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225條的規定

民事訴訟法225條的規定

發布時間: 2024-11-28 04:44:52

⑴ 不服強制執行如何上訴

對於強制執行不服如何提起申訴問題,需要分以下情形:
1.當事人、利害關系人不服:根據《民事訴訟法》第225條,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當事人、利害關系人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銷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
2.案外人不服:根據《民事訴訟法》第227條,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對該標的的執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案外人、當事人對裁定不服,認為原判決、裁定錯誤的,依照審判監督程序辦理;與原判決、裁定無關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⑵ 民事訴訟法225條規定

首先,請確認你起訴的一審法院有沒有管轄權?被告是企業或者其它組織的,管轄權是被告住所地法院。如果你起訴的時候是以「合同糾紛」為案由,那合同履行地也有管轄。如果你自己起訴時管轄就選擇錯誤,那當然沒必要上訴,另行起訴即可;如果你確認管轄沒有錯,那就應該堅持到底。其次,被告是廠家,在工商局有注冊登記、有固定的場所,作為一個單位來說,不應該有不能送達的情形出現。司法解釋明確規定:向法人或者其他主治送達訴訟文書,應當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該組織的主要負責人或者辦公室、收發室、值班室等負責收件的人簽收或蓋章,拒絕簽收或蓋章的,適用留置送達。法院工作人員解釋的那種不能簽收送達回證的情況通常也是有的,但大多發生在被告為自然人的情況下。被告下落不明的,還可以公告送達。再次,針對你提出的對法院要求賠償的問題,我簡單解答一下。總的來說要求法院賠償很困難:一是法院在合理的審理期限里,沒有超過審限他們可以暫時不出結。針對管轄權異議提起的上訴,應當在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終審裁定。二是現在案子還沒審理完畢,很難認定法院的行為給你造成了近十萬元的損失。三是調整的是行政執法和刑事判決出現錯誤涉及的國家賠償,法院的審理行為給當事人造成的損失要求國家賠償還比較困難。最後,我覺得你現在的當務之急不在於追究法院的責任,要求法院的賠償,而是把你現在這個案子做完,爭取完全勝訴,減少你的損失。我對你提出如下建議:1、面對企業故意停產、逃債的行為,你應該立即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措施,盡最大限度減少損失。2、針對送達不能簽收的問題和二審審限的問題向法院提出書面的異議書。3、如果在承辦你的案件中,有法官不公正的行為,你可以向法院領導或者政法委等反映情況。4、法院是否給你造成損失,是否要求其賠償的問題,待呆你這個解除合同的糾紛解決之後再來分析如何處理比較妥當。

⑶ 民事訴訟法225條規定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五條規定:「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當事人、利害關系人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銷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
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本條是關於對違法的執行行為提出異議的規定。民事訴訟法在執行程序中確立這一制度,並賦予了當事人和利害關系人申請復議的權利。本條中所說的當事人不僅包括申請執行人和被執行人,還包括在執行過程中,被人民法院依法變更、追加為當事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本條中所謂的「利害關系人」是指執行當事人以外,因強制執行而侵害到其法律上權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處理執行行為異議時應注意的是,執行行為並沒有引發民事主體之間的實體權利義務爭議。作為執行異議事由的執行行為,只是單純的程序違法或者不當,並沒有在執行當事人之間、執行當事人和利害關系人之間產生實體權利義務爭議。否則,該行為將構成實體性執行救濟的事由。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五條 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當事人、利害關系人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銷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

⑷ 行為執行的法律規定

法律主觀:

哪些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事訴訟法 》(以下簡稱《 民事訴訟 法》)第225條規定: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執行法院提出書面異議。司法實踐中,由於執行行為紛繁復雜,形式多樣,范圍廣泛,具體如何把握,直接影響到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和執行程序的正常進行,應當慎重對待。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可以提出異議的執行行為,一般可歸結為以下幾類: 1、執行法院所採取的執行措施 執行措施,是指執行人員在實施 強制執行 時所採取的具體方法和手段。 2、執行法院在 強制執行 時應當遵守的程序 《 民事訴訟法 》及有關法律和司法解釋對 強制執行 應當遵守程序有明確規定,如果執行法院在實施執行時違反這些規定的,對當事人、利害關系人的合法權益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也應賦予其提出異議的權利。 3、強制執行中作出的某些法律文書 執行過程中,為推進執行程序正常進行、處理某些程序性事項以及採取執行措施等,執行法院需要發出裁定、決定、命令、通知等相應的法律文書,如果執行法院依法應當發出而未發出相應的法律文書,或者不應發出而發出了某種法律文書,或者發出了錯誤的法律文書,對當事人、利害關系人的利益也會造成直接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也應賦予其提出異議的權利。 4、其他侵害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合法權益的執行行為 執行行為的范圍非常廣泛,除上述三項外,執行過程中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執行行為,都有可能出現違反法律規定侵害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合法權益的情形。例如,執行法院沒有執行依據而實施執行,超過執行依據所確定的債權的范圍進行執行,違法追加、變更執行當事人,對法律禁止執行的財產予以執行,違法進行搜查,對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或遲延履行金計算錯誤,執行機構直接裁定分割被執行人與案外人共有的財產,等等,在上述類似情形下,當事人和利害關系人均可提出異議,以資救濟。 當然,在具體實踐中上述幾種情形往往很難截然分開的,許多執行措施實施時往往需要發出相應的法律文書,許多程序性規定往往又是採取執行措施時應當遵守的程序,實踐中沒有必要對某種執行行為究竟是違反了關於執行措施的規定、執行程序的規定還是其他相關規定過多糾纏,關鍵是判斷某種具體的執行行為是否存在違反法律和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侵害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合法權益的情形。 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讀者到 進行 法律咨詢 ,專業的律師團隊會及時為你解答疑惑,讓你能夠及時維護自己的權益。

法律客觀:

刑法》第三十八條 管制的期限,為三個月以上二年以下。 判處管制,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 對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實行社區矯正。 違反第二款規定的禁止令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處罰。 第四十一條 管制的刑期,從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

熱點內容
上市公司並購有哪些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23 11:09:55 瀏覽:539
人民法院的立案條件 發布:2025-01-23 10:55:41 瀏覽:504
法院不支持20 發布:2025-01-23 10:40:01 瀏覽:161
法院招財務 發布:2025-01-23 10:05:18 瀏覽:808
荊州法官助理 發布:2025-01-23 10:00:17 瀏覽:152
寵物進酒店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23 10:00:14 瀏覽:454
玉樹州法院升 發布:2025-01-23 09:45:37 瀏覽:513
通遼律師在線咨詢免費熱線 發布:2025-01-23 09:25:08 瀏覽:472
新勞動合同法同工同酬 發布:2025-01-23 09:20:33 瀏覽:898
道德經女門 發布:2025-01-23 08:29:27 瀏覽: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