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解釋第408條
⑴ 民事案件案由規定2011年修訂版
民事案件案由規定
2007年10月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38次會議通過,根據2011年2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的決定》(法〔2011〕41號)第一次修正)
為了正確適用法律,統一確定案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規定,結合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工作實際情況,對民事案件案由規定如下:
(註:由於知道字數限制,下面第一部分至第九部分每行末尾請加「糾紛」二字)
第一部分 人格權
一、人格權
1、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
2、姓名權
3、肖像權
4、名譽權
5、榮譽權
6、隱私權
7、婚姻自主權
8、人身自由權
9、一般人格權
第二部分 婚姻家庭、繼承
二、婚姻家庭
10、婚約財產
11、離婚
12、離婚後財產
13、離婚後損害責任
14、婚姻無效
15、撤銷婚姻
16、夫妻財產約定
17、同居關系
(1)同居關系析產
(2)同居關系子女撫養
18、撫養
(1)撫養費
(2)變更撫養關系
19、扶養
(1)扶養費
(2)變更扶養關系
20、贍養
(1)贍養費
(2)變更贍養關系
21、收養關系
(1)確認收養關系
(2)解除收養關系
22、監護權
23、探望權
24、分家析產
三、繼承
25、法定繼承
(1)轉繼承
(2)代位繼承
26、遺囑繼承
27、被繼承人債務清償
28、遺贈
29、遺贈扶養協議
第三部分 物權
四、不動產登記
30、異議登記不當損害責任
31、虛假登記損害責任
五、物權保護
32、物權確認
(1)所有權確認
(2)用益物權確認
(3)擔保物權確認
33、返還原物
34、排除妨害
35、消除危險
36、修理、重作、更換
37、恢復原狀
38、財產損害賠償
六、所有權
39、侵害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益
40、建築物區分所有權
(1)業主專有權
(2)業主共有權
(3)車位
(4)車庫
41、業主撤銷權
42、業主知情權
43、遺失物返還
44、漂流物返還
45、埋藏物返還
46、隱藏物返還
47、相鄰關系
(1)相鄰用水、排水
(2)相鄰通行
(3)相鄰土地、建築物利用關系
(4)相鄰通風
(5)相鄰採光、日照
(6)相鄰污染侵害
(7)相鄰損害防免關系
48、共有
(1)共有權確認
(2)共有物分割
(3)共有人優先購買權
七、用益物權
49、海域使用權
50、探礦權
51、采礦權
52、取水權
53、養殖權
54、捕撈權
55、土地承包經營權
(1)土地承包經營權確認
(2)承包地徵收補償費用分配
(3)土地承包經營權繼承
56、建設用地使用權
57、宅基地使用權
58、地役權
八、擔保物權
59、抵押權
(1)建築物和其他土地附著物抵押權
(2)在建建築物抵押權
(3)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權
(4)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權
(5)動產抵押權
(6)在建船舶、航空器抵押權
(7)動產浮動抵押權
(8)最高額抵押權
60、質權
(1)動產質權
(2)轉質權
(3)最高額質權
(4)票據質權
(5)債券質權
(6)存單質權
(7)倉單質權
(8)提單質權
(9)股權質權
(10)基金份額質權
(11)知識產權質權
(12)應收賬款質權
61、留置權
九、佔有保護
62、佔有物返還
63、佔有排除妨害
64、佔有消除危險
65、佔有物損害賠償
第四部分 合同、無因管理、不當得利
十、合同
66、締約過失責任
67、確認合同效力
(1)確認合同有效
(2)確認合同無效
68、債權人代位權
69、債權人撤銷權
70、債權轉讓合同
71、債務轉移合同
72、債權債務概括轉移合同
73、懸賞廣告
74、買賣合同
(1)分期付款買賣合同
(2)憑樣品買賣合同
(3)試用買賣合同
(4)互易
(5)國際貨物買賣合同
(6)網路購物合同
(7)電視購物合同
75、招標投標買賣合同
76、拍賣合同
77、建設用地使用權合同
(1)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
(2)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合同
78、臨時用地合同
79、探礦權轉讓合同
80、采礦權轉讓合同
81、房地產開發經營合同
(1)委託代建合同
(2)合資、合作開發房地產合同
(3)項目轉讓合同
82、房屋買賣合同
(1)商品房預約合同
(2)商品房預售合同
(3)商品房銷售合同
(4)商品房委託代理銷售合同
(5)經濟適用房轉讓合同
(6)農村房屋買賣合同
83、房屋拆遷安置補償合同
84、供用電合同
85、供用水合同
86、供用氣合同
87、供用熱力合同
88、贈與合同
(1)公益事業捐贈合同
(2)附義務贈與合同
89、借款合同
(1)金融借款合同
(2)同業拆借
(3)企業借貸
(4)民間借貸
(5)小額借款合同
(6)金融不良債權轉讓合同
(7)金融不良債權追償
90、保證合同
91、抵押合同
92、質押合同
93、定金合同
94、進出口押匯
95、儲蓄存款合同
96、銀行卡
(1)借記卡
(2)信用卡
97、租賃合同
(1)土地租賃合同
(2)房屋租賃合同
(3)車輛租賃合同
(4)建築設備租賃合同
98、融資租賃合同
99、承攬合同
(1)加工合同
(2)定作合同
(3)修理合同
(4)復制合同
(5)測試合同
(6)檢驗合同
(7)鐵路機車、車輛建造合同
100、建設工程合同
(1)建設工程勘察合同
(2)建設工程設計合同
(3)建設工程施工合同
(4)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
(5)建設工程分包合同
(6)建設工程監理合同
(7)裝飾裝修合同
(8)鐵路修建合同
(9)農村建房施工合同
101、運輸合同
(1)公路旅客運輸合同
(2)公路貨物運輸合同
(3)水路旅客運輸合同
(4)水路貨物運輸合同
(5)航空旅客運輸合同
(6)航空貨物運輸合同
(7)出租汽車運輸合同
(8)管道運輸合同
(9)城市公交運輸合同
(10)聯合運輸合同
(11)多式聯運合同
(12)鐵路貨物運輸合同
(13)鐵路旅客運輸合同
(14)鐵路行李運輸合同
(15)鐵路包裹運輸合同
(16)國際鐵路聯運合同
102、保管合同
103、倉儲合同
104、委託合同
(1)進出口代理合同
(2)貨運代理合同
(3)民用航空運輸銷售代理合同
(4)訴訟、仲裁、人民調解代理合同
105、委託理財合同
(1)金融委託理財合同
(2)民間委託理財合同
106、行紀合同
107、居間合同
108、補償貿易
109、借用合同
110、典當
111、合夥協議
112、種植、養殖回收合同
113、彩票、獎券
114、中外合作勘探開發自然資源合同
115、農業承包合同
116、林業承包合同
117、漁業承包合同
118、牧業承包合同
119、農村土地承包合同
(1)土地承包經營權轉包合同
(2)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合同
(3)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合同
(4)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合同
(5)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合同
(6)土地承包經營權出租合同
120、服務合同
(1)電信服務合同
(2)郵寄服務合同
(3)醫療服務合同
(4)法律服務合同
(5)旅遊合同
(6)房地產咨詢合同
(7)房地產價格評估合同
(8)旅店服務合同
(9)財會服務合同
(10)餐飲服務合同
