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執行行政訴訟法解釋79條

執行行政訴訟法解釋79條

發布時間: 2024-11-07 07:39:34

⑴ 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第70條和79條第一款是否有矛盾

行政訴訟法 第七十條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需要改變原審判決的內,應當同時對被訴具體行容政行為作出判決。
第七十九條人民法院審理二審案件和再審案件,對原審法院受理、不予受理或者駁回起訴錯誤的,應當分別情況作如下處理:
(一)第一審人民法院作出實體判決後,第二審人民法院認為不應當受理的,在撤銷第一審人民法院判決的同時,可以發回重審,也可以逕行駁回起訴;

這兩個是不同前提的處理方式。沒有矛盾。七十九條的前提是認為不應當受理。而七十條的前提裡面沒有不應當受理,是普通情況下,即認為受理沒錯的前提下。

⑵ 法律適用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根據《立法法》相關規定,主要有以下四大原則:

⑴ 上位法優於下位法。《立法法》第79條規定,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第80條規定,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 政府規章。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⑵ 特殊法優於普通法。《立法法》第83條規定,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

⑶ 新法優於舊法。《立法法》第83條規定,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⑷ 一般不溯及既往。《立法法》第84條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拓展材料:

法律原則,是指集中反映法的一定內容的法律活動的指導原理和准則。法所確認的一定社會生活和國家活動的規律性要求。貫穿於具體法律規范之中。法律原則較之法律規范,更直接地反映出法的內容、法的本質,以及社會生活的趨勢、要求和規律性。

法律原則以其在法的體系結構中所處的不同地位和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分為法的基本原則和法的一般原則。法的基本原則在法的體系結構中居於核心地位,起到最根本的指導作用;法的一般原則是法的基本原則的派生,是基本原則在法的體系各部分中的相對具體化。

對法的一般原則還可進一步劃分為立法原則和法律適用原則,或者劃分為各部門法原則。以法律原則與社會關系聯系的緊密程度為標准,可以分為一般社會原則和專門法律原則。前者表現法的社會政治內容,後者表現法的專門法律內容。不同的歷史類型法有不同的法律原則,但一些法律原則,如專門法律原則,具有歷史的繼承性。

⑶ 自什麼之日起幾日內包括當天嗎

不包括,根據有關法律的規定期間開始的時和日,是不計算在期間內。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

第八十二條 期間種類和計算

期間包括法定期間和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間。

期間以時、日、月、年計算。期間開始的時和日,不計算在期間內。 期間屆滿的最後一日是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的日期。 期間不包括在途時間,訴訟文書在期滿前交郵的,不算過期。

(3)執行行政訴訟法解釋79條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法》關於期間的規定:

第八十三條 期間耽誤和順延

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後的十日內,可以申請順延期限,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第九十一條 轉交送達期間

代為轉交的機關、單位收到訴訟文書後,必須立即交受送達人簽收,以在送達回證上的簽收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九十二條 公告送達

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節規定的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公告送達。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六十日,即視為送達。 公告送達,應當在案卷中記明原因和經過。

⑷ 法律中的幾日內是否包含當天

不算。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八十二條期間包括法定期間和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間。

期間以時、日、月、年計算。期間開始的時和日,不計算在期間內。

期間屆滿的最後一日是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的日期。

期間不包括在途時間,訴訟文書在期滿前交郵的,不算過期。

第八十三條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後的十日內,可以申請順延期限,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4)執行行政訴訟法解釋79條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零五條期間以時、日、月計算。

期間開始的時和日不算在期間以內。

法定期間不包括路途上的時間。上訴狀或者其他文件在期滿前已經交郵的,不算過期。

期間的最後一日為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期滿日期,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在押期間,應當至期滿之日為止,不得因節假日而延長。

第一百零六條當事人由於不能抗拒的原因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而耽誤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後五日以內,可以申請繼續進行應當在期滿以前完成的訴訟活動。

前款申請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

第一百零七條送達傳票、通知書和其他訴訟文件應當交給收件人本人;如果本人不在,可以交給他的成年家屬或者所在單位的負責人員代收。

收件人本人或者代收人拒絕接收或者拒絕簽名、蓋章的時候,送達人可以邀請他的鄰居或者其他見證人到場,說明情況,把文件留在他的住處,在送達證上記明拒絕的事由、送達的日期,由送達人簽名,即認為已經送達。

⑸ 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其中的「知道或應該知道」法律上有什麼具體解釋

“訴訟時效期間”才能進行訴訟是為了督促當事人及時的行使自己的訴訟權利,也是為了防止時間太久造成雙方舉證困難,訴訟時效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普通的3年訴訟時效,一種是20年的長期的訴訟時效。

一、普通訴訟時效與長期訴訟時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

第一百九十二條
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的,義務人可以提出不履行義務的抗辯。訴訟時效期間屆滿後,義務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為由抗辯;義務人已自願履行的,不得請求返還。

例如:甲要求乙還錢,乙說現在過了訴訟時效,這錢我不還了,乙的做法在法律上是成立的,法官是會支持乙的主張,這就是上述條款中的不履行義務的抗辯。

又例如:甲要求乙還錢,實際上過了訴訟時效,但乙仍然同意履行義務,也就是答應還錢,然後乙就不能再以已過了訴訟時效為由反悔這個承諾;或者甲沒要求乙還錢,但乙主動把錢還了,此時乙就不能以自己還錢時超過訴訟時效為由要求甲再把這筆錢還回來。

