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西政民事訴訟法第四版課後答案

西政民事訴訟法第四版課後答案

發布時間: 2024-09-17 05:17:16

㈠ 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專業考研都考什麼

民商法的話考的是這幾本書!
1、《法理學初階》(第三版),付子堂主編,法律出版社,2009年
2、《法理學進階》(第三版),付子堂主編,法律出版社,2009年
3、《中國民法學》,李開國、張玉敏主編,法律出版社,2002年
4、《民法》,張玉敏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5、《民事訴訟法原理》(第四版),田平安,廈大出版,2009年
6、《經濟法學》(第2版),李昌麒主編,法律出版社出版,2008年
建議你去我們學校的考研論壇看看 西南政法大學考研論壇名為西政陽光公社,你可以去搜搜西政陽光公社網站 裡面的關於考研的各專業的信息資料都非常全 問題也都能得到回復。

法學專業開設哪些課程

⑴ 法學專業14門課程有哪些

法學專業14門課程有:憲法,法理學,民法,民訴,刑法,刑訴,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中國法制史,經濟法學,商法學,知識產權法學,國際法學,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

法學專業培養系統掌握法學知識,熟悉我國法律和黨的相關政策,能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特別是能在立法機關、行政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1)法學專業開設哪些課程擴展閱讀:

一、法學專業就業方向:

法學專業,曾一度被人們公認為是捧著「鐵飯碗」的好專業,但是隨著公檢法單位人員的飽和、法學畢業生人數暴增等,法學就業的寒冰期已到來。這種現象已經不僅僅存在於一般本科生就業的情況中,而且一些知名的法學院校也存在著這樣的問題。

武漢大學爆出300名碩士生就業難的問題。法學,真的就成了人們心目中的專業好就業難的專業嗎?我國正處於由行政體制社會向市場經濟社會的轉型時期,法學專業正經歷著陣痛與新生,法學還是有那麼一系列的就業熱門方向,正在升溫回暖。

二、法學專業律師

依舊的黃金職業。律師這個詞總會讓人想起思維敏捷、風度翩翩等詞語,與枯燥的公檢法從業環境相比,一直是年輕的畢業生們的理想選擇。律師也作為社會公認的高收入階層,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加入WTO,律師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懂英語和國際法的律師職業前景十分看好。

律師的收入根據能力大小,高的年薪能拿到30萬元甚至數百萬元,低的可能只有1萬元左右。根據經濟法、勞動法、知識產權的專項不同,收入也會有差別。目前我國對律師的從業資格採取的是嚴格准入制度,必須通過全國司法考試。

⑵ 法律的主修課程有哪些

主要課程有:

1、法理學。是以整個法律現象的共同發展規律和共同性問題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它的研究范圍十分廣泛,主要包括法律的起源、發展和消亡、法律的本質和作用、法律和其他社會現象的關系、法律的創制和實現。

2、《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是政治教育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是政治教育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知識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3、《憲法學》。憲法學是以憲法為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屬於法學的分支學科。

4、《刑法學》。刑法學以世界各國刑法為研究對象,是研究犯罪和刑罰、刑事責任及其罪刑關系的科學。它屬於部門法學的范疇,是部門法學中最重要的學科之一。

5、《邏輯學》。研究思維規律的學問。邏輯和邏輯學的發展,經過了具象邏輯—抽象邏輯—具象邏輯與抽象邏輯相統一的對稱邏輯三大階段。

(2)法學專業開設哪些課程擴展閱讀:

課程介紹

《法理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大學語文》、《基礎英語》、《計算機基礎》、《憲法學》、《民法學》、《刑法學》、《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經濟法概論》、《 *** 理論》、《婚姻法》、《國際法》、《法學基礎》、《行政法》、《邏輯學》、《律師實務》

《會計學基礎》、《審計學基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 思想概論》、《外國語》、《勞動法》、《婚姻家庭法(一)》、《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概論》、《合同法》、《知識產權法》、《公司法》、《環境與資源保護法》

法律文書寫作、(《中國法律思想史、》《外國法制史》、《西方法律思想史、》《票據法》、《保險法》、《稅法》、《金融》、《公證與律師制度》、《房地產法》任選三門)、畢業論文。

⑶ 法學專業的課程

主要課程:法理學、中國法制史、憲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民法、商法、知識產權法、經版濟法、刑權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見習、法律咨詢、社會調查、專題辯論、模擬審判、疑案辯論、實習等。

(3)法學專業開設哪些課程擴展閱讀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系統掌握法學知識,熟悉我國法律和黨的相關政策,能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特別是能在立法機關、行政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⑷ 法學專業的主修課程有哪些

憲法、中國法制史、法理學、民法、刑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國際法、國際經濟法、國際私法

⑸ 法學專業的主修課程有哪些

主幹課程:

法理學、中國法制史、外國法制史、邏輯學、憲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民專法總論、屬民法分論、商法、知識產權法、經濟法、刑法總論、刑法分論、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環境資源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法律英語、公文寫作與處理。

法學專業,曾一度被人們公認為是捧著「鐵飯碗」的好專業,但是隨著公檢法單位人員的飽和、法學畢業生人數暴增等,法學就業的寒冰期已到來。這種現象已經不僅僅存在於一般本科生就業的情況中,而且一些知名的法學院校也存在著這樣的問題。武漢大學爆出300名碩士生就業難的問題。


(5)法學專業開設哪些課程擴展閱讀

法學專業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法學各學科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

2、掌握法學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術;

3、了解法學的理論前沿和法制建設的趨勢;

4、熟悉我國法律和黨的相關政策;

5、具有運用法學知識去認識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的能力。

⑹ 什麼是法學專業有哪些課程

本專業招收文史、理工類學生,學制4年。

設法學、國際法2個專業方向。

專業地位和特色:華僑大學法學專業設立20年,在2003年國家教育部對法學院法學本科專業的評估中,法學院在全國250個法學院系法學專業評估中獲得前40名的較好評價。根據《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雜志2004年第1期公開發表的《2004中國大學評價》,華僑大學法學專業居於中國大學法學100強排行榜中,在361所有法學專業的高校中居於前24%之列。法學專業學分制改革方案在2004級本科生中試點,實行3-6年的彈性學制。研究生學制正在從3年制向2年制轉變試點。

培養目標:系統掌握法學理論,精通法律實務,熟悉國內、國際法律制度,能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部門從事法律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法理、中國法制史、憲法、刑法、民法、經濟法、環境與資源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商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知識產權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世界貿易組織法。

就業情況分析:前幾年,法學專業居於全國10大就業熱門地位,畢業生主要在法院、檢察院、司法局、公安局,律師事務所,各類行政機關,各種公司和事業單位等就業;近幾年,就業有滑坡現象,主要是學生就業仍然傾向於在大中城市或較高收入城市,就業集中於司法人員和國家公務員,而若擔任公務員需要通過公務員考試,若擔任法官、檢察官、律師需要通過國家司法考試,而國家司法考試需要在畢業後才能報名參加考試。

