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行政法概念
A. 行政法的概念
行政法的名詞解釋是:行政法指的是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我國目前尚沒有統一完整的實體行政法典。
包括兩層含義:第一,行政法是國家一類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第二,這一系列法律規范和原則調整的對象是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而不是別的社會關系。
一般行政法:指具有以下內容的法律法規:規定國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則、方針、政策;國家機關及其負責人的地位、職權和職責;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任免、考核、獎懲;有關行政體制改革和提高行政機關的工作效率等等。
特別行政法:指規范各專門行政職能部門如教育、民政、衛生、統計、郵政、財政、海關、人事、土地、交通等方面的管理活動的法律、法規。
B. 簡述行政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則
行政法的概念: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1、依法行政原則
2、合理行政原則
3、行政應急原則
4、高效便民原則
5、行政公開原則
6、權責統一原則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行政法的精髓,貫穿於行政立法、行政執法、行政司法和行政法制監
督之中,是指導行政法的制定、修改、廢除並指導行政法實施前基本准則。
對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國內外行政法學界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不同的概括和歸納。根據我國的行政法發展狀況,我們認為應當特別強調以下兩項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1.依法行政原則
依法行政原則,即行政機關必須依法行使行政權。該原則具體又可分為4項子原則:
(1)法律優先原則。指法律位階高於行政法規、行政規章和行政命令,一切行政法規、行政規章和行政命令皆不得與法律相抵觸。
(2)法律保留原則。指立法法第8條所規定的事項只能由法律規定。又分為絕對保留和相對保留。前者如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必須由法律規定,不得授權行政機關做出規定:後者如立法法第8條規定的其他事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授權國務院先制定行政法規。
(3)職權法定原則。指行政機關的任何職權的取得和行使,都必須依據法律規定,否則不得行使。
(4)責任政府原則。指行政機關和國家公務員違法行政必須承擔法律責任:既包括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被撤銷、變更的責任和行政賠償責任等,也包括國家公務員因違法失職而應承擔的行政處分責任和引咎辭職責任等。
2.合理行政原則
合理行政原則,即行政機關做出的行政行為內容要客觀、適度、符合理性。合理行政原則產生的主要原因是行政自由裁量權的存在與擴大。自由裁量權指行政機關的自行決定權,即對具體行政行為的方式、范圍、種類、幅度等的選擇權。盡管從機關性質上來說,行政機關應當是執行法律的機關,其行為皆應依法實施:但由於行政事務的復雜性,立法機關不可能通過嚴密的法律規范完全約束行政行為,故不得不在事實上和法律上承認行政機關的一定程度的行為選擇權,即自由裁量權。誠然,為了執行公務的需要,行政裁量權必須存在:但與此同時,由於行政裁量權較少受到法律的約束,因而常常產生濫用的事實或出現行政處罰顯失公正的後果。無論行政裁量權的濫用或行政裁量顯失公正,都是對行政法治的破壞。因此,我們既應當承認自由裁量權的作用,又應當加強對自由裁量權的控制。
C. 行政法是什麼意思
問題一:一般行政法指的是什麼? 行政法是規定國家行政主體的組織、職權、行使職權的方式、程序以及對行使行政職權的法制監督,調整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系統。
行政法的基本內容包括三大部分:
(一)行政組織法;
(二)行政行為法;
(三)行政法制監督、行政救濟、行政責任法。
行政法的這三個部分分別調整著不同的行政關系:
行政組織法主要調整內部行政關系;
行政行為法,主要調整行政管理關系;
行政法制監督、行政救濟、行政責任法主要調整行政法制監督關系。
補充定義:行政法是指調整行政權被行使過程中所產生的社會關系以及對行政權進行規范和控制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問題二:行政法大白話講到底是什麼意思?謝謝! 就是關於 *** 機關工作規則的法律。行政訴訟法就是規定和 *** 機關打官司的法律。