⑹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廢止1979年底以前發布的部分司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性質文件(第八批)的決定

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廢止1979年底以前發布的部分司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性質文件(第八批)的決定 》已於2012年6月2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50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2年9月29日起施行。

二○一二年八月二十一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廢止1979年底以前發布的部分司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性質文件(第八批)的決定
(2012年6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50次會議通過 法釋〔2012〕13號)

為適應形勢發展變化,保證國家法律統一正確適用,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和審判實際需要,最高人民法院會同有關部門,對1979年底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性質文件進行了集中清理。現決定廢止1979年底以前發布的144件司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性質文件。廢止的司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性質文件從本決定施行之日起不再適用,但過去依據下列司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性質文件對有關案件作出的判決、裁定仍然有效。

予以廢止的1979年底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性質文件目錄(第八批)

序號司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性質文件名稱發文日期、文號廢止理由1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少數民族與漢族通婚問題的復示1951 年1 月22日已被婚姻法代替2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於現役革命軍人與退役革命殘廢軍人離婚案件的處理辦法及開展愛國擁軍教育的指示1951 年4 月25 日已被婚姻法代替3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於婚姻案件中聘金或聘禮處理原則問題的函1951 年8 月10 日
法編字第9577 號已被婚姻法代替4最高人民法院華東分院關於父母子女間的法律關系可否聲請脫離問題的批復1951 年11 月2 日已被婚姻法、繼承法代替5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內務部糾正幾個有關處理婚姻案件程序的錯誤的指示1952 年12 月25 日
法編字第23 號社會形勢發生變化, 不再適用6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於幾個有關婚姻的具體問題的解答1953 年2 月11 日
法行字第216 號社會形勢發生變化, 不再適用7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於「五代內」 的解釋的復函1953 年3 月7 日現行法律無「五代內」的規定,不再適用8 最高人民法院中南分院關於「公公與媳婦」 「繼母與兒子」 等可否結婚問題的復函1953 年7 月14 日
〔53〕法行字第487 號社會形勢發生變化, 不再適用9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夫妻一方患精神病另一方提請離婚可否批准問題的批復1953 年10 月10 日
法行字第7757 號已被婚姻法代替10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已出五代的輩分不同的旁系血親請求結婚問題的批復1954 年3 月26 日
法行字第2706 號已被婚姻法代替 1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女方因通姦懷孕男方能否提出離婚問題的批復1955 年5 月18 日
法行字第388 號已被婚姻法代替12最高人民法院、內務部、解放軍總政治部聯合通知之附件一: 關於多年無音訊之現役革命軍人家屬待遇及婚姻問題處理辦法1955 年6 月15 日
法行字第9017 號社會形勢發生變化, 不再適用 1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刑事判決中不宜援引憲法作論罪科刑的依據的復函1955 年7 月30 日定罪科刑以刑法為依據, 復函不再適用1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男女雙方已辦理結婚登記後一方反悔不願同居應如何處理問題的復函1955 年9 月29 日
法行字第14234 號已被婚姻法代替1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麻瘋病患者犯罪是否負刑事責任問題的復函1955 年10 月15 日
法研字第15066 號刑法關於刑事責任能力已有規定, 復函不再適用 16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懷孕女犯保外如何計算刑期問題的批復1956 年1 月26 日
法研字第730 號刑事訴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已有規定17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處理精神病患者犯罪問題的復函1956 年6 月2 日
法研字第5674 號復函已被刑法的相關規定代替18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轉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關於現役軍官婚姻問題的規定」1956 年6 月25 日
〔56〕法行字第6415 號已被婚姻法代替19 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關於罪犯在勞改中

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廢止1979年至1989年間發布的部分司法解釋的通知(第二批)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廢止1979年至1989年
間發布的部分司法解釋的通知(第二批)
(1996年12月31日法發[1996]3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解放軍軍事法院:
我院公布第一批予以廢止的司法解釋目錄之後,即著手對1979年至1989年間發布的司法解釋進行了全面清理。現將經我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廢止的第二批司法解釋目錄印發給你們。這批廢止的司法解釋共69件,包括刑事審判方面16件,民事審判方面34件,經濟審判方面19件。其中,有個別文件是以「函」、「復函」等形式發出的,考慮到這些文件具有司法解釋的性質,而且在當時也起到了指導審判工作的作用,本著尊重歷史、保持原貌的原則,這次也將其作為司法解釋一並予以清理。廢止的司法解釋從即日起不再適用(有的早已自行失效)。但過去適用上述司法解釋對有關案件作出的判決、裁定仍然有效。清理司法解釋工作將繼續進行。最高人民法院與有關部門聯合發布的司法解釋性文件需要廢止的,我院將與有關部門聯合發文予以廢止。對一些司法解釋中只有部分內容不適應當前審判實踐需要的,不在這次清理之列,我院將在全面清理的基礎上,組織有關部門研究修改。各地有何意見請及時報告我院。

