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上的期日

行政法上的期日

發布時間: 2024-09-07 04:08:23

民法行政法中規定的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條規定,民法所稱的期間按照公歷年、月、日、小時計算。
第二百零一條規定,按照年、月、日計算期間的,開始的當日不計入,自下一日開始計算。按照小時計算期間的,自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的時間開始計算。
第二百零二條規定,按照年、月計算期間的,到期月的對應日為期間的最後一日;沒有對應日的,月末日為期間的最後一日。
訴訟期間的計算方法如下:
1、未定有清償期的債權,自債權人請求時起算;定有清償期的債權,自期限屆滿時起算。
2、附停止條件的請求權,自條件成就之時起算,因為條件成就前,其權利尚屬不可行使的期待權。
3、損害賠償請求權,應視請求權發生的事實性質而定:
(1)對於因債務不履行而生的債權之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應自債務不履行時起算。
(2)對於因人身受傷害而發生的損害賠償請求權,傷害明顯的,從受傷害之日起算;傷害當時未曾發現,後經檢查確診並能證明是由侵害引起的,從傷勢確診之日起算。
(3)對於其他的因侵權行為而發生的損害賠償請求權,其時效期間應自權利人已知或應知其權利受損害及侵害人為誰時起計算。
綜上所述,民法中的期間按照公歷年、月、日、小時計算,按照年、月、日計算的,開始的當日不計算,從下一日才開始計算。以上內容就是關於民法期間計算單位的有哪些及相關問題的解答,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知識想了解,歡迎登陸找法網,我們會有律師為您答疑解惑。

Ⅱ 行政法中的期限是工作日還是自然日

行政法中的期限是工作日還是自然日

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分述如下:

第一,《行政許可法》中的期限全部為「工作日」,依據如下:

該法第八十二條:本法規定的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期限以工作日計算,不含法定節假日。

第二,《行政強製法》中的期限10日以下的為「工作日」,依據如下:

該法第六十九條:本法中十日以內期限的規定是指工作日,不含法定節假日。

第三,《行政復議法》中的「5」日和「7」日為工作日,依據如下:

該法第四十條第二款:本法關於行政復議期間有關「五日」、「七日」的規定是指工作日,不含節假日。

第四,《 *** 資訊公開條例》中只有兩個期限15日和20日都是工作日:

該條例第十八條:屬於主動公開范圍的 *** 資訊,應當自該 *** 資訊形成或者變更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予以公開。

該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二款:行政機關不能當場答復的,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予以答復;如需延長答復期限的,應當經 *** 資訊公開工作機構負責人同意,並告知申請人,延長答復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5個工作日。

第五,其他行政法律規范中皆沒有明確是工作日還是自然日。但一般來講,3日、5日、7日這些較短期限都應當理解為工作日,因為本身時間較短,如果算自然日,趕上節假日國家機關不上班,就會使得公眾喪失期限利益,顯然是不公允的。另外《治安管理處罰法》中的拘留日期當然是自然日。

行政法中15日怎麼區分工作日還是自然人

如果明確是工作日,則為工作日,否則都是自然日

一審不服遞交上訴後的七日期限是自然日還是工作日

一般是為自然日
在一審法院作出裁判後,裁判並沒有立即生效。只有在雙方當事人均未上訴,且上訴期限屆滿後才生效。因此,您要想上訴,則須在上訴期限以內提起。上訴期限的規定在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判文書尾部都有明確告知。民事和行政判決是在判決書送達後十五日內;民
事和行政裁定是在裁定書送達後十日內。刑事判決是在判決書送達後十日內;刑事裁定是在裁定書送達後五日內。期限都從文書送達後的第二日計算。雙方當事人收
到判決書或裁定書的日期可能不一致,其上訴期限從各自收到判決書或裁定書的次日起算。如果期間屆滿的最後一日恰好是法定節假日,則以法定節假日後的第一個工作日為期間屆滿日。

行政處罰說的天數一般是自然日還是工作日?

