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勞動法的產生和發展
1. 資本主義國家勞動法產生和發展的主要原因
現代意抄義的勞動法,是在18世紀襲產業革命以後,勞動資本關系日趨緊張,工人運動不斷高漲的條件下產生的。由於資本主義生產力的發展,由於工人階級的不斷斗爭,由於資產階級的某些社會政治力量對工人正義要求的同時和支持,資本家迫於對勞動力再生產的需要而不得不作出適當的讓步。這不僅導致各國相繼出現了關於工廠的法律,而且也導致了1804年的法國《拿破倫法典》中關於勞資雙方在所謂勞動力租賃契約中處於平等主體地位的法律規定的出現。各國的工廠立法以及法國民法典中的這些規定,就是勞動法規范的最初形式
2. 自考勞動法重點有哪些
自考勞動法重點內容主要有
一、勞動法的產生和發展
①初期勞動法的特點;
②國際勞工公約;
③國際勞工建議書。
二、勞動法的概念、調整對象和適用范圍
①勞動法的特徵;
②勞動關系;
③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社會關系種類:列舉式方法、區別式方法;
④我國勞動法的適用范圍:空間適用、時間適用、對人的適用。
三、勞動法的地位與體系
①勞動法與民法的區別;
②勞動法與經濟法的區別;
③勞動法與行政法的區別;
④如何理解勞動法的基本原則的概念;
⑤確定勞動法的基本原則的標准。
四、勞動法律關系
①勞動法律關系與勞動關系的區別與聯系;
②勞動者勞動權利能力和勞動行為能力的特點;
③用人單位的勞動權利能力和勞動行為能力;
④如何理解勞動法律關系的權利義務的統—性、對應性;
⑤如何理解勞動法律關系的內容的概念;
⑥勞動法律事實與勞動法律關系的關系;
⑦如何理解勞動法律關系產生的含義;
⑧如何理解勞動法律關系變更;
⑨如何理解勞動法律關系消滅。
五、勞動合同
①梁轎掘勞動合同的訂立的程序;
②勞動合同的效力;
③勞動合同履行的原則;
④勞動合同成立於勞動合同生效的區別;
⑤無效勞動合同的處理。
六、集團協商與集團合同
①集團協商在我國的適用范圍;
②集體協商代表的確定與保護;
③集團協商的內容橡核;
④集體協商與勞動合同的聯系與區別;
⑤集團合同的效力。
自考/成考有疑問、不知道如何總結自考/成考考點內容、不清楚自考/成考報名當地政策帆搭,點擊底部咨詢官網,免費領取復習資料:https://www.87dh.com/xl/
3. 勞動法產生的歷史背景
勞動法是近、現代的產物,再往前追溯,勞動法是融於民法當中,從民法中分離出來的;婚姻家庭法、經濟法這些都是從民法當中分離出來的,那麼既然分離出來,必有其內在聯系,不能割裂。1802年英國下議院通過的《學徒健康與道德法》,這個法主要限定了童工的勞動時間,工人運動最早是經濟斗爭,從縮短工作時間作為奮斗目標。資本主義國家一方面鎮壓工人運動,另一方面也作出一些讓步,大部分也從立法上對工作時間有一些限制,限制一些工廠主對工人工作時間的要求。後來勞動法越來越健全,各國立法逐步發展,勞動法真正從民法脫胎出來,作為獨立的法律是俄國十月革命以後。最早是1918年《蘇俄的勞動法典》。中國最早的勞動法典,是1931年頒布的,解放後大多使用的是單行法規。典型的勞動法典是1995年1月1日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勞動法典是一個主幹,除了這些法典以外,還有其它的法規和補充規定,包括一些勞動政策。勞動法從民法中脫胎出來,不是人為的,不是主觀意志的產物,它是源於它所調整的社會關系的特徵,慢慢脫胎出來的。
4. 淺析勞動法的產生發展及其意義
《勞動法》促進了勞動關系的公平與和諧
市場化勞動關系「強資本、弱勞動」的特性決定,絕對市場化絕對會導致勞資關系沖突化。資本主義國家為維護其根本利益,也不得不通過勞動立法對極度失衡的勞動關系進行一定的調整和矯正,勞動立法向勞動者傾斜是其自然的選擇。
在市場經濟發展初期,我國勞動立法嚴重缺失,既沒有最低工資規定,也沒有最高工時限制;既沒有勞動合同規范,
也沒有社會保險制度。外資企業、民營企業可以為所欲為,一方面勞動者權益受到嚴重損害,另一方面勞動關系走向極端化,
