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基本價值目標
A. 試論在民事訴訟中確立誠實信用原則的必要性
誠實信用原則常被奉為「帝王條款」。誠實信用原則是市場倫理道德准則在民法上的反映,適用於全部民法領域。《民法通則》第4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民事訴訟法》第13條規定,民事訴訟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
一、民法上的誠實信用原則
是指從事民事活動的民事主體在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時必須意圖誠實、善意,行使權利不侵害他人與社會的利益,履行義務信守承諾和法律規定,最終達到當事人之間的利益、當事人與社會之間的利益得到平衡的基本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主要體現在《合同法》上,《合同法》上的誠實信用原則,體現在合同的全過程,包括合同成立前、合同履行中、合同履行後三個方面:
1、合同成立前,根據《合同法》第42條、第43條的規定,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沒有按照誠實信用原則履行告知義務,應當承擔締約過失責任。 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知悉的商業秘密,無論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當地使用。泄露或者不正當地使用該商業秘密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2、合同履行中,當事人應當按照《合同法》第60條: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3、合同履行完畢後,當事人應當按照《合同法》第92條: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後,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二、民事訴訟法的誠實信用原則
是指當事人或其他訴訟參與人在民事訴訟中行使訴訟權利或履行訴訟義務,以及法官在民事訴訟中行使國家審判權進行審判行為時,應當公正、誠實、守信。
誠實信用原則原本是一項私法原則,在民事訴訟法這樣的公法中引入該原則,主要是為了回應現實社會中虛假訴訟、惡意訴訟、拖延訴訟、偽造證據等現象,強調各類訴訟參與人和裁判者在民事訴訟中的行為義務,保障訴訟秩序,提高訴訟效率。 在民事訴訟中,主要表現在當事人的訴訟行為上,具體又包括以下方面:
1.當事人的真實陳述義務,要求當事人在訴訟中陳述案件事實時應當符合真實案情,不得虛構事實。
2.促進訴訟義務,要求當事人在訴訟中不得實施遲延或拖延訴訟行為,或干擾訴訟的進行,應協助法院有效率地進行訴訟,完成審判。
3.禁止以欺騙方法形成不正當訴訟狀態,要求當事人不得以欺騙方法形成不正當的訴訟狀態,從而獲得不當法益。
4.禁止反言,是指一方當事人在訴訟外或訴訟中的言行已使對方當事人產生某種合理的期待,當對方按照此期待行動時,一方當事人卻作出與此前自己的言行相反或相矛盾的言行。禁反言論就是對於侵害了對方當事人利益的這種言行,可依據誠信原則對其法律效果予以否定。
5.禁止濫用訴訟權利,要求當事人不得惡意或無根據地行使訴訟權利,防止當事人以此獲得不當法益。
除此以外,誠實信用原則對其他訴訟參與人和法官在訴訟中的行為,也有誠實信用之約束。如,證人不作偽證言;鑒定人不得故意出具與事實不符的鑒定意見;翻譯人員不得故意作與訴訟主體的意思不符的翻譯;訴訟代理人不得濫用代理權或超越代理權;等等。另一方面,法官在行使民事審判權的過程中也應當公正、合理。具體來說:法官在運用自由裁量權認定實體問題和程序問題時,應當本著誠實、善意的理念,不得濫用司法裁量權;在審查證據、認定事實的過程中,應當實事求是、客觀中立,不得對當事人提出的證據任意加以取捨和否定;應當切實充分地尊重和保障當事人的程序權益,不得進行突襲裁判。