⑺ 本科法學專業課程有哪些

五院四系」,是新中國在1952年通過院系調整,建立的五所政法院校以及四所大學的版法律系的簡稱,這幾所高校權的法律學科在中國法學教育界具有重要地位。
「五院」指:中國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西北政法大學。
「四系」分別是: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吉林大學、武漢大學,四所中國著名學府的法律學系。

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四輪學科評估上榜高校

一流學科名單:人北法武+清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作為「211」,有一個「一流學科」建設的名額,教育部讓其「自定」,該校選了「法學」。於是,五院四系中,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入選而華政、西政未能入選,「四系」唯獨吉大老牌法學重鎮未能入選。
沒入選並不代表華政、西政就比其他高校法學差,2017年教育部四輪學科評估中,華政、西政成績都不錯。四輪學科評估詳情如下:

⑻ 法律專業本科都開設哪些課程

第一學期課程 1、法理學; 2、憲法學; 3、外國法制史 ; 4、中國法制史。
第二學期課程 5、民法總論;6、刑法總論; 7、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8、婚姻家庭繼承法。
第三學期課程 9、刑法分論; 10、刑事訴訟法; 11、民事訴訟法 ; 12、物權法; 13、合同法; 14、公司法; 15、經濟憲法與經濟行政法。
第四學期課程 16、證券法; 17、環境與資源法; 18、勞動與社會保障法; 19、稅法;20、金融法;21、反壟斷法;22、國際法; 23、國際私法。
第五學期課程 24、智慧財產權法; 25、世界人權法 ;26、羅馬法 ; 27、法律論證理論; 28、名著選讀。
第六、七學期課程 29、律師實務;30、金融學;31、票據法;32、仲裁法; 33、海商法;34、信託法;35、保險法;36、證據法;37、國際稅法;38、 *** 法原理; 39、判例法原理;40、經濟學原理;41、會計學基礎;42、計算機應用; 43、文學名作欣賞;44、美術名作欣賞;45、音樂名作欣賞。
還有其他課程如數學、外語、體育等。

⑼ 法學專業主要有哪些課程

主幹學科:法學
主要課程:法理學、中國法制史、憲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民法、商法、知識產權法、經濟法、刑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見習、法律咨詢、社會調查、專題辯論、模擬審判、疑案辯論、實習等,一般不少於20周。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法學學士

㈢ 西南政法大學的民事訴訟法專業怎麼樣呀

我們學校的訴訟法是特色專業,在全國都享有很高知名度,相對來說民訴專業還是很不錯的,當然取分也高。
就業的話民訴在法學專業中情況較好,畢竟是熱門專業,若外語好的話就業就更有優勢了。不過還是需要結合自己的就業意向,以後想向政界發展還是法律服務工作方向發展,具體有所專攻比較好。
民訴是熱門專業,是所有科目中報考生最多的專業之一,競爭還是較激烈。
另外外語較好的是考研的一大優勢。雖然競爭激烈,但是用心准備上線還是很有希望的,我們學校的學分氛圍很好,底蘊深厚,如果你所在地離西政較近可以來西政感受下。
招生計劃近年有所變動,你可以去西政的官網上查詢,那裡有各專業的推薦書目。

㈣ 法律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寫作

中華法系的終結和中國法制的現代化,尋根溯源,始自清末沈家本主持的法律改革。此次改革是在全面揚棄中國法律傳統,全盤引進西方國家立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如果單從形式上看,毫無疑問,這次中國有史以來開天闢地第一次的大規模法律移植活動是卓有成效的:自成一體、源遠流長的中華法系在國家法的層面上消亡了,取而代之的是以六法為中心的西方現代意義的法律體系,中國法制乃以此為契機,開始了向現代化的轉型。沈家本也因此而獲得了後世的持久贊譽和推崇,被譽為「中國法律現代化之父」,著名學者楊鴻烈稱其為「有清一代最偉大的法律專家」,「中國法系全在他手裡承前啟後,且又是媒介東西方幾大法系成為眷屬的一個冰人」。

然而,無論從主事者的初衷還是最終的結局看,改革的結果多少有些出人意料之外。它不僅未能挽救風雨飄搖的清王朝,相反地加劇了晚清政局的動盪。而如果對這場改革賦予更多現代意義的解讀,把它視為中國百年現代化運動的重要方面和部分,或者視為中國法制現代化開端的話,那麼,其得失的評價將會變得十分的復雜和困難,而現有的流行的結論總給人以失之於簡單和膚淺之感。眾所周知,清末修律是在歐風美雨催化下發生的,原非中國自身社會發展的自然訴求,復被用作擺脫內外困境、實現政治功利目標的工具,宛若揠苗助長的父母蔭庇下的早產兒,難以保證其心智健全、肢體完好。由於它超越了一定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階段,失之空闊而缺乏適用性,從而使法制的現代化建築於流沙之上,不可避免地流於形式而無法得到持久的支撐和生命力。先天的不足,加上後天的乏力,直接導致法制移植和建構過程中非制度層面意識、精神因素的缺失,從而在本土化過程中遭遇困境和悖妄,而這一切都可以從清末改革那裡找到其淵藪:正是由於這一改革與生俱來的缺陷和失誤,註定了由沈氏肇端的中國法制現代化之路的曲折和坎坷。

清末修律的成果並不曾因清室覆滅而化為烏有,從形式到內容,它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民國初造,其立法建制即以修律的成果為基礎,其後,中國法制建設在多次狂風暴雨的社會變革間歇艱難前行,經歷了取法日德,到以俄為師,而後兼采英美的近百年發展道路,這一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乃是清末法律移植運動的延續。因而,它的成與敗、得與失無不濫觴於清末修律。從更廣闊的范圍看,沈家本主持的法制現代化運動是整個民族國家現代化的縮影和重要方面,它與政治、經濟的現代化息息相關、不可分離。重新審視近一百年前發生的這場改革,以明其得失利鈍和發展流變,無疑是法律史上一項饒有趣味的課題,且對未來的法治現代化具有深刻的借鑒意義。



與中國歷史上的變法運動不同的是,清末律改革運動根源於西方先進文明的沖擊。鴉片戰爭以後,清政府面臨著日益嚴峻的經濟、政治、文化解體和制度性危機,救亡圖存是當時朝野上下一致的呼聲,而變法修律則是清廷再三權衡猶豫之後作出回應的重大舉措。盡管如此,如果簡單以沖擊———回應模式描述清末修律與外來因素的互動關系,仍不足以揭示其內在的必然性,也無法解釋在其整個過程中出現的諸多現象。歸根結底,改革還是中國社會自身內部矛盾發展的結果,仍然不能擺脫傳統思維模式的制約,因為我們從修律的指導思想以及具體方案的選擇這兩個具有根本意義的問題上,發現的是「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傳統模式的明晰可辨的印跡。

