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不是建設行政法律特徵

不是建設行政法律特徵

發布時間: 2024-12-10 22:02:01

A. 什麼是建設法規

什麼是建設法規
廣義的"建設法規"是指涉及建設規劃\管理\實施中的相關法律法規,包括:《合同法》、《建築法》、《招投標法》、《建設工程項目管理條例》、《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等等等等.

狹義的"建設法規"是一部綜合的法規書籍,《建設法規》是由劉仁輝主編的作為土木工程類、工程管理類專業建設法規課程的一本教材書。
什麼是建設法規體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規定,我國建設法規體系由建設法律、建設行政法規、建設部門規章、地方性建設法規和規章五個層次組成。具體是:

1. 建設法律

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頒行的屬於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業務范圍的各項法律,是建設法規體系的核心和基礎。如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以下簡稱《城鄉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以下簡稱《建築法》)等

2. 建設行政法規

指由國務院制定頒行的屬於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業務范圍的各項法規,其效力低於建設法律,在全國范圍內有效。行政法規的名稱常以「條例」、「辦法」、「規定」、「規章」等名稱出現。如 《 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合同條例 》 、 《 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規定 》 等

3. 建設部門規章

指由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其與國務院其他相關部門聯合制定頒行的法規

4. 地方性建設法規

指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頒行的或經其批准頒行的由下級人大或其常委會制定的,只能在本區域有效的建設方面的法規。地方性建設法規促進了本地區建設業的發展,同時也為國家建設立法提供成功的經驗。

5. 地方建設規章

指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 *** 制定頒行的或經其批准頒行的由其所在城市人民 *** 制定的建設方面的規章。其中,建設法律的法律效力最高,層次越往下的法規法律效力越低。法律效力低的建設法規不得與比其法律效力高的建設法規相抵觸,否則,其相應規定將被視為無效。
什麼是建築法規?其特徵有哪些?
建築法規:是指國家立法機關或其授權的行政機關制定的旨在調整國家及相關機構、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公民之間在建設活動中獲建設行政管理活動中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法規的統稱。

我們大學的時候就有建築法穿課程,為《建築法規》書本教材,該書共計八章八十五條,包括總則、建築許可、建築工程發包與承包、建築工程監理、建築安全生產管理、建築工程質量管理、法律責任及附則等內容。

建設法規構成及特徵:

1、構成:建設行政、民事法律、技術法規:

2、特徵:

(1)建設行政法律特徵:

指令性:主體地位不平等,一方下指,一方服從

非對等性:權利與義務不對等

強制性:禁止、命令---無選擇

靈活性:表現形式多樣、內容可常變更

(2) 建設民事法律特徵:

平等性:主體地位平等

有償性:權利與義務對等

任意性:在法律內有選擇權

相對穩定性:內容與法律比不易變更

(3)建設技術法規特徵:

科學性:來自科研與實踐

標准性:有國家、專業、地方及企業標四級

系統性:各環節均有、銜接完整

穩定性:

希望能夠幫到你,呵呵!
建設法規的簡介
本書是21世紀高等學校規劃教材。全書共分十一章,主要內容包括建設法規概述、工程建設程序法規、工程建設執業資格法規、城市及村鎮建設規劃法規、建設工程發包與承包法規、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法規、工程建設監理法規、工程建設安全生產管理法規、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法規、建設工程合同管理法規、房地產管理法規。為了便於將工程建設法律制度與典型案例有機結合起來,滿足教師開展教學和學生自學的需要,每章後均附有案例分析和思考題。另外,書後還附有工程建設中經常涉及到的法律、行政法規、行政規章等內容,以便於查閱。本書可作為土木工程專業、工程管理專業的教材,也可供建築行業相關專業人員參考。前言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就是法制的經濟。沒有社會主義法制來保障,就不可能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我國現在已加入WTO,建設業正在逐步與國際接軌,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建設市場已基本形成。現在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依法管理建設市場,規范市場主體的行為,維護建設市場內的秩序。隨著全國上下反腐倡廉,要求凈化建設市場環境,實行公平競爭,確保工程質量的呼聲日益高漲,建設行業必將進入法制化運作的時代。當前,法律已滲透到建設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建設企業的經營行為要合法,追求營利的手段也要合法。面對激烈的建設市場競爭,僅用一般的行政手段和有限的經濟手段來處理市場經濟條件下復雜的建設企業內外關系,已突顯不足。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用法律手段,依法管理建設企業,依法維護建設企業的合法權益,依法防範和化解經營風險。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房地產管理法》等法律的頒布實施,隨著《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等行政法規的不斷出台,隨著《評標委員會和評標方法暫行規定》、《工程建設項目施工招標管理辦法》、《建築工程施工許可管理辦法》、《建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規定》等行政規章的相繼制定,使得我國建設業的法制建設呈現出一個全新的局面。本教材共分十一章,主要內容包括:建設法規概述;工程建設程序法規;工程建設執業資格法規;城市及村鎮建設規劃法規;建設工程發包與承包法規;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法規;工程建設監理法規;工程建設安全生產管理法規;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法規;建設工程合同管理法規;房地產管理法規。而且,為了便於將工程建設法律制度與典型案例有機結合起來,為了滿足教師開展教學和學生自學的需要,每章後均附有案例分析和思考題。另外,我們還將工程建設中經常涉及到的法律、行政法規、行政規章等作為附錄列在了書後,以便於查閱。本書由李永福、史偉利和張紹河任主編。全書由李永福統稿,各章編寫分工如下:李永福、萬克淑編寫第2章、第5章、第8章、第10章;史偉利編寫第1章、第11章;高會芹、李祥軍編寫第3章、第4章、第9章;張紹河、辛翠香、崔淑梅編寫第6章、第7章和附錄。本教材以規范建設活動的基本法律為基礎,以基本建設程序為主線,本著學以致用、學用結合的原則,力爭做到選用法律法規新、內容全,理論性和實用性強。全書在內容上涵蓋了高等院校工程管理專業必備的工程法律知識,可作為工程管理專業本、專科學生《建設法規》課程的教學用書。同時,也可作為高等院校其他工程建設類學生教學及工程建設管理人員的參考用書。由於一些重要法規最近才予頒行,由於成書時間較短和作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會出現不足或疏漏之處,懇請讀者和同行給予批評指正並提出寶貴意見。此外,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大量同類專著和教材,在此一並感謝。編 者二......>>
建設法規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建設法規的基本特徵:

①科學性:建設技術法規的制定來自大量的科學論證與工程實踐檢驗,是建設業執業人員普遍遵守的科學規范。

②標准性:所規定的內容是人們普遍接受的技術標准,包括國家標准、國際標准、專業標准和地方標准及企業標准,所採用的術語、符號、代號、方法是規范統一的

③系統性: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作為一個工程項目,從項目論證到設計、施工、驗收等各個環節的技術法規相互銜接、相互制約

