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一部電信業綜合行政法規
①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是法律嗎
當然不是法律。法律是要人大通過的
② 信息政策法規
信息政策法規是社會信息活動保障協調機制的具體表現,是由不同調節范圍的不同主體制定和實施的、作用於不同調節對象的政策、法律、規章、標准共同構成的完整體系。目前,在我國的信息政策法規體系建設中,存在大量的空白、缺失及束縛發展的種種因素,因此在信息人文管理中,需要加強信息政策法規建設。
信息政策法規主要包括信息政策、信息法律、信息規章和信息標准四大類型,每一類型本身又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四種類型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但它們既相輔相成,又不能相互替代。這四種類型共同構成了對社會信息活動進行規范、管理的信息政策法規體系。信息政策法規以信息政策為龍頭,以信息法律為主幹,以信息規章和信息標准為基本,集中組織和協調國家、社會、群體、個體的力量,為形成一個高度效用、配置科學、運作合理的社會信息資源宏觀開發系統提供了堅實的政策法規保證。
9.3.1信息政策
信息政策是指國家或政府部門為指導和影響信息活動所制定並付諸實施的行動准則和措施,是信息政策法規體系的重要組成,在整個體系構建和運作中具有帶頭和引導作用。9.3.1.1 信息政策的含義
信息政策是一個由對信息生命周期的監視和管理的指導原則、法令、指南、規則、條例、手續而構成的相關政策群體,是國家用於調控信息產業發展和信息活動的行為規范和准則。信息政策涉及信息產品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等各個環節,以及信息的發展規劃、組織與管理等綜合性的問題。
信息政策是國家和社會組織為實現信息管理目標而規定的信息活動行為准則,是進行信息規劃和管理決策的指導方針。信息政策通常是經過行政途徑下達的,對特定范圍的人或機構具有約束和調節能力。
9.3.1.2信息政策分類
由於不同國家管理體制的差異和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的不同,信息政策體系較為繁雜。根據不同的分類標准,可以將信息政策劃分為很多不同的類型。
按照層次高低來劃分,信息政策可分為三個層次:基礎性政策、橫向政策和縱向政策。基礎性政策適用於整個社會,對信息單位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並為其活動提供一個社會、經濟和政治背景,如稅收政策、經濟政策、教育政策等。橫向政策是對所有信息管理相關的組織機構都適用和有影響的政策,如「863計劃」、「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綱要」等。縱向政策適用於某一類型信息管理組織機構的政策,如有關信息企業或公益機構發展方面的政策等。
按照制定者及實施范圍來劃分,信息政策可分為國際信息政策、地區信息政策、國家信息政策、系統信息政策和機構信息政策等類型。國家信息政策、系統信息政策和機構信息政策具有行政支持力,也就是具有實際效用,以宣言、協定、公約等形式存在的國際信息政策、地區信息政策則只具有協議性和道義性。
按照形式不同來劃分,信息政策可以分為系統的信息政策和零散的信息政策。對於國家信息政策,由於世界各國信息管理模式的差異,國家信息政策就可分為兩種形式:一是比較完整、系統的國家信息政策,通常以政策白皮書和政策藍皮書的形式發布,如中國1990年發布的《信息技術發展政策》和1991年發布的《國家科學技術情報發展政策》就採用了這種形式。二是各級政府及其職能部門以文件的形式發布的零星、分散的國家信息政策,如美國幾乎從來就沒有公開宣布的綜合性國家信息政策。對於機構信息政策和系統信息政策來說,其存在形式更加多樣,不僅有正式信息政策,也有非正式信息政策;不僅有長期信息政策,也有臨時信息政策;不僅有書面信息政策,也有口頭信息政策。
按照內容不同來劃分,信息政策可以分為信息資源政策、信息管理政策、信息傳播政策。信息資源政策包括信息資源建設政策、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政策、信息化投入政策、信息人才保障政策、信息資源共享政策等;信息管理政策包括行業信息政策、信息產業政策、信息技術政策、信息組織管理政策、信息市場管理政策、信息標准化發展政策、信息交流與合作政策等;信息傳播政策包括信息內容安全政策、信息系統和信息網路安全政策、保障個人隱私和商業秘密政策、跨國數據流控制政策等。
9.3.1.3信息政策的主要特徵
信息政策以利益選擇和利益整合為基礎,以利益分配為關鍵,是指導和規范社會信息活動的有效手段。信息政策具有以下顯著特徵:
第一,系統性。信息政策要從社會系統全局的角度出發,有助於合理地配置信息資源並發揮其現實效益,使信息社會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第二,指導性。信息政策通過各種不同調控范圍的具體政策的共同作用,把國家和特定社會組織管理者的意志與設想加以轉化,形成一定的管理准則以指導信息管理實踐。
第三,動態性。信息政策要緊密結合社會發展環境的變化,緊密結合社會信息管理的規劃,緊密結合社會信息需求的發展,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體現出動態性。
第四,靈活性。信息政策經常會隨著決策者的更替、意志的變化、管理目標的變遷而發生變化,因此需要增強其靈活性,又要保證信息政策發展性和穩定性的有機統一。
9.3.2信息法律
信息法律,簡稱信息法,在整個信息政策法規體系構建和運作中其有明確的約束作用和規范作用。
9.3.2.1國外信息法律狀況
信息法起源於18世紀的歐洲,最早當推1776年瑞典的《出版自由法》。1883年產生《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1891年產生《商標國際注冊的馬德里協定》等。
現代的信息法開始於20世紀,主要是由美洲與歐洲的發達國家制定的。美國國會先後頒布的有關政府信息系統建設、信息開發利用、信息交流與傳播等方面的法律達92種,加拿大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頒布了《國家圖書館法》、《查詢信息法》、《個人隱私法》等,英國1965年以來頒布了《公共圖書館與博物館法》、《英國遠程通訊法》、《數據保護法》等,法國1964年的《文學藝術產權法》和1985年的《版權與鄰接權法》等,瑞典1973年的《數據資料管理法》(後經兩次修改)等。
發展中國家和亞洲的發達國家也有類似的信息法,如日本1985年的《半導體晶元保護法》和《計算機程序保護法》、1986年的《日本技術文獻法》等,韓國 1987年的《計算機程序保護法》,新加坡1987年的《版權法》,印度1984年的《新版權法》,巴西1984年的《國家信息政策及其他措施法》等。
各國的信息法一般是針對信息活動的某個環節和特定問題,較多地偏重於信息自由流動、公益信息共享、信息安全捍衛、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內容。
9.3.2.2我國信息立法現狀
1981年我國成立計算機安全監察機構,1988年9月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1989年公安部發布了《計算機病毒控制規定(草案)》,開始全國推行「計算機病毒研究和銷售許可證」制度。
1991年5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這是我國頒布的第一部有關計算機的法律。與之配套的有機械電子工業部 1992年4月發布的《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辦法》;國家新聞出版署1996年3月發布的《電子出版物管理暫行規定》。
關於信息網路方面的法規,1996年2月1日國務院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1997年國務院對這一規定進行了修改。提出了對國際聯網實行統籌規則、統一標准、分級管理、促進發展的基本原則。1997年6月3日,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成立,國務院同期發布《中國互聯網路域名注冊暫行管理辦法》。相關的法規還包括國務院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實施辦法》,公安部頒布的《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原郵電部出台的《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出入口信道管理辦法》等,旨在嚴把信息出入關口,加強對互聯網使用的監督和管理。
在信息安全方面,1994年2月18日,國務院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為保護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促進計算機的應用和發展,為保障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法律保障。1998年8月,公安部、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發布了《金融機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工作暫行規定》,要求預防、打擊利用或者針對金融機構計算機信息系統進行的違法犯罪活動,預防、處理各種安全事故,提高金融機構計算機信息系統的整體安全水平,保障國家集體和個人財產的安全。
2000年以來,全國人大通過了《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相繼通過的法規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及《鼓勵軟體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的若干政策》。
9.3.2.3信息法律的含義
關於信息法律的含義,很多學者進行了闡述。如,信息法是在調整信息活動中產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其調整對象為在信息活動中產生的各種社會關系。信息法是一種與信息有關的權利與義務的法律,應以一種適當的方式來反映這些利益沖突並予以權衡、協調,其目的是促進信息交流。信息法是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或認可的調整信息活動中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信息法律是指對信息活動中的重要問題進行調控的法律措施,這些措施涉及信息系統,處理信息的組織和對信息負有責任的個人。
綜合以上觀點,信息法律是由國家立法機關批准制定,並由國家執法機關的強制力保證實施,以在信息活動中產生的社會關系即信息法律關系為調整對象的法律規范。
