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的多元化

行政法的多元化

發布時間: 2024-10-27 08:17:51

行政法最基本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行政法最基本的表現形式有:
(1)憲法;
(2)法律。指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內
(容3)行政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主要包括:國務院依憲法授權制定的行政法規;國務院各部門發布的部門規章;省級政府,省會市政府市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以及經濟特區市政府制定的地方性規章。
(4)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單行條例。
(5)國際條約、協定和法律解釋。

Ⅱ 行政法如何保護公民權利

行政法保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通過賦予行政機關合法許可權並監督其行使,來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各項政治權利、經濟權利和社會權利的實現;

二、是通過賦予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行為的監督權(如檢舉權、控告權),行政權行使過程中的參與權(如知情權、要求聽證權),特別是對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提起復議權、訴訟權和要求賠償權,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例如:

《國家賠償法》第三條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人身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一)違法拘留或者違法採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的;

(二)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

(三)以毆打、虐待等行為或者唆使、放縱他人以毆打、虐待等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四)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五)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其他違法行為。

(2)行政法的多元化擴展閱讀:

《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四條

對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四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Ⅲ 如何認識行政主體的多元化趨勢

行政主體多元化無論是在立法上還是在現實生活中,在中國已經是實際存在的社會現象與法律內現象容;中國行政主體多元化的趨勢同西方國家一樣也是國家權力不斷向社會權力轉移的產物;這種處在社會轉型時期的多元化趨勢給我們目前行政法立法的完善提出了新的挑戰;與此同時,中國的這種多元化趨勢與西方國家的多元化趨勢在本質上又存在著明顯的區別,究竟中國的行政主體多元趨勢向何處去,是否會走出一種與西方相類似的道路呢,這是個問題。
所以該革與我國社會結構的變遷促使國家壟斷行政逐步走向行政主體的多元化,在這一過程中,一方面要求權力行政從過去的萬能走向職權法定;另一方面預示著權力行政向服務行政的轉化與拓展。其復雜性表現在行政不僅要退出其不應存在的領域,更應強化其應有的積極功能。在此雙重目標之下,改革行政體制,轉換傳統公共職能的承擔模式已勢在必行。立於此種角度研究我國行政主體的功能與類型則更具現實意義。

Ⅳ 如何劃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包括哪些法律部門

中國的法律體系大體由在憲法統領下的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七個部分構成,包括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三個層次。

1、憲法及憲法相關法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相關法是與憲法配套、直接保障憲法實施的憲法性法律規范的總和,包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民族區域自治法》、《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立法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法》、《國旗法》、《國徽法》等。

2、民法商法

2020年5月28日,經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表決通過,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第四十五號主席令,《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自施行之日起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 目前我國商法主要有《公司法》、《保險法》、《票據法》、《證券法》等。

3、行政法

一般行政法是指有關行政主體、行政行為、行政程序、行政責任等一般規定的法律法規,如《公務員法》、《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

特別行政法是指適用於各專門行政職能部門管理活動的法律法規,包括國防、外交、人事、民政、公安、國家安全、民族、宗教、僑務、教育、科學技術、文化、體育、醫葯衛生、城市建設、環境保護等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

4、經濟法

創造平等競爭環境、維護市場秩序方面的法律,我國現已制定《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廣告法》等。國家宏觀調控和經濟管理方面的法律,我國現已制定《預演算法》、《審計法》、《會計法》、《中國人民銀行法》、《價格法》、《稅收徵收管理法》、《個人所得稅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土地管理法》等。

5、社會法

包括《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工會法》、《未成年人保護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殘疾人保障法》、《礦山安全法》、《紅十字會法》、《公益事業捐贈法》等。

6、刑法

包括1997年3月14日修訂後的《刑法》和此後的刑法修正案以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有關懲治犯罪的決定等。

7、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

主要有《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仲裁法》等。

(4)行政法的多元化擴展閱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第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

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總結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也是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唯一正確道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最重要的是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在涉及國家根本制度等重大原則問題上不動搖。

動搖了,不僅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無從談起,已經取得的發展成果也會失去,甚至國家可能陷入內亂的深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以憲法和法律的形式,確立了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確立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地位,確立了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

確立了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公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從中國國情出發,鄭重表明我們不搞多黨輪流執政,不搞指導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權鼎立」和兩院制,不搞聯邦制,不搞私有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夯實了立國興邦、長治久安的法律根基,從制度上、法律上確保中國共產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確保國家一切權力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確保民族獨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確保國家統一、社會安定和各民族大團結,確保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發展道路,確保國家永遠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方向奮勇前進。

