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證據高度蓋然性
① 民事訴訟法中的證明標准
法律分析:民事訴訟的規律決定所依據的事實,除免證事實外,都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高度蓋然性(可能性)規則的理論,源自了民事訴訟的證明標准,只能是法律事實。高度蓋然性是證明標准,是在證據優勢基礎上法官形成的內心確信。依照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反駁對方訴訟請求,主張民事案件的證明標准只須達到特定高度的蓋然性即可。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 第七十條 債務人或者債權人可以依照本法規定,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對債務人進行重整。債權人申請對債務人進行破產清算的,在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宣告債務人破產前,債務人或者出資額占債務人注冊資本十分之一以上的出資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重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五十三條 人民法院審理案件,其中一部分事實已經清楚,可以就該部分先行判決。
② 法官認定證據高度蓋然性規則
法律分析:高度蓋然性規則是以授予法官職權主義與自由心證理論為前提,是法官以職權行使自由裁量權的方式之一。雙方當事人對同一事實分別舉出相反的證據,但都沒有足夠的依據否定對方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結合案件情況,判斷一方提供證據的證明力是否明顯大於另一方提供證據的證明力,並對證明力較大的證據予以確認。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一百零八條 對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提供的證據,人民法院經審查並結合相關事實,確信待證事實的存在具有高度可能性的,應當認定該事實存在。對一方當事人為反駁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所主張事實而提供的證據,人民法院經審查並結合相關事實,認為待證事實真偽不明的,應當認定該事實不存在。法律對於待證事實所應達到的證明標准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