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行政訴訟法音頻
㈠ 涓鍗庝漢姘戝叡鍜屽浗琛屾斂璇夎兼硶(2017淇姝)
銆婁腑鍗庝漢姘戝叡鍜屽浗琛屾斂璇夎兼硶銆嬪湪2017騫寸粡榪囦慨姝e悗錛屽硅屾斂璇夎肩殑鍙楁堣寖鍥淬佺¤緰鍒跺害銆佸″垽鍒跺害絳夋柟闈㈣繘琛屼簡瀹屽杽鍜屼紭鍖栵紝榪涗竴姝ヤ繚闅滀簡鍏姘戙佹硶浜哄拰鍏朵粬緇勭粐鐨勫悎娉曟潈鐩婏紝淇冭繘浜嗚屾斂鏈哄叧渚濇硶琛屾斂銆
鍦ㄥ彈妗堣寖鍥存柟闈錛屼慨姝e悗鐨勮屾斂璇夎兼硶鎵╁ぇ浜嗚屾斂璇夎肩殑鍙楁堣寖鍥達紝灝嗘洿澶氭秹鍙婂叕姘戙佹硶浜哄拰鍏朵粬緇勭粐鍚堟硶鏉冪泭鐨勮屾斂琛屼負綰沖叆鍒頒簡琛屾斂璇夎肩殑鑼冪暣鍐呫傝繖鎰忓懗鐫錛屽綋鍏姘戙佹硶浜哄拰鍏朵粬緇勭粐鐨勫悎娉曟潈鐩婂彈鍒拌屾斂琛屼負渚靛蟲椂錛屼粬浠鍙浠ラ氳繃琛屾斂璇夎兼潵緇存姢鑷宸辯殑鏉冪泭銆
鍦ㄧ¤緰鍒跺害鏂歸潰錛屼慨姝e悗鐨勮屾斂璇夎兼硶瀵圭¤緰鍒跺害榪涜屼簡浼樺寲錛屾槑紜浜嗗悇綰т漢姘戞硶闄㈢殑綆¤緰鑼冨洿錛岄伩鍏嶄簡綆¤緰鏉冪殑鍐茬獊鍜屾販涔便傚悓鏃訛紝榪樿勫畾浜嗚法琛屾斂鍖哄煙綆¤緰鐨勫埗搴︼紝浣垮緱琛屾斂璇夎兼洿鍔犱究鎹峰拰楂樻晥銆
鍦ㄥ″垽鍒跺害鏂歸潰錛屼慨姝e悗鐨勮屾斂璇夎兼硶鍔犲己浜嗗硅屾斂鏈哄叧琛屼負鐨勫悎娉曟у℃煡錛岃佹眰浜烘皯娉曢櫌鍦ㄥ$悊琛屾斂璇夎兼堜歡鏃訛紝蹇呴』瀵硅屾斂琛屼負鐨勫悎娉曟ц繘琛屼弗鏍肩殑瀹℃煡錛岀『淇濊屾斂琛屼負鐨勫悎娉曟с傚悓鏃訛紝榪樿勫畾浜嗚屾斂璇夎兼堜歡鐨勮皟瑙e埗搴︼紝榧撳姳褰撲簨浜哄湪娉曞涵涓婅繘琛岃皟瑙o紝浠ヨ揪鎴愬拰瑙e崗璁錛屽噺灝戣瘔璁兼垚鏈錛屾彁楂樿瘔璁兼晥鐜囥
鎬葷殑鏉ヨ達紝2017騫翠慨姝e悗鐨勩婁腑鍗庝漢姘戝叡鍜屽浗琛屾斂璇夎兼硶銆嬪湪淇濋殰鍏姘戙佹硶浜哄拰鍏朵粬緇勭粐鐨勫悎娉曟潈鐩娿佷績榪涜屾斂鏈哄叧渚濇硶琛屾斂絳夋柟闈㈠彂鎸ヤ簡閲嶈佷綔鐢ㄣ傚畠浣垮緱琛屾斂璇夎兼洿鍔犱究鎹楓侀珮鏁堝拰鍏姝o紝涓哄叕姘戙佹硶浜哄拰鍏朵粬緇勭粐鎻愪緵浜嗘洿鍔犳湁鏁堢殑娉曞緥淇濋殰銆
㈡ 最新行政訴訟法
1989年4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根據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根據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條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第二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第三條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對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第四條人民法院依法對行政案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人民法院設行政審判庭,審理行政案件。第五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第六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第七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第八條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的法律地位平等。第九條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行政訴訟的權利。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區,人民法院應當用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進行審理和發布法律文書。人民法院應當對不通曉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提供翻譯。第十條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有權進行辯論。第十一條人民檢察院有權對行政訴訟實行法律監督。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一條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第三條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對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第四條人民法院依法對行政案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人民法院設行政審判庭,審理行政案件。
第五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第六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
第七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第八條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第九條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行政訴訟的權利。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區,人民法院應當用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進行審理和發布法律文書。人民法院應當對不通曉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提供翻譯。
第十條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有權進行辯論。
第十一條人民檢察院有權對行政訴訟實行法律監督。
㈢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五版)》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七版)》(姜明安 主編)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J21C3DSzcmGTEMfutfacLQ 密碼:6t7h
書名: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七版)
作者:姜明安 主編
豆瓣評分:7.2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3-13
頁數:716
內容簡介:
本教材是根據教育部高等學校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的要求,為高校法學專業16門核心課程編寫的專門教材之一。該書全面、系統、深入地闡釋了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以我國行政法治實踐和行政法學說為基本研究素材,同時吸收、借鑒了國外行政法學研究的大量成果。教材在繼承、批判和 揚棄國外行政法學的控權論、管理論、行政權力本位論、相對人權利本位論等各種學術流派的基礎上,初步形成和建立了有中國特色的行政法學理論體系框架。 本書第六版問世以來,陸續發生了幾件對本書內容有重要影響的大事,「迫使」我們不得不對本書進行全面修訂,推出本書的最新版——第七版。否則,本書的內容將會落後於時代,與現實脫節,給以本書為教材的廣大高校師生帶來困難、困惑。近年來發生的對本學科有重要影響的大事主要有四:一是中共十九大召開,推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二是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通過了新的《憲法修正案》和《監察法》,對國家監察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三是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新的《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對2014年和2017年修正的《行政訴訟法》的適用問題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解釋,條文達163條之多;四是國務院對《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和《規章制定程序條例》進行了較大幅度的修改和重新發布。有鑒於此,我們於今年4月啟動了對本書第六版的大修,使該書的內容與時俱進,以反映和體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治理論,反映和闡釋近年來行政法的新法律、新法規、新司法解釋,反映和闡釋這些法律、法規、司法解釋所確立的新規范及所構建的新制度。
作者簡介:
姜明安 北京大學法學院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大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警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最高人民檢察院專家咨詢員、民政部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委員、文化部文化法制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法律顧問、北京市、上海市、江蘇省人民政府行政復議委員會非常任委員。 主要研究領域為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
㈣ 行政訴訟法2017修訂的內容有哪些
