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美國勞動法勞動合同

美國勞動法勞動合同

發布時間: 2024-12-05 02:55:49

㈠ 美國勞動法辭退員工賠償標准

單位解僱員工符合法定的需要進行補償的情形的,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補償金。
《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的計算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㈡ 中美勞動法比較

法律分析:首先,在勞動法性質方面,西方勞動法屬於私法性質,尤其是英美法系;而中國勞動法的公權力介入較強,公私兼具,趨向公法性質,國家管制較強。其次,在調整對象方面,西方調整的勞動關系包含了僱傭關系;在我國,僱傭關系不受勞動法的調整,而受民法調整,不在勞動法調整的勞動關系之列。第三,在勞動合同方面,西方僱工與僱主不必須簽訂僱工合同,解除合同時若無勞動合同,可單方隨時隨地解除;而在我國,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形成勞動關系,簽訂勞動合同是必備程序,解除合同時有一定的要求,不能單方隨便解除。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三條 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第十九條 勞動合同應當以書面形式訂立,並具備以下條款: (一)勞動合同期限; (二)工作內容; (三)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 (四)勞動報酬; (五)勞動紀律; (六)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 (七)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 勞動合同除前款規定的必備條款外,當事人可以協商約定其他內容。

㈢ 美國勞動法與我國勞動法的差別

法律主觀:

勞動法與民法的區別:民法屬於私法;勞動法屬於社會法;民法是指一切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歷困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勞動法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法律客觀:

《勞動合同法》第七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工名冊備查。 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明爛則勞動合同的,激棚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㈣ 世界上最早的勞動合同法誕生在哪個國家

比利時。截止至2023年1月9日,20世紀初,出於國家干預勞動合同和協調勞動關碰斗系的需要,勞動合同才脫離民法轉入勞動法范圍。1900年3月,比利時制定了《勞動合同法》,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勞動合同法》,從此開了從勞動法角度進行遲吵岩勞動合同立法的先河。從哲學高度看,勞動是主體、客體和意義的內涵集成體。勞動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主要是指生產物質資料的過程,通常是指能夠對外輸出勞動量或勞動價值的人類運動,勞動是人維持自我生存和自我發展的唯一碼御手段。

㈤ 美國有沒有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沒有...其實准確的說,他們稱之為期限不固定的勞動合同,便於企業和員工雙方更加靈活用工和就業。
事實上,美國同時還有一個制度,叫做「自由解僱制度」,簽訂這樣勞動合同,意味著僱傭者可以以任何合理或者不合理的原因解僱員工,除非這個理由違反憲法。

樓上說的,教授、科學家的終身聘用制是完全錯誤的說法。
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並不是終身制勞動合同,只是終止期限不確定。
而之所以大家討論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如此熱烈並不是因為它是終身制或者鐵飯碗,只是我們國家的勞動合同法里只規定了過錯解僱制度,相對來說解僱員工是比較困難的,沒有法定事由無法終止合同,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又因為沒有自然終止的可能,所以被認為給企業帶來很大壓力。
而立法者的本意是如果員工沒有過錯,為什麼一定要解僱他呢,完全可以繼續使用,這樣可以穩定勞動力市場。
回答完畢,以上乃原創,謝謝。

㈥ 有沒有哪位大神知道一兩本英文文獻 關於勞動合同的

國外無期限勞動合同
Legislative point of view from abroad, non-fixed term labor contract was unanimously endorsed by the labor contract for the normal, labor relations are the existence of the general form, as long as there is no legal case to terminate the contract unilaterally, labor relations have been continued until retired workers . Promulgated by the EU in 1999 on the protection of fixed-term labor contracts of employees Directive (1999/70/EU) clearly states: "No fixed-term labor contracts are the general form of labor relations, contribute to the protection of employee's livelihood, improve their occupational stability treatment and work. "Since 1982, French labor law clearly stipulates:" The enactment of the labor contract shall not determine the ration "(Labor Code, the law, section 121-5 of the Covenant). Employers and employees should normally be set no fixed deadline for the labor contract.

