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中新證據的理解

民事訴訟法中新證據的理解

發布時間: 2025-01-09 11:39:57

A. 怎樣理解《民事訴訟法》中的新證據

一、《 證據 規定》關於「新的證據」的范圍界定 《證據規定》第41條:「《 民事訴訟法 》第125條第一款規定的『新的證據』,是指以下情形:(1) 一審 程序中的新的證據包括: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後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確因客觀原因無法在舉證期限內提供,經人民法院准許,在延長的期限內仍無法提供的證據。(2) 二審程序 中的新的證據包括:庭審結束後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前申請人民法院調查取證未獲准許, 二審 法院經審查認為應當准許並依當事人申請調取的證據。」 《證據規定》第43條第二款又規定:「當事人經人民法院准許延期舉證,但因客觀原因未能在准許的期限內提供,且不審理該證據可能導致裁判明顯不公的,其提供的證據可視為新的證據。」 對於當事人申請再審時「新的證據」的界定,《證據規定》第44條解釋為:「《民事訴訟法》第179條第1款第1項規定的『新的證據』,是指原審庭審結束後新發現的證據。」 二、提供「新的證據」的時間 根據《證據規定》第42條和第44條第二款的規定,當事人在一審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在一審開庭前或者 開庭審理 時提出。當事人在二審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在二審開庭前或者開庭審理時提出;二審不需要開庭審理的,應當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提出。當事人在再審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在申請再審時提出。 三、提供的證據不屬於「新的證據」之法律後果 《證據規定》第43條第一款明示:「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屆滿後提供的證據不是新的證據的,人民法院不予採納。」這一規定與《證據規定》第34條關於舉證時限的效力和第4l條關於「新的證據」的界定在內容上彼此聯系,起著相互補充的作用。 四、提出「新的證據」所引發的法律後果 提出「新的證據」除對案件本身產生相應影響外,根據《證據規定》第46條,還會產生以下兩個方面的後果: 1、由於當事人的原因未能在指定期限內舉證,致使案件在二審或者再審期間因提出新的證據被人民法院發回重審或者改判的,原審裁判不屬於錯誤裁判案件。 2、一方當事人請求(提出新的證據的)另一方當事人負擔由此增加的差旅、誤工、 證人 出庭作證、 訴訟 等合理費用以及由此擴大的直接損失,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綜上所述,《 民事訴訟法 》 中的新證據 應該是要在審判前提出,無論是一審還是二審,假如不開庭的,應該在有效期限內提出,這是對新證據提出的時間做了限制。另外,為了體現法律的公平性,假如新證據的出現能對案件審理具有決定性作用,甚至將局面扭轉,這個新證據是可以在審判後提出申請。

B. 新證據(新的證據)

新證據:定義與適用詳解

何為新證據?在司法領域,新證據的界定旨在確保庭審公平,防止證據突襲,尤其是在一審後、二審或再審階段提供證據的情況。《民事訴訟法》及其相關解釋對新證據的范圍有所限定。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39條之規定,當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新的證據。具體而言,《民訴法解釋》第231條指出,當事人在法庭上提出新的證據時,應依據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第二款和本解釋相關規定處理。

《民事訴訟法(2021修正)第68條》強調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及時提供證據,法院根據當事人的主張和案件審理情況,確定當事人應當提供的證據及其期限。在規定期限內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當事人可以申請延長期限,而逾期提供證據則可能面臨不予採納或訓誡、罰款的後果。

《民事訴訟法》第125條第一款明確了「新的證據」概念,指出一審程序中的新證據包括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後新發現的證據,以及當事人確因客觀原因無法在舉證期限內提供,經法院准許後仍無法提供的證據。二審程序中的新證據則包括一審庭審結束後新發現的證據以及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前申請法院調查取證未獲准許,二審法院經審查後認為應當准許並依當事人申請調取的證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2022修正)第231條重申,當事人在法庭上提出新的證據時,應依據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八條第二款和本解釋相關規定處理。《民事訴訟法》(2021修正)第68條再次強調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及時提供證據。

對於「新證據」的具體定義,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釋提供了不同程序中的分類。在一審程序中,新證據包括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後新發現的證據以及當事人確因客觀原因無法在舉證期限內提供,經法院准許後仍無法提供的證據。而在二審程序中,新證據則包括一審庭審結束後新發現的證據以及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前申請法院調查取證未獲准許,二審法院經審查後認為應當准許並依當事人申請調取的證據。