(11)娛樂服務合同
(12)有線電視服務合同
(13)網路服務合同
(14)教育培訓合同
(15)物業服務合同
(16)家政服務合同
(17)慶典服務合同
(18)殯葬服務合同
(19)農業技術服務合同
(20)農機作業服務合同
(21)保安服務合同
(22)銀行結算合同
121、演出合同
122、勞務合同
123、離退休人員返聘合同
124、廣告合同
125、展覽合同
126、追償權
127、請求確認人民調解協議效力
十一、不當得利
128、不當得利
十二、無因管理
129、無因管理
第五部分 知識產權與競爭
十三、知識產權合同
130、著作權合同
(1)委託創作合同
(2)合作創作合同
(3)著作權轉讓合同
(4)著作權許可使用合同
(5)出版合同
(6)表演合同
(7)音像製品製作合同
(8)廣播電視播放合同
(9)鄰接權轉讓合同
(10)鄰接權許可使用合同
(11)計算機軟體開發合同
(12)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轉讓合同
(13)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使用合同
131、商標合同
(1)商標權轉讓合同
(2)商標使用許可合同
(3)商標代理合同
132、專利合同
(1)專利申請權轉讓合同
(2)專利權轉讓合同
(3)發明專利實施許可合同
(4)實用新型專利實施許可合同
(5)外觀設計專利實施許可合同
(6)專利代理合同
133、植物新品種合同
(1)植物新品種育種合同
(2)植物新品種申請權轉讓合同
(3)植物新品種權轉讓合同
(4)植物新品種實施許可合同
134、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合同
(1)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創作合同
(2)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轉讓合同
(3)集成電路布圖設計許可使用合同
135、商業秘密合同
(1)技術秘密讓與合同
(2)技術秘密許可使用合同
(3)經營秘密讓與合同
(4)經營秘密許可使用合同
136、技術合同
(1)技術委託開發合同
(2)技術合作開發合同
(3)技術轉化合同
(4)技術轉讓合同
(5)技術咨詢合同
(6)技術服務合同
(7)技術培訓合同
(8)技術中介合同
(9)技術進口合同
(10)技術出口合同
(11)職務技術成果完成人獎勵、報酬
(12)技術成果完成人署名權、榮譽權、獎勵權
137、特許經營合同
138、企業名稱(商號)合同
(1)企業名稱(商號)轉讓合同
(2)企業名稱(商號)使用合同
139、特殊標志合同
140、網路域名合同
(1)網路域名注冊合同
(2)網路域名轉讓合同
(3)網路域名許可使用合同
141、知識產權質押合同
十四、知識產權權屬、侵權
142、著作權權屬、侵權
(1)著作權權屬
(2)侵害作品發表權
(3)侵害作品署名權
(4)侵害作品修改權
(5)侵害保護作品完整權
(6)侵害作品復制權
(7)侵害作品發行權
(8)侵害作品出租權
(9)侵害作品展覽權
(10)侵害作品表演權
(11)侵害作品放映權
(12)侵害作品廣播權
(13)侵害作品信息網路傳播權
(14)侵害作品攝制權
(15)侵害作品改編權
(16)侵害作品翻譯權
(17)侵害作品匯編權
(18)侵害其他著作財產權
(19)出版者權權屬
(20)表演者權權屬
(21)錄音錄像製作者權權屬
(22)廣播組織權權屬
(23)侵害出版者權
(24)侵害表演者權
(25)侵害錄音錄像製作者權
(26)侵害廣播組織權
(27)計算機軟體著作權權屬
(28)侵害計算機軟體著作權
143、商標權權屬、侵權
(1)商標權權屬
(2)侵害商標權
144、專利權權屬、侵權
(1)專利申請權權屬
(2)專利權權屬
(3)侵害發明專利權
(4)侵害實用新型專利權
(5)侵害外觀設計專利權
(6)假冒他人專利
(7)發明專利臨時保護期使用費
(8)職務發明創造發明人、設計人獎勵、報酬
(9)發明創造發明人、設計人署名權
145、植物新品種權權屬、侵權
(1)植物新品種申請權權屬
(2)植物新品種權權屬
(3)侵害植物新品種權
146、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權屬、侵權
(1)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權屬
(2)侵害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
147、侵害企業名稱(商號)權
148、侵害特殊標志專有權
149、網路域名權屬、侵權
(1)網路域名權屬
(2)侵害網路域名
150、發現權
151、發明權
152、其他科技成果權
153、確認不侵害知識產權
(1)確認不侵害專利權
(2)確認不侵害商標權
(3)確認不侵害著作權
154、因申請知識產權臨時措施損害責任
(1)因申請訴前停止侵害專利權損害責任
(2)因申請訴前停止侵害注冊商標專用權損害責任
(3)因申請訴前停止侵害著作權損害責任
(4)因申請訴前停止侵害植物新品種權損害責任
(5)因申請海關知識產權保護措施損害責任
155、因惡意提起知識產權訴訟損害責任
156、專利權宣告無效後返還費用
十五、不正當競爭
157、仿冒
(1)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名稱、包裝、裝潢
(2)擅自使用他人企業名稱、姓名
(3)偽造、冒用產品質量標志
(4)偽造產地
158、商業賄賂不正當競爭
159、虛假宣傳
160、侵害商業秘密
(1)侵害技術秘密
(2)侵害經營秘密
161、低價傾銷不正當競爭
162、捆綁銷售不正當競爭
163、有獎銷售
164、商業詆毀
165、串通投標不正當競爭
十六、壟斷
166、壟斷協議
(1)橫向壟斷協議
(2)縱向壟斷協議
167、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1)壟斷定價
(2)掠奪定價
(3)拒絕交易
(4)限定交易
(5)捆綁交易
(6)差別待遇
168、經營者集中
第六部分 勞動爭議、人事爭議
十七、勞動爭議
169、勞動合同
(1)確認勞動關系
(2)集體合同
(3)勞務派遣合同
(4)非全日制用工
(5)追索勞動報酬
(6)經濟補償金
(7)競業限制
170、社會保險
(1)養老保險待遇
(2)工傷保險待遇
(3)醫療保險待遇
(4)生育保險待遇
(5)失業保險待遇
171、福利待遇
十八、人事爭議
172、人事爭議
(1)辭職爭議
(2)辭退爭議
(3)聘用合同爭議
第七部分 海事海商
十九、海事海商
173、船舶碰撞損害責任
174、船舶觸碰損害責任
175、船舶損壞空中設施、水下設施損害責任
176、船舶污染損害責任
177、海上、通海水域污染損害責任
178、海上、通海水域養殖損害責任
179、海上、通海水域財產損害責任
180、海上、通海水域人身損害責任
181、非法留置船舶、船載貨物、船用燃油、船用物料損害責任
182、海上、通海水域貨物運輸合同
183、海上、通海水域旅客運輸合同
184、海上、通海水域行李運輸合同
185、船舶經營管理合同
186、船舶買賣合同
187、船舶建造合同
188、船舶修理合同
189、船舶改建合同
190、船舶拆解合同
191、船舶抵押合同
192、航次租船合同
193、船舶租用合同
(1)定期租船合同
(2)光船租賃合同
194、船舶融資租賃合同
195、海上、通海水域運輸船舶承包合同
196、漁船承包合同
197、船舶屬具租賃合同
198、船舶屬具保管合同
199、海運集裝箱租賃合同
200、海運集裝箱保管合同
201、港口貨物保管合同
202、船舶代理合同
203、海上、通海水域貨運代理合同
204、理貨合同
205、船舶物料和備品供應合同
206、船員勞務合同
207、海難救助合同
208、海上、通海水域打撈合同
209、海上、通海水域拖航合同
210、海上、通海水域保險合同
211、海上、通海水域保賠合同
212、海上、通海水域運輸聯營合同
213、船舶營運借款合同
214、海事擔保合同
215、航道、港口疏浚合同
216、船塢、碼頭建造合同
217、船舶檢驗合同
218、海事請求擔保
219、海上、通海水域運輸重大責任事故責任