跳樓、罷工、傷害投資者和管理者的事件時有發生,企業、職工、國家、社會為此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企業的發展不能以犧牲勞動者的正當利益為代價,資本與勞動兩大要素彼此關聯、相互作用、不可偏廢,否則企業發展無從談起,甚至生存都是問題。
《勞動法》開宗明義將「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作為立法基本宗旨,通過確立基本勞動標准條件和協調勞動關系的規則程序,以及勞動監察、爭議處理和社會保險等制度,全面規范企業用工行為,
積極倡導正確的用工理念,充分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從而推動勞動關系的公平公正,促進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維護市場經濟的基本秩序。
正是《勞動法》的向勞動者「傾斜」,以及其確定的勞動標准條件和協調勞動關系的規則既符合國際勞工標準的要求,又符合中國發展的國情,
才維持了「強資本、弱勞動」前提下傾斜性的勞動關系相對平衡穩定,才使得市場經濟條件下充滿利益沖突的勞資雙方相對和平和諧,才保證了全球經濟下行背景下企業績效的相對持續向好。
《勞動法》為勞動者依法主張和維護權益,企業依法規范和管理勞動關系,促進企業和諧發展提供了依據和保障。
5. 鍔沖姩娉曚駭鐢熺殑鍘熷洜
鍔沖姩娉曚駭鐢熺殑鍘熷洜濡備笅錛
鍔沖姩娉曚駭鐢熺殑鑳屾櫙錛氬湪榪涘叆鑷鐢辮祫鏈涓諱箟鏃舵湡錛屽伐浜洪樁綰у拰璧勪駭闃剁駭鐨勭煕鐩炬棩鐩婃縺鍖栵紝灝ゅ叾鏄鍔寵祫鍏崇郴鐨勬棩鐩婄揣寮犮傚艱嚧鍔沖姩娉曠殑浜х敓銆
鍔沖姩娉曠殑涓昏佸姛鑳斤細1 紜淇濆姵鍔ㄨ呯殑鍚堟硶鏉冪泭錛屽疄鐜板垎閰嶆d箟錛2 鎻愰珮鍔沖姩鐢熶駭鐜囷紱3 緇寸郴甯傚満鐨勬湁鏁堣繍琛岋紱4 淇冭繘鍏ㄧ悆鍏騫寵錘鏄撳拰鍚堜綔銆傛昏岃█涔嬶紝鍔沖姩娉曟槸鎸囷紝1 鍔沖姩鑰呬繚鎶ゆ硶錛屼漢鏉冩硶錛2 鍔寵祫騫崇瓑鍗氬紙錛岀Н鏋佸悎浣溿佸叕騫沖叡浜銆佸垎閰嶆d箟鐨勫姵璧勪氦鏄撴硶錛3 淇冭繘鍏騫寵錘鏄撶殑鍥介檯緇忔祹娉曘
鍔沖姩娉曠殑鍙戝睍闃舵碉紝鎬繪湁涓変釜闃舵碉細19涓栫邯鍒濆埌19涓栫邯鍚庢湡錛屽嚭鐜幫紝鍒濇ュ彂灞曪紱19涓栫邯鍚庢湡鍒1980騫翠唬錛屽ぇ鍙戝睍銆佷綋緋誨寲錛1980騫翠唬鑷充粖緇忔祹鍏ㄧ悆鍖栵紝鏂板彂灞曘佸ぇ璋冩暣銆
娉曞緥鏂規硶錛氬叡鎬х殑鏂規硶錛屼富浣擄紱鏉冨埄鑳藉姏鍜屾潈鍒╃被鍨嬶紱涔夊姟鑳藉姏錛涙潈鍒╂晳嫻庝綋緋伙紱娉曞緥璐d換鐨勫疄鐜扮瓑銆傜壒孌婃柟娉曪細鍔沖姩鍩哄噯錛涢泦浣撳悎鍚岋紱涓鍒鍚堝悓銆
鍔沖姩鍩哄噯錛氭硶瀹氬姵鍔ㄦ爣鍑嗐傚姵鍔ㄦ硶涓鍏充簬鍔沖姩鏉冨埄寮鴻屾ц勮寖銆傚垎涓哄姵鍔ㄥ叧緋昏繍琛屽熀鍑嗗拰鍔沖姩鏉′歡鍩哄噯銆
闆嗕綋鍚堝悓錛氬伐浼氫笌鐢ㄤ漢鍗曚綅鎴栧叾鍥浣撲負瑙勮寖鍔沖姩鍏崇郴鑰岃㈢珛鐨勪互鍏ㄩ儴鎴栭儴鍒嗚亴宸ョ殑鍏卞悓鍒╃泭涓轟腑蹇冨唴瀹圭殑涔﹂潰鍗忚銆
涓鍒鍚堝悓錛氬姵鍔ㄨ呬笌鐢ㄥ伐鍗曚綅紜瀹氫粠灞炲姵鍔ㄧ殑鍏崇郴鏄庣『鍙屾柟鏉冨埄鍜屼箟鍔$殑鍗忚銆
6. 1.勞動法產生的社會基礎是什麼 2.勞動法的產生,在19世紀以什麼形式出現
1994年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以下簡稱:勞動法)頒布。十年對於一部法律來說並非很長,評說其功過難免證據不夠充分。然而,1994年至2004年對於中國的改革而言,卻是由有計劃的市場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化的關鍵時期。
勞動法在這個轉變時期扮演了一個獨特的角色,這個角色既充當了改革急先鋒,也是社會矛盾顯性化的始作俑者。
今天我們紀念勞動法頒布十周年,既有後來人妄評歷史之意,更寓今人建設現代勞動法的雄心。
二、 十大功勞
1、 建立了以勞動法為龍頭的勞動法體系。 1994年7月勞動法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這一事件本身就具有極大的法律價值。在此之前,社會上一度流傳"動物都有保護法,而勞動者卻沒有保障法",諷刺中國立法機構對於勞動立法的忽視,其實不然。勞動法可能是中國所有法律中立法難度最大、涉及各方利益最多、受到社會關注最廣泛的一部。盡管法學家們批評勞動法的通過機構應當為全國人大,而非其常委會。但是,個中良苦用心,只有參與起草的人員才能體會。但是,勞動法畢竟是一部凝結中國人智慧的法律,就象孩子,一旦出生,其製造者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隱身於法律之後以至消失,而法律開始在其自身的框架內開始長大。
