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人權利義務告知書民事訴訟法
㈠ 作為民事訴訟證人的權利和義務有哪些
法律分析:一、作為民事訴訟證人的權利
(1)證人作證受國家法律保護。證人出庭作證,國家有義務保障證人的人身安全、財產安全、維護其人格尊嚴不受侵犯。如證人因作證受到打擊報復,有權提出控告,受到司法保護。
(2)證人有權用本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提供證言,如不通曉當地的語言文字的,可要求法院提供翻譯;對於聾啞盲人,他們可以用啞語、書面語、手勢進行陳述;
(3)對於自己的陳述,證人有權申請補充或更正。證人發現記錄與自己的表述不一致時,可申請更正。
二、作為民事訴訟證人的義務
(1)證人必須按時出庭作證。《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二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證。
(2)證人必須如實提供證言。一般而言,證人應該以口頭方式就知道的案件情況向法院作出陳述,陳述必須屬實,不能誇大也不能縮小,陳述應該是針對事實,而不是就事實進行分析、評價、推理。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提交書面證言。這說明證人以口頭陳述為原則,以提出書面證言為例外。只有在確實有困難不能出庭(如住院治療行動不便時),經法院許可的情況下,才可以提交書面證言。
(3)證人必須遵守法庭秩序。
(4)證人故意作偽證的,應負法律責任,構成犯罪的應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七十二條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證。
㈡ 民事訴訟法140條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條的內容為,開庭審理前,書記員應當查明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紀律。
開庭審理時,由審判長或者獨任審判員核對當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審判人員、書記員名單,告知當事人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提出迴避申請。
法庭調查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1、當事人陳述;
2、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
3、出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和電子數據;
4、宣讀鑒定意見;
5、宣讀勘驗筆錄。
法庭辯論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1、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
2、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
3、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
4、互相辯論。法庭辯論終結,由審判長或者獨任審判員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後順序征詢各方最後意見。
民事訴訟法146條的規定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_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實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為經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後有效。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民事法律行為被追認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以虛假的意思表示隱藏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依照有關法律規定處理。基於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第三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一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欺詐行為的,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希望以上內容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它問題請咨詢專業律師。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條
開庭審理前,書記員應當查明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紀律。
開庭審理時,由審判長或者獨任審判員核對當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審判人員、書記員名單,告知當事人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提出迴避申請。
㈢ 證人的權利和義務告知書
法律主觀:
證人的權利和義務: 1.用本民族語言、文字提供證言的權利; 2.對自己的證言筆錄,有權閱讀; 3.因作證而打擊報復時,有權要求人民法院給予法律保護; 4.有權要求人民法院給予因出庭作證所支出的費用; 5.如實作證的義務; 6.如實回答審判人員提出的問題; 7.遵守法庭秩序。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七十二條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證。
《刑事訴訟法》
第六十條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
㈣ 民事訴訟法庭調查的順序
法律分析:1、當事人陳述;2、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3、出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和電子數據;4、宣讀鑒定意見;5、宣讀勘驗筆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三十八條 法庭調查按照下列順序進行:(一)當事人陳述;(二)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三)出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和電子數據;(四)宣讀鑒定意見;(五)宣讀勘驗筆錄。
㈤ 證人的權利義務告知書 刑事
法律主觀:
在現代社會,各種社會詐騙和法律問題叢生,而面對著浩繁的法律條文,我們難以把握所有的知識,今天小編就向大家推廣一個常見的知識點,也就是被執行人權利義務及責任提示告知書的範本,希望大家面對有關問題的時候能有所幫助。 網 小編向您推薦。 被執行人權利義務及責任提示告知書範本 **人民 法院 ——被執行人權利義務及責任提示告知書 為確保生效法律文書得以執行,維護法律的權威,現將被執行人的權利、義務告知如下: 被執行人的權利: 1、申請迴避的權利。被執行人認為承辦案件的法官、書記員有以下情形的,有權以口頭或書面形式申請迴避:⑴是本案當事人或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近親屬;⑵與本案有利害關系;⑶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執行的。申請執行人提出迴避申請,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執行至案件執行終結前提出,是否迴避,由人民法院決定。2、申請執行到期債權的權利。被執行人不能履行到期債務,但對第三人享有到期債權,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該到期的債權。人民法院可視情況決定是否向第三人發出履行到期債權通知,第三人可對該履行提出異議。3、進行執行和解的權利。在執行過程中,可與對方自願達成和解協議,變更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履行義務主體、標的物及其數額、履行期限和履行方式,和解協議內容必須合法有效。神裂申請執行人因受欺詐、脅迫與被執行人達成和解協議,或者當事人不履行和解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恢復對原生效法律文書的執行。4、提出 執行異議 的權利。被執行人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5、申請復議的權利。被執行人對人民法院的罰款、拘留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不停止執行。 被執稿渣行人的義務: 1、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生效的法律文書,必須自動履行。逾期不履行的,人民法院將 強制執行 。並由被執行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五十三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程序中計算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承擔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2、如實申報財產的義務。