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與民商法的關系
所謂關系,無非就是聯系和區別,來源和發展,作為論述題,自然要長篇大論了,偶水平不夠,簡單議論幾句吧。
總的來說,民商法是是經濟法產生的基礎,沒有民商法的發展,就不可能有經濟法的出現,經濟法是來源於民商法之後才獨立於民商法的。而行政法的產生和發展則促進了經濟法的發展,行政法的調整手段是經濟法微觀管理和宏觀調控手段的重要來源。
從調整對象來看,傳統民商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財產關系,行政法調整公權力機關與普通公民之間的關系,而經濟法則是這兩者的綜合,既要保護市場主體的平等權利,又要維護市場秩序的和諧發展。在彌補了民商法無法強制保護弱者權利的同時,又限制了行政權力對於公民權利的侵犯。
從主體來看,傳統民商法只包括平等的市場主體,行政法則是公權力機關與普通公民,經濟法則是把公權力機關對市場主體的影響納入到調整的范圍內,直接在民商法和行政法之間建立了一種聯系,在兩者之間的權利(權力)義務(職責)之間進行了一次明確的再分配。
從調整手段來看,傳統民商法採取的是一種消極的調整方法,最大限度地尊重當事人的意志,很少強制性的對主體的行為做出規定;行政法則正好相反,積極地調整社會生活,維護秩序,規范人們的行為。經濟法介於兩者之間,可是說經濟法是用行政法的手段來調整民商法的關系。
2. 行政法與經濟法和民法的區別
行政法是關於國家與國家權力的法律,民法是關於市場和人的法律,經濟法則是關於市場與國家結合的法律。
我們強調三法的互動關系,其主要理由在於三者之間的特殊聯系:
第一,文化與精神的互補性。民法是從市民社會中自然形成的,其理念是自由主義,其文化基礎是自由主義文化。行政法的理念是國家主義,其文化基礎國家統治的理論。自由與統治永遠是一對矛盾。民法的價值理念之一是對抗國家力量的侵犯;行政法的價值目標之一是防止國家權力的膨脹並維護私權的合理存在。應該說,這二者都是從自由主義文化出發的。經濟法在價值功能上具有雙重性,它主張自由與統治的協調,即它一方面以維護私權的合理存在為己任,但它又要超越個人的私權,以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為宗旨;另一方面,它既賦予國家適當的干預權,它又要防止國家公權的濫用。所以,三法的互動是自由主義、國家主義和集體主義的融合與互補的產物。
第二,法功能的相互矯正性。這種相互矯正性可分為三個層次:首先,三者的功能表現為對權利的調控功能互補。民法的功能是保護私權並對抗公權。行政法的功能是規范與限制行政權的擴張。然而,民法以人本主義為出發點張揚私權,但它又容易導致私權的泛濫。行政法是以國家本位主義為基礎,它可以保護私權行使,但是它的某些行政偏好又可能助長不適當的行政擴權。個人本位與國家本位都是社會利益兩種極端的表現,在許多情況下,很難達到對立的統一。當然,二者也存在著相互制約的關系,假如沒有個人本位主義與私權,就不可能有自由與平等的追求,從而也就不可能有人的解放與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假如沒有國家本位主義與統治權,就不可能形成統治與秩序。但是,社會是在努力克服不斷出現的各種對立與矛盾中而發展的,單靠行政法與民法自身的力量是不能兼顧這一目標的。而經濟法是以社會為本位的法,它既要限制私權的濫用,又要限制國家權力的擴張,因此,三法的協調必然成為社會發展的基礎方式。其次,三法功能的互補主要表現為形式正義與實質正義的互補。民法與行政法均強凋形式正義,而形式正義有時會忽視結果的合理性。經濟法則是以維護實質正義為目標,矯正民法與行政法因追求形式正義而產生的不公平後果,然而,經濟法所追求的實質正義可能由於缺少程序正義的保障而最終導致不公平,所以又需要民法、行政法的矯正。在三法的互動關系中,行政法通過行政權的行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私權的泛濫;民法通過意思自治、契約自由和責任制度可以阻止行政權的對私權的無端侵擾;經濟法通過維護公平競爭、社會可持續發展、宏觀經濟的平衡可以為社會各群體的利益營造一個公平的社會制度環境,同時也為國家權力界定了基本的范圍及介入市場的方式和途徑。從這一角度講,經濟法實際上是協調個人、集體、國家三者利益的制度通道。對於經濟權利的行使,我們不僅要追求程序公正,更重要的是要追求實質公正。以合同為例,就存在一個因合同自由的極端發展,而導致的需要通過競爭法對壟斷行為進行矯正的問題。
第三,調整對象的交叉性。三法調整對象的交叉,淵源於以下兩個重要因素,一是,由於三法都處在市場關系之中,而某種市場關系的形成又往往呈現出錯綜復雜的情況,這就必然要導致三法在調整對象上的部分重疊與交叉。調整對象的交叉又需要三法從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層面上共同去維系社會關系的存在。例如合同關系,民商法從合同平等與自由角度保護合同關系,行政法是從行政管理的角度對行政性合同進行規范,經濟法則從反不正當競爭和反壟斷等角度維護市場秩序。又如,對公司的法律調控,民商法著重規范公司的民事行為;行政法則著重規范公司的注冊與登記;經濟法則從市場運行的角度控制其市場行為的對社會秩序的影響。因此,對於這些交叉調整的關系,只有三法的互動,才能形成有效的協調機制,消除各個部門法之間的矛盾與沖突,維護社會的穩定與發展。二是,由於某個具體的法律關系,單靠一個法律部門的作用是難以形成的,如所有關系、經營管理關系、競爭關系、消費者權益保護關系、產品質量關系、知識產權關系、價格關系等皆屬此種情形。這就決定了諸如所有權、經營權、承包權、租賃權以及工業產權的取得和行使在不少的情況下,需要三法的配合才能發揮作用。以專利權為例,它的取得以及某些情況下的轉讓,需要取得國家行政機關的批准或認可。