最高人民法院決定廢止的1979年至1989年間
發布的司法解釋目錄(第二批)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869次會議討論通過)

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管轄區劃變更後復查案件審批程序問題的批復
1979年3月21日(79)法辦研字第7號
該批復是對個案問題的處理意見,現已不再適用。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報送死刑復核案件的幾項規定的通知
1979年12月12日(79)法辦字第92號
該司法解釋已被1994年3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審理刑事案件程序的具體規定》代替。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幾類現行犯授權高級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的若干具體規定的通知
1980年3月18日
該司法解釋已被1983年9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授權高級人民法院核准部分死刑案件的通知》代替。
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揭批「四人幫」斗爭中清查出來的犯罪分子在逮捕前被隔離審查的日期可否折抵刑期的批復
1980年4月17日(80)法研字第13號
該批復是對特定歷史時期遺留問題的處理意見,現已不再適用。
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緩經高級人民法院復核認為必須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的案件應如何處理問題的批復
1981年6月10日(81)法研字第11號
該批復已被1994年3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審理刑事案件程序的具體規定》代替。
6、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逮捕前交「群眾監督勞動」的日期可否折抵刑期問題的批復
1982年9月8日〔1982〕法研字第7號
該批復是對個案問題的處理意見,現已不再適用。
7、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刑事案件被告人在審理過程中患精神病應否中止審理的批復
1983年2月4日(83)法研字第1號
該批復已被1994年3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審理刑事案件程序的具體規定》代替。
8、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個人非法製造、銷售他人注冊商標標識而構成犯罪的應按假冒商標罪懲處的批復
1985年5月9日法(研)復(1985)28號
1993年2月22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並公布了《關於懲治假冒注冊商標犯罪的補充規定》,該批復內容與之抵觸,不再適用。
9、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播放淫穢錄像、影片、電視片、幻燈片等犯罪案件如何定罪問題的批復
1985年7月8日法(研)復(1985)40號//1990年12月28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並公布了《關於懲治走私製造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犯罪分子的決定》,該批復內容與之抵觸,不再適用。
10、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罪犯減刑時應將判決前羈押的日期折抵為已執行的刑期的批復
1985年11月14日
該批復是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1979年10月10日《關於死緩犯和無期徒刑犯減刑問題的聯合通知》有關問題的解釋,該《聯合通知》已廢除,該批復不再適用。
1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依法嚴懲獵殺大熊貓、倒賣走私大熊貓皮的犯罪活動的通知
1987年7月24日
該批復已被1988年11月8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並公布的《關於懲治捕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犯罪的補充規定》代替。
1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被判處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宣告緩刑的罪犯減刑的管轄和處理程序的批復
1988年1月5日法(研)復〔1988〕1號
該批復已被1994年3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審理刑事案件程序的具體規定》代替。
1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被害人對刑事案件中附帶的民事訴訟部分提出的上訴應全案審查並就附帶民事訴訟部分作出終審裁判的批復
1988年5月11日法(研)發〔1988〕23號
該批復已被1994年3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審理刑事案件程序的具體規定》代替。
1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刑事案件取保候審的被告人在法院審理期間潛逃應宣告中止審理的批復
1988年7月6日法(研)復〔1988〕29號
該批復已被1994年3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審理刑事案件程序的具體規定》代替。
1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假冒商標案件兩個問題的批復
1988年12月26日法(研)復〔1988〕73號
該批復已被1993年2月22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並公布的《關於懲治假冒注冊商標犯罪的補充規定》代替。
16、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拐賣人口案件中嬰兒、幼兒、兒童年齡界限如何劃分問題的批復
1989年7月7日法(研)復〔1989〕5號
該批復已被1992年12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執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嚴懲拐賣綁架婦女兒童的犯罪分子的決定〉的若干問題的解答》代替。