信息法律關系是社會信息關系的組成部分,包括主體、內容和客體三個要素。信息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指參與信息法律關系的當事人,即依法享受權利和承擔義務的個人或組織(法人或自然人,在特定條件下也可以指國家);信息法律關系的內容包括主體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即相應的法律法規所規定的權利和義務;信息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信息法律關系中主體的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包括各種類型的信息資源、信息設備和設施、信息服務和其他對象。
信息法律關系一般包括信息表達的權利和義務、信息獲取的權利和義務、信息保存的權利和義務、信息傳播的權利和義務、信息資源分配的權利和義務、信息搜集和處理的權利和義務、信息資源與信息技術利用的權利和義務以及由派生信息法律關系(如相關行業競爭、社會就業、計算機犯罪、國家主權和安全的保護、民族文化的保護等問題)產生的不同主體之間的權利和義務。
9.3.2.4信息法律的分類
根據分類標準的不同,信息法律可以分為很多類型。
按照內容的不同來劃分,信息法律可以分為信息產權、信息安全、信息服務、信息產品、信息市場、信息產業、信息技術、信息規劃、信息稅收、信息融資、信息交流、信息網路等方面的法律規范,包括政府和非政府公共部門相關法律(含電子政務)、產業部門相關法律(含電子商務)、科研教育部門相關法律、信息服務部門相關法律和公民相關法律等。
按照層次不同來劃分,信息法律可以分為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其法律地位和效力最高,其中某些條款有與信息活動權利有關的內容。其次是法律,除信息法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規范主要的信息法律關系之外,在經濟法、刑法、行政法和科技法等法律中也對信息活動進行了調節。國際法則是關於跨國信息流動的雙邊的或多邊法律。再其次是行政法規,比行政法規低的是地方性法規。
9.3.3信息規章
9.3.3.1信息規章的含義
規章是對人們共同的管理、經營和服務等社會活動應當執行的職責、准則、程序、方法等方面做出的經過組織專門認定的文字規定,具有相應的法定性和一定的強制性。規章的具體名稱有很多,如辦法、措施、方案、綱要、公告、規程、規定、規則、紀要、決定、決議、命令、實施辦法、實施細則、守則、條例、通報、通告、通知、問題、細則、要求、意見、章程、指令、指示等。
信息規章是一定的社會組織根據法律的或行政的授權,在其職權范圍內制定,針對信息交流及其管理中有關個人或群體行為和活動,進行有效的調節、整合、約束和規范的規程、制度和條款,是具體信息管理活動的基本要求和處理方法。
9.3.3.2信息規章的分類
按照適用范圍來劃分,信息規章可以分為行業信息規章、行政信息規章和企業信息規章。例如,國務院有關部委制定的信息規章授權源自憲法和法律,適用於其主管的行業領域;行業協會制定的信息規章一般只適用於其所自律自治的行業;縣級到省級制定的信息規章授權源自地方組織法,只適用於其所管轄的行政區域;企業信息規章適用於企業內部信息管理。
按照層次高低來劃分,信息規章可以劃分為國家信息規章、系統信息規章和機構信息規章。機構信息規章更加明確具體且具有相應的管理效力。國家或系統管理層次信息規章的管理效力則與政策的管理效力相似,但又比政策具體一些。
按照內容的不同來劃分,信息規章可以劃分為實施性信息規章和自主性信息規章。實施性信息規章主要指以實施某些法律、法規為目標而制定的信息規章,一般需經具體的法律、法規的明確授權制定,在內容上是進一步解析上述規范性文件的基本精神原則和規定其實施的具體細則。自主性信息規章主要指依據制定主體固有的行政或業務職責許可權而制定的信息規章,一般不需要單個的法律或法規再行授權。
9.3.3.3信息規章的特徵
信息規章是特定的社會組織對不同層面的信息活動施以作用的手段,在管理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在:
第一,管理層級的從屬性。信息規章不能與憲法或國家的其他法律相抵觸,只能就特定信息活動使法律所創設的權利義務具體化。信息規章的許可權來源於特定社會組織的管理權,對相關組織和個人才產生相應約束力,而且要受到一定的審查和監督。
第二,調節對象的局部化。信息規章往往針對信息管理活動中某些特殊的、局部的、具體的問題,如信息產業部《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備案管理辦法》對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網上備案管理、代為備案、接入服務提供者相關義務和年度審核等問題進行了規范。
第三,實施效用的統一性。要解決不同信息規章之間的不一致的問題,信息規章的實施效用要與信息政策、信息法律和信息標准等相互配合,充分體現公定力、確定力、拘束力和執行力的有機結合。
9.3.4信息標准
信息標準是信息管理和信息技術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在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制定的各種標准中,有半數左右與信息管理和技術有關,涉及信息採集、表示、處理、安全、傳輸、交換、表述、管理、組織、存儲和檢索的系統和工具的規定、設計和研製等方面。
9.3.4.1信息標準的含義
標准就是對重復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統一規定。標准以科學、技術和實踐檢驗的綜合成果為基礎,經有關方面協商一致,由主管機構批准,以特定的形式發布,並作為共同遵守的准則和依據。所謂標准化,就是在經濟、技術、科學及管理等社會實踐中,對重復事物和概念通過制訂、發布和實施標准達到統一,以獲得最佳秩序和社會效益。
信息標準是為了建立信息管理的最佳秩序並取得最優效益,由公認的權威機構批準的有關信息管理的概念、過程、產品和方法等重復性事物的以特定程序和形式存在的統一規定。信息標准存在於各個管理層次。通常,國際標准具有最高管理效力,管理層次較低的信息標准受管理層次較高的信息標準的約束。
信息標准化得到各國的高度重視。在中國,全國信息技術標准化技術委員會是在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和信息產業部的共同領導下,負責全國信息技術領域以及與ISO/IEC JTC1(國際標准化組織/國際電工委員會的第一聯合技術分委員會)相對應的標准化工作的專門機構,下設了24個分技術委員會和特別工作組。另外,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還有全國信息和文獻標准化技術委員會,下設書面語言轉寫、術語、自動化、分類法和主題法、著錄格式、出版格式、統計、文獻保護等分委員會。
9.3.4.2信息標準的分類
按照制定主體的層次性劃分,信息標准可以分為國際信息標准、區域信息標准、國家信息標准、行業信息標准、地方信息標准和企業信息標准。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分級方法。國際標准就是由如國際標准化組織等專門國際性標准化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特定的政府性或非政府性國際組織制定和推行的有關信息管理和服務的標准。我國積極鼓勵採用國際標准和國外先進標准,積極參與制定國際標准。區域標準是由如歐洲標准化委員會等世界某一區域性的標准化團體制定和推行的有關信息管理和服務的標准。國家標準是對需要在全國范圍內統一的技術要求,由國家標准化管理部門(如中國國家技術監督局)編制計劃、組織草擬、統一審批和編號發布的有關信息管理和服務的標准。行業標准就是對需要在全國行業范圍內統一而沒有國家標準的技術要求,由國家行業管理部門(如國務院各部委)編制計劃、組織草擬、統一審批和編號發布,並且報國家標准化管理部門備案的有關信息管理和服務的標准。地方標準是對需要在特定行政區域內統一而沒有國家標准和行業標準的技術要求,由特定行政區域標准化管理部門(如各省、市、自治區標准化管理機構)編制計劃、組織草擬、統一審批和編號發布,報國家標准化管理和行政管理部門備案的有關信息管理和服務的標准。企業標準是對企業產品和服務中沒有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和地方標準的技術要求,由特定企業編制和實施,按照地方政府規定備案的有關信息管理和服務的標准。
按照管理效力的差異性劃分,信息標准可以分為強制性信息標准和推薦性信息標准。強制性信息標準是在信息管理和服務領域中,涉及國計民生的重要建設領域、國家需要控制的技術和方法、與技術銜接和標准之間的互操作性有關的通用術語、技術和方法等方面,需要強制執行的信息標准。推薦性信息標準是強制性標准之外的其他信息標准。
按照管理內容不同劃分,信息標准分類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按照信息管理的主要方面,可分為通用信息標准(如基本術語、信息編碼、信息交換、行業管理等)、專門信息標准(技術支持、系統互聯、信息組織、載體管理、建築設備等)和分類信息標准(如數據通信、信息系統、網路管理、文獻管理、新聞出版等)。
第二,按照信息管理的具體對象,可以區分為信息基礎結構標准、信息管理方法類標准、信息環境類標准、信息產品與服務標准、信息物質載體類標准、信息非物質載體類標准等。
第三,按照信息管理的活動性質,可以區分為技術標准(對標准化領域中需要協調統一的技術事項而制定的標准)、管理標准(標准化領域中需要協調統一的管理事項所制定的標准)、工作標准(對標准化領域中需要協調統一的工作事項所制定的標准)等。
9.3.4.3信息標準的特徵
標准化是貫穿人們工作和生活當中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的活動。信息標準是信息管理和服務的一種重要工具,是信息管理和服務的核心,其特徵主要表現在:
第一,標准體系的綜合性。信息標准化的作用必須通過科學和完善的信息標准體系才能有效發揮。信息標准體系要建立在「簡化、協調、統一、選優」的基本原則之上,以信息產品和服務標准為核心,有充分保證信息管理和服務所必需的技術、管理和工作的配套標准和相應的實施保障體系。
第二,標准化功能的整合性。信息標准化可在提高系統互操作性、技術可移植性、數據可交換性、應用多層次性等方面,為信息活動提供有效的整合性標准資源服務。
第三,管理效用的發展性。信息標准化要根據信息活動中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產科研的實踐進行補充和完善,要適應與信息活動相關的社會環境不斷變化的要求,要通過信息活動的實踐來驗證其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③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第六十六條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第66條規定,電信用戶依法行使電信的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具體信息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的基本信息】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