1. 擴大了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將部分抽象行政行為納入了受案范圍。這意味著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部分抽象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這一修訂內容的意義在於,進一步保護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訴訟權利,使得他們能夠更加全面地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同時,也有助於促進政府依法行政,加強對抽象行政行為的監督。
舉個例子,某個地方政府發布了一項針對某一行業的政策,這個政策可能損害了該行業內一些企業的利益。在過去,這種抽象行政行為是不能被提起訴訟的。但是,根據行政訴訟法的修訂,這些企業可以對這項政策提起訴訟,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2. 完善了行政訴訟的證據規則,明確了舉證責任和證據審查標准。這有助於保障行政訴訟的公正性和效率性。
這一修訂內容的意義在於,使得行政訴訟的證據規則更加完善和明確,保障了行政訴訟的公正性和效率性。同時,也有助於減少因為證據問題而引起的紛爭和不必要的訴訟成本。
舉個例子,在一起行政訴訟案件中,原告和被告就一份文件的真實性發生了爭議。根據修訂後的證據規則,法院可以更加明確地確定舉證責任和證據審查標准,從而更加公正高效地解決爭議。
總的來說,行政訴訟法的2017修訂內容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完善了行政訴訟制度,進一步保障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㈤ 行政訴訟法2017修訂的內容有哪些
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做了修改。
根據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具體修正內容如下:
第二十五條增加一款,作為第四款:「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葯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領域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致使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應當向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職責。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職責的,人民檢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拓展資料:
行政訴訟法是資產階級革命取得勝利並建立資產階級國家以後的產物。現代國家的行政法,同刑法、民法不同,大多數國家的許多行政法律文件中,都既規定了實體法規范,又同時規定了相應的程序法規范。而在刑法領域和民法領域中,實體法同程序法已基本分開,形成了刑法、刑事訴訟法和民法、民事訴訟法等相對獨立的法律部門。
中國行政訴訟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法典中比較集中地規定的一些行政訴訟法律規范,和分散規定在其他許多法律、法規中的行政訴訟法律規范的總稱。《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是中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一部重要的基本法律。
參考資料:中國政府網《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㈥ 中國三大基本程序法
法律分析:三大基本程序法是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
一、民事訴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是以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已於2014年12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36次會議通過,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
目前版本為根據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第三次修正。
民事訴訟如同刑事訴訟、行政訴訟一樣,都是透過國家所設立的法院來進行的訴訟程序,僅是依其所針對事務的不同,而將其劃歸為此三大類。
刑事訴訟重在國家刑罰權的實現,藉由刑事訴訟對於犯罪行為進行追訴並加以處罰;行政訴訟則重在救濟國家行政機關行使公權力時所產生的錯誤。而所謂的「民事訴訟」乃指民事法院依當事人之請求,就民事紛爭事件利用國家公權力強制解決之程序。
而須注意的是,民事訴訟法中規范的對象主要是針對民事訴訟的開始(起訴)、進行(審理)、終結(判決)之部分,另外就保全程序的部分亦是在民事訴訟法中加以規定,而就訴訟終結後的執行問題則是屬於強制執行法的問題。
二、刑事訴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是為了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懲罰犯罪,保護人民,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秩序,根據憲法,制定的法律。
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於1979年7月1日通過,1979年7月6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令第五號公布,自1980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26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關於修改刑事訴訟法的決定 。
三、行政訴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是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而制定的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由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於1989年4月4日通過,自1990年10月1日實施。現行版本為2017年6月27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條 為了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懲罰犯罪,保護人民,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秩序,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一條 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㈦ 行政訴訟法的目的
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而制定的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由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於1989年4月4日通過,自1990年10月1日實施。現行版本為2017年6月27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下列訴訟
1、對行政拘留、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2、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不服的。
3、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拒絕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行政許可的其他決定不服的。
4、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於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
5、對徵收、徵用決定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
6、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7、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經營自主權或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經營權的。
8、認為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
9、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
10、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
11、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的。
12、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