早在1865年11月6日,英人赫德(Robert•Hart)即撰《局外旁觀論》,向清政府提出學西人器物長技、整頓財政、加強外交三項建議。總理衙門認為「中外情形尚能留心體察,然究系局外議論,且亦非急切能辦之事」而予擱置。後英駐華公使參贊威妥瑪(Thomas•F•Wade)著《新認略論》並照會清總理衙門,其中言及「借法興利除弊」等事,希望清政府改弦更張,有所作為。總署認為其意似在借故尋釁,欲有事於中國,遂將該文並赫德氏前文發交各省督撫,「勿論成見」,詳慎籌劃。各省督撫反應不一,如左宗棠即認為此不過是英人慾借變法控制中國內政外交以取得在華優勢地位,雖出於惟利是圖之心,但於我有利無害,不妨採行之。江西巡撫劉坤一更借題發揮,主張改革科舉。他們代表了一部分掌握地方實權的洋務大員的觀點。事實上,英人的目的無非是希望清廷順應世界大勢,修法制律以促進和保護其在華商業利益,但由於英人建議未涉及具體措施,流於空泛,故而在清廷內部未引起足夠的重視,也可見中國此時尚抱著天朝上國的虛驕之心,對西政認識尚停留在表面和皮毛,雖然有地方實力派推動的以「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自強運動,但多限於制船造炮,未遑顧及和留意政治法律層面。同治六年十二月(1867),英公使致函清廷,建議設立新法,整頓舊基。總署回復「依照西洋制度,自致強盛,如時事大局情形無礙……亦甚願意」。可見,清廷在制度變革上態度曖昧,一方面對傳統盲目自信,對改革心存疑懼;同時又迫於世界時勢,懾於列強淫威,不得不虛與委蛇、敷衍搪塞,若非「時事大局」所迫,萬難有所變易。[2](P4)

自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國際局勢趨於平靜,出現了較長時間的中外相安的局面,洋務派主持的自強運動亦成績斐然,中國甚至擁有了近代化的海陸軍。正當清廷陶醉在「同光中興」的幻夢中時,日本已經率先邁入了現代化的門檻。日本於19世紀50年代由美國人柏利率先叩開國門,此後列強紛紛跟進,訂立商約,通商貿易,了無滯礙。日本也自覺自願,以全盤西化為救亡自強之方,不料倏忽數十年間,卓然崛起於東方,竟與列強分庭抗禮。中日甲午一戰,清廷強大的北洋水師竟傾覆於一旦,於是朝野震動,而停留於器物層面的洋務運動也因之而宣告失敗。敗於日本的奇恥大辱讓有識之士警醒,於是乎輿論也為之一變,皆言變法方可強國,守制足以喪邦。中國之積貧積弱非但是器物不如人,如在民法典制定以前,大清民律草案一直是各級審判廳審理民事案件的法律淵源,其後民法典的制定亦以之為藍本,學者多將其作為解釋和適用民法典的立法史資料而予以引用。更是制度不如人,這個結論漸成輿論界的共識。日本成功的經驗成為了維新人士吁請變法的借口,這對清廷後來決意改弦更張、變法改制不乏推動作用。

治外法權的喪失,乃是修律最直接的導因。1842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最先認可了領事裁判權,爾後列強紛紛援例並不斷擴大其范圍。就清廷而言,司法主權的喪失,無論如何也是一件顏面失盡的事情,故其設法收回權利之心尚存。當時輿論大凡涉及修律之事,無不以之為托詞。而日本在大改法律之後成功收回治外法權的先例,無疑給清廷以巨大的觸動。1902年中英條約就這樣寫道:「中國深欲整頓中國律例,以期與西國律例改同一律,英國允願盡力協助以成此舉。一俟查明中國律例情形及其審斷辦法及一切相關事宜皆臻妥善,英國即允棄其治外法權。」[3]列強的承諾是個誘餌,對當時倍感屈辱的朝野上下而言,很難不為之動心。

毫無疑問,上述兩大因素對促成修律意義不菲。但對清廷而言,任何的恥辱都無法抵銷對政權安危的憂慮,如何維持統治乃是他們的頭等大事,一切變革如果危及政權本身,都將不可能得到認可。從這個意義上說,張之洞的「中體西用」說的提出,乃是最終決定修律的根本原因。作為洋務派後期的首領和重要的封疆大吏,張之洞在晚清政壇上的影響舉足輕重,其「中體西用」的思想充分體現在他撰寫的《勸學篇》中。在這篇以「會通中西,權衡新舊」為宗旨的文章里,張之洞將法制劃歸為「用」的范疇。「夫不可變者,倫紀也,非法制也;聖道也,非器械也,心術也,非工藝也。」[4]法制與器械、工藝等量齊觀,這與中國傳統社會根深蒂固的法律工具論不謀而合。於是,在「中體西用」的大旗下,法制的變革漸被視為一件無關宏旨的事情,一種與歷朝歷代的變法相類似的措施而已。《勸學篇》在當時曾名噪一時,影響極大。清光緒皇帝覽後,認為「持論平正通達,於學術人心,大有裨益」,且命各省「廣為刊布,實力勸導,以重名教,而杜卮言」。[5](P6)晚清變法改制,無不畏手畏腳,虛應輿論,惟修律一事放開了手腳,動了真章,這與張之洞的上述言論大有干係。



除張之洞外,一些封疆大吏以及其他洋務派首領對推動修律也不乏積極的貢獻。在平定太平天國之亂的過程中,一批漢族地方官僚得以進入統治集團上層,並形成地方的實權勢力。典型者如曾國藩,清廷曾授權其直接統轄江、浙、皖、贛四省軍務,中央「不加遙制」。他們編練團練(如曾氏兄弟左宗棠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掌握了私人武裝,並由於他們在鎮壓農民革命、籌辦洋務和對外交涉中的出色表現,他們在清統治集團中的地位也隨之提升,影響力不斷擴張。在人事方面上,中央有李鴻章為督辦政務大臣,地方的張之洞、劉坤一等人「亦著遙為參預」。這批封疆大吏大多是既接受傳統儒家教育又不乏精明干練的實際經驗、注重實效、力主變法的實權人物。他們對現實體制存有憂慮、對清朝宗室貴族獨攬中央大權不滿,因此積極主張變法自強,謀求國家富強以挽救危局,鞏固和擴張自身勢力。同時,在洋務運動發展過程中,他們直接或間接參與了現代意義上的工業企業的創辦(如江南造船廠、漢陽鐵廠等近代著名企業),與新興民族資產階級、官僚買辦階級接近,實際充當了他們在政治上的代言人,因此,他們的變法呼聲也反映了扶持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的要求。他們的開明態度使他們區別於盲目排外、故步自封的保守派。同時,在與清廷的密切關系和堅持中體西用的溫和路線上,他們又有別於主張激進改革的維新派。庚子事變後,頑固派被清算,地方實力派成為清廷的依靠,得以對中央人事任免和內外決策施加影響。這正是變法改制的最佳時機1901年,張之洞、劉坤一在上清廷的三道籌辦新政折中,詳細闡述了在行政、軍事、法律、教育諸方面進行改革的構想,而清廷也試圖通過改弦更張,推行改革,樹立求新求變的形象,內安輿情,外示好於列強,同時以改革為借口,重新進行權力配置,加強中央集權,實現軍令、政令的統一。

