三條 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組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
行行政訴訟,委託律師代理訴訟的,應當委託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機
構的律師。
第十一章 附 則
第七十四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應當收取訴訟費用。訴訟
費用由敗訴方承擔,雙方都有責任的由雙方分擔。收取訴訟費用的具
體辦法另行規定。
第七十五條 本法自 1990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

Ⅷ 行政訴訟法第55條規定,是否適合徵收補償

不適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五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得加重對原告的處罰,但利害關系人同為原告的除外。意思是上級人民法院不得作出對申請人更為不利的行政訴訟決定,與徵收補償沒有關系,導致不適合徵收補償。其含義是行政訴訟機關禁止自己作出或要其他機關作出對訴訟人較原行為更為不利的決定,既不能加重處罰、苛以更多義務,也不能減損既得利益或權利。

熱點內容
美國勞動法工作時間 發布:2024-12-25 14:15:32 瀏覽:376
志願者宣傳民法典 發布:2024-12-25 13:31:52 瀏覽:760
宅基地紅本法律效力 發布:2024-12-25 13:29:41 瀏覽:635
2最新公司法 發布:2024-12-25 13:29:32 瀏覽:947
2020初級會計經濟法30下午 發布:2024-12-25 13:06:51 瀏覽:329
交通法規實施細則 發布:2024-12-25 12:57:50 瀏覽:694
國家法官學院徐繼軍 發布:2024-12-25 12:56:40 瀏覽:796
國有獨資公司遵守什麼法律 發布:2024-12-25 12:49:05 瀏覽:421
南昌大學法學調劑 發布:2024-12-25 12:42:17 瀏覽:599
唐代的司法制度 發布:2024-12-25 12:42:16 瀏覽: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