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嚇信違法勞動法
㈠ 收到律師函一直不答復,有什麼後果
收到律師函一直不答復,是否有後果不能一概而論,應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1,律師函是一種委託代理進行意思表示的法律行為。律師函形式上是嚴肅認真並具有法律意義的證件,如欠款、欠費發出的律師函就有催促的作用,頗有先禮手兵的意味。使受函方將現實問題與法律後果作一番比較,並作出評價,是自行履行還是選擇訴訟。
2,在法律意義上講還具有中斷訴訟時效的作用,如律師接受當事人的委託,面向債務人發函,一旦簽收了該函就會發生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律效果。
3,律師函的內容是關鍵。律師函沒有法律強制力,一般律師函的目的不是讓你回復,而是起到告知作用。不回即認為認可。
4,如果律師函中的陳述內容違背事實,也可以起訴其負法律責任。
樓主朋友提前離職,公司告他毀約,應了解勞動合同中個人的責任條款如下:
勞動合同違約責任的歸責原則是指勞動合同的當事人不履行勞動合同債務行為發生以後,應依據何種根據使其負責。歸責原則體現了對勞動合同當事人的主觀心理狀態和是否盡到注意義務的行為的法律上的價值判斷,體現了對勞動合同當事人違約結果承擔責任的不同態度。勞動合同違約責任歸責原則主要有兩種:過錯責任和無過錯責任。
一,前者是指對當事人違約責任的追究不僅要有違約行為,還要有當事人的過錯,即當事人在主觀上有故意或過失,在客觀上有沒有盡到必要的注意義務的行為。
二,後者是指只要當事人有違約行為,就要承擔違約責任,對該違約當事人的主觀上有無過失及是否盡到注意義務不予考慮,即使該當事人無任何過錯,也要承擔違約責任。
我國現行的合同法採用的是無過錯的歸責原則。在大量的勞動法的著作中,對勞動合同違約責任的歸責原則的闡述大多數都沿用了原合同法的違約責任的歸責原則,即過錯原則,即無論用人單位或者勞動者,其承擔勞動合同違約責任的構成要件是違約行為和過錯。而基於這種歸責原則我們就得考慮違約方的過錯程度。因為違約方的過錯程度在處理勞動合同糾紛、確定違約方承擔的責任大小時,往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如果合同的履行僅對債權人有利益而對債務人無利益,債務人不履行合同時僅就故意和重大過失負責,對於輕過失不承擔責任。
2、如果合同履行不僅對債權人有利,而且對債務人也有利,或者僅對債務人一方有利,債務人應就其故意和一切過失造成的合同不履行的後果承擔責任。
3、損害賠償時是否減輕責任。對於故意和重大過失違約行為,不得減輕違約方的賠償責任。而在違約當事人有輕過失責任時,可以相應減輕其賠償額。其中,對於故意造成損害,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的,合同管理機關還可以依法予以罰款;構成犯罪的,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對違約金的調整。實踐中,處理合同糾紛時,輕過失違約的,可以相應減少違約者承擔的違約金數額。
5、責任免除。由於故意和重大過失違約行為人表現了對合同義務和他人利益的漠視態度,因此法律規定對故意和重大過失違約責任不得通過免責條款加以免除。
6、雙方共同違約時的責任劃分。這里所說的共同違約,是指雙方合同當事人都有違反合同規定的行為,而不是指一方當事人單方面違約。這種行為不包括一方在另一方嚴重違約時根據法律或者合同規定單方解除合同的情況在內,因為此種情況下單方解除合同的行為是合法行為。
7 、在雙方當事人都違反合同的情況下,如何劃分、確定雙方的違約責任,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雙方違約時,一般情況下根據各自過錯大小按比例承擔違約責任。從司法實踐經驗來看,按照下列方法劃分雙方違約的各自責任: 如果能確定雙方各自過錯的大小,則按各自的過錯大小承擔責任,即過錯大的一方當事人承擔主要的違約責任,過錯小的另一方當事人則承擔次要的違約責任。如果不能確定雙方過錯的大小便使用推定的方法。 如果雙方違約都是由於不可抗力或者其他免責原因所致,那麼,可根據情況部分或者全部免除雙方的違約責任。
(1)恐嚇信違法勞動法擴展閱讀:
律師函本身不會產生法律後果的,只是一種警示。
收到律師函,並不意味著你將承受律師函上所述的風險,何況是你可以保持沉默並跟蹤事態進展,也可以聘請律師商量對策。
當然,律師函中又能會傳達當事人催告、拒絕、解除等意思表示或者意思通知,這些將產生一定的法律後果。
律師函是指律師接受客戶的委託就有關事實或法律問題進行披露、評價,進而提出要求以達到一定效果而製作、發送的專業法律文書。
律師用律師函對某一事實進行法律評價和風險估計,其目的在於以法律尺度和律師的判斷,對送達對象曉之以法律事實,動之以利弊得失,讓送達對象得出自己的"法律評價",即"傳法達意"。
它的本質是一種委託代理進行意思表示的法律行為,對於訴訟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㈡ 辱罵員工違反勞動法嗎