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新實踐的法制體現。

改革開放是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作出的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也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

30多年來,我們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改革開放,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極大地調動了億萬人民的積極性,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我國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續快速向前發展。

我們及時把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經驗上升為法律,並與時俱進,根據改革開放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從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動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推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推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方面制定和完善相應的法律制度,充分發揮法律的規范、引導、保障和促進作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從制度上、法律上保障國家始終堅持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不斷自我完善和發展。

第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興旺發達的法制保障。

實現現代化,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夢寐以求的美好願景和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是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

我們將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我們已經取得的發展成就離不開法制的保障,我們奮力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也離不開法制的保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把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納入法制化軌道,從制度上、法律上解決了國家發展中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問題,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深入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日益繁榮、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積極構建。

確定了明確的價值取向、發展方向和根本路徑,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的法制基礎。

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億萬人民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製取得的重大成果。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經過長期浴血奮戰。

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制定了《共同綱領》和新中國第一部憲法,確立國家基本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深刻總結「文化大革命」的慘痛教訓,在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歷史性決策的同時,把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作為堅定不移的方針確定下來。

強調必須使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開辟了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蓬勃發展的新時期。

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把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成功推向21世紀,不斷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思想,第一次將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把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並明確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立法工作目標,開啟了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新階段。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踐中堅定不移地把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提出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戰略思想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任務。

全面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強調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開創了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新局面。

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各方面長期共同努力的結果。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認真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不斷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著力提高立法質量,為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國務院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法律實施的需要,依法及時制定行政法規,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結合本地實際,依法制定大量地方性法規,為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作出了重要貢獻。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各級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以及軍隊等有關方面,廣大人民群眾和專家學者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立法工作,為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Ⅳ 對行政法的惠民理念

對行政法的惠民理念

摘 要 行政法基本理論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產生的,不同的社會背景,會形成不同的行政法理念,同時也會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因此整個社會政治法律制度的價值取向的關鍵就在定義好行政的理念。

如今,在當下構建和諧中國,和諧社會以及政治經濟制度不斷變革的大環境下,公眾希望政府履行為人民服務的聲音越來越高。

隨著行政主體們在權利方面意識的增強,在行政法的基本原則中,惠民成為最重要的要求,正是在這一基礎上,出現了惠民理念的行政觀念。

關鍵詞 行政法 理念 行政惠民

從古至今,無論是公眾、政府還是學者,對於行政法理念的研究歷來不缺乏。

行政法的理念也在研究變化中不斷變遷:從過去的行政管理論到控權論;當前我國業內普遍認可是平衡理論、行政法合作理念、平等以及契約等理念,但我國目前努力營造和諧的大背景下,管理行政法的思想意識是不是會因此出現新的變化,這些變化怎樣發展?怎樣調整行政法的內涵以確保其適應現階段行政實踐的要求,才能真正的做到服務行政,指導行政。

一、有關行政法理念的形成發展探索

(一)行政法的管理理念

管理行政法的理念是與管理行政法的理論同時出現的一種行政法理念。

在我國,管理理念是一直占據統治地位的行政法理念。

有人對行政法做過如此的定義:“行政法是概念上的管理方法,可以說就是對國家進行管理的法律。

在管理上,對應的那方要承擔起義務,執行權力是由行政機關來完成的。

因此,雙方形成了履行義務和行使權力的關系。”但是在管理行政法中,依法行政的性質會受到來自“法”的范圍大小的影響。

有人還針對這一問題做過這樣的描述:強制力作為主要的組成部分,強迫對方服從是行政的主要特徵。

但以當今的視角看來,管理行政法因為在實際運作中將行政相對方完全撇開,缺少了實體的參與,因而並不能很好地體現法的理念和精神,從而逐漸被淡出人們的視角。

(二)行政法的控權理念

控權理念是起源於歐美等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行政法理念,其發展得益於兩個最有利的條件: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理論以及自由民主的觀念。

控權理論主張:“只有那些盡量不管的政府才是真正的好政府”;每個國民都期望政府控制行政權是通過“干涉最小化”的方式來實現,這樣能偶最大化的確保公民行使自由的權利。

它以控制行政權力的行使為核心,具體內容體現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控權理論主張用最小的權利發揮最大的效果,最小的權利是指它的功能只是發揮有限范圍內的有限權利,比如保護公民的財產人身安全。