法律效力位階:行政法規
制定機關:國務院
修訂版公布日期:2016-02-06
現行版本:2016年2月6日第二次修訂
目的:為了規范電信市場秩序
屬性: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第66條的規定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第66條規定,電信用戶依法行使電信的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
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電信內容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對電信內容進行檢查。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第66條的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電信市場秩序,維護電信用戶和電信業務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保障電信網路和信息的安全,促進電信業的健康發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電信活動或者與電信有關的活動,必須遵守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電信,是指利用有線、無線的電磁系統或者光電系統,傳送、發射或者接收語音、文字、數據、圖像以及其他任何形式信息的活動。
第三條 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對全國電信業實施監督管理。
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在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的領導下,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電信業實施監督管理。
第四條 電信監督管理遵循政企分開、破除壟斷、鼓勵競爭、促進發展和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
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依法經營,遵守商業道德,接受依法實施的監督檢查。
第五條 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為電信用戶提供迅速、准確、安全、方便和價格合理的電信服務。
第六條 電信網路和信息的安全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電信網路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活動。
④ 電信業的《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
《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已經2001年11月8日第8次部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部長吳基傳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范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的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申請、審批和管理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以下簡稱「經營許可證」),適用本辦法。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採用招標等方式頒發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的具體辦法,由信息產業部另行制定。
第三條信息產業部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以下統稱「電信主管部門」)是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的審批管理機構。
電信主管部門在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審批管理中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
第四條電信業務經營者在電信業務經營活動中,應當遵守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的規定,接受電信主管部門的監督管理。
電信業務經營者按照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的規定經營電信業務受國家法律保護。
第二章經營許可證的申請
第五條申請經營基礎電信業務的,應當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第十條的規定和下列條件:
(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經營的,其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2億元人民幣;在全國或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經營的,其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20億元人民幣;
(二)最近三年內未發生過重大違法行為。
第六條申請經營增值電信業務的,應當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第十三條的規定和下列條件:
(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經營的,其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100萬元人民幣;在全國或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經營的,其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1000萬元人民幣;
(二)有可行性研究報告和相關技術方案;
(三)有必要的場地和設施;
(四)最近三年內未發生過重大違法行為。
第七條申請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的,應當向信息產業部提交下列申請材料:
(一)公司法定代表人簽署的經營基礎電信業務的書面申請。內容包括:申請經營電信業務的種類、業務覆蓋范圍、公司名稱、公司通信地址、郵政編碼、聯系人、聯系電話、電子信箱地址等;
(二)公司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副本及復印件;
(三)公司概況。包括公司基本情況,擬從事電信業務的機構設置和管理情況、技術力量和經營管理人員情況,與從事經營活動相適應的場地、設施等情況;
(四)公司最近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企業法人年度財務會計報告或驗資報告及信息產業部規定的其他相關會計資料;
(五)公司章程,公司股權結構及股東的有關情況;
(六)業務發展可行性研究報告。包括:申請經營電信業務的業務發展和實施計劃、服務項目、業務覆蓋范圍、市場調研與分析、收費方案、預期服務質量、投資分析、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分析等;
(七)組網技術方案。包括:網路結構、網路規模、網路建設計劃、網路互聯方案、技術標准、電信設備的配置、電信資源使用方案等;
(八)為用戶提供長期服務和質量保障的措施;
(九)網路與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十)證明公司信譽的有關材料;
(十一)公司法定代表人簽署的公司依法經營電信業務的承諾書。
申請經營無線電通信業務的,應當提交國家無線電管理機構出具的無線電頻率資源預指配意見。
尚未獲得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的申請者,應當提交公司的企業名稱預先核准通知書,無需提交第一款第(二)、(十)項規定的內容。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書面申請和第(十一)項規定的承諾書,擬成立有限責任公司的,應當由全體股東簽署;擬成立股份有限公司的,應當由全體發起人簽署。
第八條申請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的,應當向電信主管部門提交下列申請材料:
(一)公司法定代表人簽署的經營增值電信業務的書面申請。內容包括:申請電信業務的種類、業務覆蓋范圍、公司名稱、通信地址、郵政編碼、聯系人、聯系電話、電子信箱地址等;
(二)公司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副本及復印件;
(三)公司概況。包括:公司基本情況,擬從事增值電信業務的人員、場地和設施等情況;
(四)公司最近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企業法人年度財務會計報告或驗資報告及電信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相關會計資料;
(五)公司章程,公司股權結構及股東的有關情況;
(六)業務發展可行性研究報告和技術方案。包括:申請經營電信業務的業務發展和實施計劃、技術方案、服務項目、業務覆蓋范圍、市場調研與分析、收費方案、預期服務質量、投資分析、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等;
(七)為用戶提供長期服務和質量保障的措施;
(八)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九)證明公司信譽的有關材料;
(十)公司法定代表人簽署的公司依法經營電信業務的承諾書;
(十一)申請經營的電信業務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及國家有關規定須經有關主管部門事先審核同意的,應當提交有關主管部門審核同意的文件。
申請經營無線電通信業務的,應當提交國家或者省級無線電管理機構出具的無線電頻率資源預指配意見。