Above the EU regarding the protection of fixed-term labor contracts of employees Directive (1999/70/EU) clearly states: "fixed-term labor contract applicable to special circumstances, by members of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stry groups, in consultation with the views of employers and employees to determine its application the scope of its renewal. "French Labor Code provides that fixed-term employment contract only applies to the following circumstances: First, alternative sick leave, maternity leave, such as the suspension of the labor contract employees; are two changes in business activity in the seasonal or jobs on a temporary increase in the application; three are to address the problem of unemployment in some staff to enter into some special labor contracts, such as for long-term unemployed young people and to enter into mutual aid employment, adaptability and access to qualified labor contract (Code of Laws, section 122-1-1 of the Covenant). Code also explicitly cited the two fixed-term employment contract to prohibit the signing of the situation: First, the recruitment of employees by collective labor conflicts alternative (such as a strike) and to suspe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labor contract employees; two ministerial regulations are listed in a special on dangerous jobs (Article 122-3 of the Covenant). In addition, the ration of fixed-term employment contract and the renewal was also limited. Fixed-term employment contract can only be renewed once the renewal period of the original contract period plus the general should not exceed 18 months. After the expiry of fixed-term employment contract to continue the existence of labor relations, that is to have no fixed term labor contract relationship; on employers in a number of positions for an employee with a fixed labor contracts and also regarded as non-fixed term labor contract relationship; only because of the seasonal job, made a regular basis regardless of how the renewal of labor contracts are fixed-term employment contract (Article 122-1-2 of the Covenant). British labor law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EU directive in 1999 to develop a fixed-term labor contract on the employee's Ordinance (October 1, 2002 come into operation). Under the Ordinance, the fixed-term labor contracts and the renewal of the initial period of total ration of no more than 4 years in general. More than four years after the labor relations continue to exist, unless the employer has objective reasons to justify the signing of a fixed-term contracts, shall be deemed non-fixed term labor contract. German labor law also requires the promotion of fixed-term labor contracts for periods of not longer than 18 months.

In the United States, both employers and employees what type of labor contract entered into without any coercion, the parties may be at a fixed period and no fixed term labor contract in one, while in Germany, France, on fixed-term labor contracts directly applicable to the case be restricted
翻譯:
從國外立法來看,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被一致肯定為勞動合同的常態,是勞動關系存續的一般形式,只要不出現法定的單方解除合同的情形,勞動關系就一直接續下去,直到職工退休。歐盟1999年頒布的關於保護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雇員的指令(1999/70/EU)明確指出:「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是勞動關系的一般形式,有助於保護雇員的生活、改善其職業穩定性和工作待遇。」從1982年起,法國勞動法明確規定:「勞動合同的訂立不得確定期限」(勞動法典法律編第121-5條)。僱主與雇員通常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

歐盟上述關於保護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雇員的指令(1999/70/EU)明確指出:「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適用於特殊情形下,由成員國立法根據行業的特點在征詢勞資團體意見後確定其適用范圍及其續延。」法國勞動法典規定定期勞動合同只能適用於下列情況之下:一是替代休病假、產假等勞動合同中止的雇員;二是企業經營活動變化時,在季節性或臨時增加的工作崗位上適用;三是為解決某些人員失業問題而訂立的某些特殊的勞動合同,如針對青年人和長期失業人員而訂立的就業互助性、適應性和獲得資格性的勞動合同(法典法律編第122-1-1條)。法典還明確列舉了兩種禁止簽訂定期勞動合同的情況:一是招聘僱員替代因集體勞動沖突(如罷工)而中止履行勞動合同的雇員;二是部頒規章所列的特別危險的工作崗位上(第122-3條)。此外,定期勞動合同的期限和續訂也受到限制。定期勞動合同只能續訂一次,續訂期限加上原合同期限一般不得超過18個月。定期勞動合同期滿後勞動關系繼續存續的,即轉為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關系;僱主在多個崗位上與某一雇員連續訂立定期勞動合同的情況,也視為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關系;只有因季節性工作訂立的定期勞動合同不論怎樣續訂,都是定期勞動合同(第122-1-2條)。英國勞動法為了落實歐盟1999年的指令制定了關於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雇員的條例(2002年10月1日起實施)。根據該條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初始期限和續延期限總合一般不得超過4年。超過4年後勞動關系繼續存在的,除非僱主有客觀理由證明需要簽訂固定期限合同,否則即視為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關系。德國勞動促進法也要求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期限不得長於18個月。

在美國,對勞資雙方簽訂何種類型勞動合同無任何強制,當事人可在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中任選,而在德國、法國,對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適用情形直接予以限制