誠如前文所述,在鎮壓農民運動過程中,地方督撫乘機坐大,獨攬地方大權,對中央決策施加影響,以至中央對地方控制削弱,尾大不掉之勢已顯。八國聯軍侵華期間,東南諸省督撫對清廷的宣戰上諭陽奉陰違,置身戰事之外,乃有東南互保之議,雖然此為西太後議和留下餘地,但也增長了清廷對地方勢力的疑慮,只是迫於內外形勢,未敢有所舉動。所以,作為清廷而言,試圖通過此次新政,不著痕跡地重樹權威,乃其秘而不宣之隱衷。清廷1910年2月7日頒布《法院編製法》的上諭中雲:「……以前部院許可權不清之處,即著遵照此次奏定名節切實劃分……嗣後各審判衙門朝廷既予以獨立執法之權,行政各官即不準違法干涉。」[6]於此已見端倪。職是之故,實力派的變法主張得到了在內外交迫下急於尋找出路的清廷的首肯和支持,認為「事多可行,即當遵照所陳,隨時設法,擇要舉行」,[7]並責成二人「慎選熟悉中西律例者,保送數員到京,聽候簡派,開館纂修」。[7]沈家本遂由袁世凱、張之洞、劉坤一聯名保奏,揭開了清末修律的序幕。

沈家本一經奉旨修律,便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這一前無古人的事業中去,幾年之內,進展神速,不僅率先廢除了舊律中不合於現代潮流的酷刑和肉刑,而且在短時間內頒布或編訂了大量新式法律,主要計有:1906年奏進《刑事民事訴訟法》(未通過),1907年奏呈《大清新刑律草案》(1910年頒行)、《法院編製法》(1909年頒布)和《違警律》(1908年頒行),1908年編訂《大清現行刑律》(修改後於1910年頒行)和《商律》(次年奏進),1909年頒布《國籍條例》和《禁煙條例》,1910年奏進《刑事訴訟律草案》和《民事訴訟律草案》,商部編訂了《大清商律草案》,1911年奏進《大清民律草案》。自新律編訂之日起,新舊兩派之間的斗爭就一直不曾停歇。如在制訂訴訟法過程中,即發生了法理派和禮教派的激烈論爭。地方督撫反對訴訟法頒布的重要原因是訴訟法一旦頒布,則必然帶來司法機構的相應改革和調整,有可能觸及實權人物的既得利益,從而削弱他們手中的權力。沈家本首先選擇制訂訴訟法作為「改變舊律、修訂新法的第一著」,這首先是出於訴訟法本為中國傳統舊律所無,且不涉及實體利益,阻力較少的考慮。同時也與沈家本認為中國刑獄冤濫,皆因缺乏程序性保障和制約,遂使貪官胥吏得以上下其手,出入人罪之故有關。他認為欲變舊律,「尤以刑法為切要」,而欲變刑法,須先從程序入手,「查諸律中,以刑事訴訟律尤為切要,西人有言曰:刑律不善,不足以害良民,刑事訴訟律不備,即良民亦罹其害」。但是,新訴訟法激起了地方督撫的強烈反對,其中以張之洞最具有代表性。張於草案奏進的次年即上《復議新編刑事民事訴訟法折》,認為:該草案「襲西俗財產之制,壞中國名教之防,啟男女平等之風,悖聖賢修齊之教」。他認為新法應當與中國國情民俗相適應,量為變通。而且以中國目前情勢,自司法官以至律師、陪審員、證人等,皆缺乏專門道德,只會使「訟師奸謀得其嘗試」,「到堂陪審者,非干預訴訟之劣紳,即橫行鄉曲之訟棍」,如不顧中國實際,則新法只能變為具文,無補於事。[8]應當承認,盡管帶有保守的偏見和利益的爭奪,但張氏言論也確實擊中了修律的要害,即過分注重引進外國典章制度而忽略了國情,在當時的中國,這樣一部「時髦」的法律與依然故我的社會現實之間缺乏相融和契合的基礎,這也決定了此次修律的最終結局。近人楊元濟氏反思此次修律得失時,即認為「溯自前清變法之初,醉心歐化,步武東瀛,所纂民律草案大半因襲德日,於我國固有之民事習慣考證不詳,十餘年來不能施行適用。」這種說法在奏進《破產法》時達到了印證,當時戶部與代表民間新興經濟勢力的滬京錢商即在破產財產的分配次序上發生爭議,致使新法廢止。再如1908年志田鉀太郎擬定的大清商律草案也由於農工商部以其直接抄襲日德商法,不合國情為由而未能通過。從某種意義上說,反對派的意見是對的,因為「中國名教」與西方法律的精神冰炭不能同器,「徒襲皮毛」的抄襲條文,其後果不幸被反對派所言中。這也是中國法律現代化的悲劇之源。三

1902-1911整整十年間,沈家本在修律大臣任上直接主持和具體參與了修律的全過程,並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他對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精深造詣、對中國政治現狀的深刻體察和兼收並蓄、變法救國的胸懷使他得以擔負這一歷史賦予的重任,並取得了巨大成就———盡管是短暫的和有局限性的。同時,沈家本個人的知識背景和素養不足以使他成為一位真正的法律變革運動的領袖他對西方法律的誤讀和認識的局限也直接影響了這場法律變革的氣質和命運。

1902年,沈家本與曾留學英倫的伍廷芳一起被任命為修律大臣,這種傳統加西學的組合本身就具有象徵性。沈氏出任修律大臣固是張之洞等人鼎力保舉的結果,但也確實是眾望所歸的不二人選,在眾多或激進或保守而不切實際的人中,他溫和而不偏激,務實而不虛誇。更重要的是,他是這一領域無可爭辯的專家,他對中國刑律造詣精深,在清統治集團中聲譽早著。他一方面具備了中國傳統律學的深厚功底,一方面又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難能可貴的是,他在痛感國家貧弱、民族衰微之餘,能清醒認識到西方富強之源,主張「有志之士當討究治道之原,旁考各國制度,觀其會通,庶幾采擷精華,稍有補於當世。」[9]他以日本為例,闡述變法的可能性、必要性和光明前途:「日本舊時制度,唐法為多,明治以後,採用歐法,不數十年遂為強國」。[10]他的學習西方是立於富國強兵的愛國主義願望之上的。在政治立場上,他主張變革,同情維新派,對維新失敗感到「慘矣哉,痛哉」,並總結經驗教訓在欲速則不達,中國數千年之積弊,非一朝一夕所能根除。因此,他傾向於漸進、溫和的改革。他還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尋找與新的異質文明的對接點,甚至認為中西法律之間形異而實同,即都貫穿著「仁」。他從仁這個溝通中西法律的精神支點入手,辯白變法並非以新法亂政,西法的要旨皆可為中國舊學所涵攝,「各國法律之精義,固不能出中律之范圍。」[11]他鼓吹在中國實行法治,認為當今之世,「法治之說洋溢乎四表,方興未艾」,[12]實行法治實是中國富強之根本。遺憾的是,盡管他認識到西方的法治原與中國法家不同,「申韓之學,以刻核為宗旨,恃威相劫,實專制之尤。」而「泰西之學,以保護治安為宗旨,人人有自由之便利」,[13]已經初步接觸到了問題的實質,但他與當時許多主張變法維新的知識分子一樣,對法治的認識還停留在表面和靜態觀察的層面,不能從精神本源的高度去認識和理解法治,從而就不能意識到法治與中國名教的沖突和對抗,進而也無法看清他領導的修律運動的死穴之所在。