④穩定性:作為法律,一方面體現國家統治階級的意志,另一方面建設技術法規作為人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學總結,又是人們普遍接受和認可的統一規范。
建設法規的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講解構成工程法律體系的法律、法規。其中,以《建築法》、《招標投標法》、《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和《質量管理條例》為核心,輔以《民法》、《合同法》等相關知識,形成了相對完整的工程法律體系。本書在結構上力求貼近國家執業資格考試用書,表述上力求採用適合工程建設領域從業人員的語言。本書不僅可以用於工程管理專業學生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也可以供項目管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參考使用。
什麼是建設法規?其法律特徵有哪些
建設法規是有關建設項目的一類法規的合稱
簡述建設法規體系的概念及構成?
建設法規體系的概念:

建設法規體系,是指把已經制定和需要制定的建設法規、建設行政法規和建設部門規章銜接起來,形成一個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的完整統一的框架結構。包括地方性建設法

規和建設規章。建設法規體系是國家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建設法規體系的構成:

所謂法規體系的構成,就是指法規體系採取的結構形式。建設法規體系是由很多不同層次的

法規組成的,它的結構形式一般有:寶塔形和梯形兩種。
建築法規三要素指的是什麼
建設法規中的法律關系由三要素組成:

(1)主體——參與建設方面法律關系的當事人。

(2)內容——法律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 (3)客體——主體的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事物,如建設工程、設計、施工等。
建設法規裡面的建設活動包括哪些活動
法律中的定義:

建設活動:是指從事建設工程的新建、擴建、改建和拆除等有關活動。而其中的建設工程是指土木和建築工程、線路管線和設備安裝工程及裝修工程。

所以建設活動的范圍是比較廣的:工業和民用建築的建造、改造、裝飾和裝修,市政(道路、橋梁、隧道、公路等),水利、電力(堤壩、碼頭、河道、電廠、輸電線路),配套(水、電、煤、消防、污水等)線路管道的敷設、按照等。

B. 關於行政法的特點說法錯誤的是

關於行政法的特點說法錯誤的是:(A、C)。

A、我國已有統一、完整的行政法典。

B、行政法規范數量特別多,屬各部門法之首。

C、行政法規范內容單一。

D、實體性規范與程序性規范交織在一起。

行政法規是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並且按照《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的規定而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

是指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關行使行政權力,履行行政職差擾責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行政法規的制定主體是腔慶灶國務院,行政法規根據憲法和法律的授權制定、行政法規必須經過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規具有法的效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九條本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但是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除外。



C. 如何判斷一個法律關系是否是行政法律關系的標准

如何判斷一個法律關系是否是行政法律關系的標准

1 行政法律關系是行政法調整的結果。是指受行政法律規范調控的因行政活動而形成或產生的各種權利義務關系。
2 法律關系都由主體、客體、內容組成,主體指參加行政法律關系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當事人;客體指行政法律關系中當事人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內容指所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
3 行政法律關系的認定必須首先是跟行政執法單位產生的法律關系,其次,有內容,且產生了權利義務關系。

判斷一種法律關系是否是行政法律關系的標準是什麼?

