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暑期工屬勞動法管理嗎
1. 暑假工違法嗎
一、暑假工合法嗎
1、暑假工不違法,但是不受勞動法使的保護。在校生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儉學,不視為就業,未建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勞動法禁止用人單位使用童工,但並沒有限制使用暑假工。所以,在已滿16周歲後,暑假是可以被單位招用的。暑期工的定義是年滿16周歲的學生在暑假的時間去參加一些有償工作。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十五條
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文藝、體育和特種工藝單位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必須遵守國家有關規定,並保障其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第九十四條
用人單位非法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
二、僱傭童工處罰標準是什麼
1、使用童工從事營利性生產勞動的,每使用一名童工,罰款600-1200元;
2、使用童工從事家庭服務性勞動的,每使用一名童工,罰款300-600元;
3、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允許少年、兒童做童工,經批評教育仍不改正的,罰款300-600元;
4、為未滿十六周歲的少年、兒童介紹職業的,每介紹一名童工,罰款600-1200元。
2. 暑假工不受勞動法保護
法律分析:在校生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儉學,不視為就業,未建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也就是說,暑期工不是勞動者,不受勞動法的保護。勞動法禁止用人單位使用童工,但並沒有限制使用暑假工。所以,在已滿16周歲後,暑假是可以被單位招用的。暑期工的定義是年滿16周歲的學生在暑假的時間去參加一些有償工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一條 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3. 勞動法關於暑期工的規定
法律分析:暑假工受法律的保護,但不受勞動法的保護,因為按照勞動法的規定,學生的勤工儉學不屬於勞動法的規定范圍。勞動法禁止用人單位使用童工,但並沒有限制使用暑假工。所以,在已滿16周歲後,暑假是可以被單位招用的。暑期工的定義是年滿16周歲的學生在暑假的時間去參加一些有償工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九條 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4. 勞動法關於暑假工的規定
暑假工受法律的保護,但不受勞動法的保護,因為按照勞動法的規定,學生的勤工儉學不屬於勞動法的規定范圍。勞動法禁止用人單位使用童工,但並沒有限制使用暑假工。所以,在已滿16周歲後,暑假是可以被單位招用的。暑期工的定義是年滿16周歲的學生在暑假的時間去參加一些有償工作。去做暑期工的同學要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識,要依法維護自己的權益,如每天工作不能超過8小時,加班的時間要有加班費,節假日加班的工資至少是平常工資的3倍以上。為了保險起見,很有必要和工廠簽一份工作合同。
一、勞動法基本原則有以下特點:
1、勞動法的基本原則是勞動法律部門中具有指導性、綱領性的法律規范,而不是調整勞動關系運行中的特定事項或勞動關系當事人某一特定行為的具體規定。基本原則一般並不預先設定任何確定而具體的事實狀態,亦不需規定具體的權利義務實現的方式。因而,基本原則的內容在明確性程度上顯然低於調整勞動關系的具體規定。但是基本原則所覆蓋的事實狀態遠遠地大於具體規定。勞動法的某一具體規定只能對一類行為加以調整,而一條基本原則卻可以調整整個勞動關系運行領域。
2、不同的法律部門有著不同的基本原則,勞動法的基本原則反映了所調整的勞動關系的特殊性,反映了勞動法律部門的本質和特點。
3、勞動法的基本原則有著高度的穩定性,只要社會的基本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未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基本原則是不會改變的。勞動法對某一類行為的具體規定或標准可以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變動,如最低工資標准可以改變等,但基本原則則是相對穩定的。
4、基本原則具有高度的權威性,對各項勞動法律制度均具有約束力。勞動法律制度中的各類具體規定不能與基本原則相抵觸,基本原則適用於所有的勞動關系。
二、勞動法的幾個特徵:
1、勞動法的基本價值取向是側重保護勞動者。
2、強制性規范與任意性規范相結合,以強制性規范為主。
3、實體法和程序法相統一。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五十八條 國家對女職工和未成年工實行特殊勞動保護。未成年工是指年滿十六周歲未滿十八周歲的勞動者。
5. 關於暑假工的法律規定
法律分析: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招用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即是說暑期工與童工有一定的法律界限。因大學生仍在校學習,不屬於勞動法范疇的勞動者,也並非以打工作為謀生手段,因此勞動法中最低工資標准等規定並不適用於暑期打工的學生,但根據公平原則一般不應當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 第五十六條 高等學校的學生在課余時間可以參加社會服務和勤工助學活動,但不得影響學業任務的完成。高等學校應當對學生的社會服務和勤工助學活動給予鼓勵和支持,並進行引導和管理。
《高等學校勤工助學管理辦法》 第二十七條 校外勤工助學酬金標准不應低於學校當地政府或有關部門規定的最低工資標准,由用人單位、學校與學生協商確定,並寫入聘用協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九十四條 用人單位非法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
6. 關於暑假工工資的勞動法規
鑒於大學生在校園內接受教育,未被納入勞動法律法規中的勞動者范疇,故而其暑期工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所涉及的最低薪資規定無關,應當歸類為勤工儉學性質。
依照相關規定,勤工儉學的所得酬勞不應低於學校所在地政府或相關機構制定的最低薪資水平。
【法律依據】
《教育部財政部關於印發高等學校勤工助學管理辦法的通知》第四條
本辦法所稱勤工助學活動是指學生在學校的組織下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勞動取得合法報酬,用於改善學習和生活條件的社會實踐活動。勤工助學是學校學生資助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有效途徑。
第二十六條
校外勤工助學酬金標准不應低於學校當地政府或有關部門規定的最低工資標准,由用人單位、學校與學生協商確定,並寫入聘用協議。