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主體和行政法主體
1. 行政主體與行政法主體與行政法的關系
行政主體指依法行使國家行政權力,能依法作出行政行為,並能獨立承擔責任的行版政機關以及法律、權法規授權的組織。在我國行政主體包括職權行政主體與授權行政主體,前者是指行政機關,後者主要是經法律、法規授權可以行使某些行政職權的組織。行政主體具有以下特徵:1.能依法行使行政職權;2.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職權;3.能獨立對外承擔責任。
行政主體不同於行政法主體,行政法主體是指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它包括行政主體,也包括行政相對人。
我國沒有統一的行政法法典,所謂行政法是指一些調整行政法律關系的法律、法規的統稱,行政主體與行政法主體都要接受行政法律、法規的調整。行政主體行使行政權力、作出行政行為必須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則,接受行政法律的規范,相對人在行政管理或者其他活動中,也要遵守法律規定,並且可以以相關行政法規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 行政法中的行政主體
法律分析:行政法主體,即行政法律關系主體,指行政法調整的各種行政關系的參加人,包括組織和個人。具體來說,組織包括國家機關、企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個人則包括國家公務員以及作為行政相對人的公民、外國人和無國籍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第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對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3. 行政法主體和行政主體的區別
法律分析:行政法主體是指調整和監督各種行政關系的參與者、組織和個人。組織包括國家機關(主要是行政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其他組織,個人包括國家公務員和作為行政相對人的公民、外國人、無國籍人等。行政主體是行政法的主體之一。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九條 行政處罰的種類:
(一)警告、通報批評;
(二)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
(三)暫扣許可證件、降低資質等級、吊銷許可證件;
(四)限制開展生產經營活動、責令停產停業、責令關閉、限制從業;
(五)行政拘留;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第二十條 行政處罰由違法行為發生地的行政機關管轄,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4. 行政法主體與行政主體的區別是什麼
行政法主體即指行政法調整的各種行政關系與監督行政關系的參加人組織和個人。組織包括國家機關(主要是行政機關)、企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個人包括國家公務員以及作為行政相對人的公民、外國人、無國籍人等。 行政主體是行政法主體的一種。行政可能在各種行政法律關系中存在,但在各種行政法律關系中,它只是關系的一方當事人,與另一方當事人共同構成相應關系的雙方。 人們往往容易混淆行政法主體與行政主體的概念。實際上,這是兩個有著相互聯系,但又有重要區別的概念。 行政主體雖然只是行政法主體的一種,但它是行政法主體中最重要的一種。首先,行政主體在行政法律關系中佔有主導地位,而行政管理法律關系在整個行政法律關系中又佔有主導地位。其次,行政主體在各種行政法律關系中均可構成一方主體,而其他行政法主體只可能在一種或兩種行政法律關系中出現,而不可能在所有行政法律關系中出現。 此外,行政主體,特別是行政機關,作為行政法主體具有相對恆定性。盡管行政機關有時也會以民事主體的身份參與民事關系,但在絕大多數時候和場合,行政機關均是以行政法主體的身份參與行政法律關系;而其他行政法主體,如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等,則常常以民法主體的身份參與民事關系,或以其他身份參與其他社會關系和其他法律關系。 正是因為上述原因,行政法學研究行政法主體,往往將行政主體的研究置於最重要的位置。
5. 行政法主體和行政主體的關系
行政法主體又稱行政法律關系主體,是行政法律關系中權利的享有者和義務的版承擔者,具體包權括執掌行政權的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即行政管理過程中的被管理者)。
行政主體是指享有行政職權,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職權並獨立承擔責任的組織。
因此,行政法主體的范圍大於行政主體,行政主體只是行政法主體的一種,在行政法律關系中佔主導地位。
6. 行政法的主體是指
法律分析:行政法主體,即行政法律關系主體,指行政法調整的各種行政關系的參加人,包括組織和個人。具體來說,組織包括國家機關、企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個人則包括國家公務員以及作為行政相對人的公民、外國人和無國籍人。
行政法主體是指在具體的行政法律關系中享受權利、承擔義務的當事人,包括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 第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積極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逐步增加政府信息公開的內容。
第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政府信息資源的規范化、標准化、信息化管理,加強互聯網政府信息公開平台建設,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平台與政務服務平台融合,提高政府信息公開在線辦理水平。
第九條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權對行政機關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進行監督,並提出批評和建議。
7. 行政法主體和行政主體有什麼區別啊
行政法主體的范圍大抄於行政襲主體,行政法主體就是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就是行政法律關系的權利的享有者和義務的承受者,所以包括行政主體、行政相對人,還有公務員。即行政法主體=行政主體+行政相對人+公務員
分別而言:
行政法主體即指行政法調整的各種行政關系的參加人 ——組織和個人。組織包括國家機關(主要是行政機關)、企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個人包括國家公務員以及作為行政相對人的公民、外國人、無國籍人等。
行政主體,是指享有國家行政權,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並能獨立地承擔因此而產生的相應法律責任的組織,包括行政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社會公權力組織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