如此來抑制行政權利的濫用,也阻止了行政權對公民隱私的侵犯。

第二,控權理念認為要適當限制行使行政權利的手段和方法,這里包括行使手段的實體意義以及限製程序的意義,通過這種方式,實現對抗行政權力的目的。

最後,控權理念的行為准則是“依法行政”,通過這樣的准則來對自由量權進行控制,如果沒有法律,就無從談行政。

通過限制行政主題的作用范圍確保另外一方公民的自由與權利。

著名的行政法學家戴雪就是這種主張的支持者和積極維護者,他提出的對專橫武斷的權力的掌控,即是控制行政權力的.體現。

(三)行政法的平衡理念

行政法中的平衡,是要將國家、公共、個人方面的利益都統一起來,實現行政雙方在權利和義務方面的平衡關系。

簡而言之,平衡行政法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意識公平配置權利義務的立法工作:二是要在整個行政法的解釋過程和適用過程中都平衡各方的利益。

由此,行政法律規范進行義務和權利的分配時,就不可以將視角限制在一個角度,而是要照顧到每個角落,不能只關注一方利益。

平衡得照顧到各方面利益的前提是相對方的積極參與其中,如此才能夠正確探尋到不同主體的根本利益之所在。

管理行政法、平衡以及控權等理念都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出現的,並在當時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力的先進理論,但是在當下中國構建和諧社會的特定背景下,作為行政主體,如何最大限度地將行政權利還給相對方,如何把更多的資源利益劃分給另一方,怎樣友善對待另一方等問題應當其具體你離的目標和方向指針,新的行政理念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被強烈呼喚,就是一種把公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新的行政法理念。

(四)新興行政法理念概要

自從進入21世紀以來,新的行政法理論,新的行政法觀點等層出不窮,不僅國外提出了許多先進的思想,我國學術界也提出了許多諸如:合作、契約、契約平等等理念。

盡管多方沒有取得一致的共識,但他們的核心思想卻是相同的,那就是平等合作的意識。

平等合作理念抬高了相對方在行政法律關系中的地位,希望以此來實現行政的民主化,從而為它提供了一種理想化的關系模式,因為行政主體因為擁有比相對方更多資源,就不可能單純的是行政主體與相對方的平等協商。

我國作為較早關注行政法的國家,突出行政機關的服務性質,行政機關保障義務方權利的新理念,這和當前所說的行政惠民的內涵式統一的。

所以,行政惠民理念因為對行政主體和相對方的明確劃分,而相比於其他行政法理念而言,與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相更符合,更能突出政府的民本立場,從而當仁不讓的地發展為基本的行政法理念。

二、惠民理論的生成有了社會現實性條件

惠民理論的生成有其前提條件,得益於所處的社會現實條件的發展和成熟。

惠民理論在我國的提出,有以下幾點:首先,我國行政法理念受到來自於全球化背景下的公共行政改革的影響,並成為其發展的源泉和理論基礎。

公共服務理論認為,公共的管理者,在管理公共組織和執行公共政策的時候需要對公民服務和放權,其工作重點不是掌舵和劃槳,而是應該通過完整的有力度的整合力和回應力來建立有效的機構。

公共服務理論認同行政機關為義務方提供相關服務以及給予特殊照顧的思想,從而為給惠於民提供了正當的理論依據,也同時基本的行政職責;公民理論是以此為前提公民權利的外延擴大並為其提供了理論方面的支撐,也就是說擴大了民眾的權利范圍,由開始的僅有的政治參與權,到後來放開的行政參與權。

其次,經過接近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的發展和變遷,我國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各個層次乃至各個角落,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逐漸形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關於行政“惠”民的觀點並不是一時的發明床在,通過我國近年來在處理民生問題的時候制定的政策以及總結的教訓和積累的經驗而來。

中央最近發布的文件和我國高層領導人的公開發言都按時了我國政府當前“惠民政策‘的目標,這是研究行政法中行政惠民思想的條件和來源。

三、政治以及經濟條件導致惠民理念的生成

(一)政治條件導致惠民理念的生成

中國的民主發展和改革的作用下,政府職能逐漸向服務型政府轉變,人們的利益得到了相關的重視。

特別是最近一段時間,我國政府由之前的”行政服務“逐漸轉向“服務政府”制定和出台和很多惠民政策和措施;新的技術拓寬了群眾的訴求渠道,訴求願望變得暢通,讓距離不再成為訴求的障礙,使得不在場的群眾也能反映問題;轉變行政工作態度和機關工作作風;推動基本公共服務,服務方式變得多元化;完善志願者服務體系,推動社會福利體系建設等的措施。

這些手段,讓惠民成為實際。

(二)經濟條件導致惠民理念的生成

迅速發展的市場經濟建設推進了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全權負責管理模式的整體轉變,政府轉變行政模式和服務方式,逐步建立起了服務型政府的新模式,細化服務的職能,轉變了強權管理的現象。

