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新中國成立第一部行政訴訟法

新中國成立第一部行政訴訟法

發布時間: 2024-10-05 20:07:44

A. 請問《憲法、刑法民法訴訟法經濟法勞動法婚姻法》之間的關系。及各種法律的通俗解釋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特定社會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條件綜合作用的產物,它集中反映各種政治力量的實際對比關系,確認革命勝利成果和現實的民主政治,規定國家的根本任務和根本制度,即社會制度、國家制度的原則和國家政權的組織以及公民的基本權利義務等內容。國家內部政治力量的對比關系的變化對憲法的發展變化起著直接作用,同時國際關系也對憲法發展趨勢有所影響。
制訂刑法、民法、訴訟法、經濟法、勞動法、婚姻法等法律都不能違反憲法。

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極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經濟上的利益,根據其階級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應當負刑事責任,給予犯罪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刑法有廣義刑法與狹義刑法之分。廣義刑法是一切刑事法律規范的總稱,狹義刑法僅指刑法典。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與廣義刑法、狹義刑法相聯系的,刑法還可區分為普通刑法和與特別刑法。普通刑法指具有普遍使用效力的刑法,實際上即指刑法典。特別刑法指僅使用於特定的人、時、地、事(犯罪)的刑法。在我國,也就是指單行刑法和附屬刑法。

民法(Civil law),是規定並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間、法人間及其他非法人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國家法律體系中的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民法既包括形式上的民法(即民法典),也包括單行的民事法律和其他法律、法規中的民事法律規范。

訴訟法部門指規范訴訟活動的法律。主要包括有《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
另外,訴訟法部門還包括《仲裁法》、《監獄法》以及《律師法》等等。
訴訟法指的是規定訴訟程序的法律的總稱,是打官司時所應遵循的行為規范。訴訟法是典型的法律程序法。在中國有三大訴訟法,分別是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在法治比較發達的國家,除了以上三大訴訟法外,一般還有憲法訴訟。(中國目前還沒有憲法訴訟,因此沒有規范違憲案件審理的程序法)

經濟法是國家從整體經濟發展的角度,對具有社會公共性的經濟活動進行干預,管理和調控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經濟法的概念是經濟法學研究的首要問題,也是經濟法立法司法等活動的基礎問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經濟法現象在世界各國大量出現,經濟法概念問題也成為經濟法學界爭執最多的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勞動合同法共分8章98條,包括:總則、勞動合同的訂立、勞動合同的履行和變更、勞動合同的解除和終止、特別規定、監督檢查、法律責任和附則。勞動合同法是規范勞動關系的一部重要法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屬於社會法

1950年5月1日公布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是新中國頒布的第一部法律。全文分為8章,包括原則、結婚、夫妻間的權利和義務、父母子女間的關系、離婚、離婚後子女的撫養和教育、離婚後的財產和生活及附則,共27條。內容以調整婚姻關系為主,同時涉及家庭關系方面的各種重要問題。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原婚姻法自新法施行之日起廢止。2011年8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婚姻法最新司法解釋。