220、港口作業重大責任事故責任
221、港口作業
222、共同海損
223、海洋開發利用
224、船舶共有
225、船舶權屬
226、海運欺詐
227、海事債權確權
第八部分 與公司、證券、保險、票據等有關的民事
二十、與企業有關的
228、企業出資人權益確認
229、侵害企業出資人權益
230、企業公司制改造合同
231、企業股份合作制改造合同
232、企業債權轉股權合同
233、企業分立合同
234、企業租賃經營合同
235、企業出售合同
236、掛靠經營合同
237、企業兼並合同
238、聯營合同
239、企業承包經營合同
(1)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承包經營合同
(2)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承包經營合同
(3)外商獨資企業承包經營合同
(4)鄉鎮企業承包經營合同
240、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同
241、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合同
二十一、與公司有關的
242、股東資格確認
243、股東名冊記載
244、請求變更公司登記
245、股東出資
246、新增資本認購
247、股東知情權
248、請求公司收購股份
249、股權轉讓
250、公司決議
(1)公司決議效力確認
(2)公司決議撤銷
251、公司設立
252、公司證照返還
253、發起人責任
254、公司盈餘分配
255、損害股東利益責任
256、損害公司利益責任
257、股東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責任
258、公司關聯交易損害責任
259、公司合並
260、公司分立
261、公司減資
262、公司增資
263、公司解散
264、申請公司清算
265、清算責任
266、上市公司收購
二十二、合夥企業
267、入伙
268、退夥
269、合夥企業財產份額轉讓
二十三、與破產有關的
270、申請破產清算
271、申請破產重整
272、申請破產和解
273、請求撤銷個別清償行為
274、請求確認債務人行為無效
275、對外追收債權
276、追收未繳出資
277、追收抽逃出資
278、追收非正常收入
279、破產債權確認
(1)職工破產債權確認
(2)普通破產債權確認
280、取回權
(1)一般取回權
(2)出賣人取回權
281、破產抵銷權
282、別除權
283、破產撤銷權
284、損害債務人利益賠償
285、管理人責任
二十四、證券
286、證券權利確認
(1)股票權利確認
(2)公司債券權利確認
(3)國債權利確認
(4)證券投資基金權利確認
287、證券交易合同
(1)股票交易
(2)公司債券交易
(3)國債交易
(4)證券投資基金交易
288、金融衍生品種交易
289、證券承銷合同
(1)證券代銷合同
(2)證券包銷合同
290、證券投資咨詢
291、證券資信評級服務合同
292、證券回購合同
(1)股票回購合同
(2)國債回購合同
(3)公司債券回購合同
(4)證券投資基金回購合同
(5)質押式證券回購
293、證券上市合同
294、證券交易代理合同
295、證券上市保薦合同
296、證券發行
(1)證券認購
(2)證券發行失敗
297、證券返還
298、證券欺詐責任
(1)證券內幕交易責任
(2)操縱證券交易市場責任
(3)證券虛假陳述責任
(4)欺詐客戶責任
299、證券託管
300、證券登記、存管、結算
301、融資融券交易
302、客戶交易結算資金
二十五、期貨交易
303、期貨經紀合同
304、期貨透支交易
305、期貨強行平倉
306、期貨實物交割
307、期貨保證合約
308、期貨交易代理合同
309、侵佔期貨交易保證金
310、期貨欺詐責任
311、操縱期貨交易市場責任
312、期貨內幕交易責任
313、期貨虛假信息責任
二十六、信託
314、民事信託
315、營業信託
316、公益信託
二十七、保險
317、財產保險合同
(1)財產損失保險合同
(2)責任保險合同
(3)信用保險合同
(4)保證保險合同
(5)保險人代位求償權
318、人身保險合同
(1)人壽保險合同
(2)意外傷害保險合同
(3)健康保險合同
319、再保險合同
320、保險經紀合同
321、保險代理合同
322、進出口信用保險合同
323、保險費
二十八、票據
324、票據付款請求權
325、票據追索權
326、票據交付請求權
327、票據返還請求權
328、票據損害責任
329、票據利益返還請求權
330、匯票回單簽發請求權
331、票據保證
332、確認票據無效
333、票據代理
334、票據回購
二十九、信用證
335、委託開立信用證
336、信用證開證
337、信用證議付
338、信用證欺詐
339、信用證融資
340、信用證轉讓
第九部分 侵權責任
三十、侵權責任
341、監護人責任
342、用人單位責任
343、勞務派遣工作人員侵權責任
344、提供勞務者致害責任
345、提供勞務者受害責任
346、網路侵權責任
347、違反安全保障義務責任
(1)公共場所管理人責任
(2)群眾性活動組織者責任
348、教育機構責任
349、產品責任
(1)產品生產者責任
(2)產品銷售者責任
(3)產品運輸者責任
(4)產品倉儲者責任
350、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
351、醫療損害責任
(1)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權責任
(2)醫療產品責任
352、環境污染責任
(1)大氣污染責任
(2)水污染責任
(3)雜訊污染責任
(4)放射性污染責任
(5)土壤污染責任
(6)電子廢物污染責任
(7)固體廢物污染責任
353、高度危險責任
(1)民用核設施損害責任
(2)民用航空器損害責任
(3)佔有、使用高度危險物損害責任
(4)高度危險活動損害責任
(5)遺失、拋棄高度危險物損害責任
(6)非法佔有高度危險物損害責任
354、飼養動物損害責任
355、物件損害責任
(1)物件脫落、墜落損害責任
(2)建築物、構築物倒塌損害責任
(3)不明拋擲物、墜落物損害責任
(4)堆放物倒塌致害責任
(5)公共道路妨礙通行損害責任
(6)林木折斷損害責任
(7)地面施工、地下設施損害責任
356、觸電人身損害責任
357、義務幫工人受害責任
358、見義勇為人受害責任
359、公證損害責任
360、防衛過當損害責任
361、緊急避險損害責任
362、駐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軍人執行職務侵權責任
363、鐵路運輸損害責任
(1)鐵路運輸人身損害責任
(2)鐵路運輸財產損害責任
364、水上運輸損害責任
(1)水上運輸人身損害責任
(2)水上運輸財產損害責任
365、航空運輸損害責任
(1)航空運輸人身損害責任
(2)航空運輸財產損害責任
366、因申請訴前財產保全損害責任
367、因申請訴前證據保全損害責任
368、因申請訴中財產保全損害責任
369、因申請訴中證據保全損害責任
370、因申請先予執行損害責任
第十部分 適用特殊程序案件案由
三十一、選民資格案件
371、申請確定選民資格
三十二、宣告失蹤、宣告死亡案件
372、申請宣告公民失蹤
373、申請撤銷宣告失蹤
374、申請為失蹤人財產指定、變更代管人
375、失蹤人債務支付
376、申請宣告公民死亡
377、申請撤銷宣告公民死亡
378、被撤銷死亡宣告人請求返還財產
三十三、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件
379、申請宣告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
380、申請宣告公民限制民事行為能力
381、申請宣告公民恢復限制民事行為能力
382、申請宣告公民恢復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三十四、認定財產無主案件
383、申請認定財產無主
384、申請撤銷認定財產無主
三十五、監護權特別程序案件
385、申請確定監護人
386、申請變更監護人
387、申請撤銷監護人資格
