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刑事訴訟法適用時間
❶ 刑事訴訟法最新修改時間
刑事訴訟法最新修改時間是:2012年3月14日。(即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刑事訴訟法在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1996年3月17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作了第一次修正。
❷ 刑法和刑事訴訟法最後一次修訂的時間是多少
刑法最後一次修訂時間為2017年11月4日
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
刑事訴訟法最後一次修訂於2018年10月26日
(截止至2019年3月)
❸ 刑事訴訟法兩次修改後實施時間
1.【刑訴法第一次修改】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屆全國人大會專常委會第十三次屬會議通過。於1999年12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二十七號公布施行,自公布之日(1999年12月25日)起開始施行。
2【刑訴法第二次修改】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於2013年1月1日起開始施行。
❹ 新刑事訴訟法什麼時候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1979年7月1日通過 1996年3月17日修正 2012年3月14日十一屆人大五次回會議第二答次修正 同日公布 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
刑事訴訟法的有關章節及條文序號根據本決定作相應調整。
本決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重新公布。
❺ 刑事訴訟法修改了幾次,具體實施時間
刑訴法已經經過三次修訂。根據1996年3月17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根據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根據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三次修正。
我國刑事訴訟法發展的基本歷程:
40年來,我國的刑事訴訟法律制度與國家經濟社會和民主法治建設同步發展,不斷完善。我國刑事訴訟法制定於1979年,全國人大於1996年和2012年對刑事訴訟法作了兩次比較全面的修改,201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根據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又對刑事訴訟法作了部分修改。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其他法律和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中,也有關於刑事訴訟制度的規定。201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還對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的理解和適用問題,制定了3個法律解釋。
刑事訴訟法的概念宗旨:
刑事訴訟法是指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調整刑事訴訟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調整的對象是公、檢、法機關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揭露、證實、懲罰犯罪的活動。它的內容主要包括刑事訴訟的任務、基本原則與制度,公、檢、法機關在刑事訴訟中的職權和相互關系,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權利、義務,以及如何進行刑事訴訟的具體程序等。
基本原則:
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是刑事訴訟法確立的基本法律規范,反映了刑事訴訟的客觀規律和基本要求,它與刑事訴訟的目的和任務緊密相連,是指導人們實現刑事訴訟懲罰犯罪、保障人權價值目標的重要保證。
(一)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由專門機關依法行使
(二)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
(三)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原則
(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
(五)未經人民法院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
(六)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責任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刑事訴訟法從制定到現在總共經歷了三次修改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國家的不斷發展富強我國的法律也在不斷的發展完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三條 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檢察、批准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嚴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第五條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過程中,必須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必須接受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監督並向其報告工作。
第七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
第十一條 人民法院審判案件,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人民法院有義務保證被告人獲得辯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辯護權外,還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辯護人。被告人的辯護權,公訴案件自案件移送審查之日起行使。自訴案件的被告人可以隨時委託辯護人。
第十二條 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即確定被告人有罪的權力由人民法院統一行使。
第十五條 法定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包括: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根據刑法不認為是犯罪的;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❻ 新刑事訴訟法 必要的休息時間是指多久
您好!對於不同的強制措施,休息時間不同。具體規定如下:
新刑訴法"必要的休息時間"的規定,核心和關鍵在於對"必要"二字的理解把握上,尤其是對傳喚、拘傳延長至24小時的情形,偵查人員、犯罪嫌疑人及律師可能會有分歧意見。處理好這一問題,偵查人員除把握好"必要"包含必不可少、休息以一次為底線的含義外,還應根據不同的情形和對象區別對待。一是針對訊問開始的時間不同有所區別。對於從早上持續到第二天早上的訊問,白天至夜間12點前,保證犯罪嫌疑人相應就餐後一刻鍾或半小時休息時間,就可視為給予了其必要的休息時間,凌晨以後至訊問結束可再視情給予其2個小時左右的休息時間;對於從傍晚開始持續到第二天傍晚的訊問,凌晨以後並不必要馬上給予其休息時間,從訊問開始時間起算的夜間12小時內,可在訊問時間進行2/3後至12小時內給予其一定休息時間,休息時間也可比白天開始的訊問稍短,比如從夜間8:00開始的訊問,可在凌晨4點至早上8:00期間安排其1個半小時左右的休息時間,進入白天的12小時,則按上述就餐後給予其一定休息時間即可。二是針對不同對象應有所區別。比如年齡較大的犯罪嫌疑人(50歲以上)以及身體狀況較差、患有一定疾病或婦女等,可在以上情形安排休息時間下,適當延長1個小時左右的休息時間,以體現人性和文明辦案。當然,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於所處立場不同,即便我們如此操作,可能還會引起犯罪嫌疑人或律師的質疑。為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筆者認為,偵查人員可在訊問筆錄中通過"你休息好了嗎、你休息的怎麼樣?"等問話方式,及時固定犯罪嫌疑人對休息狀況的評價,以防止後續階段節外生枝。
如能提供更多信息,則可給出更為周詳的法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