B. 我國民事訴訟法的歷史發展

為了更好地比較中外行政法的歷史發展,應該首先了解各自的發展歷史,這是前提所在,然後再分別對中國行政法與大陸法系國家的和英美法系國家行政法的歷史發展進行比較。
一、新中國建立以前行政法的產生與發展
現代意義的行政法在中國產生於民國初期。1914年5月18日公布的《行政訴訟條例》,同年7月15日公布的《行政訴訟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行政訴訟法。1914年3月21日公布的《平政院編制令》,平政院具有行政法院的性質,行政審判權不屬於普通法院,而屬於平政院。1932年11月27日,國民黨政府頒布了《行政訴訟法》,1945年4月16日又頒布了《行政法院組織法》,這兩個法律規定,行政法院與普通法院分立,專門處理行政訴訟案件。它規定行政訴訟有三個步驟,當事人必須先向行政機關提出訴願和再訴願,不服的才能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
二、新中國行政法的產生與發展
新中國行政法的發展經歷了以下四個階段:
1、行政法的初創階段(1949-1956年)。這是我國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初創階段,沒有制定系統的行政法體系,甚至對行政法的認識也是有限的。
2、行政法的倒退與破壞階段(1957-1977年)。這一時期由於反右運動擴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的爆發,行政法失去了生存的土壤,被破壞殆盡。
3、行政法的恢復階段(1978-1988年)。從十一屆三中全會,特別是82憲法開始,行政法進入了恢復階段。許多領域的行政法律規范相繼制定,初步結束了無法可依的局面。1982年頒布的《民事訴訟法(試行)》規定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審理行政案件,這一規定標志著中國行政訴訟制度誕生的。
4、行政法的發展階段(1989年-)。1989年頒布的《行政訴訟法》具有重大意義,確立了司法權對行政權的制約機制,給公民的合法權利以切實的保障,促進了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的水平。近年來,行政機關和公民的法律意識有了極大的提高,權力機關和司法機關對行政權的監督機制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中國正朝著「法治國」的目標艱難而穩步地前進著。
三、外國行政法的歷史發展
現在人們使用行政法這一概念是指現代意義上的行政法,是資產階級革命勝利的產物,是在資產階級民主與法制的理論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一、大陸法系國家行政法的歷史發展
大陸法系的行政法產生較早,體系完善、理論發達。其特點主要是各國都有兩個法院系統,即普通法院和行政法院;都存在兩種法律規則,即公法和私法。法國行政法和德國行政法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但是由於大陸法系各國的歷史不同,在行政法的產生和發展上也存在差異。
二、英美法系國家行政法的歷史發展
其特點主要是各國都沒有獨立的行政法院系統;普通法院在審理各種案件(包括行政案件)時,適用同一體系的法律規則。
1、英國行政法
在英國沒有明確的法律部門的劃分,所以早期的英國沒有明確的行政法概念。作為現代意義的行政法是17世紀下半葉開始出現的,它是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的產物。
2、美國行政法
美國行政法受英國行政法的影響產生較晚,美國行政法的產生是同政府積極干預經濟相聯系的,1887年成立的州際貿易委員會被認為是美國行政法的開始。從羅斯福「新政」開始,美國行政法迅速發展,1946年聯邦行政程序法的制定是美國行政法上劃時代的法律,該法以美國憲法中的正當法律程序為基礎,建立起准司法的行政程序。
四、歷史發展比較
外國行政法主要分為兩大法系行政法,即為大陸法系國家行政法和英美法系國家行政法。
1、中國行政法與大陸法系國家行政法
雖然中國屬於大陸法系國家,但中國行政法相對大陸法系其他國家的,特別是法國、德國的而言,起步較晚。從產生開始,中國的行政法就直接或間接的受到德國行政法的影響。
2、中國行政法與英美法系國家行政法
與英美法系國家相比,中國行政法研究則起步較早,重視程度也較高。中國現代意義的行政法產生於民國初期,而英美法系國家直到19世紀後半葉,其
學者們才開始注意行政法的功能並逐步建立了理論體系。在英國,作為一門科學,行政法研究真正受到重視是20世紀70年代以後的事情;美國行政法的發展是20世紀30年代以後。
從當代行政法的發展趨勢來看,中外行政法日趨融合。兩大法系互采之長,英美法系的行政法范圍向廣義演進,既包括程序法,又包括實體法,既包括內部行政法,又包括外部行政法。過去上訴法院把行政案件看作私法案件,由民事庭審理,現在,上訴法院專設了行政庭,審理行政案件。大陸法系行政法已經突破公法的范圍,在一些行政領域適用私法,在法德等國,行政私法已成為流行詞,公私法的界限日漸模糊。
參考文獻:
1、《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應松年,法律出版社,2004年1月2、《新編行政法學》,譚宗澤,重慶出版社,2001年。