問題三:行政法的含義? 行政法,源於法文droit administratif,英文為administrative law。由於社會制度的不同,法律文化的差異,觀察問題角度的差別,人們對行政法的理解與界定也便存有分歧。
最簡單的定義方法是把行政法描述為有關行政的法。統而論之,這並無不當,但只有進行進一步的闡釋,人們才能明了行政法的內容體系、本質特徵與重心所在,才能對這種定義的准確性、完整性、正確性作出判斷。
有的學者從管理的角度界定行政法,人們稱之為管理論。這種理論在早期特別是在大陸法系國家和前蘇聯的行政法學中占據統治地位。最集中、最直接地表述這一理論的一個定義是:「行政法作為一種概念范疇就是管理法,更確切一點說,就是國家管理法。」 1 管理論者從「分析實證主義」出發,信奉「法律是無限 *** 者的命令」,認為行政法是「對國家事務進行管理的工具。」認為行政機關是權力主體,相對方是義務主體,二者之間的關系是權力義務關系,權力義務不對等是行政法的基本特徵,命令――服從是行政行為的基本模式。強調法制的中心是以法行政,即用法律管理國家事務,要求行政相對方服從法律的命令,否則要承擔行政法律責任,受到法律的制裁。他們將行政法律責任的范圍限於行政相對方的責任,不強調行政主體的法律責任,追究行政法律責任的機關是主管行政機關或行政裁判機構。行政救濟,早期被認為是行政長官對受害的相對方的一種恩賜,此後方逐步被承認為相對方的一種權利補救措施。他們一般都是以行政組織、行政職能和作用為核心來構築行政法學理論體系。在他們的早期著作中,不講司法審查和司法補救。管理論的產生有其歷史、社會的必然性,在一定條件下,對社會的穩定和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但這種理論有較大的片面性,未能全面而深刻地把握行政法的實質,它以管理者為本位,以管理為使命,視法為管理工具,無視行政相對方的權利,忽略了對管理者的監督,過於強調行政效率和行政特權,加深了行政領域「官本位」的特徵,同現代社會的發展,同民主與法治原則不相適應。
問題四:行政是什麼意思? 行政就是在公司打雜的。比如:對公司人員文件資料,人事檔案進行合理歸類,有序整理,比如公司內部人員的聯系方式,住址等內容的記錄。比如協助公司列印或復印相關文件資料,比如接聽或需要轉接給領導的來客電話的工作,還有就是接待外來人員........還有很多呢。很雜。
問題五:行政法和行政法規有什麼區別 行政法是有關行政活動、行政機關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包括行政法律、行政法規、行政規章等等。行政法規是行政法的一部分。
問題六:什麼是行政法?什麼是行政法學?二者有什麼區別? 行政法是有關調解行政法律關系和監督行政法律關弧的所有法律法規的總稱。 我國現在還沒有統一的一部《行政法》法典。
行政法學是以研究行政權為核心、以維護行政相對人為目的,以行政法的淵源、原則、種類、作用等為內容的學科體系
簡單的說 行政法是法律 行政法學是學問
問題七:行政解釋是什麼(法律上 行政解釋是什麼(法律上
所謂行政解釋,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活動中,對有關法律法規如何具體應用貫徹的問題所作的說明。行政解釋學是法律解釋學的一盯分。
詳細解釋
從解釋主體來說,行政解釋主要可以分為: 1.國務院及其各部、委、辦等對不屬於審判和檢察工作方面的法律如何具體應用的問題進行解釋。 行政解釋
2.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自治區人民 *** 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 *** 主管部門,對同級權力機關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如何應用的問題所進行的解釋。 中國現行法定法律解釋體制的特點有:立法部門主導,集中壟斷,分工配合。 行政解釋是指由國家行政機關對於不屬於審判和檢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的具體應用問題以及自己依法制定的法規進行的解釋。 指國務院及其所屬各部門對法律所作的解釋。一是對不屬於審判和檢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如何具體應用所作的解釋;二是國務院及其各部門在行使職權時對於自己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所進行的解釋。
編輯本段權力淵源描述
中國的法律解釋作為一項獨立的權力,是由憲法和法律法規賦予的,憲法、法律、法規是法律解釋的權力淵源,也是行政解釋的權力淵源。 憲法淵源 1949年9月通過的中央人民 *** 組織法第7條規定,中央人民 *** 委員會有權制定並解釋國家的法律。1954年憲法第31條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解釋法律,1975年憲法保留了此項權力,1978年憲法和1982年憲法進一步增加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具有「解釋憲法」的權力。 組織法淵源 1949年9月的中央人民 *** 組織法第7條規定,中央人民 *** 委員會有權制定並解釋國家的法 行政解釋