三十六、督促程序案件
388、申請支付令
三十七、公示催告程序案件
389、申請公示催告
三十八、申請訴前停止侵害知識產權案件
390、申請訴前停止侵害專利權
391、申請訴前停止侵害注冊商標專用權
392、申請訴前停止侵害著作權
393、申請訴前停止侵害植物新品種權
三十九、申請保全案件
394、申請訴前財產保全
395、申請訴中財產保全
396、申請訴前證據保全
397、申請訴中證據保全
398、仲裁程序中的財產保全
399、仲裁程序中的證據保全
400、申請中止支付信用證項下款項
401、申請中止支付保函項下款項
四十、仲裁程序案件
402、申請確認仲裁協議效力
403、申請撤銷仲裁裁決
四十一、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案件
404、申請海事請求保全
(1)申請扣押船舶
(2)申請拍賣扣押船舶
(3)申請扣押船載貨物
(4)申請拍賣扣押船載貨物
(5)申請扣押船用燃油及船用物料
(6)申請拍賣扣押船用燃油及船用物料
405、申請海事支付令
406、申請海事強制令
407、申請海事證據保全
408、申請設立海事賠償責任限制基金
409、申請船舶優先權催告
410、申請海事債權登記與受償
四十二、申請承認與執行法院判決、仲裁裁決案件
411、申請執行海事仲裁裁決
412、申請執行知識產權仲裁裁決
413、申請執行涉外仲裁裁決
414、申請認可和執行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民事判決
415、申請認可和執行香港特別行政區仲裁裁決
416、申請認可和執行澳門特別行政區法院民事判決
417、申請認可和執行澳門特別行政區仲裁裁決
418、申請認可和執行台灣地區法院民事判決
419、申請認可和執行台灣地區仲裁裁決
420、申請承認和執行外國法院民事判決、裁定
421、申請承認和執行外國仲裁裁決
四十三、執行異議之訴
422、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
423、申請執行人執行異議之訴
424、執行分配方案異議之訴
⑵ 肇事車輛付全責後受害人保險公司理賠合理還是找律師合理
按實際情況,對於交通事故的理賠,受害人可以選擇與侵權人直接協商解決,也可以由受害人委託律師介入處理。具體由受害人按實際情況及相關法律規定進行選擇確定。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八條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⑶ 急求北京建工大地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信息
地址: 北京市, 東城區, 和平里中街 27, 100010
電話: 010-64214520
分類: 地質工程技術及其他技術服務業
聯系人: 王學智
電 話:64284144
手 機:未知
傳 真:未知
電子郵件:未知
郵 編:100013
詳細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和平里中街甲27號
主頁: 未知
主營:施工總承包、專業承包(未取得《建築業企業資質證書》前不得開展經營活動);銷售建築材料、金屬材料、裝飾材料、五金交電、化工產品。(非貨幣出資176。07萬元,為機械設備,占注冊資本的
有個這個公司的糾紛。看有沒有你有用的信息
北京同益利經貿有限公司與北京建工大地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租賃合同糾紛一案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09-7-30)閱112次
北京同益利經貿有限公司與北京建工大地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租賃合同糾紛一案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民事判決書
(2009)二中民終字第12282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北京同益利經貿有限公司,住所地北京市朝陽區小紅門鄉小紅門南里36號。
法定代表人孫庚仁,董事長。
委託代理人陳艷芳,北京市榮德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北京建工大地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住所地北京市東城區和平里中街甲27號。
法定代表人魏文謙,總經理。
委託代理人趙根,北京市川澤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託代理人冀紅梅,北京市川澤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北京同益利經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經貿公司)因與被上訴人北京建工大地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建築公司)之間租賃合同糾紛一案,不服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2009)東民初字第02397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於2009年6月9日立案受理後,依法組成由法官錢麗紅擔任審判長,法官盛涵、劉斌參加的會議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已審理完畢。
經貿公司一審起訴稱:2000年11月,北京金泰隆房地產咨詢有限公司與北京建安實業開發公司(以下簡稱建安公司)簽訂建設施工合同,由建安公司承包「北京金泰隆娛樂有限公司娛樂城」工程,承包總價10 000 000元。2001年2月14日,建安公司與劉玉平簽訂承包合同,建安公司將金泰隆娛樂城項目工程發包給劉玉平承建。2001年2月20日,劉玉平以建安公司名義與經貿公司簽訂租賃合同一份,由劉玉平以建安公司名義租賃由經貿公司提供的價值500 000餘元的租賃物。建安公司系國有企業,2001年6月,建安公司改制為北京建安大地裝飾有限公司,並注冊成立本案一審被告建築公司,建築公司內部設立北京建工大地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勞務開發分公司(以下簡稱勞務分公司),王連芳擔任勞務分公司支部書記和副經理職務。2002年6月19日,建安公司已不復存在,劉玉平以勞務分公司名義與經貿公司簽訂了周轉材料及設備租賃合同書(以下簡稱租賃合同書),合同約定,經貿公司將建築材料等出租給勞務分公司使用,租賃期限自2001年2月20日開始,從租後的次月五日前收取租金,租賃結束後清算全部租費。2002年6月19日,經貿公司同時與勞務分公司簽訂租賃合同,合同約定,自2002年1月1日始每月每日租賃費確認為621.26元。在租賃合同書及租賃合同上由劉玉平簽字並加蓋勞務分公司的公章。2002年6月19日,勞務分公司出具欠款證明一份,載明,劉玉平項目部欠經貿公司租賃費,自2001年2月22日起至2002年6月30日,共欠租賃費250 846.76元,該欠款證明上加蓋了勞務分公司的公章。2003年4月21日,勞務分公司的副經理王連芳出具證明一份,載明,2001年2月,掛靠本單位的金泰隆娛樂城工程劉玉平項目部從經貿公司處租賃了物品並使用在金泰隆娛樂城工程,至今日金泰隆娛樂城工程未撥付工程款,導致未付租賃費用。至此,勞務分公司自2001年2月22日至2003年4月21日期間,共欠經貿公司租賃費433 497.20元,以日萬分之二點一計算逾期付款的滯納金,自2002年6月20日至2004年1月20日期間,共計207 174.68元,兩項合計640 671.88元。2004年1月15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一中院)(2003)一中刑初字第3533號刑事判決書生效,判決劉玉平犯合同詐騙罪。依據該生效的刑事判決書,劉玉平已將經貿公司租給勞務分公司價值500 000餘元的租賃物以低價賣給他人,該行為直接導致經貿公司與勞務分公司簽訂的租賃合同不能履行,只能終止,故請求判決解除經貿公司、建築公司之間的租賃合同。合同終止履行後,因勞務分公司是由建築公司開辦的不具有企業法人資格的分支機構,勞務分公司所欠經貿公司的租賃費及滯納金應由建築公司支付,故訴至法院,請求法院判決:解除經貿公司、建築公司簽訂的租賃合同;由建築公司給付自2001年2月22日起至2003年4月21日止的租賃費433 497.20元,並支付滯納金207 174.68元;本案訴訟費用由建築公司承擔。
