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新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新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發布時間: 2025-02-16 13:33:49

㈠ 我國行政訴訟法哪三類案件可以適用調解

行政賠償、補償以及行政機關行使法律、法規規定的自由裁量權的案件可以調回解。
行政訴訟法第六十條人民法院答審理行政案件,不適用調解。但是,行政賠償、補償以及行政機關行使法律、法規規定的自由裁量權的案件可以調解。
調解應當遵循自願、合法原則,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

㈡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什麼時間頒布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於1989年4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

根據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修正。

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2)新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擴展閱讀: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對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具體內容

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詳細規定了行政訴訟的相關事宜。

首先,解釋明確了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包括公民和法人對侵犯其權益的行政行為提起訴訟,但排除刑事授權行為、調解仲裁等非訴訟途徑。土地使用權人對於農村集體土地處分行為的爭議,可以通過訴訟解決。

在管轄方面,各級行政審判庭負責審理行政案件,而專門法院不處理。復議決定改變原行政行為的情況,視為行政行為已「被改變」。訴訟參加人包括近親屬可以代為訴訟,原告可以在被告所在地或原告所在地法院選擇起訴,合夥企業與不具備法人資格的組織的訴訟代表人確定有特定規則。

訴訟條件方面,涉及相鄰權、公平競爭等權益受損時,可以提起訴訟。起訴時需要滿足法定的起訴條件,如被告、訴訟請求等,並遵循一定的起訴期限和舉證責任分配原則。

法院在審理過程中,會涉及證據的調取和審查,以及對起訴、復議、撤訴等程序的處理。同時,強調了對當事人權利的保護,如迴避制度、訴訟權利告知、訴訟期限的規定等。

對於再審和執行程序,解釋規定了再審申請、強制執行的條件和程序,以及對行政機關執行行為的審查標准。解釋自發布之日起生效,舊規定不再適用,與新解釋沖突的規定以新解釋為准。

㈣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注釋本目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是一部旨在通過法律手段解決行政爭議的法律。它旨在維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規范行政訴訟程序,確保公正、公平、公開的審判,同時也對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進行監督和制約。以下是對該法律主要條款的注釋:

第一章 總則,闡述了立法目的、訴權、獨立審判原則、法律適用、合法性審查、審理制度、當事人地位平等、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原則、辯論原則、以及檢察監督原則。這些原則旨在確保行政訴訟的公正性、透明度和效率。

第二章 受案范圍,詳細規定了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和不受案范圍,明確了哪些行政行為可以被提起訴訟,哪些則不在訴訟范圍之內。

第三章 管轄,對不同級別的法院在行政訴訟中的管轄權進行了劃分,確保案件在合適的法院審理,提高訴訟效率。

第四章 訴訟參加人,詳細列出了原告、被告、共同訴訟、第三人、法定代理、委託代理等參加訴訟的各方權利和義務,確保各方在訴訟中地位平等。

第五章 證據,規定了證據的種類、舉證責任、被告取證限制、法院對證據的收集、鑒定、以及證據保全,確保訴訟程序的公正性和證據的真實可信。

第六章 起訴和受理,規定了行政復議與訴訟的關系、復議期間和直接起訴期間、訴訟期間的延長、起訴條件和審查程序,確保行政爭議的及時解決。

第七章 審理和判決,詳細規定了審判准備、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條件、公開審判原則、審判組織、迴避、視為撤訴及缺席判決、妨礙行政訴訟的強制措施、不適用調解、申請撤訴、審案依據、規章的適用、判決、被告重作具體行政行為的限制、有關人員違法的處理、一審審理期限、上訴、書面審理、二審審理期限、上訴案件的裁判、當事人的申訴權、法院監督、以及檢察監督。

第八章 執行,規定了生效判決的執行、行政機關申請強制執行,確保判決得到及時執行。

第九章 侵權賠償責任,明確了行政侵權賠償請求權及程序、賠償主體、對有關人員的追償、賠償費用,保障了受害者的合法權益。

第十章 涉外行政訴訟,規定了涉外行政訴訟的原則、同等與對等原則、沖突規范的解決、涉外代理,確保涉外行政爭議的公正解決。

第十一章 附則,規定了訴訟費用、生效日期,對法律實施進行了規定。

附錄包括了多個解釋和規定文件,這些文件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進行了詳細的解釋和補充,確保法律實施的全面性和准確性。這些文件涵蓋了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行政訴訟撤訴若干問題等,為行政訴訟提供了更加具體的操作指南。

