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中的法律保留事項有哪些
① 行政法的首要准則
法律分析:合法行政是行政法的首要准則,其他基本原則都是合法行政的延伸和擴展。
(1) 法律優先(法已規定不可違)
第一,在行政立法方面,行政機關的任何規定和決定都不得與法律相抵觸,行政機關不得作出不符合現行法律的規定和決定。行政機關的規定和決定違法,就不能取得法律效力。
第二,在行政執法方面,行政機關有義務積極執行和實施現行有效法律規定的行政義務。行政機關不積極履行法定作為義務,將構成不作為違法。
例:《行政許可法》第58條第2款規定:「行政機關提供行政許可申請書格式文本,不得收費。」甲市國土局對許可申請書收取每份1元的工本費,違反了該條款的規定。
(2)法律保留(法無規定不可為、法無授權即禁止)
第一,在行政立法方面,立法機關保留對某些事項的立法許可權,行政立法不能以消極地不抵觸法律為滿足,還需法律的明確授權。依法只能由法律規定的事項,行政機關除非獲得授權,否則不得作出任何規定和決定。
第二,在行政執法方面,如果沒有立法文件進行規定,行政機關不得作出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行政許可,是指行政機關根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經依法審查,准予其從事特定活動的行為。
第七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享有陳述權、申辯權;有權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其合法權益因行政機關違法實施行政許可受到損害的,有權依法要求賠償。
第八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取得的行政許可受法律保護,行政機關不得擅自改變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
行政許可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修改或者廢止,或者准予行政許可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的,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機關可以依法變更或者撤回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由此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財產損失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補償。
② 4、如何理解我國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1、法律優越
法律具有高於行政法規和規章的地位和效力。一方面,行政立法應服從於法律位階高的要求,以法律作為立法根據;另一方面,行政立法不得與上位階的法律相沖突或抵觸。
2、法律保留
法律保留包括憲法意義上的保留和行政法意義上的法律保留。
第一、憲法意義上的保留(立法保留)。
絕對保留,凡是涉及犯罪與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立法事項,只能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行使,不得授權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
相對保留,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有權作出決定,但可以授權國務院根據實際需要制定行政法規。
第二、行政法意義上的法律保留,指沒有法的授權,行政主體不能合法地作出行政活動。
職權法定。任何行政職權的存在都必須基於法的授權。
行政主體的行政活動必須具有明確的法定依據,否則便應當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
3、行政正當。行政主體所採取的行政活動應當體現法的實質正義或正當性。分為實體上的行政正當和程序上的行政正當。
第一、實體上的行政正當。
平等對待。行政主體在針對多個相對人實施行政活動時,應做到同等情況同等對待,不同情況不同對待。
符合比例性。符合比例性要求是專門針對行政裁量行為的要求,又包含三個具體要求:一則行政活動應當具有適當性,即所採取的行政活動必須適合於實現所追求的法律目標;二則行政活動應當有必要性,即所採取的行政活動應盡可能使相對人的權益損害限制在最小的范圍;三則行政活動應當具有相稱性,即所採取的行政活動可能產生的損害應與該活動所追求的行政目的相對稱。
信賴保護。當行政相對人對行政主體及其管理活動行程值得保護的信賴時,行政主體不得隨意撤銷或廢止該行為,否則必須合理補償行政相對人因信賴該行為而產生的信賴利益損失。
第二、程序上的行政正當。
資訊公開。行政主體在實施行政活動的過程中,應當將行政職權運行的依據、過程和結果向相對人和社會公眾公開。
行政參與。受行政活動影響的利害關系人有權參加行政權的運作過程。包括利害關系人享有陳述、申辯的權利、聽證的權利等。
說明理由。行政主體在作出涉及行政相對人一方權益的行政活動時,必須向行政相對人說明作出該行為的事實根據、法律依據及其他相關事項。
③ 分析法律保留原則在我國行政法中的適用300字
長久以來,法律保留原則並未收到重視,即使現在,法律保留原則也僅僅是版作為依法權行政的一個方面存在於行政法中。
第一,對於公民政治生活,法律保留只規定了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屬於絕對保留事項。如公民的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可以被行政機關的授權立法限制。
第二,對公民基本權利的絕對保留事項過於籠統,不利於保護。
第三,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沒有列入法律保留事項。
第四,給付行政行為未納入法律保留范圍。
行政給付又稱行政物質幫助,它是指行政機關對公民在年老、疾病或喪失勞動能力等情況或其他特殊情況下,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或政策等規定,賦予其一定的物質權益的具體行政行為。應當將其納入法律保留的范圍,以免行政權力的肆虐。
④ 什麼是法律保留(議會保留)制度
法律保留原則是指對於影響人民自由權利之重要事項,沒有法律之明確授權,行政機關即不能合法作成行政行為。換言之,社會生活中某些重要的事項,應保留給立法機關以法律規定之,其它任何法的規范都無權規定,行政權非有法律依據不得為之。故法律保留原則,也就是保留給法律去規定原則。法律保留原則是行政法的一項重要原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表現如下:
第八條:下列事項只能制定法律:
(一)國家主權的事項;
(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罰;
(五)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