這個不能一概而論,分述如下:
第一,《行政許可法》中的期限全部為「工作日」,依據如下:
該法第八十二條:本法規定的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期限以工作日計算,不含法定節假日。
第二,《行政強製法》中的期限10日以下的為「工作日」,依據如下:
該法第六十九條:本法中十日以內期限的規定是指工作日,不含法定節假日。
第三,《行政復議法》中的「5」日和「7」日為工作日,依據如下:
該法第四十條第二款:本法關於行政復議期間有關「五日」、「七日」的規定是指工作日,不含節假日。
第四,《 *** 資訊公開條例》中只有兩個期限15日和20日都是工作日:
該條例第十八條:屬於主動公開范圍的 *** 資訊,應當自該 *** 資訊形成或者變更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予以公開。
該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二款:行政機關不能當場答復的,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予以答復;如需延長答復期限的,應當經 *** 資訊公開工作機構負責人同意,並告知申請人,延長答復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5個工作日。
第五,其他行政法律規范中皆沒有明確是工作日還是自然日。但一般來講,3日、5日、7日這些較短期限都應當理解為工作日,因為本身時間較短,如果算自然日,趕上節假日國家機關不上班,就會使得公眾喪失期限利益,顯然是不公允的。另外《治安管理處罰法》中的拘留日期當然是自然日。
希望能幫到你。

關於一審判決後上訴期限15日是自然日還是工作日

不是指工作日,自收到一審判決的第二天開始計算十五天,如果最後一天是節假日或者正常休息日的,順延至第一天工作日 。

法律法規規章中的日指的是工作日還是自然日

無明確說,應該是自然日。但有的會在附章中明確是工作日,那就是工作日

行政復議中被申請人答辯的時間十天是工作日還是自然日

這個十日是自然日。最後一日是節假日的,可以順延到節假日後第一個工作日。
《行政復議法》
第四十條行政復議期間的計算和行政復議文書的送達,依照民事訴訟法關於期間、送達的規定執行。
本法關於行政復議期間有關「五日」、「七日」的規定是指工作日,不含節假日。

勞動爭議仲裁調解法中的四十王日結案是指工作日還是自然日

1、《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中的四十五日結案是指自然日;
2、法律依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四十三條【仲裁審理時限及先行裁決】仲裁庭裁決勞動爭議案件,應當自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仲裁申請之日起四十五日內結束。案情復雜需要延期的,經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主任批准,可以延期並書面通知當事人,但是延長期限不得超過十五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決的,當事人可以就該勞動爭議事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仲裁庭裁決勞動爭議案件時,其中一部分事實已經清楚,可以就該部分先行裁決。

Ⅲ 行政法中關於執行申請期限有哪些規定

1、 90天,《行訴法》司法解釋 第九十條 行政機關根據法律授權對平等主體之版間民事爭議作出裁決後權,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起訴又不履行,作出裁決的行政機關在申請執行的期限內未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生效具體行政行為確定的權利人或者其繼承人、權利承受人在90 日內可以申請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2、180天,《行訴法》司法解釋 第八十八條 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其具體行政行為,應當自被執行人的法定起訴期限屆滿之日起180 日內提出。逾期申請的,除有正當理由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3、《行訴法》司法解釋 第八十三條對發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判決書、行政裁定書、行政賠償判決書和行政賠償調解書,負有義務的一方當事人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4、第八十四條申請人是公民的,申請執行生效的行政判決書、行政裁定書、行政賠償判決書和行政賠償調解書的期限為1年,申請人是行政機關、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為180日。

5、申請執行的期限從法律文書規定的履行期間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中沒有規定履行期限的,從該法律文書送達當事人之日起計算。

逾期申請的,除有正當理由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Ⅳ 行政法中對時間的規定依據是什麼

因為我國司法資源較少,另外也是為了促進公民能夠及時行使自己的權利,因而法律設置了期限,至於期限的長短是根據一般情況的需要,沒有絕對的標准,對行政復議的申請等權利行使的期限設置一般考慮了當事人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的時間,決定是否申請的時間,去申請所需的時間等等因素。