民事

17、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事政策法律的意見
1979年2月2日//該司法解釋已被1986年4月12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並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等法律所代替。
18、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判民事案件程序制度的規定(試行)
1979年2月2日
1991年4月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該司法解釋與之抵觸,不再適用。
19、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復員、轉業軍人的復員費、轉業費、醫療費能否按家庭共同財產處理問題的批復
1979年3月21日(79)法辦研字第9號
該批復已被1993年11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代替。
20、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給我國旅居加拿大的公民寄遞離婚訴訟文書問題的批復
1980年8月25日(80)民他字第26號
1991年4月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該批復與之抵觸,不再適用。
2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日本國詢問有關繼承的幾個問題的答復
1980年10月25日
1985年4月10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該司法解釋有關內容與之抵觸,不再適用。
2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女方外流男方要求離婚的案件仍應由原告(男方)戶口所在地法院管轄的函
1982年9月21日(82)民他字第32號
該司法解釋已被1992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代替。
23、關於適用民事訴訟法(試行)第一百九十一條第二款和第一百九十二條第二款的兩個問題的批復
1982年12月17日(82)法研字第18號
該批復已被1991年4月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並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代替。
2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經公告送達起訴書而不應訴的居住在國外的民事被告缺席判決後仍應公告送達判決書的批復
1983年2月7日(83)法研字第2號
1991年4月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該批復與之抵觸,不再適用。
2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能否受理當事人因不服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行政處罰而提起的訴訟的批復
1983年3月19日(83)法研字第8號
1989年4月4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該批復與之抵觸,不再適用。
26、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被告在外地就醫的離婚案件管轄問題的批復
1984年3月26日(84)法民字第5號
該批復已被1992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代替。
27、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雙方當事人在戶籍所在地結婚後去外地居住的離婚案件應由何地法院管轄的函
1984年5月11日(84)民他字第5號
該司法解釋已被1992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代替。
28、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事訴訟法(試行)若干問題的意見》
1984年9月8日
該司法解釋已被1992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代替。
29、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訴訟收費辦法(試行)
1984年9月15日
該司法解釋已被1989年7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人民法院訴訟費收費辦法》代替。
30、最高人民法院就吉林省渾江市衛生防疫站的來信給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的通知
1984年9月11日(84)法民字第10號
1989年4月4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該司法解釋與之抵觸,不再適用。
3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王威與徐保俊離婚一案中幾個問題的批復
1984年9月18日(84)民他第12號
1991年4月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該批復與之抵觸,不再適用。
3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女方外流重婚後原夫起訴要求人民法院受理的復函1984年10月27日(84)法民字第12號
該司法解釋已被1992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代替。
33、關於申請執行仲裁裁決應向何地法院提出的批復
1985年1月17日法(研)復(1985)5號
該批復已被1992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代替。
3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財產案件受理費如何計算等問題的批復
1985年1月24日法(民)復(1985)6號
《民事訴訟收費辦法(試行)》已於1989年9月1日廢止,該司法解釋是對《民事訴訟收費辦法(試行)》中有關問題的解釋,不再適用。
3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盧偉明與盧偉范繼承案管轄問題的批復
1985年2月24日法民復〔1985〕14號
該批復已被1991年4月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並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代替。
36、關於民事案件上訴後,第二審法院對案件的實體問題作了改判後,可否變更第一審法院關於訴訟費用負擔的決定等問題的批復
1985年5月30日法民復(1985)31號
該批復已被1989年6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人民法院訴訟收費辦法》代替。
37、關於勝訴一方當事人提起上訴第二審法院維持原判第二審的訴訟費用應由誰負擔等問題的批復
1985年5月30日法(民)復(1985)32號
該批復已被1989年6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人民法院訴訟收費辦法》代替。
38、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事人一方提起上訴如何預交上訴案件受理費問題的批復
1985年5月30日法(民)復(1985)33號
該批復已被1989年6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人民法院訴訟收費辦法》代替。
39、關於一方當事人在國內居住另一方當事人在國外居住的涉外民事案件的上訴期應如何確定的批復
1985年6月11日法(研)復〔1985〕34號
1991年4月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該批復與之抵觸,不再適用。
40、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財產案件受理費如何計算等問題的批復
1985年7月24日法(民)復(1985)6號
《民事訴訟收費辦法(試行)》已於1989年6月30日廢止,依據《民事訴訟收費辦法(試行)》作出的批復不再適用。
41、關於一、二兩審人民法院駁回起訴的裁定確有錯誤應如何予以糾正的批復
1985年10月28日法(民)復(1985)52號
該批復已被1992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代替。
4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王佔有與王言林贍養管轄問題的批復
1986年1月7日(1985)法民字第24號
1991年4月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該批復與之抵觸,不再適用。
4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繼承案件中可以將實際佔有遺產的其他人列為被告並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批復
1986年4月3日(1983)民他字第12號
1991年4月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該批復與之抵觸,不再適用。
4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同意將馬本師房產按歸僑政策處理的批復
1986年5月9日法(民)復(1985)字第9號
1985年4月10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該批復與之抵觸,不再適用。
4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付桂芬與李興凱離婚案管轄問題的批復
1987年7月29日(1987)民他字第37號
該批復已被1992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代替。
46、最高人民法院對生效多年的判決逾期申請執行的依法不予支持的批復
1987年8月25日(1987)民他字第20號
1991年4月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該批復與之抵觸,不再適用。
47、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侵害名譽權案件有關報刊社應否列為被告和如何適用管轄問題的批復
1988年1月15日法民復(1988)11號
該批復已被1993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問答》代替。
48、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委託執行工作中兩個問題的批復
1988年6月20日法(研)復〔1988〕25號
該批復已被1992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代替。
49、關於人民法院已生效的法律文書是否適用民事訴訟法(試行)第一百六十九條規定的申請執行期限等問題的批復
1988年8月15日法(研)復〔1988〕35號
1991年4月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該批復與之抵觸,不再適用。
50、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甘秀珍與李福高離婚是否需要通過再審程序撤銷原調解書問題的函
1989年9月7日(1989)民他字第36號
1991年4月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該司法解釋與之抵觸,不再適用。

