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地方性法規和行政法規不一致

地方性法規和行政法規不一致

發布時間: 2024-12-06 01:33:12

Ⅰ 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的區別

法律分析:(1)制定主體不同: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地方性法規由地方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2)效力不同行政法規效力高於地方法規,地方法規不得與行政法規相抵觸。(3)適用范圍不同行政法規適用於全國范圍,地方法規只在本行政區域內有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一條 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Ⅱ 行政法規與地方性法規的效力

行政法規為國務院制定,地方性法規為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出台的地方性法律。(一)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二)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規,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兩者效力不同(一)、行政法規的效力低於法律的效力,但高於地方性法規的效力。(二)、地方性法規低於法律和行政法規的效力。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五十六條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一)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二)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規,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七十二條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兩者效力不同(一)、行政法規的效力低於法律的效力,但高於地方性法規的效力。(二)、地方性法規低於法律和行政法規的效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七十九條 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第八十五條 法律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行政法規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裁決。

Ⅲ 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

法律分析:(1)制定主體不同: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地方性法規由地方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2)效力不同行政法規效力高於地方法規,地方法規不得與行政法規相抵觸。(3)適用范圍不同行政法規適用於全國范圍,地方法規只在本行政區域內有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 第七條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和頒布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並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Ⅳ 行政法規與地方性法規沖突

法律分析:行政法規與地方性法規沖突時,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七十九條 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第八十五條 法律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行政法規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裁決。

第八十六條 地方性法規、規章之間不一致時,由有關機關依照下列規定的許可權作出裁決:

(一)同一機關制定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時,由制定機關裁決;

(二)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三)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

Ⅳ 地方性法規與行政法規沖突怎麼辦

法律分析:不同機關制定的效力相同的法律規范之間的規定不一致的解決機制。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九十二條 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第九十四條 法律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行政法規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裁決。

第九十五條 地方性法規、規章之間不一致時,由有關機關依照下列規定的許可權作出裁決:(一)同一機關制定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時,由制定機關裁決;(二)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三)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與法律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Ⅵ 行政法規與地方性法規沖突怎麼解決

