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全文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全文

發布時間: 2024-10-21 11:16:43

❶ 琛屾斂娉曞拰琛屾斂璇夎兼硶

鏄鎴戝浗娉曞緥浣撶郴涓鐨勯噸瑕佺粍鎴愰儴鍒嗭紝涓昏佽皟鏁磋屾斂鏈哄叧涓庡叕姘戙佹硶浜哄拰鍏朵粬緇勭粐涔嬮棿鐨勮屾斂鍏崇郴錛屼繚闅滃叕姘戙佹硶浜哄拰鍏朵粬緇勭粐鐨勫悎娉曟潈鐩婏紝淇冭繘渚濇硶琛屾斂銆
涓銆佽屾斂娉曠殑姒傚康涓庡姛鑳
琛屾斂娉曟槸鎸囪勮寖琛屾斂鏈哄叧琛屼嬌琛屾斂鏉冨姏銆佸飽琛岃屾斂鑱岃矗鐨勬硶寰嬭勮寖鐨勬葷О銆傚叾鍔熻兘鍦ㄤ簬紜淇濊屾斂鏈哄叧渚濇硶琛屾斂錛岄槻姝㈣屾斂鏉冨姏鐨勬互鐢錛屼繚鎶ゅ叕姘戙佹硶浜哄拰鍏朵粬緇勭粐鐨勫悎娉曟潈鐩娿傝屾斂娉曢氳繃璁懼畾琛屾斂鏈哄叧鐨勮亴鏉冭寖鍥淬佽屼嬌紼嬪簭浠ュ強鐩戠潱鏈哄埗錛屼負琛屾斂鏈哄叧鐨勮屾斂琛屼負鎻愪緵鏄庣『鐨勬硶寰嬩緷鎹鍜屾寚瀵箋
浜屻佽屾斂璇夎兼硶鐨勬傚康涓庢剰涔
琛屾斂璇夎兼硶鏄瑙勫畾鍏姘戙佹硶浜哄拰鍏跺昂鍥浠栫粍緇囧洜琛屾斂琛屼負渚電姱鍏跺悎娉曟潈鐩婏紝鍚戜漢姘戞硶闄㈡彁璧瘋瘔璁肩殑娉曞緥瑙勮寖銆傝屾斂璇夎兼硶鐨勬剰涔夊湪浜庝負鍏姘戙佹硶浜哄拰鍏朵粬緇勭粐鎻愪緵鍙告硶鏁戞祹閫斿緞錛岀淮鎶ゅ叾鍚堟硶鏉冪泭銆傞氳繃琛屾斂璇夎礆紝鍙浠ュ硅屾斂鏈哄叧鐨勮屾斂琛屼負榪涜屽悎娉曟у℃煡錛岀洃鐫h屾斂鏈哄叧渚濇硶琛屾斂錛屼績榪涙硶娌繪斂搴滃緩璁俱
涓夈佽屾斂娉曚笌琛屾斂璇夎兼硶鐨勫叧緋
琛屾斂娉曚笌琛屾斂璇夎兼硶瀵嗗垏鐩稿叧錛屼簩鑰呯浉浜掕ˉ鍏呫佺浉浜掑埗綰︺傝屾斂娉曚負琛屾斂璇夎兼硶鎻愪緵浜嗗疄浣撴硶渚濇嵁錛岃勫畾浜嗚屾斂鏈哄叧鐨勮亴鏉冦佽亴璐d互鍙婂叕姘戙佹硶浜哄拰鍏朵粬緇勭粐鐨勬潈鍒╁拰涔夊姟銆傝岃屾斂璇夎兼硶鍒欎負琛屾斂娉曠殑瀹炴柦鎻愪緵浜嗙▼搴忔硶淇濋殰錛岀『淇濊屾斂浜夎寰楀埌鍏姝c佸叕騫崇殑瑙e喅銆
鍥涖佽屾斂娉曚笌琛屾斂璇夎兼硶鐨勫疄璺靛簲鐢
鍦ㄥ疄闄墊樻樿返涓錛岃屾斂娉曚笌琛屾斂璇夎兼硶鍏卞悓鍙戞尌鐫緇存姢紺句細紼沖畾銆佷績榪涚粡嫻庡彂灞曠殑閲嶈佷綔鐢ㄣ傝屾斂鏈哄叧鍦ㄨ屼嬌鑱屾潈鏃訛紝蹇呴』閬靛驚琛屾斂娉曠殑瑙勫畾錛岀『淇濊屾斂琛屼負鐨勫悎娉曟у拰鍚堢悊鎬с傝屽叕姘戙佹硶浜哄拰鍏朵粬緇勭粐鍦ㄨや負琛屾斂琛屼負渚電姱鍏跺悎娉曟潈鐩婃椂錛屽彲浠ヤ緷鎹琛屾斂璇夎兼硶鐨勮勫畾鍚戜漢姘戞硶闄㈡彁璧瘋瘔璁礆紝緇存姢鑷韜鏉冪泭銆
緇間笂鎵榪幫細
琛屾斂娉曞拰琛屾斂璇夎兼硶鍦ㄧ淮鎶ゅ叕姘戙佹硶浜哄拰鍏朵粬緇勭粐鐨勫悎娉曟潈鐩娿佷績榪涗緷娉曡屾斂鏂歸潰鍙戞尌鐫閲嶈佷綔鐢ㄣ備簩鑰呯浉浜掕ˉ鍏呫佺浉浜掑埗綰︼紝鍏卞悓鏋勬垚浜嗘垜鍥借屾斂娉曞緥浣撶郴鐨勫熀鐭熾傚湪瀹炶返涓錛屾垜浠搴旀繁鍏ョ悊瑙e拰榪愮敤琛屾斂娉曞拰琛屾斂璇夎間紞鍞娉曪紝鎺ㄥ姩娉曟不鏀垮簻寤鴻撅紝淇冭繘紺句細鍜岃皭紼沖畾銆