C. 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部《行政訴訟法》於什麼時候實施

1989 年4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是新中國的第一部行政訴訟法。

D. 「民不與官斗」觀念為何存在我國現行的行政訴訟法有何新變化

在公民眼中,行政訴訟俗稱「民告官」。因自古有民不與官斗之法諺,所以一般情況下,作為普通公民很少去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
久而久之,公民對行政訴訟領域會很陌生,有時還會對我國法治建設心存疑慮。而「法院會不會暗箱操作」「司法腐敗」等觀念的存在會引發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基於此,我們首先需要簡要了解「民不與官斗」的由來?然後再了解建國後的行政訴訟(民告官)司法制度確立後的變化,以期打消公民之疑慮,並充分了解我國行政訴訟現狀,感受法治的進步,叩開行政訴訟的大門。
一、公民緣何有「民不與官斗」之觀念呢?
有關此問題,筆者認為,原因大致有二。
第一點與國家的機構設置有關。封建社會時期,國家的執法權和司法權是合並的,因此,古代的官府相當於如今的行政機關和司法系統兩個機關,換言之,官府既是執政者也是裁判者。因此,如果執政者對公民作出錯誤的行政處罰後,很難再自行更正自己的錯誤。
第二點與當時的控制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如在清代,公民若對州縣的處罰不服,可以向上一級司法機關(同樣是官府)提控告,這就是當時的民告官制度。清律規定:「軍民人等遇有冤抑之事,應先赴州縣衙門具控,如審判不公,再赴該管上司呈明,若再有屈抑,方准來京呈訴。」「凡軍民詞訟,皆須自下而上陳告,若越本管官司,轍赴上司成訟者,即時亦笞五十。」
可見,為了維護封建的統治秩序,統治者首先考慮的是百姓們應當安分守己,聽從父母官的裁決,不得隨便進京告狀,而非盡快的解決百姓們的糾紛。即使等到老百姓達到了上京告御狀的條件,基本上也資產耗盡,窮困潦倒,加之老百姓心中的官官相護心理確信,便有了民不與官斗的心理確信。
二、我國現行的行政訴訟法有何新變化?
1949年,新中國成立了。
之後我國於1989年4月4日,出台了建國後第一部系統性的行政訴訟法即《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用以規范社會主義制度中的民告官行政訴訟案件。
隨著行政訴訟案件的增多,行政訴訟審理越發復雜,為了適應新時期的需求,國家在1989年行政訴訟法的基礎上,又進行了兩次修訂,最終形成了現行適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2017修正)(以下簡稱「17年行政訴訟法」)。
那麼,我國現行的行政訴訟法相較之前有何變化呢?
第一,建國後我們便改變了之前的行政權和裁判權合並的模式,將裁判權從行政機關中分離了出來,劃歸至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根據相關的法律,統一行使裁判權,消除了行政機關即使執法者也是裁判者這一弊病。
第二,由於執法權和裁判權的分離,人民法院審理案件便不受行政機關的干擾,加之人民法院上下級之間並非隸屬關系,而是監督指導關系,便打消了公民心中政府官官相護的這一擔心。
從新的行政訴訟法受案相關法條及收費標准等涉及可以看出,國家在設立行政訴訟法之初,也希望公民能夠積極的去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甚至盡可能的降低公民的訴訟成本。
可見,行政訴訟不可同日而語!
三、行政訴訟新篇章
1.何謂行政訴訟?
17年《行政訴訟法》第二條開宗明義,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這便是行政訴訟活動的概念。
2.何謂行政訴訟案件?
首先,需要公民自身的合法權益遭受侵害。
我們需要理解17年《行政訴訟法》保護的對象僅僅為合法權益被侵犯,《行政訴訟法》第二條第一款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很明顯,《行政訴訟法》保護的是公民被侵犯的合法權益,那麼對於公民被侵犯的非法權益,《行政訴訟法》是不予保護的,但是不保護並不代表不能提起訴訟,只是在後續的審判裁決中,不會被人民法院所接納。
值得說明的是,公民一般很難分辨自己的權益是否合法,也很難認清自己的權益是否因行政機關或工作人員的行為直接造成,所以,法律在此確立的一個基本原則,是採取公民的心理確信標准,即公民認為自己的權益被其侵犯,這一標準的確立,將有助於公民及時的行使訴訟權利,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至於後續是否能夠得到法院的支持,則需在審理時,就公民的權益是否合法等實質內涵作出法律評價。
其次,哪些屬於可訴的行政行為?
我們需要明白,行政機關在執法過程中,會作出許許多多的行為,但並非所有的行為均是可訴的行政行為,也非所有的可訴的行政行為均對公民的合法權益產生影響,故此,我們需要進一步了解哪些屬於被訴的行政行為。
對此,17年《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說的很明確,即對於下列行為,公民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一)對行政拘留、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不服的;
(三)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拒絕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行政許可的其他決定不服的;
......
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最後,哪些不是可訴的行政行為?
而哪些屬於不可訴的行政行為呢?對此,人民法院亦有規定,即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訴訟:
(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二)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三)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四)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行政行為。
3.如何開啟行政訴訟?
具備了前兩個要件,即侵害要件和行為要件後,那麼作為公民的我們,便可以考慮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了,也就是說行政訴訟的開啟。
17年《行政訴訟法》對此也有相關的規范,按照訴訟法的要求,公民若准備叩開行政訴訟的大門,需要具備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符合本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在此情況下,我們便可以梳理出公民若提起行政訴訟,需要向人民法院准備如下材料:
(一)原告的身份證明資料;
(二)有訴狀,訴狀中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三)有合法權益被被告侵害的證據;
(四)有合法權益遭到侵害了事實證據;
(五)屬於法院的受案范圍。