建築公司一審答辯稱:第一,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東城法院)以及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二中院)在2003年已經對本案相同的事實與理由的案件作出了裁定並已經生效,經貿公司的起訴違反了民事訴訟法中的「一事不再理」的原則。第二,經貿公司於2003年已根據與本案相同的事實與理由起訴過建築公司,訴訟時效從2003年開始計算,即使因刑事案件的存在而使本案的訴訟時效中斷,那麼2004年1月15日一中院作出對劉玉平的刑事判決後,本案的訴訟時效亦應開始恢復計算。從2004年1月15日至今已5年,早已超過了法律規定的兩年訴訟時效。第三,建築公司對加蓋在租賃合同書及租賃合同中的勞務分公司印章的真實性不認可。退一步來說,假定勞務分公司的印章是真實的,也因勞務分公司沒有領取營業執照,無法人資格和建築公司的授權,其與經貿公司簽訂的合同應為無效合同。第四,建築公司從未實際接收經貿公司的租賃物,也沒有實際進行使用。綜上,建築公司不同意經貿公司的訴訟請求。
一審法院經審理查明: 2002年6月19日,勞務分公司與經貿公司補簽了2001年2月20日的租賃合同書,約定,經貿公司將建築材料出租給勞務分公司,包括架子管每天每米0.015元,模板每天每平方米0.15元,卡子每天每個0.015元,U型卡子每天每個0.005元,租賃期限從2001年2月20日開始,從租後的次月五日前按月收取租金,租賃結束後清算全部租費。同時經貿公司與勞務分公司簽訂租賃合同,對從2002年1月1日起每月每日的租賃費進行了確認,每天合計621.26元。經貿公司和勞務分公司在租賃合同書、租賃合同上蓋章,案外人劉玉平簽字確認。同日,勞務分公司出具欠款證明一份,內容為:劉玉平項目部欠同益利經貿有限公司(註:本案經貿公司)租賃費,2001年2月22日至2002年6月30日共欠租費250 846.76元。勞務分公司蓋章。2003年4月21日,勞務分公司的支部書記、副經理王連芳出具證明一份,內容為,2001年2月,掛靠本單位的金泰隆娛樂城工程劉玉平項目部從北京同益利經貿有限公司租賃站租賃了物品,並使用在了金泰隆娛樂城工程,至今因金泰隆娛樂城工程未撥付工程款,導致未付租賃費用。王連芳在證明上簽字。現經貿公司以勞務分公司未支付租賃費為由訴至一審法院。
一審期間,建築公司對加蓋在租賃合同書、租賃合同及欠款證明上的勞務分公司印章不予認可,但未提供相關證據。
一審期間,經一審法院詢問,經貿公司表示如果雙方所簽租賃合同書、租賃合同被認定無效,經貿公司變更訴訟請求,要求建築公司給付自2001年2月22日起至2003年4月21日期間的使用費433 497.20元,支付滯納金207 174.68元,訴訟費由建築公司承擔。
一審法院另查明:經貿公司於2003年4月起訴到東城法院,要求建築公司給付租賃費408 025.54元,東城法院於2003年5月15日作出(2003)東民初字第2706號民事裁定書,認為本案雖作為經濟糾紛案件予以立案受理,但經審理劉玉平有犯罪嫌疑,此案不屬於經濟糾紛,不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故本院將此案移送公安機關處理,裁定駁回經貿公司的起訴。經貿公司不服一審裁定,上訴於二中院,二中院於2003年7月11日作出(2003)二中民終字第05551號民事裁定書,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裁定。東城法院將此案移送了公安機關。
再查明:一中院於2004年1月15日作出(2003)一中刑初字第3533號刑事判決書,判決被告人劉玉平犯合同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剝奪政治權利三年,並處罰金人民幣十五萬元,繼續向被告人劉玉平追繳犯罪所得,按比例發還北京祥和順建築材料租賃有限公司、北京同益利經貿有限公司、北京市盛安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城建新圖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市海淀區溫達物資公司。被告人劉玉平不服一審判決,提出上訴,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北京高院)於2004年4月20日作出(2004)高刑終字第180號刑事裁定書,裁定駁回劉玉平的上訴,維持原判。2008年5月,經貿公司訴至東城法院,要求建築公司對其出借公章給劉玉平,後劉玉平被追究刑事責任而給經貿公司造成的經濟損失(包括價值500 000元的租賃物、自2001年2月20日至2008年7月1日的租賃費1 360 559.4元)承擔賠償責任,東城法院於2008年12月19日作出(2008)東民初字第04530號民事判決書,判決駁回了經貿公司的訴訟請求。經貿公司、建築公司均未提起上訴。
又查明:勞務分公司是建築公司設立的沒有營業執照的分支機構。
一審法院認為:勞務分公司作為建築公司無營業執照的分支機構,不具備簽訂合同的主體資格,且無建築公司的明示授權,故勞務分公司與經貿公司簽訂的租賃合同書及租賃合同無效,對此雙方均有過錯,勞務分公司負主要責任。鑒於勞務分公司及其副經理王連芳均出具了欠款證明,故應認定勞務分公司使用了經貿公司的租賃物。鑒於經貿公司經法院釋明後,變更了訴訟請求,且勞務分公司與經貿公司簽訂的租賃合同已經明確租賃費的計算標准及勞務分公司出具了欠款證明,故設立勞務分公司的建築公司應當按此標准及欠款證明記載的數額向經貿公司支付從2001年2月22日起至2003年4月21日止的使用費,對於經貿公司起訴的使用費數額433 497.20元,法院予以確認,而經貿公司主張建築公司支付滯納金,因沒有法律依據,法院不予支持。法院同時認為,根據法律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兩年,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被害人請求保護其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在公安機關、檢察機關查處經濟犯罪嫌疑期間中斷,刑事案件進入審理階段,訴訟時效期間從刑事裁判文書生效之日起重新計算。本案經貿公司於2003年4月起訴到東城法院要求建築公司給付租賃費408 025.54元,此時其就知道權利已經受到了侵害,經貿公司的起訴行為引起了訴訟時效的中斷,後東城法院2003年5月15日作出民事裁定書後,將此案移送了公安機關處理,再次引起了訴訟時效的中斷,一中院、北京高院進行了對建築公司人劉玉平刑事案件的審理,直到北京高院2004年4月20日作出終審刑事裁定書後,訴訟時效期間從2004年4月20日重新計算,經貿公司應當從2004年4月20日起的兩年內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在此兩年中並未發生引起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而經貿公司直到2008年5月才訴至東城法院,經貿公司的起訴顯然已經超過了法律規定的兩年訴訟時效,其喪失了勝訴權,故對經貿公司要求建築公司支付使用費的訴訟請求,法院不予保護。對建築公司關於經貿公司起訴已超過訴訟時效的抗辯意見,法院予以採信。 綜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六條、第五十八條、第一百六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第一百三十七條、第一百四十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九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五條第二款之規定,判決如下:一、經貿公司與建築公司簽訂的周轉材料及設備租賃合同書及租賃合同無效;二、駁回經貿公司的訴訟請求。
