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產生的意義是什麼
⑴ 《勞動法》的重要意義
1994年7月5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版》權(簡稱《勞動法》)。該法作為我國第一部全面調整勞動關系的基本法和勞動法律體系的母法,是制定和執行其他勞動法律、法規的依據。該法共13章107條。其內容包括:總則、促進就業、勞動合同與集體合同、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工資、勞動安全衛生、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護、職業培訓、社會保險和福利、勞動爭議、監督檢查、法律責任、附則。
⑵ 新勞動法有什麼意義
《勞動法》於1994年7月5日頒布,1995年1月1日施行。這部《勞動法》,首次將計劃經濟時代的勞動政策上升到法律規范的層次,確立了勞動法制的基本框架,可以說是適應了市場經濟改革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規范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勞動關系和維護勞動者權益的作用。這部法律的實施,對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利,協調勞動關系,穩定社會秩序,促進各項勞動制度的改革進程發揮了重要作用。(1)保證了勞動者的休息權,嚴格規定了勞動者的休息時間和工作時間;(2)普遍實行了勞動合同制度,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均在95%以上,勞動者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協商確定雙方權利義務的用人機制和觀念已經形成;(3)建立了勞動標准制度,工資支付制度不斷完善,工資支付的項目、水平、形式、對象、時間以及特殊情況下的工資支付等工資支付行為,均有了明確規范,最低工資保障制度,在保障低工資勞動者權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4)為建立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等社會保險制度提供了法律支持。
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對修改《勞動法》提出了新要求
但是,這部《勞動法》至今已經10年了。《勞動法》實施的10年,是就業格局、就業形勢發生重大變化的10年,也是勞動關系日趨復雜化的10年。1994年制定的《勞動法》反映的是當時我國經濟體制正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初期,勞動力市場尚未完全開放且不成熟的狀況,對超前性的內容只能作原則性規定。比如,通過集體協商集體合同法律制度,在工資報酬、勞動標准、工時休假、辭職及解僱條件等方面,通過工會或職工代表與用人單位達成協議,以維護勞動者的各項權利。但是,1994年制定《勞動法》時,集體協商、集體合同制尚未受到普遍重視,在法律上也未占重要地位。
10年來,國內經濟體制與經濟結構發生巨變,隨著經濟結構的多元化,勞動關系也日益復雜化,並已經在事實上成為我國最基本的社會關系,勞資沖突正在成為新的社會焦點問題與新的社會矛盾,現階段乃至未來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是否和諧,在很大程度上都將取決於勞動關系是否和諧。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對修改完善《勞動法》提出了新的要求,重點體現在四個方面。
(1)《勞動法》的修改,要適應目前就業格局、就業形式的新變化。目前,我國就業格局已發生重大變化,靈活就業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2003年底,全國靈活就業人員約占城鎮從業人員40%,達1億多人。而目前針對靈活就業的法律規定基本上是空白,《勞動法》要適應這種變化,作出調整。
(2)《勞動法》的修改,要適應城鎮化快速發展,大量農村勞動力進城的形勢。這包括:如何遏制部分進城就業的農民工權益受到侵害;如何改善進城農民工的就業環境;如何建立適應農民工,包括失地農民、鄉鎮企業勞動者的社會保障體系等問題。
(3)《勞動法》修改,要適應我國就業和社會保障發展與國際接軌的方向。目前,世界500強跨國公司中已有400多家進入我國,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引發了勞動標準的國際沖突問題,首當其沖的是勞動標準的國際化問題。因此,除了加強勞動執法外,還必須在勞動標准調整上既考慮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又要考慮借鑒國際勞工做法,確定符合我國國情的勞動標准。