㈤ 新的行政訴訟法里七十條撤銷判決和重新作出判決里的第五款「濫用職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70條,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組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行政訴訟,適用本法。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解釋:本條是對適用涉外行政訴訟的規定。本條對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組織在我國領域內進行行政訴訟作了明確規定,即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主權是一個國家的最高權力,審判權是國家主權的有機組成部分。人民法院對涉外行政案件,行使審判權,是根據主權獨立的原則,審理涉外案件的。依照本條規定,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組織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認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關於原告的資格,管轄,審理程序等均適用本法規定。

㈥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一、 行政訴訟法 的概念行政訴訟法是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和行政 訴訟 參加人(原告、被告、 代理 人等)進行訴訟活動必須遵守的准則。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它規定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程序方面的法律規范和行政訴訟參加人行使權利、承擔義務的各種法律規范,是現代國家據以建立行政訴訟制度的法律依據。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從而根據 憲法 的規定製定的一部程序性法律。二、行政訴訟法全文司法解釋的內容為正確適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決定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結合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工作實際,現就有關條款的適用問題解釋如下:第一條人民法院對符合起訴條件的案件應當 立案 ,依法保障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 對當事人依法提起的訴訟,人民法院應當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一律接收 起訴狀 。能夠判斷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當場登記立案;當場不能判斷是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接收起訴狀後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七日內仍不能作出判斷的,應當先予立案。起訴狀內容或者材料欠缺的,人民法院應當一次性全面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內容、補充的材料及期限。在指定期限內補正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登記立案。當事人拒絕補正或者經補正仍不符合起訴條件的,裁定不予立案,並載明不予立案的理由。 當事人對不予立案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第二條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第三項規定的「有具體的訴訟請求」是指:(一)請求判決撤銷或者變更行政行為;(二)請求判決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給付義務;(三)請求判決確認行政行為違法;(四)請求判決確認行政行為無效;(五)請求判決行政機關予以賠償或者補償;(六)請求解決行政協議爭議;(七)請求一並審查規章以下規范性文件;(八)請求一並解決相關民事爭議;(九)其他訴訟請求。當事人未能正確表達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釋明。第三條有下列情形之一,已經立案的,應當 裁定駁回起訴 :(一)不符合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二)超過法定起訴期限且無正當理由的;(三)錯列被告且拒絕變更的;(四)未按照法律規定由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代表人為訴訟行為的;(五)未按照法律、 法規 規定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的;(六)重復起訴的;(七)撤回起訴後無正當理由再行起訴的;(八)行政行為對其合法權益明顯不產生實際影響的;(九)訴訟標的已為生效裁判所羈束的;(十)不符合其他法定起訴條件的。人民法院經過閱卷、調查和詢問當事人,認為不需要 開庭審理 的,可以逕行裁定駁回起訴。第四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照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對行政機關不履行法定職責提起訴訟的,應當在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期限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第五條行政訴訟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的「行政機關負責人」,包括行政機關的正職和副職負責人。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的,可以另行委託一至二名訴訟代理人。第六條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包括復議機關駁回復議申請或者復議請求的情形,但以復議申請不符合受理條件為由駁回的除外。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是指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處理結果。第七條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原告只起訴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或者復議機關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原告追加被告。原告不同意追加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另一機關列為共同被告。第八條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為共同被告的,以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確定案件的 級別管轄 。第九條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人民法院應當在審查原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同時,一並審查復議程序的合法性。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對原行政行為合法性共同承擔 舉證責任 ,可以由其中一個機關實施舉證行為。復議機關對復議程序的合法性承擔舉證責任。第十條人民法院對原行政行為作出判決的同時,應當對復議決定一並作出相應判決。 人民法院判決撤銷原行政行為和復議決定的,可以判決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重新作出行政行為。人民法院判決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給付義務的,應當同時判決撤銷復議決定。

熱點內容
論社會保障法的基本理念 發布:2025-02-23 02:25:26 瀏覽:122
法作為一種專門調整社會關系 發布:2025-02-23 02:14:39 瀏覽:300
免費網上法律咨詢在線 發布:2025-02-23 01:03:56 瀏覽:565
蘇州養貓條例 發布:2025-02-23 01:03:12 瀏覽:514
綠色建築法律法規 發布:2025-02-23 00:53:40 瀏覽:585
唐朝倫理道德 發布:2025-02-23 00:36:04 瀏覽:884
勞動法176小時 發布:2025-02-23 00:28:36 瀏覽:977
森林防火處罰條例 發布:2025-02-22 23:59:15 瀏覽:107
二胎協議如何寫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22 23:58:29 瀏覽:824
餘杭律師 發布:2025-02-22 23:20:20 瀏覽: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