誠實信用原則與訴訟公正價值一脈相承,是訴訟公正這一基本價值目標的具體化。
B. 民事訴訟的基本價值目標
法律分析:民事訴訟的基本價值目標是保障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通過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以定分止爭,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秩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
C. 求民事訴訟法心得體會
每一門獨立的法律科學都有自己的研究對象。
這一研究對象是由本學科自身的特殊性決定的。
同樣,民事訴訟法學論文的寫作也具有其特殊性,同學們只有緊緊把握它的特點,靈活運用寫作方法,使用規范的語言,才能寫好民事訴訟法學的論文。
一、民事訴訟論文的寫作
(一)民事訴訟論文題目的確定
民事訴訟法學的研究課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民事訴訟法學的基本理論,如價值論、目的論、訴權論、程序保障論、民事訴訟法律關系論等;(2)民事訴訟的具體制度和具體理論,如當事人、管轄、舉證責任、審前准備程序、簡易程序、再審程序、執行等;(3)民事訴訟與訴訟外糾紛解決機制之間的關系,如民事訴訟與仲裁、公證、調解、和解的關系。
由於文章的篇幅有限,選題切忌過大過空。
論文的寫作畢竟不是教科書,要求面面俱到。
學生應該根據自己的興趣、掌握的資料等因素來確定論題。
論文是對自己觀點的一種陳述,所以要言之有物,在某一方面要著重一點論述開去,這樣才能獲得一篇有深度、有力度的優秀論文。
在浩瀚的法律知識中只要選取其中的一朵浪花就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芒。
如有關執行方面的論文就可以有很多的寫法,比如:完善我國強制執行法的探討;執行程序中的參與分配製度;執行難的原因和對策等等。
下面推薦一些常見的民事訴訟法學的論題,以供學生參考和借鑒:(1)基本理論的探討,如訴訟公正與效率的探討,法官獨立審判的理性思考,論司法公正,訴權之保護,民事訴訟處分原則重述;(2)具體制度和具體理論的探討,如民事訴訟法修改的若干基本問題,我國民事審級制度的改革與完善,論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論醫療糾紛民事訴訟的若干問題,當事人舉證與法院查證之關系,我國民事舉證制度的完善;(3)對民事訴訟與其他糾紛解決機制之間的關系的探討,如論仲裁與訴訟,論我國法院調解制度的改革。
(二)民事訴訟論文寫作中的常見問題
針對同學在民訴論文寫作中經常出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期望在以後的論文寫作中能夠有所幫助。
1.文不對題。
有些同學雖然選擇了一個小題目進行論述,但是卻要面面俱到,與主題相關的內容卻僅佔一小部分,或者乾脆沒有論述自己的觀點。
這樣顯然離題了。
例如題目是「法院調解制度改革構想」的論文,有些同學論述的小標題如下:
(1)法院調解的定義;(2)法院調解的性質;(3)法院調解的特徵;(4)法院調解的優勢。
對於闡述法院調解制度改革的論文,上述論述顯然有些離題太遠,應該適當介紹後,分清主次,重點闡述文章觀點,採用下列下標題進行論述,主題更加突出:(1)法院調解制度概述;(2)國內外相關制度的比較;(3)我國法院調解制度的弊端;(4)法院調解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需要明確的是,論文與教科書不同:首先,教科書的對象是學生,而且大部分是對某一問題一無所知的學生,因此對問題的闡述需要一層一層的面面俱到。
論文的讀者是對某一問題的基本內容有一定了解的人,此時作者的任務並不是在普法,講基本的理論,而是要深入到的某一問題的探討中去。
其次,從方法上來說,教科書以闡述為主,因為教科書的主要目標是將問題解釋清楚;而論文則應以論證為主,作者要發現問題,並以論據來論證作者的觀點。
2.在文中經常採用第一人稱或者加入謙虛的話及加入讓老師指正的話語。
