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特區法規與行政法規效力

特區法規與行政法規效力

發布時間: 2025-02-09 17:34:39

Ⅰ 地方性法規、自治法規、特別行政區的法是屬於同級的嗎

肯定不是同級的呀!地方性法規是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較大的市人大、經濟內特區人大、省會容城市人大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效力只在自己的轄區內!
自治條例是民族自治區域的總綱性質的規范性文件,內容大多是重復憲法的內容,有時會根據自己的情況加以細化。比如,《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自治條例》規定,延邊境內的公文應該用雙語發布。
特別行政權的法與在大陸實施的法不是一個體系,不可比。在國際上看,特別行政區的法與大陸的法律是平級的。

法律效力等級排序

我國憲法具有最高效力,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十七條

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十八條

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

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九十條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依法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適用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規定。

經濟特區法規根據授權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經濟特區適用經濟特區法規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九十一條

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許可權范圍內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九十二條

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Ⅲ 法律效力等級排序

所謂法律效力位階,是指每一部規范性法律文本在法律體系中的縱向等級。下位階的法律必須服從上位階的法律,所有的法律必須服從最高位階的法.。在中國,法律效力位階共分六級由高到低依次是:1、根本法;2、基本法;3、普通法;4、行政法規;5、地方性法規和行政規章。
(3)特區法規與行政法規效力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八十七條 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第八十八條 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第八十九條 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
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第九十條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依法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適用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規定。
經濟特區法規根據授權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經濟特區適用經濟特區法規的規定。
第九十一條 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許可權范圍內施行。
第九十二條 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第九十三條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Ⅳ 法的效力等級

法律分析:法的效力等級一般規則如下:

第一,不同位階(制定主體不同)。(1)一般原則:位階原則,即上位法優於下位法(沖突時);(2)特例: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可變通;特別行政區法律在特區范圍內適用。第二,同一位階(制定主體為同一個或同一層級)。特別法優於一般法;新法優於舊法;兩者沖突時:制定機關決定(全人常、國務院)。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八十七條 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第八十八條 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第八十九條 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 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第九十條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依法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適用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規定。 經濟特區法規根據授權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經濟特區適用經濟特區法規的規定。

第九十一條 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許可權范圍內施行。

第九十二條 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第九十四條 法律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行政法規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裁決。

第九十五條 地方性法規、規章之間不一致時,由有關機關依照下列規定的許可權作出裁決:(一)同一機關制定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時,由制定機關裁決;(二)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三)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 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與法律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Ⅳ 根據法律法規的效力等級和內容重要程度

1 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2 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3 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4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優先適用效力,經濟特區法規的優先適用效力。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依法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適用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規定:經濟特區法規根據授芹洞權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經濟特區適用經濟特區法規的規定。
5 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許可權范圍內施行。
6 特別規定優於一般規定、新的規定優於舊的規定的原則: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7 法的溯及力:法的溯及力是關於法是否有溯及既往的效力的問題,即法對它生效前所發生的事件和行為是否適用的問題,如果適用,就是有溯及力,如果不適用,就是沒有溯及力。《立法法》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作為一項法制原則,法是不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的。無論是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還是規章,不論其效力等級是高還是低,都沒有溯及既往的效力。但是,沒有無例外的原則。對於法不溯及既往這項原則來說,如果法律的規定是減輕行為人的責任或增加公民的權利,也可以具有溯及力。
8 法律之間、行政法規之間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的沖突的解決:立法法第85條規定:「法律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行政法規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裁決。」
9 地方性法規、規章之間不一致時的裁決機關:立法法第86條規定:「地方性法規、規章之間不一致時,由有關機關依照下列規定的許可權作出裁決:(一)同一機關制定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時,由制定機關裁決;(二)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三)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與法律規定不一致,燃悔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規范性法律文件的規范化、系統化及其法的分類


關於法的分類,根據不同的標准,可以對法作不同的分類。事實上,法的淵源、法律部門等也是從一定角度對法所作的分類.法的歷史類型也屬於對法的一種分類。但通常所講的法的分類是指法的一般分類。法的一般分類是世界各國都基本適用的一種法的分類。主要有以下幾種:
1、國內法與國際法。按照法的創制與適用主體的不同,法可以分為國內法與國際法。國內法是由特定國家創制並適用於該國主權管轄范圍內的法,包括憲法、民法訴訟法等。國內法的主體一般為公民、社會組織和國家機關,國家只能在特定的法律關系中成為主體。國際法是指在國際交往中,由不同的主權國家通過協議制定或公認的適用於國家之間的法。國際法的主體一般是國家,在一定條件下或一定范圍內,類似國家的政治實體以及由一定國家參加和組成的國際組織也可以成為國際法的主體。
2、根本法與普通法。按照法的效力、內容和制定程序的不同,法可以分為根本法與普通法。根本法是憲法的別稱,它規定了國家基本的政治制度和社會制度、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關的設置和職權等內容,在一個國家中占據最高的法律地位。普通法是指憲法以外的其他法,它規定國家的某項制度或調整某一方面的社會關系。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根本法比普通法更為嚴格。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 「普通法」與英美法系中所講的「普通法」不是同一個概念。
3、一般法與特別法。按照法的效力范圍的不同,法可以分為一般法與特別法。一般法是指在一國范圍內,對一般的人和事有效的法。特別法是指在一國的特定地區、特定期間或對特定事件、特定公民有效的法,如戒嚴法、兵役法、教師法等。一般情況下,在同一領域,法律適用毒循特別法優於一般法的原則。
4、實體法與程序法。按照法規定的具體內容的不同,法可以分為實體法與程序法。實體法是規定主要權利和義務(或職權和職責)的法,如民法、刑法、行政法等。程序法是指為保障權利和義務的實現而規定的程序的法,如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等。當然,這種劃分並不是絕對的,實體法中也可能有一些程序內容。實體法與程序法有著密切的關系,實體法是主要的,一般稱為主法;程序法保障實體法的實現,稱為輔助法。但這並不意味著程序法不重要,程序法表明決定的形成必須經過法律所設定的步驟,並且向所有參加者開放,當事人有表達意見的機會.井將參加者、實施者的不同意願和要求組織、整合為一個結果;這是基本的人權保護機制。人們可以通過法律程序對法律現象給予評判,實現形式正義,因而程序法具有獨立的價值。
5、成文法與不成文法。按照法的創制和表達形式的不同,法可以分為成文法與不成文法。成文法是指由特定國家機關制定和公布,以文字形式表現的法,故又稱制定法。不成文法是指由國家認可的不具有文字表現形式的法。不成文法主要為習慣法。隨著法的發展,成文法日益增多,已成為法的主要組成部分,而不成文法則逐漸減少。