作為身處新舊交替時代的歷史人物,舊的思想不可避免地要在他身上打下烙印,在主張兼收並蓄各國良法的同時,他又強調「舊不俱廢,新亦當參,當能使新律融會貫通,一無扦格」,「當此法治時代,若但征之今而不考之古,但推崇西法而不探討中法,則法學不全又安能全面通之,以推行於世?」[14]這里沈家本強調變法應適於中國國情,避免生搬硬套「以推行於世」固然值得贊同,但是何者當廢,何者當參,沈氏既沒有給出一個標准,也沒有作出成功的實踐。深厚的儒學修養和常年治獄的經歷,使他保有對中國舊的法律傳統的偏好和留戀,從而未能徹底擺脫傳統思想的桎梏。這種進步性與局限性的並存,使其所主持的變法既超出了清廷的預期,在許多方面帶有時代的先進性,同時又帶有重大的缺陷和失誤,在與傳統分裂的道路上不可能走得太遠。同時,作為一個務實的和懷有忠君觀念的舊官僚,他深知能否獲得清廷的支持是變法成敗的關鍵,因此在立法意旨上也亦步亦趨,與之保持一致,而在實際修律過程中,往往屈從於守舊勢力,不得不違心地做出這樣那樣的讓步,變法得其人而不得其時,這是他的局限也是他的悲劇。盡管這可歸咎於其個人認識的局限,但究其根本,則總歸是由其所處的客觀現實環境所決定的。



反思清末修律之得失,一個很方便的參照系是日本。鑒於日本近代法制變革的相對成功,我們不能不正視並回答這樣一個問題:近代以來,日本與中國面臨的挑戰一樣,變法圖強的起點也相似,何以日本能藉明治維新一蹴而就,法律現代化之路看起來較中國平坦得多?問題的答案見仁見智,其中一個具有代表性的觀點是:日本之所以能在短短數十年間跨入現代化國家行列,當得益於日本民族傳統價值觀念的優勢,進而歸結為海洋性國家與大陸性國家氣質和經驗迥異使然。這種說法固有所據,但似乎忽略了社會經濟基礎的變化這一決定性因素。其實,日本法律移植之所以順利,首先得益於整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諸條件的相對成熟,也得益於日本在移植外來文明的時候成功地對自身土壤進行了改造。傳統日本雖與中國同屬儒家文化圈,但其具體社會結構和發展道路卻又具有自身的特點而區別於中國的具有高度同一性的禮俗社會。早在明治維新前夕,日本的社會結構發生一系列巨大變化:國內組織已高度商業化,各大名為保證物質供應而實行的「樂市」和「樂座」政策基本奠定了全國性的商品流通和供應格局並造成了體系間的緊張關系。商業城市大量涌現,出現了強大的商人和商業組織,如販賣農作物的「藏元」、「諸仲間」(商會)、「問屋」(批發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得到了巨大發展並日益滲入農村,加速了小農經濟的破產和解體。作為舊經濟體制支柱的武士階層也發生質變。在政治方面,日本長期存在的二元政治威權(天皇名義下的幕藩體制),導致天皇威福下移,地方分權得以發展,從而維新只需對既成事實給予承認即可,表面上看似勇猛激進、雷厲風行,實則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是新制度之組織加諸新經濟結構長期的演化,而並不僅僅是少數人的卓越才幹或是獻身精神所能造成的奇跡。相較而言,傳統中國雖經受西方文明浸潤,但其為時既短,廣度和深度亦自有限。一方面是少數大城市(如上海、廣州等)的高度繁榮,另一方面,城市之外的廣大農村卻仍維持著千百年來的舊習。整個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思想觀念等各個領域,均不曾發生深刻的變化,以支撐起脫胎換骨的法律移植。尤其是,中國欠缺的是思想意識形態領域的啟蒙運動,不曾經歷類似於日本19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波及全國的「自由民權運動」。也許,全民性的啟蒙對一個國家政治法律的真正變革具有決定性意義。

我們今天回顧歷史,將清末修律納入整個國家現代化的視野之中來考察,應該能夠總結出一些經驗教訓:其一,統治者的動機與目的,是制約任何政治法律改革成敗的關鍵因素。清末修律是內外交迫之下統治者所做出的一種姿態,以作為挽回人心或是實踐私利的應急性策略措施,並無真心貫徹的誠意。民族主義激情、個人野心和偏見摻雜其中,使得這場改革泥沙俱下、魚龍混雜。顯而易見,在這場由上層和少數知識精英一手包辦的自上而下的政府推進型改革中,法律僅被視為一種器物,一種治理工具,這樣建立起來的新法制自然缺乏基礎和生命力,也難以獲得普遍的接受和認同。同時,對變法動機的懷疑和法律工具主義的傳統也導致民眾對法律本身的正當性的質疑。其二,變法超越了時代的進程。法律作為一定歷史時期社會結構和現實生活的確認和宣示,它是向後看的,具有滯後性。而變法修律機械照搬西方制度,試圖模仿西方數百年來動態演化的靜態結果,以泰西資本主義之良法,移用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實寓有以法制推進經濟、政治改革,塑造現代化社會的深意,殊不知往往有本末倒置之害。在社會急劇變化的轉型期,大規模立法建制,不但束縛了手腳,也損害了法律的權威和穩定性,進而危及對法制信仰的培育和養成。其三,變法失之倉促,在變法時機的選擇和具體操作上操之過急,「數百年之舊說,千萬人之陋習,雖極愚謬,積久成是」(楊深秀語),決非一朝一夕所能輕易改變。以中國地域之廣、人口之眾,建法立制,更需深思熟慮、通盤籌劃以求周全。而此次改革專注於典章制度而忽略人心風習,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忽視系統和配套改革,僅僅滿足於表面上的冠冕堂皇,未能在基層結構中創造一種「各因素能相互交換的局面」(黃仁宇語),在銳意革新的同時不可避免對於傳統社會價值體系的留戀和回歸。改革作為新政的重要組成部分,雖有仿行立憲、官制改革相輔,但缺乏內在聯系和呼應,雖各有成績但無法在整體上溝通,中間頗多窒礙難行之處,或不合於國情,或拘泥於舊法,難收實效。以上三端,決定了變法乃至中國法制現代化的命運從一開始就已註定,非人力所能挽回。

在現代化仍然是中國發展的主要任務和現實需求的情況下,(依照我國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戰略部署,中國現代化的實現,當是本世紀中葉以後的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百年前沈家本所面的使命及其困擾,在今天依然擺在國人面前。今之學者,對百年前的這場改革雖評價不一,但對主持這一千年變局的沈家本及其同事們卻不能不抱有某種超越時空的同情和敬意,分享著共同的焦灼、困惑和痛楚。西哲有雲:「在一般法律方面,欲平衡一大國或社會,……乃極為艱巨的工作。任何人間才子,盡管博學多能,亦不能僅靠理性與沉思可以期冀完成。在此項工作中,必須集中眾人的判斷,以經驗為先導,靠時間以完善之。在其初次實驗中,不能超越發生的錯誤,須由實踐中感到不便時加以改正。」如果缺乏一種廣闊的歷史眼界和對吾國吾人的真切關懷,那麼對於吾輩學人而言,欲「踵武前賢,繼續沈氏事業,實現法治於中國」[15],恐怕也將是一種生命中無法承受之重吧?

