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勞動法曠工扣工資
『壹』 曠工一天扣多少工資
我國的勞動法中並沒有關於勞動者曠工工資的扣除規定,這屬於用人單位的自主權,可以在不違反有關法律規定的情況下規定在規章之中。此外,如果因為員工曠工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有權要求用勞動者的工資賠償,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
法律依據:《勞動法》第四條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貳』 勞動法規定曠工一天扣幾天工資
勞動方面的相關法律沒有規定曠工一天扣幾天工資,具體要看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的約定。因勞動者曠工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勞動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如果勞動合同沒有特別約定,相關法律規定用人單位不能以任何理由違法剋扣拖欠勞動者工資,所以用人單位無權剋扣勞動者工資。
法律分析
公司剋扣工資是違法的,勞動者可以提供相關證據,申請勞動爭議仲裁,用人單位無故剋扣勞動者工資的,勞動者可以到當地勞動局勞動監察投訴,也可以到當地勞動局申請仲裁,要求支付工資。如果在勞動者沒犯錯,沒有明顯扣罰工資理由的前提下,公司這樣扣錢是不合法的,相關法律規定了工資用人單位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用人單位拖欠剋扣勞動者的工資,勞動者有以下途徑可以要求結清工資:勞動者可以到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勞動監察投訴;可以到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支付工資。如果是以剋扣工資提出的解除勞動關系,還可以要求支付經濟補償金。工資是指僱主或者法定用人單位依據法律規定、或行業規定、或根據與員工之間的約定,以貨幣形式對員工的勞動所支付的報酬。勞動者只要上班用人單位就要按上班時間發放工資。勞動者曠工應該承擔賠償責任,用人單位也不能已此為由剋扣勞動者工資。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百分之二十。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條 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叄』 曠工一天扣多少工資合法
曠工如果沒有造成用人單位經濟損失的,一般是不允許過多的「罰款」的,最多不支付曠工當日應支付的酬勞。但是如果因為因勞動者曠工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同時如果員工連續曠工數日,就屬於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行為,按照我國《勞動法》的相關規定,用人單位可以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者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對用人單位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規定: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規定: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八條規定:各級勞動行政部門有權監察用人單位工資支付的情況。用人單位有下列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行為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支付勞動者工資和經濟補償,並可責令其支付賠償金:
(一)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
(二)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的;
(三)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經濟補償和賠償金的標准,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溫馨提示】
以上回答,僅為當前信息結合本人對法律的理解做出,請您謹慎進行參考!
如果您對該問題仍有疑問,建議您整理相關信息,同專業人士進行詳細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