E. 行政訴訟法的歷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1989年4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根據年11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在常委會第11次會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修正,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一、中國封建時代,人們心目中沒有民可以告官的觀念

封建時代,中國的皇帝代表統治階級依靠封建法律統治和壓迫老百姓。當時的法律,是民、刑、行政不分;實體、程序不分的。由於長期以來官貴民賤、官尊民卑的意識形態,人們心目中沒有民可以告官的觀念。不存在提起「民可以告官」的訴訟制度。

二、新中國成立後,始終未形成規范的行政訴訟制度

1989年4月4日《行政訴訟法》的制定與實施,打破了幾千年傳下來的傳統觀念,建立起了民可以告官的行政訴訟制度。因此,人們普遍地把這部法律叫做「民可以告官」的法律。它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和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

中國行政訴訟法,除《行政訴訟法》中比較集中地規定的一些行政訴訟法律規范外,還包括其他分散規定在其他許多法律、法規中的行政訴訟法律規范。

三、行政訴訟法,是建立資產階級國家以後的產物。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有的國家已制定了行政程序方面的單行法律,如美國的《聯邦行政程序法》、日本的《行政案件訴訟法》、德國的《聯邦行政訴訟法》等。有的國家還設有行政法院,受理行政案件。把程序法同實體法逐步分開來形成為兩個相對獨立的法律部門,已成為當代行政法發展的必然趨勢。

現代國家的行政法,同刑法、民法不同,大多數國家的許多行政法律文件中,都既規定了實體法規范,又同時規定了相應的程序法規范。而在刑法領域和民法領域中,實體法同程序法已基本分開,形成了刑法、刑事訴訟法和民法、民事訴訟法等相對獨立的法律部門。

F. 應松年的個人軼事

他是著名法學家,卻也愛好歷史學和文學,他說那是他的精神家園,可以從中獲得心靈的慰藉和心智的啟示;他職務多、工作緊,卻忙裡偷閑,偶爾拉上一會兒二胡,一曲《二泉映月》讓人如醉如痴;人到中年後,他創造了中國行政法眾多「第一」,從第一部行政法學教材到培養第一代行政法學研究生,從參與新中國第一部《行政訴訟法》的起草到此後眾多行政法的出台,都深深地留下了他的足跡。他與新中國行政法學和行政法制同行,成為中國行政法學著名的「領頭雁」之一。