㈦ 美國勞動法對勞工的保護

法律主觀:

1、在我國最新制定的 勞動合同法 中加大了對無故 拖欠工資 行為的懲罰力度,原來增加支付的標準是25%現在提高到了50%至100%。可見國家對勞動者一方的利益的保護。不單單是這樣,在最新的《勞動合同法》中還對勞動者追討 工資 開辟了「綠色通道」。其中規定拿握肢如果用人單位沒有發放工資或者沒有按照 勞動合同 內的金額發放工資,那麼勞動者可以向當消世地的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但是這個支付令只在用人單位沒有表示異議的情況下,如果用人單位異議或者說否認等,那麼我們就按照法律途徑進行勞動仲裁的流程。 2、最後我們需要明確的是無論出現什麼情況,公司拖欠員工工資的行為皮迅都是違法的。勞動者有權利直接向當地法院進行起訴,要求公司及時支付自己應有的報酬。通過法律的途徑來維權,或者是向當地有關勞動部門舉報申請仲裁等。現在我國對勞動者的保護是十分規范和一定優勢的。所以勞動者不要以為自己就是弱勢的一方,用人方和勞動者是平等且互相選擇的,不存在等級的高低貴賤之分。維護自我合法權益。

㈧ 勞動合同法產生的社會背景

勞動合同法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企業勞動關系的重要性和復雜性也日趨凸現。企業勞動關系不和諧不僅影響著勞動者的收入和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而且還影響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以及社會的穩定。由於企業勞動關系的不和諧而導致的罷工和集體辭職事件無疑會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不可估計的損失。
當前,由於我國企業勞動關系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導致了我國勞動者權益被侵害的現象頻頻發生,企業勞動關系雙方的矛盾不斷激化,勞動爭議案件大幅增加。只有建立和諧的企業勞動關系,企業的勞動質量和效率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企業才能創造出建設和諧社會所需要的物質和文化基礎。而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來看,只有建立了和諧的企業勞動關系,才能夠激發廣大員工的工作熱情,才能夠提高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
勞資關系是破解市場經濟語境下社會關系的一把鑰匙。平衡勞資關系、保障勞動者人權是所有市場經濟國家政府必須破解的難題。勞動關系具有行政隸屬關系的性質,這使得勞動者處於相對弱勢的地位,在勞動力市場上勞動者很難與用人單位抗衡;勞動者通過艱辛勞動,為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其所付出的與其所應當得到的存在著嚴重的不均衡態勢。為此,現代國際和國內的勞動法一般都以保護勞動者權益為其基點和核心,以期達到平衡勞資關系,保護勞動者人權的效果。
在當前中國「勞資失衡」的社會狀態下,憲法賦予勞動者的基本人權常常得不到有效的貫徹和保障。在這種情況下產生了大量的勞動爭議,通過其他救濟途徑無法解決,最終擁擠到「最後一道安全閥」司法救濟門前。
一、我國勞動爭議的現狀分析
總的來說,根據2005年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勞動爭議具有以下特點:
5.勞動報酬、保險福利和解除勞動合同案件仍是勞動爭議案件的焦點
勞動報酬、保險福利是引發勞動爭議案件的主要因素。2005年勞動報酬和保險福利爭議案件數量最多,分別為10.3萬件和10.2萬件。這兩類案件數量分別占當年全部受理案件總數的33%和32%。從近三年看,保險福利和勞動報酬兩方面的勞動爭議案件量均佔到當年案件總數的60%以上。勞動報酬和保險福利連續幾年成為勞動爭議的主要案由。其中,拖欠工資爭議在勞動報酬爭議中依然占較高比例。
解除勞動合同爭議持續增多。2005年,解除勞動合同爭議5.5萬件,佔全部受理案件總數的17.5%。近年來,解除勞動合同爭議有不斷上升的趨勢,2002年解除勞動合同爭議案件佔全部勞動合同爭議案件的65.9%,2003年佔全部勞動合同爭議案件的68.9%,2004年佔全部勞動合同爭議案件的70.5%,2005年佔全部勞動合同爭議案件的71.8%。這表明,目前的勞動合同爭議基本上是解除勞動合同爭議,也表明由於現階段企業改制力度的加大等原因,對勞動合同的履行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從而導致勞動關系雙方提前解除勞動合同。