(六)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
(七)民事基本制度;
(八)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稅收、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
(九)訴訟和仲裁製度;
(十)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
第九條:本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但是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除外。
⑤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一、合法行政原則
合法行政原則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則,屬於形式法治的范疇,在結構上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法律優先(法已規定不可違),是消極意義的合法行政,是指行政機關實施管理活動時,應當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不得違背已有的相關規定。比如某鄉派出所就小新與小胡之間打架斗毆事件,做出2000元的罰款。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派出所可以做出警告或500元以下的罰款。從該法條中可以看出,法律對派出所實施的活動已經給予明確規定,而本案鄉派出所的行為顯然超越了法律規定的范圍,既違背了法律優先原則。
2.法律保留(法無規定不可為),是積極意義上的合法行政,是指行政機關不得法外設定權力,對於法律沒有明確規定的事情,不可以作為。比如說法律明確規定對於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只能由法律來設定,此為法律保留。故國務院頒布的行政法規若設定行政處罰,則該行政法規違背法律保留原則。
二、合理行政原則
合理行政原則主要在於控權,是指行政機關作出的決定應當具有普通人所能達到的合理與適當,符合一般社會的價值追求,屬於實質法治的范疇。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公平公正原則。是指行政機關平等對待行政相對人,不偏私、不歧視。比如說小新與小胡同樣是開車闖紅燈,由於該交警與小新是大學同學,因此僅對小新予以口頭警告,而對小胡做出500元的罰款。可以看出交警並沒有平等對待,故違背了公平公正原則。
2.考慮相關因素。行政機關作出行政決定時,需要考慮與案件有關的各種因素,不得考慮無關因素。像星座、相貌、性別、親屬關系、同學關系等這些因素就是無關因素。上述案例中,交警考慮小新是自己的大學同學,僅對其做出口頭警告。可以看出交警的行為明顯考慮的是無關因素,故違背了合理行政原則。
3.比例原則。
第一,合目的性。行政機關所採取的行政措施必須符合法律目的。比如拆遷為了舊城改造等公共利益,但如果是領導為了中飽私囊,這顯然與最初目的相悖。
第二,適當性。是指行政機關所採取的措施與手段存在正當性。比如行政機關為了達到目的,採取「斷水、斷電、夜間執法」等執法方式,明顯執法手段不合理。
第三,損害最小。在行政機關可以採取多種方式實現行政目的的情況下,應該採取對當事人損害最小的方式。比如說行政機關在拆除兩層違章建築就能達到行政目的時,而採用了拆除五層建築,這明顯違背了損害最小原則。
三、程序正當原則
在行政法律規范當中,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同樣重要,兩者相輔相成,從而更加充分保障當事人的利益,具體包括:
1.行政公開。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燈光是最好的警察,要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接受公眾監督,避免腐敗。比如行政機關舉行聽證時,原則上要公開,除非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除外。
2.公眾參與。在行政機關作出重辯豎要決定時,應當聽取公眾意見。比如行政機關在舉行聽證時,不光要告知當事人的事實、理由和主要依據,還要聽取他們的陳述和申辯,最終達到結果公正。
3.公務迴避。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在履行職責時,與相對人存在利害關系時,為了確保最終結果公平公正,應當迴避。比如小楊打架斗毆,父親老楊在公安局工作,在處罰小楊時就需要迴避。
四、高效便民
1.行政效率原則。首先是應當積極履行法定職責,禁止不作為。其次要遵守法定時限,禁止不合理延遲時限。
2.便利當事人原則。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始終要堅持以民為本、執法為民的理念,禁止增加當事人的負擔。
像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一次性告知;七證合一;公安機關網上受理案件,群眾可進行網上報案;設置便民服務窗口,24小時接待民眾;公安機關進行案件分類分流,在短時間內高效解決案件。這都體現了政府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利益,更好地履行高效便民原則。
五、誠實守信原則
1.行政信息真實原則。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應當全面、准確、真實。
2.信賴利益保護原則。非經法定事由並經法定程序,行政機關不得撤銷、變更已經生效的行政決定。因法定事由需要撤銷、廢止、變更行政決定的,應當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進行,並對行政管理人因此而遭受的財產損失予以補償。
那麼現在回過頭來再看課前那道題,縣政府發布通知,對於廣泛吸納殘疾人就業的企業,將按照人數給予金錢獎勵,某企業一次性吸納5名殘疾人就業,但政府拒絕支付獎勵金。試問縣政府的行為違背了那個基本原則?本案中,對於縣政府發源臘的通知,公民基於信賴而實施了相關行為,而最終縣政府並未實際履行承諾,其行為違背了誠實信用原則。可以攜裂大看出考題中若出現類似的政府出爾反爾的行為,考生應當注意該題考查的就是誠實信用原則。
六、權責統一原則
1.行政效能原則。法律法規應當賦予行政機關相應的執法手段,確保政令統一。
2.行政責任原則。行政機關違法或不當行使職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對於權責統一原則的考查,題目中常見的表現有:執法有保障、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侵權須賠償等相關詞眼。比如交警依照交通安全法對違章司機進行罰款、扣分、暫扣或吊銷駕照,如果交警濫用職權隨意罰款,依法應承擔責任。這就是權責統一原則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