「挫折是墊腳石」
磨難對於有志者來說是一塊墊腳石,對於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挫折能造就強者,也能吞噬弱者。
1937年,應松年出生在寧波奉化的一戶書香門第。1956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踏進華東政法學院,在大學的日子裡,他很快嶄露頭角,第二年就在學校的開學典禮上向新生介紹大學生的學習經驗。
可是,厄運很快降臨,1957年「反右」開始,巨大的政治風浪波及全國眾多高校,同許多優秀知識分子一樣,他也被卷了進去。畢業後,他被「發配」去了新疆伊犁。
這里有戈壁胡楊,逆風怒吼,但這里也有葡萄蘋果,青山綠水,還有朴實熱情的各族人民,伊犁河谷不乏溫馨。天涯何處無芳草,邊地賦予應松年生活的激情。這里成了他砥礪人生的起點。
遠離家鄉,遠離專業,不免彷徨,但他沒有放棄對知識的渴求。沒有法學書籍可研讀,歷史、文藝書籍也足以慰藉,總之是找到什麼就看什麼。也就是在這個時期,他讀了許多自己喜歡的文學和歷史書籍,還寫了一些民族文學的評論文章,發表了一組伊犁詩話和有關伊犁的史話。林則徐、左宗棠、細君公主,一個個歷史人物的故事中,金戈鐵馬,雪野情長,顯示了可歌可泣的邊地歷史畫卷,應松年教授從中也深得歷史的啟迪。
回首往事,應松年平靜地說:挫折對於人來說,未見得全是壞事,它可以磨去身上的稚氣和傲氣,促使人更加懂得生活的含義和人生的意義,更加懂得珍惜人間美好的東西,尤其是能使人練就敏銳的洞察力和清醒的辨別力。
「困難和折磨對於人來說,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錘,打掉的應是脆弱的鐵屑,鍛成的將是鋒利的鋼。」正如契訶夫這句話所言的那樣,生活的磨煉和知識面的拓展,為一個未來的行政法學家留下了深厚的儲備。
「填補」出來的行政法學家
機遇只偏愛那些有準備的頭腦。
在伊犁20年了,應松年也已經步入中年,但生活的軌跡卻面臨改變。1980年,西北政法學院和其他政法院校一樣,停辦多年,這時決定恢復重建,但因法學人才斷流,缺乏師資,吁請西北各省支持該院人事處長還專程到新疆覓才。這時,應松年已擔任伊犁州教育局的教學研究室負責人。得知應松年想離去,勸留不得,教育局採取了行政手段,扣住人事檔案不放。面對領導的信任和挽留,應松年心裡湧起一股熱流,但他很清醒,也很堅決。20年的生活經歷,已使他深刻認識到,民主與法制對於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懷著對伊犁這片土地和人民的深深依戀和感激,打點行裝,應松年義無反顧地來到了西北政法學院,重返他熱愛的法學領域。
機遇選擇了應松年,應松年也抓住了機遇。
由於對歷史和哲學的偏愛,應松年對法理學和法制史似乎更感興趣。可是當時西北政法學院的行政法沒有教師,應松年又滿腔激情地填補了這塊空白。沒想到這一「填補」,竟補出一位行政法學家,也使他與其他的行政法學家一起,共同補出了行政法學的一片輝煌。
沒有教材,缺乏資料,難以入手,做事有股倔勁的應松年一頭扎進了圖書館,詳細研讀了所有民國的和前蘇聯的行政法學著作。接著,他又從西北到西南,又到中南,收集資料,還結識了當時也剛剛踏入行政法學門檻的同行。
這時,司法部法學教材編輯部的王珉燦先生在廈門主持召開了行政法學教材編寫研討會。應松年得知消息,覺得是個難得的學習機會,便毛遂自薦,要求參加會議。望著這個風塵僕僕、滿臉執著的後輩,王珉燦老先生心頭一熱,心裡珍視著來人的這份熱情。沒想到在研討會上,應松年侃侃而談,掌握資料翔實,對行政法學有著獨到精闢的見解,眾人對他開始刮目相看,王老先生當時就決定把他借調到北京,專門從事新中國第一部行政法學統編教材《行政法概要》的寫作和編輯。
王老先生的這一決定成為應松年人生歷程上的重要契機,揭開了他的行政法學之路的開端。歲月如流,王老先生已經逝去,應松年始終銘記著老先生的知遇之恩。應松年說,有時深夜伏案,稍有懈怠,想起王老先生,就又筆不輟手,耕耘在行政法教學研究的陣地上,並以王老先生為榜樣,視獎掖青年學者為己任。
20多年來,我國行政法制發展迅速,從《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處罰法》到《立法法》,一直到剛剛頒布的《行政許可法》,中國行政領域里的民主與法制建設被推進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無論是參與起草,還是參加討論,或是提供咨詢,這些法律都傾注著應松年的一份心血,寄託著他的法治理想,承載著他的人生追求。應松年在治學、立法研究的道路上,留下了一個個深深的腳印。
擁有眾多「第一」
在科學的道路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艱險勇於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
在行政法學領域里,應松年風雨兼程,一路走來。中國行政法治發展歷程中,應松年有幸參與了教學、理論研究、法制建設的開創性工作,成為眾多「第一」的擁有者。
1981年,應松年參與編寫了新中國第一部行政法學教材《行政法概要》。他回憶此事時說:「我們也是在『邊學邊編』,當時的北京圖書館也就是現在的國家圖書館,是我那時去得最多的地方。」邊學邊編,包含了我國行政法學開創研究的幾多辛酸。
1984年,他主編了建國後最早的行政管理學教材之一《行政管理學》,這一著作包含著應松年對於中國行政法治之路最初的思考、體悟,第一次揭示了行政法學與行政管理學的內在聯系。這本書後來發行達數十萬冊,獲得全國行政管理學論著一等獎。
1985年,中國法學會行政法研究會成立,十多年來,應松年一直擔任該學會的副總幹事兼秘書長,後來又擔任學會會長。學會在組織國內外學術交流、推動行政法學研究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1986年,著名法學家陶希晉發起了組織行政立法研究組。近20年來,應松年作為研究組主要負責人之一,組織在京的一些學者和在實際工作部門的同志一起,從事了多部行政立法的研究和試擬稿的起草工作。
為促進行政法學的繁榮,應松年一直希望行政法學界有一個可以探討爭鳴的園地。在沒有經費,沒有專職編輯的條件下,群策群力,白手起家,終於創辦起了一份理論刊物。開始用油印,1993年取得一些資助後正式出版,成為我國法學領域里惟一的單科理論期刊,這份雜志就是現在的《行政法學研究》。