二、簽訂勞動合同的必要性
從1997年至2003年,全國當年發生的勞動爭議案件數量從71524件急劇上升到226391件,6年間增加了近2.2倍。國有企業的勞動爭議案件在2000年以前快速上升,而在2000年後,隨著國有企業改制的逐步完成,非公有制企業逐漸成為了勞動爭議案件發生的重點部門。
根據《中國勞動統計年鑒》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各級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所受理的私營企業勞動爭議案件數從1997年的7327件增加至到2004年的45098件,呈現出較快的上升趨勢。其中,2004年較前一年增加了43%,值得關注。另外,2004年受理的私營企業勞動爭議案件數佔全社會的同類案件的比例為17.3%。
私營企業勞動爭議案件的可能原因,包括勞動合同的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等方面。2002年私營企業勞動爭議的主要原因是勞動合同的履行,佔全部勞動爭議案件數的78.3%,達到30618件。解除勞動合同等關繫到勞動者基本權益的方面,也是爭議的重要原因。
勞動合同的履行包括四個方面,分別是勞動報酬、保險福利、工傷和職業培訓。2002年數據顯示,勞動報酬、保險福利、工傷和職業培訓引起的案件數分別為12169件、5502件、6226件和95件,勞動報酬是勞動合同履行爭議案件最主要的原因,而保險福利和工傷也是合同履行過程中爭議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國私營企業勞動爭議原因集中在勞動報酬、工傷、保險福利和解除勞動合同四個方面。
根據2003年全國職工隊伍狀況抽樣調查,相當一部分民營企業不簽訂用工合同,勞動合同簽訂率低,無法為勞動者權益保護提供法律保障。全國勞動合同的簽訂率僅為57.1%,其中私營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只有30.5%。在民營經濟發達的廣州市,國有企業職工的勞動合同簽訂率在99%左右,中外合資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為85%,而民營企業的簽訂率只有40%。
如上所述, 勞動合同制度的缺失不僅使勞動關系處於一種無序狀態,而且法律賦予職工的基本權益也難以得到保障。
在勞動合同中明確規定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權利和義務,對雙方主體既是一種保障,又是一種約束,有利於避免或減少勞動爭議。同時,在發生勞動爭議時,勞動合同也是雙方主張權利的主要依據。因此,建立完善的勞動合同制度就十分必要。