[參考文獻]

[1]楊鴻烈.中國法律發達史.[M].上海:上海書局,1990.

[2]王樹槐.外人與戊戌變法.[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8.

[3]中外舊約章匯編(第二冊)[M].

[4]勸學篇•變法[M].

[5]德宗景皇帝實錄(卷四二一)[M].

[6]劉偉.清末中央與地方關系的調整[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4);王霞.地方督撫與

清末法制變革[J],人文雜志,2001,(4).

[7]清實錄•光緒朝[M].

[8]李政.中國近代民事訴訟法探源[J].法律科學,2000,(6).

[9]寄簃文存六•政治類典序[M].

[10]寄簃文存•歷代刑法考•新譯法規大全序[M].

[11]寄簃文存•刪除律例內重法折[M].

[12]寄簃文存•歷代刑法考•重刻明律序[M].

[13]寄簃文存•歷代刑法考•法學名著序[M].

[14]寄簃文存六•薛大司寇辭稿序[M].

[15]梁治平.憲政譯叢(總序)[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

㈤ 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用的是什麼教材

民商法屬於西政的三大類中的:法學基礎+專業基礎C方向。(每一類初試復習科目和專書目完全一樣)。
法學基礎屬+專業C方向的書目如下:
《法理學初階》,付子堂主編,法律出版社第四版;(必看)
《法理學進階》,付子堂主編,法律出版社第四版;(必看)
《中國憲法學》,汪太賢主編,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必看)
《民事訴訟法原理》,田平安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必看)
《民法》,張玉敏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只看:總論,物權法,債法總論,侵權法)
《物權法教程》,劉雲生、李開國、孫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和民法教材中的物權部分重合,可以選擇看)
《經濟法學》第四版,李昌麒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經濟法指定了2本,內容差不多,本人推薦該版,另一本補充)
《經濟法學》第二版,李昌麒主編,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經濟法指定了2本,內容差不多,本人推薦第四版,該本作為補充)

㈥ 西政的民事訴訟法和知識產權哪個相對好考點

知識產權要相對的難一點,從就業來說,知識產權的路也要窄一點,因為一般的知識產權的案件本來就比較少,要走知識產權的律師路也要艱辛一點。從難以成堆來說,知識產權要分析的內容要復雜並細致。你可以結合一些經典的知識產權的案例看看就知道哪個難了。知識產權主要有專利,商標,著作權,實用新型,外觀設計等。而民事訴訟的話,就簡單一點了。從這兩部法的成長歷程來說,因為知識產權在中國還不是很發達,所以,法條很簡單,但是要研究的內容卻很深。所以,還是選民事訴訟吧。這是一個學了法律3年的學生給你的建議,僅供參考哦。

㈦ 跪求16年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研究生指定用書!謝謝

1、你好,我是西政研究生。
2、准確的找到每個專業的埋飢初試所有參考書目,
第一步先弄清楚,該報考專業方向,初試要考哪些科目。(這個需要參考官方發布的
《西南政法大學2015年招收攻讀碩士學位專業目錄》,這裡面詳細的對每個報考專業的初試、復試考試科目、考試范圍以及分值作了明確規定。
第二步、根據上面所找到的,考試科目,去《西南政法大學2015碩賣液碰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參考書目》裡面找到所考科目對應的參考書目,比如考試科目是憲法50分,那麼就可以找到《中國憲法學》這本參考書。
西政考研各個專業方向可以劃分為三大類,每一類初試考試科目、參考書目、復習范圍、初試試卷全都是一模一樣,只是復試的時候不同。
3、具體來說民商專業屬於:法學基礎+專業C方向,初試書目如下:

法理學初階(第四版),付子堂,2013版。
法理學進階(第四版),付子堂,2013版。
中國憲法學,汪太賢,2011出版。

民法,第二版,張玉敏,2011版

民事訴訟法原理,田平安,第五版,2012

經濟法學,第四版,李昌麒

物權法教程,李開國,劉雲生,2009版

注意:本部分的民法50分不同於專業B中的民法50分,該部分考:總論部中談分+債法總論+物權法部分+侵權法部分,
這些在張玉敏《民法》教材中都有對應章節,其他章節不用看,另外,物權法部分可以結合《物權法教程》復習,總論部分也可以參考《中國民法學》的總論,將其作為補充。
經濟法50分,只考教材中的「第一編和第三編」,其餘不考,大家注意,關於官網指定的2本參考教材的使用,我們強烈推薦2本教材結合使用,互為補充。兩本教材雖然都是同一作者,一個第二版,一個第四版,但是並不是同一出版社,並不是前後的關系,2013年之前,考研只指定了第二版這本經濟法教材,考試也是考的這本第二版,從2013年開始,第四版這本經濟法出現在了參考書目裡面,因此,大家復習的時候可以以第四版教材為主線(其實兩本教材整體框架和內容差不多),將另一本的內容補充、增加融合到復習中去,這樣可以更全面。

總之,如果你不明白,或者對於如何復習等西政考研問題,隨時,,,,,,找,,,,,我,,,,給你細說吧,,或者可以去 西政考研之家論壇網,查看置頂的文章作為參考

㈧ 西南政法大學法律碩士好考嗎

其實只要自己認真學了,就沒什麼關系。因為你要堅信,西政的好學生都去考回人大,北大,至少也是中政去答了,而只有一些中等甚至是偏下水平的同學在考西政的研究生,而基本上他們都是那種平時不怎麼上課的,天天在寢室頹廢的童鞋,所以他們中中有的只學了一點,有些甚至一點都沒學,,雖然你是跨專業,但是你們都是自學後考碩士,呵呵,認真了的你肯定要比他們強!!!

