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2017年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

2017年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

發布時間: 2025-02-12 09:22:38

❶ 2017年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民事訴訟立案登記制的內容

寧波兩級法院立案登記暫行規定

第一條 為依法保障當事人充分行使訴訟權利,對人民法院依法應當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訴必理,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並結合寧波市兩級法院的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寧波市兩級法院實行立案登記制,對仿蘆稿民事(包括商事)、行政、刑事自訴案件的起訴、申請強制執行案件、申請國家賠償案件進行立案登記。

立案登記是指各法院對上述各類起訴材料,只要符合法律規定的立案條件,均應依法予以立案;對於不符合起訴條件的,也應予以登記。

第三條 立案部門在接到民事、行政、刑事自訴一審起訴狀時,應先予以登記。對符合法定起訴條件的,一般應當當場登記立案。當場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訴條件,應當接收起訴材料,並出具註明收到日期的書面憑證。

第四條 立案部門接到起訴材料,發現有以下訴狀內容欠缺或者錯誤情形的,應當給予當事人指導和釋明,要求其當場補正:

1、錯寫訴狀名稱,如將行政起訴狀寫成民事起訴狀,或將起訴狀寫成上訴狀、刑事自訴狀寫成其他訴狀;

2、未列明當事人或者明顯錯列當事人。如行政起訴狀中將行政機關負責人或經辦人直接列為被告,或在刑事自訴狀中將公安機關直接列為被告人;

3、訴狀中沒有具體的訴訟請求;

4、訴狀中沒有具體的事實和理由;

5、訴狀中原告(或刑事自訴人)信息不明,或提交訴狀的人並非原告(或刑事自訴人)本人,但沒有任何有效的委託手續,又無法聯系原告(或刑事自訴人)本人的;

6、訴狀中有明顯的謾罵和人身攻擊之辭;

7、訴狀沒有署名的;

8、生效裁定書裁定不予受理當事人的起訴,當事人仍以同一事實和理由要求起訴;

9、訴狀有其他明顯錯誤情形的。

當事人不能當場改正,則立案人員應用書面形式一次性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內容。

一次性書面告知後當事人拒絕補正或修改後的起訴狀仍不符合起訴狀形式要求的,立案人員可以不予接收起訴狀。對於不接收訴狀的情形,立案部門應造冊登記,並將指導和釋明通知書用書面或電子方式留底備查。

立案人員不得未經書面指導和釋明即以起訴不符合條件為由不接收訴狀。

第五條 立案部門在收到起訴材料後,發現有以下確實需要補正、修改訴狀或補充必要相關材料情形的,立案人員應當及時告知起訴人:

1、訴訟請求不明確;

2、訴狀列寫的被告信息不足以認定明確的被告;

3、未提供足以影響起訴條件的主要證據;

4、其他需要補充必要相關材備孝料的情形的。

對上述情形,起訴人經告知後拒絕補正,或補正後仍不符合起訴條件的,可以裁定不予受理。

第六條 立案部門發現下列不符合起訴條件情形的,可以口頭或書面方式告知當事人:

1、原告信息明確但主體不適格的,如民事案件的原告與本案沒有直接利害關系,行政案件的原告不符合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原告主體資格;

2、依照法律規定,在一定期限內不得起訴的案件,在不得起訴的期限內起訴;

3、判決不準離婚和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判決、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六個嘩尺月內又起訴;

4、對判決、裁定、調解書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當事人重復起訴;

5、起訴的訴訟標的為生效判決的效力所羈束;

6、民事起訴不屬於人民法院民事訴訟受理范圍;

7、行政起訴不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受案范圍;

8、行政起訴已撤回起訴,當事人無正當理由再行起訴;

9、刑事自訴不屬於刑事自訴受案范圍;

10、不屬於人民法院主管,應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或向有關機關申請解決的;

11、曾被認定屬於濫用申請權或訴權情形的,當事人在裁定生效後又提起類似訴訟;