看主體啊,主體就是最關鍵的區別,民事法律關系原告只能是行政相對人,被告則只能是行政主體,他們之間不能互為原被告。。

論行政法律關系的判斷標准

(一)行政主體1?行政主體的概念行政主體,是指享有國家行政權,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並能獨立地承擔因此而產生的相應法律責任的組織。
(1)行政主體是享有國家行政權的組織;(2)行政主體是能夠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的組織;(3)行政主體是能獨立承擔法律責任的組織。
2?行政主體的職權與職責(1)行政職權行政職權是國家行政權的轉化形式,是行政主體實施國家行政管理活動的資格及其權能。行政職權一般可分為固有職權和授予職權兩大類。前者以行政主體的設立而產生,並隨行政主體的消滅而消滅;後者來自於法律、法規或有權機關的授權行為。
行政職權大致包括如下內容:
①行政立法權。所謂行政立法權,即根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行政主體有制定和發布行政法規、行政規章的權力。
②行政決策權。行政主體有權依法對其所轄領域和范圍內的重大行政管理事項作出決策。
③行政決定權。行政決定權,包括行政主體依法對行政管理中的具體事宜的處理權,以及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未明確規定的事項的規定權。
④行政命令權。行政命令權,即在國家行政管理過程中,行政主體通過書面的或口頭的行政決定,依法要求特定的人或不特定的人作出一定行為或不作出一定行為,而相對方必須服從的權力。
⑤行政執行權。即行政主體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或者有關上級部門的決定和命令等,在其所轄范圍內具體執行行政事務的權力。
⑥行政處罰權(行政制裁權)。即行政主體對其所轄范圍內的行政相對方違反有關法律規范的行為(包括某些未依法履行義務的行為),依法對其實施處罰等法律制裁的權力。
⑦行政強制執行權。即在行政管理過程中,當法定義務人或某項具體行政法律關系的義務人不依法履行義務時,行政主體採取法定的強制措施,以促使法定義務人履行法定的義務或者達到與履行義務同樣狀態的權力。
⑧行政司法權。即行政主體作為某項糾紛的第三人,對當事人雙方的糾紛進行調解、仲裁、裁決和復議的權力。
行政調解權,是指國家行政機關以國家政策、法律為依據,以自願為原則,通過說服教育的方法,促使雙方當事人友好協商,達成協議,從而解決爭議的權力。
行政仲裁權,是指行政機關設立的特定行政仲裁機構,依法按照仲裁程序對雙方當事人之間的特定的民事或經濟糾紛作出公斷的權力。
行政裁決權,是指依法由行政機關依照法律授權,對當事人之間發生的、與行政管理活動密切相關的、與合同無關的民事糾紛進行審查,並作出裁決的權力。行政裁決的對象是特定的民事糾紛,如權屬糾紛、侵權糾紛和損害賠償糾紛等,而不是行政糾紛。行使行政裁決權的主體,只能是行政機關或法定的行政機構。
行政復議權,是指行政機關根據相對方的申請,依照法定程序對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復核、審查的權力。依據行政復議權,行政復議的對象只能是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方之間發生的行政爭議案件。一般情況下,行政復議只能由上一級行政機關行使。
(2)行政職權的優益性行政職權具有優益性的特點,即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時,依法享有一定的行政優先權和行政受益權。行政優先權和行政受益權組合構成行政優益權。行政優益權是國家為確保行政主體有效地行使職權,切實地履行職責,圓滿地實現公共利益的目標,而以法律、法規等形式賦予行政主體享有各種職務上或物質上優益條件的資格。職務上的優益條件屬行政優先權,物質上的優益條件屬行政受益權。
所謂行政優先權,是指國家為保障行政主體有效地行使行政職權而賦予行政主體許多職務上的優先條件,即行政權與其他社會組織及公民個人的權利在同一領域或同一范圍內相遇時,行政權具有優先行使和實現的效力。行政優先權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先行處置權。
在現代法治國家,依法行政的原則得以廣泛確立,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權,實施行政行為,都必須遵循法定的程序。
②獲得社會協助權。
行政主體享有獲得社會協助權,即行政主體在從事緊急公務時,有關組織或個人有協助執行或提供方便的強制性義務,違反者將承擔法律責任。
③行政行為的推定有效(公定力)。
為了保障行政秩序的穩定性和連續性,行政法律規范承認行政行為具有公定力。即行政行為一經作出,只要未被有權機關正式撤銷,即使違法或不當,也被推定為有效。在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期間,只要沒有法律上的特別規定,原則上不停止該行政行為的執行。
行政優先權的成立必須符合下列四個條件:
a?主體必須是行政主體。不適用於個人或其他組織。
b?行政主體必須在行使職權、從事公務時。不適用於行政主體從事其他活動時。
c?必須是為實現行政目的所必需。不是所有的公務活動都可以行使優先權。
d?必須有法律根據。
所謂行政受益權,是指行政主體享受國家所提供的各種物質優益條件。為了保證行政主體有效地行使行政職權,維護行政秩序,國家向行政主體提供各種物質條件,如財政經費、辦公條件、交通工具等。
(3)行政職責①行政職責的定義現代民主政治是以責任為基礎的。作為行政職權的享有者的行政主體,必須按照法律規定在行使行政職權的過程中承擔一定的義務,以對賦予其權力的人民和國家負責。
行政職責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國家賦予的行政職權,實施國家行政管理活動的過程中,所必須承擔的法定義務。
②行政職責與行政職權的關系行政職責隨行政職權的產生、變更或消滅而變化。任何具有行政職權的行政主體,即享有行政優先權,同時也必須履行行政職責。換言之,行政職權與行政職責是行政主體的權利和義務的具體體現,二者是辯證統一、密不可分的。
③行政職責的內容第一,依法履行職務、遵守許可權規定。行政主體所享有的職權必須有法律規范的明確規定,行政主體必須按照法定職權,在法定的許可權范圍內履行職務。
第二,符合法定目的。行政主體的一切行政管理活動,都必須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進行,並且,都必須符合法定目的,遵循合理、適當的原則,避免不相關因素的干擾。
第三,遵循法定程序。隨著民主法制建設的不斷發展和公開、公正理念的不斷深入人心,現代國家中的一切行政活動,除實體上合法、合理外,還必須嚴格遵循法定程序,確保程序上合法、合理。
(4)行政許可權行政許可權是指法律規定的行政主體行使職權所不能逾越的范圍或界限。換言之,行政許可權就是行政職權的限度。行政主體行使職權超越該"限度",便構成行政越權,視為無效。
行政許可權多由法律(尤其是組織法)明文規定。在沒有法律依據時,可以根據行政法原理推定確立。
行政許可權分為縱橫兩大類。
縱向行政許可權是指有隸屬關系的上下級行政主體之間權力行使范圍的劃分。
橫向許可權是指無隸屬關系的行政主體之間權力行使范圍的劃分。這種許可權又可分為區域管轄許可權和公務管轄許可權。
3?行政主體與其他相關概念(1)行政主體與行政機關行政主體只能是國家行政機關和接受授權的組織。因為,只有行政機關和接受授權的組織才享有國家行政權力,才能以自己的名義從事行政管理活動,並獨立承擔因此而產生的法律責任。
國家行政機關,又稱國家行政管理機關,是指國家根據其統治意志設立的,依法享有並運用國家行政權,負責組織、管理、監督和指揮國家行政事務的國家機關。按照這一定義,國家行政機關必定是行政主體,而且是最重要的行政主體。但是,行政機關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社會現象,行政機關可以成為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也可以成為民事法律關系主體。在行政法律關系中,行政機關可以是行政主體,也可以是行政相對方。
行政機關不等於行政主體,除行政機關外,一定的行政機構和其他社會組織,依照法定授權,也可以成為行政主體。
(2)行政主體與公務員行政主體與公務員聯系緊密,不可分割,但不能因此將行政主體和公務員等而視之。
公務員並不是行政主體,但行政活動是由成千上萬的公務員代錶行政主體具體實施的,行政主體與公務員是一組聯系緊密、不可分割但又性質不同的概念。
4?確立行政主體概念的意義確立行政主體概念的意義可以從如下四個方面來理解:
(1)是依法行政的需要行政管理部門在實施對社會經濟生活的組織管理時,有可能損害相對方的合法權益,因此要求行政管理部門必須依法行政。依法行政不僅要求行政管理部門依照法律、法規行使行政權,而且還要求其必須承擔因其行為所引起的相應法律後果。而承擔法律後果就必須明確主體。如果主體不明確,則必然許可權不清、職責不明,因而也無法承擔責任。所以,依法行政首先要求對復雜多樣的行政管理部門進行行政主體資格的確定。
(2)是確定行政行為效力的需要確定行政機關及其他組織的行為是否是行政行為,是否具有行政行為的效力,標准之一就是確立行政機關及其他組織是否具備行政主體資格。不具備行政主體資格的行政機關和組織的行為就不是行政行為,不具有行政行為的效力,或者是無效的行政行為。
(3)是確定行政訴訟被告的需要要提起行政訴訟,請求司法救濟,必須首先確定行政機關及其他組織能否成為行政訴訟的被告,以及對受委託的組織或者個人的行為提起行政訴訟時應以哪些機關或組織為被告,這就必須確定該行政機關及組織是否具有行政主體資格。
(4)是保證行政管理活動連續性、統一性的需要依法行政的原則要求有行政主體存在,由行政主體把眾多的先後不一的公務員的行為統一連續起來,並承擔由各個公務員的行為所引發的法律後果。
(二)行政相對方行政相對方是行政法律關系中的一方主體。無論是包括行政機關在內的國家機關,還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以及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組織,都可以作為行政法律關系的行政相對方主體參加行政法律關系,享受一定的權利,並承擔一定的義務。但是,行政主體只能是國家行政權的享有者、行使者和為此而承擔相應法律責任者。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在一般情況下不能以行政主體的資格參加行政法律關系。
在傳統的行政法學中,論述的重點是行政主體,而對相對方的權利義務的論述不夠充分,或者是只強調其義務而忽視其能動性的一面。隨著行政法治意識的提高和民主參與意識的不斷加強,相對方的地位和作用日愈受到關注,對行政相對方權利義務的剖析,也成為現代行政法學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判斷對錯,錯的請寫出理由: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變化即行政法律關系的變更。