經貿公司不服一審法院上述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其主要上訴理由為:一、本案合同為無效合同,並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當二審法院確認租賃合同無效後,才開始計算訴訟時效。本案中的租賃合同僅規定租金計算從實際出庫之日至返回驗收之日為准。現租賃物不能返還,無從計算訴訟時效。二、在劉玉平被逮捕的情況下,建築公司勞務分公司負責人出具《證明》,認可劉玉平掛靠本單位金泰隆娛樂城工程項目部,認可因工程款未撥付致使未支付租金。因工程款支付處於不穩定狀態,故無從計算訴訟時效。四、本案訴訟時效持續中斷。在本案一、二審民事裁定分別於2003年5月、7月作出後,經貿公司又於2004年8月向二中院申訴,於2005年6月向北京高院申訴。2006年6月,北京高院出具「查辦信件結果報告單」,載明「根據經貿公司再審申請,案件轉入再審程序」。2008年5月,經貿公司向一審法院起訴要求建築公司賠償損失。綜上,經貿公司持續主張權利,訴訟時效發生中斷,並未超過訴訟時效。經貿公司請求二審法院:維持原審判決第一項,撤銷原審判決第二項,改判建築公司給付經貿公司自2001年2月22日起至2003年4月21日止的租賃物使用費共計433 497.20元,並支付滯納金207 174.68元,本案訴訟費用由建築公司負擔。
建築公司二審答辯稱:服從一審法院判決的結果,本案所涉的租賃合同應屬無效,經貿公司的主張已經超過訴訟時效。此外,建築公司不應當向經貿公司支付租賃費。建築公司請求二審法院依法駁回上訴,維持原審判決。
本院二審期間依法補充查明:北京建安實業開發公司原系北京市第五建築工程公司第四項目管理部的下屬企業。2000年4月29日,北京建安實業開發公司改制為北京建安大地裝飾有限公司。2001年2月,北京市第五建築工程公司第四項目管理部改制為本案被上訴人建築公司,建築公司在北京建安大地裝飾有限公司中持股58.62%。
另查明:北京高院於2004年4月20日針對劉玉平犯罪行為作出(2004)高刑終字第180號刑事裁定書後,經貿公司向二中院申請再審,二中院於2004年8月20日作出(2004)二中民監字第09485號駁回再審申請通知。經貿公司不服二中院駁回其再審申請通知,向北京高院申請再審,北京高院於2005年6月9日作出(2005)高民監字第754號駁回再審申請通知。2006年6月21日,北京高院「查辦信件結果報告單」載明,根據經貿公司提出的再審申請,案件已經進入再審程序。2008年5月22日,經貿公司向一審法院另案起訴,要求建築公司對因出借公章給劉玉平後發生經濟犯罪行為給經貿公司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包括租賃物損失及相應的租賃費。一審法院於2008年12月19日作出(2008)東民初字第04530號民事判決,駁回經貿公司的訴訟請求。經貿公司於2009年2月25日向一審法院提起本案之訴。
再查明:關於劉玉平涉嫌經濟犯罪問題,本案被上訴人建築公司於2002年10月14日向北京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處舉報劉玉平、王連芳涉嫌合同詐騙。該局於2003年2月24日立案調查,於2003年2月26日以涉嫌合同詐騙罪、偽造公司印章罪將劉玉平刑事拘留,於2003年4月3日將其逮捕。
以上事實,有租賃合同書、租賃合同、欠款證明、證明、一中院(2003)一中刑初字第3533號刑事判決書、北京高院(2004)高刑終字第180號刑事裁定書、二中院(2004)二中民監字第09485號駁回再審申請通知書、北京高院(2005)高民監字第754號駁回再審申請通知書、北京高院「查辦信件結果報告單」、東城法院(2008)東民初字第04530號民事判決以及雙方當事人的陳述意見等證據材料在案佐證。
本院認為:建築公司所屬的勞務分公司並未領取營業執照,亦未經建築公司合法授權,其與經貿公司訂立的合同應屬無效。對此,雙方當事人均有過錯,建築公司應當承擔主要過錯,經貿公司應當承擔次要過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四條中「出借業務介紹信、合同專用章或者蓋有公章的空白合同書的單位,依法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有關規定,建築公司應當承擔賠償責任。2002年6月19日,勞務分公司出具欠款證明,確認自2001年2月22日至2002年6月30日欠經貿公司租賃費250 846.76元。2003年4月21日,勞務分公司的副經理王連芳出具證明一份,載明自2001年2月至今未付租賃費用。經貿公司據此主張建築公司還應當支付從2002年6月19日至2003年4月21日的租賃費。但在劉玉平於2003年2月26日被刑事拘留之前,租賃物即已被其低價轉賣,該事實已經被法院生效刑事法律文書所確認,故租賃物已不存在,租賃物使用費不應繼續計算。因雙方對於本案的發生均有過錯,根據雙方的過錯程度以及應承擔的責任的大小,本院酌情確定建築公司向經貿公司支付的租賃物使用費為人民幣40萬元。因經貿公司對本案糾紛的發生亦有一定過錯,故對其要求建築公司支付滯納金的上訴主張,本院不予支持。
關於訴訟時效的認定問題,在北京高院於2004年4月20日作出(2004)高刑終字第180號刑事裁定書後,經貿公司分別於2004年、2005年向二中院、北京高院申請再審,北京高院於2006年6月出具「查辦新建結果報告單」亦可作證該事實。其後,經貿公司於2008年5月向一審法院另案起訴建築公司賠償損失,至2009年2月經貿公司提起本案之訴,可以認定,經貿公司持續地在積極主張其權利,其債權並未超過訴訟時效,故建築公司影響經貿公司支付租賃物使用費40萬元。綜上,經貿公司的上訴請求中合法有據部分,本院予以支持。因本案二審出現新情況,一審法院判決認定事實有誤,本院予以糾正。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三)項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六條、五十八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維持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2009)東民初字第02397號民事判決第一項;
二、撤銷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2009)東民初字第02397號民事判決第二項;
三、北京建工大地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於本判決生效七日內給付北京同益利經貿有限公司租賃物使用費人民幣四十萬元;
四、駁回北京同益利經貿有限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北京建工大地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九條之規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一審案件受理費五千一百零三元五角,由北京同益利經貿有限公司負擔一千九百七十九元五角(已交納),由北京建工大地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負擔三千一百八十六元(於本判決生效後十日內交至一審法院)。
二審案件受理費一萬零二百零七元,由北京同益利經貿有限公司負擔三千八百三十五元(已交納),由北京建工大地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負擔六千三百七十二元(於本判決生效後十日內交納)。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錢麗紅