勞動法建立了一個龐大的體系,給今天和以後的立法爭取了足夠的空間。勞動法將勞動關系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關系均納入到其體系中,包括,勞動關系建立前的就業關系、勞動關系存續期間的關系、社會保險關系以及為勞動法的實施所必須的勞動仲裁製度、訴訟制度、監察制度、工會制度。
7. 勞動法的發展歷史
18世紀末~19世紀初,隨著西方各國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逐步興起,工人階級強烈要求廢除原有的「工人法規」,頒布縮短工作日的法律;要求增加工資、禁止使用童工、對女工及未成年工給予特殊保護以及實現社會保險等。資產階級政府迫於上述情況,制定了限制工作時間的法規,從而促使了勞動法的產生。英國在1802年通過《學徒健康和道德法》,這就是現代勞動立法的開端。到1864年,英國頒布了適用於一切大工業的工廠法。1901年英國制定的《工廠和作坊法》,對勞動時間、工資給付日期、地點以及建立以生產額多少為比例的工資制等,都做了詳細規定。德國於1839年頒布了《普魯士工廠礦山條例》。法國於1806年制定了工廠法,1841年頒布了《童工、未成年工保護法》,1912年制定了《勞工法》。進入20世紀以後,西方主要的國家大都相繼頒布了勞動法規。從1802年以後的百餘年間,西方國家的勞動立法從民法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法律部門。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勞動立法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由於國際無產階級斗爭的高漲,西方國家陸續制定了不少勞動法。德國1918年頒布《工作時間法》,明確規定對產業工人實行8小時工作制,還頒布了《失業救濟法》、《工人保護法》、《集體合同法》,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勞動者的利益,對資本家的權益作了適當的限制。
到20世紀30年代,西方國家勞動立法出現了兩種不同傾向:一種是以德、意、日為代表的法西斯國家,不僅把已經頒布實施的改善勞動條件的法令一一廢除,而且把勞動立法作為實現法西斯專政、進一步控制工人的工具。另一種是以英、美為代表的一些國家,它們為了擺脫經濟危機,對工人採取了一定的讓步政策。英國於1932~1938年間,先後頒布了縮短女工和青工勞動時間,實行保留工資年休假以及改善安全衛生條件的幾項法律。美國在1935年頒布的《國家勞工關系法》(《華格納法》),規定工人有組織工會和工會有代表工人同僱主訂立集體合同的權利。1938年又頒布了《公平勞動標准法》,規定工人最低工資標准和最高工作時間限額,以及超過時間限額的工資支付辦法。
俄國十月革命後,在1918年頒布了第一部《勞動法典》,1922年又重新頒布了更完備的《俄羅斯聯邦勞動法典》,體現了工人階級地位的轉變和國家對勞動和勞動者的態度。它以法典的形式使勞動法徹底脫離了民法的范疇。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勞動立法 戰後,資本主義總危機進一步加深,資本主義國家產生了一批現代的反工人立法。如1947年美國國會通過的《塔夫脫-哈特萊法》,把工會變成一種受政府和法院監督的機構,禁止工會以工會基金用於政治活動;規定要求廢除或改變集體合同,必須在60天前通知對方,在此期間,禁止罷工或關廠,而由聯邦仲裁與調解局進行調解;規定政府有權命令大罷工延期80天舉行,禁止共產黨人擔任工會的職務等。又如1947年法國國民議會通過的《保衛共和國勞動自由法》,同樣是鎮壓工人運動的法律。到20世紀60年代,西方國家的勞動立法出現了新的趨勢。在工人運動的壓力下,各主要國家相繼頒布了一些改善勞動條件和勞動待遇的法律,如法國頒布了關於改善勞動條件、男女同工同酬、限制在勞動方面種族歧視的法律,日本於1976年重新修訂了《勞動標准法》,還制定了關於最低工資、勞動安全與衛生、職業訓練、女工福利等方面的法律。