有的學生在論述自己觀點前總是加上「由於自己水平或者篇幅有限??」或者「下面,我也來談談自己的看法」之類的贅話。
其實直接闡述就行,需要指明是作者的看法時,可以用「筆者認為」的說法,但不能濫用。
有的同學在文中加入謙虛或者請老師指正的話,如「本人功底淺顯,請老師不吝賜教」等等,這種話語不應在民訴論文的正式寫作中出現,需要類似的溝通的話可以另外附上字條。
3.直接引用法規的簡稱。
有的同學在第一次引用法規時就用簡稱,這樣不規范。
應當在第一次引用時用全稱,然後註明以後的簡稱。
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訴法》),在此以後再出現該法時就可以用《民訴法》這一簡稱了。
4.民訴論文的寫作方法運用不當。
有的同學在論述時不能很好地運用論文的寫作方法,造成論文就像課堂筆記或者論文提綱。
論文的寫作應該有理有據,不能像光有骨頭沒有血肉的大綱。
舉例:一位同學在其論述執行一文時,其中一個小標題是這樣闡述的:
-「(一)執行的定義、性質與特徵1.執行的定義(一句話)。
2.執行的性質(一句話)。
3.執行的特徵。」
正確的論述應為:「關於執行權的性質,學者們各有觀點。
有的學者認為??有的認為??筆者認為??理由如下??」。
5.不註明引用文章的出處。
註明出處的作用有二:一是版權問題,否則無異於將他人的智力成果據為己有;二是可以使文章更加具有權威性。
在民訴論文中註明參考文獻,可以表明作者是在閱讀了大量的文章的基礎上進行研究並得出結論的,同時也可使文章的論據更加真實。
6.局限於論文標題,就事論事。
同學們在論文寫作中還容易局限於論題的字眼,就事論事。
例如,題目是「執行難的原因和對策」的論文,有的同學認為題目就是原因和對策兩方面,結果在論文中就寫了這兩個方面。
這種寫法忽略了論文寫作的三個層次:第一層,提出問題;第二層,分析問題,主要是分析問題的原因,找出症結或弊端;第三層,解決問題,也就是針對問題提出解決的辦法、改革和完善的建議、得出文章的結論等等。
即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對於此篇論文來說,作者首先應該對執行難進行概述,然後再論述原因和對策,這樣才稱得上是一篇結構完整的民訴法學論文。
7.沒有靈活掌握民訴論文的寫作方法。
大多數同學在選定論文題目後,不知道如何展開論述,闡述自己的觀點;有的同學在論文寫作中甚至迷失了自己的寫作方向,也就是說,一味的陷入材料的堆積中,找不到論文寫作的重點了。
針對民訴法學的特殊性,下面就推薦幾種在民訴法學論文中經常運用的寫作方法。
(1)程序法與實體法相結合。
民事訴訟法是民事程序法,它與民事實體法的關系十分密切。
民事訴訟法是保障民事實體法順利實施的工具,而民事實體法中包含許多民事程序法的規定。
同學在論述一個民事訴訟法學的論題時,就可以把程序法和實體法結合起來考慮,一方面可以使論文更有深度,另一方面,也使論文更有生命力,富有實踐指導意義。
(2)比較的方法。
有比較,才能有鑒別。
對民事訴訟法的研究也是如此。
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浪潮下,片面的強調國情差異而不予借鑒外國的有益經驗是不合時宜的;片面的強調外國的優勢而忽視本國的國情也是行不通的。
比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我國民事訴訟法與中外歷史上的民事訴訟法相比較;二是我國民事訴訟法與其他各國的民事訴訟法相比較。
比較的內容可以歸為以下幾類:一是與大陸法系國家比較,其中以法國、德國為重點;二是與英美法系國家比較,以英國、美國為重點;三是與原蘇聯和東歐各國比較,蘇聯是重點。
值得一提的是,比較不是泛泛的進行資料堆積,而是要選取對闡述觀點有用的資料進行比較,為後面論述自己的觀點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從而可以順利的推導出文章的結論。
(3)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民事訴訟法是民事訴訟法學研究的主要對象。
民事訴訟法是實踐性很強的應用法律,這就決定了民事訴訟法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法學。