3. 下面哪個不屬於民商法 a 票據法 b 行政法 c 海商法 d 證券法 上一題
行政法不屬於民商法,選B:行政法。
所謂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專政職權和屬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4. 我國七大法律部門
我國的法律體系主要由七個法律部門構成:
(1)憲法及憲法相關法。作為部門法的憲法主要調整的是國家與公民之間的關系,它劃分了國家的權力、義務與公民的權利、義務之間的界限。
(2)行政法。行政法是調整國家行政機關與行政管理相對人之間因行政管理活動而產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是公法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憲法的實施,是憲法的動態部分。
(3)民商法。民商法部門由民法和商法兩部分構成。民法與商法的關系是一般法與特別法的關系。
(4)經濟法。經濟法是調整國家從社會整體利益出發對經濟活動實行干預、管理或調控所產生的社會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5)社會法。社會法的核心內容之一是勞動法。它調整的對象是勞動關系即勞資關系,是基於勞動合同產生,因此具有私法性質。但是勞動法中又包含了大量的由公共當局強加給僱主的規范,這些規范不僅僅是具有私法意義的強制性規范,而且也是嚴格意義上的公法性質的規范。因此勞動法也是既具有私法性質也具有公法性質的法律。
(6)刑法。刑法是規定犯罪和刑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基本法律部門之一,也是國家對嚴重破壞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的犯罪分子定罪量刑的根據。
(7)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是指調整因訴訟活動和以非訴訟方式解決糾紛的活動而產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這方面的法律是公民權利實現的最重要保障,其目的在於保證實體法的公正實施。
5. 經濟法與民商法行政法的區別
法律主觀:
民商法包括民法與商法。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間、法人間及其他非法人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商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枯純社會主義核心神敗桐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游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三條 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6. 試述經濟法與民法、商法和行政法的關系
經濟法、民法、商法和行政法都是法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具體表現如下:
經濟法與民法的關系:經濟法和民法之間存在著較為密切的關系,因為經濟活動往往涉及到經濟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而這種關系正是民法研究的核心內容。經濟法在規定經濟活動中的權利義務關系時,通常會參祥拿考民法的相關規定。
經濟法與商法的關系:經濟法和商法之間也存在著緊密的關系,因為商法是規范商業活動的特殊法律,而經濟法則是包括商法在內配絕的更廣義的法律范疇。經濟法和商法在涉及到商業活動方面的規定往往會有交叉和重疊。
經濟法與行政法的關系:經濟法和行政法之間的關培宴姿系主要體現在經濟活動的管理和監管方面。經濟法規定了經濟活動的基本規則和范圍,而行政法則負責監督和管理經濟活動,保障經濟活動的公平、公正和合法性。
綜上所述,經濟法、民法、商法和行政法之間並不存在對立關系,而是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關系。在實際應用中,這些法律往往會相互交織、相互影響,共同構成法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7. 為什麼民商法,行政法,經濟法是三駕馬車
因為民商法、經濟法、行政法相互補充,相互矯正,共同調整市場經濟關系,是拉動市場經濟前進的「三駕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