70年代以後,蘇聯的勞動立法也有了很大的變化。1970年頒布了《蘇聯和各加盟共和國勞動立法綱要》,其後,各加盟共和國又根據這一立法綱要頒布了自己的勞動法典。東歐國家在50年代先後頒布了勞動法典,到60~80年代,除有的國家如保加利亞,對他們的勞動法典進行了修訂和補充外,大部分國家如羅馬尼亞、匈牙利、民主德國、捷克斯洛伐克、阿爾巴尼亞、波蘭、南斯拉夫等,都曾再次頒布了勞動法典。經過近2個世紀的歷程,勞動法越來越受到重視,在世界各國的法律體系中已經佔有了重要的地位。
中國的勞動立法 中國的勞動立法,出現於20世紀初期。中華民國時期 ,北洋政府農商部於1923年3 月29日公布了《暫行工廠規則》,內容包括最低的受雇年齡、工作時間與休息時間、對童工和女工工作的限制,以及工資福利、補習教育等規定。國民黨政府則沿襲清末《民法草案》的做法,把勞動關系作為僱傭關系載入1929~1931年的民法中;1929年10月頒布的《工會法》,實際上是限制與剝奪工人民主自由的法律。
為了維護工人利益,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在1922年發動了大規模的勞動立法運動,並提出《勞動法大綱》19條等等。這一代表工人利益的《勞動法大綱》並未得到當時政府的確認。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根據地,才產生了真正代表職工利益的勞動立法。1931年11月7日,中華工農兵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勞動法》。抗日戰爭時期,各邊區政府也曾公布過許多勞動法令,如晉冀魯豫邊區1941年11月1日就曾公布過《晉冀魯豫邊區勞工保護暫行條例》。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1948年8月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通過了《關於中國職工運動當前任務的決議》,對解放區的勞動問題提出了全面的、相當詳盡的建議,對調整勞動關系提出了基本原則。各個解放區的人民政府,也曾先後頒布過不少勞動法規。這一切,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勞動立法提供了豐富的經驗。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同年,勞動部公布《關於勞動爭議解決程序的規定》,1951年2月,政務院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1953年1月經修正後重新公布),1952年8月,政務院發布《關於勞動就業問題的決定》。1954年7月,政務院公布《國營企業內部勞動規則綱要》,1956年6月,國務院公布《關於工資改革的決定》,1956年國務院公布《工廠安全衛生規程》、《建築安裝工程安全技術規程》和《工人職員傷亡事故報告規程》。
在全面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階段,中國的勞動立法有了進展。1958年,國務院公布了《關於工人、職員退休處理的暫行規定》等4項重要規定。1966~1976年,勞動立法基本上處於停滯狀態。1978年5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原則上批准了國務院《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和《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同年5月,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實行獎勵和計件工資制度的通知》。