「純理論、純抽象意義的問題考察,終歸還是缺乏現實基礎的照應。
因此,失去了在現實,尤其是在法律操作層面上的生動活潑,由此也影響了程序法的應有魅力。
今後的新學問必須徹底否認抽象論的意義,將基礎立在具體性之上,並導入更為經驗主義的手法開始這樣的工作」。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必然產生許多新的民事法律關系,新型的民事、經濟糾紛也在不斷涌現。
由此產生的諸多訴訟實踐問題都是我們深入探討和研究的對象。
同學們可以以此作為論文寫作的突破點和重點。
比如,現有的民事審判程序是否已基本適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有哪些方面尚需進一步改革,民事訴訟面臨哪些新情況、新問題等等。
例如,隨著改革的深入,國有資產流失,環境污染,市場壟斷等一系列新的問題出現了,為了解決中國社會現存的實際問題,保護國家社會公共利益不受侵害,檢察機關提起民事訴訟,對一般民事活動行使監督權的問題就突顯出來。
筆者可以通過借鑒國外的立法經驗,探討我國檢察機關提起民事訴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後提出改革建議。
這樣寫出來的論文就會有理有據,既有理論深度,也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4)思路開闊,觸類旁通。
現代社會中,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之間的傳統學科的分割界即將消除,不同學科之間相互取長補短,將會融合成一個完整的科學知識體系。
了解邊緣學科的知識,可以使民事訴訟法學的研究視野更加開闊,分析方法更加多樣化。
例如,民事訴訟的基本價值中就引入了經濟學中的概念——效益,並且已經得到了民事訴訟理論界和實務界的認同;對於民事訴訟證明標準的研究就離不開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真理的相對性原理。
二、民事訴訟論文的答辯
民訴論文答辯階段也是讓許多同學摸不著頭腦的事情。
因為平時接觸的少,所以對民訴論文答辯不知道如何准備,造成了答辯時心理緊張,影響了民訴論文的成績。
下面我就著重論述一下同學們應該怎樣有效的准備和應對民訴論文答辯。
(一)民事訴訟論文答辯的准備
民訴論文答辯是對學生的論文進行的一種口頭測試方法,所以學生對答辯的准備就首先應該以論文為根本。
熟悉自己的文章,對於文章的整體結構,文章的主要內容都要瞭然於胸。
但是不要死記硬背,而是應該真正掌握自己論述的內容,知道其之所以如此的原因,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
然後,在這個堅實的基礎上可以進一步涉獵相關的知識,拓寬視野。
例如,對於探討我國民事再審程序的論文,就需要掌握我國民事再審制度的現狀,存在哪些弊端,應該如何進行改革。
由於民事再審是對發生法律效力的法院裁判再次進行審理,所以相關問題有既判力,民事程序的安定,法院的權威性等等。
(二)民事訴訟論文答辯的進行
1.答辯老師針對民訴論文經常會提問如下一些問題,「請簡述你文章的主要內容」,「請簡要回答文章的主要觀點」,或者針對你文章的某一部分進行提問,但都是以學生的民訴論文為依據發問的。
2.同學在答辯中要注意以下問題:
(1)言談舉止要大方自然,努力控制自己的緊張心情。
對待答辯老師要有禮貌。
答辯其實就是向老師做的一個口頭的論文報告,所以只要自然的把自己的觀點、理解表達出來就行。
(2)回答答辯老師提問一定要有針對性,簡明扼要。
因為每個學生的答辯時間最多十分鍾左右,而答辯老師最少三個人一組進行提問,所以同學的回答只要把民訴論文大的綱要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就行。
回答切忌羅嗦,生硬的背誦。
答辯進行中,學生可以拿著自己的民訴論文或者准備的相關草稿。
這樣也是為了使學生更加自然表達自己的觀點。
(3)對於老師提問的和民訴論文相關的問題,學生如果不知道的話,應該怎麼辦?建議採取如下辦法應對。
首先應該沉著、冷靜。