尚未獲得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的申請者,應當提交公司的企業名稱預先核准通知書,無需提交第一款第(二)、(九)項中規定的材料。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書面申請和第(十)項規定的承諾書,擬成立有限責任公司的,應當由全體股東簽署;擬成立股份有限公司的,應當由全體發起人簽署。 第三章經營許可證的審批
第九條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分為《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和《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兩類。其中《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中又分為《跨地區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和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的《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和《跨地區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由信息產業部負責審批。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的《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負責審批。
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的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根據《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第十七條的規定,由信息產業部負責審批。
第十條信息產業部應當自收到經營基礎電信業務的申請材料之日起15日內,完成對材料的初步審查。對申請材料齊備的,向申請者發出受理申請通知書。對申請材料不齊備的,書面通知申請者補齊,申請者將材料補齊後,信息產業部應當在15日內向申請者發出受理申請通知書。
信息產業部在發出受理申請通知書之後,應當組織專家對第七條第(六)、第(七)項申請材料進行評審,並根據專家評審意見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信息產業部的審查工作應當在發出受理申請通知書之日起180日內完成。
對已經依法設立公司的申請者,予以批準的,頒發《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對尚未獲得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的申請者,予以批準的,應當向申請者發出批准文件,同意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設立公司經營該項基礎電信業務,申請者持該批准文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公司設立登記手續。在申請者取得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後,信息產業部向其頒發《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對申請不予批準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者並說明理由。
審查中,對申請材料不符合要求的,應當通知申請者修改和補充,申請者應當自通知發出之日起30日內按要求完成,否則視為放棄申請。申請者修改和補充材料的時間不計算在審查工作時限內。
第十一條電信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經營增值電信業務的申請材料之日起15日內,完成對材料的初步審查。對申請材料齊備的,向申請者發出受理申請通知書。對申請材料不齊備的,書面通知申請者補齊,申請者將材料補齊後,電信主管部門應當在15日內向申請者發出受理申請通知書。
電信主管部門應當自發出受理申請通知書之日起60日內完成審查工作,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
對已經依法設立的公司的申請,予以批準的,頒發《跨地區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的《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對尚未獲得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的申請者,予以批準的,應當向申請者發出批准文件,同意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設立公司經營該項增值電信業務,申請者持該批准文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公司設立登記手續。在申請者取得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後,電信主管部門向其頒發《跨地區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的《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對申請不予批準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者並說明理由。
審查中,對申請材料不符合要求的,應當通知申請者修改和補充,申請者應當自通知發出之日起30日內按要求完成,否則視為放棄申請。申請者修改和補充材料的時間不計算在審查工作時限內。
第十二條經營許可證由正文部分和附件部分組成。
經營許可證的正文部分應當載明公司名稱、法定代表人、注冊住所、業務種類、業務覆蓋范圍、有效期限、發證機關和發證日期、簽發人、經營許可證編號等內容。
經營許可證的附件部分包括經營許可證使用規定、經營者的權利和義務、特別規定事項和年檢情況記錄表等附件。原發證機關根據管理需要可以按照信息產業部的規定增發經營許可證附件。
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的具體內容在本辦法附件中列出。信息產業部根據實際情況,可以調整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附件的內容,重新公布。
第十三條《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的有效期限,根據電信業務種類分為5年、10年。
《跨地區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和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的《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的有效期限為5年。
第十四條《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跨地區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以及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的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由信息產業部部長簽發。
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的《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局長簽發,並報信息產業部備案。
第十五條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由公司法定代表人領取,或者由其委託的其他人憑委託書領取。 第十六條電信主管部門在審查電信業務經營許可申請時,發現申請者提交虛假證明文件的,應當不批准其申請,並在3年內不再受理其經營電信業務的申請。
第四章經營許可證的使用
第十七條獲准經營電信業務的公司,應當按照經營許可證正文中所載明的電信業務種類,在規定的業務覆蓋范圍和期限內,按照經營許可證的規定經營電信業務。
第十八條獲准經營電信業務的公司,持經營許可證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公司變更登記手續。
獲准經營無線電通信業務的,持經營許可證到無線電管理機構申請辦理無線電頻率使用手續。
第十九條獲准跨地區經營電信業務的公司,應當在經營許可證載明的業務覆蓋范圍所在省、自治區和直轄市設立分公司或子公司等相應機構經營電信業務。
經營基礎電信業務公司的子公司,國有股權或者股份的比例應當符合國家有關電信的法律、行政法規規定。
第二十條獲准經營電信業務的公司,經發證機關批准,可以授權其持有股份不少於51%並符合經營電信業務條件的子公司經營其獲准經營的電信業務。該子公司的名稱、法定代表人、注冊住所、業務種類、業務覆蓋范圍等內容,由發證機關在獲准經營電信業務公司的經營許可證正文附頁中載明。在一個地區不能授權兩家或兩家以上子公司經營同一項電信業務。
第二十一條獲准經營基礎電信業務或在兩個以上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經營增值電信業務的公司,應當憑經營許可證到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辦理備案手續,並提交下列備案材料:
(一)在當地開展業務的書面報告。內容包括:公司在當地設立的分公司或子公司等相應機構的名稱、通信地址、郵政編碼、聯系人、聯系電話、電子信箱地址等;
(二)經營許可證復印件;
(三)公司在當地設有分公司或子公司等相應機構的公司批准文件、分公司或子公司的營業執照(復印件)、章程、股權結構等有關材料;
(四)在當地開展業務的方案。
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在收到前款規定的備案材料後,對材料齊備的,應當在15日內向備案者發出備案確認書,並向信息產業部報告。對材料不齊備的,應當在15日內書面通知備案者。待材料補齊後,應當在10日內向備案者發出備案確認書。
未辦理備案手續的,不得在當地經營電信業務。
第一款所列四項材料發生變化的,分公司或子公司等相應機構應當在變化後20日內,向當地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備案。
第二十二條除經營許可證中有特別規定外,電信業務經營者取得經營許可證後,應當在1年內按照經營許可證規定的業務種類和業務覆蓋范圍提供電信服務。不能在1年內提供電信服務的,應當在申請經營許可證時提出,說明理由,報電信主管部門批准,並在經營許可證中作出特別規定。
