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中的內設機構

行政法中的內設機構

發布時間: 2024-12-10 12:46:04

『壹』 行政主體3大類8小類

法律分析:一、職權三大類:1.政府、2.部門、3.派出機關;二、授權八大類:4.被授權組織、5.內設機構、6.派出機構;三、非主體大類:7.委託機關、8.組建機構

行政法主體又稱行政法律關系主體,是行政法律關系中權利的享有者和義務的承擔者,具體包括執掌行政權的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即行政管理過程中的被管理者)。

行政主體是指享有行政職權,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職權並獨立承擔責任的組織。

因此,行政法主體的范圍大於行政主體,行政主體只是行政法主體的一種,在行政法律關系中佔主導地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法》第二十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復議機關在法定期限內未作出復議決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起訴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起訴復議機關不作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作出同一行政行為的,共同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共同被告。

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所作的行政行為,委託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行政機關被撤銷或者職權變更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貳』 行政主體有哪些

一、行政主體有哪些

(1)行政機關: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機關。

①派出機關:政府派出,有主體資格(市轄區:街道辦事處。縣政府:區公所。省級政府:地區行署)。

②派出機構:職能部門派出,授權才有資格(派出所、工商所、稅務所)。

③內設機構:授權才有資格(如專利評審委員會,是知識產權局的內設機構)。

(2)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

①被授權的企業組織(如某些公用事業企業);

②被授權的事業單位(如高等院校);

③被授權的社會團體(如某些行業協會)。

④授權的群眾自治組織(如村委會為、居委會)。

(3)非行政主體:受委託的組織和個人——須在授權范圍內,以委託行政機關的名義實施行政行為,實施行政行為的後果由委託機關承擔法律責任

二、行政主體的特徵

為了更准確地認識行政主體,我們需要了解他的特徵。一般而言,行政主體具有以下法律特徵:

1、行政主體可以獨立行使行政職權。

這是行政主體的首要特徵,也是行政主體實施行政管理的前提條件。另外,從性質上而言,行政主體的職權是行政職權,而非立法權與司法權。凡是不能獨立行使行政職權的行政組織,均不得成為行政主體。

2、行政主體可以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職權。

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職權,意味著行政主體擁有獨立的法律人格,也正是其擁有行政權能的具體體現。

3、行政主體可以依法獨立承擔法律責任。

能夠獨立承擔行為的法律後果,能夠成為行政復議的被申請人以及行政訴訟的被告,這是行政主體最重要的特徵,也是明確行政主體概念最主要的法律意義所在。

由此可以看出,要想成為行政主體,三要素必須同時齊備:「權」、「名」、「責」相統一。其中,「責」是最關鍵的要素,也正是我們討論行政主體概念的最主要的目的。

具體在行政法中,研究並確定行政主體概念的意義,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在於確定解決行政爭議的主體資格問題,亦即明確誰可以成為行政復議的被申請人以及行政訴訟的被告;二是在於確定行政賠償救濟的主體資格問題,即行政賠償的賠償義務機關究竟應當是誰。

三、行政處罰的實施機關

(一)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

行政處罰由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沒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或其他組織一般不能實施行政處罰。國務院或者經國務院授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決定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的行政處罰權,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權只能由公安機關行使。

享有行政處罰權、能夠實施行政處罰的機關應具備以下條件:

第一,必須是行政機關。

第二,必須具有外部管理職能。

第三,必須取得特定的行政處罰權。

第四,必須在法定的職權范圍內實施。

(二)授權實施行政處罰

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可以在法定授權范圍內實施行政處罰。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若不具有管理公共事務的職能,則不能實施行政處罰。

(三)委託實施行政處罰

1、根據《行政處罰法》規定,受委託的組織必須在授權范圍內,以委託行政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處罰,不能再委託其他任何組織或個人實施行政處罰。