經濟

5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經濟審判工作中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若干問題的意見
1984年9月17日1991年4月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該司法解釋有關內容與之抵觸,不再適用。
5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可以直接與銀行系統的營業所、信用社聯系查詢、凍結或者扣劃企事業等單位存款的批復
1985年1月17日法(研)復〔1985〕4號
該批復已被1993年12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發布的《關於查詢、凍結、扣劃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銀行存款的通知》代替。
5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國內工礦產品購銷合同農副產品購銷合同中的合同履行地如何確定的批復
1985年7月4日法(經)復〔1985〕39號
該批復已被1996年9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在確定經濟糾紛案件管轄中如何確定購銷合同履行地的規定》代替。
5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合同糾紛當事人一方向仲裁機關申請仲裁仲裁機關已立案另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應否受理的批復
1985年8月3日法(經)復〔1985〕42號
1993年9月2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並公布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的決定》,該批復與之抵觸,不再適用。
5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經濟行政案件不應進行調解的通知
1985年11月6日法(經)發〔1985〕25號
該司法解釋已被1989年4月4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並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代替。
56、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原告向某人民法院起訴後撤訴又向另一個人民法院起訴該法院是否受理的批復
1985年12月14日法(經)復〔1985〕58號
該批復已被1991年4月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並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代替。
57、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如何確定合同簽訂地問題的批復
1986年4月11日法(經)復〔1986〕15號
1991年4月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該批復與之抵觸,不再適用。
58、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需要再審而發現遺漏了訴訟第三人的案件應指令哪一級法院按什麼程序再審問題的批復
1986年5月21日法(研)復〔1986〕18號
該批復已被1992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代替。
59、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專業銀行信用社擔保的經濟合同被確認無效後保證人是否應承擔連帶責任問題的批復
1987年2月5日法(經)復〔1987〕5號
該批復已被1995年6月30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並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代替。
60、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經濟糾紛案件具體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的若干問題的解答
1987年7月21日
該司法解釋已被1992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代替。
6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決定採取民事拘留措施的法院能否委託被拘留人所在地法院代為執行的批復
1987年10月15日法(經)復〔1987〕43號//該批復已被1992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代替。
6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經人民法院裁定凍結的當事人銀行存款其他人民法院不應就同一筆款額重復凍結問題的批復
1987年12月14日法(經)復〔1987〕49號
該批復已被1993年12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發布的《關於查詢、凍結、扣劃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銀行存款的通知》代替。
6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借款合同的雙方當事人未經保證人同意達成延期還款協議後保證人是否繼續承擔擔保責任的批復
1988年1月9日法(經)復〔1988〕4號
該批復已被1995年6月30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並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代替。
6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一審判決後的上訴期限內原審法院能否採取訴訟保全措施的批復
1988年1月13日法(研)復〔1988〕7號
該批復已被1992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代替。
6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不具備法人資格的企業分支機構作為經濟合同一方當事人的保證人其保證合同是否有效及發生糾紛時應如何處理問題的批復
1988年3月24日法(研)復〔1988〕17號
該批復已被1995年6月30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並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代替。
66、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如何確定合同履行地問題的批復
1988年4月22日法(經)復〔1988〕20號
該批復已被1996年9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在確定經濟糾紛案件管轄中如何確定購銷合同履行地的規定》代替。
67、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經濟合同糾紛案件復查期間執行問題的批復
1989年8月8日法(經)復〔1989〕6號
該批復已被1991年4月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並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代替。
68、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事人雖表示上訴但未在法定期限內提交上訴狀是否作為上訴案件受理問題的批復
1989年8月21日法(經)復〔1989〕7號
該批復已被1992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代替。
69、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經濟糾紛案件執行過程中當事人自願達成和解協議後一方當事人不履行或者翻悔可否按原生效法律文書執行問題的批復
1989年9月16日法(經)復〔1989〕8號
該批復已被1992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代替。

⑻ 法律上講的「從xxx之日起yyy日內」包括xxx當天嗎

法律上講的「從xxx之日起yyy日內」,不包括xxx當天。具體規定如下:

一般在程序法中規定的「日」都是指的次日,如《民事訴訟法》75條:間以時、日、月、年計算。期間開始的時和日,不計算在期間內。《刑事訴訟法》79條:期間開始的時和日不算在期間以內。雖然《行政訴訟法》和《行政處罰法》以及相關解釋沒有明確的規定,但從法理可以推論之。

根據《民法通則》第154條規定,民法所稱的期間按照公歷年、月、日、小時計算。規定按照小時計算期間的,從規定時開始計算。規定按照日、月、年計算期間的,開始的當天不算入,從下一天開始計算。

《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二條 期間包括法定期間和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間。

期間以時、日、月、年計算。期間開始的時和日,不計算在期間內。

期間屆滿的最後一日是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的日期。

期間不包括在途時間,訴訟文書在期滿前交郵的,不算過期。

⑼ 法律規范之間沖突怎麼處理

法律規范之間沖突的處理辦法:

1.不同效力等級的法律規范之間發生沖突時,下一等級的法律規范自然無效,而無須有權機關作出明確宣布,即「上位法優於下位法」。

2.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屬於特別法與一般法、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特別條款與一般條款關系,而兩者之間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法、特別規定、特別條款的規定,即「特別法優於一般法」;

如果同屬於特別法、特別規定、特別條款或者一般法、一般規定,一般條款,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即「新法優於舊法」或者「後法優於前法」。

3.法律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裁決;行政法規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裁決;同一機關制定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時,由制定機關裁決。

4.不同機關制定的效力相同的法律規范之間的規定不一致的解決機制。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

