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律關系的必要當事人

行政法律關系的必要當事人

發布時間: 2024-10-19 07:52:39

A. 如何理解行為是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

如何理解行為是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

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行政法律關系參加者的權利、義務所指向的物件。行政法律關系客體的范圍十分廣泛,但可概括為如下三種:①物。指一定的物質財富,如土地、房屋、森林、交通工具等。②智力成果。指一定形式的智力成果,如著作、專利、發明等。③行為。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為一定目的的有意識的活動,如納稅、征地、交通肇事、打架斗毆等。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

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包括

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概括來講可以分成這三種:物、智力成果、行為。
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行政法律關系參加者的權利、義務所指向的物件,范圍十分廣泛。物可以是指一定的物質財富,如土地、房屋、森林、交通工具等。智力成果可以是指一定形式的智力成果,如著作、專利、發明等。行為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為一定目的的有意識的活動,可以是納稅、征地、交通肇事、打架斗毆等。但是注意一點,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即納稅、不納稅等)
行政法律關系是指經過行政法規范所調整,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行政關系。

怎樣理解行政法律關系的特點?

行政法律關系的特點:
(一)、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一方必須是國家行政機關或國家機關授權的組織
(二)、行政主體始終處於主導地位
(三)、當事人雙方的權利義務不對等
(四)、行政法律關系具有強制性
(五)、行政法律關系的程式性

行政法律關系,是指受行政法律規范調控的因行政活動(權利活動和非權利活動)而形成或產生(引發)的各種權利義務關系。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指參加行政法律關系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當事人。
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指行政法律關系中當事人權利,義務所指向的物件。
這種關系既應包括在行政活動過程中所形成的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的行政法上的權利義務關系,也應包括因行政活動產生或引發的救濟或監督關系。

行政法律關系概念可以從如下方面解釋和理解:
1.行政法律關系是受法律調整或約束的一種社會關系。
2.行政法律關系是因行政活動產生或引發的各種社會關系。
3.行政法律關系是一種行政法上的權利義務關系。

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包括哪三個

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行政法律關系參加者的權利、義務所指向的物件。范圍十分廣泛,概括來講可以分成這三種:物、智力成果、行為。
物可以是指一定的物質財富,如土地、房屋、森林、交通工具等。
智力成果可以是指一定形式的智力成果,如著作、專利、發明等。
行為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為一定目的的有意識的活動,可以是納稅、征地、交通肇事、打架斗毆等。但是注意一點,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即納稅、不納稅等)

人身能否成為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

您好,我認為不可以,首先,行政法律關系客體是指具體行政行為,既然是行政行為,作為行政相對人,我們提出的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是針對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所做出的,如果其行政行為侵犯到了人身權,我們可以提出他的行為是違法的,提出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但仍然是針對他的行為。

什麼是行政法律關系客體

行政法律關系客體是行政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之一,指行政法律關系的內容即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目標,包括人身、行為和財物。人身是指人的身體和人的身份。國家行政管理包括對人的身體的作用和對人的身份的控制,兩者都可以成為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行為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作為或不作為。作為行政法律關系客體的行為,既包括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也包括相對人的行為;既包括組織的行為,也包括個人的行為。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不能僅限於人的行為,因為 *** 的行為和企業的行為同樣受行政法的調整。從行為的方式上看,其客體既包括作為的行為,也包括不作為的行為。從行為的主體上看,國家行政機關、其他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社會組織、公民、駐華的外國組織和在華的外國人的行為都可以成為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但從內容和范圍上看,並非上述主體的一切行為都由行政法調整。上述主體的行為要構成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必須具備兩個條件:(1)必須是法律行為而不是事實行為。(2)該行為必須與國家行政管理有關。 財物是指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物質資料。它可以是貨幣形式,也可以是物質形式;可以是生產資料,也可以是消費資料。

在行政法學中,如何理解行政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消滅,請舉例說明

(一)行政法律關系的產生
行政法律關系的產生是指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之間形成行政法上的權利義務關系。行政法律關系的產生除必須存在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和客體以及內容以外,還必須具備以下兩個基本條件:
1.具有相應的行政法律關系賴以發生的法律根據,即有相應的行政法律規范的存在。沒有行政法律規范的確認和調整,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就無法確定,也就不可能形成行政法律關系。2.具有導致行政法律關系發生的法律事實。沒有法律事實存在,即使有行政法律規范,也不可能形成行政法律關系。
行政法律事實就是由行政法律規范所規定的能夠引起行政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的客觀現象或事實,簡稱法律事實。包括法律事件和法律行為兩大類。
法律事件是指與當事人意志無關的那些法律事實,如人的出生、死亡,自然災害和意外事件等。法律行為是指當事人有意識的能產生相應法律後果的活動,如行政主體的治安管理處罰行為、行政相對方申請某種許可證的行為等。既可以是合法行為,也可以是違法行為。
(二)行政法律關系的變更
行政法律關系的變更就是指行政法律關系構成要素的變更。包括:
1.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變更。主體的增加、減少或改變。
2.行政法律關系客體的變更。物、行為或精神財富的變更。
3.行政法律關系內容的變更。權利義務發生變化。
(三)行政法律關系的消滅
行政法律關系的消滅是指行政法律關系權利義務的消滅。包括:
1.一方或雙方當事人的消滅;
2.權利義務內容的消滅。原行政法律關系中的權利義務已實現或為新的內容所代替。