(4)《勞動法》修改,要適應處理好舊體制的遺留問題,實現制度順利過渡的要求。目前,部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勞動關系尚未理順,破產企業職工的安置問題十分復雜,改制企業的勞動關系亟待規范。
目前的《勞動法》存在六大欠缺
(1)許多方面只是一些原則性的規定,不便於實際操作。我國《勞動法》共有十三章107條,與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勞動法相比,內容不夠充實。當時,為了這部法律能夠盡快出台,採取了一些折衷的辦法:能夠寫具體的,就具體地寫,不能寫具體的,就作原則性規定。例如,對「促進就業、勞動安全衛生、職業培訓以及社會保險」等只提出一些原則,而缺乏相應的具體實施規范,操作時往往無法可依。
(2)內容存在不少缺漏,不夠完備。如,總則沒有規定勞動法的基本原則;也沒有規定調整勞動關系的重要問題,必須堅持勞動部門、工會組織、企業方面代表三方協商機制的准則;也沒有規定企業的規章制度與《勞動法》的關系,以致出現企業任意制定違法的勞動規章和獎懲辦法的情況。有的則是應該作出詳細規定的,卻沒有具體規定。
(3)未能及時修訂勞動爭議處理規定。我國沒有勞動爭議處理法,《勞動法》對處理勞動爭議確立了「一調、一裁、二審」的法律制度,僅一章8條,許多問題沒有涉及。在勞動爭議處理過程中,如何發揮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作用的問題,勞動爭議仲裁的法律效力問題,勞動爭議仲裁與法院審理之間的關系問題,勞動爭議的申訴時效及訟期過長問題等,都應在修訂《勞動法》時給予解決。
(4)與近年來國家的許多新規定出現矛盾。如國務院發布的《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1995年3月25日修訂)已將《勞動法》規定的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的工作制度,改為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
(5)對違反《勞動法》的行為懲處不夠嚴厲。好些用人單位把《勞動法》看成可以遵守也可以不遵守的規范。」比如在企業拖欠、剋扣工資,漠視職工安全衛生等違法行為面前,都顯得蒼白無力。
(6)立法層次不高,影響了該法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勞動法》是一個重要的基本法,該法關繫到每個勞動者的切身利益,同時對社會安定和促進生產具有重要意義,所以一直是各國關注的法律,有的國家甚至將勞動法稱為「第二憲法」。
但在我國,《勞動法》不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直接通過的法律,而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的法律,立法層次較低;也沒有像《婚姻法》、《企業法》等許多法律一樣,在人大審議通過之前在全國范圍組織討論,廣泛徵求各方面的意見。
當前,修改完善《勞動法》的時機已經成熟
(1)《勞動法》頒布以來,相關法律相繼制定或修訂以及大量的配套法規政策的出台,為修訂《勞動法》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立法經驗。10年來,我國批準的國際勞動工公約已有20多個,並頒布了《職業教育法》等相關法律,國務院、勞動保障部又先後頒布了大量勞動保障法規、規章和近千個政策性文件,各地也制定了大量地方性勞動保障法規和規章。
(2)多年來的勞動爭議仲裁和審判實踐,為修改《勞動法》提供了大量寶貴的實踐經驗。
(3)經過多年探索,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新型勞動就業、用工、工資分配、社會保險等各項勞動保障制度已基本形成,發展方向已經清晰。
⑶ 勞動法的立法目的
《勞動合同法》的立法目的:
《勞動合同法》第一條表明,為了完善勞動合同制度,明確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制定本法。
《勞動合同法》的立法意義:
《勞動合同法》是一個意義深遠的立法標本,不僅僅在於其演示了一場極為復雜、激烈的立法博弈,它對於中國未來的社會立法,具有強烈的示範作用。
《勞動合同法》提高了勞工標准,用工成本的增加會給企業帶來管理創新與技術創新的動力,間接可能推動勞工素質的進一步提高。對於處於世界工廠核心的製造業工人而言,可以改善其工資待遇和工作條件。雖然遭遇了金融危機的打擊,但長期來看,《勞動合同法》對工人待遇與利益的促進應該還是有積極意義的。
而在我國勞動力供大於求的情況下,勞動關系主體雙方中勞動者一方處於弱勢地位,因而 《勞動合同法》更加強調對勞動者的保護,同時也對保護用人單位合法權益給予了必要的關注,作出了相應的法律規范。