2、委託行政機關對受委託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的行為負責監督,並對該組織實施行政處罰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3、根據《行政處罰法》第十九條的規定,能夠接受行政委託、依法行使行政處罰的組織必須符合以下條件:一是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務的事業組織;二是具有熟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業務的工作人員;三是對違法行為需要進行技術檢查或技術鑒定的,應當由有條件的組織進行相應技術檢查或者技術鑒定。

『叄』 2020法考背誦點【行政法】其他行政組織

一、其他行政組織

(一)行政機關的派出機關(★★)

1、派出機關是由有權地方人民政府在一定行政區域內設立,代表設立機關管理該行政區域內各項行政事務的行政機構。

2、派出機關有三類:第一類是省、自治區人民政府設立的行政公署;第二類是縣、自治縣的人民政府設立的區公所;第三類是市轄區、不設區的市的人民政府設立的街道辦事處。上述三類組織均具有行政主體資格。

(二)行政機關的內部機構(★)

行政機關的內部機構有以下三類:

1.內設機構

行政機關內部的工作機構包括地方各級政府的內設機構和政府工作部門的內設機構。

2.派出機構

有權地方人民政府的職能部門在一定行政區域內設立,代表該設立機構管理該行政區域內某一方面行政事務的行政機構。如區縣公安局設立的公安派出所、工商局設立的工商所、國稅局或者地稅局設立的稅務所等。

3.臨時組建的機構

行政機關為履行職權的需要臨時組建的執法機構。

要注意的是,法律、法規、規章授權行使行政職權的行政機關內部機構,如果超出法定授權范圍實施行政行為,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仍然應當以實施該行為的內部機構為被告。(區分幅度越權和種類越權,詳見行政訴訟法部分)

(三)法定授權組織

我國行政法上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是指根據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可以以自己的名義從事行政管理活動、參加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並承擔相應法律責任的非政府組織。在被授權的范圍內相當於行政機關,具有行政主體資格。

法定授權組織,常見的是國有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

國有的公用企業、金融企業和全國性總公司往往能成為授權的對象。公用企業包括郵電、鐵路運輸、煤氣公司和自來水公司等,它們也會被國家立法授權實施一部分行政職能。

(四)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

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是以委託機關的名義在委託事項范圍內從事行政管理活動的非政府組織。這類組織不能以自己的名義實施行政管理和對外承擔法律後果,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受委託的組織可以是行政機關、事業單位,也可以是個人。