娉曞緥渚濇嵁錛
銆婁腑鍗庝漢姘戝叡鍜屽浗琛屾斂娉曘
絎浜屾潯瑙勫畾錛
鏈娉曟墍縐拌屾斂錛屾槸鎸囧浗瀹惰屾斂鏈哄叧琛屼嬌鍥藉舵潈鍔涳紝綆$悊鍥藉朵簨鍔$殑琛屼負銆
銆婁腑鍗庝漢姘戝叡鍜屽浗琛屾斂璇夎兼硶銆
絎浜屾潯瑙勫畾錛
鍏姘戙佹硶浜烘垨鑰呭叾浠栫粍緇囪や負琛屾斂鏈哄叧鍜岃屾斂鏈哄叧宸ヤ綔浜哄憳鐨勮屾斂琛屼負渚電姱鍏跺悎娉曟潈鐩婏紝鏈夋潈渚濈収鏈娉曞悜浜烘皯娉曢櫌鎻愯搗璇夎箋
鍓嶆炬墍縐拌屾斂琛屼負錛屽寘鎷娉曞緥銆佹硶瑙勩佽勭珷鎺堟潈鐨勭粍緇囦綔鍑虹殑琛屾斂琛屼負銆
銆婁腑鍗庝漢姘戝叡鍜屽浗瀹娉曘
絎浜旀潯瑙勫畾錛
涓鍗庝漢姘戝叡鍜屽浗瀹炶屼緷娉曟不鍥斤紝寤鴻劇ぞ浼氫富涔夋硶娌誨浗瀹躲傚浗瀹剁淮鎶ゆ硶娌葷粺涓鍜屽皧涓ャ備竴鍒囧浗瀹舵満鍏沖拰姝﹁呭姏閲忋佸悇鏀垮厷鍜屽悇紺句細鍥浣撱佸悇浼佷笟浜嬩笟緇勭粐閮藉繀欏婚伒瀹堝娉曞拰娉曞緥銆備竴鍒囪繚鍙嶅娉曞拰娉曞緥鐨勮屼負錛屽繀欏諱簣浠ヨ拷絀訛紝浠諱綍緇勭粐鎴栬呬釜浜洪兘涓嶅緱鏈夎秴瓚婂娉曞拰娉曞緥鐨勭壒鏉冦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行政法概述
第二節 行政法的淵源
第三節 行政法的效力
第四節 行政法律關系
第二章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第一節 行政法基本原則概述
第二節 行政合法性原則
第三節 行政合理性原則
第三章 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
第一節 行政主體
第二節 行政許可權
第三節 相對人和第三人
第四章 行政行為原理
第一節 行政行為的特徵與分類
第二節 行政行為的成立要件和合法要件
第三節 行政行為的效力內容和時間
第四節 行政行為的錯誤和瑕疵
第五章 行政立法
第一節 行政立法的概念和性質
第二節 行政立法的分類
第三節 行政立法的原則和程序
第四節 行政立法的監督
第六章 行政立法
第七章 行政規范
第八章 行政徵收
第九章 行政許可
第十章 行政監督
第十一章 行政處罰
第十二章 行政強制
第十三章 行政給付
第十四章 行政獎勵
第十五章 行政裁決
第十六章 行政合同
第十七章 行政指導
第十八章 行政程序法
第十九章 行政法制監督
第二十章 行政救濟概述
第二十一章 行政賠償
第二十二章 行政補償
第二十三章 行政復議
第二十四章 行政訴訟概述
第二十五章 行政訴訟受案范圍與管轄
第二十六章 行政訴訟參加人
第二十七章 行政訴訟的證據
第二十八章 行政訴訟程序
第二十九章 行政訴訟的法律適用
第三十章 行政訴訟的判決、裁定與決定
第三十一章 行政附帶民事訴訟
第三十二章 涉外行政訴訟
參考書目