三、勞動合同立法
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義務的協議。在西方工業化國家的早期立法中,勞動法屬於民法的調整范圍,適用契約自由的原則。在1804年的《法國民法典》中有專門的勞動合同條款,被稱作「勞動力租賃契約」。在該法典的影響下,許多國家如歐洲的義大利、美洲的加拿大及亞洲的日本等都把勞動合同列為其民法典中的內容。
20世紀,出於國家干預勞動合同和協調勞動關系的需要,勞動合同由民法轉入勞動法范圍。比利時於1900年3月制定《勞動契約法》,從勞動契約的角度進行立法。法國在1910年頒布的《勞動法典》第一卷把僱傭合同列為第二篇。其後,許多國家相繼把勞動合同置於勞動立法范圍。
現代勞動合同有三種模式:(1)在勞動法典等勞動基本法中將勞動合同單列一章或一篇,如法國、日本、加拿大;(2)制定關於勞動合同的專項法規,如義大利、比利時等;(3)少數國家仍然沿用民法的合同法,或者按普通法有判例對勞動合同進行規范,如英國、美國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勞動合同立法一直是勞動立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勞動部於1950年制定的《失業技術登記介紹辦法》,1951年制定的《關於各地招聘職工的暫行辦法》,1954年《關於建築工程單位往外地招用建築工人訂立勞動合同的辦法》等,都要求用勞動合同確立勞動關系。但是,隨著固定工制度的普遍實行,勞動合同僅在臨時工與用人單位之間簽訂。直到80年代初勞動合同立法才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其間頒布了大量的勞動合同方面的規定,如1980年國務院發布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勞動管理規定》,1986年國務院發布的《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暫行規定》,1993年《關於股份制試點企業勞動工資管理暫行辦法》等法規,都要求把勞動合同作為締結勞動關系的法律形式。
在勞動立法的過程中,1995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該法系統地規定了勞動合同的定義、適用范圍、內容、變更、解除和終止等情形及其法律適用,為建立統一的勞動合同制度奠定了法律基礎。
《勞動法》對勞動合同制度的規定有了較為全面的涉略,但是,由於勞動法還只是勞動領域的一個基本法,該法所設各個章節尚需具體的法律規定詳盡調整,因此,十分有必要制定一部《勞動合同法》,對勞動合同的設立及解除的全過程予以系統、專門的調整。為了配合勞動法中勞動合同制度的執行,勞動部在勞動法實施的同時,還配套制定了《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和《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
為了更加明確地調整勞動關系,制定勞動合同法的呼聲越來越高。
2005年12月24日,《勞動合同法(草案)》提交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2006年3月20日,勞動合同法草案公開徵求意見,這一關乎億萬人切身利益的法律成為社會矚目的焦點。在《勞動合同法》的立法調研、起草、審議過程中,從立法宗旨到具體條款,勞資雙方均展開了針鋒相對的立法博弈,開門立法收到了191849件意見,引起了非常廣泛的社會關注和強烈反響。
2006年12月24日,充分吸納各方意見並做出大幅修改的《勞動合同法(草案)》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進行二審。按照立法進程,草案進入三審。
2007年6月29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高票表決通過《勞動合同法》。這部備受關注的法律經歷了向社會全文公布徵求意見、四次審議之後,終於出現在人們面前,並將於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四、從契約角度看勞動合同的實踐意義
人與人之間只要建立關系,他們之間就會產生某種契約。
契約俗稱合同或協議。法國民法典(即拿破崙法典)1101條對契約的定義為:「契約是一種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或數人對於其他一人或數人負擔給付、作為或不作為的債務。」後來契約制度的發展已使其含義廣泛化。在商業或經濟層面上,它是社會共認的一種讓渡財產權的方式;在道德倫理層面上,它是一個人應該信守自己訂立的協議,履行自己諾言的道德原則的體現;在政治層面上,契約成為政府與民眾聯接起來的法律形式。
契約在法律上是指「兩個以上當事人間具有法律約束力之協議,或由一個以上當事人為一組具有法律拘束力之允諾。」從這一概念,不難分析出它所包含的結構要素:
第一,「契約」的概念意味著訂約主體或當事人的復數性,契約的主體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當事人;
第二,「契約」的概念意味著某種目的性、互惠性,意味著定約必然存在著某種目的,契約的達成是為了追求一定的利或善,目的的實現則是雙方互惠的實現;
第三,「契約」的概念意味著某種程度上的一致意見和某種形式的允諾,即合意與合意的達成。這種合意可能是相向的,也可能是同向的,而允諾是契約的核心和實質內容,只有允諾才使得合意具有意義,使契約最終成立;
第四,「契約」的概念意味著約束力,義務和責任。法律概念中的契約具有明顯的法律約束力,這種責任和義務的實現主要依賴法律。
由契約的定義可以看出,契約界定了雙方的權利義務和違約責任,是對雙方未來行動的約束,降低了不確定性。而且契約本身具有嚴格的條文或條款。因此,契約會對組織及其員工產生特定的約束,規范雙方行為,並促使組織目標的達成,屬於僱傭關系中的關鍵要素之一。