對未在經營許可證規定時限內提供電信服務的,原發證機關可以注銷其經營許可證,或者取消其未提供電信服務的業務覆蓋范圍。
第二十三條相關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按照電信主管部門的規定,及時為取得經營許可證的公司提供經營電信業務所需的電路、設施等。
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不得為無經營許可證的公司提供用於經營電信業務的電路、設施等。
第二十四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塗改、冒用、租借、買賣和轉讓經營許可證。
第五章經營許可證的變更和注銷
第二十五條經營許可證有效期屆滿,需要繼續經營的,應當提前90日,向原發證機關提出續辦經營許可證的申請。不再繼續經營的,應當提前90日向原發證機關報告,並做好善後工作。
第二十六條取得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的公司或者其獲准授權經營電信業務的子公司,遇有合並或分立、有限責任公司股東變化、業務經營權轉移等涉及經營主體需要變更的情形,或者業務覆蓋范圍需要變化的,應當自公司作出決定之日起30日內向原發證機關提出申請,經批准後方可實施。
第二十七條在經營許可證有效期內,變更公司名稱、注冊住所、法定代表人的,應當在完成公司的工商變更登記手續後30日內向原發證機關辦理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的變更手續。
第二十八條在經營許可證有效期內,電信業務經營者需要終止經營的,應當自公司作出決定之日起30日內向原發證機關提出申請,在做好用戶善後處理工作後,原發證機關為其辦理經營許可證注銷手續。
第二十九條電信業務經營者被國家行政、司法機關依法處罰,不能繼續經營電信業務的,原發證機關應當將其經營許可證收回注銷。
提交虛假證明文件或者採取其他欺詐手段,取得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的,由原發證機關將經營許可證收回注銷。並在3年內不再受理其經營電信業務的申請。
第三十條發證機關吊銷或注銷電信業務經營者的經營許可證後,應當通知相應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並向社會公布。
被吊銷或注銷經營許可證的公司,應當及時到相應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手續。
第六章經營許可證的年檢
第三十一條發證機關對經營許可證實行年檢制度。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在報告年的次年第一季度向原發證機關報送下列年檢材料:
(一)公司的年檢報告,包括:本年度的電信業務經營情況;網路建設、業務發展、人員及機構變動情況;服務質量情況;執行國家和電信主管部門有關規定的情況等;
(二)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原件;
(三)公司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復印件;
(四)公司年度財務會計報告及電信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相關會計資料;
(五)發證機關要求報送的其它有關材料。
業務覆蓋范圍在兩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上的,還須提供各地分公司或子公司等相應機構及全網業務的經營管理情況。
各地分公司或子公司等相應機構應當向當地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報送在當地開展電信業務的年度報告;分公司或子公司的營業執照復印件;財務報表等有關材料。年度報告內容包括:本年度的電信業務經營情況;網路建設、業務發展、人員及機構變動情況;服務質量情況;執行國家和電信主管部門有關規定的情況等。
第三十二條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對跨地區電信業務經營者在當地的相應機構進行年度檢查,並將結果報告信息產業部。
第三十三條發證機關進行經營許可證年檢時,應當對電信業務經營者報送的材料進行全面審核,並對其經營主體、經營行為、電信設施建設、電信資費和服務質量等進行必要的檢查。對年檢合格的在年檢情況記錄表上加蓋印章;對未按規定參加年檢的或年檢中發現有不符合規定要求的,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將經營許可證收回注銷,通知相應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並向社會公布。
第七章罰則
第三十四條違反本辦法第十七條、第二十六條和第三十一條規定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第七十條規定予以處罰。
⑤ 電信行業在業務上涉及哪些相關的法律法規
電信行業在業務涉及的相關法律法規有:新版《電信業內務分類目錄》,《電信業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容、《電信條例》、《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具體規定如下:
新版《電信業務分類目錄》劃分電信業務為基礎電信業務和增值電信業務,其中基礎電信業務細分為第一類基礎電信業務和第二類增值電信業務;增值電信業務細分為第一類增值電信業務和第二類增值電信業務兩種;詳細劃分可參考《電信業務分類目錄》(2015年版)
《電信業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電信條例》:規定對電信業務分類實施許可制度,並列出企業開展相關電信業務許可的條件及材料,以及許可證辦理後需如續期、年檢、變更等事項。
《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對互聯網信息服務業務劃分為非經營性信息服務業務和經營性信息服務業務兩種,主要針對B25類信息服務業務。
⑥ 求中國立法大事年表,急
牽一法,動全局——全面聚焦《電信法》
(2004-08-30 14:04:22)
隨著《電信法(草案)》提交國務院審議的時間日益臨近,業內外人士對於《電信法》的關注程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不可否認的是,隨著中國電信業的飛速發展,在2000年頒布的《電信條例》已經日益體現出諸多不適應,在解決問題方面也開始捉襟見肘。另外在中國加入WTO之後,對參與國際競爭的需求也更為迫切。諸多因素都使得出台《電信法》的呼聲漸高。記者還了解到,現在《電信法(草案)》已經基本上到了定稿階段,不久就將提交國務院審議。所有一切都在預示著出台《電信法》的時間正一步步臨近。
鑒於目前《電信法》備受關注以及其對於中國電信業發展舉足輕重的影響,本期「新電信沙龍」特邀信息產業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李國斌、作為《電信法》起草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憲法行政法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周漢華以及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通信政策研究所所長陳金橋等幾位權威人士,分別就電信立法的緊迫性、必要性、針對性以及特殊性等話題展開深入分析與探討。
主持人:郭小紅《中國電信業》主編
時 間:2004年7月
本期嘉賓:
李國斌 信息產業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
周漢華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憲法行政法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陳金橋 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通信政策研究所所長
二十四年磨成一劍
通信產業對國民經濟和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一點是有目共睹的。然而隨著電信改革以及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們已經可以看出整個行業對依法經營、依法管制的需求日益增強。回顧我國電信立法也可以發現,早在1980年起草出台《電信法》就被提上立法日程。然而由於產業發展不成熟、缺乏必要市場環境、管制實踐存在欠缺等諸多因素,使得電信立法一直沒有實質性突破。從目前行業發展來看,以國家法律的形式規范電信市場秩序,調整電信活動中的各種社會關系,已然成為國家法制建設的一項重要的、緊迫的任務。電信活動和電信監管中的社會關系迫切需要上升為法律關系,通過具有較高權威性的法律來規范。
李國斌:無論從產業發展、市場變化、政府管制還是國際發展趨勢來看,出台《電信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都日益突出。
首先,制訂出台《電信法》是電信業發展的需要。目前電信業已經實現了由小到大的轉變,現在需要逐步推進由大到強的轉變。回顧電信業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發現,過去電信業發展更多的是依賴於需求、政策扶持等。目前電信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有一整套完整的機製作支撐。尤其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實現由大到強,電信立法的需求就顯得更為明顯和強烈。
其次,制訂出台《電信法》是在電信市場新格局形成後規范市場的需求。在原來電信業由國家統一經營的情況下,對電信立法的需求並不明顯。然而隨著通信技術尤其是信息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加速了整個產業的發展,同時也使得電信業的自然壟斷被打破,進而使得產業提供者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轉變。在主體多元化的市場競爭環境下,要規范市場單靠原有的行政手段是遠遠不夠的,需要通過制訂法律來對其進行約束和規范。
再者,從政府管制來看,也需要強調電信立法。在政企合一的情況下,政府擁有很大的權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則主張弱政府,政企也逐漸分離,政府管制將成為以必須和必要為前提的宏觀管理和間接管理。面臨角色轉換,如何進行有效的管理成為擺在政府眼前的重大課題。尤其是在目前提出全面推行依法行政管理的大前提下,必須通過制訂規則明確政府的管制。對於電信業而言,因為其網路型經濟和規模產業的特性,使得政府管制更為必要,不能完全靠自由競爭來推動產業的發展,因而尤其需要通過立法明確政府的權責,以保證依法行政和依法監管。