❸ 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的區別

法律分析: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區別是:1、性質不同:行政法是一種實體法,而行政訴訟法是程序法。2、適用的主體不同:行政訴訟法主要是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的程序依據;而行政法主要是行政機關行使行政權力,實施公務行為的實體依據。3、適用的階段不同:行政訴訟法是審理行政案件時適用的程序法,因而是事後救濟程序;而行政法是關與行政行為作出的依據;它於行政行為的全過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一條 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❹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五版)》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七版)》(姜明安 主編)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J21C3DSzcmGTEMfutfacLQ 密碼:6t7h

書名: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七版)

作者:姜明安 主編

豆瓣評分:7.2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3-13

頁數:716

內容簡介:

本教材是根據教育部高等學校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的要求,為高校法學專業16門核心課程編寫的專門教材之一。該書全面、系統、深入地闡釋了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以我國行政法治實踐和行政法學說為基本研究素材,同時吸收、借鑒了國外行政法學研究的大量成果。教材在繼承、批判和 揚棄國外行政法學的控權論、管理論、行政權力本位論、相對人權利本位論等各種學術流派的基礎上,初步形成和建立了有中國特色的行政法學理論體系框架。 本書第六版問世以來,陸續發生了幾件對本書內容有重要影響的大事,「迫使」我們不得不對本書進行全面修訂,推出本書的最新版——第七版。否則,本書的內容將會落後於時代,與現實脫節,給以本書為教材的廣大高校師生帶來困難、困惑。近年來發生的對本學科有重要影響的大事主要有四:一是中共十九大召開,推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二是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通過了新的《憲法修正案》和《監察法》,對國家監察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三是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新的《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對2014年和2017年修正的《行政訴訟法》的適用問題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解釋,條文達163條之多;四是國務院對《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和《規章制定程序條例》進行了較大幅度的修改和重新發布。有鑒於此,我們於今年4月啟動了對本書第六版的大修,使該書的內容與時俱進,以反映和體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治理論,反映和闡釋近年來行政法的新法律、新法規、新司法解釋,反映和闡釋這些法律、法規、司法解釋所確立的新規范及所構建的新制度。

作者簡介:

姜明安 北京大學法學院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大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警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最高人民檢察院專家咨詢員、民政部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委員、文化部文化法制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法律顧問、北京市、上海市、江蘇省人民政府行政復議委員會非常任委員。 主要研究領域為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

❺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

行政行為相對於民事行為或其他國家機關行為而言,其主要特徵是___。
A. 服務性
B. 從屬法律性
C. 裁量性
D. 單方性
E. 強制性
在我看來,這題是沒有答案的。在於題干中有「其他國家機關行為」

❻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案例分析

(1)市公安局是被告。
因為它變更了原具體行政行為,乙是對變更後的裁決不回服。答
(2)縣公安局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和市公安局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均享有管轄權。
《行政訴訟法》第17條規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改變與具體行政行為的,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3)如果題目是:「能否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為什麼?」那麼,答案是:
可以,
我國《行政訴訟法》第11條除列舉了八種可以提起行政訴訟的情況外,還有一條兜底性的條款「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此案件不屬於不可訴行為,具有可訴性。

❼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1、行政訴訟法是程序法。程序法是規定以保證權利和職權得以實現或行使,義務和責任得以履行的有關程序為主要內容的法律。
行政法是實體法。實體法是規定和確認權利和義務以及職權和責任為主要內容的法律。
2、行政法的基本內容包括三大部分:

(1)行政組織法;

(2)行政行為法;

(3)行政法制監督、行政救濟、行政責任法。

行政法的這三個部分分別調整著不同的行政關系:

行政組織法主要調整內部行政關系;

行政行為法,主要調整行政管理關系;

行政法制監督、行政救濟、行政責任法主要調整行政法制監督關系。

3、 行政訴訟法
行政訴訟法是規范行政訴訟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4、 行政訴訟法的淵源
具體而言其法律淵源主要有:
(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的規定尤其是有關公民基本權利的規定對行政訴訟活動的進行具有基礎性的指導和規范作用。
(2)國際條約。《行政訴訟法》第7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參加的國際條約同本法有不同規定的,適用該國際條約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
(3)《人民法院組織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中有關審判組織、審判程序以及法律監督的規定。
(4)行政訴訟法典。
(5)單行法律、法規。
(6)正式有效的法律解釋。主要是指《若干解釋》以及有權機關對法律、法規所作的其它解釋;
(7)民事訴訟的有關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訴訟法和本解釋外,可以參照民事訴訟的有關規定。

5、 行政訴訟法的效力范圍
行政訴訟法的效力范圍,是指行政訴訟法的適用范圍,具體包括行政訟法的空間效力、時間效力、對人的效力和對事的效力。

(1) 空間效力
空間效力是指行政訴訟法適用的地域范圍。我國行政訴訟法適用於我國國家主權所及一切空領域,包括我國的領土、領空、領海以及領土延伸的所有空間。也就是說凡在我國進行行政訴訟活動,均應適用我國行政訴訟法。
我國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不適用我國行政訴訟法。有關行政訴訟的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只能在本行政區域內適用。

(2) 時間效力
時間效力是指行政訴訟法適用的時間范圍,具體包括行政訴訟法的生效、失效的起止時間以及行政訴訟法對該法生效前發生的行政案件的溯及力。我國行政訴訟法第75條規定:本法從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該日期即為行政訴訟法的生效日期。同時,我國行政訴訟法不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3) 對人的效力
行政訴訟法的效力,是指行政訴訟法能對哪些人有拘束力,對哪些人沒有拘束力。我國行政訴訟法採用屬地原則確定對人的效力。凡在我國領域內進行行政訴訟的,無論當事人為中國公民、法人還是外國公民、外國組織或無國籍人,均適用我國行政訴訟法。但是,中國參加或締結的國際條約對外國公民的權利作了特殊規定的,適用該規定。外交代表享有民事管轄豁免和行政管轄豁免,據此,除非派遣國政府明確表示放棄豁免或者外交人員從事與公務無關的活法,行政訴訟法對其沒有約束力。

(4) 對事的效力
對事的效力,是指行政訴法對行政案件的適用范圍,即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圍。

6、 行政訴訟法與行政法的關系

(1) 行政訴訟法與行政實體法
行政訴訟法是規范行政訴訟行為,調整行政訴訟關系的程序法,它規定法院、訴訟當事及其他參與人在訴訟活動中的程序性權利和義務,因此,是有關程序規范的總和。而行政實體法是規定行政機關及相對一方實體權利義務的法律規范。所以,二才規定的內容及范圍是不同的。但是,行政訴訟法與行政實體法也有一定的聯系。行政訴訟法是保證實體法得到正確實施的重要手段。

(2) 行政訴訟法與行政程序法
行政訴訟法與行政程序法都屬於程序法,都是保證行政實體法正確實施的手段。但適用的主體不同,所處的階段也不同。行政訴訟法主要是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的程序依據;而行政程序法主要是行政機關行使行政權力,實施公務行為的依據。從適用的階段看,行政訴訟法是審理行政案件時適用的程序法,因而是事後救濟程序;而行政程序法是關於行政得為的程序法,它於行政行為的全過程,不僅包括事後救濟程序,也包括事前、事中程序。通常情況下,行政實體法首先通過行政程序法得以實施,只有發生行政爭議時,才有適用行政訴訟法,通過訴訟程序實施行政實體法的必要。

7、 行政訴訟法的立法目的

(1) 保證人民法院正確、及時審理行政案件

(2) 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3) 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行使行政職權