而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裁決。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同時,根據行政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過程中遇到這一情況時,由最高人民法院報請國務院裁決或者解釋。

5.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與法律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裁決。

(9)執行行政訴訟法解釋79條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九十二條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第九十四條法律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行政法規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裁決。

第九十五條地方性法規、規章之間不一致時,由有關機關依照下列規定的許可權作出裁決:

(一)同一機關制定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時,由制定機關裁決;

(二)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三)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

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與法律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法律規范沖突通常存在以下四種情況:

一是新法與舊法之間的沖突;

二是特別法與普通法之間的沖突;

三是同一位階法律規范之間的沖突,即處於同一效力層級的法律之間、行政法規之間、地方性法規之間、部門規章之間的規范沖突;

四是下位法與上位法之間的沖突。

⑽ 行政訴訟的法律適用問題

1、行政訴訟法
第五十二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地方性法規適用於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行政案件。

人民法院審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並以該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為依據。

第五十三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參照國務院部、委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制定、發布的規章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制定、發布的規章。

人民法院認為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發布的規章與國務院部、委制定、發布的規章不一致的,以及國務院部、委制定、發布的規章之間不一致的,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請國務院作出解釋或者裁決。
2、 行政訴訟法律適用,是指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將法律、法規以及法院決定參照的規章具體運用於各種行政案件,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包括行政處罰的合理性)進行審查的活動。
一、行政訴訟的法律適用具有以下特點:

(一)適用主體是人民法院。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行政訴訟是指人民法院應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請求,通過審查行政行為的合法性的方式,解決特定范圍內行政爭議的活動。在行政訴訟中,只有人民法院才有權適用法律,行政機關作為訴訟當事人無權決定行政訴訟的法律適用。

(二)是人民法院對行政案件的第二次法律適用,也就是對行政機關在行政程序中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已經作過的法律適用的再適用,也稱為審查適用。只要行政機關作出了具體行政行為,無論有無正式的書面決定,都是行政機關適用法律、法規或規范性文件於特定法律事實的活動。在行政訴訟之前,行政機關已經解決過法律適用問題,這是第一次法律適用。如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依法審理和作出判決,對具體行政行為作出最終法律效力的法律適用,這是第二次法律適用,是對第一次法律適用的審查適用,從而解決第一次適用是否合法的問題。行政機關適用法律時,面對的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行為事實,人民法院在訴訟中的法律適用則著眼於行政機關認定的行為事實,即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的事實根據。在第二次法律適用的過程中,也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行為事實,但法院審理的主要對象不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行為事實,而是行政機關認定的行為事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行為事實與行政機關認定的行為事實之間雖有聯系,但不是一回事。行政訴訟法律適用正是在審查行政機關針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行為事實所進行的法律適用是否合法的基礎上所作的再適用。

(三)行政訴訟法律適用具有最終的法律效力。行政訴訟中人民法院的法律適用,其效力高於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的法律適用。《立法法》第79條規定;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機關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都有必須遵守和執行,行政機關不得以同一事實和理由就同一問題作與司法判決不同的具體行政行為,否則就是違法,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四)行政訴訟法律適用原則上只解決合法性問題。合法性審查原則是行政訴訟的基本原則。人民法院原則只解決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問題,除針對行政處罰和要求行政賠償的訴訟之外,法院在行政訴訟中不解決合理性問題。行政合理性問題由行政機關在行政程序中解決。這是行政訴訟的法律適用區別於刑事、民事訴訟法律適用的特點之一。

(五)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我國行政訴訟法律適用的依據是法律、法規並可參照規章。

二、法律、法規的適用。

《行政訴訟法》第52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定、地方性法規為依據。地方性法規適用於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行政案件。

(一)法律,是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以下簡稱立法法)第7條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有關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依據法律,是法律適用的前提和基本要求。對於任何案件,法院都有必須首先依據法律的規定作出定性和處理,而不能拒絕適用法律。這是由我國的政治制度決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以下簡稱憲法)第1條規定,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憲法》第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憲法》第3條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

《憲法》第57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它的常設機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人民主要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來表達其意志。因此,在國家權力中,立法權是至高無上的,行政權和司法權均從屬於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的行使都有必須服從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因此毫無疑問,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時,其法律適用的依據必須首先是法律。

《立法法》第78條規定: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立法法》第80條規定: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立法法》第81條規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依法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自地方適用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規定。經濟特區法規根據授權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經濟特區適用經濟特區法規的規定。

《立法法》第82條規定;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許可權范圍內施行。

《立法法》第83條規定: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法規、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立法法》第84條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面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立法法》第85條規定;法律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行政法規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不一致的,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裁決。

《立法法》第86條規定:地方性法規、規章之間不一致時,由有關機關依照下列規定的許可權作出裁決:(1)同一機關制定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時,由制定機關裁決;(2)地方性法規與部門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需要指出的是,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是國家、民族和人民的集中體現。因此在行政訴訟中,憲法是人民法院法律適用的最高和最終標准。行政訴訟的法律適用必須 合憲,符合憲法在序言和正文中的基本精神和所有條款。