Ⅳ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介紹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2015年4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48次會議通過)
為正確適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決定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結合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工作實際,現就有關條款的適用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 人民法院對符合起訴條件的案件應當立案,依法保障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
對當事人依法提起的訴訟,人民法院應當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一律接收起訴狀。能夠判斷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當場登記立案;當場不能判斷是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接收起訴狀後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七日內仍不能作出判斷的,應當先予立案。
起訴狀內容或者材料欠缺的,人民法院應當一次性全面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內容、補充的材料及期限。在指定期限內補正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登記立案。當事人拒絕補正或者經補正仍不符合起訴條件的,裁定不予立案,並載明不予立案的理由。
當事人對不予立案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第二條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第三項規定的「有具體的訴訟請求」是指:
(一)請求判決撤銷或者變更行政行為;
(二)請求判決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給付義務;
(三)請求判決確認行政行為違法;
(四)請求判決確認行政行為無效;
(五)請求判決行政機關予以賠償或者補償;
(六)請求解決行政協議爭議;
(七)請求一並審查規章以下規范性文件;
(八)請求一並解決相關民事爭議;
(九)其他訴訟請求。
當事人未能正確表達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釋明。
第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已經立案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
(一)不符合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
(二)超過法定起訴期限且無正當理由的;
(三)錯列被告且拒絕變更的;
(四)未按照法律規定由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代表人為訴訟行為的;
(五)未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的;
(六)重復起訴的;
(七)撤回起訴後無正當理由再行起訴的;
(八)行政行為對其合法權益明顯不產生實際影響的;
(九)訴訟標的已為生效裁判所羈束的;
(十)不符合其他法定起訴條件的。
人民法院經過閱卷、調查和詢問當事人,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可以逕行裁定駁回起訴。
第四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照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對行政機關不履行法定職責提起訴訟的,應當在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期限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第五條 行政訴訟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的「行政機關負責人」,包括行政機關的正職和副職負責人。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的,可以另行委託一至二名訴訟代理人。
第六條 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包括復議機關駁回復議申請或者復議請求的情形,但以復議申請不符合受理條件為由駁回的除外。
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是指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處理結果。
第七條 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原告只起訴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或者復議機關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原告追加被告。原告不同意追加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另一機關列為共同被告。
第八條 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為共同被告的,以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確定案件的級別管轄。
第九條 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人民法院應當在審查原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同時,一並審查復議程序的合法性。
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對原行政行為合法性共同承擔舉證責任,可以由其中一個機關實施舉證行為。復議機關對復議程序的合法性承擔舉證責任。
第十條 人民法院對原行政行為作出判決的同時,應當對復議決定一並作出相應判決。
人民法院判決撤銷原行政行為和復議決定的,可以判決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重新作出行政行為。
人民法院判決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給付義務的,應當同時判決撤銷復議決定。
原行政行為合法、復議決定違反法定程序的,應當判決確認復議決定違法,同時判決駁回原告針對原行政行為的訴訟請求。
原行政行為被撤銷、確認違法或者無效,給原告造成損失的,應當由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承擔賠償責任;因復議程序違法給原告造成損失的,由復議機關承擔賠償責任。
第十一條 行政機關為實現公共利益或者行政管理目標,在法定職責范圍內,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協商訂立的具有行政法上權利義務內容的協議,屬於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第一款第十一項規定的行政協議。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就下列行政協議提起行政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一)政府特許經營協議;
(二)土地、房屋等徵收徵用補償協議;
(三)其他行政協議。
第十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協議提起訴訟的,參照民事法律規范關於訴訟時效的規定;對行政機關單方變更、解除協議等行為提起訴訟的,適用行政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關於起訴期限的規定。
第十三條 對行政協議提起訴訟的案件,適用行政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的規定確定管轄法院。
第十四條 人民法院審查行政機關是否依法履行、按照約定履行協議或者單方變更、解除協議是否合法,在適用行政法律規范的同時,可以適用不違反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規范。
第十五條 原告主張被告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協議或者單方變更、解除協議違法,理由成立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原告的訴訟請求判決確認協議有效、判決被告繼續履行協議,並明確繼續履行的具體內容;被告無法繼續履行或者繼續履行已無實際意義的,判決被告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給原告造成損失的,判決被告予以賠償。
原告請求解除協議或者確認協議無效,理由成立的,判決解除協議或者確認協議無效,並根據合同法等相關法律規定作出處理。
被告因公共利益需要或者其他法定理由單方變更、解除協議,給原告造成損失的,判決被告予以補償。
第十六條 對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協議提起訴訟的,訴訟費用准用民事案件交納標准;對行政機關單方變更、解除協議等行為提起訴訟的,訴訟費用適用行政案件交納標准。
第十七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請求一並審理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規定的相關民事爭議,應當在第一審開庭審理前提出;有正當理由的,也可以在法庭調查中提出。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作出不予准許一並審理民事爭議的決定,並告知當事人可以依法通過其他渠道主張權利:
(一)法律規定應當由行政機關先行處理的;
(二)違反民事訴訟法專屬管轄規定或者協議管轄約定的;
(三)已經申請仲裁或者提起民事訴訟的;
(四)其他不宜一並審理的民事爭議。
對不予准許的決定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第十八條 人民法院在行政訴訟中一並審理相關民事爭議的,民事爭議應當單獨立案,由同一審判組織審理。
審理行政機關對民事爭議所作裁決的案件,一並審理民事爭議的,不另行立案。
第十九條 人民法院一並審理相關民事爭議,適用民事法律規范的相關規定,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當事人在調解中對民事權益的處分,不能作為審查被訴行政行為合法性的根據。
行政爭議和民事爭議應當分別裁判。當事人僅對行政裁判或者民事裁判提出上訴的,未上訴的裁判在上訴期滿後即發生法律效力。第一審人民法院應當將全部案卷一並移送第二審人民法院,由行政審判庭審理。第二審人民法院發現未上訴的生效裁判確有錯誤的,應當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
第二十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請求人民法院一並審查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三條規定的規范性文件,應當在第一審開庭審理前提出;有正當理由的,也可以在法庭調查中提出。
第二十一條 規范性文件不合法的,人民法院不作為認定行政行為合法的依據,並在裁判理由中予以闡明。作出生效裁判的人民法院應當向規范性文件的制定機關提出處理建議,並可以抄送制定機關的同級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行政機關。
第二十二條 原告請求被告履行法定職責的理由成立,被告違法拒絕履行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不予答復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七十二條的規定,判決被告在一定期限內依法履行原告請求的法定職責;尚需被告調查或者裁量的,應當判決被告針對原告的請求重新作出處理。
第二十三條 原告申請被告依法履行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等給付義務的理由成立,被告依法負有給付義務而拒絕或者拖延履行義務且無正當理由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七十三條的規定,判決被告在一定期限內履行相應的給付義務。
第二十四條 當事人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或者調解書發生法律效力後六個月內提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三)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四)審判人員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抗訴或者檢察建議:
(一)人民法院駁回再審申請的;
(二)人民法院逾期未對再審申請作出裁定的;
(三)再審判決、裁定有明顯錯誤的。
人民法院基於抗訴或者檢察建議作出再審判決、裁定後,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人民法院不予立案。
第二十六條 2015年5月1日前起訴期限尚未屆滿的,適用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關於起訴期限的規定。
2015年5月1日前尚未審結案件的審理期限,適用修改前的行政訴訟法關於審理期限的規定。依照修改前的行政訴訟法已經完成的程序事項,仍然有效。
對2015年5月1日前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或者行政賠償調解書不服申請再審,或者人民法院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的,程序性規定適用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的規定。
第二十七條 最高人民法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