針對當事人在裁判生效後以「新證據」為由申請再審的情況,再審「新證據」的認定標准及認定順序尤為重要。再審「新證據」主要考慮新證據的證明力和逾期提供證據的理由是否正當。首先,新證據的證明力應足以推翻原判,這要求新證據能證明原裁判存在比較嚴重的錯誤。其次,再審申請人逾期提交證據的理由是否正當成為是否採納新證據的關鍵。若理由成立,則新證據應被採納,而不會受到處罰。反之,如果逾期提交的理由不成立,則根據具體情況,新證據可能被不予採納或僅被採納但受到訓誡、罰款。

在提交新證據時,當事人需遵循不同程序的特定時間要求。一審程序中應在開庭前或開庭時提出新證據;二審程序中則應在二審開庭前或開庭時提出,或在指定的期限內提出。再審程序中,新證據應在申請再審時提出。

總之,新證據的定義與適用需根據具體程序、時間要求及證據的性質進行綜合考量。通過嚴格遵循法律規定,確保司法程序的公正與效率。

C. 如何准確理解民事再審程序中「新的證據」含義

有新證據是當事人申請再審的理由之一,而所謂新證據,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主要是指以下情形的證據:
1、在原審庭審結束前已經存在,因客觀原因於庭審結束後才發現的;
2、在原審庭審結束前已經發現,但因客觀原因無法取得或者在規定的期限內不能提供的;
3、在原審庭審結束後形成,無法據此另行提起訴訟的。

《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條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六)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七)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
(八)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九)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
(十)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
(十一)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
(十二)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十三)審判人員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三百八十七條 再審申請人提供的新的證據,能夠證明原判決、裁定認定基本事實或者裁判結果錯誤的,應當認定為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一項規定的情形。

對於符合前款規定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再審申請人說明其逾期提供該證據的理由;拒不說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依照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第二款和本解釋第一百零二條的規定處理。

第三百八十八條 再審申請人證明其提交的新的證據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逾期提供證據的理由成立:
(一)在原審庭審結束前已經存在,因客觀原因於庭審結束後才發現的;
(二)在原審庭審結束前已經發現,但因客觀原因無法取得或者在規定的期限內不能提供的;
(三)在原審庭審結束後形成,無法據此另行提起訴訟的。

再審申請人提交的證據在原審中已經提供,原審人民法院未組織質證且未作為裁判根據的,視為逾期提供證據的理由成立,但原審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規定不予採納的除外。

D. 民事訴訟法139條的新證據

法律分析:民事訴訟法139條中規定的新證據是指: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後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確因客觀原因無法在舉證期限內提供,經人民法院准許,在延長的期限內仍無法提供的證據;當事人經人民法院准許延期舉證,但因客觀原因未能在准許的期限內提供,且不審理該證據可能導致裁判明顯不公的,其提供的證據可視為新的證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三十九條 當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新的證據。當事人經法庭許可,可以向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發問。當事人要求重新進行調查、鑒定或者勘驗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三百八十八條 再審申請人證明其提交的新的證據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逾期提供證據的理由成立:

(一)在原審庭審結束前已經存在,因客觀原因於庭審結束後才發現的;

(二)在原審庭審結束前已經發現,但因客觀原因無法取得或者在規定的期限內不能提供的;

(三)在原審庭審結束後形成,無法據此另行提起訴訟的。

再審申請人提交的證據在原審中已經提供,原審人民法院未組織質證且未作為裁判根據的,視為逾期提供證據的理由成立,但原審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規定不予採納的除外。

