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核心價值觀
1. 新《勞動合同法》對企業的影響
一、法律適用范圍擴大
為了保護所有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此部法律將勞動合同的適用范圍進一步擴大,《勞動合同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適用本法;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與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以外的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依照本法執行。這樣的規定,不僅將民辦非企業單位納入了這部法律的調整范圍,而且將法律擴大到所有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以外的勞動者。毫無疑問,越來越趨於全面的法律保護,將使更多的勞動者得到法律的庇護,也能夠使各種類型的單位在用工問題上更加規范和完善。
二、制定規章制度不能忽視民主管理
《勞動法》已經明確了用人單位建立健全規章制度的法律義務,《勞動合同法》則進一步明確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在規章制度實施過程中,工會或者職工認為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不適當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通過協商作出修改完善。該法律還明確要求,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應當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企業制定規章制度不再是企業管理者一方的事情,更不是企業有權單方決定的事情。一套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制度,必須符合三個要件:內容合法、民主程序和向員工公示。因此,民主管理的具體表現將更多地體現在制度制定和修改環節,而建立勞資共決、勞資協商的機制自然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三、人才網">招聘用工中的訂立合同要求細化
針對目前企業中較為普遍的事實勞動關系問題,《勞動合同法》提出了建立勞動關系應當簽訂勞動合同的具體要求。法律既規定了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也明確了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支付勞動者勞動應得報酬兩倍的工資。同時,法律還確立了用人單位招工應當進行備案的制度,希望通過加強政府監管和明確法律責任,多種手段並用,提高勞動合同的簽訂率。用人單位招工違法的結果,將是行政處罰和民事賠償的雙重責任。這樣的規定,的確彌補了《勞動法》對法律責任規定的缺失。因此,企業在招聘用工中應當更加強化法律意識,用工管理應追求精細化、嚴謹化,避免草率用工、不規范用工造成雙倍賠償。
四、長期用工制度需要慎重簽署合同
長期以來,我國各類型企業在簽訂勞動合同時,對合同期限沒有應有的重視。從有關調查來看,企業在勞動合同期限上普遍以短期為主,而且較為普遍地存在「不求同年同月簽訂,一律同年同月終止」的一刀切現象。
《勞動合同法》提出了連續簽訂兩次固定期限合同再續訂的,應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這對目前的短期合同,將產生極大的影響,勞動合同的期限也將隨立法的新要求而有所調整,中長期用工將成為勞動合同用工的主要形式,勞動合同期限的延長以及解僱成本的增大,要求用人單位在長期用工簽署勞動合同時,更要特別慎重。
五、普通員工流動需要更新管理理念
為了保障普通勞動者的職業選擇權,此次立法與《勞動法》保持一致。勞動者辭職只要提前30日書面通知用人單位,即可合法離職。這也就是說,一般情況下,勞動合同的期限只能夠對用人單位形成法律約束,而對於普通員工基本沒有限制。這樣規定,一方面會形成更多的長期合同甚至無固定期限合同的簽訂,另一方面用人單位也必須調整已經產生慣性的用工規則。如何降低員工流動,避免員工流動率過高甚至「員工荒」的出現,是很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需要馬上思考的問題。構建企業核心價值觀,營造穩定團隊文化,或許是法律給管理出的一道難題。
六、核心員工管理依託個性化約定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於核心員工,如何保護核心員工,防範核心員工的無序流動,一直是企業用工管理的重點和難點。對此,《勞動合同法》給予充分的重視,不僅明確了對企業出資培訓的勞動者可以約定服務年限和違約責任,並且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授予用人單位競業限制的權利。同時,基於公平原則,法律也對培訓服務期間的權利義務、違約金的額度、競業限制的年限和經濟補償等作出了比較詳盡的安排。對於核心員工的管理,個性化約定成為用工的重點。如何設計、簽署一套內容詳細、合法有效的特殊協議,是企業解決核心員工流動的重要措施之一。
2. 如何制定員工手冊
制定員工手冊,可以按照以下步驟和結構進行:
一、確保合法性 員工手冊的制定應建立在合法的基礎上,包括程序合法和內容合法,確保手冊具有法律效力。
二、明確手冊內容結構1. 導言願景 企業價值觀:闡述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和理念。 社會責任:說明企業所承擔的社會責任。 制定目的:明確員工手冊的制定目的和意義。
工作規范
- 行為准則:規定員工的基本行為規范和職業操守。
- 崗位要求:詳細描述各個崗位的具體工作要求。
薪酬制度
- 指導原則:闡述薪酬制定的基本原則。
- 薪酬基數及調整方法:明確薪酬的基準數值和調整薪酬的浮動幅度的方法。
考核制度
- 考核原則:制定績效考核的指導原則。
- 考核內容與方法:詳細說明考核的依據內容和管理方法。
- 考核與調薪管理:規定考核結果與薪酬調整之間的關系。
職業生涯規劃
- 培訓計劃:為每個崗位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
- 晉升計劃:描述員工的晉升路徑和可能的發展前景。
工作紀律
- 法律法規:制定者需熟悉勞動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確保工作紀律的合法性。
- 紀律規定:明確員工應遵守的工作紀律和違規後果。
溝通制度
- 矛盾解決方式:規定員工與員工之間、員工與企業之間矛盾解決的方式。
- 解決程序:詳細闡述矛盾解決的程序和步驟。
確認回執及意見書
- 確認回執:通過員工簽字確認回執,保障員工手冊的合法有效性。
- 意見書:提供意見書,確保員工能夠表達對手冊的意見和建議,保障溝通渠道的暢通。
制定員工手冊時,應注重內容的全面性、合法性和實用性,確保手冊能夠有效指導員工的工作行為,同時維護企業和員工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