❽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介紹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2015年4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48次會議通過)
為正確適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決定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結合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工作實際,現就有關條款的適用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 人民法院對符合起訴條件的案件應當立案,依法保障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
對當事人依法提起的訴訟,人民法院應當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一律接收起訴狀。能夠判斷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當場登記立案;當場不能判斷是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接收起訴狀後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七日內仍不能作出判斷的,應當先予立案。
起訴狀內容或者材料欠缺的,人民法院應當一次性全面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內容、補充的材料及期限。在指定期限內補正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登記立案。當事人拒絕補正或者經補正仍不符合起訴條件的,裁定不予立案,並載明不予立案的理由。
當事人對不予立案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第二條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第三項規定的「有具體的訴訟請求」是指:
(一)請求判決撤銷或者變更行政行為;
(二)請求判決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給付義務;
(三)請求判決確認行政行為違法;
(四)請求判決確認行政行為無效;
(五)請求判決行政機關予以賠償或者補償;
(六)請求解決行政協議爭議;
(七)請求一並審查規章以下規范性文件;
(八)請求一並解決相關民事爭議;
(九)其他訴訟請求。
當事人未能正確表達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釋明。
第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已經立案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
(一)不符合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
(二)超過法定起訴期限且無正當理由的;
(三)錯列被告且拒絕變更的;
(四)未按照法律規定由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代表人為訴訟行為的;
(五)未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的;
(六)重復起訴的;
(七)撤回起訴後無正當理由再行起訴的;
(八)行政行為對其合法權益明顯不產生實際影響的;
(九)訴訟標的已為生效裁判所羈束的;
(十)不符合其他法定起訴條件的。
人民法院經過閱卷、調查和詢問當事人,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可以逕行裁定駁回起訴。
第四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照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對行政機關不履行法定職責提起訴訟的,應當在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期限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第五條 行政訴訟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的「行政機關負責人」,包括行政機關的正職和副職負責人。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的,可以另行委託一至二名訴訟代理人。
第六條 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包括復議機關駁回復議申請或者復議請求的情形,但以復議申請不符合受理條件為由駁回的除外。
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是指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處理結果。
第七條 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原告只起訴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或者復議機關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原告追加被告。原告不同意追加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另一機關列為共同被告。
第八條 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為共同被告的,以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確定案件的級別管轄。
第九條 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人民法院應當在審查原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同時,一並審查復議程序的合法性。
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對原行政行為合法性共同承擔舉證責任,可以由其中一個機關實施舉證行為。復議機關對復議程序的合法性承擔舉證責任。
第十條 人民法院對原行政行為作出判決的同時,應當對復議決定一並作出相應判決。
人民法院判決撤銷原行政行為和復議決定的,可以判決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重新作出行政行為。
人民法院判決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給付義務的,應當同時判決撤銷復議決定。
原行政行為合法、復議決定違反法定程序的,應當判決確認復議決定違法,同時判決駁回原告針對原行政行為的訴訟請求。
原行政行為被撤銷、確認違法或者無效,給原告造成損失的,應當由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承擔賠償責任;因復議程序違法給原告造成損失的,由復議機關承擔賠償責任。
第十一條 行政機關為實現公共利益或者行政管理目標,在法定職責范圍內,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協商訂立的具有行政法上權利義務內容的協議,屬於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第一款第十一項規定的行政協議。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就下列行政協議提起行政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一)政府特許經營協議;
(二)土地、房屋等徵收徵用補償協議;
(三)其他行政協議。
第十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協議提起訴訟的,參照民事法律規范關於訴訟時效的規定;對行政機關單方變更、解除協議等行為提起訴訟的,適用行政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關於起訴期限的規定。
第十三條 對行政協議提起訴訟的案件,適用行政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的規定確定管轄法院。
第十四條 人民法院審查行政機關是否依法履行、按照約定履行協議或者單方變更、解除協議是否合法,在適用行政法律規范的同時,可以適用不違反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規范。
第十五條 原告主張被告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協議或者單方變更、解除協議違法,理由成立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原告的訴訟請求判決確認協議有效、判決被告繼續履行協議,並明確繼續履行的具體內容;被告無法繼續履行或者繼續履行已無實際意義的,判決被告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給原告造成損失的,判決被告予以賠償。
原告請求解除協議或者確認協議無效,理由成立的,判決解除協議或者確認協議無效,並根據合同法等相關法律規定作出處理。
被告因公共利益需要或者其他法定理由單方變更、解除協議,給原告造成損失的,判決被告予以補償。
第十六條 對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協議提起訴訟的,訴訟費用准用民事案件交納標准;對行政機關單方變更、解除協議等行為提起訴訟的,訴訟費用適用行政案件交納標准。
第十七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請求一並審理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規定的相關民事爭議,應當在第一審開庭審理前提出;有正當理由的,也可以在法庭調查中提出。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作出不予准許一並審理民事爭議的決定,並告知當事人可以依法通過其他渠道主張權利:
(一)法律規定應當由行政機關先行處理的;
(二)違反民事訴訟法專屬管轄規定或者協議管轄約定的;
(三)已經申請仲裁或者提起民事訴訟的;
(四)其他不宜一並審理的民事爭議。
對不予准許的決定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第十八條 人民法院在行政訴訟中一並審理相關民事爭議的,民事爭議應當單獨立案,由同一審判組織審理。
審理行政機關對民事爭議所作裁決的案件,一並審理民事爭議的,不另行立案。
第十九條 人民法院一並審理相關民事爭議,適用民事法律規范的相關規定,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當事人在調解中對民事權益的處分,不能作為審查被訴行政行為合法性的根據。
行政爭議和民事爭議應當分別裁判。當事人僅對行政裁判或者民事裁判提出上訴的,未上訴的裁判在上訴期滿後即發生法律效力。第一審人民法院應當將全部案卷一並移送第二審人民法院,由行政審判庭審理。第二審人民法院發現未上訴的生效裁判確有錯誤的,應當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
第二十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請求人民法院一並審查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三條規定的規范性文件,應當在第一審開庭審理前提出;有正當理由的,也可以在法庭調查中提出。
第二十一條 規范性文件不合法的,人民法院不作為認定行政行為合法的依據,並在裁判理由中予以闡明。作出生效裁判的人民法院應當向規范性文件的制定機關提出處理建議,並可以抄送制定機關的同級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行政機關。
第二十二條 原告請求被告履行法定職責的理由成立,被告違法拒絕履行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不予答復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七十二條的規定,判決被告在一定期限內依法履行原告請求的法定職責;尚需被告調查或者裁量的,應當判決被告針對原告的請求重新作出處理。
第二十三條 原告申請被告依法履行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等給付義務的理由成立,被告依法負有給付義務而拒絕或者拖延履行義務且無正當理由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七十三條的規定,判決被告在一定期限內履行相應的給付義務。
第二十四條 當事人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或者調解書發生法律效力後六個月內提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三)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四)審判人員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抗訴或者檢察建議:
(一)人民法院駁回再審申請的;
(二)人民法院逾期未對再審申請作出裁定的;
(三)再審判決、裁定有明顯錯誤的。
人民法院基於抗訴或者檢察建議作出再審判決、裁定後,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人民法院不予立案。
第二十六條 2015年5月1日前起訴期限尚未屆滿的,適用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關於起訴期限的規定。
2015年5月1日前尚未審結案件的審理期限,適用修改前的行政訴訟法關於審理期限的規定。依照修改前的行政訴訟法已經完成的程序事項,仍然有效。
對2015年5月1日前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或者行政賠償調解書不服申請再審,或者人民法院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的,程序性規定適用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的規定。
第二十七條 最高人民法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