12、其他不符合案件受理條件的情形。

對符合上述情形的,如當事人在告知後仍堅持起訴,立案庭應當裁定不予受理。

第七條 立案部門在收到起訴人當面提交(包括起訴人在接受指導後重新提交)或用郵遞方式寄送的起訴材料後,立案部門應當嚴格執行在法律規定的期限(民事、行政為七天,刑事自訴為十五天)內決定是否立案。當事人補正訴狀或補充材料的,從收到新的訴狀或材料之日起計算期限。立案部門不能在期限內確定是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期限屆滿之日登記立案,移交審判部門。

第八條 如立案部門經審查認為案件雖符合起訴條件,但不屬於本院管轄,應分別情形,予以處理:

1、案件應屬寧波市范圍以外法院管轄,應告知其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在告知後仍堅持向本院起訴,裁定不予受理;

2、案件應屬於寧波市范圍內其他法院管轄,立案部門不得直接以該案不屬於本院管轄為由不接收起訴材料或直接裁定不予受理,應首先告知當事人可向有管轄權法院起訴並詢問當事人意向。

當事人在被告知後仍堅持向接收法院起訴,接收法院可裁定不予受理。

當事人在告知後並無異議,則接收法院應與市內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溝通。該院立案部門同意接收案件的,接收法院再通知當事人,當事人願意自行向有管轄權法院起訴的,則辦理材料交接手續,接收法院將材料交還當事人,並在登記本上註明情況;當事人要求接收法院轉交,則接收法院應在通知當事人的兩天內將起訴材料轉市內有管轄權的法院,並將轉送憑證留底備查;

市內有管轄權的法院在收到原接收法院轉交的起訴材料後,應在三天內決定是否立案,並通知當事人。

3、前述第2種情形,接收法院在與市內有管轄權法院溝通後,如該院立案部門對管轄權有不同意見的,則接收法院應根據民訴法第三十七條第二款的規定報請中院指定管轄,並及時將情況通知當事人。

第九條 對行政案件的起訴,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在七天內既不登記立案,又不作出不予立案裁定的,當事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起訴。市中院在接到此類起訴後可根據情況在七天內分別作出以下處理,並對相關法院予以通報批評,或對主管人員、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1)要求有管轄權的基層人民法院依法處理;

(2)指定本轄區其他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3)決定自己審理。

第十條 寧波市兩級法院在必要時實行行政訴訟案件異地交叉管轄制度。對於異地交叉管轄的立案,將另行規定。

第十一條 對於國家賠償案件,賠償請求人向作為賠償義務機關的法院提出賠償申請,或者依照國家賠償法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五條的規定向設在市中院的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提出賠償申請的,賠償請求人當面遞交賠償申請的,收到申請的法院應當接收申請材料,並出具註明收到日期的書面憑證。

賠償請求人以郵寄等形式提出賠償申請的,收到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登記審查。

申請材料不齊全的,收到申請的法院應當在五日內一次性告知賠償請求人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收到申請的時間自人民法院收到補正材料之日起計算。

第十二條 收到賠償請求人提出的賠償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人民法院關於國家賠償案件立案工作的規定》決定是否立案。

第十三條 對於當事人提出的強制執行申請,如當事人提供的材料齊全且有證據證明要求執行的裁判文書已經生效,立案人員在收到申請後原則上應當場立案,當場立案確有困難的,應在登記後3日內立案。對於申請強制執行的立案程序,將另行規定。

第十四條 法院立案登記工作應由立案部門負責。除破產等有特別規定的案件外,立案部門不得將案件交由其他審判業務部門審查決定是否具備立案條件。立案部門一般也不得就個案與審判部門會商決定是否立案事宜,不得因審判部門不同意立案而不予立案。

第十五條 立案部門應當保障當事人依法享有的起訴權利。對於各類案件起訴條件的審查,必須是法律規定的起訴條件,原則上不對起訴案件進行實體性審查。不得在法律規定之外設立受理條件,也不得根據對案件實體審理和執行結果的預判決定是否受理案件。