因此,只有正確全面地理解法律的立法宗旨,自覺增強法律意識,認真研究和解決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才能全面推進法律的貫徹實施。
(3)勞動法產生的意義是什麼擴展閱讀:
《勞動合同法》的立法背景
《勞動合同法》從立法伊始,就受到了相當的關注,全國人大第一次審議之後,2006年3月20日至4月20日,《勞動合同法》草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收到191849件意見,這一數據創造了改革開放後全國人大立法史的新紀錄。
在關於《勞動合同法》的立法宗旨、對經濟發展的意義以及勞動合同期限、勞務派遣、經濟賠償金等一系列問題上,不同立場的各方通過各自渠道發表意見,以期能在草案的修改中發揮影響力。盡管各方討論的議題有所不同,但卻最終以各種形式回歸於勞工標準的提高與否上。
經歷了各方的爭論和角力,《勞動合同法》幾易其稿最終頒布實施,和初次公布的草案相比,部分條款發生了變化。雖說立法過程中有多方的參與,但很明顯資方作為一個整體,發出了較為一致的聲音,具有通暢的利益表達渠道。因此最終頒布實施的《勞動合同法》在資方的強大壓力下,作出某些調整,也是不可避免的。
⑷ 淺析勞動法的產生發展及其意義
《勞動法》促進了勞動關系的公平與和諧
市場化勞動關系「強資本、弱勞動」的特性決定,絕對市場化絕對會導致勞資關系沖突化。資本主義國家為維護其根本利益,也不得不通過勞動立法對極度失衡的勞動關系進行一定的調整和矯正,勞動立法向勞動者傾斜是其自然的選擇。
在市場經濟發展初期,我國勞動立法嚴重缺失,既沒有最低工資規定,也沒有最高工時限制;既沒有勞動合同規范,
也沒有社會保險制度。外資企業、民營企業可以為所欲為,一方面勞動者權益受到嚴重損害,另一方面勞動關系走向極端化,
跳樓、罷工、傷害投資者和管理者的事件時有發生,企業、職工、國家、社會為此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企業的發展不能以犧牲勞動者的正當利益為代價,資本與勞動兩大要素彼此關聯、相互作用、不可偏廢,否則企業發展無從談起,甚至生存都是問題。
《勞動法》開宗明義將「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作為立法基本宗旨,通過確立基本勞動標准條件和協調勞動關系的規則程序,以及勞動監察、爭議處理和社會保險等制度,全面規范企業用工行為,
積極倡導正確的用工理念,充分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從而推動勞動關系的公平公正,促進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維護市場經濟的基本秩序。
正是《勞動法》的向勞動者「傾斜」,以及其確定的勞動標准條件和協調勞動關系的規則既符合國際勞工標準的要求,又符合中國發展的國情,
才維持了「強資本、弱勞動」前提下傾斜性的勞動關系相對平衡穩定,才使得市場經濟條件下充滿利益沖突的勞資雙方相對和平和諧,才保證了全球經濟下行背景下企業績效的相對持續向好。
《勞動法》為勞動者依法主張和維護權益,企業依法規范和管理勞動關系,促進企業和諧發展提供了依據和保障。
⑸ 勞動法 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農民工這一抄特殊群體發生拖欠工資發生率高,是因為僱用他們都是個人行為。在建築行業存在的層層轉包,產生了個人僱用農民工的現象。而個人沒有資質也沒有營業執照,其僱用個的行為屬於勞務,不勞動法調整。勞動法調整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的關系,而建築工地的小包們僱用農民工時都是口頭約定,沒有書面的證據。等到工程結束時,農民工從小包手裡拿不到錢時,才想到勞動部門投訴,沒有書面的東西,只能說出經過,使自己的維權陷入困境。雖然農民工通過勞動部門維權沒有任何費用,但是維權時效是自己的,什麼證據都沒有,最後還是很難拿到工資的。建議外出務工人員,注意保存書面證據,如工作證或者是當時發生拖欠當時讓僱用人出具欠條,可以證明事實勞動關系或者拖欠工資的數額,在證據充足的情況下,勞動部門可以責令從源頭支付工資,就是掛靠的建築公司直接支付到務工人員手中。
⑹ 勞動法屬於什麼法
勞動法屬於社會法。
勞動法的產生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其主要目的在於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具體而言,它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一、勞動法的主要內容是明確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權益與義務。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進步,勞動者的權益保護越來越受到重視,因此勞動法成為了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手段。