祝樓主願望早日實現!如果你是今年或者明年考的話,我們倆個沒准還能見面了,現在新進來的研究生和本科生都在新校區(渝北校區)學習,鄙人西政的,下期大三!嘿嘿

㈨ 那個學校的法學研究生好啊,並且招收非法學專業的本科生。

非法律專業學生只能報考法律碩士(非法學類)。 法碩的報考說明上寫的」報考法律碩士的必須具有國民教育序列大學本科學歷(或具有本科同等學力)的非法律專業的畢業生,且同等學歷的本科畢業生必須工作二年以上;同等學歷的專科畢業生必須工作三年以上。」 對於許多人不知道法律碩士與法學碩士的區別,報考條件整理說明如下:

我國的高層次法律研究生教育目前包括法學碩士研究生和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簡稱法學碩士與法律碩士。

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創設與1995年,96年首批招生,2000年開始聯考並限招非法律專業考生,是隨著我國法治建設的發展,加快與國際法律教育接軌,滿足社會對高級法律人才的需求而設立的。

法律碩士(簡稱JM)限招非法律專業考生,不再劃分具體專業.其知識結構是寬口徑、厚基礎、復合型。主要為司法、行政執法、法律服務與法律監督部門、社會公共管理部門及企事業管理部門培養高層次的復合型、應用型法律人才,如律師、法官、檢察官和企業法律顧問等等。

法學碩士研究生主要招收法律專業本科生,分為法學理論、法律史(中國法制史、外國法制史、西方經濟法制史、法律文化等)、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刑法學(犯罪學、青少年法最研究等)、民商法學、訴訟法學(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司法鑒定等)、經濟法學(商法、經濟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等)、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國際法學等專業,專業劃分很細深度研究某一領域.主要是學術研究、科研教學,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培養高級理論型學術法律人才。 法律碩士聯考共有四門,
政治 外語
法律碩士聯考專業基礎(刑法學、民法學)
法律碩士聯考綜合考試(含法學基礎理論、憲法學、中國法制史)

考試用書
《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聯考考試大綱》
《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聯考考試指南》。
都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法律碩士備考建議
1、用活考綱:不要忽視薄薄的考綱指針性與檢驗性作用
《指南》的黑體字部分單獨抽出來就是一份完整的考綱!考綱的特點就是只有綱目而沒有具體的內容,相當於一本「無字天書」,但它正式,因此而具有2個特點:可以用於檢驗自己對具體內容的掌握程度;可以從整體從體系這個宏觀方面把握知識。所以建議大家買當年的新考綱,便於掌握大綱的變化,而用前一年的《指南》即可,變化的具體的內容可以通過科教園法碩培訓網或科教園法碩輔導班等途徑得到解決。
2、精通教材:至少將教材――指南讀4遍,由淺入深,由易入難;
《法碩聯考指南》寫的通俗易懂,非常適合大家是非法律專業畢業這個特徵。可以說,所有的復習活動都是圍繞更好的理解《指南》來展開的。預備階段的打基礎--通讀階段的熟悉全部內容--重點難點突破階段的加深理解與運用分析知識點--模擬題階段的強化《指南》跨章節運用--考前的系統看《指南》,目的只有一個:不斷讀懂,用活,領會《指南》的各個知識點。考生都是用前一年的《指南》--等當年的新書來不及,也沒有必要。
3、選准資料:主要是人大版和法律/法院版的輔導與習題資料,質量有保證;
輔導書對於深化理解指南是一個關鍵,可以幫助你達到一下幾個目的:各個章節的重點難點,答題的方法技巧,習題的強化訓練,法律思維的形成等等。人大是御用的法碩出版單位,法律出版社是法律考試書籍出版的基地,法院版因為蘇號朋等人的書而出名。
4、信心毅力: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要嚴格按每周復習計劃嚴格執行;
考研很苦,考法碩更苦,這個道理誰都知道,在考前幾天還退縮的大有人在,所以說堅持到最後本身就是勝利。要指定計劃,只有自己每天都做完了自己的計劃,心裡才會安定,復習中也不會自亂陣腳。
5、打好基礎:考試的難題部分相當少,但對考點掌握的細致程度要求非常高;
雖然法碩考生不允許法學本科生報考,但是各個考生的基礎並不相同。有取得法學的雙學位的,有利用周末輔修法律的,有一直在關注法律閱讀法律報刊書籍的,有提前到大二就准備考法碩的,有因為興趣而常常去聽法學本科生的課的。沒有基礎,就如建房子沒有地基,建房師傅的本事再高,也建設不了好樓高樓。所以大家要設計一個不限制時間的「常識預備階段」,專門用來打基礎,用來建立對法律的感性認識。
6、勤於歸納:要善於把厚書讀薄,要養成自己整理知識的習慣,做成筆記;
有很強自學能力的,筆記可以自己做,參考一些網路的資訊;沒有這個水平的,可以選擇報科教園法碩輔導班,但是要記得結合《指南》一起學,並且要把授課老師講解的大量東西理解並移植到《指南》上去。
7、多做習題:考試以常規題目為主,典型的案例必須加以記憶並理解;
題海戰術固然不可取,但因為沒有系統學過法律,大量的習題訓練必不可少,但我們不是為了背題而做題,我們是為了更好的理解運用法律知識點,是為了把《指南》的各個知識點真正的理解消化,有個很有趣的現象:許多人看書好像什麼都懂,什麼都背誦下來了,但一做題就會卡殼!
8、模擬自測:只有考試能真正檢測你的水平,而且是做套題,真題;
9、精通案例:大部分題目均是以案例形式出現的,要養成分析案例的思維模式;
案例是法律碩士考研出題的最大特色,也是其生命線,單選,多選,辨析,大型案例都涉及案例分析,也只有案例分析最能夠真正看出你的法律素質。科教園法碩主觀題班大量的案例題目,加上你在做題中不斷總結答題規律技巧,案例拿高分是有希望的。
需要注意的是,要通過法理與憲法的案例題目(這是大量同學綜合課不能考高分的失分點),不僅對《指南》要熟悉,還要求有一定的發散性思維與較為廣博的憲法法理知識,要多看看者方面的書籍報刊小文章等。
10、突破重點:因為知識點太多,故要有針對性把握重點與易錯點;
作為一門學科,它的重要知識點與知識體系是不會有什麼變動的,學員們要花費較多的力氣來突破重點知識,要藉助《指南》,輔導書,模擬題,法學本科書,網路,輔導班,同學,老師等各種途徑達到目的。
最後特別強調一點:法律碩士考試對案例分析能力要求極高,而這又是建立在知識點的強化記憶與理解以及大量的習題練習的基礎上. 下面是有關法律碩士的招生院校排名:(PS:本排名各綜合情況進行宏觀對比,僅供參考)
綜合排名(由學校對法律碩士教育的重視情況、投入資源、法律教育實力、學校品牌程度、學術情況進行考慮)第一名:北京大學(法學/法律教育中的佼佼者、「五院四系」之一、中國名校、全國法學輸送者北京居多,第二年開始分導師培養、雙導師制度、擁有接近10個方向、畢業者基本到國家機關、名牌律所和知名企業工作。可以說是法律碩士教育和培養的典範,雖然學費較貴,但各項因素考慮是非常值得)。第二名:中國政法大學(法學/法律教育中的佼佼者、「五院四系」之一、全國法學輸送者,有接近30%的全公費、學術發展近年來越來越強、對法研教育也相對重視)第三名:中國人民大學(法學/ 法律教育中的佼佼者、「五院四系」之一、中國文科首府、全國法學輸送者北京居多,擁有兩個不同的方向教育、畢業者基本到國家機關、名牌律所和知名企業工 作、學費緊接北京大學、近年來大量法學知名學者,所以學術情況有所下降,但不損法學強校牌子,復試相對北大和中國政法大學容易一些,另外學術獎金相對北大要容易。人大非常著重畢業生就業,而且基本上能進入國家機關)。
第四名:華東政法大學(名牌法律院校「 五院四系」之一,華東地區主要的法學輸送者,實力在西南政法大學之下,但對於法律碩士的教育和資源的投放卻在眾學校之上,而且第二年開始分方向,在華東一 帶就業情況非常好,而且學校一般會要求學生學習第二外語,而且地點處於上海,發展非常好。雖然有公費名額,但並非全公費,有「三助」金供學生,非常不 錯。)第五名:清華大學(非傳統法律院校,近年吸納很多人才,學術和教育水平有了飛躍性的提高,中國名校,復試非常難,對法律碩士相對重視,有學術獎金,近幾年就業非常樂觀)
第六名:西南政法大學(名牌法律院校「五院四系」之一,華南和西南地區主要的法學輸送者,實力在中國政法之下,每年吸納約200-300名法律碩士,地處 B區,錄取率相當高,而且前50%的學生可以拿全額獎學金,中間的51%-75%可以領取一般學費獎學金,雖然近年西政有下滑的現象,但學術水平依然非常 強。)第七 名:吉林大學(名牌法律院校「五院四系」之一,全國法學輸送華北居多,前幾年因人才流失導致學術下降,但近年重新調整後有所提升,對法律碩士非常重視,校 園氛圍非常好,學校一般會要求學生學習第二外語,有「三助」金供學生,地處B區資助錄取,在眾多名牌法律院校中性價比相對較好的學校)。第八名:中山大學(中國名校,華南地區輸送者,中大法學水平比不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但法律碩士培養模式非常好,是目前全中國獨創的JM/MBA/MPA聯合培養,JM會學習很多管理層面上的知識,對於在華南地區,中山大學名氣非常高,地處華南地區廣州,就業非常樂觀)。
第九名:復旦大學(非傳統法律院校,中國名校,輸送情況不明但據聞在上海僅此華東政法大學,近年有超越華東政法大學的優勢,但法學實力比不上同在上海的華東政法,但牌子非常好,國內外都非常有名,對法律碩士非常重視,第二年之後開始有方向,非常有潛質的文科高校)。
第十名:並列,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非傳統法律院校,對法律碩士相對重視,結合學校自身能力和校友資源,對法律碩士有復合型的培養計劃,特比適合畢業後從事經濟貿易方向的法律工作學生)。
第十名:並列,廈門大學(非傳統法律院校,對法律碩士相對重視,在南方名氣非常好,法學教育水平相當不錯,僅此幾名傳統法律院校,學習氛圍相當好,對學生畢業情況非常重視,大部分廈大畢業生到公檢法機關、銀行、知名企業等)
第十名:並列,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名牌法律院校「五院四系」之一,全國法學輸送中南和華南地區居多,自從合並後法學教育一度下滑,但近年來有了上升的趨勢,法學實力要比中大之類要好,但對法律碩士教育方向資料非常少,所以很難把握具體實際情況,但近期獲得民商法全國重點學科,以及知識產權成為研究基地,法學有所恢復,但綜合就業、學校知名度、培養情況比不上中大和復旦,但合並後得到更多的校友,就業也相對樂觀,特比是金融和經濟方向的法律工作者)。