最後,在中國加入WTO之後,要求我們通過立法來營造一個公開、公平、透明的電信發展環境,從而可以統一對待國內企業和國外投資者在電信市場上的競爭。通過制訂出台《電信法》,一方面要保障國外電信投資者在國內市場的投資利益,同時也要約束其經營行為。除此之外,電信業在新時期的發展中也在不斷出現新問題,這些不斷激化的新問題和新矛盾的解決有待於《電信法》的制訂出台。《電信法》可以說是解決這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新問題的有力措施。
周漢華:從目前電信業發展來看,制訂出台電信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從信息社會需求的角度來說,制訂《電信法》顯然是必須的。從目前的發展來看,信息產業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越來越大,其增長率遠遠高出國民經濟平均增長水平。信息產業實際上已經成為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的一個有力引擎。隨著社會向信息化進一步的轉變,作為提供基礎通信設施的信息產業,是信息社會發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實現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轉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其次,要解決目前國內電信業發展中面臨的一些深層次問題,需要制訂《電信法》作為支撐。雖然在2000年制訂了《電信條例》,但是其在法律效力上還不夠高,而且也只能解決電信業發展中的某些問題。《電信條例》中沒有涉及到、無法解決的問題需要通過《電信法》來加以解決。比如電信市場准入問題,由於在中國加入WTO之後,電信業面臨全新的市場和競爭環境。在這種情況下,能否營造一個科學、有效、有利於充分競爭的電信市場,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是否能夠通過制訂《電信法》進一步完善市場准入制度。在互聯互通問題上,《電信條例》中雖然作了專門、詳盡的規定,但是在解決處罰力度上的規定還存在欠缺,還有待在《電信法》中進一步完善。另外在電信業未來的發展中,還要進一步推動電信、廣電、計算機網路三網融合,完善監管職能並有效促進監管機構建設。從這些方面來看,制訂電信法的必要性十分突出。
最後,在目前全球電信業的新一輪競爭和立法浪潮中,制訂出台《電信法》才能確保我們與全球同步而不落伍。從國際環境來看,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之後,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在內的各個國家紛紛制訂或者是修改各自的電信法。其根本原因就是要適應信息產業高新技術發展的趨勢,適應電信業進一步放開競爭的趨勢。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明顯看出全球電信業又展開了新一輪的競爭,而且電信法也出現了新的立法浪潮,中國同樣不能在這個競爭當中落伍。通過制訂電信法,以進一步鞏固我國電信大國的地位。而且作為電信大國,除了在網路、業務總量等方面占據優勢外,在電信立法上打造優勢同樣必不可少。
陳金橋:在目前的競爭環境下,我們必須要出台一部權威性的、指導性的綱領性法律文件,來推動我們電信市場的有序競爭、依法監管。
雖然現在我們已有一些相關的法律法規,但是從我國已經頒布的電信法律制度的名稱和內容來看,我國電信法律制度體系遠未形成,法律法規存在諸多缺陷。1. 數量少:面對幾千億元產值、佔GDP比例3%左右的基礎性產業,管理電信運營、電信建設和電信設備三大市場,過去6年中我國在電信法律法規制度建設領域只有上述成果令人憂慮;2. 覆蓋面窄:從法律制度的內容來看,雖然現有法律涵蓋了三大市場領域,但在針對性和有效性等方面還有待完善;3. 層級低:目前僅有一部針對互聯網安全的法律,由中央政府頒布的行政法規的數量也不多,而信息產業部以部令方式發布的部門規章和其餘內部司局下發的規範文件較多,造成法律適用性較小、權威不足,容易受到地方性法規的制約干擾;4. 體系弱:從目前的法律制度框架和內容來看,各層級法律法規沒有形成相互依賴支持的體系。在電信業發展中,法律法規種類和數量偏少、層級和權威性不高、滯後性明顯、適應性不強,同時面臨目前我國多運營商的競爭環境,種種因素都使得我們對《電信法》的需求顯得非常迫切。
另外在電信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監管的重要性會日益突出。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通信市場,維護正常、有序的市場競爭必須要做到依法監管。但是如果法律法規不健全,管制機構沒有辦法管,依法監管也就無從談起。因而從這個角度來看,不僅制訂出台《電信法》具有相當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同時也要求我們要圍繞《電信法》為核心,制訂出台一些相應的操作性法規,建立一整套系統的、適應新時期要求的電信法律制度,這樣才為我們監管機構提高它的執法權和執法能力奠定一個基礎。制度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其含義比法律條文更加豐富。與此同時,《電信法》的出台也有助於維護電信運營商和消費者的權益,使得電信市場的競爭、經營和消費等真正能夠做到有法可依。
《電信法》:鋒出磨礪
從我國當前的電信立法體系來看,已出台的《電信條例》、《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等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極大地促進了我國電信事業的發展。由此不難看出,依法經營和依法監管在當前和今後電信業發展中相當重要,會對電信業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在產業發展不斷成熟和法制實踐不斷積累的前提下,《電信法》的出台必將為中國電信業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全面維護電信廠商和用戶的合法權益,促進產業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盡快與國際發展接軌。
李國斌:我們要起草一個面向21世紀的、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電信法,以實現在保障市場化的情況下來進行電信業的發展與監管。
制訂出台《電信法》是與其出台的主客觀背景和條件息息相關的。從目前電信業發展來看,其對《電信法》的現實需求也更明顯,目前制訂出台《電信法》的時機相對比較成熟。一方面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已對出台的《電信條例》進行了總結;另一方面對一些新問題的認識也更加成熟。從目前來看,《電信法》應主要體現以下四大立法指導思想:
首先,《電信法》應該是國家基本電信政策的綜合性反映。一方面,《電信法》一定要對電信領域中最基本的、基礎性的和具有電信業基本特徵的問題進行規范,重在基本制度設計和安排,使電信法發揮電信業憲法的作用。
其次,在《電信法》具體規范的設計上,既要考慮其是否符合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和我國加入WTO的基本承諾以及WTO的相關規則。又要在保證整個產業發展趨於市場化的同時滿足必須的管制的需要。
再者,《電信法》要對整個通信行業最近幾年發展改革的實踐有所反映,對行業發展改革的成果要有所體現。與此同時,《電信法》還要體現出前瞻性的特點,能夠對行業發展、技術進步以及政府管制的趨勢具有較好的預判,為未來發展留有空間。
最後,《電信法》既要立足中國國情,同時又要做到與國際接軌。在電信立法當中,諸如普遍服務、互聯互通、市場准入等問題都帶有普遍性的特點,因此在這些問題上我國《電信法》可以吸收、借鑒國外電信法的相關內容,並賦予其中國特色。這樣才能保證我國的《電信法》既能解決中國特有的問題,同時又具有國際化的特點。
周漢華:《電信法》作為一個法律,它和電信業發展之間的關系,屬於法律和社會相互關系的范疇,兩者是一種互動的關系,我們應力求實現一個平衡。
制訂出台《電信法》必定是一個相對較長的過程,因為它涉及到太多技術問題、經濟利益問題、市場問題以及政府管制問題。而且從立法的指導思想來說,慎重一些,多聽一些不同的意見,才能把法律制訂得更完善一些。尤其面臨當前政資分離、政府職能轉換調整等新形勢,更應該慎之又慎。通過制訂《電信法》,一定要解決一些現實的根本性問題和制約我們電信業發展的問題,通過立法推動改革進行,提升法律的實際作用。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意識到,在《電信法》制訂出台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制約因素。比如在三網融合中體制方面的融合,如何保證電信監管機構獨立而有效地監管的問題,目前對於市場結構認識不統一的現狀,以及在反壟斷法上的欠缺等問題都使得制訂出台《電信法》成為一個重大的考驗。
因此在制訂出台《電信法》的實踐中,需要克服這些制約因素,力求實現與電信業發展的相互促進,實現對電信業發展的保障作用。通過制訂法律,有助於在電信市場上形成規范而有序的競爭,推進電信業的進一步發展。比如在市場准入政策上,可以通過進一步放開而引入更多的市場競爭;在互聯互通問題上也能夠減少爭議;在網路融合方面,能夠充分發揮技術融合帶來的巨大效益和作用,推動社會信息化進程;在政府監管方面,可以促進監管能力的提升,間接推動反壟斷制度的出台。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電信法》的制訂顯然會對我國電信業的進一步發展和騰飛,實現電信強國的目標,起到助推器的作用。
反之亦然,《電信法》要實現順利的實施,也有賴於社會的經濟基礎,有賴於電信業的進一步發展。只有通過電信業的進一步發展,把矛盾和問題都暴露出來,才能為《電信法》的制訂提供條件。與法和社會的關系一樣,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目前電信業的發展狀況決定了《電信法》的具體內容和未來走向,不可能脫離中國電信業實際情況而去照搬國外電信法。
陳金橋:《電信法》出台可為實現信息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
首先,有助於形成有序、規范的競爭。信息產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要有一個穩定的制度作保障。《電信法》一旦出台,將會迅速形成以其為核心的一整套比較完備的法律制度體系,這對眾多電信市場主體的經營行為和競爭行為能夠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企業該干什麼、能夠干什麼、不能幹什麼等都會變得十分明確。
其次,有助於培育良好的消費環境。沒有一個很好的市場消費環境,沒有很好的需求成長,信息產業不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在《電信法》里通過規定對電信用戶的權益保護,以及對電信市場資源的配置,有助於促進電信市場需求的培養,刺激通信消費增長。
