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主管

民事訴訟法主管

發布時間: 2025-01-22 20:00:28

『壹』 民事訴訟法對人的效力是怎樣的

一、 民事訴訟法 對人的效力是怎樣的? 民事訴訟法對人的效力,是指民事訴訟法對哪些人適用。根據《民事訴訟法》第4條的規定,我國的民事訴訟法適用於所有在我國領域進行民事 訴訟 的人。具體包括下列幾類人: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居住的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 (三)雖然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居住,但申請在我國法院進行訴訟的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 二、對事的效力 民事訴訟法對事的效力,又稱為民事訴訟的主管,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圍。根據《民事訴訟法》第3條的規定,民事訴訟法對事的效力主要包括: (一)由民法調整的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糾紛所發生的案件。民法調整的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包括靜態的財產所有關系和動態的財產流轉關系,如物權、債權等;民法調整的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包括了民事主體的人格權和身份權,如姓名權、健康權、肖像權、名譽權等。 (二)由 婚姻法 、 繼承法 、 收養法 調整的婚姻關系、 繼承 關系、 收養 關系糾紛所發生的案件。如 離婚 案件、 撫養 或 贍養 案件、繼承案件等。 (三)由經濟法調整的經濟關系糾紛所發生的案件。這主要指經濟關系中屬於民事性質的案件。如因損害消費者權益引起的損害賠償案件、因不正當競爭行為引起損害賠償案件等。 (四)由 合同法 調整的合同關系糾紛所發生的案件。如 購銷合同 糾紛案件、建築 工程承包合同 糾紛案件等。 (五)由 勞動法 調整的部分 勞動關系 糾紛所發生的案件。勞動關系就其性質而言,並非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但我國民事訴訟法把 勞動爭議 案件納入了其調整范圍,這類案件包括因企業開除、除名、辭退職工和職工 辭職 、自動離職發生的糾紛;因履行 勞動合同 發生的爭議案件等。但對勞動爭議案件法律規定了「先裁後審」的制度,即對勞動爭議必須先由 勞動爭議仲裁 委員會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在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六)法律規定適用民事訴訟程序解決的其他案件。主要指特別程序和非訟案件。如選民資格案、宣告公民失蹤、宣告公民死亡、認定公民為限制或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認定財產無主、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企業法人破產還債程序等。 三、時間效力 民事訴訟法的時間效力,是指民事訴訟法發生作用的時間,以及民事訴訟法對其頒布前的行為是否有溯及力的問題。我國現行民事訴訟法自1991年4月9日起生效。同時,1991年5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學習宣傳貫徹民事訴訟法的通知》中規定,在民事訴訟法實施後受理的案件,一律按照民事訴訟法進行審理,因而民事訴訟法有一定的溯及既往的效力。 四、空間效力 民事訴訟法的空間效力,是指民事訴訟法生效的領域。我國民事訴訟法在我國領域內生效。我國領域包括我國的領土、領空、領海以及領土的延伸范圍。 民事案件的處理需要當事人和審判人員的相互協作,若是當事人不將事實加以說明的,對自己和別人都是沒有幫助的。在審判結果下來的時候,也要自覺尊重結果,並且按照規定實施。民事訴訟案件在處理的過程中同樣也離不開人、時間、空間以及事件。

『貳』 法院受理民事訴訟案件的范圍和規定

《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我國法院主管的民事案件主要有以下幾類:1.民事案件。具體包括:(1)物權關系、債權關系、知識產權關系、人身關系引起的訴訟。(2)由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調整的婚姻家庭關系、繼承關系、收養關系引起的訴訟。(3)由經濟法調整的經濟關系中屬於民事性質的訴訟。2.商事案件。是指商法調整的商事關系引起的訴訟。如票據案件、股東權益糾紛案件等。3.勞動爭議案件。在訂立、履行、解除勞動合同的過程中,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可能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勞動爭議,雙方還會發生其他方面的勞動爭議。4.法律規定法院適用民事訴訟法審理的非訟案件。其主要有三種情形:一是適用特別程序審理的案件,包括民訴法規定的宣告失蹤宣告死亡案件、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行為能力案件,認定財產無主案件;二是適用督促程序審理的案件;三是適用公示催告程序審理的案件。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三條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叄』 什麼是主管 管轄的概念與分類