市場在經濟調控的基礎上得以自由發揮,資源配置轉向多向發展。

這種經濟模式的優勢在於預防了經濟壟斷現象的出現,降低了市場收外部市場的負面影響程度,同時保證了提升和發展經濟戰略化的步伐。

為了適應我國快速發展的市場經濟的需求政府逐步成為服務者,進而為行政惠民創設了基礎條件。

由此可見,在市場經濟發展環境下,人作為一個獨立個體參與市場競爭,是保證公民享有合法權益的前提條件。

此外,市場經濟的多元化發展推動了政府不同調控方式的全面發展。

引入了更多人性化的行政管理模式,從而進一步推動了行政惠民精神的建立。

四、和諧社會的發展促使行政惠民的根基牢固

構建和諧的主要目的是營造積極向上的社會氛圍,各類矛盾都有得以解決的有效途徑,逐步推行民主政治,為人民服務。

快速發展的改革開放促進市場經濟迅猛發展並取得喜人的成就,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同時思考怎樣讓人民繼續享受市場經濟帶來的幸福。

目前,基本形成了和諧社會的構建模式,在這一目標的敦促下,社會沖突得以日益減少,矛盾得以緩和,民主觀念和制度得以有效推行。

行政惠民的管理意思應該和和諧社會的總目標彼此融合、相互促進,在全國積極追求和諧社會的大環境下,行政惠民因此發展為新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其理論支持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1.行政惠民強調建設民主社會,保護人民的合法權利,積極引導行政機關及其客體主動參與,以便保證各方利益的平衡,妥善解決矛盾。

2.行政惠民同時也尊重民眾的意願,體現了國家尊重人民的尊嚴,力求通過構建政府和群眾誠信的關系積極促進人民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積極向上、道德崇高等。

只有充滿活力的社會才可以推動社會的不斷進步,並且有助於社會的良性循環發展。

3.行政惠民要求需要行政主體為民眾提供個性化服務的願望與活力社會理念不謀而合。

所以說,惠民理念促進了二者平衡,最終實現和諧社會。

五、權利意識形成給行政法惠民提供了思想保障

行政法惠民需要滿足人民的現實需求,需要分析民情,因此只有在人民的廣泛積極參與行政及良好表達的前提下才能使行政主體提供人性化的服務,令行政法更具有效性和針對性。

行政惠民離不開全體民眾的積極合作與全面參與,公民精神及權利意識是人民在行政實踐中積極活動良好前提,同時逐步養成的公民精神與日益普遍的權利意識,進一步促進了行政法惠民的形成和發展。

傳統模式下的法學研究將法律價值定位在階級層面,壓制了人們的積極參與熱情,不能體現政府服務職能,也無法滿足公民利益需求,因此呈現出現實弊端,迫切需要優化改革。

新時期,公民權利及意識持續強化,人民參與公共事務熱情越來越強烈,使得權利主體其充分意識到公民權利的重要性,行政法則成為彰顯公民意願的體現,切實發揮行政惠民服務的力量,成為行政惠民科學理念的形成良好基礎。

六、總結

總之,行政惠民理念的形成促進了行政法的人性化發展,與和諧社會建設目標相一致,因此我們只有對其內涵進行深入探析,明確其形成的客觀條件,並實施惠民理念的深化發展,才能真正創建良好的服務型政府,令民眾利益、合法權益得到全面保障,並促進人類社會的持續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遠.公民財產權的行政法保護的探討.法制與社會.2010(2).

[2]胡正方.行政法上的誠實信用原則.法制與經濟.2010(14).

[3]鍾發斌.行政法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功能及實現路徑.行政與法.2011(8).

[4]黃學賢.我國公民財產權的行政法保障及其完善.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12(3).

[5]汪地徹,陳根強.論行政主體的積極義務.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

[6]潘戰雄.論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則在我國行政執法中的體現.資治文摘(管理版).2012(1).

[7]邵鐵民.論海關法制建設的理論基礎.上海海關學院學報.2012(2).