對,法律關系的三個要素,是主體、客體、內容
任何一個方面改變都屬於變更
但是我希望您注意,我國法律上還是有時候會採取狹義的變更的概念,即只有內容變更了,才算變更

行政法律關系的概念

行政法律關系,是指受法律規范調整的因行政權力的設定、行使以及對行政權力行使進行監督而形成的,在行政權力主體與其他機關及行政相對人之間構成的法律關系。
行政法律關系是行政法對行政關系進行調整的結果,其范圍小於行政關系。
參見《中國大網路全書 法學卷》第588頁。

行政法律關系的特徵

行政法律關系除具備一般法律關系的共同特徵外,還有如下特徵:一是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必須有一方是國家行政機關。二是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在行政管理活動過程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當行政相對人不履行行政法規定的義務時,行政機關可以強制其履行;而當行政機關不履行義務時,相對人只能請求其履行或通過國家機關申訴履行或按行政訴訟法規定的程序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三是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義務都是由行政法預先規定的,行政法律關系主體沒有自由選擇的餘地。四是行政法律關系是國家行政機關行使管理職能活動過程中產生的,或是與國家行政機關行使管理職能有關。

行政法律關系的特點

行政法律關系的特點:
1、主體的恆定性與不可轉化性:
(1)行政法律關系雙方中必有一方主體是行政主體,不以行政主體為一方當事人的法律關系不可能是行政法律關系
(2)在行政法律關系中行政主體不能由另一方當事人代替,各自的地位和法律角色是確定的。在我國的行政訴訟關系中,原告只能是行政相對人,被告只能是行政主體,他們也不能互為原被告。
2、主體資格的受限制性:
在行政法律關系中,無論是行政主體還是行政相對人都要受到一定資格和條件的限制。
3、主體地位「平等下的不對等性」
具體表現為:
(1)主體雙方各自權利義務的性質不完全相同
(2)主體雙方各自權利義務的數量不能相等,且一方所具有的權利義務是另一方不具有的。

行政法律關系和民事法律關系的區別

最主要的區別是行政法律關系中的雙方當事人中有一方是行政單位,而民事法律關系則不然。而且行政法律關系爭議事實肯定是行政單位的行政行為。

論民事法律關系與行政法律關系的區別

主要區別是主體不同,行政法律關系是約束不平等主體間關系,而民事法律關系是約束平等主體之間法律關系。聯系是訴訟程序基本相同

D. 建築法規要點知識2

建設法規構成及特徵
構成:建設行政、民事法律、技術法規:
建設行政法律特徵:
指令性:主體地位不平等,一方下指,一方服從
非對等性:權利與義務不對等
強制性:禁止、命令---無選擇
靈活性:表現形式多樣、內容可常變更
建設民事法律特徵:
平等性:主體地位平等
有償性:權利與義務對等
任意性:在法律內有選擇權
相對穩定性:內容與法律比不易變更
建設技術法規特徵:
科學性:來自科研與實踐
標准性:有國家、專業、地方及企業標四級
系統性:各環節均有、銜接完整
穩定性:

建設法規的基本原則
確保建設工程質量與安全原則;
符合國家的建設工程安全標准原則;
遵守法律、法規原則;
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權益原則;
合法權利受法律保護原則。
質量指國家規定和合同約定對適安經美的最低要求。
建設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
主體:指參加建設業活動,受建設法律規范調整,在法律上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人
國家機關(權利機關、行政機關) 社會組織(建設單位、中國建設銀行、勘察設計單位) 公民
客體:指建設法律關系主體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所共同指向的事物。
分為:財、物、行為和非物質或智力財富
內容:即建設權利和建設義務。
建設民事法律所具有的特徵
建設民事法律特徵:
平等性:主體地位平等
有償性:權利與義務對等
任意性:在法律內有選擇權
相對穩定性:內容與法律比不易變更

引起建設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原因——法律事實
1 法律事實:指能引起建設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原因---客觀現象和事實。注意:建設法律關系並不是由建設法律規範本身產生的,也不是從來就有的。
2 法律事實分類:按是否包含當事人的意志分事件與行為兩類:
(1) 事件:指不以當事人意志為轉移而產生的客觀現象。分:
自然現象。如地震、台風、水災、火災等。
社會現象。如戰爭、暴亂、政府禁令等。
(2)行為。指人的有意識活動。包括積極作為或消極不作為,都能引起建設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或消滅。行為通常表現為以下五種:民事法律行為、違法行為、行政行為、立法行為、司法行為。

建設法規的體系構成(按降序)、特徵,並舉例。
憲法
法律:建築法、招投標法、土地法…
行政法規:質量管理、安全生產、節能、建築師條例
部門規章:監理收費管理、企業資質管理等規定
地方性法規:河北省建築條例
地方政府規章
體系:法律法規、規章等形成關聯、補充、協調的完整統一的框架
其中:
法律:全國人代會及其常委會制定頒行主席令發布…
行政法規:國務院依法制定頒行總理令發布
部門規章:建設部或國務院有關部委依國務院規定的職權范圍,依法獨立或聯合制定並頒布

制定和實施城鄉規劃應遵循的原則
制定和實施規劃原則:城鄉統籌、合理布局、節約土地、集約發展和先規劃後建設。同時遵守土地、資源、環保等法規。

城鄉規劃范疇或類型及時效
城鄉規劃范疇或類型---城鄉規劃法所稱城鄉規劃:
城鎮體系規劃:全國城鎮、省域城鎮體系規劃
30Y遠景
城市規劃 總規 一般20Y
5Y近期
鎮規劃 詳規(5Y) 控制性
修建性(1)(2)
村莊規劃
要求:修建性 服從 控制性 服從 總規…

詳細規劃分類及概念
控制性詳規:---安
任務:確定土地使用性質和使用強度等控制指標、道路和工程管線控制性位置及空間環境控制的規劃要求
內容:各地塊主要用途、具體用地范圍、建築密度、高度、容積率、綠地率、建築間距、退紅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車位、管線綜合及其他需配公共設施等。
修建性詳規:---唐1、唐2、唐3
是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具體化,它是制訂用以指導各項建築和工程設施的設計和施工的規劃設計