把握行政法律關系的意義

行政法律關系
行政法律關系 是國家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活動中所發生的由行政法規范所調整的各種社會關系。是法律關系的一種。同其他法律關系相比較,有以下特點:
(一)行政法律關系的一方必須是國家行政機關或受其委託和授權的機關、團體或個人,即必須有代表國家從事行政管理的當事人。公民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法人之間以及公民、法人與其他社會團體之間不可能產生行政法律關系。行政機關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行政機關之間、行政機關與其他國家機關之間、行政機關與外國有關機關之間可以依法產生行政法律關系。
(二)行政法律關系中的當事人的地位往往是不平等的。在大部分行政法律關系中,國家行政機關作為當事人一方,其地位優於對方當事人,這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1)行政法律關系的產生一般只要具有這方面職權的國家行政機關的單方意思表示就能成立,只有在個別情況下,才可能由社會團體或者公民的意思表示而發生。
(2)某些行政法律關系的消滅也往往因國家行政機關單方面的行為即確定。
(3)國家行政機關可以依法增設或限制、剝奪對方當事人的某項權利,也可以增設或豁免對方當事人的義務,而對方當事人不能這樣做。(三)行政法律關系的當事人,其權利和義務等都是由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等事先規定的,行政機關和其他當事人都不能自由選擇。
(四)行政法律關系中的違法者,通常要向其主管機關承擔責任,有時還要對受害的公民負責。只有同時具備以上特點的社會關系,才是行政法律關系。

簡述行政法律關系的特徵?

行政法律關系的特徵主要有:
(1)行政法律關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體。
(2)行政法律關系具有非對等性。
(3)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義務一般是法定的。
(4)行政主體實體上的權利義務是重合的。
(5)大多數的行政法律關系爭議由行政機關或行政裁判機構依照行政程式或准司法程式加以解決,只有在法律有規定的情況下,才由法院通過司法程式解決。

B. 行政法律關系有哪些

法律分析:行政法律關系是國家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活動中所發生的由行政法規范所調整的各種社會關系。是法律關系的一種。同其他法律關系相比較,有以下特點:

(一)行政法律關系的一方必須是國家行政機關或受其委託和授權的機關、團體或個人,即必須有代表國家從事行政管理的當事人。公民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法人之間以及公民、法人與其他社會團體之間不可能產生行政法律關系。行政機關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行政機關之間、行政機關與其他國家機關之間、行政機關與外有關機關之間可以依法產生行政法律關系。

(二)行政法律關系中的當事人的地位往往是不平等的。在大部分行政法律關系中,國家行政機關作為當事人一方,其地位優於對方當事人,這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1)行政法律關系的產生一般只要具有這方面職權的國家行政機關的單方意思表示就能成立,只有在個別情況下,才可能由社會團體或者公民的意思表示而發生。(2)某些行政法律關系的消滅也往往因國家行政機關單方面的行為即確定。(3)國家行政機關可以依法增設或限制、剝奪對方當事人的某項權利,也可以增設或豁免對方當事人的義務,而對方當事人不能這樣做。

(三)行政法律關系的當事人,其權利和義務等都是由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等事先規定的,行政機關和其他當事人都不能自由選擇。

(四)行政法律關系中的違法者,通常要向其主管機關承擔責任,有時還要對受害的公民負責。

只有同時具備以上特點的社會關系,才是行政法律關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十二條 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訴訟:

(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二)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三)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四)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

C.  在行政法律關系雙方當事人中,必有一方是  

一方必是行政主體,行政主體包括被授權或被委託行使行政管理職能的行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公共管理組織。
另一方是行政相對人。

D. 行政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有哪些

法律分析:構成要素有法律關系主體、客體和內容。行政法律關系主體指就是存在行政法律關系、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當事人。行政法律關系客體就是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即關系主體,其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包括物、行為和精神財富。行政法律關系的內容就是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七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享有陳述權、申辯權;有權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其合法權益因行政機關違法實施行政許可受到損害的,有權依法要求賠償。