第十六條 預繳案件受理費並非立案的前置條件,各法院不得以當事人尚未預繳案件受理費而拒絕立案。

第十七條 各法院不得因考核、年底等原因,不接收起訴材料或停止立案。

第十八條 各法院在實行立案登記的同時,應全面推進訴訟服務中心建設,提升立案工作信息化水平,致力打造訴訟服務大廳、網上訴訟服務、簡訊通知平台、12368服務熱線有機一體的綜合性訴訟服務平台,繼續按照市中院相關規定開展遠程立案、網上立案審查工作。

第十九條 當事人提交起訴狀時,人民法院在徵得當事人同意或者經當事人申請後,可以委派人民調解組織、行政機關、商事調解組織、行業調解組織或者其他具有調解職能的組織進行調解。當事人不同意調解或者在商定、指定時間內不能達成調解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及時登記立案。

第二十條 各審判部門對立案部門登記立案移送的案件,不得以案件疑難等理由將案件退回,認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及時審理,裁定駁回起訴。

第二十一條 對於基層法院存在下列情形的:當事人可以向市中院投訴。市中院如發現投訴情況屬實,應當責令相關法院改正,並對其予以通報批評,或對主管人員、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1、無故不接收起訴狀的;

2、接收起訴狀後不在法定期限內決定是否立案;

3、沒有一次性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起訴狀內容的;

4、對本院有管轄權而以其他人民法院有管轄權為由推管轄的情形;

5、以訴前調解、案外協調為由拖延立案;

6、其他違反本規定的行為。

對於市中院存在前述情形的,當事人可以向省高院投訴。

第二十二條 本規定由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負責解釋。

第二十三條 本規定於下發之日起實施。

❷ 2017年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修改的內容有哪些

2017年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沒有過修改。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於2014年12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回判委員會第1636次會答議通過,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自施行起截至到2019年3月沒有做過修改。

(2)2017年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的出台背景:

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根據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結合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和執行工作實際,制定本解釋。

2015年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出台後,廢止的原法律法規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五百五十二條本解釋公布施行後,最高人民法院於1992年7月14日發布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同時廢止;最高人民法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不再適用。

