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訴訟法的證明對象
⑴ 三大訴訟法證據種類的異同
法律分析:1、證明責任的分配不同:在刑事訴訟中,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以及刑責輕重的責任由審判機關、檢查機關、偵查機關承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原則上不承擔證明自己無罪的責任。行政訴訟中的證明責任,由作為被告的行政機關承擔。民事訴訟中的證明責任,是根據當事人的主張,分別由當事人承擔相應的證明責任;2、法律規定的證據種類有所不同:被害人陳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是刑事訴訟法規定的特有的證據種類。現場筆錄是行政訴訟法規定的特有的證據種類;3、證明對象不同:刑事訴訟的證明對象主要是有關犯罪行為構成要件和量刑情節的事實。民事訴訟法的證明對象主要是民事糾紛產生和發展的事實和民事法律關系構成要素的事實。行政訴訟的證明對象主要是與被訴訟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有關的事實;4、證明的程序規則不同:刑事訴訟特有的證明程序是偵查和審查起訴過程中的證明規則。民事訴訟特有的證明程序規則體現在處分原則和辯論原則中。行政訴訟特有的證明程序規則是被告在訴訟過程中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證人調查手機證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 證據包括:(一)物證;(二)書證;(三)證人證言;(四)被害人陳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六)鑒定意見;(七)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八)視聽資料、電子數據。 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⑵ 什麼是證明責任在三大訴訟法中,分別由哪一方承擔證明責任
證明責任,簡單地講,就是對主張的事實應提供證據並予以證明的責任。我國的三類訴訟的舉證責任,因案件性質不同,規定了不同的舉證責任原則。當然,三類訴訟的舉證責任,也分別有特殊情況下的不同舉證責任分擔。
一、民事案件舉證責任
1、當事人舉證責任。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一款;「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3]
2、人民法院舉證責任。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二款;「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
3、舉證責任倒置。是指法律直接規定的侵權訴訟案件中,由侵權人負責舉證,證明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或受害人有過錯或者第三人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二、刑事案件舉證責任
1、公訴案件,由人民檢察院承擔舉證責任。
2,自訴案件,由自訴人承擔舉證責任。
《刑事訴訟法》第四十九條 ;「公訴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舉證責任由人民檢察院承擔,自訴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舉證責任由自訴人承擔」。
三、行政案件舉證責任
被告負舉證責任是行政訴訟的特有原則:
《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二條規定,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
⑶ 三大訴訟中證據種類的不同在哪裡
法律分析:
(一)證明責任的分配不同
在三大訴訟中,證明責任的分配各有特點。行政訴訟中,原告通常需要證明被告的具體行政行為對原告的合法權益產生了不利影響,而被告則需要證明其行政行為的合法性。民事訴訟中,主張權利的一方承擔證明責任。刑事訴訟則主要由控方承擔證明被告人有罪的責任。
(二)法律規定的證據種類有所不同
三大訴訟中,證據種類有所區別。行政訴訟中,證據種類較為廣泛,包括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當事人陳述、鑒定意見、勘驗筆錄和現場筆錄等。民事訴訟同樣包括上述證據種類,並增加了電子數據等。刑事訴訟則主要側重於物證、證人證言、當事人陳述、鑒定意見等。
(三)證明標準的法律規定不盡相同
行政訴訟的證明標準是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以及是否對原告的合法權益造成了不利影響。民事訴訟的證明標准通常是「高度蓋然性」,即證據傾向於支持某一方的陳述。刑事訴訟則要求證明被告人有罪的標準是「排除合理懷疑」,即證據必須足以排除一切合理的懷疑。
(四)證明對象不同
在行政訴訟中,證明對象主要是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及其對原告的影響。民事訴訟的證明對象是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及其爭議的事實。刑事訴訟則是對被告人是否構成犯罪及其犯罪事實的證明。
(五)證明的程序規則不同
行政訴訟、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在證明程序上有所不同。行政訴訟強調程序公正和效率,民事訴訟注重證據的全面性和公正性,而刑事訴訟則強調證據的確實性和充分性,對證據的收集、固定、審核和運用有嚴格的程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