『肆』 行政法的行政主體有哪些

一、行政主體:
(一)行政機關: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機關。
1、派出機關:政府派出,有主體資格。
2、派出機構:職能部門派出,授權才有資格(派出所、工商所、稅務所)。
3、內設機構:授權才有資格。
(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
1、被授權的企業組織(如某些公用事業企業);
2、被授權的事業單位(如高等院校);
3、被授權的社會團體(如某些行業協會)。
4、授權的群眾自治組織(如村委會為、居委會)。
二、行政主體的特徵
為了更准確地認識行政主體,我們需要了解他的特徵。一般而言,行政主體具有以下法律特徵:
1、行政主體可以獨立行使行政職權。
這是行政主體的首要特徵,也是行政主體實施行政管理的前提條件。另外,從性質上而言,行政主體的職權是行政職權,而非立法權與司法權。凡是不能獨立行使行政職權的行政組織,均不得成為行政主體。
2、行政主體可以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職權。
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職權,意味著行政主體擁有獨立的法律人格,也正是其擁有行政權能的具體體現。
3、行政主體可以依法獨立承擔法律責任。
能夠獨立承擔行為的法律後果,能夠成為行政復議的被申請人以及行政訴訟的被告,這是行政主體最重要的特徵,也是明確行政主體概念最主要的法律意義所在。
由此可以看出,要想成為行政主體,三要素必須同時齊備:「權」、「名」、「責」相統一。其中,「責」是最關鍵的要素。
三、行政處罰的實施機關
(一)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
行政處罰由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沒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或其他組織一般不能實施行政處罰。國務院或者經國務院授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決定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的行政處罰權,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權只能由公安機關行使。
享有行政處罰權、能夠實施行政處罰的機關應具備以下條件:
1、必須是行政機關。
2、必須具有外部管理職能。
3、必須取得特定的行政處罰權。
4、必須在法定的職權范圍內實施。
(二)授權實施行政處罰
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可以在法定授權范圍內實施行政處罰。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若不具有管理公共事務的職能,則不能實施行政處罰。
(三)委託實施行政處罰
1、根據《行政處罰法》規定,受委託的組織必須在授權范圍內,以委託行政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處罰,不能再委託其他任何組織或個人實施行政處罰。
2、委託行政機關對受委託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的行為負責監督,並對該組織實施行政處罰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3、根據《行政處罰法》第十九條的規定,能夠接受行政委託、依法行使行政處罰的組織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一是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務的事業組織;
二是具有熟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業務的工作人員;
三是對違法行為需要進行技術檢查或技術鑒定的,應當由有條件的組織進行相應技術檢查或者技術鑒定。
行政主體按權力來源劃分:具有許可權的行政主體,即區域行政主體,主要分配給行政機關;授權的行政實體,是公共公共實體,主要分配給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規定:
第十五條:行政處罰由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
第十六條:國務院或者經國務院授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決定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權,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權只能由公安機關行使。
第十七條: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可以在法定授權范圍內實施行政處罰。
第十八條:行政機關依照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規定,可以在其法定許可權內委託符合本法第十九條規定條件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行政機關不得委託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處罰。
委託行政機關對受委託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的行為應當負責監督,並對該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受委託組織在委託范圍內,以委託行政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處罰;不得再委託其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處罰。
第十九條:受委託組織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一)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務的事業組織;
(二)具有熟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業務的工作人員;
(三)對違法行為需要進行技術檢查或者技術鑒定的,應當有條件組織進行相應的技術檢查或者技術鑒定。

『伍』 行政法主體包括哪些

行政法主體包括以下:
1、中央機關及其機構;行使國家行政職權,負責對國家各項行政事務進行組織、管理、監督和指揮的國家機關;
2、行政機構: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因行政管理的需要而設置的,具體處理和承辦各項行政事務的內部組織、派出組織和臨時組織;
3、非政府組織及個人:受委託的組織和個人,以委託行政機關的名義實施行政行為,實施行政行為的後果由委託機關承擔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行政訴訟法》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行政主體有哪些特徵
1、行政主體是享有國家行政權力,實施行政活動的組織。這是行政主體與其他國家機關、組織的區別所在;
2、行政主體是能以自己豎歷的名義行使行政權的組織。這是行政主體與行政機關內部的組成機構和受行政機關委託執行某些行政管理任務的組織的區別;
3、行政主體是簡纖答能夠獨立對外承擔其行為所產生的法律責任的組織。這是行政主體具有獨攔慧立法律人格的具體表現,也是一個組織成為行政主體的必備條件。

熱點內容
安全標准化法律法規清單 發布:2025-01-23 05:55:24 瀏覽:658
公司法修改回購 發布:2025-01-23 05:43:20 瀏覽:271
經濟法產品質量多選題 發布:2025-01-23 05:43:10 瀏覽:170
民法上的時效是指 發布:2025-01-23 04:38:28 瀏覽:31
刑事訴訟法簽字 發布:2025-01-23 04:32:04 瀏覽:933
洪公法院 發布:2025-01-23 04:30:23 瀏覽:972
最高法院適用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發布:2025-01-23 03:30:20 瀏覽:940
司法中打架 發布:2025-01-23 03:18:00 瀏覽:895
鐵路法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23 03:03:11 瀏覽:403
農業發展公司管理規章制度範本 發布:2025-01-23 02:40:29 瀏覽: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