Ⅵ 我國各種法律淵源形式的效力等級是什麼

根據法律制定機關的不同,我國法律、法規、規章等存在效力等級的問題,具體分為「有高低之分」和「無高低之分」兩種:
(一)有高低之分的情形(詳見《立法法》第65~66條、第78~80條、第88條)
1、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效力高於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省級地方性法規、省級政府規章、較大的市地方性法規、較大的市政府規章。
2、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部門規章、省級地方性法規、省級政府規章、較大的市地方性法規、較大的市政府規章。
3、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部門規章、省級地方性法規、省級政府規章、較大的市地方性法規、較大的市政府規章。
4、省級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省級政府規章、較大的市地方性法規、較大的市政府規章。
5、省級政府規章的效力高於較大的市政府規章。
6、較大的市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較大的市政府規章。
7、省級經濟特區法規的效力高於較大的市經濟特區法規。
8、民族自治區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效力高於民族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民族自治州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效力高於民族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二)無高低之分的情形(詳見《立法法》第81~82條、第86條)
1、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在各自的許可權范圍內施行,他們之間沒有效力高低之分。
2、部門規章與地方性法規、經濟特區法規、民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他們之間沒有效力高低之分。
3、省級政府規章與本行政區域內較大的市地方性法規之間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他們之間沒有效力高低之分。
根據上述規定,可以繪制我國法律的效力等級圖如下:

憲法

法 律
(包括相應的法律解釋)

行政法規
(包括相應的法律解釋)
↓ ↓
部門規章
(包括對規章的解釋)省級地方性法規
(包括對地方性法規的解釋、經濟特區法規、民族自治區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 ↓ ↓
省級政府規章
(包括對法規的解釋和經濟特區法規)民族自治州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包括對條例的解釋)
↓ ↓ ↓
較大的市政府規章
(包括對規章的解釋)民族自治縣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包括對條例的解釋)

Ⅶ 我國各種法律淵源形式的效力等級是什麼

根據我國法律體系的安排,各種法律淵源形式的效力等級分明,具體如下:
1. 憲法居於法律體系中的最高地位,其法律效力無可比擬,高於一切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以及其他任何規范性文件。
2. 法律次之,其效力高於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等。
3. 行政法規的法律地位低於法律,但高於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等。
4. 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在各自的許可權范圍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但不得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相抵觸。
5. 地方性法規的效力在省級政府規章之上,但在法律和行政法規之下。
6. 省級政府規章的效力高於較大的市地方性法規和較大的市政府規章。
7. 較大的市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較大的市政府規章。
8. 特殊法規,如省級經濟特區法規,在經濟特區范圍內具有高於較大市經濟特區法規的效力。
9. 民族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在自治區內具有高於民族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效力。
在特定情況下,某些法律文件之間不具有明確的效力高低之分,例如:
1. 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 部門規章與地方性法規、經濟特區法規、民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之間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3. 省級政府規章與較大的市地方性法規之間在省級政府規章適用的區域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綜上所述,我國法律的效力等級可以概括為:憲法至上,法律次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部門規章及地方政府規章依次排列,各自在規定的范圍內發揮效用。

Ⅷ 法律效力等級排序

法律分析:在我國,法律的效力等級具體表現為:憲法為最高級,第二級是法律,第三級是行政法規,第四級是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性法規,第五級是設區的市地方性法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七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第六十五條 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

(二)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

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規,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

第七十二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

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法律對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須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報請批準的地方性法規,應當對其合法性進行審查,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不抵觸的,應當在四個月內予以批准。

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對報請批準的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進行審查時,發現其同本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的規章相抵觸的,應當作出處理決定。

除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已經批準的較大的市以外,其他設區的市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具體步驟和時間,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綜合考慮本省、自治區所轄的設區的市的人口數量、地域面積、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以及立法需求、立法能力等因素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依照本條第二款規定行使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職權。自治州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具體步驟和時間,依照前款規定確定。

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已經批準的較大的市已經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涉及本條第二款規定事項范圍以外的,繼續有效。

熱點內容
勞動法生病不讓請假 發布:2025-04-16 17:02:18 瀏覽:702
經濟合作社議事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39:07 瀏覽:563
番禺冼律師 發布:2025-04-16 16:29:30 瀏覽:638
葯學職業道德培訓 發布:2025-04-16 16:24:37 瀏覽:369
生物反饋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23:27 瀏覽:749
杭州華碩司法鑒定 發布:2025-04-16 16:13:32 瀏覽:919
治安聯防隊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13:20 瀏覽:505
合同法第十五條第二款 發布:2025-04-16 16:11:57 瀏覽:406
法院一區五城 發布:2025-04-16 16:11:49 瀏覽:705
慈善法和社會區別 發布:2025-04-16 15:59:02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