民事訴訟主管

一、民事訴訟主管概述

主管是指國家機關的職權范圍。我國的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是統一行使國家審判權的機關。具體地說,法院是通過依法對各類案件的審判,來行使其法定權力和履行其法定職責的。

法院在民事訴訟中的主管,是指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許可權范圍。確定民事訴訟的主管,也就是劃定法院在民事訴訟中的受案范圍,明確哪些糾紛屬於法院民事審判權的范圍,哪些糾紛不屬於民事審判權的范圍,從而解決法院和其他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在解決民事糾紛上的分工和許可權問題。

二、民事訴訟主管的標准

民事訴訟法第3條規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這一規定是以發生爭議的實體法律關系是否屬於民事關系為標准來劃定民事訴訟主管范圍的。民事訴訟法是保證民法實施的程序法,所以法律將民事法律關系發生的爭議作為法院民事訴訟主管的對象。

民事訴訟法實施以來的實踐表明,這一概括性的標準是行之有效的,它為法院解決主管有疑難的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據。例如,1996年7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受理房屋拆遷、補償、安置等案件問題的批復》中指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人民政府或者城市房屋主管行政機關依職權作出的有關房屋拆遷、補償、安置等問題的裁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作為行政案件受理;拆遷人與被拆遷人因房屋補償、安置等問題發生的爭議,或者雙方當事人達成協議後,一方或者雙方當事人反悔,未經行政機關裁決,僅就房屋補償、安置等問題,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作為民事案件受理。

三、法院民事訴訟主管范圍

法院主管民事訴訟的范圍與民事訴訟法對事的效力實際上是同一個問題,凡可以適用我國民事訴訟法審理的案件,都屬於人民法院民事訴訟的主管范圍。法院主管民事訴訟的范圍參見本書民事訴訟法效力部分。

四、法院民事訴訟主管與其他國家機關、社會組織處理爭議的關系

(一)法院與人民調解委員會

人民調解委員會是群眾性自治組織,其任務是調解民間的一般民事糾紛,性質嚴重、情節復雜、影響重大的民事案件一般難以由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糾紛的范圍,人民法院均有權審理,不同之處在於只要有一方當事人提起民事訴訟,人民法院就應受理,而由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必須建立在雙方自願的基礎上。對法院和人民調解委員會都有權處理的糾紛,雙方當事人都同意交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的,由調解委員會調解;一方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另一方向法院起訴的,由法院主管;調解不成或調解達成協議後反悔,當事人向法院起訴的,由法院主管;人民調解委員會無法處理的重大復雜的民事糾紛,由法院主管。

(二)法院與鄉(鎮)人民政府

鄉(鎮)人民政府是我國的基層政府,鄉一(鎮)政府設有司法助理員,司法助理員作為基層政府的司法行政工作人員,具體負責處理民間糾紛的工作。1990年4月,司法部發布了《民間糾紛處理辦法》,該辦法規定基層政府處理糾紛的范圍為《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條例》規定的民間糾紛,即公民之間有關人身、財產權益和其他日常生活中發生的糾紛。

法院與鄉(鎮)人民政府在主管問題上的關系是:

1.鄉(鎮)人民政府主管范圍,通常是一般的民事糾紛,其無法處理的重大復雜民事糾紛,由法院主管。

2.在一方當事人申請鄉(鎮)人民政府處理,另一方當事人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的情況下,糾紛由法院主管。