老師的提問肯定是從民訴論文引申出來的,所以盡快找到民訴論文的知識點。
其次,心裡要明白老師提問的目的可能是看看你的知識面,要聽聽你自己對於這一問題的理解或者說你自己對這一問題的看法。
最後,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看法,禮貌地和老師進行探討。
許多法律問題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定論,所以千萬別緊張,沉著應對,一定會取得不錯的答辯成績。
總之,一篇優秀的民訴論文應該結構完整,觀點明確,論證充分,邏輯性強,還要有規范的注釋和形式。
同時在答辯中學生要言之有物,條理清楚。
D. 論述民事訴訟法程序的內外價值是什麼
一、民事訴訟價值的分類
對於民事訴訟價值的基本分類,國內多數學者主張根據「目的」和「手段」,把民事訴訟價值劃分為目的性價值和工具性價值兩大類型。
1、內在價值,是指民事訴訟程序滿足價值主體需要所形成的價值,又被稱為「目的性價值」,目的性價值是「被客體化和法律化的主體的最終價值或主體之目的追求。」它包括程序公正和效益等具體類型。
2、外在價值,就是指民事訴訟程序滿足主體某些需要所形成的內在價值。也被稱為「工具性價值」。換句話,工具性價值應當是指滿足那種以更高理由的需要所形成的價值,也就是以實現其他價值目標為歸宿的價值。
雖然在局部看來是主體訴訟活動的內在目的本身,然而從更大范圍內來看,它是為其他價值的實現而服務的,是用以實現某一外在目的的手段,因而工具性價值又被稱為「外在價值」,它包括實體公正、秩序等具體形態。
二、民事訴訟的內在價值
(一)程序公正價值
公正價值作為民事訴訟的重要價值,包括程序公正價值和實體公正價值兩層含義,前者指訴訟活動過程所體現出來的合理性,後者則指通過訴訟活動實現法律對人們實體權利義務的合理分配。
程序的公正是正確選擇和適用法律的根本保障,公正的訴訟程序具有一整套保障法律適用的措施和手段,能夠形成保障法律准確適用的常規機制,可以排除法官在選擇和適用法律過程中的恣意與不當偏向。程序公正不僅具有上訴保障價值,還具有自身獨立的價值:
首先,訴訟當事人參加訴訟,他們不僅希望得到公正的裁判結果,還要求所參與的訴訟程序是公正的。訴訟程序公正可以疏導、甚至消除當事人之間的對立情緒和緊張關系,從而使當事人握手言和,出現調解結案和撤訴的結果,這足以體現程序公正的價值。
其次,民事訴訟程序作為法律程序中非常典型的程序,對其他非訴訟程序的設計和運行具有示範作用,例如訴訟程序公正本身對於仲裁程序公正、非司法組織調解爭議的程序公正具有很好的示範作用,民事訴訟這種程序公正的價值的獨立的。
(二)效益價值
效益是表徵成本與收入之間關系的范疇,訴訟效益也是如此。訴訟效益包括兩個基本要素:經濟成本與經濟收益。經濟成本是指訴訟主體在進行訴訟活動中所耗費的人力、財力、物力和時間等司法資源的總和;對於司法機關而言,經濟收益是指其收取的訴訟費用的數額;對於當事人而言,則是指其利益的實現或預期不利益的避免。對勝訴一方當事人來說,如果他通過勝訴判決獲得的收益大於他付出的訴訟成本,那麼訴訟效益為正值,反之則為負值;對於敗訴方來說,盡管敗訴判決造成其一定的經濟支出,但是如果他通過訴訟而避免的其他經濟損失多與訴訟給她帶來的總的經濟損耗,那麼訴訟效益對他而言就是正直,反之則為負值;此外,對國家而言,如果其在訴訟方面支出的立法、司法成本多餘其預期的收益,那麼訴訟效益對他而言就是負值,反之則為正值。
三、民事訴訟的外在價值
(一)秩序價值
秩序是指人們社會生活中相互作用、相對穩定有序的結構、過程或模式。它在某種程度上能保持社會生活的穩定形式。
在民事訴訟中,審判機關通過行使司法權對社會正常秩序的維護表現在:
(1)對嚴重的社會違規行為進行矯治;
(2)在社會財富的生產、分工、分配中扮演著裁判的角色;
(3)確保小至衣食住行,大至物質財富的所有和流轉這些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社會秩序正常運轉。
(二)實體公正價值
實體公正就是通常所說的裁判結果公正,公正的裁判結果是審判機關通過整個民事訴訟過程要達到的一種理想結果。實體公正可以從兩種意義上理解:
一是指立法者對人們實體權利和義務的公正分配,這是實體一般公正;
二是指司法人員根據實體一般公正的要求,通過在民事訴訟程序中行使自由裁量權而達到公正的裁判結果,這是實體個別公正。
