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新刑事訴訟法第33條

新刑事訴訟法第33條

發布時間: 2025-02-10 06:59:51

A. 《刑事訴訟法》第33條修改的內容是什麼

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決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專33條進行修改的屬內容為:
五、將第三十三條修改為:「犯罪嫌疑人自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有權委託辯護人;在偵查期間,只能委託律師作為辯護人。被告人有權隨時委託辯護人。
「偵查機關在第一次訊問犯罪嫌疑人或者對犯罪嫌疑人採取強制措施的時候,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人民檢察院自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被告人有權委託辯護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期間要求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及時轉達其要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也可以由其監護人、近親屬代為委託辯護人。
「辯護人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託後,應當及時告知辦理案件的機關。」

B. 刑訴法33條

法律分析: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辯護權以外,還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辯護人。下列的人可以被委託為辯護人:(一)律師;(二)人民團體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單位推薦的人;(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親友。2.正在被執行刑罰或者依法被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得擔任辯護人。3.被開除公職和被吊銷律師、公證員執業證書的人,不得擔任辯護人,但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近親屬的除外。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三十三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辯護權以外,還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辯護人。下列的人可以被委託為辯護人:

(一)律師;

(二)人民團體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單位推薦的人;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親友。

正在被執行刑罰或者依法被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得擔任辯護人。

被開除公職和被吊銷律師、公證員執業證書的人,不得擔任辯護人,但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近親屬的除外。

C. 刑事案件委託辯護人有哪些法律規定

今年修訂的《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犯罪嫌疑人自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有權委託辯護人;在偵查期間,只能委託律師作為辯護人。被告人有權隨時委託辯護人。」

一、刑事案件委託辯護人的法律規定

今年修訂的《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犯罪嫌疑人自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有權委託辯護人;在偵查期間,只能委託律師作為辯護人。被告人有權隨時委託辯護人。」

現行修訂的《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三條第一款規定:「公訴案件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自訴案件的被告人有權隨時委託辯護人。」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

1、犯罪嫌疑人可以委託辯護人的時間提前,由公訴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提前至「被偵查機關第一訊問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

2、對偵查階段犯罪嫌疑人委託的律師的稱ν發生變化。原《刑事訴訟法》第九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請律師為其提供法律咨詢、代理申訴、控告。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聘請的律師可以為其申請取保候審。涉及國家秘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聘請律師,應當經偵查機關批准。」舊法中的這一規定,對偵查階段的律師作用進行了限制,且不稱為「辯護人」。

從表面上看,對於偵查階段嫌疑人所委託的律師僅僅是稱ν發生了變化。但這一稱ν,實質上是對律師在偵查階段的作用和權利義務,都作了新的界定。

現行《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五條規定:「辯護人的責任是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結合第三十三條的規定,辯護人發揮其職責的時間只能在「公訴案件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後。新《刑事訴訟法》對辯護人的職責條文?有做任何修改,但結合修訂後的第33條的規定,辯護人可以提前發揮辯護人的作用,履行辯護人的職責。也就是說,自犯罪嫌疑人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被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其委託的(包括親屬委託的)辯護律師,就可以依據法律規定,提出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還可以進行除提供法律咨詢、代理申訴、控告或者申請取保候審等活動之外的,其他法律幫助,以維護其合法權益。

二、刑事案件委託辯護人的時間:

1.公訴案件中委託辯護人的時間。所謂「公訴案件」,簡單地說,是依法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刑事案件,包括由公安機關偵查的案件和人民檢察院偵查的案件。根據刑事訴訟法規定,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的案件,如果認為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公安機關應當寫出起訴意見書,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並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決定。因此,公安機關偵查的案件,在偵查終結後向檢察院移送審查起訴時,犯罪嫌疑人即可委託辯護人,辯護人可以開始充分行使辯護權。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偵查終結後,按照人民檢察院的內部分工,負責偵查的部門應當將案卷材料、證據移送負責審查起訴的部門審查決定,犯罪嫌疑人從這時起可以委託辯護人。為切實保障犯罪嫌疑人受到辯護的權利,無論犯罪嫌疑人是否知曉案件已經偵查終結,人民檢察院都應當在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3日以內,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因此,公訴案件在偵查終結後,犯罪嫌疑人不僅有立即委託辯護人權利,而且有由人民檢察院及時告知自己可以委託辯護人的權利。

2.自訴案件中委託辯護人的時間。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自訴案件的被告人有權隨時委託辯護人。在刑事訴訟中,由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的刑事案件即為自訴案件,包括告訴才處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的刑事案件;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這類案件從自訴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開始,就直接進入了人民法院的審判階段,被告人即需為出庭受審作好准備,因此,法律規定自訴人一經起訴,被告人就有權隨時委託辯護人。同樣,為充分保障被告人獲得辯護人權利,人民法院應當在受理自訴案件之日起3日以內,告知被告人有權委託辯護人。

D. 刑法訴訟法三十三條三十四條第二百六十七條是什麼刑

刑事訴訟法第33條和34條,是關於委託與指定辯護人的法律條文。這兩大規定旨在確保被告人享有辯護的權利,無論他們是否請有律師。具體而言,第33條允許被告人委託律師,而第34條則規定,如果被告人未能聘請律師,法院需指定律師為其辯護。

然而,刑事訴訟法的程序性性質決定了它並不直接涉及具體罪名與刑罰的判定。這些法律條文關注的是確保司法過程的公正與透明,以及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權益。罪名與刑罰的確定,則是根據《刑法》中的相關規定進行。

在司法實踐中,刑事訴訟法與刑法相互配合,確保司法判決既符合程序正義,也符合實體正義。具體到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辯護,刑事訴訟法第267條專門規定了指定辯護人的程序,確保未成年人在面對法律問題時,同樣能夠獲得有效的法律援助

總結而言,刑事訴訟法第33條和34條關於辯護權的規定,以及第267條關於未成年人辯護權的規定,是確保司法公正與被告人權益的重要保障。它們與刑法中的具體罪名與刑罰規定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我國法律體系中保障人權與維護社會秩序的重要基石。

熱點內容
勞動法生病不讓請假 發布:2025-04-16 17:02:18 瀏覽:702
經濟合作社議事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39:07 瀏覽:563
番禺冼律師 發布:2025-04-16 16:29:30 瀏覽:638
葯學職業道德培訓 發布:2025-04-16 16:24:37 瀏覽:369
生物反饋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23:27 瀏覽:749
杭州華碩司法鑒定 發布:2025-04-16 16:13:32 瀏覽:919
治安聯防隊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13:20 瀏覽:505
合同法第十五條第二款 發布:2025-04-16 16:11:57 瀏覽:406
法院一區五城 發布:2025-04-16 16:11:49 瀏覽:705
慈善法和社會區別 發布:2025-04-16 15:59:02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