法律分析:當然違反勞動法,用人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由公安機關對責任人員處以十五日以下拘留、罰款或者警告;構成犯罪的,對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二)侮辱、體罰、毆打、非法搜查和拘禁勞動者。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九十三條 有下列尋釁滋事行為之一,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隨意毆打他人,情節惡劣的;(二)追逐、攔截、辱罵、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的;(三)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情節嚴重的;(四)在公共場所起鬨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糾集他人多次實施前款行為,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並處罰金。第二百九十三條之一有下列情形之一,催收高利放貸等產生的非法債務,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一)使用暴力、脅迫方法的;(二)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侵入他人住宅的;(三)恐嚇、跟蹤、騷擾他人的。
㈢ 領導侮辱員工,勞動法管不管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對用人單位侮辱員工有相關的規定,會對責任人員追究責任。同時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第二項之規定,涉嫌公然侮辱他人。
法律規定: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九十六條用人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由公安機關對責任人員處以十五日以下拘留、罰款或者警告;構成犯罪的,對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
2、侮辱、體罰、毆打、非法搜查和拘禁勞動者的。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
1、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2、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3、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4、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5、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6、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3)恐嚇信違法勞動法擴展閱讀:
案例
貴州省遵義市一家裝修公司因員工未完成業績而受到領導侮辱性體罰,引發關注。11月4日,遵義市紅花崗公安分局調查後通報,稱該公司確實存在侮辱、體罰員工等行為,已對公司負責人作出治安拘留的處罰。
10月31日,有網民爆料稱,遵義市一家裝修公司,為讓員工完成任務制定了吃蟲、喝馬桶水等體罰項目。網上也流傳出該公司體罰員工的現場視頻,從視頻中可以看到抽鞭子、喝黃色液體等體罰行為。
網民稱事發時公司負責人在場並將視頻發到群里,目前視頻泄露,因給公司造成損失,公司負責人威脅追究其刑事責任。
11月4日,紅花崗公安分局就網傳遵義一裝修公司懲罰員工一案作出情況通報,「近日,有網友在網上反饋:遵義市紅花崗區銀河路春生彼岸某裝修公司對未完成工作任務的員工施以侮辱性質的體罰行為。遵義市公安局紅花崗分局高度重視,立即開展調查。」
通報中稱,經初步核查,該公司為完成銷售指標,確實存在侮辱、體罰員工等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第二項之規定,涉嫌公然侮辱他人。11月3日,紅花崗公安分局依法對該公司負責人郭某、蔡某、黃某分別處以治安拘留10日、10日、5日處罰。目前該案正在進一步調查處理中。
據近年來的新聞報道,一些公司為了業績確實存在不當體罰員工的行為,如「為完成銷售業績,員工當街下跪爬行表激勵」「未完成銷售任務,員工被懲罰跪在店門口」「銀行員工被當眾打屁股」「未完成業績員工當眾吃活麵包蟲」等,多次引起公眾關注。
「求真」欄目提醒,公司激勵員工增加業績無可厚非,但同時也應注意尊重員工人格,不侵犯他人權益。公司體罰員工,不但涉嫌違反了治安處罰法,同時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九十六條規定:
「用人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由公安機關對責任人員處以十五日以下拘留、罰款或者警告;構成犯罪的,對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二)侮辱、體罰、毆打、非法搜查和拘禁勞動者的。」
若員工遭遇類似的情況,建議依法維權,保護自己。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人民網:貴州遵義一公司侮辱體罰員工負責人被拘留
㈣ 員工威脅老闆違法嗎
法律分析: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員工離職後對老闆的人身安全進行威脅的,是屬於違法的行為,老闆是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的。按時支付工資是單位的義務,當單位違反了法定的義務時,勞動法也賦予了勞動者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權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