實體一般公正屬於實體法研究的范圍,訴訟法上的實體公正通常指實體個別公正,即裁判結果對於實體一般公正的追求和趨近。實體個別公正必須是法官經由民事訴訟程序作出裁判而達成的,因而表現為裁判結果的公正,即通常所講的「結果公正」。
E. 民事訴訟目的
民事訴訟的目的,實質上是指國家設計的民事訴訟制度所企求達到的目標或結果。由於政治、經濟、文化等原因的作用,不同的歷史階段對民事訴訟的目的有不同的表述。因此,在理論上形成了不同的學說:
1.私法權利保護說。又稱私權保護說,該說認為,國家設立民事私法制度,表明其禁止當事人通過私力救濟去實現自我的權利。作為代價,國家就應當承擔起保護當事人權利的職責。故民事訴訟的目的應當是保護社會成員的私權。
2.私法秩序維護說。該說認為,民事訴訟制度是國家設立的,設立目的的著眼點是為了社會整體的利益,而不是單純為了某個人的私法權利,雖然它在客觀上也起到了維護私人權利的作用,但從立法者的角度看,它的根本出發點還是維護統治階級所還需要的私法秩序。
3.糾紛解決說。此說認為,在歷史上,程序法先於實體法的存在。即使在私法不太發達的社會里,解決糾紛的手段和制度即已存在。民事訴訟就是解決糾紛的程序和手續的總和,所以,不能認為民事訴訟的目的只是實現私權,它並不是以確認當事人原有的權利為出發點,而是為了解決糾紛。
4.程序保障說。此說認為民事訴訟的正當性來自其程序的正當,而不是結果的正當。國家設立民事訴訟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保證當事人在訴訟中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在過程中能平等地使用攻防手段,不能認為民事訴訟程序僅僅是法院達到正確判斷的手段,事實上,民事訴訟過程本身就是民事訴訟的目的,民事訴訟的目的在於為實現當事人的自律性的紛爭解決提供程序的保障。
5.多元說。即認為審視民事訴訟的目的不能僅從國家的角度也不能僅從當事人的角度,而應當從多角度多層次審視。民事訴訟的目的既有對當事人私權的維護,又有對民事糾紛的解決,也有民事程序的保障,還有統治階級私法秩序的維護。
F. 民事訴訟法第3版內容提要
民事訴訟法第3版內容提要,旨在全面深入地闡述民事訴訟的理論與實踐。以下內容概覽了該法的關鍵章節與核心概念,以期為讀者提供深入理解與應用的指引。
**總序**:介紹了民事訴訟法修訂的背景、目標與原則,強調了法律修訂對於保障公民權益、促進司法公正的重要性。
**前言**:概述了民事訴訟法的修訂歷程,簡要回顧了前版本的實施情況與存在的問題,為讀者提供修訂前後的對比背景。
**第一章 民事訴訟法概述**:從民事糾紛的解決機制出發,探討了民事訴訟與民事訴訟法的關系,以及民事訴訟法與相關法律部門之間的相互作用與協調。
**第二章 民事訴訟的基本理論**:通過理論概述,深入探討民事訴訟的價值、目的,詳細闡述訴與訴權的概念、訴訟標的的意義,以及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
**第三章 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著重闡述了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包括但不限於公平、公開、公正、效率等原則,旨在確保司法程序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後續章節**:進一步深入探討了民事訴訟程序、證據規則、審判程序、執行程序、特別程序等內容,以及民事訴訟法與其他法律部門的關系、國際民事訴訟的銜接等,以構建全面的民事訴訟法體系。
**結論**:總結了民事訴訟法的核心內容與實踐意義,強調了法律修訂對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公民合法權益的重要作用,鼓勵讀者深入學習與應用。
該版民事訴訟法內容提要,不僅為理論研究者提供了豐富的資料,也為實際工作者提供了操作指南,對於提升司法實踐水平、增強法律制度的適應性與有效性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