再者,有助於更好地進行資源配置。因為要實現信息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必然面臨人與自然資源協調發展的問題。《電信法》所強調的資源有償使用,對於引導包括電信資源在內的全社會的資源合理配置,能夠起到比較積極的促進作用,能夠有效促進行業增長模式的轉變。
最後,有助於推動企業自身的發展。落實到企業這一微觀主體層面上,如果有了《電信法》和一系列相關制度體系,電信企業就可以沿著正確的軌道,而不是依賴政府而發展。相對健全、穩定的制度有助於形成較好的政策環境和發展環境,能有效促進企業自身競爭能力的較快提升,企業做大做強的主動性也會大大提高,進而整個產業也可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彈性法」力求自適應
面臨日新月異的電信業發展環境,同時隨著中國加入WTO後市場開放的逐步深入及全球化、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升,《電信法》也必須做到與時俱進。從最近國外許多國家紛紛修改電信法以適應電信業發展新格局的實例我們也可以看出,《電信法》在保持相對穩定的情況下要做到及時更新,甚至是前瞻式的更新。要以電信業發展市場化、電信市場主體多元化、必須引入競爭和市場機制等為基本判斷點,持續確保其活力。
李國斌:《電信法》要實現現實性和前瞻性、穩定性和靈活性、全球性和地區性的完美融合。
如果用時間來對《電信法》進行一下細分的話,那麼我們可以大致將其分為對過去的總結、對現實的反映和對未來的安排三部分。《電信法》不但要能夠解決已經發生了的和正在發生的行業問題,還要對可以預見到的問題做好充分的提前量,部署出相應的對策。也就是說,《電信法》要在保障現實性的同時,還要能夠提出前瞻性、指導性的措施。
另外從電信立法本身而言,因為它所反映的都是電信行業最基礎性的問題,因而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但是由於整個電信行業的發展日新月異,因此《電信法》本身還要體現出一定的靈活性,以做到能夠積極、有效地應對一些新問題。同時在某些特定時候還需要及時進行修訂,做到與行業發展同步甚至超前。
與國外電信法相比,我國《電信法》將會體現出一些中國特色。例如國外電信法大都屬於管製法,而我國《電信法》則是以管製法為主同時兼有企業法的內容。而且在一些具體的制度方面,也充分體現了目前我國的國情。例如在市場准入方面,現在國外普遍對涉及資源和網路設施建設的領域採取許可制度,增值電信領域則完全放開。然而鑒於我國電信行業目前的發展特點,我國《電信法》中除了體現在涉及資源和網路設施建設領域的市場准入要採取嚴格條件的許可制度外,也對增值電信領域採取相對寬松條件的許可制度。
周漢華:實際上在每一個問題上,我國《電信法》都既要體現中國特色,又要體現電信法的時代特點,要實現兩者的完美融合。對於電信立法而言,要做到「宜粗則粗,宜細則細」。
從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個角度來看,《電信法》要考慮中國的國情,不能脫離電信業的發展現狀,不能脫離現有的管制機構,不能脫離我們的法律體制和政治現實等。因此我們的《電信法》一定要成為一部有中國特色的電信法。反過來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也有反作用,《電信法》反過來也能夠推動電信業的發展,因此《電信法》又要體現國際發展的趨勢,體現世界各國法律文明的成果。通過《電信法》的制訂,要使我國電信業進一步規范化、國際化、市場化。
因此《電信法》一定要保持某種彈性和張力,它既要考慮到我國的現狀與國情,又要考慮到技術發展和市場全球化的趨勢,考慮政府監管市場競爭之間的互動關系。要做到跟國際接軌,符合電信業發展的時代潮流,《電信法》面臨巨大挑戰。尤其在中國加入WTO之後,國外資本進入中國市場是遲早的事情。在技術發展、融合的趨勢下,傳統的電信業的特徵已經不再有了,整個電信業的競爭將變成一個全球性的競爭,電信業的發展也必然要符合國際化的潮流。因而在市場准入、資費政策、普通服務機制、信息安全、互聯互通等問題上,都要實現在國際化和本地化之間的一個平衡。《電信法》還要確保相對穩定性和可操作性,保持一定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在制度設計當中要體現出穩定性和靈活性的融合。
而且《電信法》不同於實施細則,也不是操作規則、行業標准或技術標准等,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電信法》應該對大的制度性的問題和原則性的問題予以規范,為改革實踐提供指引。而不能陷入到過於細的技術規定當中,最後出現技術鎖定,反倒由於法律修改不及時而阻礙電信業的發展。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電信法》同樣要做到宜細則細,不能過於粗泛。過於強調宜粗不宜細,會使得《電信法》沒有可操作性,在實踐當中造成法律不確定性過大,很難給人一個合理的預期。因而《電信法》對一些應該細的問題也要細,比如對於資費問題,就要明確哪些可以市場調節,哪些屬於政府定價,否則對《電信法》的實施以及電信業的發展都是不利的。
陳金橋:面對電信業日新月異的發展環境,《電信法》應該做到與時俱進。
首先,應立足於體系建設。應該以《電信法》為核心,針對電信市場的類型、主體和利益關系,分別制訂和完善系統的法律、法規、規章和管理辦法。《電信法》要做到與時俱進,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以外圍的制度來補充根本制度。《電信法》不是網路全書,因此應該通過必要的授權性規定,允許監管機構根據市場情況對某些問題進行進一步處理,這可以保持《電信法》的生機和活力。
其次,要適應階段要求。隨著電信產業發展和市場競爭狀況的變化,不同時期的利益關系和矛盾要有所區別,電信法律制度應當適應這種變化,及時總結經驗,按照先試行、後完備的立法思路不斷推出各項制度規則,保障電信監管依法有序進行,促使電信競爭納入法律治理的軌道。《電信法》需要不斷修正與完善。在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的時候,例如NGN融合、監管機構調整、資費變化等,要適時地對《電信法》進行修訂。
再者,須加強監管協調。《電信法》能夠保持較好的彈性與監管機構的執法行為也有很大關系。監管部門在電信監管中要及時總結經驗,把電信改革和電信監管中的經驗和案例積累起來,特別是區域市場監管的特點,以作為《電信法》下一步調整的依據。
最後,重與國際接軌。我們要加強電信法的專項研究和跟蹤研究,要充分借鑒世界各國在電信立法和國際規則上面的進展和經驗,對中國的電信法律制度進行定期評估,把相應的有活力的內容以及適應中國國情的內容吸納進來,這樣才可以做到與國際接軌,保持其內容方面的豐富性。
* * * * * * * *
相關一:中國電信立法大事年表
·1980年《電信法》被提上立法日程,開始最初起草《電信法》;
·1988年《電信法》開始列入國務院年度立法計劃;
·1993年《電信法》開始列入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計劃;
·2000年9月《電信條例》出台,被業內稱為「小電信法」;
·1998年《電信法》被列入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之中,為第一類
立法項目;
·2001年4月信息產業部成立《電信法》起草領導小組、工作小組以及專家
咨詢委員會,立法工作從程序上實質啟動;
·2003年《電信法》列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之中,同樣為第一
類立法項目;
·2004年《電信法》被列入國務院年度立法計劃。
相關二:聚焦國際電信立法熱潮
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之後,鑒於全球電信業的飛速發展和激烈競爭,包括美國、日本、英國、德國、法國等在內的各個國家紛紛制訂或者修改各自的電信法,掀起新一輪的電信立法熱潮,以全面適應日新月異的全球電信業的發展。
·美國1996年頒布新電信法,以鼓勵競爭,鼓勵各部門融合發展,進一步開放電信市場,放寬外資外商進入美國電信市場的限制,更鼓勵美國公司進入國際市場。其在互聯互通、本地市場的開放以及長途電話市場的開放等方面都作出了積極貢獻,標志著美國電信與信息業進入全面競爭時代。隨後在2003年FCC對電信法規則又作出調整,以適應通信環境的新變化。
·作為日本最重要的電信法律,《電信事業法》自1984年出台後經歷了多次修改,以適應電信市場的需要。1997年增加互聯互通基本規則內容,同時取消外商投資限制。2001年的法律變更推進了國內倡導的信息技術革命。2002年通過提交新競爭框架,更充分體現了其以用戶利益最大化、促進公平競爭為管制原則從而轉變其管制思路。
·2003年7月17日,英國議會批准了通信法草案,從而產生了2003年通信法。該法共分為六大部分:OFCOM的職能、網路業務和無線頻率、電視和電台業務、電視接收的許可、通信市場的競爭、雜則。新法確立了OFCOM這個電信管制機構的法律地位,並依據歐盟的管制框架新指令對英國的電信監管體制進行了其它重大革新。
·在1996年頒布電信法之後,德國政府在2003年10月提出一份新的電信法草案,以促進以德國電信為主導運營商的電信市場向競爭者開放。新的法律旨在改善這個歐洲最大的電信市場的競爭環境,其目標是在電信業保持競爭,最終在不同的利益之間達到一個平衡。新的電信法在2004年提交國會,並於2004年頒布實施。
http://www.cnii.com.cn/20040423/ca257426.htm
⑦ 有關網路的法律法規
1、互聯網電子郵件服務管理辦法
為了規范互聯網電子郵件服務,保障互聯網電子郵件服務使用者的合法權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和《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2、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為了規范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滿足公眾對互聯網新聞信息的需求,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護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的合法權益,促進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健康、有序發展,制定本規定,2005年9月25日起施行。
3、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
為了規范互聯網信息服務活動,促進互聯網信息服務健康有序發展,制定本辦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互聯網信息服務活動,必須遵守本辦法。本辦法所稱互聯網信息服務,是指通過互聯網向上網用戶提供信息的服務活動。
4、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域名爭議解決程序規則