❸ 2017年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期間和送達

一、期間起算
依照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二條第二款規定,民事訴訟中以時起算的期間從次時起算;以日、月、年計算的期間從次日起算。
二、立案期限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三條規定的立案期限,因起訴狀內容欠缺通知原告補正的,從補正後交人民法院的次日起算。由上級人民法院轉交下級人民法院立案的案件,從受訴人民法院收到起訴狀的次日起算。
三、不變期間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第三款、第二百零五條以及本解釋第三百七十四條、第三百八十四條、第四百零一條、第四百二十二條、第四百二十三條規定的六個月,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三條規定的一年,為不變期間,不適用訴訟時效中止、中斷、延長的規定。
四、審限
再審案件按照第一審程序或者第二審程序審理的,適用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九條、第一百七十六條規定的審限。審限自再審立案的次日起算。
五、送達期限
對申請再審案件,人民法院應當自受理之日起三個月內審查完畢,但公告期間、當事人和解期間等不計入審查期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
六、送達對象
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送達訴訟文書,應當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該組織的主要負責人或者辦公室、收發室、值班室等負責收件的人簽收或者蓋章,拒絕簽收或者蓋章的,適用留置送達。
七、送達代表
民事訴訟法第八十六條規定的有關基層組織和所在單位的代表,可以是受送達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的工作人員以及受送達人所在單位的工作人員。
八、直接送達
人民法院直接送達訴訟文書的,可以通知當事人到人民法院領取。當事人到達人民法院,拒絕簽署送達回證的,視為送達。審判人員、書記員應當在送達回證上註明送達情況並簽名。
九、直接送達例外
人民法院可以在當事人住所地以外向當事人直接送達訴訟文書。當事人拒絕簽署送達回證的,採用拍照、錄像等方式記錄送達過程即視為送達。審判人員、書記員應當在送達回證上註明送達情況並簽名。
十、送達代理人
受送達人有訴訟代理人的,人民法院既可以向受送達人送達,也可以向其訴訟代理人送達。受送達人指定訴訟代理人為代收人的,向訴訟代理人送達時,適用留置送達。
十一、調解書送達
調解書應當直接送達當事人本人,不適用留置送達。當事人本人因故不能簽收的,可由其指定的代收人簽收。
十二、委託送達
依照民事訴訟法第八十八條規定,委託其他人民法院代為送達的,委託法院應當出具委託函,並附需要送達的訴訟文書和送達回證,以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簽收的日期為送達日期。
十三、電子送達
電子送達可以採用傳真、電子郵件、移動通信等即時收悉的特定系統作為送達媒介。
十四、送達日期
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到達受送達人特定系統的日期,為人民法院對應系統顯示發送成功的日期,但受送達人證明到達其特定系統的日期與人民法院對應系統顯示發送成功的日期不一致的,以受送達人證明到達其特定系統的日期為准。
十五、確認電子送達
受送達人同意採用電子方式送達的,應當在送達地址確認書中予以確認。
十六、送達地址確認
當事人在提起上訴、申請再審、申請執行時未書面變更送達地址的,其在第一審程序中確認的送達地址可以作為第二審程序、審判監督程序、執行程序的送達地址。
十七、公告送達
公告送達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欄和受送達人住所地張貼公告,也可以在報紙、網路等媒體上刊登公告,發出公告日期以最後張貼或者刊登的日期為准。對公告送達方式有特殊要求的,應當按要求的方式進行。公告期滿,即視為送達。
十八、公告送達過程
人民法院在受送達人住所地張貼公告的,應當採取拍照、錄像等方式記錄張貼過程。
十九、公告送達內容
公告送達應當說明公告送達的原因;公告送達起訴狀或者上訴狀副本的,應當說明起訴或者上訴要點,受送達人答辯期限及逾期不答辯的法律後果;公告送達傳票,應當說明出庭的時間和地點及逾期不出庭的法律後果;公告送達判決書、裁定書的,應當說明裁判主要內容,當事人有權上訴的,還應當說明上訴權利、上訴期限和上訴的人民法院。
二十、簡易程序
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不適用公告送達。
二十一、宣判送達
人民法院在定期宣判時,當事人拒不簽收判決書、裁定書的,應視為送達,並在宣判筆錄中記明。

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第253條的司法解釋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定: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應當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支付遲延履行金。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五百零六條被執行人遲延履行的,遲延履行期間的利息或者遲延履行金自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履行期間屆滿之日起計算。

第五百零七條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非金錢給付義務的,無論是否已給申請執行人造成損失,都應當支付遲延履行金。已經造成損失的,雙倍補償申請執行人已經受到的損失;沒有造成損失的,遲延履行金可以由人民法院根據具體案件情況決定。

(4)2017年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已於2014年12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36次會議通過,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

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

根據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根據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根據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第三次修正 。

熱點內容
公司借款法人代表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12 12:26:15 瀏覽:32
上門打人致輕微傷負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12 12:23:48 瀏覽:143
炸雞店需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12 12:23:04 瀏覽:485
村法律顧問問題 發布:2025-02-12 12:21:53 瀏覽:290
物業管理法規案例分析 發布:2025-02-12 12:04:27 瀏覽:922
重慶科級幹部選拔任用條例 發布:2025-02-12 11:48:10 瀏覽:197
2015年社會法年會 發布:2025-02-12 11:41:38 瀏覽:776
調解有哪些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12 11:39:29 瀏覽:979
一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實務 發布:2025-02-12 10:56:46 瀏覽:517
木質展台法規 發布:2025-02-12 10:36:43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