E. 在行政法律關系中行政主體是不可缺少的一方當事人是否正確

是正確的,行政法律關系,是行政主體與相對人之間的關系。所以必須的偶行政主體。希望幫到你

F. 怎樣理解行政法律關系的特點

行政法律關系的特點:
(一)、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一方必須是國家行政機關或國家機關授權的組織
(二)、行政主體始終處於主導地位
(三)、當事人雙方的權利義務不對等
(四)、行政法律關系具有強制性
(五)、行政法律關系的程序性

行政法律關系,是指受行政法律規范調控的因行政活動(權利活動和非權利活動)而形成或產生(引發)的各種權利義務關系。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指參加行政法律關系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當事人。
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指行政法律關系中當事人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
這種關系既應包括在行政活動過程中所形成的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的行政法上的權利義務關系,也應包括因行政活動產生或引發的救濟或監督關系。

行政法律關系概念可以從如下方面解釋和理解:
1.行政法律關系是受法律調整或約束的一種社會關系。
2.行政法律關系是因行政活動產生或引發的各種社會關系。
3.行政法律關系是一種行政法上的權利義務關系。

G. 行政案件當事人包括哪些人

包括原告、被告、 共同訴訟人、共同訴訟和第三人
行政訴訟當事人,是指因對具體行政行為發生爭議,以自己的名義到人民法院起訴、應訴和參加訴訟,並受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約束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以及行政機關。在法學上,當事人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當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共同訴訟人、訴訟中的第三人;狹義的當事人則僅指原告和被告。現就對行政訴訟當事人在廣義的范疇進行探討。
行政訴訟當事人:因行政法律關系發生爭議,能以自己的名義參加到行政訴訟中來,並與案件的審判結果有利害關系的訴訟主體。不同程序中,當事人的稱謂是不同的。
1、行政訴訟原告是指對行政主體具體行政行為不服,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以自己的名義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所以說,行政訴訟原告大多是行政管理中的行政相對方。
2、行政訴訟的被告是指被原告起訴指控侵犯其行政法上的合法權益和與之發生行政爭議,而由人民法院通知應訴的行政主體。必須明確,行政訴訟的被告不是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而是行政機關本身。在行政訴訟中,行政主體始終作為被告,這是行政訴訟的一大特點。
3、行政訴訟法第26條規定:「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二人以上,因同一具體行政行為發生的行政案件,或者因同樣的具體行政行為發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的,為共同訴訟」。共同訴訟人就是共同訴訟案件的當事人。對共同訴訟中原告一方是兩個以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我們稱之為共同原告;被告一方是兩個以上的行政主體的,稱為共同被告。因此,可以說,行政訴訟的共讓絕同訴訟實際就是訴的主體的合並。這與訴的客體合並是不同的。
根據共同訴訟成立的不同條件,可將共同訴訟分為必要的共同訴訟和普通的共同訴訟。
必要的共同訴訟,是指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二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同一的訴訟,它是一種不可分之訴。主要包括共同原告和共兆早同被坦猜姿告兩種。
4、共同訴訟是指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二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的訴訟。它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訴訟是可分之訴,即共同訴訟人對訴訟標的的權利或義務沒有共同的利害關系,它們可以分作幾個訴由人民法院分別審理。普通的共同訴訟是由人民法院合並審理形成的,如果人民法院分別審理,則成為各自獨立的案件,而不是共同訴訟了。因實踐中普通共同訴訟情況比較復雜,因而難以一一列舉。
5、行政訴訟中的第三人,是指同提起訴訟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並因而參加到他人正在進行的行政訴訟程序中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二十五條 行政行為的相對人以及其他與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提起訴訟。
有權提起訴訟的公民死亡,其近親屬可以提起訴訟。
有權提起訴訟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提起訴訟。
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葯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領域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致使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應當向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職責。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職責的,人民檢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二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復議機關在法定期限內未作出復議決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起訴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起訴復議機關不作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作出同一行政行為的,共同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共同被告。
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所作的行政行為,委託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行政機關被撤銷或者職權變更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熱點內容
刑事訴訟法保持緘默 發布:2024-10-19 10:10:10 瀏覽:782
司法引領評價 發布:2024-10-19 09:10:12 瀏覽:869
勞動法八十二條司法解釋 發布:2024-10-19 08:45:49 瀏覽:288
刑法八修正案 發布:2024-10-19 08:41:01 瀏覽:449
行政法律關系的必要當事人 發布:2024-10-19 07:52:39 瀏覽:167
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地址 發布:2024-10-19 06:41:53 瀏覽:159
法官任免制度 發布:2024-10-19 06:41:31 瀏覽:710
金斯頓法官 發布:2024-10-19 06:20:35 瀏覽:189
如何到戶宣傳法律知識 發布:2024-10-19 05:46:46 瀏覽:17
回龍觀人民法庭 發布:2024-10-19 05:26:43 瀏覽: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