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總規的組編與審批權

一書兩證制度的內容、概念、辦理條件及效力
1)概念:
選址意見書:建設工程(主要是新建的大、中型工業與民用項目)在核准與備案制前,建設單位申請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出具的該建設項目是否符合城市規劃要求的意見書。
規劃法36條:按規定需要有關部門批准或核準的建設項目,以劃撥方式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建設單位在報送有關部門批准或核准前,申請核發選址意見書。---出讓土地?--無需
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是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依據城市規劃的要求和建設項目用地的實際需要,向提出用地申請的建設單位或個人核發的確定建設用地的位置、面積、界限的證件。
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是城市、縣規管部門向建設單位或個人核發的確認其項目符合控規和規劃條件要求的證件。是申請開工的必備證件。
----鄉村另有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
關於規劃條件的概念、禁止性規定
規劃條件:在城市、鎮規劃區內出讓土地使用權的項目,在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前,由城市、縣城鄉規劃主管部門依據控制性詳細規劃,向建設方提出的關於出讓地塊的地塊位置、使用性質、開發強度等的規劃條件。
該規劃條件作為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組成部分。
關於規劃條件的禁止性規定:
第38條 未確定規劃條件的地塊,不得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 城市、縣城鄉規管部門不得在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中,擅自改變作為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組成部分的規劃條件。
第39條 規劃條件未納入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該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無效;
對未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的建設單位批准用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撤銷有關批准文件;佔用土地的,應當及時退回;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給予賠償。
第35條 城鄉規劃確定的鐵路、公路、港口、機場、道路、綠地、輸配電設施及輸電線路走廊、通信設施、廣播電視設施、管道設施、河道、水庫、水源地、自然保護區、防汛通道、消防通道、核電站、垃圾填埋場及焚燒廠、污水處理廠和公共服務設施的用地以及其他需要依法保護的用地,禁止擅自改變用途。
公示: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的鎮人民政府應當依法將經審定的修建性詳細規劃、建設工程設計方案的總平面圖予以公布。
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未按其規定進行建設的法律後果。
第64條 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者未按照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進行建設的,由縣級以上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尚可採取改正措施消除對規劃實施的影響的,限期改正,處建設工程造價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無法採取改正措施消除影響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沒收實物或者違法收入,可以並處建設工程造價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
----鄉、村莊規劃區內由鄉、鎮政府責令停止建設、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
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的規劃期限
土地管理法立法目的
加強土地管理;
維護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
保護、開發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土地;
切實保護耕地;
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土地的基本國策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
土地使用權出讓/劃撥的概念與特點
土地使用權的概念
指土地使用人根據法律、合同的規定,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對國家或集體所有的土地所享有的佔有、使用、獲取一定收益和在限定范圍內進行處分的權利。如利用、出租、轉讓、抵押等權利。
基本農田及基本農田保護區概念
基本農田:指根據一定時期人口和國民經濟對農產品需求而確定的長期不得佔用(一級基本農田)及基本農田保護區規劃期內不得佔用(二級基本農田)的耕地。
基本農田保護區:指為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而依土地利用總規和法定程序劃定的特定保護區域。
基本農田保護區范圍:---以鄉鎮為單位劃區定界
經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或縣級以上政府批准確定的糧、棉、油生產基地內的耕地;
土地分類
建設用地:指各種工程項目建設用地.
分類:
據所有性質:國有與集體---均屬非農用地
據土地利用總規:
規劃內--土地利用總規已確定
規劃外--總規中非建設用地轉成的建設用地
國有建設用地/土地變性的規定
確需變性:應經土地部門同意,報原批准人批准。城市規劃區內變性,報批前應先經城規部門同意。
國家建設征(用)收土地 、 審批
國家為公共利益需要,可依法對集體土地實行徵用。但應依法補償。
(1) 審批
凡徵收基本農田、或非基本農田的耕地>35公頃、或其他土地> 70公頃,都必須報經國務院批准。
徵用上述規定以外的其他土地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並報國務院備案。
征地補償
《土地管理法》規定,用地單位應按被征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補償費應包括:
土地補償費
----屬被征地單位安置補助費
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屬所有人
其補償標准為:
(a)土地補償:前三年年均產值6-10倍。
(b)安置補助:需安置農業人數*前三年畝均年均產值4-6倍,但每公頃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前三年年均產值15倍。
(c)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費:省、自治區、直轄市定。
(d)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徵收耕地為城市郊區菜地時,還應繳納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
徵收其他土地補償: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徵用耕地的補償標准另規定。
徵收下列非基本農田的耕地,必須報經國務院批准
凡徵收基本農田、或非基本農田的耕地>35公頃、或其他土地> 70公頃,都必須報經國務院批准。
徵用上述規定以外的其他土地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並報國務院備案。
施工許可證、開工報告的概念時效要求前提、兩者關系
新、擴、改建工程開工前,建設單位應向工程所在地縣級以上建設主管部門申請領取施工許可證;但是,限額以下的小型工程除外。按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批准開工報告的建築工程,不再領取施工許可證。---時間、申領人、范圍及審批
無證不得開工。已開工者立即停工,辦理施工許可證手續。
2、施工許可表現形式
開工報告:按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程序批准
施工許可證:
規模限額以上須辦
規模限額以下可不辦
規模限額:300m2以下、或30萬元以下
3、申領條件-- 據991015《建築工程施工許可管理辦法》
(1)已經辦理該建築工程用地批准手續;
(2)在城規區的建築工程,已經取得規劃許可證;
(3)需要拆遷的,其拆遷進度符合施工要求;
(4)已經確定建築施工企業:不合規定無效;
(5)有滿足施工需要的施工圖紙及技術資料-應審查;
(6)有保證工程質量和安全的具體措施;
(7)建設資金已經落實:工期不足1年到位資金原則≮合同價50%、否則≮合同價30% 。業主出具銀行證明、付款保函或第3方擔保
(8)應委託監理的已委託;
(9)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施工許可證有效期與延期
建設單位應自領施工許可證之日起三個月內開工。因故不能按期開工應向發證機關申請延期;延期以兩次為限,每次不超過三個月。既不開工又不申延或超過延期時限----自行廢止。
開工報告有效期
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批准開工報告的建築工程,因故不能按期開工或者中止施工的,應當及時向批准機關報告情況。因故不能按期開工超過六個月的,應當重新辦理開工報告的批准手續。
《質量管理條例》中關於竣工驗收應具備的條件。
(1)完成工程設計和合同約定的各項內容;
(2)有完整的技術檔案和施工管理資料;
(3)有工程使用的主要建材、構配件和設備的 進場試驗報告;
(4)有勘察、設計、施工、工程監理等單位分別簽署的質量合格文件;
(5)有施工單位簽署的工程保修書。
《建築法》規定,從事建築活動的專業技術人員,應當依法取得相應的執業資格證書。並在其許可的范圍內從事建築活動。
工程保修期限
正常使用條件下最低保修期限 -- 據質管條例
1.基礎設施工程房屋建築的地基基礎工程和主體結構工程,為設計文件規定的該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
2.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衛生間、房間和外牆面的防滲漏,為5Y;
3.供熱與供冷系統,為2個採暖期、供冷期;
4.電氣管線給排水管道設備安裝和裝修工程,為2Y。
其他項目的保修期限由發包方與承包方約定。建設工程的保修期,自竣工驗收合格之日起計算。因使用不當或者第三方造成的質量缺陷,以及不可抗力造成的質量缺陷,不屬於法律規定的保修范圍。
投標聯合體的概念及法律責任。
指兩個以上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組成一個聯合體,以一個投標人身份共同投標。
資格:均應具備相應能力;同一專業組成的資質以較低者確定。
應簽共同投標協議並連同投標文件提交招標人。中標後,各方應共同與招標人簽訂合同,就中標項目向招標人承擔連帶責任。
施工招標的招標單位應在中標通知書發出30天內與中標單位簽訂施工合同。
投標保證金被沒收的幾種情形
(1)投標人在有效期內撤回其投標文件;
(2)中標人未按期交履約保證金或簽合同。
施工圖設計文件修改的權利人
一二級注冊執業資格目前有造價師、建造師等
現階段我國建設項目設計階段劃分
設計階段可根據建設項目的復雜程度而決定。
一般、小型、簡單的建設項目:方案設計 施工圖設計
特殊、大型、復雜的建設項目:方案設計 初步設計 施工圖設計
標準的分類
新、改、擴建工程抗震設防的范圍、目的
抗震設防範圍:地震烈度為六度及六度以上地區和今後有可能發生破壞性地震地區所有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都必須進行抗震設防。
抗震設防目標: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房地產轉讓的概念和禁止轉讓的條件
指權利人通過買賣、贈與或其他合法方式將其房地產轉移給他人的法律行為。
房地產轉讓的禁止性條件---不得轉讓
(1)司法裁定和行政決定查封或以其他形式限制房地產權利的;
(2)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權的;
(3)共有房地產,未經其他共有人書面同意的;
(4)權屬有爭議的;
(5)未依法登記領取權屬證書的;
(6)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禁止轉讓的情形。
注意:出讓土地時,轉讓其房地產的土地使用年限為出讓合同約定年限-此前已過年限
房地產開發商如因自身原因超過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的動工開發日期的處理