五、我國勞動合同制度實施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勞動合同簽訂率低,出現勞動爭議時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護。
根據2003年全國職工隊伍狀況抽樣調查,相當一部分民營企業不簽訂用工合同,勞動合同簽訂率低,無法為勞動者權益保護提供法律保障。全國勞動合同的簽訂率僅為57.1%,其中私營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只有30.5%。在民營經濟發達的廣州市,國有企業職工的勞動合同簽訂率在99%左右,中外合資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為85%,而民營企業的簽訂率只有40%。據2004年抽樣調查統計,在單位就業人員中,勞動合同平均簽訂率與2002年相比降低了近10個百分點。特別是建築業、餐飲服務業勞動合同簽訂率較低,在40%左右,農民工勞動合同簽訂率在30%左右,中小型非公有制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不到20%。用人單位不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使得雙方是否存在勞動關系都難以確認,建立在勞動關系基礎上和與勞動關系相關的勞動者工資報酬權利、參加工會組織和參與集體協商的權利、解除合同的經濟補償權利、社會保險權利等等,都得不到有效的保障。200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勞動法執法檢查中發現,一些地方中小型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的勞動合同簽訂率仍不到20%,個體經濟組織的簽訂率更低。有些企業只與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簽訂勞動合同,而不與一線工人簽訂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簽訂率低的原因很復雜。許多用人單位不願簽訂勞動合同,主要是為了降低用工成本。
那麼,簽訂勞動合同後,一個勞動者到底給企業增加多少成本呢?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以南京市一個不為員工繳納五險、辭退員工不給經濟補償、不實行帶薪休假的企業為例:
在社會保險方面,按照南京市的規定,企業為員工繳納的最低社保繳費基數為每月1189元,養老、失業、生育、工傷、醫保五項保險合計每人每月繳費536.73元,其中個人承擔140.79元,企業每月要為一名員工繳納社保費395.94元。
辭退員工的企業需要給員工經濟補償,企業與勞動者簽訂的勞動合同到期需要解除勞動關系,企業要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經濟補償按照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不按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也就是說,企業實際上每年支付給員工的工資不是12個月,而變成了13個月。以南京市職工最低工資標准850元計算,企業每年要多支付850元。
關於強制帶薪休假的規定,員工在企業工作滿1年以上10年以下必須帶薪休假5天,否則要按照3倍工資支付加班費。企業對於這項的支出是: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節假日)=250天;照此計算,每月實際工作日為20.83天,按照職工最低工資標准850元計算,每個工作日工資為40.8元,如果不允許員工帶薪休假,企業每年要向員工支付612元。
以上3項,企業每年為每個員工多支付6214元,按照南京市最低工資計算,企業的勞動力成本上漲了61%。
有些勞動者不敢提出簽訂勞動合同的要求,主要是在勞動力市場供大於求的形勢下,勞動者處於弱勢地位。

2.勞動合同短期化,勞動關系不穩定。
據有關調查,到2005年,全國勞動合同期限以短期合同為主,簽訂3年以下的佔60%左右;簽訂無固定期限的僅佔20%。許多用人單位為減少解僱成本,寧願一年接一年地與勞動者訂立短期勞動合同,也不願意與勞動者訂立一個較長時間的勞動合同。這一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勞動關系的穩定,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職工的職業穩定感和對企業的歸屬感,影響了其為企業長期服務的工作熱情和職業規劃,對企業的長期發展、社會的穩定產生不利影響。
勞動合同短期化的主要原因是用人單位試圖通過短期勞動合同,最大限度地自由選擇勞動者,並減少因解除勞動合同而應向勞動者支付的經濟補償。有些企業花最低的用工成本使用工人最有活力的「青春期」。這種狀況不僅損害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也影響了勞動者的職業穩定感和對企業的歸屬感,影響了他們為企業長期服務的工作熱情。事實證明:勞動合同短期化,不僅損害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企業自身發展也最終會受到影響。

3.用人單位利用自己在勞動關系中的強勢地位侵犯勞動者合法權益。
在勞動力市場供大於求的背景下,用人單位利用自己在勞動關系中的強勢地位侵犯勞動者合法權益的現象時有發生。有些用人單位濫用試用期,以勞動者在試用期內達不到錄用條件為「理由」,試用期滿不予錄用;有些用人單位通過設定較長時間的試用期,規避對勞動者的法律義務;有些用人單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拖延、剋扣工人工資,不按國家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有些用人單位不執行勞動定額標准,隨意延長勞動時間,不支付加班費;有的用人單位甚至對勞動者實行強迫勞動;有的用人單位隨意設立違約金,限制了勞動者的擇業自由和勞動力的合理流動,致使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受到嚴重侵害。上述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近些年來,勞動爭議案件和因勞動糾紛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呈不斷上升的趨勢。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統計顯示,1995—2006年的12年中,勞動爭議案件數量增加13.5倍,集體勞動爭議案件數量增加5.4倍。因此,在總結勞動法實施以來的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制定勞動合同法,完善勞動合同制度,合理規范勞動關系,是迫切需要的。
4.集體合同立法缺失。
自1995年勞動法頒布實施以來,在全國總工會的推動下,集體合同制度在我國得以迅速展開。至2003年底,全國共簽訂集體合同67.29萬份,覆蓋企業121.4萬個,覆蓋職工1.035億人。其中:企業單獨簽訂53.74萬份,覆蓋職工6706.67萬人。其中,公有制企業18.67萬個,職工4668.3萬人;非公有制企業27.32萬個,職工1293萬人。簽訂區域性行業性集體合同共13.54萬份,覆蓋企業67.67萬個,覆蓋職工3641.6萬人。其中,簽訂區域性集體合同9.52萬份,覆蓋企業54.27萬個,覆蓋職工2398.16萬人;簽訂行業性集體合同4.02萬份,覆蓋企業13.4萬個,覆蓋職工1243.44萬人。全國開展工資集體協商、簽訂工資專項集體協議的企業29.31萬個,覆蓋職工3579萬人。全國建立各級三方協調機制5062個。
但隨著我國集體合同制度的推行,立法中存在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這些問題包括:(1)規章的立法層次低,缺乏法律的權威性。(2)法律規定分散,過於原則,缺乏操作性,且法律之間規定不相一致。(3)集體合同的實施范圍過窄,缺少對行業或產業以及地區集體合同的規定。我國關於集體合同的規定依然停留在企業一級,對於區域和行業、產業層面的集體合同沒有規定,雖然近年也有一些地方對此進行嘗試,但缺乏相應的法律依據。(4)沒有明確集體協商和簽訂集體合同的責任。

