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勞動法關於曠工的規定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關於曠工的處罰規定
關於曠工處罰的明文規定:
因個人原因致使僱主遭受經濟損失的員工,應按勞資雙方協議向僱主賠償相關損失。
賠償金額自該員工薪水中扣除,每月扣除額不超過其當月工資的20%。
【法律依據】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
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等。
【
法律依據】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
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等。
2. 2024新《勞動法》曠工規定有哪些
1. 勞動法中並未具體規定曠工的處罰措施。
2. 根據《公務員法》,公務員若曠工或因公外出、假期滿後無正當理由逾期不歸,連續超過十五天,或一年內累計超過三十天,可被辭退。
3. 《勞動合同法》亦規定,嚴重違反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員工,企業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4. 企業員工若無正當理由經常曠工,經批評教育無效,連續曠工時間超過十五天,或一年內累計曠工時間超過三十天,企業有權予以除名。
5. 在對員工進行除名處理時,企業應當徵求工會的意見,確保處理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6. 各企業都有自己的規章制度,長期曠工、遲到、早退等行為可能會導致企業採取相應的紀律處分。
7. 根據我國相關規定,企業可對連續曠工15天以上的員工予以開除,或對一年內累計曠工超過30天的員工進行除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