它既涉及勞動者的工作條件、工資待遇等切身利益,也涉及勞動合同的簽訂、解除等法律關系。勞動法在保護勞動者權益的同時,也保障了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為勞動市場的穩定和良性發展提供了保障。因此,勞動法的出現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它的目的是協調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關系,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它的基本功能是通過調整勞動關系來實現社會經濟關系的穩定和發展。它基於勞動關系與社會經濟利益的一致性進行法律的規范和調整。所以,勞動法屬於社會法的范疇。二、社會法是國家在特定歷史時期出於對社會經濟利益的平衡考慮而制定的法律,它著眼於社會利益和社會責任的平衡與協調。勞動法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既符合社會法的核心思想,也在實踐中對社會利益進行平衡和調整。它關注的是全社會的和諧穩定以及勞動者的基本權益保障。通過勞動法的實施,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得到了有效保護,勞動關系得到了有效調整,從而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穩定。因此,勞動法在社會法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三、勞動法對於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它不僅為勞動者提供了法律保障,也為用人單位提供了明確的行為准則。同時,勞動法的實施也有助於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因此,勞動法在社會法領域占據重要地位。總之,勞動法屬於社會法的一部分,旨在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和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
⑺ 試述《勞動法》頒布實施的重要意義。
【答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於1994年7月5日通過,1995年1月1日施行。它是我國第一部全面系統保障勞動者權益,調整勞動關系的法律。該法共13章107條,內容包括總則、促進就業、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工資、勞動安全衛生、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護、職業培訓、社會保險和福利、勞動爭議、監督檢查、法律責任、附則等。這一法律的頒布標志著我國勞動立法進入了新的階段,它把憲法中有關勞動的規定明晰化,同時又為制定具體的勞動法律規范提供了依據,從而加速了社會主義勞動法律體系的形成與發展。其所具有的重要意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填補了我國法制建設的空白,成為法制建設的新的里程碑。建國四五十年來,我國一直沒有頒布具有法典性質的晌猜勞動法,僅發布了一批勞動法規。《勞動法》的頒布是勞動法制建設邁出的重要一步,為健全勞動法制奠定了基礎。
(2)勞動者合法權益的保護老早有了法律保障。《勞動法》對勞動者享有的權利、用人單位應承擔的義務及其對勞動者合法權益的保障應負的責任、勞動行政部門應履行的監督職能及對勞動者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等都作了具體的規定,這對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
(3)為進一步實施勞動制度改革保駕護航。《勞動法》的頒布有利於運用法律武器推行勞動制度改革,為改革指明方向,掃清障礙,為建立市場經濟下勞動制度創造有利條件。
(4)全面規范勞動工作,把勞動工作納入法制軌道。《勞動法》規定了勞動工作各方面的基準和規范,使勞動工作的管理有了法定標准。
(5)有利於勞動爭議的及時解決,促進社會的安定團結。《勞動法》的頒布使勞動爭議的處理制度更完善起來,在處理勞動爭議時有所遵循,有了法律依據,可以避免勞動爭議出現久拖不決的現象,避免惡性案件的出現,從侍謹雀而促進社會的安定團結。
(6)有利於建立良好的投資環境,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勞動法》的誕生有利於我國建立良好的投資環境,以具有中國特色的勞動法擴大我國的影響,在國際社會上樹立良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