《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域名爭議解決程序規則》,是為了保證域名爭議解決程序的公正性、方便性及快捷性,根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域名爭議解決辦法》的規定而制定。
5、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域名爭議解決辦法
為了解決互聯網路域名爭議,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及《中國互聯網路域名管理辦法》的規定,制訂本辦法。本辦法適用於因互聯網路域名的注冊或者使用而引發的爭議。所爭議域名應當限於由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負責管理的「.CN」、「.中國」域名。但是,所爭議域名注冊期限滿兩年的,域名爭議解決機構不予受理。
(7)我國第一部電信業綜合行政法規擴展閱讀:
國家制定並不斷完善網路安全戰略,明確保障網路安全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標,提出重點領域的網路安全政策、工作任務和措施。
國家採取措施,監測、防禦、處置來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的網路安全風險和威脅,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免受攻擊、侵入、干擾和破壞,依法懲治網路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網路空間安全和秩序。
⑧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第56條規定中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電信網路製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
(2000年9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91號公布 根據2014年7月29日《國務院關於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修訂)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電信市場秩序,維護電信用戶和電信業務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保障電信網路和信息的安全,促進電信業的健康發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電信活動或者與電信有關的活動,必須遵守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電信,是指利用有線、無線的電磁系統或者光電系統,傳送、發射或者接收語音、文字、數據、圖像以及其他任何形式信息的活動。
第三條 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對全國電信業實施監督管理。
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在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的領導下,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電信業實施監督管理。
第四條 電信監督管理遵循政企分開、破除壟斷、鼓勵競爭、促進發展和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
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依法經營,遵守商業道德,接受依法實施的監督檢查。
第五條 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為電信用戶提供迅速、准確、安全、方便和價格合理的電信服務。
第六條 電信網路和信息的安全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電信網路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活動。
第二章 電信市場
第一節 電信業務許可
第七條 國家對電信業務經營按照電信業務分類,實行許可制度。
經營電信業務,必須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取得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頒發的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未取得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從事電信業務經營活動。
第八條 電信業務分為基礎電信業務和增值電信業務。
基礎電信業務,是指提供公共網路基礎設施、公共數據傳送和基本話音通信服務的業務。增值電信業務,是指利用公共網路基礎設施提供的電信與信息服務的業務。
電信業務分類的具體劃分在本條例所附的《電信業務分類目錄》中列出。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對目錄所列電信業務分類項目作局部調整,重新公布。
第九條 經營基礎電信業務,須經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審查批准,取得《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經營增值電信業務,業務覆蓋范圍在兩個以上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須經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審查批准,取得《跨地區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業務覆蓋范圍在一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內的,須經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審查批准,取得《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運用新技術試辦《電信業務分類目錄》未列出的新型電信業務的,應當向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備案。
第十條 經營基礎電信業務,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經營者為依法設立的專門從事基礎電信業務的公司,且公司中國有股權或者股份不少於51%;
(二)有可行性研究報告和組網技術方案;
(三)有與從事經營活動相適應的資金和專業人員;
(四)有從事經營活動的場地及相應的資源;
(五)有為用戶提供長期服務的信譽或者能力;
(六)國家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十一條 申請經營基礎電信業務,應當向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提出申請,並提交本條例第十條規定的相關文件。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180日內審查完畢,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予以批準的,頒發《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不予批準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第十二條 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審查經營基礎電信業務的申請時,應當考慮國家安全、電信網路安全、電信資源可持續利用、環境保護和電信市場的競爭狀況等因素。
頒發《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採用招標方式。
第十三條 經營增值電信業務,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經營者為依法設立的公司;
(二)有與開展經營活動相適應的資金和專業人員;
(三)有為用戶提供長期服務的信譽或者能力;
(四)國家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十四條 申請經營增值電信業務,應當根據本條例第九條第二款的規定,向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提出申請,並提交本條例第十三條規定的相關文件。申請經營的增值電信業務,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須經有關主管部門審批的,還應當提交有關主管部門審核同意的文件。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60日內審查完畢,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予以批準的,頒發《跨地區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或者《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不予批準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第十五條 電信業務經營者在經營過程中,變更經營主體、業務范圍或者停止經營的,應當提前90日向原頒發許可證的機關提出申請,並辦理相應手續;停止經營的,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做好善後工作。
第十六條 經批准經營電信業務的,應當持依法取得的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向企業登記機關辦理登記手續。
專用電信網運營單位在所在地區經營電信業務的,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提出申請,經批准,取得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並依照前款規定辦理登記手續。
第二節 電信網間互聯
第十七條 電信網之間應當按照技術可行、經濟合理、公平公正、相互配合的原則,實現互聯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