掛在嘴邊的法言法語有時被遺忘了
在談到中國行政法體系時,應松年說,法律的制定,某個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也許正是這些「微不足道」的人的共同努力,我們的法治之路才得以不斷向前延伸。
對於他參與已經制定的《行政訴訟法》、《行政處罰法》、《行政許可法》,應松年如數家珍,欣慰之情油然而生。目前他又把期盼投向了《行政程序法》。他說,近幾年來,行政程序問題開始引起人們的注意,尤其是個別政府部門在審批過程中的不透明、效率低下和「尋租」行為。除《行政處罰法》和《行政許可法》作了較完善的程序規定外,其他有關行政程序的規定比較簡略,且不統一。因此,從長遠來看,仍然需要制定一部全面的行政程序法。它將更加體現規范行政權力、保障公民權利的宗旨。應松年指出:「我國過去重實體、輕程序,現在必須重視程序的作用。只有程序公正了,才能更好地促進實體的公正。」「進一步說,程序不光是一個工具,程序本身也具有獨立價值」。
但是,應松年同時指出,立法中的缺陷也不容忽視。他說,目前正在實施的《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是關繫到中國基層民主法制建設的一部重要法律,但卻遺漏了權利救濟問題。該法在實踐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兩委」關系和司法救濟問題。當時立法討論時,關於「兩委」關系還有些爭論,但後來還是寫下了相互矛盾的法條。對於司法救濟,大家卻集體「失語」了。該法規定:「村民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由村民直接選舉產生。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換村民委員會成員。」但當一個又一個民選村主任被非法撤換、停職或者無法上崗時,村民們卻沒有什麼救濟渠道。告到法院,法院卻以《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未規定,政治權利不屬於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為由,拒絕受理。
「有權利必有救濟,無救濟則無權利,這是法學專家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可這句話卻在立法的關鍵時刻被遺漏了,無論從中國的民主法治角度來說還是從法學專家角度來說,都教訓深刻!」應松年遺憾地說,對此,他自己也沒有盡到一個行政法學者的責任。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人們將自我實現視為最大滿足,對我來說,最大滿足是學生們的成長!
1986年,應松年進入中國政法大學執教。之後,中國政法大學招收了中國最早一批行政法學碩士研究生,應松年先後擔任導師組副組長、組長,後又擔任博士生導師,承擔了培養中國第一代行政法研究生的任務。其間,他還擔任師資培訓和法制幹部培訓的組織教學工作,培養了一批年輕的行政法學教師和實務工作者。
1997年,時值應松年教授從教35周年暨60華誕慶祝會召開之際,他的一位學生回憶說:「不管如何辛苦勞頓,應老師總是精神抖擻地登上講台。他善於用淺顯的語言和生動的故事來解釋深刻的法學思想,受到聽講者的普遍歡迎。」
他的另一位學生也飽含深情地說: 「每次上課,他總是騎著自行車很早趕到等著我們,常令我們感動和慚愧。他採用『討論式教學』啟發和激勵我們各抒己見,使我們在討論中深入,在交流中受益。」
學生們從應松年那裡不僅收獲了知識,更傳承了民主法治信念。一位當法官的學生說:「在跟應老師讀書的日子裡,不論探討學問,還是處理事情,他總是很民主,先讓你說說看法,最後找到一個最為理想的解決辦法,我們很平等。親其師,信其道,我們不僅從他那裡學到了知識,而且學會了做人的道理」。
談到自己的學生,應松年頗為自得:「碩士上百名了,博士有幾十個。許多人都羨慕我這一點,在學生身上,我也學到許多東西。人們將自我實現視為最大滿足,對我來說,最大滿足是學生們的成長!在他們身上,我感到了人生的延伸,理想的延伸。」
認真履行代表的職責
永遠立於大眾的立場。
應松年喜歡讀小說。他說:「文學即人學,法學也是如此。」關注人,關注人性,這應該是文學和法學的共同之處。文學對於正義的崇尚,對於邪惡的鞭撻,也是和法律精神相通的。文學的感性,法學的理性,殊途同歸。只有在深刻參悟人性的前提下,制定出來的法律規范才是切合人民意志的。
「人民的利益就是最高的法律」,這是應松年教授一以貫之、始終不渝的學術宗旨和做人准則。他的一位學生告訴記者說:「他經常教育我們,行政機關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處於不平等的地位,相對人的權益很容易受到侵犯,在這種情況下,一名法律工作者一定要把正義和公平作為自己的行為准則,盡己所能為老百姓做點實實在在的事情。」
應松年在他的一篇文章里也寫道:「保障人權,體現人性,尊重人的人格尊嚴,這是現代法治理念的核心。在立法、執法領域,堅持人文關懷,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內涵。」「制定法律、實施法治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保護公民的自由和權利」。
應松年告訴記者,盡管中國行政法制發展很快,但目前基層違法行政、濫用權力的現象仍然很嚴重。作為人大代表,他每年接到的申訴信都有300封左右。他總是很認真地轉給相關部門。他說:「相當一部分群眾反映的都是有問題的。」
應松年介紹說,有一次,有一位職工拄著拐杖來找他,主要問題是工傷評定等級過低。應松年教授耐心地聽他訴說後,經過一次次電話聯系,多方奔走,終於解決了這位職工的問題。還有一次,有兩位基層法官找他,訴說他們受到的不公正處理。為此事,應松年多次反映,最後取得了高檢院的支持,終於使兩位法官的問題得到公正的處理。言及此,應松年對高檢院重視人大代表反映的問題並認真處理的行為,深為感動。
作為一位行政法學者,應松年在法學研究、法學教育中作出了業績,同時,在行政法制建設中,在履行人民代表的職責中,應松年作為一個學者,起到了特殊的作用。與行政法同行,是應松年人生軌跡的寫照,我們相信,他將繼續精神抖擻地與行政法一起前行。