Ⅵ 行政機關申請強制執行的期限是多久

行政機關申請法院執行的期限為六個月以內。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不履行行政決定的,無行政執行權的行政機關可以依照本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章自期限屆滿之日起三個月內。

一、行政機關申請強制執行的期限

六個月時間。依據《民法典》第五條規定:執行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執結,非訴執行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執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經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三個月,還需延長的,報高級人民法院備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上一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申請執行人的申請,責令執行法院限期執行或者變更執行法院:

1、債權人申請執行時被執行人有可供執行的財產,執行法院自收到申請執行書之日起超過六個月對該財產未執行完結的;

2、執行過程中發現被執行人可供執行的財產,執行法院自發現財產之日起超過六個月對該財產未執行完結的;

3、對法律文書確定的行為義務的執行,執行法院自收到申請執行書之日起超過六個月未依法採取相應執行措施的;

4、其他有條件執行超過六個月未執行的。

5、如超過六月未執行的,申請執行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上一級人民法院經審查,可以責成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內執行,也可以決定由本院執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執行。

二、行政強制執行的方式

(一)代履行

代履行,又叫代執行,是指義務人不履行法律、法規等規定的或者行政行為所確定的可代替作為義務,由行政強制執行機關或第三人代為履行,並向義務人徵收必要費用的行政強制執行方法。代履行必須同時具備四個要件:

1. 存在相對人逾期不履行行政法上義務的事實,且此種不履行因故意或過失引起。

2. 該行政法上的義務是他人可以代為履行的作為義務。

3. 代履行的義務必須是代履行後能達到與相對人親自履行義務同一目的的義務。

4. 由義務人承擔必要的費用。

(二)執行罰

執行罰是一種間接強制執行的手段。它是指有關國家機關對拒不履行已經生效的具體行政行為的當事人進行制裁,以迫使當事人自覺履行該具體行政行為所確定的義務的法律制度。執行罰可分兩類:一是執行行政罰;二是執行罰。

(三)直接強制

直接強制,是指在採用代執行、執行罰等間接手段不能達到執行目的,或無法採用間接手段時,執行主體可依法對義務人的人身或財產直接實施強制,迫使其履行義務或實現與履行義務相同狀態的強制執行方法。