六、《勞動合同法》出台的緊迫性及其現實意義
由上可以看出,1995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以下簡稱為《勞動法》)在第三章「勞動合同與集體合同」中共有17條內容規定勞動合同,但作為將來制定的《勞動合同法》的基本法,《勞動法》現有的規定遠遠不能適應實踐中存在的大量問題。因為《勞動法》關於勞動合同的立法太過原則,《勞動合同法》又未及時出台,中央政府部門為調整勞動關系現實中的諸多問題,先後發布了不少部門規章和相關政策。這些規章和政策大多是推行勞動合同制度中實踐的總結,然而其效力卻僅限於勞動行政部門的業務范圍。法院在訴訟過程中其效力往往受到質疑;為了解決各地在司法中存在的問題,勞動部又有大量的「解答」、「通知」等,其效力也是較低;各地也紛紛立法,其內容遠遠超出了《勞動法》的內容所設范圍,其中一些內容存在不規范的地方。基於此,有必要針對勞動法貫徹以來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對現有規定進行整理,制定專門的《勞動合同法》。
《勞動合同法》終於在萬眾矚目下於2008年1月1日起如期施行。它的出台有其必然性和巨大的深遠意義。
首先,本屆中央政府制定的戰略思路是堅持可持續發展、構建和諧社會,注重社會公平,解決社會民生問題。1994年出台的《勞動法》對勞動合同制度的設計、法律責任的追究上有不到位的地方,使用范圍也比較窄,畢竟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社會上還沒有出現如此多的用工形式。比如包工頭、勞務派遣公司,這些用工形式都不在《勞動法》的保護之列,卻是僱傭底層勞動者的主要單位。
其次,從經濟總體發展上考慮,政府希望拉動內需、改變對出口過於依賴的狀態,但在中國GDP高速成長的同時,勞動者工資佔GDP的比例卻逐年下滑。同樣是發展中國家的印度,它製造業工人的工資是中國工人的兩倍。
此外,國家希望能改變經濟競爭能力過於依賴低勞動力成本的現狀,提高產業層次,改變中國製造企業在全球產業鏈中始終處於利潤最低環節的現狀。