審 判 員 盛 涵
代理審判員 劉 斌
二〇〇九 年 七 月 三十 日
書 記 員 王 璇
⑷ 跨國收養和涉外收養是同一個概念么
一、跨國收養法的概念
跨國收養法是指調整跨國收養關系的各種法律規范的總和。由干跨國收養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需要有一定的法律規則協調和規范跨國收養行為,調整跨國收養關系,防止跨國收養權的濫用和國際拐賣兒童。干是,隨著跨國收養的產生和發展,調整含有國際因素的收養關系的跨國收養法就應運而生。跨國收養法調整的對象為含有國際因素的收養關系,從一個國家的角度未看,可以稱之為涉外收養關系,或「超越國籍或國境的收養關系」。(余先予主編:《國際法律大辭典}),湖南出版社 1995年版,第 408頁。)這種含有涉外因素的收養關系指收養的當事人、收養的內容和法律事實等因素中至少有一方面與外國有關系。我國大部分學者主張含有涉外因素的收養關系就是指:「收養人與被收養人,以及有關收養的法律事實等諸因素中,至少有一個因素是與外國相聯系的。」(孟憲偉、王玉法:《涉外婚姻家庭與法}),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第 93頁。)具體說未,作為收養關系當事人的一方或雙方是外國人或無國籍人,或者其住所或慣常居所在外國,按照廣義的解釋,只要收養人或被收養人具有外國國籍、無國籍或者其住所、慣常居所在外國,都屬干跨國收養關系的范疇。而依海牙國際私法會議 1993年通過的跨國收養公約的狹義解釋,只有收養人與被收養人的慣常居住地位干不同的締約國才算跨國收養關系或涉外收養關系(See J.Doek et al.(eds.),Children on the move,Martinus,Nijhoff publishers,1996,pp?82-84?)。此外,收養關系的權利義務產生、變更或消滅的法律事實發生干國外,也屬跨國收養法調整的對象,如收養行為在國外完成,或收養關系在外國成立,或收養關系在外國解除等都可看作跨國收養法調整的范圍。可見,跨國收養法所調整的收養關系所具有的國際因素或涉外因素不是單一的,即不僅僅只是一個環節上有外國成份,可以是多元的,也就是說,可以在收養的多個環節上都有外國成份,而構成跨國收養關系或涉外收養關系只要在一個環節上具有涉外或國際因素就足夠了。含有涉外或國際因素的收養關系仍屬干廣義的民事法律關系,因而,從一定程度上說,以這種關系為調整對象的跨國收養法應是國際私法的重要板塊。(See I Delupis,International Adoptions and the Conflictot Laws. Stockholm,1976,pp66-75;R. de. Nova,Adoption in Comparative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Receil,196lpp75- 158)在大部分大陸法系國家,將包 含規定收養關系的家庭法作為民法典的一部分,法國、德國、瑞士、日本等均採用這種制度,在其國際私法中對涉外收養關系的法律適用問題作了具體規定噪美法系國家沒有民法典,常以單行法的形式規定收養關系,但仍將其列入民事方面的法律規范之列,多以私法面貌出現;而社會主義國家大部分是以前蘇聯的模式為參照,把勞動關系、婚姻家庭關系從民法中分離出未,單獨立法加以調整,在婚姻家庭法典中對收養關系加以規定,如蘇俄的婚姻和家庭法典、羅馬尼亞的家庭法典等,我國也是如此,將規范收養關系的法律單列干民法以外。不論對收養關系採取何種立法形式,大部分國家都在其國際私法中對涉外收養關系或跨國收養關系作了規定。可見,跨國收養法總體上屬干國際私法范疇,但是,也不能忽視或否定其所表現出未的國際行政法、國際人權法、國際公法方面的某些特徵。隨著國際社會的收養立法強調以保護兒童最大利益為原則和強化公權力介入的機制,有學者也主張將跨國收養法劃入國際行政法、國際人權法乃至國際公法之列。(See E. M. Hohnerlein,Internationale Adoption und Kindeswohl,Mullich,1988,pp9-11;J. H. A. VanLoon,「 The Increasing Significance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for the Clarification of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in Forty years on:The Evolution of Postwar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in Europe,Amsterdam,1990. pp. 101 et Seq)這種觀點在相當程度上忽視了跨國收養關系內在的屬性,即最終成立的私人之間的民事法律關系,而只是從跨國收養法律規范中所體現的強調司法行政機關的介入和監督管理以及保護兒童人權的某一方面的特徵來歸類的,有以偏概全之嫌,未看到跨國收養法的固有屬性和主導方面。從跨國收養法的對象、性質及其基本內容來看,它所表現出來的國際私法方面的特徵最為突出,甚至可以說國際私法與跨國收養法是屬種關系,國際私法涵蓋跨國收養法。跨國收養法以含有國際因素的收養關系為調整對象,以規范跨國收養行為的實體法律法規和程序性法律法規乃至法律適用規則為內容,既不同干主要以國內收養關系為調整對象的國內收養法,亦不同干調整以國家為主體的主權者之間的法律關系的國際公法,更不同干「限定內國行政機關的管轄權和內國行政法的適用范圍的國際行政法」,(李浩培:《國際法的概念和淵源}),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第 4頁。)也不同干「被確定為是處理保護受國際保證的個人和團體的權利不受政府侵犯以及處理促進這些權利發展的國際人權法。」((美)托馬斯?伯根索爾著《國際人權法概論》,潘維煌等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版,第1頁。)就整個法律體系而言,盡管跨國收養法與國際公法、國際人權法、國際行政法乃至國際刑法在某些方面存在相互聯系、相互交叉或重疊之處,但其本質特徵與內容還是相差較大的,跨國收養法歸入國際私法范疇,作為國際私法的構成部分則更為恰當。跨國收養法是融實體性規范、程序性規范乃至仲突規范干一身的有機整體,是國際私法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二、跨國收養法的淵源
正如其它各種法一樣,跨國收養法的淵源也可以分為實質淵源和形式淵源兩類。跨國收養法的實質淵源是指在跨國收養法規則產生過程中影響這種規則的內容的一些因素,如法律意識、正義觀念、連帶關系、社會輿論、階級關系、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等。這些因素的共同點在干都具有法律以外的性質,它們是一些政治上的、經濟上的、社會學上的或者心理學上的事實,這方面的研究主要屬干其它社會科學的任務。而筆者所研究的主要是跨國收養法的形式淵源,即跨國收養法規則有其產生或出現的一些外部形式,也就是指跨國收養法規范的表現形式。這也是跨國收養法形成的依據或標志。由干跨國收養法的調整對象是超出國家或國籍領域的含有外國因素的收養關系,在其發展的進程中,逐漸產生了國際統一規范。這就決定跨國收養法的淵源具有兩重性,即主要包括國內立法和國際立法兩個方面,也有一些國家將國內法院的司法判例以及國際社會所通行的國際慣例視為跨國收養法的重要淵源。