在我們國家,不同的行政層級為了治理的完善,都設立相應的法律規定。最常見的就有行政法規,以及地方政府頒布的地方性的法律規定。那麼,如果是行政法規和地方性的法規存在沖突了的話,我們應該怎麼解決呢?下面就讓我為大家帶來行政法規與輪虧地方性法規沖突怎麼解決,一起來看看吧。
在我們國家,不同的行政層級為了治理的完善,都設立相應的法律規定。最常見的就有行政法規,以及地方政府頒布的地方性的法律規定。那麼,如果是行政法規和地方性的法規存在沖突了的話,我們應該怎麼解決呢?下面就讓我為大家帶來行政法規與地方性法規沖突怎麼解決,一起來看看吧。
一、行政法規清激與地方性法規沖突怎麼解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七十九條 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第八十五條 法律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行政法規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裁決。
二、行政法規的法理學依據與適用
(一)行政規則的外部化
在現代行政國家下,「行政規則的外部化現象」日益受到關注。發布行政規則的依據是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的指揮監督權。在日本,行政規則被分為組織規則、解釋基準、裁量基準、給付規則、指導綱要等類型。行政規則被認為沒有規范上的約束力,但在實務中具有事實上的約束力。而美國學者也指出,盡管解釋性規則、政策說明等都不具有法律拘束效果,但當機關將其作為確立影響私人權利義務的標准時,它們就有了實踐上的拘束力。
(二)現代管制國家中的行政標准
正如中國台灣學者葉俊榮指出的,管制標準的制定是行政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葯品標准、環境標准、醫療事故鑒定標准、互聯網標准等,在中國現實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以葯品標准為例,它不僅構成了判斷相對人是否違反葯品管理法律法規的重要准則,而且還對判斷生產銷售假劣葯品罪的構成要件成立與否發揮很大作用,還可能成為核發生產葯品許可證的基準,以及葯品檢驗機構進行葯品檢驗的依據。因此,行政標准盡管不直接規定相對人的權利義務,形式意義上看它不是 「法」,但它作為管制過程中的重要基準,對公民的生活和工作可能有著比形式意義上的法律、行政法規、行政規章更密切的關聯。
(三)行政法規與裁量
誠如國外學者所說的「行政法被裁量術語統治著」。而規則制定也與裁量有著密切的聯系。我國對行政法規裁量權模式缺乏嚴格的立法監控,並非有了上位法律文件,下位行政機關就可以自主制定「實施細則」或辦法。我國《立法法》首次確立了法律保留制度,承認了人民代表大會在基本人權領域的專屬立法權,這可以從根源上遏制「行政即法」觀念的滋生與蔓延,約束行政法規對公民權利的侵犯。
(四)行政法規在民事領域的適用
對於公私法之間的界別,在大陸法系國家已有充分的探討。例如德國學者毛雷爾就認為,私法以個人意思自治為出發點,旨在調整私人之間潛在的或者已經發生的利益沖突。而公法,特別是行政法,作用在於確定國家權力的基礎和界限。
我國的民法臘正神學者更多的對行政法懷有某種程度的誤讀,例如有學者就倡導以民法典劃定市民社會與政治國家的范圍,控制公權力的濫用;還有學者將行政規范介入民事領域視為公法對私法「地盤」的侵蝕,乃至稱為「財產權利不正當的公法化」。
三、行政法規的效力與適用的協調
本來一些只要法律法規相統一就不會發生的問題,現在由於法律法規相沖突而出現了。法律法規的不協調是依法治國的「大敵」。客觀地講,法律和部門法規、地方性法規沖突的怪現象時有發生,媒體對這類問題的報道也不少。同一項行政事務,在不同的地區因適用不同的規定而出現相異的結果。甚至於,還出現個別惡意違法者在不同地區開展「制度游擊」的奇聞。一般情況下,此類現象多數表現為地方法規與國家法律的沖突。如果說地方性法規的內容超越法律的規定只是涉及部分地區公民權益的話,那麼,國務院的部門法規與國家的法律相沖突,它則關繫到全體公民的權益,更關繫到國家的制度和法律的權威。
國家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在本質上應該是一致的。法律和行政法規發生矛盾的現象反映了法制建設的不足和缺陷,這是大家所不願意看到的。一方面,它將增加公眾運用法律的難度。公眾不僅要掌握同一問題涉及的所有法律法規,而且還須防止落入法律法規沖突造成的「制度陷阱」;另一方面,它還可能給某些人帶來 「尋租」的機會,因為法律的不統一必然擴大執法人員的自由裁量權,給執法犯法帶來一定空間。本來一些只要法律法規相統一就不會發生的問題,現在由於法律法規沖突而出現了。難怪有關專家說,法律法規的不協調是依法治國的「大敵」。
法律和部門法規相沖突,或者用部門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隨意解釋法律,這類現象之所以出現,當然有立法技術和法規審查、備案制度不完善的原因,但同時也還有更深刻的原因。不可否認,長期以來我國立法權分層次行使的客觀現狀,導致一些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與法律不銜接甚至其中一些內容相互沖突。我們知道,國家法律多為原則性規定,在執行時往往需要制定相應的行政法規或者地方性法規進行細化。而個別部門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的出台過程由於存在某種利益動機,便可能放大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沖突的程度和范圍,甚至出現極個別行政法規架空國家法律的不正常情形。這些問題的存在,損害了法律和執行機關的威信,許多時候,也使一些人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充分保障。
以上現象客觀上造成了法律運用成本的增加,對此,需要從立法、執法層面來加以解決。首先,各級立法機關要嚴格按照《立法法》規定的立法權力和程序進行立法。必須加大對部門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的備案審查,防止出現新的法律法規沖突。其次,應組織人員對已頒布施行的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進行整理,廢止和修改有沖突的內容。此外,各級人民法院在判案時應當嚴格遵循法律的效力位階,對不正當執法行為予以司法糾正。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帶來行政法規與地方性法規沖突怎麼解決相關內容。在我們國家的行政法規如果是與地方性法規發生了沖突,那麼我們要注意一定要以行政法規的規定為准進行處理。