❾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1 錯誤
2 正確
3 正確
4 與水利部門同為被告
5 當事人的陳述
6 只有對行政處罰行為顯失公正的情形下,人民法院才做出變更判決(覺得都對)
7 懷發市計程車管理處
8 指定管轄
9 對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一審判決 嚴重違反法律程序的一審判決
遺漏了必須參加訴訟的當事人的一審判決
遺漏了原訴訟請求的一審判決
10 被告人上訴或者人民檢察院抗訴,原二審人民法院維持一審判決的,原二審人民法院為賠償義務機關被告人上訴或者人民檢察院抗訴,原二審人民法院對一審人民法院判決予以改判的,二審人民法院為賠償義務機關
被告人上訴或人民檢察院抗訴,原二審人民法院維持一審判決,原一審人民法院為賠償義務機關

熱點內容
推動全社會自覺尊法護法學法 發布:2024-12-23 15:00:14 瀏覽:943
有關道德的名言名句 發布:2024-12-23 14:57:37 瀏覽:867
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記憶方法 發布:2024-12-23 14:51:02 瀏覽:697
香港大學mcl法律碩士 發布:2024-12-23 14:13:35 瀏覽:190
司法考試需要准備多長時間 發布:2024-12-23 14:05:39 瀏覽:791
離職押工資符合勞動法嗎 發布:2024-12-23 13:42:30 瀏覽:842
博弈論對法學 發布:2024-12-23 13:19:50 瀏覽:933
簡說民法典 發布:2024-12-23 13:10:02 瀏覽:29
勞動法員工請假的時間規定 發布:2024-12-23 12:59:56 瀏覽:87
試商法試題 發布:2024-12-23 12:46:26 瀏覽: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