G. 我國是在什麼時期開始建立行政訴訟制度的

行政訴訟制度自1914年在有著長期專制統治傳統的中華古國嘗試建立已有80多年的歷史。
在這樣一個漫長的時間段中,行政訴訟制度的命運隨著中國經濟、社會、政治以及文化的急劇變遷而變化。在新中國成立以前,由於缺乏法治成長的政治基礎、經濟基礎、文化基礎及和平環境,行政訴訟制度只能作為一個紙面上的法存在,並未發揮多少實在的功能,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微乎其微2.新中國成立後,由於長期受計劃經濟體制和依政策治國觀念的束縛,行政訴訟制度沒有得到重視。改革開放後,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開展,市民社會在國家之外逐漸得以發育,個人獲得越來越多的自主空間,要求國家保護其利益的願望愈益強烈,權利意識大為增強。而在政治體制的改革中,強調黨政分工和國家機關之間的合理分工,為司法機關監督行政機關掃清了體制障礙。行政訴訟制度的基礎從多方面得以奠定。
1989年4月,在此前所頒布的大量涉及行政訴訟的單行法律、法規以及行政審判實踐的基礎上,第七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通過了《行政訴訟法》,並於1989年10月1日起開始施行。行政訴訟法的制定和實施標志著中國社會主義行政訴訟制度最終得以確立並走向成熟,是社會主義中國民主法治建設中的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誠如有學者指出的,在中華民族近兩千年的成文法歷史中,在中國法律現代化的進程中,該法的頒行意味著「一場靜悄悄的革命」的開始。