據《房產法》,以出讓獲取土地使用權開發房地產的,須按合同約定的土地用途,動工開發期限開發土地。超過約定的動工日期滿一年未動工的,可徵收相當於土地出讓金20%以下的土地閑置費;滿二年未動工開發的,可無償收回土地使用權,但因不可抗力或政府原因或必需的前期工作造成動工開發遲延的除外。
拆遷補償的形式,補償內容、對象。
補償形式---由被拆遷人自行選擇
貨幣補償---放棄產權獲得變現
產權調換---放棄原產權獲得新產權,補差
拆遷補償:指因拆遷被拆遷人的房屋及其附屬物,使其受到一定經濟損失,據國家法規給予其一定補償。--- 針對所有權
范圍: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屬物。未超過批准期限的臨建,按使用期內的殘值並參考剩餘期限,給予適當補償。但違章建築,超期臨建不予補償。
合同的內容或主要條款有哪些
指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一般應包括以下8方面的內容:
當事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和住所;
標的;
數量;
質量;
價款或者報酬;
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
違約責任;
爭議解決的方式。
格式條款的爭議處理原則
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按通常理解予以解釋。有2種以上解釋的,應作出不利於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的,應當採用非格式條款
無效合同的概念
指雖然己經雙方當事人訂立、成立,但因其內容和形式違反了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或者損害了國家、集體、第三人或社會公共利益,因而不為法律所承認和保護、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
無效合同自始就不具有法律效力。
簡述與論述類:
施工圖審查的主要內容
①建築穩定與安全,含地基基礎及結構主體;
②是否符合消防、節能、環保、抗震、衛生、人防等有關強制性標准、規范;
③是否達到規定的施工圖設計深度的要求;
④是否損害公共利益。
---方案優化、經濟等業主利益不屬審圖義務。
土地使用權劃撥的概念與特點
劃撥:指縣級以上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交納補償安置等費用後或無償將該幅土地使用權交付其使用的行為。
劃撥的5特徵:
具有行政性、無償性--成本低、無期限性、不可交易性(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得轉讓、出租、抵押)、地下資源國有性
《質量管理條例》中關於竣工驗收應具備的條件
---據《質量管理條例》第16條
(1)完成工程設計和合同約定的各項內容;
(2)有完整的技術檔案和施工管理資料;
(3)有工程使用的主要建材、構配件和設備的 進場試驗報告;
(4)有勘察、設計、施工、工程監理等單位分別簽署的質量合格文件;
(5)有施工單位簽署的工程保修書。
劃撥房地產允許轉讓的一般條件
房產轉讓的額外條件(劃撥土地)。
(1)報經有批准權的政府審查批准。
(2)應變性的,政府批准後由受讓方繳納出讓金並辦出讓手續和使用權證書。
工程設計的一般原則
貫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和產業政策
綜合利用資源,滿足環保要求
遵守工程建設技術標准
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
重視技術和經濟效益的結合
公共建築和住宅要注意美觀、適用和協調
土地管理法立法目的
加強土地管理;
維護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
保護、開發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土地;
切實保護耕地;
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房地產轉讓的概念和禁止轉讓的條件
指權利人通過買賣、贈與或其他合法方式將其房地產轉移給他人的法律行為。
房地產轉讓的禁止性條件---不得轉讓
(1)司法裁定和行政決定查封或以其他形式限制房地產權利的;
(2)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權的;
(3)共有房地產,未經其他共有人書面同意的;
(4)權屬有爭議的;
(5)未依法登記領取權屬證書的;
(6)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禁止轉讓的情形。
注意:出讓土地時,轉讓其房地產的土地使用年限為出讓合同約定年限-此前已過年限
建設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
主體:指參加建設業活動,受建設法律規范調整,在法律上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人
國家機關(權利機關、行政機關) 社會組織(建設單位、中國建設銀行、勘察設計單位) 公民
客體:指建設法律關系主體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所共同指向的事物。
分為:財、物、行為和非物質或智力財富
內容:即建設權利和建設義務。
公開招標的概念與特點。邀請招標的概念與特點
公開 :無限竟爭性招標,指招標人以招標公告的方式邀請不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投標。
邀請 :有限招標,指招標人以投標邀請書的方式邀請特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投標(≮3人)。
兩者主要區別 :
(1)發布信息方式、階段不同:
(2)選擇范圍不同:
(3)競爭激烈程度不同:
(4)招標工作量與成本、時間不同
規劃條件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規劃條件:在城市、鎮規劃區內出讓土地使用權的項目,在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前,由城市、縣城鄉規劃主管部門依據控制性詳細規劃,向建設方提出的關於出讓地塊的地塊位置、使用性質、開發強度等的規劃條件。
該規劃條件作為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組成部分。
預售商品房的要件
預售條件(要同時滿足):
(1) 已交全部土地出讓金,取得土地使用權證書。
(2) 持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施工許可證。
(3) 按預售的商品房計算,投入開發建設的資金達到總投資的25%以上,並已確定施工進度和竣工交付日期(目前有變化)。
(4) 向縣級以上房管部門辦理預售登記,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
城鄉規劃的立法目的
立法目的:加強城鄉規劃管理,協調城鄉空間布局,改善人居環境,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土地總體規劃的內容
在一定區域內,綜合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國土整治和資源與環境保護要求,土地使用現狀及實際供給能力等編制的一定期限內土地利用的規劃。
按行政區劃分為國家、省、地、縣、鄉五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期限應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相適應,一般為15年,同時還應展望土地利用遠景目標和確定分階段實施的土地利用目標。
基本農田及基本農田保護區概念
基本農田:指根據一定時期人口和國民經濟對農產品需求而確定的長期不得佔用(一級基本農田)及基本農田保護區規劃期內不得佔用(二級基本農田)的耕地。
基本農田保護區:指為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而依土地利用總規和法定程序劃定的特定保護區域。
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未按其規定進行建設的法律後果
第64條 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者未按照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進行建設的,由縣級以上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尚可採取改正措施消除對規劃實施的影響的,限期改正,處建設工程造價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無法採取改正措施消除影響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沒收實物或者違法收入,可以並處建設工程造價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
----鄉、村莊規劃區內由鄉、鎮政府責令停止建設、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
第66條 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所在地城市、縣城鄉規管部門責令限期拆除,可並處臨時建設工程造價一倍以下的罰款:
未經批准或未按批准內容進行臨時建設的;
臨時建築物、構築物超過批准期限不拆除的。
第68條 城鄉規劃主管部門作出責令停止建設或者限期拆除的決定後,當事人不停止建設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工程所在地縣級以上政府可責成有關部門採取查封施工現場、強制拆除等措施
規劃的修改
《城鄉規劃法》第7條經依法批準的城鄉規劃,是城鄉建設和規劃管理的依據,未經法定程序不得修改;第47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組織編制機關方可按照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修改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並報批:
(1)上級規劃發生變更,提出修改規劃要求的;
(2)行政區劃調整確需修改規劃的;
(3)因國務院批准重大建設工程確需修改規劃的;
(4)經評估確需修改規劃的;
(5)城鄉規劃的審批機關認為應當修改規劃的其他情形。
第50條 經依法審定的修建性詳細規劃、建設工程設計方案的總平面圖不得隨意修改;確需修改的,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應當採取聽證會等形式,聽取利害關系人的意見;因修改給利害關系人合法權益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給予補償。
建設工程招標應具備的條件
1.需履行項目審批手續的,已履行審批手續;
2.工程資金或者資金來源已經落實;
3.有滿足施工招標需要的設計文件及其他技術資料;
4.土地徵用已完,已達三通一平
5.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條件。
要求: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將依法必須進行招標的項目化整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規避招標。
《質量管理條例》中關於建設單位的質量責任和義務
1.發包給有資質的單位,不得將工程肢解發包
2.對勘設施監及重要設備材料采購進行招標
3.不得對承包單位的建設活動進行不合理干預
4.施工圖未經審查批準的,建設單位不得使用
5.必監工程,委託有資質的監理
6.領施工許可證或者開工報告前,辦質監手續
7.涉及主體、承重結構變動的裝修,有設計方案
8.組織竣工驗收,驗收合格的,方可交付使用,------否則一切後果自負
土地總規的編制原則
編制與審批:分級編、審國務院批。
修改:不得擅自變用途,須原批准機關審批。
締約過失責任的概念
指合同訂立過程中,一方當事人因如下法定過錯情形之一而導致另一方當事人信賴利益損失的,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合同法》第42條
①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
②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
③有其他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
在訂立合同過程中知悉的商業秘密,無論合同是否成立,泄露或者不正當地使用該商業秘密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建設法規的調整范圍或對象與作用
調整范圍(社會關系)與作用:
建設行政管理關系:組織、監督、協調等職能;
建設經濟協作:平等主體間往來、協作關系;
建設民事關系:如土地轉讓、拆遷、人身、財產傷害賠償、主體內部勞動合同等。
公開招標的概念與特點。邀請招標的概念與特點
公開 :無限竟爭性招標,指招標人以招標公告的方式邀請不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投標。
邀請 :有限招標,指招標人以投標邀請書的方式邀請特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投標(≮3人)。
兩者主要區別 :
(1)發布信息方式、階段不同:
(2)選擇范圍不同:
(3)競爭激烈程度不同:
(4)招標工作量與成本、時間不同