E. 新證據的認定標准

法律分析:民事訴訟法二審的認定:1、是在舉證期限內雖已客觀存在,但未被當事人知悉,掌握的證據。2、是當事人知道證據的存在,且有條件取得,因不了解其證據價值而未提出的證據,但法院已經予以釋明的除外。3、當事人知道證據的存在,但在舉證期限內因客觀原因未能取得的證據。4、是為了反駁對方的主張或舉證,而在舉證期限屆滿後提出的證據。5、是當事人因客觀原因無法在舉證期限內提供,經法院准許延期,在延長的期限內仍無法提供的證據,不審理該證據可能導致裁判明顯違反客觀事實的。但當事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未能在期限內提供證據的,應明確排除在「客觀原因」之外。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四十一條:《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新的證據」,是指以下情形:(一)一審程序中的新的證據包括: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後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確因客觀原因無法在舉證期限內提供,經人民法院准許,在延長的期限內仍無法提供的證據。(二)二審程序中的新的證據包括:一審庭審結束後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前申請人民法院調查取證未獲准許,二審法院經審查認為應當准許並依當事人申請調取的證據。

F. 如何理解民事訴訟中的新證據

在民事訴訟中,如果當事人發現新的證據,那麼應該在判決前向法院提供。並要求延期審理。根據《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規定,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及時提供證據。
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主張和案件審理情況,確定當事人應當提供的證據及其期限。當事人在該期限內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延長期限,人民 法院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適當延長。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拒不說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據不同情形可以不予採納該 證據,或者採納該證據但予以訓誡、罰款。

G. 什麼是《民事訴訟法》第179條第1款第項規定的"新的證據

你好,中國快律為您解答。《民事訴訟法》中所謂的「新證據」是指:其一,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後新發現的證據;其二,當事人確因客觀原因無法在舉證期限內提供,經人民法院准許,在延長的期限內仍無法提供的證據。

H. 民事再審程序中「新的證據」如何認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規定: 當事人「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這是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法定事由。但是,在司法實踐中,對民事再審程序中新證據的認定,一直存在著很大的爭議。
那麼,如何認定「新的證據」呢?張哥根據法律及司法解釋,認為應當從形式要件、實質要件兩個方面來考察,認定。
一、形式要件,即從時培枯間上認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四十四條規定:《民事訴訟法》規定的「新的證據」,是指原審庭審結束後新發現的證據。2008年 《審監程序解釋》第十條規定:申請再審人提交下列證據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為「新的證據」:(一)原審庭審結束前已客觀存在庭審結束後新發現的證據;(二)原審配渣洞庭審結束前已經發現,但因客觀原因無法取得或在規定的期限內不能提供的證據;(三)原審庭審結束後原作出鑒定結論、勘驗筆錄者重新鑒定、勘驗,推翻原結論的證據。
當事人在原審中提供的主要證據,原審未予質證、認證,但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應當視為新的證據。
2015年《民事訴訟法解釋》第三百八十八條第三款規定了在原審庭審結束後形成,無法據此另行提起訴訟的證據也應是新證據的一種。
二、實質要件,即新證據證明的對象應當是申請人已在原審程序中已提出的案件事實,與原審主要訴爭事實存在關聯,且證明力度須達到「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程度,若證明力不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證據,雖然是「新」證據,但仍不能引發啟動再審審理程序。
《民事訴訟法解釋》(2015年)第三百八十七條規定,再審申請人提供的新證據能夠證明原審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或者裁判結果錯誤的,該證據才可以被認為是「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該條規定對「新證據」的證明力明確了標准。
筆者認為,雖然民事訴訟再審程序中,對「新的證據」的相關規定尚存在一些模糊之處,但畢竟是法律的規定,必須遵守。再審程序梁梁作為處置既判力正確性的救濟機制,必須對再審「新的證據」做出更為嚴格的規定,才能真正起到保證民事再審程序運轉的合法性及合理性。
熱點內容
新監理工程師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0 00:05:32 瀏覽:402
天元律師事務所怎麼樣 發布:2025-01-09 23:40:10 瀏覽:997
勞動法五險之生育險 發布:2025-01-09 22:54:14 瀏覽:700
台灣公益募捐條例 發布:2025-01-09 22:49:24 瀏覽:735
合肥市瑤海區法院 發布:2025-01-09 21:43:56 瀏覽:933
腳部刑法圖 發布:2025-01-09 21:23:15 瀏覽:339
法律援助辯護發生在那一階段 發布:2025-01-09 21:19:49 瀏覽:56
律師微信簽名 發布:2025-01-09 19:42:17 瀏覽:219
法制社會和法治社會 發布:2025-01-09 19:36:48 瀏覽:202
商法公司法題目 發布:2025-01-09 19:24:07 瀏覽: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