1982年2月,國務院發布了《礦山安全條例》、《礦山安全監察條例》、《鍋爐壓力容器安全監察暫行條例》等3項法律文件。1982年4月,國務院發布了《企業職工獎懲條例》。1986年7月,國務院發布了《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暫行規定》、《國營企業招用工人暫行規定》、《國營企業辭退違紀職工暫行規定》和《國營企業職工待業保險暫行規定》。1986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發布了《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條例》。1987年7月,國務院發布了《國營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暫行規定》,同年勞動部發出了《關於禁止招用童工的通知》。1988年7月,國務院頒布了《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1992年4月,七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了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1992年11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1993年7月,國務院頒布了《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1994年2月,國務院發布了《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這些勞動法規在調整勞動關系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1956年,中國曾起草《勞動法》,由於歷史原因,中途夭折。1979年第二次起草《勞動法》,1983年7月曾由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草案》,但因很多問題難以妥善解決,未提交全國人大審議。90年代初期第三次起草《勞動法》,1994年7月5日經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頒布標志中國勞動法制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勞動法》共13章107條,包括總則;就業促進;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工資;勞動安全衛生;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護;職業培訓;社會保險和福利;勞動爭議;監督檢查;法律責任;附則。《勞動法》是中國的基本法,為勞動法制建設奠定了基礎。《勞動法》的立法指導思想是:①充分體現憲法原則,突出對勞動者權益的保護。②有利於促進生產力的發展。③規定統一的基本標准和規范。④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盡量與國際慣例接軌。這一指導思想保證了《勞動法》的制定工作具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
8. 勞動法產生的歷史條件
第一:勞動法產生於大工業時期是「人類理性」的體現,一些社會活動家,慈善家等提出改善勞動條件,以限制剝削,這些促進了勞動法的產生。
第二,勞動法的產生也是資本主義大工業生產的客觀要求。隨著資本主義機械工業的發展,提高,生產條件在客觀上有了一定的要求,這就使得國家需要通過法律改善某種勞動條件。
第三,勞動法的產生是因為在資本主義制度的發展過程中,勞工條件不斷惡化,為了滿足協調勞資關系,穩定社會經濟秩序的要求, 國家制定勞動法,目的是為了協調矛盾,穩定社會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