Ⅵ 如何理解行政法制的動態演變規律

行政法的制度變遷
1. 行政法的制度失衡引致制度變遷
2. 制度變遷根植於社會結構之中
cietac.chinalawinfo.com

談論行政法的演變及其發展
作為行政法上的兩大基本原則之一合理性原則不僅彌補了合法性原則的不足為監督行政自由裁量權提供了理論上的依據而且它本身也已成為當代「行政法...
豆丁網

如何理解行政法制的動態演變規律 - 資深教育答主答疑 - 問一問

在線
2229位教育培訓答主在線答
已服務超1.5億人5分鍾內回復
Hi,為您實時解答教育類升學、學科答疑等問題,與高校名師、專家1對1在線溝通
如何理解行政法制的動態演變規律
馬上提問


現代化與法制
110人正在咨詢

行政法發展的兩大模式及特點
150人正在咨詢

日常生活中的行政法現象
130人正在咨詢

現代化與法制
110人正在咨詢
問一問

論行政法的演變及其發展 - 360文檔中心
1. 行政法的理念:從權力到福利 行政法的基本理念體現著行政法的存在基礎及其價值追求,支撐著行政法體系的建構和適用。自十七世紀中葉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以來,隨著資產
2.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從形式法治到實質法治 根據古典自然法學家的設計而建立起的近代資本主義憲政制度,無不將法治主義確立為本國憲法的一項基本原則。在「法治主義
3. 行政法的內容:多元化和民主化 現代行政法在內容上緊隨時代脈搏,體現出多元化和民主化的趨勢。具體表現在: 1.政務民主 傳統的民主以議會為中心,公眾
360文檔中心

大家還在搜

現代化與法制
行政法發展的兩大模式及特點
日常生活中的行政法現象
法治現代化的核心
法治行政的特點
以下屬於法治現代化的動態目標的有
行政法發展的兩大模式
行政法制監督的主體包括
談論行政法的演變及其發展(1)論文 - 網路文庫
5頁發布時間: 2022年05月25日
1. 行政法的理念:從權力到福利 17 世紀中葉隨著資 產階級革命在世界范圍內取得勝利,各國憲政體制陸續建立,近代意義的行政法 得以產生和發展。總的來說
2.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從形式法治到實質法 治 根據古典自然法學家的設計而建立起的近代資本主義憲政制度,無不將法 治主義確立為本國憲法的一項基本原則
網路文庫

談論行政法的演變及其發展(全文)
1. 行政法的理念:從權力到福利 17世紀中葉隨著資產階級革命在世界范圍內取得勝利,各國體制陸續建立,近代意義的行政法得以產生和發展。總的來說,這一時期的
2.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從形式法治到實質法治 根據古典自然法學家的設計而建立起的近代資本主義制度,無不將法治主義確立為本國憲法的一項基本原則。在「法治主義」
3. 行政法的內容:多元化和民主化 現代行政法在內容上緊隨時代脈搏,體現出多元化和民主化的趨勢。具體表現在: 1.政務民主和政務公開 傳統的民主以議會為
文秘幫

行政學原理教學課件:15 第十五章 行政法制.ppt - 原創力文檔
2021年10月21日6.如何理解行政法制的動態演變規律? Tankertanker Design 21世紀政治學系列教材 行政學原理 Tankertanker Design 21世紀政治學系列教材 行政學...
原創力文檔

談論行政法的演變及其發展(一) - 愛問辦公
2021年4月20日觀念從權力轉向福利二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則由形式法治走向實質法治三是行政法的內容體現出多元化與民主化的趨勢四是行政法的形式呈成文化和法典化...
愛問辦公

【談我國行政法學的內涵與發展趨勢】 行政法學的發展趨勢 - 職場...
1. 統籌協調行政法「管理」與「控權」的關系 明確、堅持我國行政主體的法律地位不動搖。行政法的基本理論就是以自己的名義行使國家行政職能的行政機關。擁有自己
2. 建立強制權利模式,提高實用性 過度集中在行政機關的行政執法機關不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趨勢,從原來的行政管理職能到服務功能,這就需要強制性的,以避免色彩
m.hunanhr.cn

大家還在搜

法治現代化的歷史動力
如何理解行政法的含義
如何理解行政法及其功能簡答
法治現代化的動態目標

熱點內容
推動全社會自覺尊法護法學法 發布:2024-12-23 15:00:14 瀏覽:943
有關道德的名言名句 發布:2024-12-23 14:57:37 瀏覽:867
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記憶方法 發布:2024-12-23 14:51:02 瀏覽:697
香港大學mcl法律碩士 發布:2024-12-23 14:13:35 瀏覽:190
司法考試需要准備多長時間 發布:2024-12-23 14:05:39 瀏覽:791
離職押工資符合勞動法嗎 發布:2024-12-23 13:42:30 瀏覽:842
博弈論對法學 發布:2024-12-23 13:19:50 瀏覽:933
簡說民法典 發布:2024-12-23 13:10:02 瀏覽:29
勞動法員工請假的時間規定 發布:2024-12-23 12:59:56 瀏覽:87
試商法試題 發布:2024-12-23 12:46:26 瀏覽: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