(二)行政法規,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行政法規也是人民法院法院對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審查的依據。行政法規的法律地位僅次於憲法和法律,高於地方性法規。行政法規 由國務院院制定的,《憲法》第85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它負責全國的行政管理工作。行政法規之所以成為司法審查的依據,是因為:1、《行政訴訟法》明確規定,行政法規是人民法院法律適用的依據,行政訴訟法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所以人民法院必須 遵守。2、由國務院的地位和其所行使的職權所決定的,國務院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負責全國的行政管理工作,行政法規是憲法和法律的直接具體化,如果排除行政法規的適用,全國的行政管理工作將陷入癱瘓。3、按照憲法和有關法律,地方國家權力機關制定的地方性法規也不得與行政法規相抵觸。所以,無論是最高人民法院還是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在行政訴訟中的法律適用,都必須以行政法規為依據。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1)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定行政法規的事項;(2)《憲法》第89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3)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用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製定行政法規。

(三)地方性法規,是指由省、直轄市、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立法法》第63條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

《立法法》第64條規定,地方性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1)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需要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作具體規定的事項;(2)屬於地方性事務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3)除本法第8條規定的事項外,其他事項國家尚未制定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根據本地方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性法規。

《立法法》第65條規定:經濟特區所在的省、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授權決定,制定法規,在經濟特區范圍內實現。

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地方性法規是人民法院法律適用的依據。法律規定,地方性法規作為審查相應地方國家行政機關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的依據,主要基於以下考慮:(1)地方性法規的制定主體是地方國家權力機關,地方國家行政機關和地方司法機關都由其同級國家權力機關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這一體制決定了地方行政機關制定規章或作出具體行政行為都必須遵守地方性法規。地方人民法院在行使審判權時尤其是行使司法審查權時,必須遵守地方性法規。(2)有的法律直接規定,由地方性法規將法律的原則性規定具體化。人民法院對於此種法律,一般性授權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為依據實施的具體行政行為,只有以地方性法規為依據才能准確地判定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3)較大的市在國家政治、經濟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又是改革開放的前哨,在法律和行政法規就某一新的行政事務作出規定之前,往往作為中央立法試驗基地,所以從國家經濟建設和加快改革開放的需要出發,地方性法規作為法律適用的依據是必要的。

人民法院審查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機關實施的具體行政行為,同時還應以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為依據。其理由亦同於地方性法規作為司法審查的理由。

《立法法》第66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地批准後生效。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也是人民法院在行政訴訟中法律適用時的依據。《行政訴訟法》第52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並以該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為依據。《立法法》第66條第2款規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可以依照當地民族的特點,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但不得違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不得對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以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專門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自治條例、單行條例與地方性法規處於同一級別的法律規范。依照憲法和有關法律,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比一般行政區域單位享有更多的權力,民族自治地方除了必須遵守憲法之外,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省、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在必要時可以變通法律和行政法規的某些規定,故人民法院對民族自治地方行政機關根據此種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實施的具體行政行為,更有必要以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為依據進行審查。有必要指出,盡管行政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在適用法律時必須依據法律和法規,但必須注意法律、法規的層次效力,在認為相關法律、法規存在合法和合憲性問題時,可以向有權機關提出自己的觀點,在有權機關確認和解決合憲、合法性問題時,必須遵守相應的法律和法規。

三、規章的參照適用

規章是由國務院各部委和直屬機構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或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憲法》第90條第2款規定:「各部、各委員會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內,發布命令、指示和規章。」

《立法法》第71條規定:「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部門規章規定的事項應當屬於執行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事項。這是部門行政規章制定權的憲法和法律依據。

《立法法》第72條規定;涉及兩個以上國務院部門職權范圍內的事項,應當提請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或者由國務院有關部門聯合制定規章。

《立法法》第73條第1款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這是地方政府規章制定權的法律依據。地方政府規章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1)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規定需要制定規章的事項;(2)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

為什麼行政訴訟法不把規章作為人民法院法律適用的必然依據?主要原因是:(1)有權制定規章的行政機關常常又可以據此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從而成為司法審查的對象。如果法院審查具體行政行為必須以規章為依據,就等於相應行政機關自己制定司法審查標准,這既不利於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也不符合行政法治原則的要求;(2)有權制定規章的行政機關,尤其是中央行政機關,在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組織、職權、組成變動較快,部門間的職權交叉問題仍沒有得到徹底解決;(3)規章的制定程序不科學和嚴格,以至於某些規章存在著部門、行業主義或地方保護主義,規章之間的自相矛盾,甚至與法律、法規不一致。在這種情況下,以規章作為依據將使人民法院的法律適用無所適從或難以適用。所以,行政和訴訟中的法律適用徑直以規章為依據顯然是不適當的。但是憲法和有關法律確立了規章的制定權,並限制在一定級別的行政機關,意味著國家對規章制定權的授予與控制是相當嚴格的。而且從其內容來看,規章以是法律、法規的具體化,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時,在相當多的情況下都依據規章。因此,人民法院審查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完全撇開規章以是不現實的,尤其是在法律、法規對某一具體行政關系沒有明確具體規定,而規章卻作了具體規定時更是如此。所以,人民法院在審查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時不能依據規章,但同時又離不開規章,這就需要對規章在行政訴訟中的地位作一特別的規定。《行政訴訟法》第53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參照國務院部、委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 令制定、發布的規章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面上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制定、發布的規章。「參照」規章,是一個特殊的法律含義的用詞。權威的解釋是:關於《行政訴訟法(草案)》的說明中指出:對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規章,法院要參照審理,對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原則精神的規章,法院可以有靈活處理的餘地。 「參照」與依據不同,依據是指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時必須適用該規范,不能拒絕適用;參照即是指在某些情況下可以適用,在某些情況下也可以不予以適用。