E. 建設法規的表現形式有哪些類型

建設法規的表現形式有: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技術規范;建設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主體、客體、內容。

建設法規是指國家立法機關或其授權的行政機關制定的,旨在調整國家及其有關機構、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公民之間在建設活動中或建設行政管理活動中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和法規的統稱,建設法規的調整對象是在建設活動中所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它包括建設活動中所發生的行政管理關系、經濟協作關系和其相關的民事關系。

(5)不是建設行政法律特徵擴展閱讀:

建設法規的調整對象,是在建設活動中所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它包括建設活動中所發生的行政管理關系、經濟協作關系及其相關的民事關系。

建設法規必須要與國家的憲法和相關法律保持一致,不能出現與其他法律法規相互矛盾和抵觸的地方,但是由於自己的行業特徵,它又具有相對獨立性。

F. 建築法規的課程性質

① 建築法規和建設法規一樣嗎,是不是同一個學科。有區別嗎

建築法規和建設法規有區別,建築法規主要用於建築工程,建設法規包括建築法規但不限於建築,比如精神文明建設是國家大力提倡的,但建築法規距它遠得胡鄭多。

② 建築法是屬於什麼法規的范疇

經濟法

③ 建築法規要點知識

◆劃撥出讓概念特點
◆法規關系構成要素
◆房地產轉讓條件專
屬◆工程設計一般原則
◆竣工驗收具備條件
●締約過失責任
●三大抗辯權
●規劃條件概念
●施工許可證概念
●開工報告有效期
建築法規是指國家權力機關或其授權的行政機關制定的,旨在調整國家及其有關機構、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公民之間在建設活動中或建設行政管理活動中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法規的統稱。

④ 對建築工程法規這門課的認識(主要談本課程在建築工程中的重要性)

作用還是很大的,做工程守法是第一要務,要守法就必須懂法。

⑤ 建設法規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建設法規基本特徵:

1、科學性:建設技術法規的制定來自大量的科學論證與工程實踐檢驗,是建設業執業人員普遍遵守的科學規范。

2、標准性:所規定的內容是人們普遍接受的技術標准,包括國家標准、國際標准、專業標准和地方標准及企業標准,所採用的術語、符號、代號、方法是仔做仔規范統一的。

3、系統性: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作為一個工程項目,從項目論證到設計、施工、驗收等各個環節的技術法規相互銜接、相互制約。

4、穩定性:作為法律,一方面體現國家統治階級的意志,另一方面建設技術法規作為人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學總結,又是人們普遍接受和認可的統一規范。

(5)建築法規的課程性質擴展閱讀

建築法規的作用:

1、維護建築市場秩序

與建築行業相關的法規頒布之後,建設行政主管單位對建築行業的監管得以加強。比如《招標投標法》頒布之後,念汪我國的建築招標、投標活動開始步入正軌,相關活動更加公平。

從此,招標、投標的展開,讓建築行業的交易帶有競爭性質,某種程度_上減少了通過賄賂等行為得到土地的現象。工程預算也更加合理,法律法規也讓建築的質量得到有效改善。

2、對建築活動起到規范、指導作用

人在社會中的所有活動都需要在一定的准則下進行,建築活動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活動的各個環節也需要法律的約束。《建築法》等相關建築法律法規的出台,讓建築行業的發展面臨全新的局面,從禁止、授權、強制等角度對建築活動提出了新的要求。

⑥ 建築法律、法規學習的內容有哪些

網路名片
《建築法規》從建築學專業的知識體系出發,系統地介紹了與建築設計密切相關的一些法律法規知識,對我國現行的建築法規從城鄉規劃法、土地管理法、房地產管理法、工程建設程序、工程勘察設計法規、招標投標法規、工程建設執業資格制度、注冊建築師條例、著作權法等方面進行了較為全面的介紹。該書共計八章八十五條,包括總則、建築許可、建築工程發包與承包、建築工程監理、建築安全生產管理、建築工程質量管理、法律責任及附則等內容。

目錄

概念
圖書信息
圖書目錄
編輯本段概念
建築法規是指國家立法機關或其授權的行政機關制定的旨在調整國家及相關機構、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公民之間在建設活動中獲建設行政管理活動中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法規的統稱。
編輯本段圖書信息
書 名: 建築法規 作者:常麗莎 出版社: 浙江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05月 ISBN: 9787308065665 開本: 16開 定價: 24.00 元
編輯本段圖書目錄
第一章建築法規概述 第一節建築法規的概念 第二節建築法律關系 第三節建築法規體系 第二章城鄉規劃法律制度 第一節城鄉規劃法規概述 第二節城鄉規劃的編制與審批 第三節城鄉規劃的實施與管理 第四節風景名勝區、歷史文化名城規劃管理 [案例分析] 第三章土地管理法律制度 第一節土地管理法律制度概述 第二節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 第三節土地的利用和保護 第四節建設用地 [案例分析] 第四章房地產管理法律制度 第一節房地產管理法概述 第二節房地產開發用地 第三節房地產開發 第四節城市房屋拆遷 第五節房地產交易 第六節物業服務 第七節房地產管理中的法律責任 [案例分析] 第五章工程建設程序法規 第一節工程建設程序法規概述 第二節工程建設程序的劃分 第三節工程建設程序的步驟與內容 [案例分析] 第六章工程勘察設計法規 第一節工程勘察設計法規概述 第二節工程建設標准 第三節建築工程設計文件的編制 第四節建築工程方案設計文件的編制深度 第五節建築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制度 [案例分析] 第七章建設工程發包與承包法規 第一節建設工程發包與承包 第二節建設工程的招標投標制度 第三節建設工程招標投標全過程 第四節建築工程設計的招標投標 [案例分析] 第八章工程建設執業資格法規 第一節工程建設單位資質管理 第二節建築工程設計企業的資質管理 第三節工程建設專業技術人員執業資格管理 第四節注冊建築師執業資格管理 [案例分析] 第九章建築工程設計行業知識產權法規 第一節知識產權概述 第二節建築工程勘察設計咨詢業的知識產權 第三節建築作品的著作權 [案例分析] 附錄 附錄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 附錄2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附錄3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附錄4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 附錄5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 附錄6建築工程設計招標投標管理辦法 附錄7建設工程勘察設計資質管理規定 附錄8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建築師條例 附錄9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修正) 附錄10建築工程建築面積計算規范 參考文獻
自己挑選裡面有用的內容吧!如果想成為行家,就全面系統的學習一下。你這種問題其實不需要在這里問,網路搜素一下,什麼都有。

⑦ 工程領域運用建築法規的那些知識

工程領域運用的法規有:1、工程許可法律制度;2、建設工程發承包法回律制度;3、建設工答程合同和勞動合同法律制度;4、建設工程施工環境保護、節約能源和文物保護法律制度;5、建設工程安全生產法律制度;6、建設工程質量法律制度;7、解決建設工程糾紛法律制度;8、建設工程基本法律知識等等。

⑧ 建築法規的主要學習內容有哪些

學習法律法規就可以知道哪些事不能做,是犯法的,主要是保護自己。再一個各個部門也會經常檢查施工單位,按規章辦事才不會被罰。

⑨ 什麼是建築法規其特徵有哪些

建築法規:是指國家立法機關或其授權的行政機關制定的旨在調整國家及相關機構、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公民之間在建設活動中獲建設行政管理活動中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法規的統稱。
我們大學的時候就有建築法規課程,為《建築法規》書本教材,該書共計八章八十五條,包括總則、建築許可、建築工程發包與承包、建築工程監理、建築安全生產管理、建築工程質量管理、法律責任及附則等內容。
建設法規構成及特徵:
1、構成:建設行政、民事法律、技術法規:
2、特徵:
(1)建設行政法律特徵:
指令性:主體地位不平等,一方下指,一方服從
非對等性:權利與義務不對等
強制性:禁止、命令---無選擇
靈活性:表現形式多樣、內容可常變更
(2) 建設民事法律特徵:
平等性:主體地位平等
有償性:權利與義務對等
任意性:在法律內有選擇權
相對穩定性:內容與法律比不易變更
(3)建設技術法規特徵:
科學性:來自科研與實踐
標准性:有國家、專業、地方及企業標四級
系統性:各環節均有、銜接完整
穩定性:

希望能夠幫到你,呵呵!

⑩ 建築法規三要素指的是什麼

建設法規中的法律關系由三要素組成:
(1)主體——參與建設方面法律關系的當事人。
(2)內容——法律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
(3)客體——主體的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事物,如建設工程、設計、施工等。

熱點內容
道德起源的條件 發布:2025-01-03 20:46:24 瀏覽:707
律師的責任是什麼 發布:2025-01-03 16:23:31 瀏覽:33
東莞市第二人民法院立案庭 發布:2025-01-03 16:22:56 瀏覽:689
廈門大學國際經濟法研究所 發布:2025-01-03 16:02:54 瀏覽:261
建築法規自考真題及答案解析 發布:2025-01-03 15:41:25 瀏覽:22
合同法第十條規定 發布:2025-01-03 15:05:27 瀏覽:229
王新國律師 發布:2025-01-03 15:05:23 瀏覽:637
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形考任務3 發布:2025-01-03 14:43:57 瀏覽:758
刑法擾亂市場秩序 發布:2025-01-03 14:03:43 瀏覽:61
兩高污染環境司法解釋 發布:2025-01-03 11:46:32 瀏覽: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