(一)國內立法國內立法作為跨國收養法的淵源,是指各國制定的關於調整涉外收養關系的法律、法令、條例、規定等規范性文件。由干跨國收養活動與有關國家的利益密切相關,各國通過國內立法來協調跨國收養活動是一種比較普遍的作法。關於跨國收養的各國立法,有從簡略趨干詳備的傾向,這種國內立法常包含在民法典或單行的收養法中或並入國際私法典中,有的也在國籍法或移民法中加以規定。例如,《日本民法》第801條規定了在外國的日本人之間的收養方式,日本舊法例第 19條,新修改的日本法例第 20條都對涉外收養的要件及效力等作了規定,《日本國籍法》第 19條和第 23條對因收養而入籍或出籍作了規定;德國民法施行法第 22條對涉外收養的法律適用作了具體規定;荷蘭採取單行立法的形式,《荷蘭關於收養外國於女的法規》對涉外收養的條件、效力、程序和監管等問題作了非常詳細的規定,共有 34條。芬蘭 1985年頒布的《收養法》在第四章第19條至第24條、第五章的第25條至第27條和第七章的第37條至第 47條中對涉外收養的成立、批准、承認及撤銷等作了更詳盡的規定,此外,芬蘭還在 1985年頒布了《關於芬蘭跨國收養事務委員會的法令入紐西蘭 1965年《收養修正法》第 17條規定了域外收養的效力,原捷克斯洛伐克 1964年的《國際私法及國際民事訴訟法》第 26條、第 27條篇 41條對涉外收養的管轄權和法律適用作了具體規定;波蘭 1966年的《國際私法》第 22條和《民事訴訟法》第110條對涉外收養的法律適用作了規定;瑞典有關跨國收養的立法相當完備,有1979年生效的《關於收養的國際法律關系條例》、1981年《外國收養認可條例》、1979年的《跨國收養協助法》 J981年的《跨國收養瑞典國內委員會規則》及 1985年的《瑞典國際兒童福利協會收養中心章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比利時民法第344條規定了「跨國收養的特殊里條件和效力以及承認在外國取得的收養親子關系」;1979年的奧地利聯邦國際私法法規第 26條對涉外收養作了具體規定;阿根廷 1971年頒布的《收養法》在第五章中以專章共 5條規定了「海外收養的效力」赤國 1939年制定的《國際私法》第 35條對涉外收養的法律適用問題作了明確的規定;義大利 1995年的《國際私法制度改革法案》第五章第 38條至第 41條對涉外收養的條件、成立、撤銷及收養管理權與有關收養的外國裁決的承認等方面作了非常具體的規定;羅馬尼亞 1992年《關於調整國際私法法律關系的第 105號法》第 30條至第 33條對涉外收養的實質要件、形式要件和效力的法律適用作了明確的規定卡D度 1956年的《印度人收養和撫養法》、1980年的《監護法膊nl 986年的《青少年保護法》都有關於跨國收養的條文;巴西 1979年的《未成年人法典》第sl條和第52條也屬干跨國收養法的規范書利1988年頒行的《收養法》就有關於跨國收養的條文,1991年該國司法部第18703號修正法案又對跨國收養作了更具體的規定;保加利亞 1985年的《家庭法典》第 136條有關於跨國收養的規范;我國的涉外收養法律規范則見干 1998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的第 ZI條以及 1993年的《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子女實施辦法》中。可見,各國有關跨國收養的國內立法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存在干民法典中,有的在單行的家庭法典或收養法中,有的散見干國際私法規范中,還有在民事訴訟法中加以規定的,所有這方面的規定,構成了跨國收養法豐富的國內立法形式。
(二)國際立法
在國際立法方面,由干全球社會生產力的飛速發展和市場經濟的普及與交通運輸事業的日益發達,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往未和交流日益頻繁,隨之而未的跨國收養不僅在數量上與日俱增,而且在范圍上也在逐漸擴大,而每一個國家的收養立法大都是由其各自的立法機關立足其本國的社會、政治、經濟及文化發展的狀況未制定的,對跨國收養作了不盡相同的規定,從而給跨國收養造成了法律仲突和障礙。為了促進跨國收養的順利、健康發展,消除跨國收養的法律仲突或障礙,平等地保護內外國收養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特別是維護兒童最大利益,世界各國在跨國收養領域進行了積極的合作,簽訂了一系列多邊條約和雙邊條約,使國際條約成為跨國收養法極為重要的淵源。
1.雙邊條約
兩國之間為促進和保護兩國公民互相進行收養而締結的有關涉外收養的雙邊條約或司法協助協定在跨國收養法中占據重要的地位,是跨國收養法的淵源之一。例如,澳大利亞與菲律賓在1981年簽訂的《關於跨國收養的合作議定書》,瑞典與菲律賓在1975年簽訂的跨國收養方面的條約,荷蘭與菲律賓在 1975年簽訂的有關收養的雙邊合作條約,厄瓜多與瑞典在1976年簽訂的收養協助條約,挪威與菲律賓在 1982年簽訂的收養方面的雙邊條約,厄瓜多與加拿大 1984年簽訂的收養方面的合作條約,希臘與瑞典在 1983年至 1985年之間簽訂的一系列關於收養問題的雙邊條約,我國與西班牙、匈牙利、比利時等國家所簽訂的民商事方面的司法協助協定,等等,都是跨國收養法的重要淵源。盡管這些關於跨國收養的雙邊條約只對雙方締約國有約束力,構成締約國之間盼『特殊跨國收養皆,不具有普遍的約束力,但是,若雙邊收養條約中的某些規則被為數眾多的雙邊條約普遍接受,也可能構成國際通行的作法而為許多國家所採用,構成具有一定廣泛性或普遍性的跨國收養法的規則。
2.多邊條約
關於跨國收養的多邊條約,有區域性多邊條約和世界性多邊公約之分,不論何種形式的公約,它們都是跨國收養法的重要淵源。
(1)區域性多邊條約
區域性的跨國收養條約是指區域性國家組織為協調成員國之間的跨國收養而簽訂的多邊條約,最早的為 1928年美洲國家間的《布斯塔曼特法典》以及 1940年蒙得維的亞的《關於國際民法的公約》,都有關於跨國收養的法律規范。此外,1939年北歐國家在斯德哥爾摩簽署的《關於婚姻、收養和監護的某些國際私法規定的公約》、歐洲理事會 1967年《關於兒童收養的歐洲公約》、美洲國家組織 1984年《美洲國家間關於未成年人收養的法律仲突公約廚n 1994年《美洲國家間關於國際拐賣兒童公約》,等等,都是跨國收養法的重要淵源。
(2)世界性多邊公約
跨國收養法方面的世界性多邊公約,主要有海牙國際私法會議與聯合國通過的一些公約,具體包括海牙國際私法會議1956年的《撫養兒童義務法律適用公約》、1958年的《關於未成年人撫養義務判決的承認與執行公約》、1961年的《關於未成年人保護機關的權力及法律適用公約》 J 965年的《收養管轄權、法律適用和判決承認公約》、1980年的《國際非法誘拐兒童民事方面的公約》、1993年的《跨國收養方面保護兒童及合作公約》等,以及聯合國 1989年的《兒童權利公約》,是跨國收養方面具有普遍性的國際公約,是跨國收養法淵源中具有普遍約束力的國際法律規范。
此外,聯合國大會的一些規范性文件也是跨國收養法的淵源之一,如聯合國 1986年的《關於兒童保護和兒童福利特別是國內和國際寄養與收養辦法的社會和法律原則宣言》就可視為跨國收養法的淵源。不僅如此,跨國收養法的淵源還包括國際慣例以及一些國家的判例等,如印度最高法院 1984年 2月關於 Lax mi Kant Pandey一案的判決就確立了印度跨國收養法的基本准則。(See Eliezer D Jaff.Intercountry Adoritions.The Netherlands.1995.p. 31)不同國家對判例是否可被作為跨國收養法淵源的態度不同,英美法系國家的判例如同國內立法一樣,是跨國收養法的國內淵源;大陸法系國家因判例不能作為「先例」被普遍採用,因而很少有國家將判例作為跨國收養法淵源。我國同樣不將判例作為法律淵源。但是,從整個國際社會未看,不應忽視判例對跨國收養法淵源的影響和作用。
由以上分析可知,隨著跨國收養的產生與發展,以含有國際因素或涉外因素的收養關系為調整對象的跨國收養法也應運而生,井在國際社會法律統一化運動中不斷發展和完善。雖然國際社會至今尚無統一的跨國收養法典,以後是否會出現也很難說,但不可因此而否認跨國收養法的存在,正如不能因為國際社會至今沒有統一的國際私法典而否認國際私法的存在一樣。跨國收養法是由調整跨國收養關系或涉外收養關系的有關國內法規范和國際法規范綜合形成的有機法律體系,就其內容和范圍來看,在其基本框架中,大體應包括跨國收養關系成立的實質要件規范、跨國收養關系成立的形式要件規范、跨國收養的管轄權規范、跨國收養的承認與執行方面的規范、跨國收養效力的規范、跨國收養的法律適用規范或仲突規范等一系列相輔相成的各種規范。隨著跨國收養在國際社會的進一步發展,跨國收養法的統一化己成為跨國收養法發展越來越明顯的趨勢,有關調整跨國收養關系的新的國際規范還會不斷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