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有侵權必有救濟
A. 行政救濟主要包括
一、行政復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管理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
二、行政訴訟。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三、行政賠償。行政賠償,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的過程中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並造成損害,由國家承擔賠償責任的制度。
一、行政救濟的特點有哪些
1、行政復議是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
2、以行政爭議為處理對象的行為。
3、行政復議是由行政相對方提起的一種依申請而產生的行為。
4、行政復議是一種行政司法行為。
二、什麼是行政救濟
指國家有權機關為排除行政行為對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侵害,而採取的各種法律制度的總和。
行政救濟 一般是以受損害的行政相對人的申請而發生,其途徑主要是行政復議、行政訴訟、行政賠償。當前中國行政復議存在著行政復議機構缺乏相對的獨立性,復議程序不嚴謹等缺陷,針對這些不足,應該賦予復議機構相應的獨立地位,實行行政復議程序司法化。
三、行政給付行政救濟區別是什麼
行政給付和行政救濟的區別在於二者的針對人群不一樣。
(1)行政給付
行政給付一般是指行政主體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向符合條件的申請人提供物質利益或者賦予其與物質利益有關的權益的具體行政行為。行政給付體現了國家對於社會特殊群體、弱勢群體的關心和幫助。主要有以下四種:撫恤金、特定人員離退休金、社會救濟福利金、自然災害救濟金及救濟物資。
(2)行政救濟
行政救濟是有關國家機關,基於相對人的請求,對行政機關損害相對人合法權益的違法或不當行政行為進行矯正,以恢復和補救相對人的合法權益。此種救濟以活動的實質為標准,凡指在行政法上能夠為相對人提供補救的活動,包括行政機關提供的救濟和司法機關提供的救濟。行政救濟是行政法的基本制,有權力必有救濟,法律上行政機關和公民之間的平等賴此實現。
法律依據
《行政復議法》第二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向行政機關提出行政復議申請,行政機關受理行政復議申請、作出行政復議決定,適用本法。
B. 簡述行政法的核心原則
行政法規必須堅守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當、高效便民、誠實守信以及權責統一六項原則。
1. 合法行政原則:
行政權力的授予及運用需符合法律規定,不得有違法律精神。
2. 合理行政原則:
行政行為應避免對當事人權益造成侵害。
3. 程序正當原則:
行政管理須依照法定程序進行,保障行政行為相對人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救濟權。
4. 高效便民原則:
行政機關應在法定時限內履行職責,提升工作效率。
5. 誠實守信原則:
行政機關發布信息應全面、准確、真實。
6. 權責統一原則:
行政機關在履行經濟、社會和文化事務管理職責時,應實現權利與責任的統一。
【法律依據】
《行政處罰法》第四條,行政處罰遵循公正、公開的原則。
設定和實施行政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
對違法行為給予行政處罰的規定必須公布;未經公布的,不得作為行政處罰的依據。
C. 行政救濟是什麼意思
行政救濟是相對人對於違法和不當的行政行為,向行政機關請求矯正的一種救濟。行政救濟是監督行政活動的一種方式。此種救濟可以由原來作出行政決定的機關或其上級監督機關實施,當事人對違法和不當的行政行為都可請求救濟,受理行政救濟申請的行政機關,在不損害當事人和第三者既得權利的范圍內,可以撤銷和變更原來的行政決定,也可以在職權范圍內作出一個決定代替原來的決定,而且在程序上較之行政訴訟靈活。缺點是難以保證客觀公正。有關國家機關,基於相對人的請求,對行政機關損害相對人合法權益的違法或不當行政行為進行矯正,以恢復和補救相對人的合法權益。此種救濟以活動的實質為標准,凡指在行政法上能夠為相對人提供補救的活動,包括行政機關提供的救濟和司法機關提供的救濟。行政救濟是行政法的基本制,有權力必有救濟,法律上行政機關和公民之間的平等賴此實現。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第二十八條 行政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應當對被申請人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提出意見,經行政復議機關的負責人同意或者集體討論通過後,按照下列規定作出行政復議決定:
(一)具體行政行為認定事實清楚,證據確鑿,適用依據正確,程序合法,內容適當的,決定維持;
(二)被申請人不履行法定職責的,決定其在一定期限內履行;
(三)具體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決定撤銷、變更或者確認該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決定撤銷或者確認該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可以責令被申請人在一定期限內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1.主要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
2.適用依據錯誤的;
3.違反法定程序的;
4.超越或者濫用職權的;
5.具體行政行為明顯不當的。
(四)被申請人不按照本法第二十三條的規定提出書面答復、提交當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依據和其他有關材料的,視為該具體行政行為沒有證據、依據,決定撤銷該具體行政行為。行政復議機關責令被申請人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被申請人不得以同一的事實和理由作出與原具體行政行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具體行政行為。
行政救濟包括什麼
行政救濟包括:
1、 監察救濟。相對人就行政侵權行為向政府系統的行政監察部門申訴,請求救濟。這種救濟途徑,相對人只能就行政違法、侵權的行政工作人員請求為之一定處理,如行政紀律處分,監察機關同樣不能直接撤銷、變更一個具體行政行為,也不能裁決予以賠償,此種救濟屬於行政系統內部的救濟;
2、立法救濟。相對人就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侵權行為,向人民代表大會申訴,請求救濟。但是權力機關對行政機關的監督,只限於重大決策和立法活動,是對抽象行政行為的監督,對具體行政行為的監督較少;
3、復議救濟。復議救濟相對於法院救濟而言,可稱作行政上的救濟,法院救濟可稱為訴訟救濟或司法救濟;
4、訴訟救濟。訴訟救濟是指相對人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由人民法院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違法行駛為予以撤銷,造成損害者判令賠償的救濟途徑。
D.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