3.糾紛經鄉(鎮)人民政府處理後,當事人起訴到法院的,仍然作為民事案件由法院主管。

(三)法院與仲裁機構

仲裁機構包括國內仲裁機構和涉外仲裁機構。

1.法院與仲裁委員會。法院與仲裁委員會在民事糾紛主管問題上的關系是:第一,法院主管的范圍寬於仲裁委員會主管的范圍。按照仲裁法的規定,仲裁委員會主管的范圍是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但婚姻、收養、監護、扶養、繼承糾紛不屬於其主管范圍。而上述所有糾紛,均屬於法院民事訴訟主管的范圍。第二,對既屬於仲裁委員會,又屬於法院主管的糾紛,具體由誰主管取決於當事人的選擇,當事人雙方達成仲裁協議的,由仲裁委員會受理,排除法院管轄權;沒有仲裁協議或者仲裁協議無效的,由法院主管。我國仲裁委員會實行一裁終局的制度,因此在作出裁決後當事人就同一糾紛再向法院起訴的,法院不予受理。第三,當事人在仲裁裁決被法院依法撤銷或裁定不予執行,又未重新達成仲裁協議的情況下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法院應當受理。

2.法院與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勞動關系中雖然也包含著財產關系,但這種財產關系與民法所調整的平等主體間的財產關系有所不同,勞動關系專門由勞動法來調整。為了解決勞動爭議,我國設立了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不同於民間性質的仲裁委員會,它由勞動行政部門的代表、同級工會的代表、用人單位方面的代表組成。

就對勞動爭議主管的范圍而言,法院與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是相同的,但在序位上,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主管優先於法院主管。勞動法為勞動爭議設置了先裁後審的模式,勞動爭議發生後,當事人可以向本單位勞動爭議委員會申請調解,也可以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向法院起訴。

(四)法院與其他行政機關

其他行政機關,是指鄉(鎮)人民政府以外的行政機關。行政機關在履行對社會事務管理的職能時,也在其職權范圍內處理部分民事權益糾紛,處理的方式包括行政調解、行政裁決、行政仲裁。

在法院和行政機關都有權處理民事爭議的情況下,就產生了並行主管問題。我國是按照以下方式解決這一復雜問題的:

1.法院主管優先,即一方當事人請求行政機關處理,另一方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由法院主管。

2.雙方當事人均請求行政機關處理的,由行政機關主管。但行政機關的處理要受司法最終解決原則的支配,行政機關的處理不是最終處理,當事人不服的,一般仍可以提起訴訟。

3.行政機關的處理行為有的屬行政行為性質,當事人不服處理可依據法律提起訴訟,屬行政訴訟的主管范圍。行政機關的處理行為有的屬非行政行為性質,不屬於行政訴訟主管范圍。行政機關處理民事爭議的方式包括調解、仲裁、裁決。這些方式的性質不同,前兩種為非行政行為性質,後一種具有行政行為性質。《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條第2款第3項規定,調解行為以及法律規定的仲裁行為不屬於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五、民事訴訟主管與刑事訴訟主管

在法院已作為民事糾紛受理的案件中,有的可能會涉嫌經濟犯罪,如當事人利用合同進行詐騙。對這類案件,法院經審理認為確有經濟犯罪嫌疑的。應裁定駁回起訴,將有關材料移送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如果是同一民事主體因不同的法律事實,分別涉及民事糾紛和經濟犯罪嫌疑的,則民事糾紛由民事訴訟主管,經濟犯罪嫌疑按刑事訴訟法的規定確定主管,法院應當將兩者分開處理。在審理相關聯的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時,通常採用「先刑後民」的原則,先作出刑事裁判,其預決力及於民事案件。

管轄概述

一、管轄的概念

民事訴訟中的管轄,是指各級法院之間和同級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的分工和許可權。它是在法院內部具體確定特定的民事案件由那個法院行使民事審判權的一項制度。

主管只劃定了民事審判權作用的范圍,只解決了哪些糾紛可以作為民事訴訟受理,而未解決具體由哪個法院來受理這一糾紛。我國的法院有四級,除最高人民法院外,每一級都有許多個,因此,在解決了某一糾紛屬於法院民事訴訟受案范圍的問題後,接著就需要對屬於法院民事訴訟受案范圍的糾紛作進一步劃分,將它們具體分配到各個法院。這意味著需要做兩次分配:第一次分配發生在不同級別的法院之間,通過分配明確四級法院各自受理一審民事案件的分工和許可權;第二次分配是在第一次基礎上進行的,也是在同級法院之間進行的,任務是將通過第一次分配劃歸本級法院受理的一審民事案件進一步分配到同一級中的各個具體法院。管轄制度正是通過這樣的分配來使民事審判權得到具體落實的。