其他較好法律碩士教育院校(綜合):山東大學、西北政法大學、南京大學、四川大學 性價比最好的法律院校(綜合):第一名:中國政法大學-有公費
第二名:西南政法大學-有公費第三名:中國人民大學
第四名:復旦大學
第五名:華東政法大學
培養方式排名:第一名:北京大學-分方向後除了畢業證,還有另外一個資格證發放。接近10個方向選擇。
第二名:中山大學的聯合教育培養第三名:中國人民大學-有不分方向和知識產權方向選擇;
第四名:華東政法大學/復旦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第二年開始方向
法律教育院校排名:第一名:中國人民大學第二名:中國政法大學第三名:北京大學) 武漢大學法學教育相對較好,但近年法學學者不斷流失,比例過大,導致法學教育有重創現象,並且出現了不少於1次的學術抄襲(學校並沒有公布處理結果),重點是對法律碩士歧視過大,沒有投放充足的教學資源,雖然說近來有改善情況,但有一部分同學因為武大報考人少而考入該校,但證實歧視情況還存在,而且比較嚴重,另外該校的法律碩士已經在很多地方用錢就能買到,大家可以參考武大深圳研究院,所以沒有將武漢大學列入以上名單,法律碩士教育陷入3~4流的情況,(同學們的忠告)如果實力較好,不妨考慮北大、人大、法大、中大等學校,實力一般的可以考慮吉大、華政等等。 山東大學沒有列入前十名因為山大法學學者流失很嚴重,近期實力大幅下滑,但目前法學院在重新調整,相信近年會重新改善。西政與華政的情況綜合實力相當,但法學教育西政相對較好,但住宿條件和投放資源比華政差;華政非常重視法碩的教育;西政一般就業向華南地區和西南地區,而且廣東政法系統80%以上都是西政的天下;華政就業一般勉強華東地區,特別在政法系統上有大批的華政資源。西政名額多一些,處於B區,相對容易錄取。如果選一些不好,或者在沒落的院校法學院,建議大家用三年的時間自己看書,過司法考試,努力參加工作之後再讀一個在職法學研究生,遠遠比讀受歧視的學校和沒落學校、理工出身的學校要好。當然,凡是不是絕對,自己最重要。

㈩ 北京師范大學訴訟法學專業考研分享

北京師范大學訴訟法學專業考研分享?

專業介紹

北京師范大學訴訟法有兩個方向,分別為01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和證據法,02物證技術學,本文為02物證技術方向的經驗貼,兩個方向的畢業證均為訴訟法學。

熱點內容
朱曉東法院 發布:2024-09-19 09:57:08 瀏覽:789
逃犯條例駁回 發布:2024-09-19 09:11:26 瀏覽:80
公司法方面的法律法規大全 發布:2024-09-19 08:56:11 瀏覽:734
法是社會本質的要求 發布:2024-09-19 06:17:07 瀏覽:637
清末司法改革 發布:2024-09-19 06:12:16 瀏覽:245
社會與法2017迷情 發布:2024-09-19 05:44:15 瀏覽:648
勞動法職工必要的休息時間 發布:2024-09-19 05:32:04 瀏覽:31
律師合同交底法律服務 發布:2024-09-19 05:19:35 瀏覽:887
廣告發律師 發布:2024-09-19 05:05:36 瀏覽:110
法社會學譯叢 發布:2024-09-19 03:39:33 瀏覽: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