律。1979年通過、1983年修訂的法院組織法第33條規定:「最高人民法院對於在審判過程中如何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進行解釋。」 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議淵源 1955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關於解釋法律問題的決議》規定:凡關於法律、法令條文本身需要進一步明確界限或作補充規定,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解釋或用法令加以規定;凡關於審判過程中如何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由最高法院審判委員會進行解釋。 1981年五屆全國人大第19次常委會通過的《關於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包括以下四項原則性規定。 1.凡關於法律、法令條文本身需要進一步明確界限或作補充規定的,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解釋或用法令加以規定; 2.凡屬於法院審判工作和檢察院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分別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進行解釋,兩院解釋如有原則分歧,報請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或決定; 3.不屬於審判和檢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法令如何具體應用的問題,由國務院及其主管部門進行解釋; 4.凡屬於地方性法規條文本身需要進一步明確界限或作出補充規定的,由制定法規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常委進行解釋或作出規定,凡屬於地方性法規如何具體應用的問題,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 *** 主管部門進行解釋。 法律淵源 2000年3月15日通過的《立法法》第42條規定:「法律解釋權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律有以下情況之一的,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解釋。(一)法律的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的;(二)法律制定後出現新的情況,需要明確適用法律依據的。」 第43―46條規定了法律解釋的程序問題。 第47條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法律解釋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行政法規淵源 1999年5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作出的《關於行政法規解釋許可權......>>
問題八:請問行政法中的行政與行政管理學中的行政的意思有何不同 前者指國家行政和公共行政,後者指的是一定的社會組織,在其活動過程中所進行的各種組織、控制、協調、監督等活動的總稱
問題九:行政工作是啥意思 只要是做管理的~~都屬於行政工作...
問題十:行政是什麼意思? 20分 這個有很多含義啊,一般來說是國家行政機關行使職權,對於國家各種事務的管理職能。當然也可以指企事業單位內部的管理。
當然還有更專業的回答了呵呵
D. 行政法的概念
行政法是調整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進一步說,行政法是調整行政組織、職權,行使職權的方式、程序以及對行使行政職權的監督等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行政法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行政法尚沒有統一完整的實體行政法典,這是因為行政法涉及的社會領域十分廣泛,內容紛繁豐富,行政關系復雜多變,因而難以制定一部全面而又完整的統一法典。行政法散見於層次不同、名目繁多、種類不一、數量可觀的各類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以及其他規范性文件之中。凡是涉及行政權力的規范性文件,均存在行政法規范。重要的綜合性行政法律在我國和國外主要有:行政組織法、國家公務員法、行政處罰法、行政強製法、行政許可法、行政程序法、行政公開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等。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五條規定,行政處罰遵循公正、公開的原則。設定和實施行政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對違法行為給予行政處罰的規定必須公布;未經公布的,不得作為行政處罰的依據。
