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勞動法辭職違約金
Ⅰ 簽勞動合同辭職要付違約金嗎
法律分析:一般情況下,簽勞動合同後辭職不需要支付違約金。新勞動法規定,如果員工要辭職,需提前30天通知工作單位,如果員工一定要馬上離職,應向單位補償1個月工資的代通知金作為對單位損失的補償。離職後員工依法獲得其應得的各項工資。如果與公司有其他協議的,如公司花錢給員工提供技能培訓等,則另當別論。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條 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具有約束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
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三十六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二十二條 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的,不影響按照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提高勞動者在服務期期間的勞動報酬。
Ⅱ 勞動者工作合同違約金應付多少錢
勞動者工作合同違約一般是不需要支付任何的違約金,只要走離職流程就可以。不過如果用人單位投資了勞動者,給勞動者支付教育費或者是培訓費,那麼按照雙方約定的違約金進行賠付,違約金最高不可以超過支付的教育經費。
一、勞動者工作合同違約金應付多少錢
一般情況下是不需要支付經濟違約金的,但是如果有以下情況就得支付。勞動者須交違約金的兩種情形,根據《勞動法》的規定,以下兩種情形,用人單位可與勞動者約定由勞動者承擔違約金,如下:
1、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2、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二、違約金的數額如何計算
勞動者違反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解除勞動合同應賠償用人單位下列損失:
(1)用人單位招收錄用其所支付的費用。
(2)用人單位為其支付的培訓費用,雙方另有約定的按約定辦理。
由於用人單位對勞動者進行職業培訓系執行法定義務,加之勞動者經培訓後通過勞動已為單位創造了一定價值,因此,培訓費用的賠償應當依據培訓費的總額及勞動合同期限和勞動者為用人單位實際服務的時間來合理確定數額。
(3)對生產、經營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即用人單位既得利益的損失。
(4)勞動合同約定的其他賠償費用。
此外,根據勞動部的有關規定,如果用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除該勞動者承擔賠償責任外,該用人單位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其連帶賠償的份額應不低於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的經濟損失總額的70%。
一般勞動者違約只要提交辭職申請報告就可以,如果有些員工沒有提出離職報告,就離職了企業是不可以此為由,拒絕支付工資。有些企業無理取鬧要求支付經濟賠償金的,勞動者可以到當地有管轄范圍的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Ⅲ 已經簽了三年的合同離職違約金多少
三年的合同離職只要走了正常程序不需要支付違約金,但是如果沒有走正常程序,是需要支付違約金的,正常情況,員工離職,需要提前三十天申請,之後就可以正常離職,並且單位需要正常支付薪資。一、已經簽了三年的合同離職違約金多少
三年合同離職只要沒有違反了《勞動法》,就不需要交違約金。
個人提出離職分三種情況:
1、用人單位存在《勞動合同法》38條的情況,書面提出解除勞動關系後可以立即走人不需要用人單位的批准,並可以要求支付剩餘的工資及經濟補償金(每工作1年支付1個月工資)及辦理離職手續等;
2、依據《勞動合同法》37條,提前30天提出的書面離職,不需要用人單位批准就可以離職。其中,試用期提前3天書面提出;用人單位有義務結清工資辦理離職手續。
3、沒有提前30天提出離職,用人單位也不存在《勞動合同法》38條的情況,你直接提交辭職信就走人,這個時候就是違法了,給用人單位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招聘你產生的費用,用人單位可以要求承擔。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25條規定,只有在兩種情形下,用人單位可以與勞動者約定違約金。一種情形是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另一種情形是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二、違約金與賠償金的區別
違約金與賠償金是兩個容易混淆的概念,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上海法律網勞動律師分析:
兩者的聯系:都是違反勞動合同所應當承擔的責任;承擔違約金和賠償金的主觀要件都是勞動合同一方有過錯,客觀要件都是有違約事實。
兩者的區別:
(1)勞動合同是否明確約定。違約金是一方當事人違反合同給另一方當事人造成損失時,只要合同中約定了違約金條款,那麼一方當事人違約後就要按照合同中該條款的約定給付違約金。而賠償金的給付是按照實際造成的程度來進行的,無論合同中有無相應的約定條款。
(2)是否存在實際損失。由於支付違約金的條件是違約方有違約的事實,而不論對方是否存在損失,因而使違約金在功能上具有了懲罰的性質。而支付賠償金的前提條件不僅是有違約的事實,更重要的判斷依據是存在實際損失,賠償金通常具有補償的性質。
(3)數額與實際損失的關系不同。由於違約金是事先在勞動合同中約定的,因而實際發生的損失可能與約定的數額可能不一致,而賠償金是完全根據實際損失的大小來確定的。
(4)是否適用等分原則。違約金不與實際損失相聯系,只要約定符合一般的社會標准和勞動者的承受能力。而賠償金是與實際損失相一致的,尤其是在給予勞動者特殊福利待遇並約定服務期的情況下,用人單位的實際損失隨勞動者的服務年限而下降,因此應當逐年遞減。
只要勞動者是正常離職,就算勞動合同沒有到期也是不需要支付任何違約金,同時,用人單位也不可以拖欠或者是拒絕支付薪資,否則就是違反了《勞動法》,正常情況,勞動者需要提前一個月提出離職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