七、《勞動合同法》實施所造成的影響

用人單位「增加了用工成本」的「叫苦連天」
勞動合同法的立法主旨是建立和諧穩定的勞資關系。從現實來看,勞動合同法實施後,我們看到了勞動者的欣喜,也聽到了一些用人單位「增加了用工成本」的「叫苦連天」。《勞動合同法》正式實施尚不足半月。不過在此之前近半年的草案推出階段,已經給中國企業足夠的思考、應對的時間。重簽合同規避新法者如沃爾瑪者有之,聲稱公司早已按照甚至超越新法用工者如萬科者有之,奔走呼號於政策制訂部門如富士通者有之,關門大吉退出江湖亦有之。
根據《中國企業家》采訪了解的情況,多位接受采訪的企業家估算,在《勞動合同法》下,企業將普遍面臨5%-40%的工資成本上升。感受壓力最大的顯然是那些勞動力密集型企業和中小企業。
《勞動合同法》涉及到的辭退補償、加班補償、帶薪休假補償的標准都與員工工資直接掛鉤,這就讓「員工工資」這個概念具有了推敲修改的空間。包干工資、年薪等概念被果斷拋棄,計劃經濟時代「工資由基本工資、各項補貼獎金構成」的工資表重新歸來。被采訪的近10位長三角企業家,幾乎全部重新修訂了員工工資。就是「朝三暮四」的故事,工資總數不變,但是明確了只有一部分是基本工資,其他是加班費。」浙江湖州絲綢之路董事長凌蘭芳很坦白地告訴記者,這樣,他就不必再為每周工作六天的工人的加班費的問題操心了。杭州華力集團董事長汪力成也把集團下屬四家公司的工資表重新調過,從底層員工到管理層的基本工資一項各自佔到原工資總數的70%-30%不等。「辭退、加班、帶薪休假的補償都是基本工資的若干倍數,不能說我給員工的獎金補貼也要翻倍補償給員工吧。」據了解,員工都能理解這種調整。
在大城市外企中被視作「天經地義」的帶薪年假尚難被大多數長三角製造企業主理解接受。以外貿為主的企業壓力更大:「單子來了恨不能一天做完,都休假去了我怎麼辦?」中國最大的襪子製造企業位於浙江義烏的上市公司浪莎襪業副董事長穿著工裝接受記者的采訪時這樣說,他想出的解決辦法是旺季(出口訂單多的時候)加班,淡季輪休和休假。「我的鍋爐、發電機都是連續工作的,大家都休年假,我這個企業就亂了。」絲綢之路凌蘭芳想出的辦法是「化整為零」:「把15天年假拆散,和其他假期放一起。比如說十一假期放3天,我就變成放7天。另外,在最高溫的時候,集中全廠放假一星期。這樣就把這15天給分解掉了。」
對於從事簡單服務行業的企業而言,員工的保險很有可能是「不能承受之重」。杭州最大的家政服務公司三替集團總經理陶曉鶯算了一筆賬,一個保姆月工資1200元,上交公司10%為120元,公司如果要替她交300多元的保險,那一個保姆就要賠200多元。「難道我能為了給員工交300多元的保險,把保姆月工資提高到3000元?哪個人能接受這么高的保姆工資?」而且,即便是企業願意給員工上保險,員工未見得領情。大多數外出打工的工人並不願意把工資的一部分上交給這個自己很快就會離開的城市。對於這樣的員工,企業在《勞動合同法》的要求下,都需要做員工的工作,說服他們同意上保險。「實在不願意上保險的,就簽訂書面合同,證明企業已經把應該繳納的保險交給員工了。」陶曉鶯說。現在,上海已經出台政策,對服務類公司給予保險補貼,正是出於對此類公司困境的照顧。
而對「無固定期限合同」這個最讓企業主頭疼的「緊箍咒」,大多數企業目前正持觀望態度,因為像華為那樣的以「讓員工辭職後重簽合同」規避「無固定期限合同」的方法已被官方明令叫停並宣布無效,他們表示,將對「員工即將任職10年」和「員工第二次簽訂固定期限合同」這兩個時點「反復掂量」,否則「就得永遠把這個員工養起來」。巨力精密設備製造(東莞)有限公司董事長Jeremy說,「我們做企業有個原則,不能請那些不能開除的人。現在無固定期限合同豈不是要我們違背這個?我會跟人事部說,四五十歲的人以後就不要考慮了。這是在促進就業還是削減就業呢?」

熱點內容
消防法規包括哪些 發布:2024-12-05 10:34:10 瀏覽:251
刑法最低處罰年齡 發布:2024-12-05 10:13:22 瀏覽:878
香港立法會會議 發布:2024-12-05 09:32:56 瀏覽:791
訴訟法亦稱什麼法 發布:2024-12-05 09:31:21 瀏覽:408
風口道德經 發布:2024-12-05 09:29:46 瀏覽:622
道德經談 發布:2024-12-05 08:46:39 瀏覽:778
廣東省民辦教育法規 發布:2024-12-05 08:01:36 瀏覽:693
企業法律顧問鄉村年度工作總結 發布:2024-12-05 07:41:49 瀏覽:219
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考研怎麼 發布:2024-12-05 07:41:02 瀏覽:719
騎士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4-12-05 07:40:19 瀏覽: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