主管與管轄是民事訴訟中具有密切聯系的兩個概念。主管先於管轄發生,它是確定管轄的前提與基礎,只有首先確定某一糾紛屬於民事訴訟受案范圍後,才有必要通過管轄將它具體分配到某個法院,而管轄則是對屬於法院民事訴訟主管范圍案件的具體落實,確定由哪個法院來具體行使審判權。

二、管轄恆定

管轄恆定,是指確定案件的管轄權,以起訴時為標准,起訴時對案件享有管轄權的法院,不因確定管轄的事實在訴訟過程中發生變化而影響其管轄權。

管轄恆定反映了訴訟經濟的要求,它既可以避免管轄變動造成的司法資源的浪費,又可以減少當事人訟累,使訴訟盡快了結。

管轄恆定包括級別管轄恆定和地域管轄恆定,前者主要指級別管轄按起訴時的訴訟標的額確定後,不因為訴訟過程中標的額增加或減少而變動。最高人民法院1996年5月在《關於執行級別管轄規定幾個問題的批復》中規定,當事人在訴訟中增加訴訟請求從而加大訴訟標的額,致使訴訟標的額超過受訴法院級別管轄許可權的,一般不再予以變動,但當事人故意規避有關級別管轄等規定的除外。這一規定,體現了管轄恆定的要求。後者指地域管轄按起訴時的標准確定後,不因為訴訟過程中確定管轄的因素的變動而改變,如管轄依被告住所地確定後,被告住所發生了變更,受訴法院的管轄權不因此而受到影響。

三、專門法院的管轄

我國除設立地方法院外,還設有軍事法院、海事法院、鐵路運輸法院等專門法院。這些專門法院也受理一定范圍的民事糾紛。它們的管轄范圍是:

(一)軍事法院

當事人雙方均是軍隊內部單位的經濟糾紛案件,由軍事法院管轄。但僅有一方當事人是軍隊內部單位的民事案件,應由有管轄權的地方法院受理。

(二)海事法院

我國海事法院受理當事人因海事侵權糾紛、海商合同糾紛(包括海上運輸合同、海船租用合同、海上保賠合同、海船船員勞務合同等)一及法律規定的其他海事糾紛提起的訴訟。

(三)鐵路運輸法院

我國鐵路法院的管轄范圍主要包括:(1)鐵路運輸合同糾紛;(2)代辦托運、包裝整理、倉儲保管、接取送達等鐵路運輸延伸服務合同糾紛;(3)鐵路系統內部的經濟糾紛案件;(4)對鐵路造成損害的侵權糾紛案件。

級別管轄

一、級別管轄的概念

(一)級別管轄的概念

級別管轄,是指按照一定的標准,劃分上下級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的分工和許可權。

我國的法院有四級,並且每一級都受理一審民事案件,因此需要運用級別管轄對四級法院受理一審民事案件的許可權進行分工。

(二)確定級別管轄的依據

我國民事訴訟法是根據案件的性質、繁簡程度和案件影響的大小來確定級別管轄的。把性質重大、案情復雜、影響范圍大的案件確定給級別高的法院管轄。在審判實務中,爭議標的金額的大小也是確定級別管轄的重要依據。各地人民法院確定的級別管轄的爭議標的數額標准不同。

二、各級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

(一)基層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

民事訴訟法第18條規定: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由於民事訴訟法規定由其他各級法院管轄的案件為數較少,所以這一規定實際上把大多數民事案件都劃歸基層法院管轄。將大多數民事案件劃歸基層法院管轄是有充分理由的,基層法院是我國法院系統中最低一級法院,它們數量多、分布廣,遍布各個基層行政區域,當事人的住所地、爭議財產所在地、糾紛發生地,一般都處在特定的基層法院的轄區之內。由基層法院管轄一審民事案件,既便於當事人參與訴訟,又便於法院審理案件。

(二)中級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

依據民事訴訟法第19條的規定,中級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有三類:

1.重大的涉外案件。涉外案件是指具有涉外因素的民事案件。重大涉外案件是指爭議標的額大,或者案情復雜,或者居住在國外的當事人人數眾多的涉外案件。

2.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這是指案件的影響超出了基層法院的轄區,在中級法院轄區內產生了重大影響。

3.最高法院確定由中級法院管轄的案件。這是指最高法院根據審判工作的需要,將某些案件確定由中級法院作為一審法院。目前這類案件主要有:(1)海事、海商案件。海事、海商案件由作為專門法院的海事法院管轄。我國已在廣州、廈門、上海、武漢等地設立了海事法院,海事法院均為中級法院。(2)專利糾紛案件。專利糾紛案件有兩類:一類是專利行政案件,屬於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另一類是專利民事案件,屬於民事訴訟的受案范圍。專利民事案件主要包括關於專利申請公布後,專利權授予前使用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的費用的糾紛案件;關於專利侵權的糾紛案件;關於轉讓專利申請權或者專利權的合同糾紛案件。專利民事案件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所在地的中級法院,以及大連、青島、各經濟特區的中級法院管轄。(3)重大的涉港、澳、台民事案件。(4)訴訟標的金額大或者訴訟單位屬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上的經濟糾紛案件。

(三)高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

高級法院的主要任務是對本轄區內中級法院和基層法院的審判活動進行指導和監督,審理不服.中級法院判決、裁定的上訴案件。因此,高級法院管轄一審案件的數量是相當少的。從當前的情況看,各地一般都是把訴訟標的額大的民事案件作為在本轄區內有重大影響的案件,具體數額則是由各高級法院根據本地的情況作出規定後報最高法院批准。

(四)最高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

最高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有兩類:一類是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案件,另一類是認為應當由本院審理的案件。

地域管轄

一、地域管轄的概念與依據

(一)地域管轄的概念

地域管轄,是指按照各法院的轄區和民事案件的隸屬關系來劃分訴訟管轄。民事訴訟法通過級別管轄將民事案件在四級法院中做了分配,劃定了各級法院受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的許可權,但至此仍然不能確定某一訴訟案件具體由哪個法院受理,因為除最高法院外,在同一級中仍然有許多個法院,所以還需要進行第二次分配,將已劃歸同一級法院管轄的一審案件在各個法院之間進行分配。這一任務是由地域管轄完成的,因此,地域管轄的作用在於確定同級法院在各自轄區內受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的分工和許可權。

(二)確定地域管轄的依據

如同級別管轄一樣,地域管轄也存在著按何種標准劃分的問題。從各國民事訴訟法關於地域管轄的規定看,確定地域管轄的標准主要有兩個:其一是訴訟當事人的所在地(尤其是被告的住所地)與法院轄區之間的聯系;其二是訴訟標的、訴訟標的物或法律事實與法院轄區之間的聯系。根據以上標准,在當事人的所在地、訴訟標的等在某一法院轄區內時,訴訟就由該地區的法院管轄。

我國民事訴訟法確定地域管轄也採用上述標准。我國法院的轄區同行政區劃是一致的,在當事人的所在地等在某一行政區域內時,訴訟就由設在該行政區域內的法院管轄。

地域管轄實際上是著眼於法院與當事人或訴訟標的、訴訟標的物或法律事實的隸屬關系來確定的,從法院方面說,審理案件是它的職權,它應當有權審理發生在它轄區內的案件,在當事人的所在地、訴訟標的物所在地等位於某一法院轄區內時,該法院應當有權審理。從當事人方面說,則由於住所、訴訟標的物等處於某一法院轄區內而與該法院產生一種隸屬關系,一旦發生訴訟,就應當服從該法院的管轄。

二、一般地域管轄

一般地域管轄,是指以當事人的所在地與法院的隸屬關系來確定訴訟管轄。

當事人有原告和被告之分,一般地域管轄的通行做法是實行「原告就被告」的原則,即以被告所在地作為確定管轄的標准。實行原告就被告的理由一方面在於抑制原告濫行訴訟,使被告免受原告不當訴訟的侵擾;另一方面也有利於法院傳喚被告參加訴訟,對訴訟標的物進行保全或勘驗,有利於判決的執行。

