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的淵源有哪些
B、國家對僱用關系的干預。
勞動法,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而產生的法律部門,從民法中分離出來的法律部門,一種獨立的法律部門。國家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而制定頒布。
內容主要包括:勞動者的主要權利和義務;勞動就業方針政策及錄用職工的規定;勞動合同的訂立、變更與解除程序的規定;集體合同的簽訂與執行辦法;工作時間與休息時間制度;勞動報酬制度;勞動衛生和安全技術規程等。
(1)勞動法的淵源有哪些擴展閱讀:
勞動法的基本原則:
1、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
2、保護勞動者原則。
與基本原則的特點相適應,統治階級往往通過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來對基本原則進行規定。憲法是勞動法基本原則的法律淵源。憲法與部門法是母法與子法的關系,勞動法也和其他部門法一樣,必須以我國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為依據。
2. 簡述勞動法的淵源
勞動法淵源是指勞動法在法律體系中的表現形式。其表現形式有:
1、憲法;內
2、法律;
3、行政法規容;
4、部門規章;
5、其他法律規范中有關勞動問題的規定;
6、地方性法規和經濟特區法規;
7、地方規章;
8、國際法律文件;
9、國際慣例。
(2)勞動法的淵源有哪些擴展閱讀:
勞動法在我國的全面施行,能對勞動人員以及用人單位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讓其能夠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識。當勞動人員認識到自己在付出了勞動之後應當享受到相應的權利及義務,就會培養出碰到問題時尋求法律援助的意識。
部分用人單位在學習了勞動法的相關理念和條款後,也會根據具體的法律法規制定出合理的用人管理制度,並逐漸完善自身的管理規程。這樣一來就能夠進一步優化工資管理及休假管理等制度,不僅充分保護了員工的合法利益,還促使用人單位的管理水平更上一層台階。
3. 勞動法基本原則的法律淵源是
法律分析:勞動法淵源,亦稱「勞動法形式」。勞動法律規范的具體表現形式。在中國,勞動法淵源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法規、地方規章、其他規范性文件、司法解釋以及中國批準的國際勞工公約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四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 國家通過各種途徑,創造勞動就業條件,加強勞動保護,改善勞動條件,並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提高勞動報酬和福利待遇。 勞動是一切有勞動能力的公民的光榮職責。國有企業和城鄉集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都應當以國家主人翁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勞動。國家提倡社會主義勞動競賽,獎勵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國家提倡公民從事義務勞動。 國家對就業前的公民進行必要的勞動就業訓練。
第四十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者有休息的權利。 國家發展勞動者休息和休養的設施,規定職工的工作時間和休假制度。
4. 我國勞動法的淵源
勞動法最早屬於民法的范圍,十九世紀以來,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勞動法在各國的法律體系中日益佔有重要的地位,並逐漸脫離民法而成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
1802年,英國議會通過了世界上第一部勞動法——《學徒健康與道德法》,禁止紡織廠使用9歲以下的學徒,並規定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12小時,同時禁止做夜班。
十月革命後,1918年蘇維聲政府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社會主義勞動法典,並於1922年頒布了新的《蘇維埃勞動法典》。
早在1931年11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華蘇維埃工農兵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就通過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勞動法》。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先後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合同》、《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國營企業辭退違紀職工暫行條例》等一系列勞動法規。
(4)勞動法的淵源有哪些擴展閱讀:
《勞動法》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原則:
1、偏重保護和優先保護:勞動法在對勞動關系雙方都給予保護的同時,偏重於保護處於弱者的地位的勞動者,適當體現勞動者的權利本位和用人單位的義務本位,勞動法優先保護勞動者利益;
2、平等保護:全體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都平等地受到勞動法的保護,各類勞動者的平等保護,特殊勞動者群體的特殊保護;
3、全面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無論它存在於勞動關系的締結前、締結後或是終結後都應納入保護范圍之內;
4、基本保護:對勞動者的最低限度保護,也就是對勞動者基本權益的保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勞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