Ⅶ 行政法規與地方性法規沖突

行政法規與地方性法規沖突怎麼解決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法律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行政法規的法理學依據與適用
(一)行政規則的外部化
在現代行政國家下,「行政規則的外部化現象」日益受到關注。發布行政規則的依據是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的指揮監督權。在日本,行政規則被分為組織規則、解釋基準、裁量基準、給付規則、指導綱要等類型。行政規則被認為沒有規范上的約束力,但在實務中具有事實上的約束力。而美國學者也指出,盡管解釋性規則、政策說明等都不具有法律拘束效果,但當機關將其作為確立影響私人權利義務的標准時,它們就有了實踐上的拘束力。
(二)現代管制國家中的行政標准
正如中國台灣學者葉俊榮指出的,管制標準的制定是行政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葯品標准、環境標准、醫療事故鑒定標准、互聯網標准等,在中國現實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以葯品標准為例,它不僅構成了判斷相對人是否違反葯品管理法律法規的重要准則,而且還對判斷生產銷售假劣葯品罪的構成要件成立與否發揮很大作用,還可能成為核發生產葯品許可證的基準,以及葯品檢驗機構進行葯品檢驗的依據。因此,行政標准盡管不直接規定相對人的權利義務,形式意義上看它不是 「法」,但它作為管制過程中的重要基準,對公民的生活和工作可能有著比形式意義上的法律、行政法規、行政規章更密切的關聯。
(三)行政法規與裁量
誠如國外學者所說的「行政法被裁量術語統治著」。而規則制定也與裁量有著密切的聯系。我國對行政法規裁量權模式缺乏嚴格的立法監控,並非有了上位法律文件,下位行政機關就可以自主制定「實施細則」或辦法。我國《立法法》首次確立了法律保留制度,承認了人民代表大會在基本人權領域的專屬立法權,這可以從根源上遏制「行政即法」觀念的滋生與蔓延,約束行政法規對公民權利的侵犯。
(四)行政法規在民事領域的適用
對於公私法之間的界別,在大陸法系國家已有充分的探討。例如德國學者毛雷爾就認為,私法以個人意思自治為出發點,旨在調整私人之間潛在的或者已經發生的利益沖突。而公法,特別是行政法,作用在於確定國家權力的基礎和界限。
家的法律相沖突,它則關繫到全體公民的權益,更關繫到國家的制度和法律的權威。
國家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在本質上應該是一致的。法律和行政法規發生矛盾的現象反映了法制建設的不足和缺陷,這是大家所不願意看到的。一方面,它將增加公眾運用法律的難度。公眾不僅要掌握同一問題涉及的所有法律法規,而且還須防止落入法律法規沖突造成的「制度陷阱」;另一方面,它還可能給某些人帶來 「尋租」的機會,因為法律的不統一必然擴大執法人員的自由裁量權,給執法犯法帶來一定空間。本來一些只要法律法規相統一就不會發生的問題,現在由於法律法規沖突而出現了。難怪有關專家說,法律法規的不協調是依法治國的「大敵」。
法律和部門法規相沖突,或者用部門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隨意解釋法律,這類現象之所以出現,當然有立法技術和法規審查、備案制度不完善的原因,但同時也還有更深刻的原因。不可否認,長期以來我國立法權分層次行使的客觀現狀,導致一些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與法律不銜接甚至其中一些內容相互沖突。我們知道,國家法律多為原則性規定,在執行時往往需要制定相應的行政法規或者地方性法規進行細化。而個別部門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的出台過程由於存在某種利益動機,便可能放大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沖突的程度和范圍,甚至出現極個別行政法規架空國家法律的不正常情形。這些問題的存在,損害了法律和執行機關的威信,許多時候,也使一些人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充分保障。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七十九條: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第八十五條:法律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行政法規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裁決。

熱點內容
朝陽幾個法院 發布:2025-01-23 07:57:48 瀏覽:475
商標權利人鑒定結論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3 07:37:58 瀏覽:408
行政法律關系的不對等性 發布:2025-01-23 07:28:29 瀏覽:228
勞動法團建 發布:2025-01-23 06:38:49 瀏覽:868
公司法律顧問年度總結報告 發布:2025-01-23 06:30:36 瀏覽:143
經濟法合同法提綱 發布:2025-01-23 06:30:27 瀏覽:456
陪標有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3 06:14:52 瀏覽:15
安全標准化法律法規清單 發布:2025-01-23 05:55:24 瀏覽:658
公司法修改回購 發布:2025-01-23 05:43:20 瀏覽:271
經濟法產品質量多選題 發布:2025-01-23 05:43:10 瀏覽: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