H. 馬懷德的重要活動

三度參加中紀委特邀座談會
雖然曾在2007年和2009年兩度參加過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組織的專家學者座談會,也曾走進中南海為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主講法制講座,但是,2012年11月30日中紀委的這場座談會仍讓馬懷德覺得不同於以往。
馬懷德教授還記得,此前1周,中紀委給他發來了會議通知,還特別註明要穿便裝,這讓他覺得有些不一般。更讓馬懷德意外的是,會一開始,王岐山書記便開門見山地說「今天座談會我們改改會風,不念稿子,少說客套話」,並笑言「網上的意見夠刺激的,我們都能聽進去」。
有了這個開場白,馬懷德在發言時便拋下了自己預先准備好的稿子,提出源頭反腐需要制定《重大決策程序條例》、《政務公開法》與《行政組織法》這三部重要法律。「在我發言的過程中,王岐山頻頻點頭,沒有說什麼。最後到他講話的時候,他講到制度創新的重要性時,提到了我發言的部分內容,肯定了制度反腐的重要性。後來,王岐山還說,方便時還要邀請我去他的辦公室聊聊。」馬懷德說。
親歷國家多部法律的制定
在法學界,馬懷德教授以他在行政法學界的豐富經歷和權威地位著稱。他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屆訴訟法專業行政訴訟方向的博士畢業生,曾直接參與了《國家賠償法》、《行政處罰法》、《立法法》、《行政許可法》(草稿)、《行政訴訟法》等多部法律的研究和起草工作。
從在北京大學法律系讀本科時起,馬懷德就對行政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師從中國行政法學界泰斗應松年先生攻讀行政法學碩士後,他對中國的行政許可制度進行了深入研究。
「知道什麼是行政許可嗎?就是通常所說的行政審批。在中國,『許可』過多過濫的現象一度讓百姓感到難以適應。比如說,我給我女兒上戶口就跑了十幾次,蓋了若干個章。」馬懷德說。
早在1994年,馬懷德就曾經寫過一篇名為《建議制定行政許可法》的論文,《中國法學》全文轉載,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也有了反應,馬懷德隨後成為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啟動的行政許可法的立法小組中的一員。
作為行政法學的長期研究者,馬懷德還把目光投向了國外,多次赴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墨爾本大學、拉卓比大學及美國波士頓大學、耶魯大學進修並做高級訪問學者,還曾參加了眾多的國際性學術會議。
馬懷德教授記得,1995年3月,他到美國波士頓大學法學院做訪問學者時,5個月里,閱讀了大量的美國行政法原著,還編寫了《案例訴訟法教程》。馬懷德說,「後來,2001年2月,我又到耶魯大學研究行政訴訟問題,並在2002年主持召開了中美行政訴訟法研討會,聽取了很多專家意見,對後來起草行政訴訟法修改專家建議稿很有幫助,收獲頗豐。」
到2003年8月,《行政許可法》終於通過。「現在看來,由於這部法律關繫到行政權力的利益格局,起草、通過乃至實施都不易。我對這部法律感情最深,也希望它能更大地發揮作用。」馬懷德說。
馬懷德的電腦桌面上,是心愛的女兒5歲時的照片。對於47歲的馬懷德來說,工作或許是他最大的樂趣所在。繁重的工作,佔用了馬懷德大量的時間。妻子說:「我嫁給了一個工作狂。」中國政法大學的大學生評價說:「馬老師就是一個飛轉的陀螺,永不停歇。」

I. 簡述新中國成立以來治國中國的歷史進程

從無到有、從有到全
法律體系的建立與完善
「最明顯的成就,就是立法成績。」談起新中國65年的法治進程,中國政法大學原校長江平說。
新中國的法治歷程,首先是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1949年9月,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頒布。5年後,新中國的第一部憲法「五四憲法」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被審議通過。
經過20多年的探索和挫折,中國的法治再次啟程。1978年中央工作會議上,鄧小平有一句著名的論斷:「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這一「依法治國」戰略的理論起點,直接催生了大規模的「立法潮」。僅1979年7月,就有《刑法》、《刑事訴訟法》等7部重要法律頒布。之後,1982年新憲法的通過,則為新時期的中國法治打下了堅實基礎。
此後,《民法通則》、《行政訴訟法》、《合同法》、《物權法》、《公司法》、《破產法》等一批基礎法律的通過,更是在民事、行政、商事等方面共同構築起了中國法治的框架,使改革開放逐漸「有法可依」。2011年,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
截至今年3月,我國共有現行有效法律242部,同時有68部法律的制定或修改列入了本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立法規劃中。經歷了此前「打地基」、「架樑柱」式的基礎框架立法過程之後,現在的立法與修訂,更加註重食品安全、教育、環保等社會高度關注的立法薄弱環節。

熱點內容
香港律師條例 發布:2024-12-22 00:11:04 瀏覽:186
司法警校升本 發布:2024-12-22 00:09:19 瀏覽:611
法官英語好 發布:2024-12-22 00:08:39 瀏覽:748
社招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2-22 00:05:12 瀏覽:263
民法典編寫人 發布:2024-12-21 23:51:01 瀏覽:906
民法英文怎麼說 發布:2024-12-21 23:42:41 瀏覽:150
民法雙多數決 發布:2024-12-21 22:44:18 瀏覽:990
社會與法情逝 發布:2024-12-21 22:44:04 瀏覽:42
疫情期間法律援助 發布:2024-12-21 22:43:15 瀏覽:874
勞動法失效的後 發布:2024-12-21 22:31:22 瀏覽: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