我國民事訴訟法是以被告所在地管轄為原則,原告所在地管轄為例外來確定一般地域管轄的。

(一)原則規定——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轄

1.被告為公民。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法院管轄。公民的住所地是指該公民的戶籍所在地。經常居住地是指公民離開住所至起訴時已連續居住滿1年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醫的地方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在《民訴意見》中對下列情況做了補充規定:(1)雙方當事人都是被監禁或被勞動教養的,由被告原住所地法院管轄;被告被監禁或被勞動教養1年以上的,由被告被監禁地或被勞動教養地法院管轄;(2)雙方當事人均被注銷城市戶口的,由被告居住地法院管轄;(3)離婚訴訟雙方當事人都是軍人的,由被告住所地或者被告所在團級以上單位駐地的法院管轄;(4)夫妻雙方離開住所超過1年,一方起訴離婚的案件,由被告經常居住地法院管轄。

2.被告為法人或其他組織。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轄。這里的住所地是指法人或其他組織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或主要營業地。被告如為沒有辦事機構的公民合夥、合夥型聯營體,則由注冊地法院管轄。沒有注冊地,幾個被告又不在同一轄區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的法院都有管轄權。

(二)例外規定——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轄

考慮到實踐中存在一些由被告所在地法院一管轄會給原告行使訴權和法院審理案件帶來諸多不便的情況,民事訴訟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民訴意見》規定某些訴訟由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轄,原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經常居住地法院管轄。

民事訴訟法規定的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轄的情形是:(1)對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居住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2)對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蹤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3)對正在被勞動教養的人提起的訴訟;(4)對正在被監禁的人提起的訴訟。上述規定中的身份關系,是指與人的身份相關的各種關系,如婚姻關系、親子關系、收養關系等。

《民訴意見》規定的情形是:(1)被告一方被注銷城鎮戶口,由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轄;(2)追索贍養費案件的幾個被告住所地不在同一轄區的,可以由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轄;(3)非軍人對軍人提出的離婚訴訟,如果軍人一方為非文職軍人,由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轄;(4)夫妻一方離開住所地超過1年,另一方起訴離婚的案件,由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轄;夫妻雙方離開住所超過1年,被告無經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訴時居住地的法院管轄。

(三)離婚訴訟管轄的特別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還針對定居國外的華僑,在國外居住的我國公民的離婚訴訟的特殊情況,對管轄問題作出了下列規定:

1.在國內結婚並定居國外的華僑,如定居國法院以離婚訴訟須由婚姻締結地法院管轄為由不予受理,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的,由婚姻締結地或一方在國內的最後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2.在國外結婚並定居國外的華僑,如定居國法院以離婚訴訟須由國籍所屬國法院管轄為由不予受理,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的,由一方原住所地或在國內的最後居住地法院管轄。

3.中國公民一方居住在國外,一方居住在國內,不論哪一方向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國內一方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如國外一方在居住國法院起訴,國內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受訴人民法院有管轄權。

4.中國公民雙方在國外但未定居,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離婚的,應由原告或者被告原住所地的法院管轄。

三、特殊地域管轄

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特殊地域管轄,是指以被告住所地、訴訟標的所在地、法律事實所在地為標准確定的管轄。民事訴訟法第24~33條規定了九種屬於特殊地域管轄的訴訟。

(一)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轄

合同履行地,是指合同規定的履行義務的地點,主要是指合同標的物的交付地。合同履行地應當在合同中明確約定。對履行地約定不明確的合同,應當根據合同法第62條第3項確定履行地,即履行地點不明確,給付貨幣的,在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動產的,在不動產所在地履行;其他標的,在履行義務一方所在地履行。合同履行地在實踐中是個相當復雜的問題,當事人之間、法院之間常常對如何確定合同履行地產生歧見,並由此引發管轄權爭議。民事訴訟法施行以來,最高人民法院曾多次對如何確定合同履行地作出司法解釋或批復。這些解釋和批復所規定的合同履行地是:

1.如果合同沒有實際履行,雙方當事人住所地又不在合同約定的履行地的,不依履行地確定管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轄。

2.購銷合同的履行地按下列情況確定:第一,當事人在合同中明確約定履行地點的,以約定的履行地點為合同履行地。當事人在合同中未明確約定履行地點的,以約定的交貨地為合同履行地。合同中約定的貨物到達地、到站地、驗收地、安裝調試地等,均不應視為合同履行地。第二,當事人在合同中明確約定了履行地點或交貨地點,但實際履行中以書面方式或雙方一致認可的其他方式變更約定的,以變更後的約定確定合同履行地。第三,當事人在合同中對履行地點、交貨地點未做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或者雖有約定但未實際交付貨物,且雙方當事人住所地均不在合同約定的履行地,以及口頭購銷合同糾紛案件,均不依履行地確定管轄。

3.加工承攬合同。以加工地為合同履行地,但合同中對履行地另有約定的除外。

4.財產租賃合同、融資租賃合同。以租賃物使用地為合同履行地,但當事人在合同中對履行地另有約定的除外。

5.補償貿易合同。以接受投資一方主要義務履行地為合同履行地。

6.借款合同。貸款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但當事人另有約定除外。

7.證券回購合同。凡在交易場所內進行的證券回購業務,交易場所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在交易場所之外進行的證券回購業務,最初付款一方(返售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

8.名稱與內容不一致的合同。當事人簽訂的合同雖具有明確、規范的名稱,但合同約定的權利義務內容與名稱不一致的,應當以該合同約定的權利義務內容確定合同的性質,從而確定合同的履行地;合同的名稱與合同約定的權利義務內容不一致,而根據該合同約定的權利義務難以區分合同性質的,以及合同的名稱與該合同約定的部分權利義務內容相符的,則以合同的名稱確定合同的履行地。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還對聯營合同的地域管轄做了如下規定:第一,法人型聯營合同,由其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法院管轄;合夥型聯營合同,由其注冊地法院管轄;協作型聯營合同,由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轄。第二,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或注冊地法院管轄確有困難的,如法人型聯合體已經辦理了注銷手續,合夥型聯營體應經工商部門注冊登記而未辦注冊登記,或者聯營期限屆滿已經解體的,可由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轄。

合同法還專門對供電、水、氣、熱力合同的履行地點做了規定。根據該法第178、184條的規定,這類合同的履行地點,按當事人的約定確定;當事人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供電、供水、供氣、供熱力設施的產權分界處為履行地點。

債權人依據合同法第73、74條規定提起代位權、撤銷權訴訟的,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轄。


『肆』 主管與管轄的區別與聯系的內容

法律分析:主管與管轄是民事訴訟中具有密切聯系的兩個概念。 主管先於管轄發生,是確定管轄的前提與基礎,只有首先確定某一糾紛屬於民事訴訟受案范圍後,才有必要通過管轄將具體分配到某個法院,而管轄則是對屬於法院民事訴訟主管范圍案件的具體落實,確定由哪個法院來具體行使審判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十七條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八條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

(一)重大涉外案件;

(二)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三)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第十九條 高級法院管轄

高級人民法院管轄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第一審民事案件。

第二十條 最高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

(一)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二)認為應當由本院審理的案件。

第二十一條 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熱點內容
按照勞動法臨聘人員傷亡補助 發布:2025-01-22 22:47:54 瀏覽:796
法治宣傳月講話 發布:2025-01-22 22:47:52 瀏覽:336
民法王澤鑒 發布:2025-01-22 22:44:13 瀏覽:678
違反國家勞動法 發布:2025-01-22 22:37:35 瀏覽:871
二准則四條例活動過程 發布:2025-01-22 22:24:23 瀏覽:75
人民法院對查封規定 發布:2025-01-22 22:18:34 瀏覽:228
有關打麻將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22 21:17:45 瀏覽:827
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1-22 21:11:19 瀏覽:371
軍訓條令條例 發布:2025-01-22 21:03:40 瀏覽:175
司法大講堂 發布:2025-01-22 20:50:42 瀏覽: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