直接強制是一種實力較強的強制方式,因此其運用在不違背現行立法規定之外,還必須堅持一定的合理度。

我國法律明確規定,當事人對行政機關的行政決定不服的,行政機關必須向法院申請行政強制申請,行政機關本身不能直接進行行政強制處理,因此相關情況需在上述情況下,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按照規定的程序辦理。

Ⅶ 鍦ㄨ屾斂娉曢噷闈㈢殑鏈熼棿鍐呭寘鍚浼戞伅鏃ョ殑璇濓紝鏄鍚﹁佸歡榪燂紵

鍒嗙被: 紺句細姘戠敓 >> 娉曞緥
闂棰樻弿榪:

娉曞緥瑙勫畾絝嬫堟湡闂翠負鍙楃悊鍚庣殑涓冨ぉ浠ュ唴錛屽傛灉榪欎竷澶╀腑鏈変袱澶╂槸鍛ㄥ叚鍜屽懆鏃ワ紙榪欎袱澶╀笉鏄涓冨ぉ涓鐨勬渶鍚庝袱澶╋級錛岄偅榪欎釜絝嬫堟湡闂存槸鍚﹀彲浠ユ帹榪熷埌絎涔濆拰絎鍗佸ぉ錛

瑙f瀽:

涓嶅彲浠ュ歡榪熴傚洜涓哄彧鏈夋渶鍚庝竴澶╂槸鑺傚亣鏃ョ殑鎵嶅彲浠ラ『寤朵竴澶╋紝涓闂存湁鑺傚亣鏃ョ殑涓嶈兘鎵i櫎錛屽惁鍒欏彉鎴愪簡鈥滃伐浣滄棩鈥濄

鉶界劧榪欎釜闂棰橈紝琛屾斂璇夎兼硶娌℃湁鍏蜂綋瑙勫畾錛屼絾鏄鎸夋湁鍏寵勫畾錛岃屾斂璇夎兼硶娌℃湁瑙勫畾鐨勫彲浠ュ弬鐓ф皯浜嬭瘔璁肩殑瑙勫畾銆

銆婃渶楂樹漢姘戞硶闄㈠叧浜庢墽琛屻堜腑鍗庝漢姘戝叡鍜屽浗琛屾斂璇夎兼硶銆夎嫢騫查棶棰樼殑瑙i噴銆嬶細

絎涔濆嶮涓冩潯 浜烘皯娉曢櫌瀹$悊琛屾斂妗堜歡錛岄櫎渚濈収琛屾斂璇夎兼硶鍜屾湰瑙i噴澶栵紝鍙浠ュ弬鐓ф皯浜嬭瘔璁肩殑鏈夊叧瑙勫畾銆

銆婁腑鍗庝漢姘戝叡鍜屽浗姘戜簨璇夎兼硶銆嬶細

絎涓冨嶮浜旀潯 鏈熼棿鍖呮嫭娉曞畾鏈熼棿鍜屼漢姘戞硶闄㈡寚瀹氱殑鏈熼棿銆

鏈熼棿浠ユ椂銆佹棩銆佹湀銆佸勾璁$畻銆傛湡闂村紑濮嬬殑鏃跺拰鏃ワ紝涓嶈$畻鍦ㄦ湡闂村唴銆

鏈熼棿灞婃弧鐨勬渶鍚庝竴鏃ユ槸鑺傚亣鏃ョ殑錛屼互鑺傚亣鏃ュ悗鐨勭涓鏃ヤ負鏈熼棿灞婃弧鐨勬棩鏈熴

熱點內容
如何在教學工作中開展法律知識的滲透和教育 發布:2024-12-25 01:23:21 瀏覽:369
馬力律師 發布:2024-12-25 01:11:13 瀏覽:372
美女律師日本電影 發布:2024-12-25 00:23:00 瀏覽:454
2017年民事訴訟法修改 發布:2024-12-24 23:51:17 瀏覽:981
論述合同法的四個風險 發布:2024-12-24 23:34:54 瀏覽:252
政治委員條例 發布:2024-12-24 23:27:41 瀏覽:95
2015經濟法熱點 發布:2024-12-24 23:10:59 瀏覽:405
五四青年節法院座談 發布:2024-12-24 23:09:22 瀏覽:344
勞動法對乙肝工作人員的規定 發布:2024-12-24 22:40:36 瀏覽:444
學院蓋章的證明具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2-24 21:52:50 瀏覽: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