《立法法》憲法和有關法律關於規章制定權的規定是:「根據法律和行政法規,制定規章。」這就是說,只有在法律、行政法規對某一問題已有規定,有了這一法律和行政法規的「根據」時,規章才能就同一問題作某些具體化的規定。但現實中沒有法律、行政法規根據的規章大量存在,其原因有:(1)我國雖已制定了許多法律和法規,但法律、法規的涵蓋面尚遠未及於經濟與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而實踐又迫切需要有一定的規范,否則這方面的行政管理就會陷於癱瘓,作為應急措施,先制定一些規章是必要的;(2)我國的社會關系尚不穩定,幾十年來變動極大,要迅速在各個方面都制定出法律或行政法規極為困難。因此,沒有法律、行政法規根據的規章的出現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可以說是必要的。實際上,我國各部門、各地方行政機關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相當一部分是適應規章制定的。這就給人民法院在行政訴訟中的法律適用提出了一個新問題,如果沒有法律和行政法規的根據,人民法院對規章如何適用?有的人提出,應一律以沒有法律根據為由宣布不能適用。筆者認為,這樣做,恐失之偏頗,其結果將可能使我國的行政管理陷入難以運行的境地。對國家、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都有是不利的。對於那些一時尚無法律根據的規章,人民法院在適用時可以作具體區分。對於那些雖無直接法律或行政法規根據,但總體上符合憲法精神、符合黨和國家的政策、符合改革開放精神、有利於經濟發展和人民利益,並且所涉及的事項確實在制定機關的職權內,遵循法定程序制定的規章,應予以適用,但對於那些反映部門主義、地方主義、甚至侵犯公民權益、違背憲法精神,或超越職權、不符合法定程序及其他要件的規章,則不予適用。

行政訴訟法關於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時參照規章的規定,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人民法院對規章的司法監督權。需要注意的是,既然參照規章不是無條件的適用,也不是一律拒絕適用,「參照」一詞作為行政訴訟中的法律術語,人民法院在製作判決書和裁定書等法律文書時,就不能用其他詞語來代替。為了更准確地說明「參照」的法律含義,《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簡稱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2條第2款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可以在裁判文書中引用合法有效的規章及其他規范性文件。

四、其他規范性文件的審查適用。根據我國憲法和法律的規定,行政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包括行政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其他規范性文件,行政訴訟法中有時也稱「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有時稱為「規范性文件」。規章之下的其他規范性文件,指部、委以下的行政機關和省、市、自治區人民政府、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以下的地方各級行政機關制定的行政規范性文件。行政訴訟法沒有規定其他規范性文件在行政訴訟中的法律地位,但其他規范性文件的效力肯定低於規章。

人民法院在進行司法審查時,不能「依據」,也不是「參照」其他規范性文件。人民法院在適用時也可以參考參照規章的做法。必須指出的是,根據目前其他規范性文件存在的問題,人民法院對此應加強監督。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規章之下的規范性文件必須有上級或本級權力機關的決定或決議,或有規章及上一級行政機關的規范性文件的依據,必須符合法定的程序和許可權。特別是規章以下的其他規范性文件無權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設定權利或義務。人民法院要從上述情況出發,綜合考慮是否適用規章之下的規范性文件。也就是說,人民法院在適用其他規范性文件時,應該有較對待規章更多的取捨權力。在其他規范性文件發生沖突時,不必送有關機關予以裁決,人民法院可以直接決定適用與否。根據《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2條第2款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可以在裁判文書中引用合法有效的其他規范性文件。

此外,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規定,國務院可以對法律進行解釋,其行政解釋相當於行政法規,最高人民檢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也可以對法律進行司法解釋,行政訴訟法沒有規定行政解釋和司法解釋的法律地位,但是,根據我國憲法和法律的有關規定,司法解釋和行政解釋應當是人民法院司法審查的依據。《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2條第1款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適用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的,應當在裁判文書中援引。

熱點內容
推動全社會自覺尊法護法學法 發布:2024-12-23 15:00:14 瀏覽:943
有關道德的名言名句 發布:2024-12-23 14:57:37 瀏覽:867
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記憶方法 發布:2024-12-23 14:51:02 瀏覽:697
香港大學mcl法律碩士 發布:2024-12-23 14:13:35 瀏覽:190
司法考試需要准備多長時間 發布:2024-12-23 14:05:39 瀏覽:791
離職押工資符合勞動法嗎 發布:2024-12-23 13:42:30 瀏覽:842
博弈論對法學 發布:2024-12-23 13:19:50 瀏覽:933
簡說民法典 發布:2024-12-23 13:10:02 瀏覽:29
勞動法員工請假的時間規定 發布:2024-12-23 12:59:56 瀏覽:87
試商法試題 發布:2024-12-23 12:46:26 瀏覽: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