E. 行政法的概念和特徵
什麼是行政法,其特徵是什麼
行政法是調整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進一步說,行政法是調整行政主體根據法律規定,在行使行政職權、履行行政職責過程中與行政相對人之間形成的各種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行政法的特徵主要包括:
調整對象的特殊性:行政法調整的對象是行政關系,包括在行政管理活動中產生的各種社會關系。這些關系既包括縱向的管理與被管理關系,也包括橫向的協調與合作關系。
法律規范的多樣性:行政法規范不僅包括法律、法規、規章等規范性文件,還包括其他具有約束力的制度、措施和政策,如紅頭文件、內部制度等。
行政法規范的交叉性:行政法規范往往與其他法律規范相互交叉,涉及到民法、刑法、經濟法等多個領域。
行政法規范的變動性:由於社會環境和政策的變化,行政法規范也會隨之變化,具有較大的變動性。
行政法的涉外性:隨著國際交流和跨國合作的增加,行政法也涉及到越來越多的涉外問題。
綜上所述:
行政法是調整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其特徵主要包括調整對象的特殊性、法律規范的多樣性、行政法規范的交叉性、變動性和涉外性。這些特徵使得行政法成為一個復雜而又重要的法律領域,對於理解國家的行政管理體制和法律制度具有重要意義。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一條規定:「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F. 《行政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則是什麼
行政法概念:調整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具體來說,是調整國家行政機關在履行職能過程中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x0dx0ax0dx0a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包括:x0dx0a行政法的實體性原則:x0dx0a1.依法行政原則.x0dx0a2.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x0dx0a3.越權無效原則.x0dx0a4.信賴保護原則.x0dx0a5.比例原則.x0dx0a行政法的程序性原則:x0dx0a1.正當法律程序原則.x0dx0a2.行政公開原則.x0dx0a3.行政公正原則.x0dx0a4.行政公平原則.x0dx0a
G. 2020法考備考考點:行政法的基本概念
【 #司法考試# 導語】夢想在前方,努力在路上。對於考生來說,拿到證書就是我們嚮往的遠方。以下是「2020法考備考考點:行政法的基本概念」,歡迎閱讀參考!更多相關訊息請關注 !
第一節行政法的基本概念
一、行政
(一)概念
【名言】馬克思:行政就是一個組織的管理活動。
【圖示】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向前發展,逗敏宏行政的含義也在不斷發展變化。不僅包括國家行政,也包括非國家行政;不僅包括公行政,也包括私行政。公共行政是對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管理和提供服務;私行政則是指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對其內部事務的管理。
行政法上的行政是一種運用國家權力進行執行與管理的活動,主要是指公共行政,一般並不包括私人行政。
(二)分類
在行政法學上,可以將國家行政分為形式行政和實質行政、負擔行政和授益行政、秩序行政和給付行政。
1.形式行政和實質行政
形式行政是指以行政機關作為劃分行政的根據,只要是行政機關從事的職能活動都可以被認為是行政活動,無論它們是制山冊定規則的(行政立法)、處理具體事項的(行政執法)還是裁決爭議案件的活動(行政司法)。
實質行政是指以國家機關的活動功能作為劃分行政的根據,制定規則和裁決爭議案件以外的執行性活動(國家對社會公共事務的組織管理活動)被認為屬於行政活動,無論它們是由什麼國家機構實施的活動。
行政法意義上的行政一般是指形式行政,實質行政作補充。因此我們研究的內容不僅包括行政執法活動,還包括行政立法和行政司法。
2.負擔行政和授益行政
負擔行政是對相對人設定義務,限制或剝奪其權益的行為,如行政處罰、稅收徵收、行政收費。
授益行政是為相對人提供利益和賦予權利的行為,如行政許可、行政物質幫助。在符合信賴保護原則的情形下,對於有法律瑕疵的授益行為一般不得撤銷或者撤回。
3.秩序行政和給付行政
秩序行政和給付行政是以公民自由權為中心劃分的,為防止濫用自由權導致社會危害實施的秩序性管理是拿亮秩序行政,為消除和減少過度自由競爭帶來的社會差別和維護社會公平提供的公共服務是給付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