被執行人應當如實申報當前及收到執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游敬閉財產狀況,被執行人報告財產後,其財產情況發生變動,影響申請執行人債權實現的,應當自財產變動之日起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補充報告。拒絕或虛假報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對被執行人、有關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或直接責任人予以罰款、拘留。3、接受人民法院詢問的義務。對必須到人民法院接受詢問的被執行人或被執行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經兩次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場的,人民法院可以對其進行 拘傳 。4、接受人民法院依法執行的義務。必須按照人民法院的要求,無條件配合和接受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執行,拒不協助配合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對被執行人、有關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或直接責任人予以罰款、拘留。5、承擔有關執行費用的義務。被執行人不履行義務的,應承擔執行案件的申請執行費和執行中實際支出的費用;對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行為,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執行或者委託有關單位或其他人完成,費用由被執行人承擔。 責任提示: 1、被執行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依據《民訴法》的規定進行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移交有關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1)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或者已被清點並責令其保管以及人民法院提供擔保的財產的;(2)轉移已被凍結的財產的;(3)在法律文書生效後,隱藏、轉移、變賣、毀損財產,造成人民法院無法執行的;(4)故意撕毀人民法院執行公告、封條的;(5)妨礙人民法院依法搜查的;(6)以暴力、威脅或其他方法妨礙或抗拒執行的;(7)哄鬧、沖擊執行現場的;(8)對人民法院執行人員或協助執行人員進行侮辱、誹謗、誣陷、圍攻、威脅、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9)毀損、搶奪執行案件材料、執行公務車輛、其他執行器械、執行人員服裝和執行公務證件的;(10)案件執行完畢後,對已執行的標的有妨礙行為的;(11)有履行能力拒不執行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和支付令的。被執行人為單位的,可對其主要負責人或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移交有關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2、被執行人有下列行為,應追究刑事責任: (1)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不執行,情節嚴重的,根據《 刑法 》第313條,可判處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 、 拘役 、或者 罰金 。 「有能力執行而不執行,情節嚴重」指被執行人隱藏、轉移、故意毀損財產或者無償轉讓財產、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被執行人隱藏、轉移、故意毀損或者轉讓已向人民法院提供擔保的財產,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2)隱藏、轉移、變賣、故意毀損已被司法機關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情節嚴重的,根據《刑法》第314條,可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 3、未按執行通知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給付義務的,本院依法可以採取限制高消費措施。被執行人違反限制高消費令進行消費的行為屬於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行為,經查證屬實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事訴訟 法》的規定,予以拘留、罰款;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追究其刑事責任。 4、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公布 失信被執行人 名單信息的若干規定》第一條的規定,被執行人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本院依法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進行信用懲戒: (一)以偽造證據、暴力、威脅等方法妨礙、抗拒執行的;(二)以虛假訴訟、虛假 仲裁 或者以隱匿、轉移財產等方法規避執行的;(三)違反財產報告制度的;(四)違反限制高消費令的;(五)被執行人無正當理由拒不履行執行和解協議的;(六)其他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凡是被執行人是自然人的,且不能證明其是五保人員或低保對象的,一律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庫;被執行人是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只要沒有申報財產或申報不實的,一律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庫。 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被執行人將受到如下懲戒: 1、將失信被執行人信息錄入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並向社會發布;2、禁止失信被執行人購買飛機票、列車軟卧;3、將失信被執行人信息錄入人民銀行 徵信 系統;4、對失信被執行人限制 貸款 、限制辦理個人信用卡;5、依法禁止失信被執行人辦理 護照 或其他出境證件;6、對失信被執行人不予核准擔任 公司 和非公司製法人企業的法定代表人等;7、禁止失信被執行人進行與土地相關的徵收、競買、受讓等行為;8、禁止失信被執行人辦理固定資產投資建設項目審批、核准、備案;9、不接受失信被執行人申報新建設項目的規劃事項,限制其辦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建設工程 規劃許可證(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和規劃方案審批手續;10、將失信被執行人記入市場主體不良信用信息庫,並禁止其參與政府、國有、集體性質的各類公共資源交易活動;11、建設工程項目中標後 施工合同 簽訂前,取消失信被執行人的中標資格,禁止其承攬與工程相關的專業分包和勞務分包工作等;12、限制失信被執行人進入 合肥 建築市場,擔任施工單位項目經理或監理單位項目總監;13、在報紙、網路等媒體上對失信被執行人實施執行曝光;14、不得授予失信被執行人「文明單位」榮譽稱號;15、不得提名失信被執行人擔任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 以上就是範本的全部內容,希望大家能在面對著相關問題的時候能夠謹慎對待,既不觸犯到法律的邊界,也不使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網小編向您推薦,如果您遇到復雜的法律問題,網也向您提供 律師網 上咨詢,歡迎您進行 法律咨詢 。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七條 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當事人對管轄權有異議的,應當在提交答辯狀期間提出。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異議,應當審查。異議成立的,裁定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異議不成立的,裁定駁回。 當事人未提出管轄異議,並應訴答辯的,視為受訴人民法院有管轄權,但違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規定的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六條 人民法院對決定受理的案件,應當在受理案件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中向當事人告知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或者口頭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